【推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简介-实用word文档 (4页)

合集下载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简介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简介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简介项目背景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灌溉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具有关键作用。

同时,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土地资源变化,水资源日趋紧缺。

因此,在农田灌溉领域,节水已经成为非常关键的问题。

近年来,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水资源,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大力推进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以提高灌溉水利效益、减少用水量、改善水质环境,从而实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项目简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实施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灌溉效率、保护水资源,并全面提升农业的生产力和质量。

项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对灌区进行改造升级,引入新型灌溉技术和设备,优化灌溉布局,建设灌梁、灌沟、渠道等灌区配套设施。

2.节水改造工程:对现有的农田灌溉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引进节水技术,包括节水灌溉、微灌、滴灌、喷灌等技术,降低灌溉水量。

同时,通过耕作技术、土壤改良等措施增强土壤保水能力,实现灌溉用水量的减少。

3.建立水利管理体系:完善水利管理制度和水资源管理体系,包括加强农田水权管理,制定灌溉用水计划,加强水资源调配等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节约用水。

项目效果通过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水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具体效果如下:1.提高农业生产率:新型灌溉设备和设施的引入,有效地提高了灌溉效率,增加了田间产量和品质。

同时,降低了灌溉水的用量,减少了对水资源的浪费。

2.保护水资源:节约了水资源的使用量,降低了土地的水分蒸发,减少了农业源地的水污染和土壤粘性的增加。

同时,通过优化灌溉布局、建设配套设施等措施,实现了对水资源的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和利用。

3.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田灌溉效率,能大大促进农村经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农民创造更加稳定的经济来源和就业机会。

总结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是一个重要的水利工程,对中国农村发展和水资源利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掌握科学的技术和管理,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工程方案,实现节水与提高生产之间的平衡,促进地区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设计方案

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设计方案

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设计方案1 综合说明1.1灌区概况港口抽黄灌区位于省关中平原东部的潼关县和华阴市境。

灌区东西长30.5km,南北宽12.1km,总面积369km2。

设计灌溉面积21万亩,抽水流量7.15m3/s。

灌区涉及潼关县7个乡镇、华阴市3个乡镇,共125个自然村,总人口14万余人,耕地面积30.6万亩。

灌区已成设施灌溉面积12.02万亩,共分4个灌溉系统,分别为2~5级抽水。

已建成抽水站共11座,安装水泵电动机组47台套,总装机容量2.60万kw,建设变电站10座,架设输电线路52.6km。

已建成干渠4条,总长15.39km,支渠分支渠8条,长50.34km,支渠以上渠系建筑物316座,渠首站建成排沙漏斗1座。

1.2项目区水资源平衡分析本次改造的南头支渠2.09km(桩号6+205~8+292)、南头低支渠7.00km,(桩号0+000~7+000)、代字营支2.88km(桩号0+000~0+830,1+050~3+100),均位于南头塬灌溉系统,控制灌溉面积2.56万亩,占南头塬总灌溉面积的45%,现状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45,现状年灌溉毛需水量3801万m3,现状供水能力1675万m3,缺水2126万m3。

根据测算,南头塬灌溉系统改造全部完成以后,渠系水利用系数可以达到0.60,由此推算出本次改造后,南头塬灌溉系统渠系水利用系数可以达到0.52,认为田间水利用系数和净灌溉定额不变,则本次改造后灌溉需水量为3289万m3,较改造前减少512万m3,但南头塬系统仍缺水1614万m3,还需继续改造。

本次西傲站更新14sh-6水泵,配套电机大修,项目实施造后,改造水泵的出水效率可由现在的65%提高到95%,西傲站4台水泵平均出水效率可由现在的65%提高到80%,按现状年运行142天计算,供水能力可由973万m3提高到1112万m3,增加引水量139万m3,本次改造后吴村塬系统还缺水5万m3。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灌区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涵盖了从田间灌溉到水源管理等多个方面。

随着城市建设和人口增长,灌区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为了确保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对现有的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

灌区续建配套工程续建配套工程是指在不影响原有设施的基础上,在灌区内增加新的设施,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农业生产和人口需求。

新增灌溉系统新的灌溉系统是现代化灌溉设施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

灌溉系统是一套自动化、智能化的设备,能够依据作物需水量,准确计算灌溉流量和灌溉时间,避免水分浪费和浸润土壤。

还可以实现远程操作和控制,减轻了农民繁重的农业生产负担。

增加污水利用系统在城市化进程中,污水产生的成倍增长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污水的处理和利用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其中农业灌溉是最主要的利用之一。

在灌区内增加污水利用系统,对于节约水资源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

污水经过处理后,可作为农业灌溉水源,减轻灌区内正常用水的负担。

新增水库灌溉水源不足是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灌区内新增水库,以增加储备水源。

水库可以收集雨水、城市污水、积水等多种水源,解决了灌区内多年来水龙头难开的困境。

灌区节水改造工程节水改造工程是灌区内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以实现节约资源的目的。

节水改造工程包括了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水体净化,以及降低灌溉管理成本三个方面。

增加现代化水源管理系统灌区水源管理系统由水源、水泵、灌溉管道等组成。

通过采用新的技术手段和水资源管理方案,精确量化库水存量、水位等数据,实现对灌溉水的科学控制和管理。

应用现代化水源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动态建模、故障预测、优化决策等功能,有利于提高灌区内灌溉管理的效率和水的利用率。

建设节水型农田水分的浪费主要来自于农田灌溉。

为了降低浪费水分的情况,可以建设节水型农田。

这种农田可以通过改善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提高田间水利用效率等方法,减少灌溉需求,并且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例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

例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

例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引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鹤地灌区在湛江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建成,当时共和国刚刚建立,由于施工技术水平低,资金不足和农业发展要求低的原因,又由于几十年的运行失修,整套设备已经完全老化,不能再适应农业发展的新要求和节约水资源的需要。

因此,加快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十分必要,本文对该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重要性、措施、意义进行研究分析,并做如下报道。

1.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必要性1.1 渠道防渗处理的重要性现阶段我国农田灌溉运用的主要灌溉方式是大水漫灌,渠道就是这一灌溉方法下最重要的输水通道,由于鹤地灌区的灌区以土坡为主,因此有很多问题存在于这一过程中,据调查通用的土坡水渠会渗漏50%到60%左右的水,这就造成了极大地水资源浪费,因此输水环节的渗水损失是整个灌溉中水损失最为严重的一个环节,因此对水渠进行防渗处理是挽回水损失的关键。

但是应該注意的是,灌渠系统在规划设计的同时应与当地的自然水网、树林情况以及农田规划、乡间道路的规划情况相协调,同时还应该结合发电用水、航运水道、乡镇供水系统的具体情况,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效果,所以在施工前,应该进行严密的勘察、悉心的规划设计,把节约水资源,增加灌溉效益作为规划设计的方向。

根据各大水库的分布、现有渠道网的情况,做到水渠、道路、农田、树林的联合整治,水库、水闸、水渠、水站统一协调,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1.2 提高农田灌排保障能力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实施可以减少枢纽节点出现错误,促进农田水利工程的安全高效运行,减少出现“一环出错,全线不通”的情况,大大提高了灌区的输水能力,同时降低了运行维护费用,提高了灌溉效率。

2. 当前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1)上文提到,本灌区的水利设施大都建于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设备由于常年使用,维护不及时,已经出现明显的老化破损,其中输水渠道水闸由于常年受到风雨剥蚀,破损情况尤为严重,而且由于当年建造技术条件有限,水闸阀门的启闭方式十分落后。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引言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灌区面临的用水压力越来越大。

为了有效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需要进行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灌区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在我国,约有6000万亩的灌区需要改造。

现有的灌溉渠道、水库、水井、灌排设施等,存在着较大的漏损、浪费现象,导致水资源利用率不高。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灌区面积还将继续扩大,这就需要进一步改善灌排设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益。

二、项目内容1.配套工程配套工程包括灌溉渠道、水库、水井、灌排设施等建设和改造。

具体内容如下:(1)灌溉渠道建设和改造:改善灌溉设施的防渗、排渗与浇灌功能,缩短渠道长度,降低渠面水头,提高灌溉效率。

(2)水库建设和加固:加固老旧水库和堤防,增加水库的储水容量,提高水库蓄水和调水能力。

(3)水井改造和建设:提高水井抽水效率,减小水资源浪费,(4)灌排设施改造和建设:提高水利设施效能,规范化维护管养。

2.节水改造工程节水改造工程包括改造传统灌溉方式、推广滴灌、喷灌、采用土壤改良剂等技术手段降低灌溉需水量。

具体内容如下:(1)把传统灌溉改为滴灌和喷灌:滴灌设备选用太阳能运转和电能混合运转,减少能耗、维护方便。

(2)加强土地改良:选择符合地域特征的改良剂,进行土壤改良,提高土地保水能力,减小土壤排水水量。

(3)加强管理:科学施肥,分布提条措施维护管理土地改良的好处。

三、项目建设方案1.项目专家组组建由相关专业领域知名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的调研团队,负责全面调查灌区的基础设施和供水情况,确定项目的建设方针和技术路线。

2.实施步骤(1)前期调研:了解现有设施及其运行情况、用户需求、本地区水资源现状等情况。

(2)方案设计:根据前期调研结果,结合相关技术和国家政策,设计出本次项目应该达到的指标和改造方案。

(3)工程建设:由专业施工队伍和设备建设团队完成工程的建设和改造。

哈巴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

哈巴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

浅谈哈巴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摘要:本文通过对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使灌区内水土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和利用,同时解决了部分牧民定居问题和农区旱地贫困户搬迁定居问题,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效益,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带来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农牧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存在问题;原因;成效;结论;建议中图分类号:s932 文献标识码:a1 工程建设概况哈巴河县哈巴河灌区有两条骨干干渠,分别为河东的东岸总干(东风大渠)渠、河西的西岸总干(萨尔布拉克大渠)渠。

东岸总干渠和河西的西岸总干渠渠首1997年经过改造,已建成一(滚水坝)坝两渠,东岸总干渠渠首布置在左岸,西岸总干渠渠首布置在右岸。

利用滚水坝东、西岸两座渠首改善进水条件,提高引水流量。

东岸总干渠渠首设3孔进水闸(每孔宽高为5×2.1m)、1孔冲砂闸(宽高为3×2.6m),西岸总干渠渠首设4孔进水闸(每孔宽高为3×2.1m)、1孔冲砂闸(宽高为3×2.6m)。

东、西岸两座渠首进水闸底板高程为589.50m,滚水坝坝顶长为100m,坝顶高程为591.60m。

近几年来,哈巴河县在大型灌区改造中结合因地制宜的原则,干渠断面设计均为梯弓形,且弧形渠底均采用细石砼砌石砌筑,鉴于细石砼砌石砌筑的弧形底渠道有利于内边坡的稳定、抗冲刷性能好;寿命长、便于维修,且维修率低等成功的设计及运行管理经验。

2 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2.1 环境现状2.1.1气象哈巴河灌区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属大陆性温带寒冷气候区,无明显夏季,春秋相连,冬季漫长而寒冷。

该区域多年平均气温4.2℃,极端最高气温为38.7℃,极端最低气温为-44.8℃;最冷月平均气温-22.3℃,多年平均蒸发量2065.4mm,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78mm,积雪深度为40~50cm,计算风速16m/s,全年风向多为东西向。

2.1.2 土壤项目区内土壤主要由棕钙土、沼泽土、草甸土、风沙土等组成,土壤有机质含量为0.52%,土壤ph=7.9~8.5,呈弱碱性。

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合理利用水资源,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促进灌区良性运行机制的建立,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抗灾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国家从中央水利建设投资中安排部分资金,用于以节水为中心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项目建设。

为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大型灌区是指设计灌溉面积30万亩以上的灌区。

必须具有相应资质规划设计单位所做的前期工作、主管部门的审批文件和健全的组织机构。

第二章建设内容和目标第三条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渠首工程、干支渠(流量在1立方米每秒以上)及其建筑物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

支渠以下渠道及建筑物由地方安排投资建设。

第四条项目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改善和适度扩大有效灌溉面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第三章前期工作第五条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按国家规定的建设程序管理。

第六条按照经批准的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总体规划,以及《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第31号令)的有关要求,灌区管理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分期或年度可行性研究报告,经省级水利厅(局)提出审查意见后,由省级发展改革委审批。

(核审)第七条在项目年度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包括改革管理体制、转换经营机制、加快水价改革等促使灌区良性运行内容。

第四章项目申报和审批第八条灌区管理单位按照管理权限逐级申报项目,由省级发展改革委、水利厅(局)共同审查后,于每年7月底前联合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报送下一年度项目和投资申请计划。

第九条各省级发展改革委、水利厅(局)申报项目时应提交经审批的以下文件和材料:1. 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规划;2. 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建设和改革进展情况调查表(附后);3. 项目年度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文件;4. 省级有关部门落实地方建设资金的承诺文件;5. 国家要求的其他材料。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简介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简介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简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简介松涛西干灌区位于**市中西部,是松涛水利工程东、西两个灌区之一。

西灌区规划设计灌溉面积56.23万亩其中农耕地52.16万亩,热作地4.07万亩。

松涛西干渠是松涛西灌区的骨干工程,属松涛上三级渠道,西干渠设计正常流量23.4m3/s。

松涛西干渠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受益单位有南丰、那大、大成、王五、东成、新州、中和7个镇,西庆、西华、西培、南辰、侨植、热作两院试验场等6个农场。

受益总人口49.7万人,其中**市人口38.7万人,农场人口11.0万人。

西干渠至今运行了三十多年,工程老化,工程存在的危工险段多,渠道渗漏严重,建筑物配套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工程效益低下。

本项目下达资金计划2832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700万元,省级配套资金566万元,市级配套资金566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完成灌区主要干、支渠渠道防渗硬化及配套附属建筑物,目前已完成松涛西干渠9.42km,大成分干渠5km,红旗坝左岸干渠12.5km,西华支渠10.3km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任务。

中央、省、市资金全部到位,完成工程投资2510.5万元。

主要建设内容有:1、西干渠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渠道防渗硬化9.42公里,配套附属建筑物:桥涵7宗,斗门10宗,排水口7宗,跌水1宗,渡槽维修1宗,涵洞维修2宗。

主要工程量有:土方34.41万m3,石方1.11万m3 ,砼1.17万m3。

工程项目建成后,改善灌溉面积2.43万亩,恢复灌溉面积0.8,增加灌溉面积1.45万亩,年节约水量1350万m3,渠系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36提高至0.60。

2、大成分干渠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位于大成分干渠6+820~11+500渠段,主要建设内容有:防渗硬化渠道4.7公里,配套建筑物29宗,其中桥涵14宗,斗门8宗,排水口6宗,跌水1宗。

主要工程量:砼3994.8立方米,浆砌石714.6立方米,批挡1982平方米,机械挖土方21083.2立方米,机械填土方23694.8立方米,石方开挖2536.3立方米,铺草皮16243平方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简介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简介
松涛西干灌区位于**市中西部,是松涛水利工程东、西两个灌区之一。

西灌区
规划设计灌溉面积56.23万亩(含中小型工程规划面积)其中农耕地52.16万亩,热作地4.07万亩。

松涛西干渠是松涛西灌区的骨干工程,属松涛上三级渠道,西干渠设计正常流量23.4m3/s。

松涛西干渠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受益
单位有南丰、那大、大成、王五、东成(长坡)、新州、中和7个镇,西庆、
西华、西培、南辰、侨植、热作两院试验场等6个农场。

受益总人口49.7万人,其中**市人口38.7万人,农场人口11.0万人。

西干渠至今运行了三十多年,
工程老化,工程存在的危工险段多,渠道渗漏严重,建筑物配套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工程效益低下。

本项目下达资金计划2832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700万元,省级配套资金566
万元,市级配套资金566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完成灌区主要干、支渠渠道防
渗硬化及配套附属建筑物,目前已完成松涛西干渠9.42km,大成分干渠5km,
红旗坝左岸干渠12.5km,西华支渠10.3km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任务。

中央、省、市资金全部到位,完成工程投资2510.5万元。

主要建设内容有:
1、西干渠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渠道防渗硬化9.42公里(桩号7+820~
17+900渠段),配套附属建筑物:桥涵7宗,斗门10宗,排水口7宗,跌水1宗,渡槽维修1宗,涵洞维修2宗。

主要工程量有:土方34.41万m3(其中填
土方16.86万m3),石方1.11万m3 (其中浆砌石0.77万 m3 ),砼1.17万
m3。

工程项目建成后,改善灌溉面积2.43万亩,恢复灌溉面积0.8,增加灌溉
面积1.45万亩,年节约水量1350万m3,渠系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36提高
至0.60。

2、大成分干渠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位于大成分干渠6+820~11+500渠段,主要建设内容有:防渗硬化渠道4.7公里,配套建筑物29宗,其中桥涵14宗,斗门8宗,排水口6宗,跌水1宗。

主要工程量:砼3994.8立方米,浆砌石714.6立方米,批挡1982平方米,机械挖土方21083.2
立方米,机械填土方23694.8立方米,石方开挖2536.3立方米,铺草皮16243
平方米。

工程完成后改善灌溉面积2.5万亩,恢复灌溉面积5.0万亩,增加灌
溉面积2.0万亩。

改善了当地的农业供水条件,提高了灌区水土资源的利用率
和农业生产率。

3、西华支渠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主要建设内容有:防渗硬化渠道12.3公里,配套建筑物72宗,其中桥涵14宗,斗门46宗,排水口12宗。

主要工程量:砼4124.7立方米,浆砌石845.4立方米,石方开挖2400立方米,批挡
2660平方米,机械挖土方35226.3立方米,机械填土方150884.8立方米,铺
草皮22672平方米工程完成后改善灌溉面积1.1万亩,恢复灌溉面积0.3万亩,增加灌溉面积0.1万亩。

**市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项目简介
**市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项目包括蚂蝗岭水土流失治理工程、鹧鸪岭水土流失
治理工程两个子项目。

下达资金计划112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560万元,省级配套资金280万元,市配套资金280万元。

主要建设内容为治理鹧鸪岭、
蚂蝗岭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28km2,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中央、省、市资金
全部到位。

完成工程投资840万元,市政府配套资金正在组织招标。

一、蚂蝗岭水土流失治理工程
蚂蝗岭流域位于**市中北部,共分为榕妙水、新苑、振兴、矍头四个小流域。

离市区那大镇29km。

该地区属低山地貌,沟壑纵横、沟系发育,地形切割强烈,是典型的沟蚀地貌,最高峰高程161.6米,整体坡度为1:20左右。

该地区土
壤为红沙壤土,粉沙多、粘性少,透水性强、保水性差、易流失。

本流域总面
积52.7km2,201X年之前的水土流失状况是:水土流失面积33.4 km2,占总面
积的63.4%。

本次项目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2 km2。

本工程总投资为470万元,工程措施包括加高淤满谷坊坝21座, 路沟谷坊坝
56座,截水沟24 .48km,沟头防护4.78km,沟边埂8.3 km,C25砼公路路900m,沉沙池10口,桥涵1宗,围墙5.62km,水平沟整地9.3万个,栽植水保林580亩,经济果木林50亩,植草68亩,封禁治理6800亩,永久性宣传牌8块。

本项目各项治理措施全部发挥效益后,每一年的蓄水效益将增加22.4万m3,
保土减蚀效益为1.28万t,减沙率达到77.2%。

增加年木材蓄积量1.161万m3、枝条348.3万kg。

增产值为218.41万元。

项目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后,将减
轻当地的自然灾害,包括水土流失对土地资源的危害,崩岗重力侵蚀对当地人
们生产、生活的危害,洪水、泥沙对农田的威胁,延长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
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效益。

也将大大减少下游泥沙淤积,为下游人民生命财产
的安全提供保障,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二、鹧鸪岭水土流失治理工程
鹧鸪岭流域位于**市中部,离市区那大镇30km。

该地区地形地貌属海南低丘陵区,沟壑纵横、沟系发育,地形切割强烈,是典型的沟蚀地貌,主峰海拔高程130.9米。

整体坡度为1:20左右。

该地区土壤为浅海沉积黄色砖红壤,粉沙多、粘性少、透水性强、保水性差、
流失大。

流域土地面积36.6平方公里,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达14.8平方公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