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滑
变形区、前滑区和后滑区的说明

前滑区和后滑区及前滑区与后滑区的受力差别图中参数的含义如下:H-入口厚度;h-出口厚度;VH-入口速度;Vh-出口速度;α-咬入角;γ-中性角(中性面与轧件出口面间圆弧对应的圆心角为中性角。
中性角是决定变形区内金属相对轧辊运动速度的一个参量。
一定摩擦条件下,咬入角越小,中性角越趋于咬入角的一半。
);R-轧辊半径;ABCD-变形区;ABEF-后滑区;EFCD-前滑区。
前滑区与后滑区的受力区别在于摩擦力的方向相反,在前滑区内摩擦力方向与带钢运行方向相反;而后滑区内摩擦力方向与带钢的运行方向相同。
轧件在变形区出口处,轧件速度大于轧辊线速度的现象为前滑。
轧件在变形区入口处,轧件速度小于轧辊线速度的水平分量的现象为后滑。
前滑和后滑的产生原因:在变形区内的金属由于受到高向压下,相对于轧辊,既向出口方向流动,也向入口方向流动,因而在变形区出口处,轧件的速度比轧辊线速度快了些,而在入口处则比轧辊线速度的水平分量慢了些。
即:轧件出口速度高于轧辊线速度,轧件入口速度低于入口处轧辊线速度的水平分量。
影响前滑的主要因素:(1)轧辊直径的影响。
轧辊直径越大,前滑越大。
(2)摩擦系数的影响。
在相同压下率条件下,摩擦系数越大,前滑越大。
(3)压下率的影响。
前滑随压下率的增加而增加。
(4)轧件宽度。
随着轧件宽度的增加,前滑也增加。
(5)张力的影响。
前张力使前滑增加,后张力使后滑增加。
轧制过程的金属流动轧件由厚度h0变为h1,在变形区内轧件厚度逐渐减小,根据变形金属的体积不变的条件,变形区内金属各质点运动速度不可能一样,金属和轧辊间必有相对运动。
假设轧件无宽展,沿各截面上变形均匀,即水平速度相同,这样轧制变形区可分为前滑区、中性面和后滑区,如图所示。
在前滑区,金属速度大于轧辊圆周速度,在后滑区则相反,在中性面两者速度相同,无相对滑动(见前滑),此外,根据变形区力平衡分析和几何条件帕夫洛夫(И.М.Павлов)等导出咬入角α、摩擦角β和中性角α之间的关系如下:此公式把轧制过程的轧件变形和几何条件的内在联系反映出来,表达了轧制过程的基本概念。
前滑名词解释

前滑名词解释
为前滑值,也简称为前滑,定义为式中S为前滑值,V h为轧件出口速度,V r为轧辊圆周速度。
前滑是轧制时金属纵向延伸和摩擦力作用的结果。
研究前滑的意义在于:前滑的测定比较简单和直观,可由前滑来分析和推测金属在变形区内的流动情况。
例如可由前滑推断理想的变形区内存在着前滑区、后滑区和中性面;后滑为金属入口水平速度小于轧辊圆周速度,中性面上各点的金属速度与轧辊圆周速度相等,与中性面相应的圆心角叫做中性角,如图所示。
在实际工作中,连轧时为使相邻机架间轧辊速度能够配合好,必须考虑前滑值。
影响前滑的因素很多,不同的简化可得到各种计算公式。
其中最简单的是德雷斯登(D.Dresden)于1915年按轧件秒流量体积不变条件和均匀变形假设求出的公式: 式中
S为前滑,γ为中性角,h1为金属轧后厚度,R为轧辊半径。
影响前滑的因素:
1、轧辊直径:前滑值随滚径增大而增加
2、摩擦系数:f增大,中性角增大,前滑值增加
3、轧件厚度:h越小,前滑值越大
4、张力:前张力增加,前滑增加;后张力增加,前滑减少
5、加工率:前滑随其增大而增大
6、轧件宽度:宽度减小相对宽展量增加,前滑减小。
材料成形工艺学轧制理论前滑

口断面速度的关系为:
忽略宽展,则
vx
Fh Fx
vh
vx
Fh Fx
vh
hhbh hxbx
vh
hh hx
vh
中性面上的速度和出口断面
速度的关系为:
v
Fh F
vh
忽略宽展,则
2020/4/23
v
Fh F
vh
hhbh h by
vh
hh h
vh
12
4.3 平辊轧制时中性角的确定
中性角:
中性面所对应的角为中性角,在 此面上轧件运动速度与轧辊线速度 的水平分速度相等。
2020/4/23
6
3)前滑值的实验测定
❖ 如果事先在轧辊 表面上刻出距离 为LH 的两个小坑
则轧制后测量 Lh
➢即可用实验方 法计算出轧制时 的前滑值。
2020/4/23
7
4.1.2 前后滑与有关工艺参数的关系
❖ 1)体积不变定律
❖ 按秒流量体积相等的条件
BHL bhl l BH FH L bh Fh
v
h
h
Sh
vh v v
vh v
1
Sh
h cos
D(1 cos ) cos
h
1
D(1 cos ) cos h(1 cos )
h
前滑值:
Sh
(D cos
h)(1 cos )
h
2020/4/23
19
前滑值:
Sh
(D cos
h)(1 cos )
h
影响前滑值的工艺参数为轧辊直径,轧件厚度,中性角
2020口/4/2两3 方向流动的结果
4
❖ (1)后滑:轧件进入轧辊的速度υH小于 轧辊在该点处线速度 υ 的水平分量 υcosα,这种现象叫做后滑。
材料成形工艺学-轧制理论-前滑2

t x = fp x
积分后得到中性角公式:
sin α 1 − cos α Q1 − Q0 sin γ = − + 2 2f 4 pf b R
2011-1-2 14
前后张力相等或无前后张力时,则
sin α 1 − cos α sin γ = − 2 2f
α角很小时
1 − cos α = 2 sin
2
2011-1-2 2
剩余摩擦力的概念
轧件从开始咬入到轧制建成的过 程中,有利于轧件咬入的水平分力 Tx不断增加,而阻碍轧件咬入的水 平分力Nx不断减小,Tx-Nx的差值 愈来愈大,也就是咬入过程所要求 的靠摩擦作用的曳入力愈来愈富余。
cos ϕ
剩余摩擦力Ts Ts = Tx − N x = Nf cos ϕ − N sin ϕ
2011-1-2 23
4 影响前滑的因素
生产实践表明,影响前滑的因素很多。 归纳起来主要因素有: 压下率 轧件厚度 轧件宽度 辊径 摩擦系数 张力等等。
2011-1-2 24
1)压下率的影响
由实验曲线可见,前滑随压 , 下率的增而增, 下率的增而增,其原因是由 于压下率增加,延伸系数增 加。 当∆h=常数时,前滑增加非 常显著。咬入角不变,故前 滑有显著增加。 当 h= 常数时或H=常数时, 压下率的增加,延伸必然增 加,但这是因 ∆h 增加,所 以咬入角增大,故剩余摩擦 力减小, 两个因素的联合作用,使前 滑虽有所增加,但没有∆h= 常数时增加的显著。
材料塑性成形工程学-金自立老师名词解释

轧制过程:靠旋转的轧辊与轧件之间形成的摩擦力将轧件拖进辊缝之间;并使之受到压缩产生塑性变形的过程.几何变形区:轧件承受轧辊作用发生变形的部分称为轧制变形区;即从轧件入轧辊的垂直平面到轧件出轧辊的垂直平面区域;通常又把它称为几何变形区.咬入角:α是指轧件开始轧入轧辊时;轧件和轧辊最先接触点和轧辊中心线所构成的圆心角.接触弧长:轧件与轧辊相接触的圆弧水平投影长度称为接触弧长度;也叫咬入弧长度.最小阻力定律:轧件承受轧辊作用产生塑性变形;压缩下来的金属体积;将优先移向阻力最小的方向.中性角:是决定变形区内金属相对轧辊运动速度的一个参量;是中性面与轧件出口面间圆弧对应的圆心角.γ中性面:轧件变形区存在一截面;轧件的运动速度与该截面对应轧辊线速度水平分量相等;截面为中性面.轧制力矩:轧制压力与上下两辊中心连线垂直距离的乘积.连轧:轧机顺序排列;轧制线上每一机架的秒流量保持相等;轧件同时通过两架或两架以上轧机的轧制方式称为连轧.咬入:依靠回转的轧辊与轧件之间的摩擦力;轧辊将轧件拖入轧辊之间的现象称为咬入.轧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旋转工具间靠摩擦拉入工具间变形.自由宽展:坯料在轧制过程中;被压下的金属体积可以自由展宽的量.强迫宽展:被压下的金属受轧辊孔型凸峰的切展而强制金属沿横向流动;使轧件的宽度增加.限制宽展:坯料在轧制过程中;金属质点横向移动时;除受接触摩擦的影响外;还承受孔型侧壁的限制作用;因而破坏了自由流动条件.异步轧制:两个工作辊线速度不相等的一种轧制方法.异径轧制:在板带材生产中;两工作辊的线速度基本相同而直径与转速相差很大的轧制状态静力矩:轧辊做匀速转动时所需的力矩.动力矩:轧辊做不均速转动时所需的力矩.前滑:在轧制过程中;轧件出口速度Vh大于轧辊在该处的线速度V的现象.后滑:在轧制过程中;轧件进入轧辊的速度VH小于轧辊在该处线速度的水平分量Vcosα的现象.控制冷却:是一种利用余热进行的热处理过程.控制轧制:是严格控制非调质钢材的轧制过程.1斯通平均单位压力公式是建立在平面变形的基础上;假设接触表面为全滑动摩擦;轧件相等于在平板间压缩.2确定平均单位压力的方法归纳为:理论计算法;实测法;经验公式和图表法.3对轧机的驱动电机要进行两方面的校核:温升;过载;当电机达到允许的最大力矩时;要求持续时间在15秒.4连续轧制时;保持连轧机的条件:轧件在轧制线上每一个机架的秒流量维持不变.5存在宽展的条件下;用前滑公式计算的前滑值如E芬克公式与实际前滑值比较要大;用前滑的定义公式计算的前滑值与实际的前滑值比较结果是相等.6在不可逆轧制中;电机传动轧辊的力矩组成7在不同的轧制条件下;坯料在轧制中的宽展形式是不同的;宽展可分为:自由宽展;限制宽展;强迫宽展8材料成型的方法:铸造;焊接;爆破成型;离心浇铸;铸造塑性成型的方法:冲压;拉拔;挤压;轧制宽展:在轧制过程中轧件的高度方向承受轧辊压缩作用;压缩下来的体积将按照最小阻力法则沿着纵向及横向移动.沿横向移动的体积所引起的轧件宽度的变化成为宽展.1轧件在孔型轧制时可能有几种宽展简要说明.自由宽展;限制宽展;强迫宽展.轧制的前几道次为自由宽展;最后一二道次为限制宽展.在某些型钢轧制中存在强迫宽展;如轧制宽扁带钢时采用的切深孔型等.2简单轧制过程:a轧制过程上下轧辊直径相等b转速相同c轧辊无切槽d均为传动辊e无外力或推力f轧辊为刚性体3改善咬入的措施:意义:改善咬入条件是顺利操作增加压下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措施.方法:凡是使α降低及β增加的因素均有利于咬入. 1 降低α:增加轧辊直径D减小压下量△h.实际生产中主要降低△h.根据△h=H-h;降低轧前高度H;提高轧后高度h.方法:a小头进钢或木契形端进钢b外加推力强迫咬入;头部压扁.实际生产中以带有木契形端咬入后利用稳定轧制阶段剩余摩擦力;实现咬入.利用外推力将轧件强制推入轧辊中;外力作用使轧件前段被压扁;相当于木契形外端降低压下量;有利于咬入.2 增加β:a改善轧辊或轧件表面状态;以是β提高.初轧粗轧在轧辊刻槽焊点滚花等目的均使f↑β↑.精轧通过立辊高压水除去氧化铁皮等办法改善轧件表面状态;f↑β↑.B合理调节轧制速度;利用稳定轧制条件下的剩余摩擦力;采用低速咬入;告诉轧制.4影响宽展的因素:基本因素:a有接触摩擦和无接触摩擦相比△b lnβ均增大;而lnμ△I减小.B为常数;对lnη一定值△b随L增;而增大;L为常数;对lnη一定值△b随B增;而增大;B/L比增; lnβ降;lnμ升;同理B/L>1. B轧辊形状的影响.工艺因素:a压下量的影响:压下越大宽展越大b轧制道次的影响:轧制道次越多;宽展越小c轧辊直径的影响分:宽展△B是随轧辊直径D的增加而增加的d摩擦系数的影响:宽展是随摩擦系数的增加而增加的.轧辊表面状态的影响:轧辊表面越粗摩擦系数越大宽展越大.轧件化学成分的影响;轧制温度影响;轧制速度的影响;轧辊化学成分的影响.e轧件宽度异步轧制的优点:轧制压力低;轧薄能力强;轧制精度高;适宜轧制难变形金属及极薄带材.实现异步轧制过程的两种方法:两个工作辊辊径相同;转速不同;两个工作辊转速相同;辊径不同咬入与稳定轧制条件比较:极限咬入:α=β;极限稳定:αy=Kxβy轧制过程如何咬入:与咬入条件直接有关的是轧辊对轧件的作用力.在没有附加外力的作用下;为实现自然咬入必须是咬入力大于咬入阻力.当摩擦角大于咬入角时才能开始自然咬入.2写出影响单位压力因素;表示平均单位压力的一般表达式;并说明各因素意义—轧件宽度影响应力状态的系数.3通过对简单轧制条件下轧件及轧辊在变形区速度的分析;说明轧件在变形区存在前后滑区的原因;简要说明研究轧件及轧辊在变形区速度的实际意义.A由体积不变条件可知;变形区内不同截面的金属质点运动速度不同;对简单轧制条件而言;在变形区内不同截面的金属质点运动速度均匀;水平速度一样..轧制变形区入口和出口处存在前滑和后滑使轧件出口速度Vh大于轧辊的水平速度V..入口速度VH小于轧辊在入口处线速度的水平分量Vcosα..轧辊线速度水平分量Vx=Vcosαx0<αx<α;推体积不变条件;轧辊在任意截面处速度Vx=Vh/Hx..B实际意义:在连轧生产中保证秒流量相等;可保证正常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咬入角因此得到又得当很小时取此时可得式中D;R—轧辊的直径和半径—压下量径向力N;切向力T.Nx与Tx作用在水平方向上;Nx与轧件运动方向相反;阻止轧件进入轧辊辊缝中; Tx与轧件运动方向相同;力图将轧件咬住轧辊辊缝中..在无附加外力作用时;为实现自然咬入;必须是咬入力Tx>咬入阻力Nx..Nx=Nsin Tx=Tcos=Nfcos前滑区:轧件运动速度大于轧辊线速度水平分量;出口处达到最大;金属相对轧辊表面向前滑动.后滑区:轧件运动速度小于轧辊线速度水平分量;轧件入口处有最小值;金属相对轧辊表面向后滑动.前滑值:轧件初口速度Vh与对应点的轧辊圆周速度的线速度之差与轧辊圆周速度的线速度之比值.Sh=Vh-V/V*100%后滑值:轧件入口端面轧件的速度与轧辊在该点处圆周速度的水平分量之差同轧辊圆周速度的水平分量之比值.SH=Vcosα-VH/ Vcosα*100%搓轧区:当异步轧制时;慢速辊侧的中性点向变形区入口侧移动;快速辊侧中性点向变形区出口侧移动;当慢速辊中性点移至入口处;快速辊侧中性点移至出口处时;使变形区内上下表面的摩擦力反向相反;形成了所谓的搓轧区;此状态叫全异步轧制。
跆拳道前滑步和后滑步教学方法

跆拳道前滑步和后滑步教学方法一、前滑步1、前滑步的基本动作前滑步是指一种从“站立-俯卧-仰卧”,或者从“站立-侧卧-仰卧”这样的动作来完成的一种技术动作,该动作在跆拳道练习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基本动作,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1)站立:这是前滑步的起点,执行者要保持稳定的站立状态,让身体重心集中在双腿上,双手抓握头部,双腿保持肩宽,膝关节保持伸直,腰部保持伸直,胸部向前伸展,面部正对前方,形成“舒展”的状态。
(2)俯卧:往前伸展双手,向前滚动身体,把重心移动到腿部,双手放在腰部,两腿向前推进,尽量把膝关节伸拢,直到腰部接触地面,膝关节抬高,双臂向前伸展,尽量双腿伸直,双腿接触地面,把身体慢慢收紧,形成抓地的“伏地”状态。
(3)仰卧:双手伸向上方,把重心转移到腿部,把双腿尽量伸直,从地面上抬起身体,向上收紧腰部,两肩抬起收紧肩膀,双臂向上收紧,头部伸向上方,平衡身体,形成“仰卧”状态。
二、后滑步1、后滑步的基本动作后滑步是指一种从“站立-侧卧-仰卧”,或者从“仰卧-侧卧-站立”这样的动作来完成的一种技术动作,该动作在跆拳道练习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基本动作,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1)站立:这是后滑步的起点,执行者要保持稳定的站立状态,让身体重心集中在双腿上,双手抓握头部,双腿保持肩宽,膝关节保持伸直,腰部保持伸直,胸部向前伸展,面部正对前方,形成“舒展”的状态。
(2)侧卧:向后仰双膝,双手抓握头部,双腿把重心转移到腿部,双手抓握头部,腰部发力,膝关节缓慢逐渐弯曲,把重心移到腿部,把身体向后仰,身体向后缩,双臂向上伸展,双腿向后伸展,尽量把膝关节伸拢,形成“侧卧”状态。
(3)仰卧:双腿伸展缓慢向前移动,双手抓握头部,双腿把重心转移到腿部,膝关节慢慢弯曲,把重心移到腿部,两臂向上伸展,尽量把膝关节伸拢,双腿伸直,把身体慢慢收紧,形成抓地的“仰卧”状态。
花滑中的技巧有哪些

花滑中的技巧有哪些
花滑中的技巧包括但不限于:
1. 前滑和后滑:前滑是前脚向前滑行,后滑则是后脚向后滑行,在花滑的起步、进入技巧、结束技巧等环节都有重要作用。
2. 转体:在冰场上呈现漂流般的转体动作,是花滑中的一项基本技巧,也是招牌动作之一。
3. 急转弯:包括内外型急转弯、步数急转弯等,是花滑定向性技巧的一部分,需要身体协调、重心转移等技巧。
4. 跳跃:花滑中的跳跃分为单跳、双跳、三跳、四跳等等,涵盖了所有跳跃动作。
5. 旋转:如同转体一样,旋转也是花滑中的一项基本技巧。
向上甩腕旋转、侧身旋转、刀旋转等都是花滑中的旋转技巧。
6. 整体技巧:包括升起、落地、旋转、飘扬等,是结合多种技巧的整体舞姿、冰上艺术表现。
除此之外,花式滑冰还有许多特意的技巧和演出元素,例如大跃进、联步、下蹲
滑行、交换跳等等,这些都需要选手在长期的训练中不断提高技能水平。
轧制知识点——精选推荐

1、什么叫箔材?带材?板材?箔材是指横断面呈矩形,厚度均一并等于或小于0.20mm的轧制产品带材是指横断面呈矩形,厚度均一并大于0.20mm,以成卷交货的轧制产品板材是指横断面呈矩形,厚度均一并大于0.20mm,以平直状外形交货的轧制产品2、什么叫前滑和后滑,如何测定前滑值,前滑的意义轧制过程中一部分的轧件超前于轧辊在该处的圆周速度的水平分量,此现象称为前滑,这一区域称为前滑区。
另外一部分的轧件落后于轧辊在该处的圆周速度的水平分量,此现象称为后滑,这一区域称为后滑区。
在轧制理论中,通常将轧件出口速度Vh与对应点的轧辊线速度之差同轧辊线速度的比称为前滑值设Sh为前滑值,V为轧辊的圆周速度,Vh为轧件出口速度,则有:Sh =(Vh -V)/V×100%=﹙Vh t-Vt ﹚/Vt =﹙lh-l﹚/l×100%式中:lh-在时间t内轧出的轧件长度;l—在时间t内轧辊表面任一点所走的距离按上面的公式用实验的方法测定出前滑比较容易,而且准确。
用下法实测:用冲子在轧辊表面上打出距离为L0的两个小坑,轧制后小坑在轧件上的压痕距离为Lh,代入公式就很容易得到前滑数值。
但是热轧时,轧件上两压痕之间距Lh是冷却后测量的,所以必须予以纠正为Lh=L’h[l+(t1-t2) ]其中L’h-轧件冷却后测得两压痕间的距离;α—轧件的线膨胀系数。
意义:(1)卷取机的线速度要大于轧辊速度,否则,带材会卷不紧。
为了使带材建立起张力,卷取机的线速度,必须要大于轧件的出口速度。
(2)连轧过程中必须保持各机架之间的速度协调。
连轧中如果不考虑前滑值,则会破坏秒流量相等条件。
可能造成拉带或者堆带现象。
(3)热轧机的轧辊与辊道的速度匹配,也必须考虑前滑的影响。
(4)用测定的前滑值,可确定稳定轧制条件下的外摩擦系数。
3、什么叫压下率(加工率)?在轧制过程中,材料的压下量与材料原始厚度之比叫压下率4、轧制过程的四个阶段?咬入条件?改善咬入条件的措施?1)开始咬入阶段:轧件开始接触到轧辊时,由于轧辊对轧件的摩擦力的作用,实现了轧辊咬入轧件,开始咬入为一瞬间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V F V F h h H H ==R h
h D S h 2
2)1(2γγ=-=)211(21)21(2R
h R h ∆-∆=-=μμααγ 前滑及其影响因素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验正轧制时前滑现象的存在。
并测定其值的大小,分析各种因素对前滑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设备
130轧机、游标卡尺、钢板尺、铅试件。
三、实验原理
由前滑定义可知:
因此,根据上式可用辊面打点法对前滑值进行实际测量。
另外,根据秒流量体积不变条件:
变形区出口断面金属的秒流量等于中性面处金属的秒流量,从而可得前滑值理论计算公式的简化式:
式中: γ —— 中性角
α —— 摩擦角
μ —— 轧制过程中摩擦系数
Δh —— 压下量
R —— 轧辊半径。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V V n
取铅试样5×30×400两块,分别在净面辊和糟面辊上进行实验。
1、首先在净辊面上,把一块试样与辊上的刻痕点对好,进行轧制时,使辊上的刻痕能
打在轧件上。
2、分别以Δh=1mm的压下量连续轧制四道次,每轧一道后测量其轧件厚度h和轧件
上两点痕间距的长度Ln。
3、按上述方法,用另一块试样在糙辊面上重复轧制实验。
4、测量轧辊直径D,所有数据填入下表。
1、绘制Sh —h、Sh —Δh/H 曲线。
2、分析摩擦条件、轧件厚度、相对压下量对前滑的影响。
3、讨论分析实测值与理论值的异同及产生的原因。
4、整理出完整的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