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建设项目策划书

合集下载

水库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方案

水库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方案

水库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方案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的紧缺性逐渐凸显出来。

传统的农田灌溉方式存在着大量的浪费和低效现象,对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形成了威胁。

因此,对于水库中型灌区进行配套续建和节水改造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项目旨在针对水库中型灌区,提出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的方案,以实现农田灌溉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升级现有的农田灌溉设施,改造传统灌溉方式,采用现代化的灌溉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减少水的浪费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项目目标1.提高水库中型灌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的浪费;2.优化农田灌溉设施,提高灌水效果,提高农业生产效益;3.推广现代化的灌溉技术和管理模式,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项目内容1. 灌区续建配套项目1.1 建设更高效的输水管网在灌区内建设更高效的输水管网,提高供水能力和输水效率。

通过采用新型材料和设计方法,减少管道泄漏和水质污染的风险,确保灌溉水的质量和稳定供应。

1.2 新建或改造水闸和渠道在灌区内新建或改造水闸和渠道,提高管理和控制水资源的能力。

引入先进的水闸控制技术,实现对灌溉水的精确调控,减少水量浪费和混浊。

1.3 提升自动化灌溉系统能力对于灌溉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引入自动化灌溉系统,通过传感器和控制器实现对土壤湿度、气温、降雨量等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智能控制,精确计量和供给灌溉水,减少浪费。

2. 节水改造项目2.1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减少灌水量和灌溉水与土壤接触面积,提高灌水效率。

同时,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水量和生长阶段,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方案,避免过量浇水和不必要的水分损失。

2.2 建设水资源调控和储存设施在灌区内建设水资源调控和储存设施,如集雨池、蓄水池等。

通过收集和储存雨水和农田排水等可再生水资源,弥补干旱季节的水量缺乏和减少水的浪费。

2.3 提高农民节水意识和管理能力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和管理能力。

水库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方案 (2)

水库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方案 (2)

水库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方案一、项目背景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而灌溉是农业生产中最大的水消耗行为之一。

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本项目旨在对水库中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以提升整个灌溉系统的效率,并减轻对水资源的过度利用。

二、项目目标1.提高水库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2.减少水的浪费,降低灌溉用水;3.优化水库灌区灌溉设施,提升灌溉操作的便利性和灵活性;4.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

三、项目内容1. 灌溉设施改造•对水库灌区内的灌溉设施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改造范围;•更新和优化灌溉管道、阀门、喷灌头等设备,提升水的输送和喷灌效率;•增设智能灌溉控制系统,实现自动化管理和精确控制,减少水的浪费;•安装水表和流量计,对灌溉用水进行实时监测和统计,为农户提供用水数据和管理建议。

2. 引进新的节水技术•开展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提高灌溉用水的利用效率;•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的蒸发和渗漏;•引进植物感知技术,通过监测土壤湿度和作物水分需求,实现精准灌溉;•利用遥感技术对农田进行监测,提高灌溉调度的准确性。

3. 发展灌田自动化管理系统•建设灌田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农田的远程监控与控制;•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农田灌溉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和状态监测;•结合气象数据和作物需水量模型,自动调整灌溉方案;•通过手机App和互联网平台,为农户提供灌溉管理服务和决策支持。

四、项目实施方案1. 前期准备•成立项目组,明确项目目标、任务和进度计划;•搜集水库灌区的相关数据,包括灌溉用水量、现有灌溉设施等;•进行现场调研,了解农户的需求和痛点,为后续设计提供依据。

2. 设计方案•根据前期调研和数据分析,确定灌溉设施改造范围和节水技术应用方案;•绘制灌溉管道布局图和水流动态模拟图,评估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编制设备采购清单和技术参数,准备下一阶段的招投标工作。

3. 招投标和采购•根据设计方案,编制招标文件,进行设备和技术服务的招标;•对投标单位进行评审,确定中标单位,并签订合同;•开展设备采购工作,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

中型灌区改造工程实施方案

中型灌区改造工程实施方案

中型灌区改造工程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中型灌区改造工程是为了提高农田灌溉效率,保障农田灌溉水资源供应,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而进行的重要工程。

我国农业水利建设一直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中型灌区改造工程的实施对于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程目标。

1. 提高农田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2. 优化农田灌溉设施,提高农业生产水平;3. 加强农田灌溉管理,保障农田灌溉水资源供应;4. 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工程范围。

本次中型灌区改造工程覆盖范围包括XX省XX市XX县等多个灌区,总面积约XXX平方公里,涉及农田灌溉用水渠道、水库、灌溉设施等。

四、工程内容。

1. 水利设施更新改造,对老化损坏的水渠、水库、水泵等进行更新改造,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2. 灌溉设备升级,引进先进的灌溉设备和技术,提高灌溉水平,减少人工劳动,提高农田灌溉效率。

3. 农田土壤改良,通过施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减少农田灌溉用水量。

4. 灌溉管理优化,建立健全的农田灌溉管理制度,加强对农田灌溉水资源的监测和调度,保障农田灌溉水资源供应。

五、实施步骤。

1. 立项论证,进行工程可行性研究,明确工程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 设计规划,编制详细的工程设计方案,包括水利设施更新改造方案、灌溉设备升级方案、农田土壤改良方案、灌溉管理优化方案等。

3. 施工实施,按照设计方案,组织施工队伍进行工程建设,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4. 竣工验收,完成工程建设后,进行竣工验收,确保工程符合设计要求。

5. 运行管理,建立健全的农田灌溉运行管理制度,加强对农田灌溉水资源的监测和调度,保障农田灌溉水资源供应。

六、工程效益。

1. 提高农田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2. 优化农田灌溉设施,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增加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3. 加强农田灌溉管理,保障农田灌溉水资源供应,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改造大中型灌区工程方案

改造大中型灌区工程方案

改造大中型灌区工程方案一、项目概述灌区是指利用灌溉水的地区,是实行农业灌溉的区域。

大中型灌区工程是指为大规模农田提供灌溉水的工程。

改造大中型灌区工程方案是将传统的灌溉技术和设施进行升级和改造,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农田的产量和质量。

本方案以某地区的X大中型灌区为例,对其进行改造工程。

X灌区占地面积广阔,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传统的灌溉系统存在着水资源浪费大、灌溉效率低、设施老化等问题,亟需进行改造升级。

本方案旨在提高灌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田的水肥一体化,全面提升农田的产量和质量。

二、改造方案1. 水资源调整根据X地区的水资源情况和农田需水量,对灌区的水资源进行调整。

通过对水源进行开发,建设蓄水池、调蓄湖等水源设施来调整水资源的供应和调度,以保证农田的需水需肥;同时,加强对地下水的管理和保护,提高地下水的补给能力。

2. 灌溉设施更新对传统的灌溉设施进行更新和改造,引入现代化的灌溉设备和技术,如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的灌溉方法,为农田提供精准的灌溉服务。

同时,对灌溉管网和水泵站进行改造升级,提高管网的密封性和可靠性,减少管网漏水和水泵损耗。

3. 智能化管理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智能化的灌溉管理系统。

通过监测和控制技术,实现对农田的土壤湿度、气象条件和作物生长情况的实时监测和分析,以及对灌溉水量和时机的精准控制,提高灌区的灌溉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率。

4. 农田水肥一体化推广和应用农田水肥一体化技术,根据作物的需水需肥特性,科学施肥、测土配方、定时浇灌,建立科学的农田水肥平衡模式,实现农田的水肥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5. 生态环境保护在灌区改造过程中,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建立生态灌溉制度,加强对水资源和土壤的保护,合理利用农田的水土资源,减少农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促进农田的可持续发展。

三、项目效益1. 提高农田产量和质量通过对灌区的改造升级,提高了农田的水肥利用效率,保障了农田的水肥需求,提高了农田的产量和质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引言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灌区面临的用水压力越来越大。

为了有效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需要进行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灌区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在我国,约有6000万亩的灌区需要改造。

现有的灌溉渠道、水库、水井、灌排设施等,存在着较大的漏损、浪费现象,导致水资源利用率不高。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灌区面积还将继续扩大,这就需要进一步改善灌排设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益。

二、项目内容1.配套工程配套工程包括灌溉渠道、水库、水井、灌排设施等建设和改造。

具体内容如下:(1)灌溉渠道建设和改造:改善灌溉设施的防渗、排渗与浇灌功能,缩短渠道长度,降低渠面水头,提高灌溉效率。

(2)水库建设和加固:加固老旧水库和堤防,增加水库的储水容量,提高水库蓄水和调水能力。

(3)水井改造和建设:提高水井抽水效率,减小水资源浪费,(4)灌排设施改造和建设:提高水利设施效能,规范化维护管养。

2.节水改造工程节水改造工程包括改造传统灌溉方式、推广滴灌、喷灌、采用土壤改良剂等技术手段降低灌溉需水量。

具体内容如下:(1)把传统灌溉改为滴灌和喷灌:滴灌设备选用太阳能运转和电能混合运转,减少能耗、维护方便。

(2)加强土地改良:选择符合地域特征的改良剂,进行土壤改良,提高土地保水能力,减小土壤排水水量。

(3)加强管理:科学施肥,分布提条措施维护管理土地改良的好处。

三、项目建设方案1.项目专家组组建由相关专业领域知名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的调研团队,负责全面调查灌区的基础设施和供水情况,确定项目的建设方针和技术路线。

2.实施步骤(1)前期调研:了解现有设施及其运行情况、用户需求、本地区水资源现状等情况。

(2)方案设计:根据前期调研结果,结合相关技术和国家政策,设计出本次项目应该达到的指标和改造方案。

(3)工程建设:由专业施工队伍和设备建设团队完成工程的建设和改造。

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施工管理方案

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施工管理方案

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报告目录1工程概况 (4)2工程投标: (8)3施工总布置 (9)4施工总进度 (11)5主要施工方法............................................................. .. (13)6施工质量管理 (19)7施工技术规范 (20)8工程质量评定........................................................ .... .... .22 9文明施工与安全生产. (22)10价款结算: (24)11财务管理: (24)12经验与建议: (24)13附件: (26)1、工程概况一、工程名称及位置:工程名称:某水库水库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Ⅲ标段工程位置:某水库水库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Ⅲ标段位于全民水库左干渠灌区浓溪镇全民村、龙顶村境内。

二、工程主要建设内容某水库水库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Ⅲ标段主要建设内容为:明渠整治3.213km。

三、施工交通对外交通道路工程所在地位于广安市广安区浓溪镇全民村、龙顶村境内,现有市政公路可直达工地现场,对外交通极为方便。

场内临时施工道路渠线经过各村社,有机耕道的,可用于场内施工道路。

另新建部分临时施工道路与现有机耕道连接,路基宽3.0m,路面铺设2.5m宽0.2m厚泥结碎石。

本工程施工区域的施工临时道路要满足下列要求:在施工期间负责管理、维修和养护道路。

修建道路应做好路基和路面的排水设施,进行洒水除尘,以使施工作业产生的扬尘公害减少至最低程度。

四、施工用水、用电本工程施工用水都是在渠道周边水田中用抽水机抽取。

施工用电:根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中的有关规定,本工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采用架空电线配电线路的类型,架空电线由砼电杆(间距为25米设一支,逢转角设一支)敷设,采用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工作零线与保护线分开,保护零线作重复接地的三相四线制。

(1)、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实施计划编制提纲(Word格式)

(1)、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实施计划编制提纲(Word格式)

附件3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实施计划编制提纲目录1、项目提要2、灌区所在地经济社会概况及灌区基本现状3、灌区骨干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4、灌区水量供需分析及水质分析5、建设标准及总体布置6、主要建设内容及工程量7、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8、效益及经济评价9、环境影响评价及土壤流失防治10、建设管理及施工组织11、建后运行管护及灌区管理体制改革表格图纸(说明:实施计划报告文字宜简练、篇幅应适当,全部文字、表格、图纸应为A4幅面,并装订成一册)1 项目提要1.1 项目背景及依据简要说明项目提出的背景及有关的政策、法规、文件等方面的依据。

1.2 灌区所在地经济社会简况及灌区基本现状简要说明项目所在县(市、区、旗、团场等)的气候、人口、土地、农业、经济、财政、农民收入等方面的情况,以及灌区人口、耕地、灌溉面积、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年代、现状及完好率等。

1.3 灌区骨干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4 灌区水量供需分析及水质分析1.5 主要建设内容及工程量1.6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7 效益及经济评价1.8 建设管理、建后管护及灌区管理体制改革2 灌区所在地经济社会概况及灌区基本现状2.1 自然状况介绍当地的气候、地形地貌、土壤、工程地质、水文、降水、水资源和主要自然灾害等情况。

2.2 经济社会状况说明项目所在县(市、区、旗、团场等)的人口、土地、耕地、灌溉面积、中低产田、农业、经济、财政、农民收入等方面的情况。

2.3 基础设施状况说明项目所在县(市、区、旗、团场等)交通、电力、通信和建筑材料等方面的情况。

2.4 灌区骨干水利工程状况说明灌区人口,耕地,灌溉面积,水源工程、骨干工程建设年代、现状及完好率等方面的情况。

简要说明灌区田间工程配套建设情况等。

如有必要,简要说明当地大型防洪、排涝等工程现状。

2.5 农业生产状况及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状况说明项目所在地主要农作物种类、种植结构、复种指数、主要农产品产量、平均亩产等;说明项目所在地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已完成的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投资以及起止年份等。

水库灌区节水续建配套项目实施方案

水库灌区节水续建配套项目实施方案

水库灌区节水续建配套项目实施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桌面上,我泡了杯清茶,打开电脑,开始构思这个方案。

这个项目已经在我心中酝酿了许久,今天终于要把它化为文字了。

一、项目背景及意义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分布不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较低。

水库灌区作为农业用水的重要来源,节水灌溉显得尤为重要。

本项目旨在对现有水库灌区进行续建配套,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目标1.提高水库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用水浪费。

2.改善灌区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提升灌区农业产出,增加农民收入。

三、项目内容1.水库除险加固针对水库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除险加固,确保水库正常运行。

主要包括大坝加高、防渗处理、溢洪道拓宽等。

2.灌区渠道改造对现有渠道进行改造,提高输水效率。

包括渠道衬砌、渠道防渗、渠道疏浚等。

3.节水灌溉技术引进与推广引进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提高灌溉效率。

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节水意识。

4.生态环境治理加强灌区生态环境治理,包括退耕还林、湿地保护、水源地保护等。

5.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根据灌区水资源条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型农业。

四、项目实施步骤1.项目前期准备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明确项目目标、内容、投资估算等。

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政策支持。

2.项目设计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开展项目设计,包括工程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等。

3.项目施工按照设计文件,进行项目施工。

施工过程中,要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4.项目验收项目完成后,组织验收,确保项目达到预期目标。

5.项目运行与维护项目验收合格后,建立健全运行管理制度,确保项目长期稳定运行。

五、项目投资估算本项目预计总投资为亿元,其中:水库除险加固亿元,灌区渠道改造亿元,节水灌溉技术引进与推广亿元,生态环境治理亿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亿元。

六、项目效益分析1.经济效益项目实施后,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用水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项目提要 (4)2、项目所在地经济社会概况及灌区基本现状 (8)3、灌区骨干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4)4、灌区水量供需分析及水质分析 (17)5、项目建设标准及设计方案 (19)6、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土壤流失防治 (27)7、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工程量 (28)8、项目费用(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32)9、项目效益及经济评价 (36)10、项目建设管理及施工组织 (41)11、建后运行管护及灌区管理体制改革 (43)12、项目申报设计(可行性研究)结论 (45)附表:1、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费用(投资)估算表2、附表1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经济社会及基本现状表3、附表2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水量供需分析、经济评价、建后管护及管理体制改革成果表4、附表3 1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建设任务、投资、效益规划表附图:1、龙安桥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区位置图2、龙安桥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总体平面布置图3、龙安桥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区主要渠道剖面图4、龙安桥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区渠首工程剖面图5、龙安桥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区主要建筑物工程剖面图1项目提要1.1项目背景及依据为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以及水利工作的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加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田抗旱涝灾害的能力,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我国农业及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步伐。

2004年,水利部农发办编制完成了《全国农业综合开发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建设规划》,并对近200处中型灌区进行节水配套改造,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该《规划》在我国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但是,我国中型灌区数量众多,普遍存在着工程设施老化、供水能力下降、灌溉效益衰减等严重问题,与我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新形势、新要求很不适应。

为此水利部办公厅国农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联合发出[2009]353号文,关于印发《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申报指南》的通知,我们按照此通知的精神和编制题纲的要求就富裕县龙安桥灌区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龙安桥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2项目所在地经济社会简况及灌区基本现状富裕县是齐齐哈尔市所属县(市)之一,地处黑龙江省西部,嫩江中游左岸。

东临依安县,南与齐齐哈尔市相连,西与甘南县隔嫩江相望,北依讷河市相邻。

全县幅员面积 4059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90个村,人口29.83万人,耕地面积224.1万亩,其中水田面积20.38万亩。

富裕县属温热带半干旱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雨量较多,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2.0摄氏度,无霜期128天,全年降雨量427毫米,主要集中在7-9月,春季4-5月雨量偏少,境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富裕县是全省主要农业县份之一,财政收入2579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482元。

富裕县龙安桥灌区是我县万亩以上提水中型灌区,位于乌裕尔河下游左岸,距齐齐哈尔市40公里,富裕县城55公里处。

在乌裕尔河堤防河滩地和河谷平原一级阶地内,属龙安桥镇,共计9个自然屯。

灌区总人口13990人,其中农业人口11980人.总土地面积 16.45万亩,总耕地面积8.71万亩。

灌区渠首始建于1942年,灌区干支渠及构造物配套很不完善,现有干渠3条,总长16.48公里,支渠6条,总长14.98公里。

提水泵站2处,排水干沟7条,已运行几十年,现灌区工程完好率只有20%.1.3 灌区骨干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骨干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龙安桥灌区始建于1942年,由当时日本开拓团雇佣大量的鲜族群众和部分汉族修建,输水干渠1条,全长13公里,泄洪闸1座(已水毁),排洪闸1座(已水毁),灌区建成运行以来,始终没有达到设计的灌溉规模,主要有以下原因:①渠系工程不配套,灌区虽然经过了这些年的修整建设,也修了一些渠系工程,但与设计相比,还相差很多,致使很多水田无法及时供水。

②经过几十年的运行,渠首工程由于长期运行,坝面沉陷,不能起到壅水作用。

③缺提水泵站三处,其中一处水毁,一处带病运行,乌裕尔河水位春季偏低,远低于设计水位,供水不足。

严重限制了龙安桥灌区各项工程的发挥。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目前,该区的水田节水还仅限于灌溉制度上,渠道及田间防渗工程还没有开展起来,灌溉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5,而现在一些先进国家已达到0.8以上,为解决这一现象,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使之发挥更大的效益,发展节水灌溉迫在眉睫,特别是发展渠道及田间防渗工程尤为重要。

现在我县及周边地区还缺少一个标准化的水田节水示范区,为推进我县水田节水灌溉的发展,带动全县及周边地区水田节水灌溉事业的发展,有必要建设一个具有示范意义的标准化水田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区的建设,可以摸索出适合富裕县龙安桥灌区特点的、具有辐射周边地区的节水型农业模式,树立样板,起到示范作用。

1.4 灌区水量供需分析及水质分析本灌区水田灌溉期为5-8月,水源主要利用乌裕尔河地表水,5、6月份地表水量不足时,利用地下水井补。

乌裕尔河汛期限7、8月份水量充足,完全能满足水田用水要求,春季各旬中以6月上旬水量最枯,此时灌区总需水量为5.562 m3/s流量,当6月上旬灌溉临界期P=75%计算,乌裕尔河来水量237万立方米,折合旬平均流量Q=2.743m3/s;北引补水Q=2 m3/s,共计4.743 m3/s流量,缺少水流量0.819 m3/s.现有补水井52眼,补水井单井涌水量按70m3/h计算,补水量可达1.01m3/s.此时可满足全区水田用水。

灌溉水质分析县域内江河水质基本良好,以HCO3-Ca-Na型,矿化度0.1-0.4g/L, PH 值6.4~7.9,适于农田灌溉。

1.5主要建设内容及工程量主要建设内容:一、灌区续建部分1、自流灌区自流灌区由河东自流灌区与河西自流灌区两部分组成。

引水干渠2条,排水干沟2条、建筑物16座(支渠进水闸)。

干渠防渗衬砌4.6公里,西干渠进水闸1座。

2、提水灌区(1)雅洲泵站引渠清淤1.6公里。

(2)东大荒泵站,支渠2条,长4.86公里,引渠开挖1.4公里,排水干沟2条,长2.8公里,排水支沟4条,引渠穿堤闸1座,补水干渠支渠分水闸1座。

(3)灌区补水干渠1条。

总长13.7公里。

(由富南灌区一干二分干末端到雅洲泵站引渠渠首)。

农道桥7座,公路涵1座。

4、配备量测水设施及田间土方工程二、主要工程数量灌区改造续建工程量1、渠系工程:灌排渠(沟)开挖疏浚长度总计51.69公里,其中干渠防渗衬砌长度4.6公里。

土方量49.76万立方米,砼5550立方米,土工膜60444平方米。

2、渠系建筑物:续建构造物31座,土方2.81万立方米,石方0.02万立方米,砼0.37万立方米。

1.6 费用(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90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000万元,省级财政配套资金500元,群众自筹400万元。

1.7主要效益及经济评价从国民经济评价指标看,本项目经济内部收益率14.6%,大于8%;按8%的折现率计算的经济净现值为2805万元,大于0,经济效益费用比2.3大于1。

因此该项目在经济上是合理的。

工程实施后,可新增灌溉面积 2.5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 3 万亩,每年粮食可增产816万kg。

1.8建设管理、建后管护及灌区管理体制改革节水项目区位于富裕县龙安桥灌区,设计灌溉面积5.58万亩,节水灌溉面积为 5.58 万亩,项目区节灌工程建成后,新增设灌区管理单位,对项目进行建后管护工作。

2 项目(灌区)所在地经济社会概况及灌区基本现状2.1 自然状况自然条件2.1.1地理位置富裕县是齐齐哈尔市所属县(市)之一,地处黑龙江省西部,乌裕尔河下游左岸。

地理坐标为北纬47°18′24″~48°01′48″,东经124°00′24″~125°02′06″之间。

东临依安县,南与齐齐哈尔市相连,西与甘南县隔嫩江相望,北依讷河市相邻。

全县幅员面积4059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90个村,人口29.83万,耕地面积224.1万亩,其中水田面积20.38万亩。

2.1.2地形地貌富裕县地处松嫩平原,乌裕尔河滩地和低平原一级阶地组成,河滩地较平坦,平原阶地有局部岗地,境内地形由北向南逐渐降低,由东向西逐渐降低,海拔高程在146.2-224.3米之间,比降为1/2000-1/50002.1.3气候富裕县属温热带半干旱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雨量较多,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2.0摄氏度,无霜期128天,全年降雨量427毫米,主要集中在7-9月,春季4-5月雨量偏少,富裕县是全省主要农业县份之一,盛产玉米、兼种水稻、大豆,经济作物生产葵花、甜菜等。

2.1.4河流富裕县境内河流有嫩江、乌裕尔河,人工运河北引、中引。

2.1.5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富裕县为松嫩中断坳陷带的西部断阶区,自中生代以来缓慢下降,其上沉积了巨厚的碎屑岩,并具有粗细相间的韵律结构。

本区地下水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含水层岩性以砾石为主,中细砂次之,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邻区地下侧向补给,并与嫩江呈互补关系。

水文地质地下水分布特征为第四系砂、砂砾石孔隙潜水,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及临区侧向径流补给。

2.1.6水质评价2.1.6.1地表水水质县域内江河水质基本良好,符合灌溉,渔业及饮用标准。

2.1.6.2地下水质域内地下水为无色、无味、无嗅、无肉眼可见物,清澈透明,灌区所在的龙安桥镇可开采量0.28亿立方米。

地下水化学类型HCO3-Ca-Na型,矿化度0.1-0.4g/L, PH值6.4~7.9,适于农田灌溉。

浅层地下水一般埋藏深在1.4~4.8米,水量充沛,水质可供生产、生活用水、农田灌溉。

中深层地下水埋深20-25米,之间有中砂、砂石层,含有承压水,承压水深3-8米。

水质良好,符合饮用、灌溉、渔业、畜牧业用水标准。

2.1.7土壤类型与植被按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技术规程》的要求和《黑龙江省土壤类暂行草案》的原则进行调查和土壤分类。

本区土壤为碳酸盐黑钙土。

有机质含量在2.1-3.17%之间,土壤PH值7.5~8.22之间。

植被主要以农作物为主,农作业主要以玉米、水稻为主。

经济作物以瓜果、蔬菜、甜菜为主。

其它植被,树木有:松树、杨树、榆树、柳树、花卉树木等;2.1.8水资源富裕县境内河流有嫩江、乌裕尔河,人工运河北引、中引全县地下水资源总量为4.62亿立方米,年可开采量为3.98亿立方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