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营养治疗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20例临床分析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20例临床分析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20例临床分析【关键词】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临床分析高脂血症在临床上已被证实是后发于胆源性及酒精性急性胰腺炎的又一病因,是急性胰腺炎的一高危因素,发病率12%-38%左右。

人们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肥胖和高脂血症者也在不断的增多,伴有高脂血症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也明显多于以前。

现把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共收治的20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入选标准全部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2003年制定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标准[1],血甘油三酯大于等于11.30mmol/l,或血甘油三酯高于正常低于11.30mmol/l,但肉眼观有乳状血清,临床即可诊断为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

并把高脂血症外胆源性及酒精性等急性胰腺炎病因排除。

1.2 临床资料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共收治20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全部符合入选标准;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男女比例为1.85:1,年龄18-65岁,平均44.9岁。

入院前20例患者均没有暴饮暴食史、胆石症、外伤等胰腺炎诱因。

其中起病前有5例有饮酒史,既往有糖尿病3例,高血脂3例、脂肪肝9例。

1.3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均于发病1-48h之内入院,20例患者入院时全部有持续性腹部疼痛,伴腹胀10例,发热4例,恶心呕吐12例;实验室检查血脂甘油三酯均在6.1-75.18mmol/,平均21.54mmol/l。

其中14例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甘油三酯值平均为18.89mol/l,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血甘油三酯平均值为38.12mmol/l。

血尿淀粉酶正常者7例,升高者13例;7例血糖值正常,13例血糖值升高,血糖值8.45-28.96mmol/l,平均16.1mmol/l。

b超及ct检查,b超检查20例均提示有脂肪肝存在,胰腺ct检查分级显示a级2例,b级3例,c级10例,d级3例,e级2例。

高脂血症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治疗的临床观察

高脂血症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治疗的临床观察

高脂血症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治疗的临床观察发布时间:2021-11-26T06:39:32.612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20期作者:赵春娜张颖肖丽丽徐洋郭枫[导读] 目的探究早期对高脂血症重症急性胰腺炎开展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纳入实验研究的158例患者均为高赵春娜张颖肖丽丽徐洋郭枫大庆油田总医院 163000)【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对高脂血症重症急性胰腺炎开展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纳入实验研究的158例患者均为高脂血症重症急性胰腺炎病症,入组时间为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分组采用平行信封抽签方式展开,分别采用早期治疗(实验组,n=79)及常规治疗(对照组,n=79)开展临床治疗,分析临床疗效。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发生恶心呕吐、胰性脑病、阵发性腹痛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的临床指标,涵盖腹胀消失时长、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长、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长及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长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早期对高脂血症重症急性胰腺炎开展治疗,可优化临床疗效,恢复康复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高脂血症;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治疗;不良反应高脂血症指的是血脂水平过高病症,其可对人类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导致重症胰腺炎的发生,其指的是全身或者局部并发症的一种急性胰腺炎病症,病情险恶,具有较多的并发症和较高的病死率,当前,在外科治疗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该病症治愈率不断提升。

该病症发生后,主要以血胰酶升高为主要表现,还会存在腹部疼痛、体温上升及恶心呕吐等表现,若是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将贻误治疗时机,早期治疗方法的应用,可有效挽救患者生命,所以本文就早期对高脂血症重症急性胰腺炎开展治疗的临床效果展开论述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纳入实验研究的158例患者均为高脂血症重症急性胰腺炎病症,入组时间为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分组采用平行信封抽签方式展开,分别采用早期治疗(实验组,n=79)及常规治疗(对照组,n=79)开展临床治疗,实验组中,男女比例为40:39,年龄(岁):39-81,均值(47.96±4.87);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41:38,年龄(岁):40-82,均值(47.82±4.61)。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临床分析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临床分析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高脂血症与急性胰腺炎发病的相关性。

方法选出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20例为A组,选择胆源性急性胰腺炎45例为B组,比较2组入院时及治疗7 天血清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以及血尿淀粉酶的差异。

结果A组血清三酰甘油明显升高,治疗前、后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脂血症性胰腺炎较胆源性胰腺炎易复发,反复发作时血尿淀粉酶增高不明显,容易忽视。

高脂血症相关性胰腺炎的治疗需注意改善血液循环紊乱等。

【关键词】高脂血症;胰腺炎;临床分析急性胰腺炎(AP)是消化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其引起的胰腺炎,被称之为高脂血症性胰腺炎。

随着高脂血症患者发生急性胰腺炎(AP)病例的增多,其作为AP的病因也日益受到关注。

1998年3月2009年10月本院共收治AP患者65例,其中HLP患者20例。

本文分析HLP患者20例与胆源性AP患者45例血清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尿淀粉酶水平(AMY),探讨高脂血症在AP发病中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65例AP患者通过病史及B超、生化、CT等检查,并依据病因不同诊断高脂血症性AP 20例(A组),胆源性AP 45例(B组)。

AP病例均符合199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学组制订的AP诊断与分级标准[1]。

A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27~58岁,平均465岁;AP反复发作2~4次,平均31次;B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26~65岁,平均492岁,AP发作1~3次,平均13次。

2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AP患者入院时及治疗7 d后均检测血清TG、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尿AMY,应用西门子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2组治疗前、后血脂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7 天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清TG明显升高,治疗前、后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85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分析

85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分析
pa c e t i n ti rh p o tn n ci c . n r ai s a d i s wo t r mo ig i lnis t K e w o ds:a ue pa c e t i Al r sa i; o y r c t n r ai s; p o t dl c mpr h n ie te t n ; lnia fe t t e e sv ra me t c i c lef c
so A po tdlc mbn d w t in lrsa i o ie i Ome rz ea dOeroiei efciei e u igtedsaed rt nfr ainswi y el ie aaue h p ad n t t f t nrd cn i s u ai o t t t h p ri d mi c t e d s e v h e o p e h p
m n g u = 0 co igt tea mns ao f rg. h ae t i cnrl ru eerci dt d i a t a et(at g gs e t r p( 4 )acr n d iir i o dusT ept ns n o t o pw r e e aio lr t n f i ,a— o d oh ttn i og e v r t n e m sn tcit t a d cmpes n O erze O t oi )w i oei x eie t eeg e lrs dl( r n snl eo rsi , m pad , cr t e hl t s nep r n r i nApot i 5—1 as o ie i ai i ei o e d eh m w v a 0 dy)cmb dwt t d— n hr
局 解 手 术 学பைடு நூலகம்杂 志 2 1 年 第 2 卷 02 1

高脂血症性与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对比临床观察

高脂血症性与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对比临床观察
l i z a t i o n o f p- l a q u e s b y p o s t n a t l a i n t e r f e r o n — - g a mma f u n c t i o n b l o c k - -
子表达增高 , 消栓通脉颗粒可 以保护血管 内皮细胞 , 降低炎 l 生 细胞因子表达 n 】 。本研究中 , 消栓通脉颗 粒可 以抑制T N F — O t 、 I F N 一 转录 , 促进 I L 一 4 、 I L 一 1 0 表达 , 升高T h 2 亚群 比例 , 优势诱导 T 细胞 向T h 2 亚 群偏移 , 减轻炎症反应 , 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 促进血 栓再通 , 改善肢体肿胀。但该复方疗效物质基础 尚
I L- 1 0 i n h i b i t s e n d o t h e 1 i u m—d e p e n d e n t T c e l l c o s t i mu l a t i o n b y
u p - R e ul g a t i o n o f I L T 3 / 4 i n h u ma n V a s c u l r a e n d o t h e l i a l c e l l s『 J 1 .
i c a l r e v i e w[ J 】 . J B l o o d Me d , 2 0 1 1 , 2 ( 2 ) : 5 9 — 6 9 .
[ 2 】 张碉 , 刘明, 王彬 , 等 .深静 脉血栓形 成中促炎症 细胞 因子变化 的研究 [ J 】 . 中国现代医学杂 志 , 2 0 0 7 , 1 7 ( 5 ) : 5 6 9 - 5 7 1 . [ 3 】 尚德俊 , 王嘉 桔 , 张柏根 .中西 医结合周 围血管 疾病学 【 M 】 . 北

27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临床分析

27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临床分析
预后至关重要 。所 以临床上必 须拓宽思路 , 提高对 本病的诊 断意识, 并掌握其临床特点, 结合相关的辅助检查, 才能使患 者得到及时有效 的治疗 。
参考文献 :
[ ] 刘 坤 申, 刚. 动 脉 夹 层 分 离 的 处 理 原 则 与 经 验 1 刘 主
下几种情况时, 应高度怀疑为 A 有长期高血压病史的患 D:
确诊, 但能提供重要的线索, 尤其是在乡村基层卫生院, 胸部
X线片可能是惟一有价值的辅助检查。心脏彩超对 I 型、 Ⅱ 型A D检出率较高, Ⅲ型敏感性较低。 对 增强 C T是诊断 A D 的有效方法, 缺点是必须静脉注射碘造影剂, 对严重。 肾功能 不全者应用受限。 D治疗的目的在于阻止夹层血肿的进展, A 包括三个方面, 药物治疗 : 重点是降低主动脉压和主动脉单 位时间内的压力变化, 药物首选足够剂量的 阻滞剂联合硝
2 7例 高 脂 血 症 性 急 性 胰 腺 炎 临 床 分 析
侯 月 来
( 徐县人 民 医院, 西 清徐 清 山 000 ) 3 4 0
回顾分析 20 年-20 年共收治的 2 00 - 0 8 7例高脂血症性
急性 胰腺 炎 ( I ) H 患者 临床诊 治情 况并结 合相 关文 献报 告 P
者 , 持续放射性 胸背部 、 突发 腹部撕 裂样剧烈疼 痛 , 开始疼 一
痛即达到高峰 , 使用常规剂量镇痛剂不能缓解同时伴有血压
急剧电图监测及心 肌酶检查无 心肌梗死 的改变 , 心脏听诊 主动脉
瓣听诊区闻及舒张期或双期杂音时, 必须排除 A 患者出现 D;
5例, 年龄 2~6 3 2岁。
12 临床表现 .
结石 , 例有胰腺周 围渗液 , 例有胰腺假性囊 肿形成 , 1 0 2

高脂血症对急性胰腺炎发病的影响分析

高脂血症对急性胰腺炎发病的影响分析
军 医 出版 社 ,9 7:9 1 9 19
o tre y e o b o e oe p s e i n u e t da n s f h e tp s f rn h s o y p cme s s d o ig oe
n sc mllp e mo i .C i C r d2 0 ,2 4 :6 9 8 o o o ’ n u na a J r a e Me ,0 1 t 8( ) 2— 6 9 ( 收稿 : 0 80 —8 2 0 —7 0 )
龄 2 — 1 , 均 4 岁 。 照 组选 择 门诊 体 检 人 群 4 例 , 27 岁 平 1 对 3 男 2 8例 . l 女 5例 , 均 3 平 9岁 。两 组 年 龄 , 别 等 方 面 无 明 显 差 性 异 ( > .5 , 有 可 比性 。 P 00 ) 具 1 . 样 采 集 及 实 验 室 检 查 观察 组 与 对 照 组 均 抽 取 空 腹 静 2血 脉 血 4 5 , 察 组在 人 院 2 h内完 成 , 我 院化 验 室 。 ~ ml观 4 送 1 - 计 学 方 法 计 量 资 料 用 均 数 ± 准 差 ( ) 示 . 用 t 3统 标 n 表 采 检验 和直 线 相 关 分 析 , < . P 00 5为差 异 , 有统 计 学 意义 。
高脂血症对急性胰腺炎发病 的影响分析
葛飞 颜 永进
3 讨 论
急 性胰 腺 炎 是 多 种 病 因 引 起 的 胰 酶 激 活 , 以胰 腺 局 部 继
炎 症 反 应 为 主 要 特 征 ,伴 或 不 伴 其 他 器 官 功能 改变 的疾 病 。
在 我 国 , 性 胰 腺 炎 最 常 见 的 病 因 是 胆 系 疾 病 、 酒 及 高 脂 急 饮 血 症 等 。本 研 究 就 急 性 胰 腺 炎患 者 血 脂 水 平 进 行 l 观 察 , 临床 并 与 体 检 人 群 血 脂 水 平 比较 , 后 进 行 相 关 性 探 讨 . 然 旨在 加

组合型血液净化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急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

组合型血液净化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急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

s t I( P C E I )a w la eu vl o n ooi n — at epo i C P ntef s t e I A A H I s e s rm l es f d t nadC r c v rt n( R )i r a l s e e x e i e hit
tea ya d c mbn d tp lo u f ain B sd ste etea is h rame tgo p wa ie h rp n o ie e bo d p r c t . e ie h s h rpe ,te t t n r u sgv n y i i o e
第3 7卷
21年63期 0 第月 2
贵 阳 医 学院 学

J OURNAL OF GUI YANG EDI M CAL COLLEGE
Vo . 7 No 3 13 . 2 26 01 .
组 合 型 血 液 净 化 联 合 早 期 肠 内营 养 治 疗 急 性 高 脂 血 症性胰腺炎 术
YU h o,S h n y ,JANG in i C a UN C e g i I Ja xn,P oh n,Z h ,DE AN Ya z e UO S i NG z u Yah
( eate tfHp tb ir ugr ,h f it o i lfG iagMei l ol e G i n 5 0 4, uzo ,C i ) D p r n eaoiayS re t A l e H s t u n dc lg , uy g5 0 0 G i u hn m o l y ef a d pao i y aC e a h a
er nea n tt n r l eie( G) tt h ls rl T ) bodue ioe B N) ce al e t l uri .Ti y r y r io g c d T , o l oet o ( C , lo rant gn( U , r— ac e r a nn C E a da ls A t ie( R ) n my e( MY )l e el tesoe f c t p yil yadc rnch a h i a e l i slm, h rs ue h s o n ho i el v sn q c oa og 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营养治疗临床分析
高脂血症是急性胰腺炎的病因之一,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高水平甘油三酯分解的游离脂肪酸对胰腺本身的毒性作用及其引起的
胰腺微循环障碍,而高脂血症中frederikson分型的ⅰ、ⅳ、ⅴ型危险系数更高。

[1]由于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ap)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其营养支持治疗在临床上存在一定矛盾。

对我院2010年7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21例hap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7月-2013年2月收治的21例hap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4例;年龄16-63岁,平均年龄45.8岁。

轻型胰腺炎10例,重症胰腺炎11例。

随访时间2月-2年。

1.2诊断标准:(1)sap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具备ap的临床表现和生化改变,且ranson评分≥3; ct分级d 或e; apacheⅱ评分≥8. (2)tg>11.3 mmol/l,或tg值在
5.65-11.3 mmol/l之间,但血清呈乳状,并且排除ap的其他致病因素如胆道结石、微结石、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药物性ap、细菌病毒感染等。

1.3治疗方法:(1)常规ap治疗,包括禁饮食、胃肠减压、胰酶抑制剂、营养支持和抗感染治疗等。

(2)血液净化(血脂吸附与血液滤过)。

(3)改善微循环:使用丹参、前列地尔、低分子
肝素等血管活性药物改善胰腺微循环。

(4)中医中药治疗:清胰汤ⅱ号经胃管内注入、芒硝袋腹部外敷。

(5)全胃肠外营养(tpn). hap患者实施tpn治疗时,脂肪乳剂的摄入应慎重: hap发病72 h 内绝对禁止静脉输入各种脂肪乳剂,防止血tg值进一步升高,加重胰腺病理损伤;当患者腹痛减轻,血tg值≤5.65 mmol/l而单纯静脉输注高糖补充能量难以控制血糖者,可输入短、中链脂肪乳剂,使之直接经门静脉代谢而不产生全血乳糜状微粒[2];早期置入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有助于防止肠道菌群移位引起的腹腔
感染。

hap后期,患者一般状态差而无法实施肠内营养时,若血tg值在1.7-3.4 mmol/l,在严格监测血脂条件下,可输入短、中链脂肪乳剂24 h量≤750 ml,长链脂肪乳剂24 h量≤250 ml. 脂肪乳剂输入12 h后,若血tg值>5.65 mmol/l,应立即停用. 脂肪乳剂使用过程中,应定期复查脂肪廓清试验,实验阳性者应及时停用。

(6)手术治疗:对经非手术治疗病情仍逐渐加重,或合并胰周坏死感染时,应立即采取手术措施(如坏死组织清除、腹腔灌洗引流等)。

另外,sap患者合并胰腺假性囊肿形成时,亦须手术行胰腺假性囊肿空肠吻合等内引流手术。

(7)药物治疗:患者病情允许进食后口服降甘油三脂药物,随访血tg和脂蛋白浓度的变化。

1.4观察指标:检测患者入院时、住院15天、住院后30天的体重指数、上臂皮下脂肪厚度、甘油三脂、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x± s表示,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指标的变化:患者bmi指数、上臂皮下脂肪厚度、tg在经过胰腺炎常规治疗+营养支持治疗后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在治疗后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而患者白蛋白、总蛋白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本组患者并发症不同,机体消耗量不同有关。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期间死亡2例,均为暴发性胰腺炎,入院后48小时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死亡率9.52 %。

另外,发生急性肾衰4例(19%),呼衰6例(28.57%),胰周脓肿3例(14.28%),均行胰周坏死组织清除+脓肿引流术治愈,其中2例同时行空肠造瘘术。

胰腺假性囊肿7例(3
3.33%),5例经保守治疗治愈,2例行胰腺假性囊肿空肠roux-en-y内引流术治愈。

3 讨论
高甘油三酯血症导致胰腺炎的机制主要有:tg分解产物对腺泡细胞的直接损伤、胰蛋白酶原激活加速、胰腺微循环障碍等。

胰腺炎引起的胃肠功能障碍是我们发病后选择静脉营养支持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由于hap患者同时存在脂质代谢紊乱,使得我们在进行营养支持过程中通常会遇到选择何种营养支持方案最为合适的难题。

根据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3,上海)[3],结合我们的临
床治疗经验,我们的体会是血tg值≤5.65 mmol/l患者需要长期禁食的,给予短、中链脂肪乳剂,可以维持患者的能量供给,不会因加重胰腺微循环障碍而加重病情。

对于患者胃肠道动力耐受的患者,早期的经鼻空肠营养管给予鼻饲短肽类制剂有利于防止肠道粘膜萎缩导致肠道菌群移位,还可缓解因限制脂肪乳剂输入而导致机体能量不足的矛盾。

后期随着脏器功能的恢复,所提供的营养物质必须超过机体消耗量,获得能量和氮量的正平衡。

[4]总热卡摄入应在1.2-1.5倍静息能量消耗或30-35kcal/(kg.d),氮量
0.2-0.24g/(kg.d)。

[5]补充谷氨酰胺制剂有助于胃肠道粘膜屏障的维护。

我们有两例胰周脓肿患者,术后高热、胰周脓肿脓液细菌培养提示泛耐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通畅引流、和有效的肠内肠外支持均治愈出院。

综上所述,对于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科学结合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是治疗胰腺炎的重要手段,能够预防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同时对控制感染、预防hap的复发十分重要。

另外,高脂血症胰腺炎较易复发,故患者出院时应注意做好规律服药降脂药物、检测血脂、戒酒等宣教工作。

参考文献:
[1] 孙诚谊,潘耀振.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及诊疗进展.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16(4):343-349.
[2] 周亚奎,杨体雄,何跃明.高脂血症性胰腺炎.临床外科杂志,2002,10(1):52.
[3]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病学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3.上海.中华消化杂志.2013,33(4):217-222.
[4] 秦朝晖,程爱群,袁祖荣。

营养治疗在老年急性胰腺炎伴高脂血症患者中的意义.老年医学与保健,2007,13(1):33-36.
[5] 王湘,刘晓红.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营养支持策略.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1,19(1):25-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