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武生物化学原理 第五章_核苷酸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原理杨荣武第四版

生物化学原理杨荣武第四版

生物化学原理杨荣武第四版《生物化学原理》是杨荣武教授所著的一本被广泛采用的生物化学教材。

目前已经发行了第四版,该书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以促进对生物化学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在《生物化学原理》第四版中,杨荣武教授首先介绍了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他从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出发,介绍了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特性、生物催化等基本原理。

杨教授详细讲解了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核酸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细胞信号转导等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

随后,杨荣武教授详细介绍了糖、脂质和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

他讲解了糖代谢和储存、脂质代谢等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并介绍了一些与疾病相关的生物化学机制。

此外,杨教授还介绍了许多其他重要的生物化学领域,如酶学、代谢调控和细胞周期等,以及一些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生物化学原理》第四版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其详细而全面的内容。

杨荣武教授在书中不仅介绍了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还侧重于解释生物化学的各个方面如何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生命现象。

他还通过数目繁多的例子和实验结果,帮助读者理解并应用所学的生物化学知识。

此外,该书的第四版还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

随着生物化学研究的不断发展,杨教授加入了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应用,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

这些新的内容使读者能够了解到生物化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并且有助于培养读者的科学研究兴趣和能力。

总之,杨荣武教授的《生物化学原理》第四版是一本内容详实、深入浅出的生物化学教材。

无论是作为学习指导,还是作为参考书,该书都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物化学知识,并为读者深入研究和应用生物化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生物化学--杨荣武教授

生物化学--杨荣武教授

两种β折叠的结构比较
β转角的主要内容
① 肽链骨架以180 º回折而改变 了肽链的方向;
② 由肽链上四个连续的氨基酸 残基组成,其中n位氨基酸残 基的-C=O与n+3位氨基酸残 基的-NH形成氢键;
③ Gly和Pro经常出现在这种结构 之中;
④ 有利于反平行β折叠的形成, 这是因为β转角改变了肽链的 走向,促进相邻的肽段各自 作为β股,形成β折叠。
在蛋白质分子中,除了 上述四种有规则的二级 结构以外,还有一些极 不规则的二级结构,这 些结构统称为无规则卷 曲。一般说来,无规则 卷曲无固定的走向,有 时以环的形式存在,但 也不是任意变动的,它 的2个二面角(ф,ψ)也 有个变化范围。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三级结构是指多肽链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盘绕、卷曲 和折叠,形成主要通过氨基酸侧链以次级键(有时还有二硫键 和金属配位键)维系的完整的三维结构。三级结构通常由模体 和结构域组成。稳定三级结构主要包括氢键、疏水键、离子键、 范德华力。
余下的氨基酸则属于非必需氨基酸,动物体自身可以进 行有效的合成,它们包括:Ala,Asn、Asp、Gln、Glu、 Pro、Ser、Cys、Tyr和Gly。
一组(组氨酸)笨(苯丙氨酸)蛋(蛋氨酸)精 (精氨酸)来(赖氨酸)宿(苏氨酸)舍(色氨 酸)住(组氨酸)亮(亮氨酸)凉(异亮氨酸) 鞋(缬氨酸)
氨基酸的缩合反应与肽的形成
氨基酸的手性:D型与L型氨基酸
➢22种蛋白质氨基酸分子中,除了甘氨酸,均至少含 有一个不对称碳原子,因此除甘氨酸以外的21种蛋 白质氨基酸都具有手性性质。如果以L型甘油醛为参 照物,具有不对称碳原子的氨基酸就有D型和L型两 种对映异构体。实验证明,蛋白质分子中的不对称 氨基酸都是L型。D型氨基酸仅存在于一些特殊的抗 菌肽和某些细菌的细胞壁成分之中,它们不能参入 到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多肽或蛋白质分子之中。

生物化学原理杨荣武

生物化学原理杨荣武

生物化学原理杨荣武生物化学原理。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反应和物质代谢的科学,它是生物学和化学的交叉学科,对于理解生命现象和生物体内部的化学过程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展开讨论,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来谈谈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和物质代谢是由一系列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多糖、脂类)构成的,这些分子在生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生物化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和代谢途径等,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理解生物体内的化学过程。

其次,我们来介绍一下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大分子之一,它们参与了几乎所有的生物化学反应和物质代谢过程。

蛋白质的结构包括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不同的结构决定了蛋白质的功能。

另外,核酸是生物体内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分子,它们包括DNA和RNA两种类型,分别承担着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转录、翻译等功能。

多糖和脂类也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大分子,它们在细胞结构、能量储存和信号传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再者,我们来探讨一下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和能量代谢。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包括合成反应和分解反应两种类型,合成反应是指生物体内分子的合成过程,而分解反应则是指生物体内分子的降解过程。

这些化学反应需要消耗能量,而能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内的三磷酸腺苷(ATP)。

ATP是细胞内的能量储存分子,它通过水解反应释放能量,为细胞内的化学反应提供动力。

最后,我们来谈谈生物体内的代谢途径。

代谢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化学反应过程,包括物质的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两种类型。

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内分子的合成过程,它需要消耗能量;而分解代谢则是指生物体内分子的降解过程,它释放能量。

生物体内的代谢途径是一个复杂的网络,各种代谢反应相互联系,共同维持着生物体内的稳态。

总的来说,生物化学是一个重要的学科,它对于理解生命现象和生物体内的化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分子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杨荣武)

分子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杨荣武)

第二章1. 想想核酸的A260为什么会下降?肯定是形成双螺旋结构引起的。

那为什么相同序列的核酸,RNA的A260下降,DNA的A260不变?这说明RNA能形成双链,DNA不能。

那么,为什么RNA能形成双链呢?原因肯定就在RNA和DNA序列上不同的碱基U和T上面。

U和T的含义完全一样,差别在于RNA分子上的U可以和G配对,而DNA分子上的T不能和G配对。

如果这时候能想到这一点,题目的答案也就有了。

本题正确的答案是:1个核酸的A260主要是4个碱基的π电子。

当一个核酸是单链的时候,π电子能吸收较大的光;但核酸为双链的时候,碱基对的堆积效应使π电子吸收较少的光。

于是,题目中的数据告诉我们,第一种序列的DNA和RNA在二级结构上没有什么大的差别。

而对于第二种序列的RNA光吸收大幅度减少,意味着RNA形成了某种双链二级结构,RNA二级结构的一个常见的特征是G和U能够配对。

从第二种序列不难看出,它能够自我配对,形成发夹结构,而降低光吸收。

2. RNA的小沟浅而宽,允许接近碱基边缘。

2′-OH位于小沟,提供氢键供体和受体,起稳定作用。

G:U 摇摆碱基对让G的氨基N2 位于小沟,能够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如在tRNA Ala和同源的氨酰-tRNA合成酶之间)。

3. (1)核酶由RNA组成,所以一定是RNA双螺旋,为A型。

(2)序列交替出现嘌呤和嘧啶,应该是Z型双螺旋。

(3)既然是DNA,在上述湿度条件下,要么是B型,要么是Z型。

由于B型比Z型更紧密(螺距比Z型短,每个螺旋单位长度具有更多的电荷,相同数目碱基对的总长度要短)。

因此,1号一定是B型,2号为Z型DNA。

4. (1)(2)Arg(3)Asn和Gln5. 使用dUTP代替dTTP并不能改变DNA双螺旋的结构。

T和U的差别只是在T嘧啶环上是否有一个甲基,这个甲基位于双螺旋的大沟之中。

如果用2′-OH取代2′-H,则合成出来的是RNA,于是螺旋变成A-型。

多出来的羟基产生空间位阻,致使RNA无法形成B-型双螺旋。

《生物化学原理》考试大纲及参考书

《生物化学原理》考试大纲及参考书

《生物化学原理》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科目名称:生物化学原理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原农业工程)生物信息学方向参考书目:杨荣武主编.《生物化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考试基本要求:1.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和基本技术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体功能活动的一般规律。

2.了解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及其调节及它们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3.能运用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理解、分析、推理和解决实践中有关生理学的一般问题。

4.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历史及前沿动态,并反思形成科学的生物化学的学习和研究思想。

为养成科学思维进一步认识和探索生长、代谢、遗传等复杂生命现象的本质打下基础考试方法:闭卷书面解答试题类型:名词解释、简答题、综合论述等。

考试内容第一章糖类(1)单糖(2)寡糖(3)多糖(4)糖缀合物第二章脂质和生物膜(1)脂质的化学结构及其功能(2)生物膜的结构及其功能第三章氨基酸(1)氨基酸的结构、种类和分类(2)氨基酸的性质和功能(3)氨基酸的分离与纯化第四章蛋白质的结构(1)肽的结构(2)蛋白质的结构(3)蛋白质的折叠历程与结构预测(4)蛋白质组及蛋白质组学第五章蛋白质的功能及其与结构之间的关系(1)蛋白质的功能(2)蛋白质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3)蛋白质的功能预测第六章蛋白质的性质、分类和研究方法(1)蛋白质的理化性质(2)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测定(3)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和分析(4)蛋白质的分类第七章核苷酸(1)核苷酸的结构与组成(2)核苷酸的功能第八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1)核酸的分类(2)核酸的一级结构(3)核酸的高级结构(4)核酸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5)核酸的功能第九章核酸的性质及研究方法(1)核酸的理化性质(2)核酸研究的技术与方法(3)核酸一级结构的测定第十章酶学概论(1)酶的化学本质(2)酶的催化性质(3)酶的分类与命名第十一章酶动力学(1)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2)米氏反应动力学(3)酶抑制剂作用的动力学(4)多底物反应动力学(5)别构酶的动力学第十二章酶的催化机理(1)酶催化机理研究的主要方法(2)过渡态稳定学说(3)过渡态稳定的化学机制(4)几种常见酶的结构与功能第十三章核酶的结构与功能(1)核酶的种类(2)核酶的催化机制(3)核酶发现的意义及其应用第十四章酶活性的调节(1)酶的“量变”(2)酶的“质变”第十五章酶的应用及研究方法(1)酶活力的测定(2)酶的分离和纯化(3)酶工程第十六章维生素与辅酶(1)水溶性维生素(2)脂溶性维生素第十七章代谢总论(1)代谢的基本概念与特征(2)代谢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第十八章生物氧化(1)呼吸链(2)氧化磷酸化第十九章生物大分子的消化和吸收(1)糖类的消化吸收(2)脂质的消化吸收(3)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第二十章糖酵解(1)糖酵解的发现(2)糖酵解的全部反应(3)NADH和丙酮酸途径(4)其他物质进入糖酵解(5)糖酵解的生理功能(6)糖酵解的调节第二十一章三羧酸循环(1)三羧酸循环的发现(2)三羧酸循环的全部反应(3)三羧酸循环的生理功能(4)乙醛酸循环(5)三羧酸循环的回补反应(6)三羧酸循环的调控第二十二章磷酸戊糖途径(1)磷酸戊糖途径的全部反应(2)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功能第二十三章糖异生(1)糖异生所涉及的全部反应(2)糖异生的生理功能(3)糖异生的调节第二十四章糖原代谢(1)糖原的分解(2)糖原的合成(3)糖原代谢的调节第二十五章脂肪、磷脂和糖脂的代谢(1)脂肪代谢(2)磷脂代谢(3)糖脂代谢第二十六章脂肪酸代谢(1)脂肪酸的分解(2)脂肪酸的合成(3)脂肪酸代谢的调控第二十七章氨基酸代谢(1)氨基酸的分解(2)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第二十八章核苷酸代谢(1)核苷酸的合成(2)核苷酸合成的调节(3)核苷酸的分解。

杨荣武生物化学原理 第五章_核苷酸

杨荣武生物化学原理 第五章_核苷酸


碱基几乎不溶于水,这与其芳香族的杂 环结构有关。 互变异构 酸碱解离 强烈的紫外吸收,其最大吸收值在 260nm。
碱基的互变异构
核糖和脱氧核糖

D-核糖 存在于RNA 2-脱氧-D-核糖 存在于DNA 差别:- 2'-OH vs 2'-H 这种差别影响到二级结构和稳定性。
核苷
常见的核糖核苷酸的化学结构
AMP、ADP和ATP
环核苷酸的化学结构
核苷酸的生物功能
① 能量货币,通常是ATP,有时使用UTP(糖原合成)、 CTP(磷脂合成)和GTP(蛋白质合成); 核酸合成的前体:NTP→RNA,dNTP→DNA; 信号转导,例如cAMP和cGMP作为某些激素的第二信使, 鸟苷酸能够调节G蛋白的活性; 作为其他物质的前体或辅酶/辅基的成分,如ADP为辅酶I 和II的组分,鸟苷酸作为第一类内含子的辅酶; 活化的中间物,如UDPGlc和CDP-乙醇胺分别参与糖原和 磷脂酰乙醇胺的合成; 作为酶的别构效应物参与代谢的调节,如ATP为磷酸果糖 激酶-1的负别构效应物,AMP作为糖原磷酸化酶的正别构 效应物; 调节基因表达。例如ppGpp和pppGpp参与调节原核细胞蛋 白质的合成。
嘧啶核苷和嘌呤核苷的化学结构
几种修饰核苷
核苷酸
核苷酸是核苷的戊糖羟基的磷酸酯。核糖核苷的 磷酸酯为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的磷酸酯为脱氧 核苷酸。理论上,核苷的5′-OH、3′-OH和2′-OH 均可以被磷酸化而分别形成核苷-5′-磷酸、核苷3′-磷酸和核苷-2′-磷酸。但是,自然界的核苷酸 多为核苷-5′-磷酸。 核苷单磷酸(NMP)是指核苷的单磷酸酯。核 苷单磷酸可以通过一次成酐反应形成核苷二磷酸 (NDP)。核苷二磷酸再通过一次成酐反应生成 核苷三磷酸(NTP)。为了将核苷二磷酸和核苷 三磷酸上不同的磷酸根区分开来,将直接与戊糖 5′-羟基相连的磷酸定为α磷酸根,其余两个磷酸 根从里到外依次被称为β磷酸根和γ磷酸根。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Biochemistry课程编码:27A11301 学分:3.0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计划学时:48 其中讲课:48 实验或实践:0适用专业:制药工程推荐教材:姚文兵等主编,生物化学(药学类专用)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参考书目:1.张丽萍主编,简明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Garrett and Grisham: Biochemistry (影印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张楚富主编,生物化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黄熙泰等主编,现代生物化学(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杨荣武主编,生物化学学习指南与习题解析,刚等教育出版社,2007.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生物化学是生命的化学,内容包括生命的物质基础及生命的概念,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生物体内的物质代谢、能量代谢、一切生化过程及其规律,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以及药物和机体代谢之间的关系等,从而阐明生命现象的本质,并把这些基础理论、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有关科学领域和生产实践,已达到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目的。

本课程是药学制药专业的必修课,它的理论和技术已经渗透到其它基础医学和药学的各个领域,使之产生了许多新兴的交叉学科,因此生物化学对医药学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成为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和前沿学科。

学习和掌握生物化学知识,除了理解生命现象的本质与人体正常生理过程的分子机制外,更重要的是为进一步学习药学其它各课程打下扎实的生物化学基础。

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生物化学在药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了解现代生物化学在医药科学中的新进展。

生物化学实验除为验证理论和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外,要求掌握最基本的生物化学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

了解最新的生化技术。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第一章:糖的化学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重要多糖的结构与功能,了解多糖的分类。

杨荣武生物化学原理

杨荣武生物化学原理

杨荣武生物化学原理
杨荣武生物化学原理是一部由杨荣武教授从事生物化学研究多年,综合了生物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等诸多学科知识而编写的综合性专著。

该书以生物化学为研究对象,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生物化学的领域知识,讨论了各种分子的构成、特性及所引起的生物学效应及其机理,揭示了现代生物化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杨荣武生物化学原理综合性强,内容丰富,可以帮助学习者掌握关于生物化学各种分子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以及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书中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蛋白质化学、糖代谢及其调控、代谢调控、脂质及脂质代谢、细胞内盐基平衡、激素代谢及调控、酶学及调控、羧基化学及酸碱平衡等,并给出了生物技术方面的详细讨论及实验技术,为学习者深入地了解生物化学提供了参考。

杨荣武生物化学原理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生物化学相关领域的知识,除了知识类细节介绍外,书中还收集了大量实例,使学习者能够更加直观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生物化学知识。

同时,书中还通过详细的实验示例,介绍了生物化学实验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了实践性的指导。

总的来说,杨荣武生物化学原理是一部系统而全面的生物化学专著,有助于大学生和从事生物化学研究的相关专业人士深入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生物化学知识,可以说是学习生物化学知识不可缺少的参考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 ③
④ ⑤ ⑥

嘧啶核苷和嘌呤核苷的化学结构
几种修饰核苷
核苷酸
核苷酸是核苷的戊糖羟基的磷酸酯。核糖核苷的 磷酸酯为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的磷酸酯为脱氧 核苷酸。理论上,核苷的5′-OH、3′-OH和2′-OH 均可以被磷酸化而分别形成核苷-5′-磷酸、核苷3′-磷酸和核苷-2′-磷酸。但是,自然界的核苷酸 多为核苷-5′-磷酸。 核苷单磷酸(NMP)是指核苷的单磷酸酯。核 苷单磷酸可以通过一次成酐反应形成核苷二磷酸 (NDP)。核苷二磷酸再通过一次成酐反应生成 核苷三磷酸(NTP)。为了将核苷二磷酸和核苷 三磷酸上不同的磷酸根区分开来,将直接与戊糖 5′-羟基相连的磷酸定为α磷酸根,其余两个磷酸 根从里到外依次被称为β磷酸根和γ磷酸根。
第五章 核苷酸
提要
一、碱基 二、核苷 三、核苷酸
碱基
嘧啶
① ② ③ 胞嘧啶 (DNA, RNA) 尿嘧啶 (RNA) 胸腺嘧啶 (DNA) 腺嘌呤 (DNA, RNA) 鸟嘌呤 (DNA, RNA)

嘌呤
① ②Biblioteka 嘧啶环和嘌呤环的编号以及各种碱基的化学结构
茶碱和咖啡因的化学结构
碱基的性质


碱基几乎不溶于水,这与其芳香族的杂 环结构有关。 互变异构 酸碱解离 强烈的紫外吸收,其最大吸收值在 260nm。
碱基的互变异构
核糖和脱氧核糖

D-核糖 存在于RNA 2-脱氧-D-核糖 存在于DNA 差别:- 2'-OH vs 2'-H 这种差别影响到二级结构和稳定性。
核苷
核苷是由戊糖和碱基通过β-N糖苷键形成的糖苷。核苷中的戊糖 有D-核糖和2-脱氧-D-核糖两种,它们都以呋喃型环状结构存在。 前者形成核糖核苷,后者形成脱氧核苷。核苷中的糖苷键由戊糖 的异头体C原子与嘧啶碱基的N1或嘌呤碱基N9形成。为了避免碱 基环上原子的编号与呋喃糖环上原子编号混淆,在呋喃环上各原 子编号的阿拉伯数字后需加“′”. 在核苷中,碱基在糖苷键上的旋转受到空间位阻的限制。结果核 苷和核苷酸能以顺式和反式两种构象存在。顺式核苷的碱基与戊 糖环在同一个方向,反式核苷的碱基与戊糖环在相反的方向。 由于嘧啶环O2和戊糖环C5′之间的空间位阻,嘧啶核苷通常为反 式构象。嘌呤核苷可采取两种构象。自由的嘌呤核苷(特别是鸟 苷)更容易形成顺式构象,但是,DNA和RNA螺旋中的嘌呤核苷 主要为反式构象。
常见的核糖核苷酸的化学结构
AMP、ADP和ATP
环核苷酸的化学结构
核苷酸的生物功能
① 能量货币,通常是ATP,有时使用UTP(糖原合成)、 CTP(磷脂合成)和GTP(蛋白质合成); 核酸合成的前体:NTP→RNA,dNTP→DNA; 信号转导,例如cAMP和cGMP作为某些激素的第二信使, 鸟苷酸能够调节G蛋白的活性; 作为其他物质的前体或辅酶/辅基的成分,如ADP为辅酶I 和II的组分,鸟苷酸作为第一类内含子的辅酶; 活化的中间物,如UDPGlc和CDP-乙醇胺分别参与糖原和 磷脂酰乙醇胺的合成; 作为酶的别构效应物参与代谢的调节,如ATP为磷酸果糖 激酶-1的负别构效应物,AMP作为糖原磷酸化酶的正别构 效应物; 调节基因表达。例如ppGpp和pppGpp参与调节原核细胞蛋 白质的合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