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课件模板:祢
合集下载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课件模板:你

国文·小学·训
诂·文字学
释:妳
课件模板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妳
异体字:
你
嬭。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妳
國語辭典:
妳
妳
「嬭 」的异体字。妳ㄋㄧˇnǐ
词性:代
用于女性的第二人称。如:「妳真是女中
豪杰」。→「嬭」的异体字(02941)。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妳
康熙字典:
妳
【丑集下】【女】
粤语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妳
字源演变:
金文
楷書
「」 曾侯簠西周晚期集成
4598
「妳」
「妳」 侯少子簋春秋晚
期集成4152
「嬭」 王子申盞春秋集成
4643。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妳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妳
现代解释:
妳
基本字义
● 妳
nǐ
ㄋㄧˇ
◎ 称谈话的女性对方。
妳·康熙筆画:8 ·部外筆画:5
【正字通】俗嬭字。
又唐人呼晝睡爲黃妳。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妳
音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言:
妳
国际音标
ni˨˩˦; nĄi˨˩˦
日语读音
HAHA
客家话
[梅县腔] nai1 [台湾四县腔] nai3 ni3
(ngi2) [客英字典] nai1 [海陆腔] nai3
ni3 (ngi2)
其它字义
● 妳
nǎi
ㄋㄞˇ
◎ 同“奶”。
谢谢!
诂·文字学
释:妳
课件模板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妳
异体字:
你
嬭。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妳
國語辭典:
妳
妳
「嬭 」的异体字。妳ㄋㄧˇnǐ
词性:代
用于女性的第二人称。如:「妳真是女中
豪杰」。→「嬭」的异体字(02941)。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妳
康熙字典:
妳
【丑集下】【女】
粤语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妳
字源演变:
金文
楷書
「」 曾侯簠西周晚期集成
4598
「妳」
「妳」 侯少子簋春秋晚
期集成4152
「嬭」 王子申盞春秋集成
4643。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妳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妳
现代解释:
妳
基本字义
● 妳
nǐ
ㄋㄧˇ
◎ 称谈话的女性对方。
妳·康熙筆画:8 ·部外筆画:5
【正字通】俗嬭字。
又唐人呼晝睡爲黃妳。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妳
音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言:
妳
国际音标
ni˨˩˦; nĄi˨˩˦
日语读音
HAHA
客家话
[梅县腔] nai1 [台湾四县腔] nai3 ni3
(ngi2) [客英字典] nai1 [海陆腔] nai3
ni3 (ngi2)
其它字义
● 妳
nǎi
ㄋㄞˇ
◎ 同“奶”。
谢谢!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课件模板:祢

公者何,隐之考也」句下汉·何休·解诂:
「生称父,死称考,入庙称祢」。
地名。春秋时郑地。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
山东省荷泽县西。祢ㄇㄧˊmí
词性:名
姓。如汉代有祢衡。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禰
康熙字典:
禰
【午集下】【示】
禰·康熙筆画:19 ·部外筆画:14
【廣韻】奴禮切【集韻】【韻會】乃禮切
【正韻】乃里切,音瀰。【說文】親廟
国文·小学·训
诂·文字学
释:禰
课件模板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禰
异体字:
祢
。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禰
说文解字:
禰
【卷一】【示】
『說文解字』
親廟也。从示爾聲。一本云
古文也。泥米切。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禰
國語辭典:
禰
祢ㄋㄧˇnǐ
词性:名
先父的祠庙。《公羊传·隐公元年》「惠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禰
现代解释:
禰
基本字义
● 禰
mí
ㄇㄧˊ
◎ 见“祢”。
谢谢!
பைடு நூலகம்
不必依澔讀作祧,《字彙》乃據此入蕭
韻,非也。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禰
音韵方言:
禰
国际音标
mi˧˥
唐代读音
něi
日语读音
KATASHIRO
韩语罗马
NI
现代韩语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禰
字源演变:
說文
楷書
楷書
「禰」 說文‧示部
「禰」
「祢」
「生称父,死称考,入庙称祢」。
地名。春秋时郑地。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
山东省荷泽县西。祢ㄇㄧˊmí
词性:名
姓。如汉代有祢衡。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禰
康熙字典:
禰
【午集下】【示】
禰·康熙筆画:19 ·部外筆画:14
【廣韻】奴禮切【集韻】【韻會】乃禮切
【正韻】乃里切,音瀰。【說文】親廟
国文·小学·训
诂·文字学
释:禰
课件模板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禰
异体字:
祢
。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禰
说文解字:
禰
【卷一】【示】
『說文解字』
親廟也。从示爾聲。一本云
古文也。泥米切。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禰
國語辭典:
禰
祢ㄋㄧˇnǐ
词性:名
先父的祠庙。《公羊传·隐公元年》「惠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禰
现代解释:
禰
基本字义
● 禰
mí
ㄇㄧˊ
◎ 见“祢”。
谢谢!
பைடு நூலகம்
不必依澔讀作祧,《字彙》乃據此入蕭
韻,非也。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禰
音韵方言:
禰
国际音标
mi˧˥
唐代读音
něi
日语读音
KATASHIRO
韩语罗马
NI
现代韩语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禰
字源演变:
說文
楷書
楷書
「禰」 說文‧示部
「禰」
「祢」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课件模板:祢

檷
基本字义
● 檷
nǐ
ㄋㄧˇ
络丝的架子。
塞在车轮下制动的木块。
其它字义
● 檷
mí
ㄇㄧˊ
◎ 〔~枸〕传说中的山名,山上多玉
石。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檷
详细解释:
檷
详细字义
◎ 檷 nì。
谢谢!
檷
国际音标
ni˨˩˦; mi˧˥
粤语
nei5
近代音
中古音
明母
支韻
平聲
彌小韻
武
移切
三等
開口;泥母
薺韻
上聲
禰小韻
奴禮切
四等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檷
字源演变:
說文
楷書
「檷」 說文‧木部
「檷」。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檷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檷
现代解释:
国文·小学·训
诂·文字学
释檷
异体字:
鈮
鉨
。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檷
说文解字:
檷
【卷六】【木】
『說文解字』
絡絲檷。从木爾聲,讀若柅。
奴礼切
『說文解字注』
(檷)絡絲柎也。柎各本作檷。
今依易釋文、玉篇、廣韵正。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檷
说文解字:
檷·康熙筆画:18 ·部外筆画:14
【唐韻】乃倚切【集韻】【正韻】乃里切,
音伱。俗省作。【說文】絡絲檷也。
【類篇】絡絲柎,所以制動。
又【集韻】母婢切,音弭。
又女履切,音柅。義同。
又【類篇】民切,音彌。彌枸,山名。
基本字义
● 檷
nǐ
ㄋㄧˇ
络丝的架子。
塞在车轮下制动的木块。
其它字义
● 檷
mí
ㄇㄧˊ
◎ 〔~枸〕传说中的山名,山上多玉
石。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檷
详细解释:
檷
详细字义
◎ 檷 nì。
谢谢!
檷
国际音标
ni˨˩˦; mi˧˥
粤语
nei5
近代音
中古音
明母
支韻
平聲
彌小韻
武
移切
三等
開口;泥母
薺韻
上聲
禰小韻
奴禮切
四等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檷
字源演变:
說文
楷書
「檷」 說文‧木部
「檷」。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檷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檷
现代解释:
国文·小学·训
诂·文字学
释檷
异体字:
鈮
鉨
。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檷
说文解字:
檷
【卷六】【木】
『說文解字』
絡絲檷。从木爾聲,讀若柅。
奴礼切
『說文解字注』
(檷)絡絲柎也。柎各本作檷。
今依易釋文、玉篇、廣韵正。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檷
说文解字:
檷·康熙筆画:18 ·部外筆画:14
【唐韻】乃倚切【集韻】【正韻】乃里切,
音伱。俗省作。【說文】絡絲檷也。
【類篇】絡絲柎,所以制動。
又【集韻】母婢切,音弭。
又女履切,音柅。義同。
又【類篇】民切,音彌。彌枸,山名。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课件模板:弥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瀰
现代解释:
瀰
基本字义
● 瀰
mí
ㄇㄧˊ
◎ 见“弥”。
谢谢!
国文·小学·训
诂·文字学
释:瀰
课件模板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瀰
异体字:
㳽
弥
灖
。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瀰
國語辭典:
瀰
弥ㄇㄧˊmí
词性:形
水深满的样子。《诗经·邶风·匏有苦
叶》:「有弥济盈,有鷕雉鸣」。
词性:副
满。
举例:如:「烟雾弥漫」。同「弥 」。
弥ㄇㄧˇmǐ
词性:形
(一)之又音。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瀰
康熙字典:
又【集韻】母禮切【正韻】莫禮切,音
米。義同。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瀰
音韵方言:
瀰
国际音标
mi˧˥
唐代读音
miɛ miɛ̌
日语读音
NAGARERU NAGARE
韩语罗马
MI
现代韩语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瀰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康熙筆画:21 ·部外筆画:17
【廣韻】武移切【集韻】【韻會】民
切,音彌。渺瀰,水曠遠之貌。【木
華·海賦】渺瀰湠漫。
又【廣韻】綿婢切【韻會】母婢切,音
弭。瀰瀰,水流貌。【詩·邶風】河水瀰
瀰。
又水滿也。【詩·邶風】有瀰濟盈。
又【廣韻】奴禮切【集韻】【韻會】【正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课件模板:课

国文·小学·训
诂·文字学
释:课
课件模板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课
异体字:
課。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课
说文解字:
課
(说文解字未收录“课”字
头,请参考“課”字:)
【卷三】【言】
『說文解字』
試也。从言果聲。苦臥切
『說文解字注』
試也。廣韵。第也。税也。
皆課試引伸之義。从言。果
聲。苦臥切。十七部。
单位 [division]。如:外劣省亚洲局中国
课。
谢谢!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课
康熙字典:
課
(康熙字典未收录“课”字头,请参考
“課”字)。
【酉集上】【言】
課·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8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苦
臥切,科去聲。【說文】試也。【廣雅】
第也。【玉篇】議也。【增韻】計也,程
也。【史記·匈奴傳】課校人畜計。【前
漢·京房傳】房奏考功,課吏法。
(胡说八道)
词性变化
◎ 课
課 kè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课
详细解释:
如:必修课;基础课;主课;专业课
(2) 教学时间 [class]。如:上四节课;一
节语文课
(3) [量]∶教学课程的一部分;特指某一
科目在单位授课时间(通常不超过一小时)
完成的内容 [lesson]。如:今日上两课;
这个课本内容分为二十课
「課」
「课」
「课」。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课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课
现代解释:
课
诂·文字学
释:课
课件模板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课
异体字:
課。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课
说文解字:
課
(说文解字未收录“课”字
头,请参考“課”字:)
【卷三】【言】
『說文解字』
試也。从言果聲。苦臥切
『說文解字注』
試也。廣韵。第也。税也。
皆課試引伸之義。从言。果
聲。苦臥切。十七部。
单位 [division]。如:外劣省亚洲局中国
课。
谢谢!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课
康熙字典:
課
(康熙字典未收录“课”字头,请参考
“課”字)。
【酉集上】【言】
課·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8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苦
臥切,科去聲。【說文】試也。【廣雅】
第也。【玉篇】議也。【增韻】計也,程
也。【史記·匈奴傳】課校人畜計。【前
漢·京房傳】房奏考功,課吏法。
(胡说八道)
词性变化
◎ 课
課 kè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课
详细解释:
如:必修课;基础课;主课;专业课
(2) 教学时间 [class]。如:上四节课;一
节语文课
(3) [量]∶教学课程的一部分;特指某一
科目在单位授课时间(通常不超过一小时)
完成的内容 [lesson]。如:今日上两课;
这个课本内容分为二十课
「課」
「课」
「课」。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课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课
现代解释:
课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课件模板:讗

康熙字典:
又【集韻】縣恚切,音攜。自伐也。
【字彙補】亦省作。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讗
音韵方言:
讗
国际音标
ɕiɛ˧˥。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讗
字演变:
說文
楷書
「讗」 說文‧言部
「讗」。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讗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台湾。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讗
现代解释:
讗
基本字义
● 讗
xié
ㄒㄧㄝˊ
言壮;自夸。
数相怒。
疾言。
谢谢!
康熙字典:
讗
【酉集上】【言】
讗·康熙筆画:25 ·部外筆画:18
【唐韻】呼麥切,音劃。【說文】言壯貌,
一曰數相怒也。
又【玉篇】胡麥切【集韻】胡陌切,音
獲。義同。
又【玉篇】疾言貌。【類篇】讗讗,誇也。
或作。
又【集韻】【類篇】郝格切,音赫。
又【集韻】戸瓦切,音踝。義同。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讗
国文·小学·训
诂·文字学
释:讗
课件模板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讗
异体字:
。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讗
说文解字:
讗
【卷三】【言】
『說文解字』
言壯皃。一曰數相怒也。从
言巂聲。讀若畫。呼麥切
『說文解字注』
(讗)言壯皃。一曰數相怒也。
从言。巂聲。讀若畫。呼麥
切。十六部。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讗
又【集韻】縣恚切,音攜。自伐也。
【字彙補】亦省作。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讗
音韵方言:
讗
国际音标
ɕiɛ˧˥。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讗
字演变:
說文
楷書
「讗」 說文‧言部
「讗」。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讗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台湾。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讗
现代解释:
讗
基本字义
● 讗
xié
ㄒㄧㄝˊ
言壮;自夸。
数相怒。
疾言。
谢谢!
康熙字典:
讗
【酉集上】【言】
讗·康熙筆画:25 ·部外筆画:18
【唐韻】呼麥切,音劃。【說文】言壯貌,
一曰數相怒也。
又【玉篇】胡麥切【集韻】胡陌切,音
獲。義同。
又【玉篇】疾言貌。【類篇】讗讗,誇也。
或作。
又【集韻】【類篇】郝格切,音赫。
又【集韻】戸瓦切,音踝。義同。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讗
国文·小学·训
诂·文字学
释:讗
课件模板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讗
异体字:
。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讗
说文解字:
讗
【卷三】【言】
『說文解字』
言壯皃。一曰數相怒也。从
言巂聲。讀若畫。呼麥切
『說文解字注』
(讗)言壯皃。一曰數相怒也。
从言。巂聲。讀若畫。呼麥
切。十六部。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讗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课件模板:滱

说文解字:
今直隷唐河、卽古滱水也。出大同府渾源
州南。今翠屏山、卽古高氏山。東南流入
靈邱縣。又東南流入直隷易州廣昌縣界。
由倒馬關流入。逕完縣西北、唐縣西南界。
又東南過定州。入慶都縣南界。又逕祁州
南。會沙滋二水。又東北逕博野、蠡二縣
南。又東北逕高陽縣東。又北逕安州東。
入白洋淀。一統志曰。據水經注。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滱
東入河。北地當作代郡。前志曰。代郡靈
丘。今山西大同府靈邱縣東有靈丘故城。
靈丘下曰。滱水東至文安入大河。過郡五。
行九百四十里。水經曰。滱水、出代郡靈
丘縣高氏山。東南過廣昌縣南。又東南過
中山上曲陽縣北。恒水從西來注之。又東
過唐縣南。又東過安憙縣南。又東過安國
縣北。又東過博陵縣南。又東北注於易。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滱
東入於河。【水經注】水,卽溫夷之水
也。【山海經】高是之山,水出焉。
又【廣韻】恪切【集韻】墟候切,音
彄。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滱
康熙字典:
義同。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滱
音韵方言:
滱
国际音标
kʰou˥˧
客家话
[宝安腔] kiu5 [客语拼音字汇] keu4
粤语
kau3
近代音
中古音
说文解字:
葢滱水故道本由今淸苑縣東南與濡博諸水
合流注易。後徙而東。不入縣境。按前志
云入大河。有誤。大河之名亦非志所有。
从水。寇聲。若侯切。四部。滱水卽漚夷
水。漚當作嘔。幷州川也。職方氏。幷州、
其川虖池、嘔夷。鄭曰。嘔夷祁夷與。出
平舒。按前志平舒下云。祁夷水北至桑乾
入治。今出大同府廣靈縣之壷流河也。
今直隷唐河、卽古滱水也。出大同府渾源
州南。今翠屏山、卽古高氏山。東南流入
靈邱縣。又東南流入直隷易州廣昌縣界。
由倒馬關流入。逕完縣西北、唐縣西南界。
又東南過定州。入慶都縣南界。又逕祁州
南。會沙滋二水。又東北逕博野、蠡二縣
南。又東北逕高陽縣東。又北逕安州東。
入白洋淀。一統志曰。據水經注。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滱
東入河。北地當作代郡。前志曰。代郡靈
丘。今山西大同府靈邱縣東有靈丘故城。
靈丘下曰。滱水東至文安入大河。過郡五。
行九百四十里。水經曰。滱水、出代郡靈
丘縣高氏山。東南過廣昌縣南。又東南過
中山上曲陽縣北。恒水從西來注之。又東
過唐縣南。又東過安憙縣南。又東過安國
縣北。又東過博陵縣南。又東北注於易。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滱
東入於河。【水經注】水,卽溫夷之水
也。【山海經】高是之山,水出焉。
又【廣韻】恪切【集韻】墟候切,音
彄。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滱
康熙字典:
義同。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滱
音韵方言:
滱
国际音标
kʰou˥˧
客家话
[宝安腔] kiu5 [客语拼音字汇] keu4
粤语
kau3
近代音
中古音
说文解字:
葢滱水故道本由今淸苑縣東南與濡博諸水
合流注易。後徙而東。不入縣境。按前志
云入大河。有誤。大河之名亦非志所有。
从水。寇聲。若侯切。四部。滱水卽漚夷
水。漚當作嘔。幷州川也。職方氏。幷州、
其川虖池、嘔夷。鄭曰。嘔夷祁夷與。出
平舒。按前志平舒下云。祁夷水北至桑乾
入治。今出大同府廣靈縣之壷流河也。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课件模板:竧

说文解字: 體者、十二屬之總名也。可區而別之。故 曰軀。从身。區聲。豈俱切。古音在四部。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竧
康熙字典:
竧 【午集下】【立】 竧·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7 【字彙補】從性切,音淨。人名。宋有劉 竧。 又【篇海】支禁切,音譖。人名。【世史 類編】讀。 又【字彙補】仄謹切,音亲。身端也。 【篇韻】與䠴同。
现代解释:
竧 基本字义 ●竧 jìng ㄐㄧㄥˋ
◎ 古人名用字。 其它字义 ●竧 zhěn ㄓㄣˇFra bibliotek◎ 身体端正。
谢谢!
国文·小学·训 诂·文字学 释:竧 课件模板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竧
异体字: 軀 䠴。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竧
说文解字:
軀 (说文解字未收录“竧”字 头,请参考“軀”字:) 【卷八】【身】 『說文解字』
體也。从身區聲。豈俱切文 二 『說文解字注』 (軀)體也。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竧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竧
音韵方言:
竧
国际音标 tɕiŋ˥˧; tʂən˨˩˦ 粤语 zing6。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竧
字源演变:
重定向至「軀」。 說文 楷書 「軀」 說文‧身部 「竧」。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竧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竧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竧
康熙字典:
竧 【午集下】【立】 竧·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7 【字彙補】從性切,音淨。人名。宋有劉 竧。 又【篇海】支禁切,音譖。人名。【世史 類編】讀。 又【字彙補】仄謹切,音亲。身端也。 【篇韻】與䠴同。
现代解释:
竧 基本字义 ●竧 jìng ㄐㄧㄥˋ
◎ 古人名用字。 其它字义 ●竧 zhěn ㄓㄣˇFra bibliotek◎ 身体端正。
谢谢!
国文·小学·训 诂·文字学 释:竧 课件模板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竧
异体字: 軀 䠴。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竧
说文解字:
軀 (说文解字未收录“竧”字 头,请参考“軀”字:) 【卷八】【身】 『說文解字』
體也。从身區聲。豈俱切文 二 『說文解字注』 (軀)體也。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竧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竧
音韵方言:
竧
国际音标 tɕiŋ˥˧; tʂən˨˩˦ 粤语 zing6。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竧
字源演变:
重定向至「軀」。 說文 楷書 「軀」 說文‧身部 「竧」。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竧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日本。
国文·小学·训诂·文字学·释: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