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真题精校精析纯word可编辑·2014高考真题解析 重庆卷生物

合集下载

2014年高考真题精校精析纯word可编辑·2014高考真题解析 英语重庆卷

2014年高考真题精校精析纯word可编辑·2014高考真题解析 英语重庆卷

-2014·重庆卷一、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请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1. [2014·重庆卷] A smile costs ________,but gives much.A. anythingB. somethingC. nothingD. everything1.C考查代词的用法。

句意:微笑什么都不会花费,但却带来很多。

but表示转折,nothing与much形成语义上的对比。

故选C。

2. [2014·重庆卷] —Why not stay here a little longer?—________,but I really have to go.A. Never mindB. I'd love toC. Pleased to meet youD. I can't find any reason2.B考查情景交际。

I'd love to…或I'd like to…是一种委婉的推辞,答语意思是“我本来想留下来,但我不得不离开”。

never mind意为“不要紧,没关系,别紧张”,常用来安慰他人;pleased to meet you用于见面开始时的寒暄;而I can't find any reason则是不礼貌的表达。

3. [2014·重庆卷] I've ordered some pizza, so we ________ worry about cooking when we get home tired.A. can'tB. dare notC. needn'tD. may not3.C考查情态动词的用法。

句意:我已经订了披萨,因此当我们很累地回到家时没有必要担心做饭的事情。

need表示必要性;can多表能力或推测;dare表示胆量;may则表示准许或可能。

2014年全国各省市高考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4年全国各省市高考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4年全国各省市高考理综生物试题汇编1.2014年高考理综新课标1卷(生物部分)2.2014年高考理综新课标2卷(生物部分)3.2014年高考理综山东卷(生物部分)4.2014年高考理综四川卷(生物部分)5.2014年高考理综天津卷(生物部分)6.2014年高考理综浙江卷(生物部分)7.2014年高考理综安徽卷(生物部分)8.2014年高考理综北京卷(生物部分)9.2014年高考理综广东卷(生物部分)10.2014年高考理综重庆卷(生物部分)11.2014年高考理综福建卷(生物部分),2014年生物高考题新课标1卷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1.关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改变C.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2.正常生长的绿藻,阳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O2的产生停止 B.CO2的固定加快C.ATP / ADP比值下降D.NADPH / NA DP+比值下降3.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4.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D.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5.下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的个体)。

2014年高考真题(生物)全部13份 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

2014年高考真题(生物)全部13份 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

2014·安徽卷(课标生物)1.[2014·安徽卷] 下列关于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线粒体外膜上的蛋白质含量比内膜的高B.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C.成人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比腹肌细胞的多D.哺乳动物精子中的线粒体聚集在其头部和尾的基部1.C[解析] 线粒体的内膜上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其蛋白质含量高于线粒体外膜,A项错误。

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项错误。

心肌细胞的代谢活动比腹肌细胞旺盛得多,其线粒体的数量也比腹肌细胞的多,C项正确。

哺乳动物精子中的线粒体聚集在尾的基部,D项错误。

2.[2014·安徽卷] 下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

下表选项中正确的是()选项管腔中氨基酸→上皮细胞管腔中Na+→上皮细胞上皮细胞中氨基酸→组织液A 主动运输被动运输主动运输B 被动运输被动运输被动运输C 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被动运输D 主动运输被动运输被动运输2.D[解析] 由图可知,氨基酸从肾小管管腔进入上皮细胞中是从低浓度一侧到高浓度一侧,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而钠离子通过肾小管管腔进入上皮细胞是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运输;上皮细胞中的氨基酸进入组织液是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只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运输方式为被动运输。

3.[2014·安徽卷] 分别用β ­珠蛋白基因、卵清蛋白基因和丙酮酸激酶(与细胞呼吸相关的酶)基因的片段为探针,与鸡的成红细胞、输卵管细胞和胰岛细胞中提取的总RNA进行分子杂交,结果见下表(注:“+”表示阳性,“-”表示阴性)。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探针细胞总RNA β ­珠蛋白基因卵清蛋白基因丙酮酸激酶基因成红细胞+-+输卵管细胞-++胰岛细胞--+A.在成红细胞中,β ­珠蛋白基因处于活动状态,卵清蛋白基因处于关闭状态B.输卵管细胞的基因组DNA中存在卵清蛋白基因,缺少β ­珠蛋白基因C.丙酮酸激酶基因的表达产物对维持鸡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很重要D.上述不同类型细胞的生理功能差异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3.B[解析] 用探针对细胞中的RNA进行分子检测,如果有杂交带出现,说明该基因发生了转录,由表可知,成红细胞中β ­珠蛋白基因和丙酮酸激酶基因完成了转录,输卵管细胞中卵清蛋白基因和丙酮酸激酶基因完成了转录,胰岛细胞中只有丙酮酸激酶基因完成了转录。

2014年高考真题(生物)

2014年高考真题(生物)

第一单元细胞的分子组成与结构专题1细胞的分子组成考点一组成细胞的元素与无机物1. [2014·四川高考]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最基本生命系统中,H2O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B.由氨基酸形成多肽链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C.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D.H2O在光下分解,产生的[H]将固定的CO2还原成(CH2O)2. [2014·海南高考]下列关于植物体内水分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体内的水分参与营养物质的运输B.水是构成叶肉细胞的重要化合物之一C.自由水可作为细胞内化学反应的反应物D.同种植物萌发种子的含水量与休眠种子的相同3. [2014·上海高考]下列物质中同时含有磷和氮元素的是()A.丙酮酸B.核苷酸C.氨基酸D.脂肪酸考点二核酸、糖类和脂质4. [2014·课标全国卷Ⅱ]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核中发生的转录过程有RNA聚合酶的参与B.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DNA的复制C.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5. [2014·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及其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A.tRNA分子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氢键B.每个ADP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C.血红蛋白中不同肽链之间通过肽键连接D.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6. [2014·海南高考]下列有关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脂质中的磷脂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B.维生素D和性激素不属于固醇类物质C.脂肪比相同质量的多糖彻底氧化产能少D.脂质在核糖体、内质网及高尔基体上合成考点三生物组织中有机物的鉴定和观察7. [2014·江苏高考]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量取2 mL斐林试剂时应优先选用5 mL量筒而不用10 mL量筒B.隔水加热时,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应低于烧杯中水的液面C.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试管内液体呈现无色,加热后变成砖红色D.实验结束时将剩余的斐林试剂装入棕色瓶,以便长期保存备用专题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考点一多种多样的细胞1. [2014·北京高考]蓝细菌(蓝藻)与酵母菌的相同之处是()A.都有拟核B.均能进行需(有)氧呼吸C.都有线粒体D.均能进行光合作用2. [2014·上海高考]在电子显微镜下,颤藻和水绵细胞中都能被观察到的结构是() A.细胞核B.核糖体C.叶绿体D.溶酶体考点二细胞膜与细胞壁3. [2014·福建高考]细胞的膜蛋白具有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免疫识别等重要生理功能。

2014年高考生物试卷及答案解析汇总(全国15套)

2014年高考生物试卷及答案解析汇总(全国15套)

2014高考生物试题汇编(含解析)目录1、全国大纲卷(考试地区:广西)2---72、新课标全国卷(I)(河南、河北、山西、陕西、湖北、江西、湖南)7--133、新课标全国卷(II)(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吉林、宁夏、内蒙古、黑龙江、新疆、云南、辽宁)14--204、北京市21--275、浙江省27--326、四川省33--407、天津市40--478、福建省47--549、重庆市55--6010、安徽省61--6711、上海市(生命科学)67--8712、广东省87--9613、山东省96--10614、江苏省(生物)106--12315、海南(生物)123--135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大纲卷)1.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是细胞核中染色质的组成成分B.细胞核中可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转录C.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不能D.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核膜消失和重新形成的现象【答案】C【解析】细胞核中染色质是由DNA和组蛋白构成,A正确;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B正确;原则上分子直径较小的物质可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如酶或mRNA 也能通过核孔,故C项错误;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的消失和重建分别在前期和末期,D项正确。

(大纲卷)2.A TP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线粒体合成的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B.机体在运动时消耗ATP,睡眠时则不消耗A TP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 TPD.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A TP来源于呼吸作用【答案】B【解析】细胞核无法进行细胞呼吸,细胞核需要的ATP主要由线粒体提供,A项正确;ATP是生命活动直接的能源物质,机体无时无刻不在消耗ATP,睡眠时生命活动并没停止,也需要消耗能量,故B项错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都在细胞质基质中有ATP形成,C项正确;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主要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其消耗的能量主要是由细胞呼吸所提供的ATP,故D项正确。

2014重庆高考生物试卷分析

2014重庆高考生物试卷分析

2014年高考(重庆卷)理综——生物分析重庆市2014年普通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试题,坚持能力立意,注重基础性、时代性和学科特点,体现了中学课程改革理念。

题型与内容比例符合《考试大纲》和《重庆市考试说明》要求。

试题难度适当,信度、效度较高,区分度较好,较好地实现了全面考查、有效选拔人才的高考试卷命制目标。

该试题具有以下特点:1.稳中有新,体现新课改理念试题保持了近年来重基础、重实践、考能力的风格,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新课改理念,在考查方式和试题素材两方面具有新颖性。

例如:第9题从农业生产实际入手,探究植物激素的作用。

试题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推导出合理使用植物激素有利于光合产物分配的结论,考查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构建新知识的能力。

这种考查方式符合新课改探究式学习理念,有利于促进“教、学、考”的相互统一。

2.考查知识全面,重点突出试题立足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不仅注重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还注重对知识的整合,考查方式灵活多样,例如第1、3、4、7、8和9题等。

又如第7-Ⅰ题,巧妙地从物质能量的角度出发,贯穿了物质能量影响物种组成进而引出群落演替的主线,向学生展示了生态系统中,环境因子、种群变化、群落演替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思想。

全卷知识融汇贯通、渗透自然,在突出对遗传、调节、生态环境和代谢等主干知识考查的同时,也注重了对知识的综合考查。

选修板块分值占整卷分值的20%左右,比例合理。

3.以知识为载体,以能力立意试题设计重视以学科实验为载体,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进行分层次考查,对中学生物教学有较强的引导作用。

如:第4、7-Ⅰ、7-Ⅱ和第9题考查了学生通过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第5题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第1、8题和9题引导学生综合利用所学实验知识和技能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效地考查了学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2014年高考真题精校精析纯word可编辑·2014高考真题解析 山东卷生物

2014年高考真题精校精析纯word可编辑·2014高考真题解析 山东卷生物

2014·山东卷(课标生物)1.[2014·山东卷] 有关细胞内囊泡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A.细胞核内的RNA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质B.蛋白质类激素经囊泡运输分泌到细胞外C.细胞器之间都能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D.囊泡运输依赖膜的流动性且不消耗能量1.B[解析] 细胞核内的RNA通过核孔由细胞核内运输到细胞质,不通过囊泡,A项错误。

蛋白质类激素在核糖体上合成后进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由高尔基体形成囊泡包裹,通过囊泡运输分泌到细胞外,B项正确。

大多数细胞器之间的物质运输方式不是囊泡运输,如线粒体和叶绿体之间O2和CO2的交换,C项错误。

囊泡运输依赖膜的流动性,也需要消耗能量,D项错误。

2.[2014·山东卷] 下列关于生命活动变化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A.细胞体积增大,与外界物质交换效率提高B.细胞液浓度增大,植物细胞吸水能力减弱C.生长素浓度升高,植物细胞生长速度加快D.体内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2.D[解析] 细胞体积增大,细胞膜面积与细胞体积的比减小,与外界物质交换速率降低,A项错误。

细胞液浓度增大,渗透压增大,植物细胞吸水能力增强,B项错误。

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对植物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具有最适浓度,在低浓度范围内,植物细胞的生长速率随生长素浓度的升高而加快,当生长素浓度高于最适浓度后,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大,植物细胞生长速度减小,最终被抑制,C项错误。

体内血浆渗透压降低时,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减少,尿量增加,D项正确。

3.[2014·山东卷] 神经系统正常发育过程中神经细胞数量的调节机制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程序性死亡不利于神经系统正常发育B.生存因子影响了神经细胞的基因表达C.神经细胞与靶细胞间通过电信号传递信息D.死亡细胞被吞噬细胞清除属于细胞免疫3.B[解析] 细胞程序性死亡对机体的生长发育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A项错误。

2014年生物高考全国卷Ⅰ试题分析-6页精选文档

2014年生物高考全国卷Ⅰ试题分析-6页精选文档

2014年生物高考全国卷Ⅰ试题分析2014年高考理综全国新课标卷I的物理试题函括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涉及了中学物理的主要内容,突出了力学和电学部分,同时又涵盖了选修模块中热学、振动与波动、几何光学、动量、原子与原子核等内容. 其中必考部分的力学题有5题,共36分,占比32.7%,电学题有7题,共59分,占比53.6%;选考部分(三选一)各模块两题共15分,占比13.7%.1. 考查双基,兼顾灵活今年物理试题的题型、题量和结构与去年完全相同,但难度较去年有明显下降. 试题考查物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题型更趋平稳,更加常规,不回避陈题. 题目比较基础、但又兼顾灵活.第14题主要考查对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的理解,其中的选项C把物理学史中科学家失败的做法也融入了进来,考查了物理学史的知识.第15题主要考查对安培力的大小与方向的理解. 安培力大小表达式[FA=BILsinθ],其中[L]是“有效长度”,[θ]是[B]与[I]的夹角,可见[FA]与导线在磁场中的放置方式有密切的关系;选项D将导线从中点折成直角,但不知折的方式,若折后导线仍在垂直于磁场的平面内,则安培力大小将变为原来的[22];若折后导线另一部分平行于磁场,则安培力大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若折后导线另一部分既不平行也不垂直于磁场,则安培力大小将介于前两者之间. 如果导线开始时并不垂直于磁场,则情况更为复杂.第20题考查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 a、b两木块在与圆盘相对滑动前绕同一转轴做圆周运动,它们的角速度ω相同,由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当圆盘转动的ω增大到小木块开始相对圆盘滑动时,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 由于木块b的圆周运动半径大于a的半径,即相对圆盘滑动前木块b的向心力大于a的向心力,可推知木块b的静摩擦力大小先达到最大值,对木块b,有[kmg=mω2l],容易求出木块b开始滑动时的临界角速度.第24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求解的关键要正确理解两车间的安全距离[x]等于司机在反应时间内车匀速运动的距离与刹车后到停止过程中匀减速运动的距离之和. 设司机反应时间为[t],车速为[v],刹车过程中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有[x=vt+v22a],再结合牛顿运动定律得[a=μg],问题便可得到求解.2. 立意新颖,联系实际第17题考查受力分析、胡克定律、牛顿运动定律,以及力的合成与分解,对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较高. 设小球质量为[m],橡皮绳原长[l0],劲度系数为[k],小车加速稳定后其加速度大小为[a],橡皮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如图1所示). 开始时小球到悬点[O]的距离为[l1=l0+mg/k];小车加速度稳定后橡皮绳受力[F2=mgcosθ],此时小球到悬点[O]的距离为 [l2=(l0+F2k)cosθ=l0cosθ+mgk],由于[tanθ=mamg],[a>0],显然有[l2φM =φN,将正试探电荷从P点搬运到N点,电场力做正功.第22题在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如果实验前没有平衡摩擦力,没有满足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这一实验条件,则用测出的实验数据画出小车的加速度与钩码的质量关系图象应是一条不过原点的曲线,小车的加速度与钩码的质量显然是一种非线性关系,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 实验考查,体现探究第22题与第23题这两道实验题都是创新性实验,所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探究性.第22题在用图3所示装置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设小车(含发射器)的质量为[M],钩码的质量为m,细线上的拉力大小为F,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测出实验数据画出小车的加速度与钩码的质量关系图象是一条不过原点的曲线,显然是一种非线性关系;曲线与横轴的交点(设为[m0]),表示小车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m0g]. 如果将轨道的右端适当抬高一些进行平衡摩擦力后,对钩码与小车分别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F=ma,F=Ma],由此可得[a=mgM+m],[F=mMgM+m=mg1+m/M],显然在[M?m]时有[F≈mg]. 平衡摩擦力是本实验应改进的措施,钩砝的质量[m]应远小于小车(含发射器)的质量[M]是实验应满足的条件.从②可以看出,[1I]与[R]的关系是线性关系,用实验数据作出[1I-R]图象则应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直线的斜率[k=3E],通过求直线的斜率就可提出[E]值;直线在纵轴上的截距[b=3r+15E],从而可以求出[r]值.第23题考查了实验原理、基本测量仪器的的读数,特别是对实验对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能力;第22题考查了学生严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洞察力和大胆的猜测能力.4. 物理建模,数学依托第16题考查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公式以及动能与动量的关系. 设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粒子质量为m、电量为q、速率为v ,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则动能[Ek=12mv2],[Bqv=mv2r],可得[B=2mEkqr∝Ekr],推知[MN]上、下方的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之比为[B1B2=12].第18题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知,线圈[cd]间的电压[Ucd=E感=nΔφΔt],[Δφ=ΔBS],[ΔB∝i],由此可推知[Ucd∝ΔiΔt],可见当线圈[ab]中电流[i]在某段时间内均匀变化时,该时间内线圈[cd]间的电压应是恒定的. [ 图5][行星][地球][太阳] 第19题由题意知某地外行星“冲日”的情景如图5所示,设太阳质量为M,行星质量为m,绕太阳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运行角速度为ω. 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Mmr2=mω2r],地外行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t=2πωd-ωx],其中[ωd]表示的是地球的公转角速度,[ωx]表示的是行星的公转角速度. 由以上两式得[t=2πGM/r3d-GM/r3x] ;设行星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k]倍,则上式可化为 [t=yk3k3-1] ,其中[y=2πGM/r3d]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即一年的时间). 对于火星[k=1.5],则[t=1.531.53-1y≈1.25y],对于木星[k=5.2],则[t=5.235.23-1y≈1.09y]. 可知后面的行星冲日时间间隔都大于1年. 当[k→∞]时[t→1y].5. 方法灵活,注重思维第25题是关于带电小球在重力场与电场组成的复合场中的运动问题,涉及平抛运动、电场强度、电场力、动能定理及功与能的关系等相关知识,创造性地把抛体运动、复[ 图6] 合场、动能定理等知识相结合,显得既基础又灵活,更有运用基本观点综合分析问题的难度,能力立意高,求解方法灵活. 第(1)、(2)问都有多种解法.第(1)问解法1:小球从[O]点向右平抛的初速度为[v0],历时t通过A点时速度大小为[vA],方向与水平方向成[θ](如图6所示).由平抛运动的规律,有[tanθ=2tan30°=23],[cosθ=37],[vA=v0cosθ],则[EkAEkO=v2Av20=73]第(1)问解法2:设OA=d,小球从O点向右平抛历时t,通过A点时竖直分速大小为vy(如图6所示). 由平抛运动的规律,有[dsin60°=v0t],[dco s60°=vyt],由此得出vy=v0tan600,则[EkAEkO=12m(v20+v2y)12mv20=73]第(1)问解法3:初动能Ek0=mv02 ;由平抛运动的规律,有[dsin60°=v0t],[dcos60°=gt2];由动能定理,有[mgdcos60°=EkA-Ek0],解得[EkAEk0=73]由第(1)问的结果可得:[mgd=mv02],这将作为求解第(2)问的一个条件.小球从O到A由动能定理,有[mgdcos60°+Eqdcos(60°-α)=3Ek0-Ek0]小球从O到B由动能定理,有[mgd+Eqdcosα=6Ek0-Ek0],又[mgd=mv02]解得[α=30°],[E=3mg6q]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1、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重庆卷(课标生物)1.A3、C5、D1[2014·重庆卷] 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处理后被甲基绿染色,其细胞核呈绿色B.剪取大蒜根尖分生区,经染色在光镜下可见有丝分裂各时期C.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在滤纸上扩散就越慢D.在光镜的高倍镜下观察新鲜菠菜叶装片,可见叶绿体的结构1.A[解析]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DNA被甲基绿染成绿色,A项正确。

在观察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需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等过程才能对细胞进行观察,B项错误。

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越快,C项错误。

在光镜下观察新鲜菠菜叶装片,可以看到呈球形或椭球形的叶绿体,但其亚显微结构需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D项错误。

2.L10[2014·重庆卷] 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应严格选择转基因植物的目的基因,避免产生对人类有害的物质B.当今社会的普遍观点是禁止克隆人的实验,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C.反对设计试管婴儿的原因之一是有人滥用此技术选择性设计婴儿D.生物武器是用微生物、毒素、干扰素及重组致病菌等来形成杀伤力2.D[解析] 在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转基因植物时,应避免选择可能产生对人类有害物质的目的基因,A项正确。

在对克隆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的争论中,普遍的观点是禁止克隆人的实验,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B项正确。

在对胚胎工程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的争论中,反对设计试管婴儿的原因之一是可能有人滥用此技术选择性设计婴儿,C项正确。

生物武器种类包括致病菌、病毒、基因重组的致病菌、生化毒剂等,不包括干扰素,干扰素是动物细胞在受到某些病毒感染后分泌的具有抗病毒功能的宿主特异性糖蛋白,D项错误。

3.H5[2014·重庆卷] 驻渝某高校研发的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对该菌引发的胃炎等疾病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实验证明,一定时间内间隔口服该疫苗3次较1次或2次效果好,其主要原因是()A.能多次强化刺激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B.抗原的积累促进T细胞释放大量淋巴因子C.记忆细胞数量增多导致应答效果显著增强D.能增强体内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免疫记忆3.C[解析] 疫苗的实质是抗原,抗原不能直接刺激浆细胞,A项错误。

已免疫的机体内存在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后,可以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消灭抗原,一段时间内多次服用疫苗效果较好,主要原因是记忆细胞数量多而导致效果显著,B项错误,C项正确。

吞噬细胞能识别“自己”与“非己”,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D项错误。

4.L6[2014·重庆卷] 如图是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植物的示意图。

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②的构建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聚合酶参与B.③侵染植物细胞后,重组Ti质粒整合到④的染色体上C .④的染色体上若含抗虫基因,则⑤就表现出抗虫性状D .⑤只要表现出抗虫性状就表明植株发生了可遗传变异4.D [解析] 构建重组质粒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 连接酶,而不需要DNA 聚合酶,A 项错误。

含重组Ti 质粒的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后,重组Ti 质粒的T-DNA 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而不是重组Ti 质粒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B 项错误。

导入受体细胞的目的基因表达后,转基因植株方能表现出相应性状,若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不表达,转基因植株则不能表现出相应性状,C 项错误。

基因工程导致的生物变异是可遗传变异, D 项正确。

5. C1 [2014·重庆卷] 如图为乙醇在人体内主要的代谢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乙醇――→氧化肝脏乙醛氧化,F乙酸CO 2、H 2OA .乙醇转化为乙酸发生的氧化反应,均由同一种氧化酶催化B .体内乙醇浓度越高,与乙醇分解相关的酶促反应速率越快C .乙醇经代谢产生的[H]可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能量D .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分解乙醇的速率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5.C [解析] 图示信息显示:乙醇在人体内的代谢主要靠体内的两种酶,一种是乙醇脱氢酶,另一种是乙醛脱氢酶。

前者使乙醇转化为乙醛,后者使乙醛进一步转化为乙酸,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A 项错误。

一般情况下,底物浓度会对酶促反应速率产生影响,但在酶已达到饱和的情况下,即使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也不会加快,且在体内乙醇对细胞有毒害作用,乙醇浓度不会越来越高,B 项错误。

细胞有氧呼吸第三阶段[H]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 C 项正确。

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但人体体温调节使体温保持相对恒定, D 项错误。

6.H3 [2014·重庆卷] 获2013年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发现了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功能,揭示了信号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

突触小泡属于囊泡,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B .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C .突触前膜的特定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D .突触小泡中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6.B [解析] 线粒体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动力工厂”,A 项正确。

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不是神经元特有的,B 项错误。

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这是由突触前膜上特定蛋白决定的,C 项正确。

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使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 D 项正确。

7.K1、H3 [2014·重庆卷] Ⅰ.为治理某废弃采石场的生态环境,对其进行公园化建设。

(1)对其进行整理和覆土,并选择适生植物进行人工造林,不同恢复时期的植物物种数如图所示。

t 0→t 1,植物残体及凋落物中的有机物被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转化为无机物,使土壤条件得到改善;同时由于人工林土壤中存在______________,导致群落中植物物种数增加;t 1→t 3,人工林抵抗力稳定性的变化是________;群落中植物物种数逐渐增加,物种之间________加剧。

(2)通过人工林建设和园林景观构建,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可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

Ⅱ.某兴趣小组通过记录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及产生的感觉,研究了不同刺激与机体感觉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1)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外电位的表现是________,受到刺激时产生的可传导的兴奋称为________。

(2)不同类型的刺激引起不同类型的感觉,原因是____________不同;不同强度的刺激通过改变传入神经上电信号的________,导致感觉强度的差异。

(3)当给某部位受损的人热刺激时,可在整个传入通路中记录到正常电信号,但未产生感觉,其受损的部位可能是____________。

7.Ⅰ.(1)分解者种子或繁殖体增强竞争(2)整体性(系统论)Ⅱ.(1)外正内负神经冲动(2)感受器频率(3)大脑皮层(神经中枢)[解析] Ⅰ.(1)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供生产者利用。

在群落次生演替中,土壤中原有的植物种子或繁殖体增加了人工林生态系统中的物种丰富度。

图示t1→t3阶段,植物物种数增加,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随物种数逐渐增加,物种之间竞争加剧。

(2)人工林的建设和园林景观构建,既可改善生态环境,又可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

Ⅱ.(1)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产生的可传导的兴奋称为神经冲动。

(2)感受器不同,导致不同类型的刺激引起不同的感觉。

表格信息显示不同强度的刺激通过改变传入神经上电信号的频率,导致感觉强度出现差异。

(3)在整个热刺激传入通路中记录到正常电信号而未产生感觉,机体受损部位可能是位于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

8.E8、F3、G5 [2014·重庆卷] 肥胖与遗传密切相关,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1)某肥胖基因发现于一突变系肥胖小鼠,人们对该基因进行了相关研究。

①为确定其遗传方式,进行了杂交实验,根据实验结果与结论完成以下内容。

实验材料:______________小鼠;杂交方法:__________。

实验结果:子一代表现型均正常。

结论: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②正常小鼠能合成一种蛋白类激素,检测该激素的方法是________。

小鼠肥胖是由于正常基因的编码链(模板链的互补链)部分序列“CTC CGA ”中的一个C 被T 替换,突变为决定终止密码(UAA 或UGA 或UAG)的序列,导致该激素不能正常合成,突变后的序列是________,这种突变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使基因的转录终止。

③在人类肥胖症研究中发现,许多人能正常分泌该类激素却仍患肥胖症,其原因是靶细胞缺乏相应的________。

(2)目前认为,人的体重主要受多基因遗传的控制。

假如一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Bb(A 、B 基因使体重增加的作用相同且具累加效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从遗传角度分析,其子女体重超过父母的概率是________,体重低于父母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学者认为,利于脂肪积累的基因由于适应早期人类食物缺乏而得以保留并遗传到现代,表明_____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在这些基因的频率未明显改变的情况下,随着营养条件改善,肥胖发生率明显增高,说明肥胖是_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8.(1)①纯合肥胖小鼠和纯合正常 正反交②抗原抗体杂交(分子检测) CTCTGA(TGA) 不能 ③受体(2)5/16 aaBb 、Aabb 、aabb(3)自然选择 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解析] (1)为研究某相对性状的遗传方式,选择具有相对性状的一对纯合亲本,进行正反交实验,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蛋白质分子检测可用抗原抗体杂交的方法;终止密码对应的编码链碱基序列为TAA 或TGA 或TAG ;这种突变可能影响翻译过程,但不会影响转录过程;激素需与靶细胞的受体的识别后才能发挥相应的调节作用。

(2)AaBb ×AaBb →9/16A_B_、3/16A_bb 、3/16aaB_、1/16aabb ,其中含4个或3个显性基因的个体体重超过父母,分别是1/16AABB 、2/16AABb 、2/16AaBB ;子代含1个或0个显性基因的个体体重低于父母,基因型分别为aaBb 、Aabb 、aabb 。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性状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9.I3 [2014·重庆卷] 棉花幼铃(幼果)获得光合产物不足会导致其脱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