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对劳动作为人的生存本原的指向
《平凡的世界》中的“劳动与拼搏”,进行社会实践与服务的课堂项目

《平凡的世界》中的“劳动与拼搏”,进行社会实践与服务的课堂项目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中“劳动与拼搏”的意义和价值,并介绍如何通过社会实践与服务的课堂项目来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一主题。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由路遥创作的长篇小说,其以农村社会为背景,通过描写主人公孙少平和他身边人物的经历,展现了劳动与拼搏在个人命运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首先概述《平凡的世界》作品的背景和主题意义,接着分析小说中劳动与拼搏在主要角色态度、行为以及对命运发展的影响。
随后,我们将介绍设计并实施了一个具体的社会实践与服务课堂项目,该项目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运用劳动与拼搏的理念。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对这一主题的深入思考和认识,并评估社会实践与服务课堂项目的效果。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平凡的世界》中“劳动与拼搏”主题的分析和社会实践与服务课堂项目的介绍,引发读者对劳动与拼搏的深入思考和认识,并探讨它们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希望读者能够了解劳动与拼搏对于个人命运和社会进步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社会实践与服务来培养学生对劳动与拼搏价值观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以上是文章“1. 引言”部分内容。
2. 平凡的世界概述2.1 作者及作品简介《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经典之作。
路遥于2006年凭借该小说荣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2.2 内容概述《平凡的世界》以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改革开放前夕的中国农村为背景,通过讲述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和他们所在村庄乃至整个社会发生的变迁,展现了一个微观层面下普通人民的生活与命运故事。
小说中,孙少安是兄弟中聪明而又机灵过人的一个人物,他抱着获得更好生活条件的渴望努力向上;而与之相对称的是心地善良但智力较差的孙少平,他以勤劳、毅力和对劳动拼搏信仰为支撑,在苦难中坚守着自己内心最初纯真美好的追求。
《平凡的世界》中的两种“劳动”

《平凡的世界》中的两种“劳动”0 引言“劳动”是文学叙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话语资源。
从上古歌谣到各朝各代的文艺著作,“劳动”不仅和文艺的生产有直接的关系,而且成为文艺表达审美内涵的载体。
在“现代性”文学的建构过程中,“劳动”也被纳入时代语境的文学想象,以传统“劳动”审美话语的为基础,有关乡村改良、农村革命、农民启蒙、土地改革等诸多新的话语资源被纳入文学书写范畴。
新中国成立以后,“劳动”被视为改造旧社会、建设新社会的途径,“劳动”、“劳动人民”一度成为文学集中关注的对象。
进入新时期,随着改革的发生,“劳动”的叙事又有了新的变化。
80 年代初期,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就是一部主要描写农村在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主人公通过自己的“劳动”力图改变苦难现实和自己艰难命运的著作。
1 孙少安式的劳动郑克中先生在《解析劳动》一文中认为:“劳动其实就是人的谋生活动;在社会分工条件下,劳动就是既有利于自己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的人的职业谋生活动。
劳动与非劳动区别就在于:活动是否出于谋生的目的。
” [1] 马克思基于政治经济学的思考,将“劳动”抽象为一个具有普适性的哲学命题,认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的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的过程。
” [2] 马克思对劳动过程中“人”的主体地位的强调,自觉地提出“谁才是世界的创造主体”这一深刻的命题。
《平凡的世界》主要叙述两种“劳动”:一种是以孙少安为代表的通过“劳动”形式的改变和多样而发家致富,摆脱物质上的贫苦;另一种是以孙少平为代表的用自己劳动的方式确立个人的主体性和尊严,思考存在的意义。
在《平凡的世界》中,“劳动”成为主人公拯救自己于苦难的途径,这意味着通过“劳动”可以摆脱原来不幸的命运而获得新生。
作为家里的长子,孙少安过早的担起全家的生活,他十八岁就当上双水村生产队的队长。
为了带领全队脱离贫困,孙少安千方百计地寻找发家致富的路子。
在人们的思想观念还没有从陈旧模式的禁锢中冲出的时候,农村改革的政策适时地宣传到双水村,孙少安敏锐地抓住农村政策的内容要旨,带领他们队第一个实行生产承包责任制。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劳动者是幸福的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劳动者是幸福的《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劳动者是幸福的劳动者是幸福的,无论在哪个时代。
《平凡的世界》正白纸黑字的告诉我们这样的人生真谛。
它响亮的提出,人,无论在什么位置,无论多么贫寒,只要一颗火热的心在,只要能热爱生活,真主对他就是平等的。
只有作一名劳动者,不把不幸当作负担,才能去做生活的主人,用自己诚恳的心去体验,毕竟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这是一部用生命来写成的书。
在旨趣的大地与苍凉的宇宙大地间,有一种平凡的声音,荡气回肠。
《平凡的世界》的作者是路遥。
当代作家。
路遥的小说多是农村题材,担又不局限于农村生活的描写集体生活和城市“交叉地带”发生的人和事。
特别是着重表现年轻人的生活,通过他们真爱波折反映出新生活中一代年轻人的价值观。
《平凡的世界》时间跨度是七五年十二年至八五年。
发生地点在广袤的黄土银穗草高坡上一个叫做双水村的地方。
基本上整部小说是写双水村的变化和双水村的人。
在这个十年里,中国又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
双水村及双水村的菲律宾人是卢瓦松中国和中国人民的缩影。
在那段年代里,文化革命结束了,华国锋上台掌政执政带来了改革开放。
里面包含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外面方方面面。
路遥是想用一种现实主义的笔法细致的勾勒出一幅宏大的社会画卷。
在里面各个阶层不论性格面貌的人物都栩栩如生。
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因为路遥的精湛的小说功底,极其严肃的写作看法,使这部小说具备了作为那一段文化史最好的辅助教材。
这部小说给我最大的教育意义则是一种对农民的第二种深刻理解。
现代城市年轻人可能很难真正理解农民。
农民的生活,农民的想法。
农曾经过的日子,农民感谢现在和未来他们也绝不会关心。
但是间接知识也能够贷给我们启示和触动。
这就是《平凡的世界》。
小说能够透彻的反映农民的生活和喜怒哀乐,读完这些小说从某个象征意义反问上说我们也经历过了那个时代,也曾在田中挥汗如雨。
亚洲地区这些书的现实意义在于亚洲的现状,在于历史的延续,在于未来的展望和我们年轻人自身提高:对人性的理解,对中国的理解,对构成中国大地那一片片生命陆地的人们的阐释。
平凡的世界关于劳动的读后感

平凡的世界关于劳动的读后感
书里那些人啊,就像咱身边实实在在的老百姓一样,整天围着劳动打转。
孙少平,那就是个劳动的典型代表。
他干的活那叫一个苦啊,下矿井挖煤,那地方又黑又危险,可他就像一头倔牛似的,闷头干。
他的劳动可不是为了好玩,那是为了生活,为了心中那点希望。
从这书里我就琢磨出来了,劳动这东西,它首先是生存的本事。
就像咱每天要吃饭睡觉一样,不劳动哪来的饭吃,哪来的房子住呢?在双水村,那些个农民们,天不亮就扛着锄头下地,一直干到天黑才回家。
他们土里刨食,每一滴汗水都砸在土地上,换来的是一家人的温饱。
这让我想到自己有时候还嫌工作累,和他们比起来,我那点事儿简直就是小儿科。
而且劳动还特别能让人有成就感。
孙少安带着村里的人搞生产,把个破破烂烂的村子慢慢变得有模有样。
他看到那一片片丰收的庄稼,那一排排新盖的窑洞,心里肯定美得不行。
就像咱自己亲手做了个大蛋糕,看着就特别有成就感。
我自己有一次亲手种了一盆花,从一颗小种子开始,浇水、施肥、除虫,等它终于开出一朵小花的时候,我那高兴劲儿就别提了,感觉自己像个了不起的花匠。
劳动还能让人活得有尊严。
书里那些靠自己双手劳动的人,哪怕穷得叮当响,腰杆也是直的。
不像有些人,想走歪门邪道,靠投机取巧过日子。
劳动的人走到哪儿都能堂堂正正的,别人也会尊重你。
你看孙少平,虽然是个挖煤的工人,可他那种认真对待劳动的态度,让身边的人都对他高看一眼。
平凡的世界对劳动的理解

平凡的世界对劳动的理解
1. 平凡的世界里,劳动不就是那把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吗?就像孙少安,靠着勤劳的双手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咱不也得用劳动去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呀!
2. 劳动在平凡的世界里那可是顶重要的呀!这不就像鸟儿的翅膀,带着我们飞向远方吗?像少平一样在艰苦中劳作,总会有收获的。
3. 平凡的世界告诉我们,劳动难道不是生活的基石吗?就好比盖房子,一砖一瓦都得靠劳动啊,你说是不是?
4. 劳动在这平凡的世界里,不就如同阳光雨露滋润万物一样重要吗?想想那些辛勤耕耘的人们,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嘛!
5. 平凡的世界里,劳动不就是一种力量吗?像贺秀莲,用劳动支撑起一个家,咱也能通过劳动让自己变得强大呀!
6. 劳动在平凡的世界里那可是意义非凡啊!不就像船帆之于船吗?没有劳动,生活怎么能远航呢?
7. 平凡的世界让我们明白,劳动难道不是最美的风景吗?就像田地里劳作的身影,那是多么动人啊!
8. 劳动在这平凡的世界里,不就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吗?看看那些从劳动中崛起的人,不就是这样吗?
9. 平凡的世界里,劳动不就是那通往成功的道路吗?像孙玉厚一辈
子的辛勤,不也为子女铺好了路嘛!
10. 劳动在平凡的世界里那可是无比珍贵啊!不就像宝藏等待我们去挖掘吗?只要努力劳动,总会有惊喜呀!。
《平凡的世界》:劳动与人生价值的深度思考

平凡的世界:劳动与人生价值的深度思考1. 引言《平凡的世界》是著名作家路遥创作的长篇小说,通过讲述普通人物的生活和奋斗,深入探讨了劳动对于个体和社会的意义以及人生的真正价值所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展开对《平凡的世界》中这一主题的深度思考。
2. 劳动与个体发展劳动是每个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劳动我们能够实现自身价值,并提升个人技能与能力。
在《平凡的世界》中,主人公孙少安通过勤奋工作改变了自己贫困落后的命运,逐渐实现了自身价值,并成为一个精英。
这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懈努力和辛勤工作,才能获得成功并走向更好的未来。
3. 劳动与社会进步劳动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体需求,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无论是农民、工人还是知识分子,在自己本职工作中都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塑造各种角色,展示了不同群体的劳动与付出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强调了平凡人物的重要性和价值。
4. 劳动与人生意义劳动赋予人生以意义,它不仅仅代表着经济价值,更是实现自我认同和自我实现的途径。
在《平凡的世界》中,许多角色通过工作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和快乐。
例如杨若兰通过开酒店实现了对家庭的承诺和追求幸福的梦想。
这无疑向我们传达了一个重要信息:劳动不仅带来物质回报,更能满足内心深处对于成就感和满足感的追求。
5. 劳动伦理与道德观念在《平凡的世界》中,作者也探讨了劳动伦理与道德观念之间的关系。
主人公孙少安从小就得到父母、老师等多方面教育,在工作中秉持着正直、勤奋、坚持原则等价值观。
这种良好价值观对于个体和社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它使个人成为了社会的栋梁之材。
6. 结论通过对《平凡的世界》中劳动与人生价值的深度思考,我们可以看到劳动不仅对于个体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更是推动整个社会进步与繁荣的关键。
只有认识到劳动的真正价值,我们才能在平凡的日常工作中找到无尽的快乐与成就感,并实现自我价值与人生目标。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劳动与坚持的力量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劳动与坚持的力量在阅读完《平凡的世界》这本小说后,我深深感受到了劳动与坚持的力量。
这是一部描写中国普通农民家庭生活的长篇小说,通过对主人公孙少平一家的生活经历和奋斗历程的叙述,展现了劳动和坚持如何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引起了我对这两个主题的深思。
小说中,孙少平一家生活在贫困的农村,家境贫寒。
然而,尽管困境重重,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努力和奋斗的信念。
父亲孙玉厚是一个勤劳而坚毅的农民,他耕耘着自己的土地,兢兢业业地劳作。
母亲李秀英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默默地支持着父亲和孩子们。
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家人渐渐走出了贫困。
而孙少平则是一个具有理想和追求的年轻人。
他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下,始终通过勤奋和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不畏困难,勇敢地追求知识,通过自学考上了大学。
即使在大学生活中也充满了各种挑战和困难,但他从不退缩,坚定地走下去。
最终,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为了一个成功的人。
这部小说让我深刻体会到劳动和坚持的力量。
劳动是一种积极的行动,通过辛勤的努力和付出,我们能够改变自己的现状,实现自己的理想。
就像小说中的孙玉厚一样,他通过辛勤的劳动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使家庭逐渐走向富裕。
而坚持则是一种对目标的持续追求和不轻易放弃的态度。
正是因为孙少平坚持不懈地追求,才取得了自己的成就。
劳动和坚持相辅相成,它们共同构成了人们追求成功的重要因素。
劳动和坚持的力量不仅体现在个人层面,也反映了整个社会的发展。
小说中描绘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发展历程,通过农民们的努力和坚持,他们的生活逐渐改善,农村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再次证明了劳动和坚持的力量,它们不仅可以改变个人命运,也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
通过阅读《平凡的世界》,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劳动和坚持的力量。
这部小说让我明白了困境并不可怕,只要我们用努力和坚持去面对,就一定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同时,它也让我明白了个人的努力和追求可以为整个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因此,我决心在以后的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都要坚持努力,相信自己的力量,用劳动去改变命运,追求更美好的未来。
平凡的世界底层劳动者的奋斗与坚持

平凡的世界底层劳动者的奋斗与坚持作为我们社会的基础和支柱,平凡的世界底层劳动者一直在默默耕耘。
面对头顶上层建筑的巨大压力,他们仍然坚持自己的信仰,为生活和梦想奋斗不息。
底层劳动者是社会的基石作为一个社会,有着高层建筑和璀璨明亮的城市,那么这些背后所支撑的,是平凡人民的血汗和努力。
底层劳动者是这些人,他们大多数是工人、服务员、送货员等。
尽管普通人也在这些行业中工作,但底层劳动者的工作条件可能会更为恶劣,收入也可能更低。
因此,他们承受着比大多数人更大的压力。
他们坚持奋斗即使在经济困难和身体折磨的情况下,底层劳动人民依然坚持自己的信仰,为生计和梦想而努力。
每天在工作中,他们可能会遇到各种挑战。
有时危险和疲惫太过强烈,他们甚至因此受伤或生病,但他们毫不动摇地支撑着家庭。
他们支持家庭底层劳动者的责任不仅仅是为自己换取收入和生活水平,他们还承担着照顾家庭的责任。
他们通常拥有妻子和孩子,为了支持家人,他们必须尽自己的所能工作。
同时,他们的经济状况也影响到家人的生活质量,这种压力在家人的身上同样是不可忽略的。
他们不断追求更好的生活其实,对底层劳动者来说,他们并不满足于目前的生活水平。
积极地学习和进修,不断进步已经成为了他们提高工资和生活质量的途径。
相信有一天,他们会更好地达成自己的目标,过上更为安稳和平静的生活。
底层劳动者也是这个社会的无价之宝,身体力行地贡献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支撑着我们的生活和经济。
我们为这些人的不屈不挠和奉献心感到骄傲,感慨他们的勇气和不懈的追求。
在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底层劳动者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是这个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凭借着自己的坚持和奋斗,底层劳动者呈现出如此美丽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凡的世界对劳动作为人的生存本原的指向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在今春引发了一阵观剧热潮,刚播出就遭遇各种吐槽,并因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在今年“两会”上对原著作者路遥的提及而使其被迫享受到较高的政治待遇。
在观看的过程当中,我忍不住在微信、QQ上发表“短评”。
有引发共鸣的,并附加长长的评论,令我止不住感动;也有友善地告诉我各种“槽点”的,如语言很乱,旁白像《舌尖上的中国》的解说词,等等。
不管说什么,我力排各种阻力,将56集电视连续剧《平凡的世界》认真看完了。
这次,我很矫情、肤浅地陷进去了,甚至反感“原著论”。
因为我乐观地认为,影视作品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再创造,突破了冰冷的文字、脱离读者生存时空的想象的局限,能让观影者对一种世俗生活有更为全面的直观感受。
本剧最吸引我的是其对为凸显原著主题的世俗生活的重视、铺成,并敢于冒着被骂的风险,用了大量旁白补充叙事,让人对世俗生活有着一种富有穿透力的理解,理解最为关键的维系世俗生活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如有几集讲述孙少平终于鼓起勇气进城务工,放下自尊投奔远房亲戚,没想到远房亲戚是那么的势力,最后因为少平的实诚,他不仅赶走了少平,还抢走了少平的工钱。
在这一段故事结尾,播出了这么一段精彩的旁白:
人和人之间的友爱,并不在于是否是亲戚。
是的,小时候,我们常常把亲戚这两个字看得多么美好和重要。
一旦长大成人,开始独立生活,我们便很快知道,亲戚关系常常是庸俗的;互相设法沾光,沾不上光就翻白眼;甚至你生活中最大的困难也常常是亲戚造成的;生活同样会告诉你,亲戚往往不如朋友对你真诚。
对于这一段剖析,我想不少人都有切身体会。
《平凡的世界》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好人世界”。
有点让没经历过那个人与人之间相互残害、欺压、六亲不认;个体的生活压抑、变态,充满邪恶的年代的人不敢相信,但穷困潦倒的农村往往成为文革期间那股漫卷全国的邪恶力量的盲区。
人们也许因为吃不饱,没有精力去害别人,面对共同的生存挑战,人们原始的族群意识被激发,更懂得同情、互帮互助对于活下去的重要。
如村支书田福堂即便精明世故,但他一家子都对穷了几辈子的外迁户单姓孙玉厚家关照有加,甚至成为孙家翻身的决定性因素。
他们两家有的仅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友谊,而孙少平唯一一次低声下气所攀的亲戚却是那么一副嘴脸!在剧中,这样的旁白很多,直白地串讲令很多人觉得不那么文艺的世俗生活“浮世绘”。
《平凡的世界》有黎明前的黑暗,有诗意、理想、浪漫的爱情由暗流变为火山喷发出的热流,滚烫地刺激着饱受压抑的青年们。
从来,哪里有压抑,哪里就有反抗,就有寻求解放的努力。
穷困潦倒时如此,革命战争时如此,安稳生活时如此。
为了活或逃离不满意的生活,人类不断劳动、斗争、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精神、身体上的逃离。
在和平年代,斗争失去了客观必然性,劳动,繁重的劳动成为人人都想摆脱的束缚。
在很多老一辈作家笔下,“性”成了他们的文脉,压抑成为个体生活始终难以突破的困境,“性”成了有性意识的人谋求解放的有效途径、精神依托。
由叛逆走向成熟,少不了“性”;婚姻问题因为“性”;中年危机因为“性”;老年失德也是因为“性”。
这些作家们成功地把国外的“性”观念嫁接到了本土,反佛人人都处于性饥渴中。
在日益崛起的“80后”、“90后”作家笔下,“性”的解放被赋予了更多的现实性、物质性。
此外,早几年热播的青春励志偶像剧《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北京青年》,也带有浓厚的上一辈臆想、迎合青年青春的色彩。
他们不断描绘着一群群衣食无忧的青年,为追求精彩的青春呐喊、斗争,编织着一个个虚幻的青春梦想。
他们的青春被浮夸出了各种苦楚,但无论如何“恣意妄为”,他们总有来自长辈、朋友的社会支持力量,所以,他们的困扰是短
暂的,成功是快速的。
然而,在现实中,并非有那么多人有他们那么好命。
绝大部分青年都要跟青春“挣命”,必经无尽的苦恼、困惑。
长期以往地被同质化的小说、都市情感剧“洗脑”,使得越来越多的文艺青年觉得看电视剧是一种很“low”的行为。
因为脱离世俗生活的故事并不能引起人内心的共鸣,甚至连当看客都不愿意。
现实生活充满诸多纷繁复杂的变数,越是这样,越需要体验现实的、直接的生活,自己经历的真实的生活。
这种真实的生活需要实实在在的劳动去维系,路遥,或者经编剧改编的《平凡的世界》充分诠释了劳动作为人生存的本原的意义。
孙少安作为农民代表,通过在土地上“挣命”,寻找到了安身立命的方式;孙少平作为知识青年代表,也通过繁重的劳动,并在热爱体力劳动中,寻找到了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
什么样的生活是理想的生活?谁能给当下的年轻人指明一条明确的道路?劳动的、通过物欲获取安全感的、基于性的?有一种趋势似乎日益明朗,那就是有先天条件去“文艺”,或者趁年轻,忍受巨大的压力,拼命挣钱、攒钱后再“文艺”。
李健登上《我是歌手》后,粉丝们开始欣赏的他的颜值和才华,慢慢地成了对他的生活方式的向往。
他怎么可以脱尘出俗地过好世俗生活?最近在微信上转发一篇关于他的微信文章时,我附带一句,他能拥有他的自由、文艺,因为他从来就不曾缺乏过。
要成为一个“精神贵族”既要才气,也要有完善的物质生活作保障。
李健属于有先天条件的“文艺”。
前天,路遇一好友,经过一番找工作的纠结,她终于调整思路,不再担心工作辛苦,与其拿着低工资耗费青春,不如拼命多攒钱。
然后,我想就是“再文艺”了,跟不少女生想法一样。
劳动及建立在劳动基础之上的世俗生活才是作为个体自由、安顿内心的生存本原。
同时,我想也应该给坚持“文艺”者支持和掌声,因为他们在追求着一种更为高端的,不给周围带来困扰的精神生活。
我所怕者,既不安、不懂、不屑世俗生活,又玩不出高品质的生活。
《平凡的世界》如书名,就是要回答如何过好平凡的生活,或通过劳动挣来的,或是文艺的,理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