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复习资料
园林绿地规划复习资料

园林绿地规划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决定了园林规划的特殊性,因此在园林规划设计时应符合的要求有(A、B、C)A先确定主题思想。
B发挥生态效益。
C应有自己的风格。
D应以建筑为主。
2、园林规划设计的作用有(A、B、C、D)A保证城市园林绿地的发展和巩固。
B是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园林绿地建设费用的依据。
C园林绿地施L的依据。
D园林绿地建设检查验收的依据。
3、园林规划设计的依据有(A、B、C、D)A科学依据。
B社会需要。
C功能要求。
D经济条件。
4、道路绿化设计的总原则是( A、B、C、D )A以乔木为主,乔、灌、草相结合;B保证道路行车安全;C植物配置应与市政设施相协调;D近期效果与长期效果相结合5、突出主景的方法有(A、B、C、DA主最升高; B中轴对称; C对比与调和; D抑景6、公园常规设施主要有(A、B、C、DA游憩设施; B服务设施; C公用设施; D管理设施7、关于园林绿地设计含义理解正确的有(A、B、C、D)A园林绿地设计是-个微观的概念。
B园林绿地设计是以规划为指导。
C园林绿地设计是园林设计者利用园林要素对园林空间进行组合,创造出一种新的园林环境。
D园林设计的成果是设计图和说明书。
8、属于园林构成的要素有(A、B、C、D)A山水地貌。
B道路广场。
C建筑和构筑物。
D植物和动物。
9、关于园林规划描述正确的有( A、B、C )A从广义讲,园林规划就是发展规划,由园林行政部广]制定。
B从狭义讲,园林规划就是具体的绿地规划,由园林规划设计部门]完成。
C园林规划有长期规划、中期规划和近期规划之分。
D狭义的园林规划就是园林绿地设计。
10、园林规划设计不同于林业规划设计,除共同考虑的问题外,还应考虑的问题是(D)A经济。
B技术。
C生态。
D美。
11、三株树丛配置的原则是( A、B、DA树种搭配不超过两种;B各株树应有姿态、大小的差异;C最大的-株稍远离;D三株不在同-条直线上,且不为等边三角形12、公园设计依据有(A、B、C、D)A国家、省、市有关园林绿化方针政策; B国土规划;C城市规划; D绿地系统规划二、名称解释1、三板四带式: 2条分车绿带将车行道分成3块,中间为机动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道,连同车道两侧的行道树共为4条绿带。
园林绿地规划设计

一、园林的内涵1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通过因地置宜地改造地形、整治山水、栽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方法创作而成的优美的游憩境域。
因此:推山理水、植物配置和建筑营造成为园林建筑的四项主要内容。
2园林的四大要素:山水地貌道路广场建筑小品园林植物二、绿地的内涵广义:凡是生长绿色植物的块地称为绿地,包含园林〈观赏、游憩绿地部分〉。
狭义:指城市中种植树木、花草的地块。
包括街头小游园、交通岛绿地、小区绿地。
三、园林与绿地的关系相同点1、都是由绿色植物为主要组成要素;2、都有一定的山水地貌,有一定的建筑及交通设施;3、都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不同点1、园林是经艺术创作而成的优美环境;2、游人能在其中休息、娱乐、解除疲劳,促进身心健康;3、绿化指一般的植树造林,美学质量一般。
四、园林规划设计的含义1园林绿地规划:综合确定安排园林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主要内容、基础设施、空间综合布局、建设分期和投资估算的活动。
2园林绿地设计:使园林的空间造型满足游人对其功能和审美要求的相关活动。
3园林规划设计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建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五、园林规划设计的要求1. 先要确定主题思想2.运用生态原则指导3.要有自己的风格六、园林规划设计的作用和对象,依据1.作用:(1)保证城市园林绿地的发展和巩固;(2)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2.对象:城市六大绿地系统(1)公共绿地:公园、植物园等;(2)交通绿地:公路、铁路、车站等;(3)单位附属绿地:学校、医院等;(4)居住区绿地(5)生产防护绿地:苗圃、防护林等(6)风景名胜绿地3依据 1.科学依据 2.社会需要3.功能要求4.经济条件园林绿地的功能及效益:1有生命的绿色植物:具自然属性——生态功能——生态效益2 能满足人们的文化艺术享受:具社会属性——社会功能——社会效益3能够产生效益,具经济价值:具经济属性——经济功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美化城市;陶冶情操;防灾避难生态效益:净化空气、水体、土壤;调节温度,调节湿度,调节气候,杀菌作用,降低噪音经济效益园林绿地的类型1公共绿地的选择:1、首先选用各种现有公园、苗圃或现有林地等,加以扩建充实2、充分选用现有河湖所在地3、选择名胜古迹、革命遗址等4、结合旧城改造,在旧城密度过高的地段,有计划地拆除部分低质建筑,规划建设为公共绿地、花园等5、充分利用街头小块地,见缝插绿,开辟多种小型公园,2道路绿地包括1道旁绿地 2交通绿岛绿地3立体交叉及桥头绿地3专用绿地:指专属某一部门或某一单位使用的绿地.专用绿地可分为1公共事业绿地 2公共建筑庭院3工矿企业、仓库等绿地4生产绿地:指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卉、种子的苗圃、花圃、果园、竹园、林场等绿地。
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

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园林绿地的几种形式
第二节园林绿地的构图原理
一、园林绿地构图的含义、特点和基本要求
18
以建筑和建筑式空间布局做为园林风景表现的主要题材。
北京天安门广场园林、大连斯大林广场、南京中山陵园林以及北京天坛公园都属于规则式园林。
规则式园林的特点:
1、地形地貌:在平原地区,由不同标高的水平面及缓倾斜的平面组成;在山地及丘陵地,由阶梯式的大小不同的水平台地、倾斜平面及石级组成。
2、水体设计:外形轮廊均为几何形;多采用整齐式驳岸,园林水景的类型以及整形水池、壁泉、整形瀑布及运河等为主,其中常以喷泉作为水景的主题。
3、建筑布局:园林不仅个体建筑采用中轴对称均衡的设计,以至建筑群和大规模建筑组群的布局,也采取中轴对称均衡的手法,以主要建筑群和次要建筑群形式的主轴和副轴控制全园。
4
间,
5
绿门、6
始,无论大型的帝皇苑囿和小型的私家园林,多以自然式山水园林为主,古典园林中以北京颐和园、“三海”园林、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留园为代表。
我国自然式山水园林,从唐代开始影响日本的园林,从18世纪后半期传入英国,从而引起了欧洲园林对古典形式主义的革新运动。
广州越秀公园、流花湖公园、兰圃、西苑等属自然式园林。
自然式园林的特点:
1、地形地貌:平原地带,地形为自然起伏的和缓地形与人工锥置的若干自然起伏的土丘相结合,其断面为和缓的曲线。
在山地和丘陵地,则利用自然地形地貌,除建筑和广场基地以外不作人工阶梯形的地形改造工作,原有破碎割切的地形地貌也加以人工整理,使其自然。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自己整理答案版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自己整理答案版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复习资料一:识记题1、在城市用地实用性的评定过程中,通常办法是将用地按优劣条件分成的种类为3种。
2、油松不具有防火性。
3、乔木与有窗建筑物外墙的最小间距为3.0 m。
4、树带式种植带的宽度一般不小于1.5 m。
5、在城市用地中按照土地的使用性质进行分类,农业生产用地不属于城市用地。
6、适合于在儿童公园栽植的植物是南天竺、樟树、桂花等等。
7、在城市用地适用性的评定过程中,通常办法是将用地按优劣条件分成3种。
8、“田园城市”的提出者是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
9、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
10、在城市单项建设用地中,道路广场用地一般控制在每人8-15m2。
11、在当前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下,保护环境的途径不包括充分进行宣传保护。
12、分车带在高速干道上的分车带不应该种植乔木。
13、城市劳动人口不是风景区中的人口构成。
14、农、林、牧、渔、水利业属于城市产业类型中的第一产业。
15、在城市单项建设用地中,工业用地一般控制在每人10-25m2。
16、“邻里单位”是城市居住区规划中的一种结构形式,它的提出者是佩里。
17、将人口规模进行分类,特大城市的城市人口数为100万以上。
18、选择耐旱植物不是工厂企业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的基本原则。
19、城市园林绿地布局,要保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经济发达不是其基本要求。
20、城市园林绿化的树种选择原则不包括名贵树种。
21、有利于创造人文环境-社会价值不是工厂绿化意义主要表现。
22、我国城市规划有关标准规定,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23、城市绿地类型中,不参与城市建设用地平衡的是居住区绿地。
24、在行道树树种的选择中,当苗木刚出圃时,一般合适胸径为12-15cm。
25、城市劳动人口不是风景区中的人口构成。
26、在城市单项建设用地中,绿地一般控制在每人不得小于9m2。
27、风景游览绿地不参与建成区的用地平衡的绿地。
园林规划设计重点复习题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园林规划设计》复习题一、名词解释花境:也叫境界花坛,即沿着花园的边界或路缘种植花卉,称为花境。
静态风景:游人在相对固定的空间内所感受到的景观。
孤植:园林中的优型树,单独栽植时,称为孤植。
借景:把园外的风景组织到园内,成为园内风景的一部分,称为借景。
规则式园林:整个平面布局、立体造型以及建筑、广场、道路、水面、花草树组团绿地:通常是居住建筑组围合的绿地,是直接靠近住宅的公共绿地。
交通岛:平面交叉路口用来组织交通的圆形绿地,俗称转盘。
分车绿带:在分车带上进行绿化,也称为隔离绿带。
游憩林荫路:与道路平行而且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街头休息绿地。
屋顶花园:是指将各类建筑物的顶部栽植花草树木,建造各种园林小品所形成的绿地。
二、单项选择题1.两种不同的树间隔有规律成直线栽植属于(C )。
A.简单韵律 B.交替韵律C.交错韵律D.渐变韵律2.公园大门内部入口处的假山属于( C )。
A.夹景 B.借景 C.障景 D.框景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属于( A )。
A.俯视景观 B.临借景观 C.自然景观 D.远借景观4.适宜做模纹花坛材料的是( BC` )。
A.南天竺 B.女贞 C.黄杨 D.五色苋金叶女贞、紫叶女贞、红叶小檗、金叶小檗、小叶女贞、花叶女贞、金森女贞、水蜡、龙柏、蜀桧、北京桧、翠蓝柏、香柏、大叶黄杨、北海道黄杨、金边大叶黄杨、瓜子黄杨、雀舌黄杨、金叶假连翘、小叶榕、枳、锦带、龟甲冬青、海桐、枸骨、石楠、红叶石楠、棣棠、平枝栒子、扶芳藤、清香木、日本绣线菊、菊叶绣线菊、栀子、风箱果、福建茶、麦李、七里香等等。
5.合适的观赏视距约为景物宽度的( A )倍A.1.2 B.2.4 C.3.6 D.4.86.江南私家园林叠山置石石材多为( D )。
A.灵璧石 B.房山石 C.英德石 D.太湖石7.三株一丛树木配置要求是( D )。
A.一条直线 B.等距 C.等腰三角形 D.不等距的锐角或钝角三角形8.中国古典园林水体类型多采用( A )布置。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复习资料suojian_最新修正版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复习资料(ZL)一、名词解释。
1、说明书:说明建设方案规划设计的思想、建设规模、使用土地的范围﹑面积、建设条件等。
2、红线:在城市规划建设图纸上划分出的建筑用地与道路用地的界线。
3、道路分级:是决定道路宽度和线型设计的主要指标。
4、道路总宽度:也叫路幅宽度即规划建筑线(红线)之间的宽度。
5、分车带:又叫分车线,车行道以上纵向分隔行驶车辆的设施,用以限定行车速度和车辆分行,通常高出路面10cm以上。
6、交通道:为便于管理交通而设于路面上的一种岛状设施。
7、人行道绿化带:又称步行道绿化带,是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的绿化带。
8、分车绿带:在分车带上进行绿化,也称为隔离绿带。
9、防护绿带:将人行道与建筑分隔开来的绿带。
10、基础绿带:又称基础栽植,是紧靠建筑的一条较窄的绿带。
11、安全视距:是指行车司机发觉对方来时立即刹车而恰好能停车的距离。
12、视距三角形:为保证行车安全,道路交叉口、转弯处必须空出一定的距离,便司机在这段距离内能看到对面或侧方来往的车辆,并有一定的刹车和停车的时间,而不致发生撞车事故。
根据两条相交道路的两个最短视距,在交叉口平面图上绘出的三角形。
叫“视距三角形”。
13、行道树:有规律地在道路两侧种植用以遮荫的乔木而形成的绿带,是街道绿化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最普遍的形式。
14、街道小游园;在城市干道旁供居民短时间休息用的小块绿地。
15、花园林荫道:与道路平行而且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绿地,也可称为带状街头休息绿地。
16、步行街:城市中专供人行而禁止车辆通行的道路。
17、高速公路;是具有中央分隔带及四个以上车道立体交叉和完备的安全防护设施,专供车辆快速行使的现代公里。
18、城市广场:是城市道路交通体系中具有多种功能的空间,是人们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常常是公共建筑集中的地方。
19、居住区:广义就是人类聚居的区域;狭义讲是指由城市主道路所包围的独立的生活居住地段。
20、覆盖率:用地上栽植的全部乔灌木的垂直投影面积,以及花卉、草皮等地被植物的覆盖面积占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绿地规划考试复习资料

绿地规划考试复习资料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1)私家园林(2)皇家园林(3)寺观园林(4)风景名胜二、中国传统园林的营造原则(1)构架山水(2)模拟仙境(3)移天缩地(4)诗情画意(5)形式独特(6)造园手法高超三、造园的五大要素(1)建筑(2)植物(3)园路(4)山体(5)水体四、林荫道定义:是指与道路平行并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绿地,也可称为是带状的街头休息绿地五、城市广场的类型(1)公共活动广场(2)集散广场(3)纪念性广场(4)交通广场(5)商业广场六、道路绿化的断面形式及优缺点(1)一板二带式:优点是简单整齐、用地比较经济、管理方便。
缺点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不便于组织交通。
(2)二板三带式:优点是有利于绿化布置、道路照明和管线敷设,道路景观好。
缺点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不便于组织交通。
(3)三板四带式:优点是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流量大时便于组织交通。
缺点是造价较高,占地面积较大。
(4)四板五带式:优点是便于组织交通,保证车速与行车安全。
缺点是造价高,占地面积广,维护费用高,不经济。
七、安全视距:从发觉对方汽车立即刹车而刚够停车的距离就称为安全视距。
视距三角形:根据两相交道路的两个最短视距,可在交叉口平面图上绘出一个三角形,称之为视距三角形。
八、交通岛的设计要点(1)平面布置主要分为规则式、自然式、抽象式三种。
(2)主要功能是组织环形交通,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所以不能布置成供行人休息用的小游园或吸引游人的过于华丽的花坛。
(3)通常以嵌花草皮花坛为主或以低矮的常绿灌木组成简单的图案花坛。
(4)在居住区内部,人,车流比较少,以步行为主的情况下,中心岛可以布置成小游园的形式,增加群众活动场地。
(5)乔木、灌木、绿篱、草坪、花卉等搭配在一起种植,既可减少繁忙的交通造成的噪声和尘土,同时也有助于创造四季景观。
(6)植物不宜过高,种植不宜过密,以免影响司机的视线。
(7)植物种植的种类、位置要与地下管线和地上杆线配合好,在种植设计前要按照规范要求定出具体尺寸,以免影响植物生长或破坏地下管线。
绿地规划与设计复习资料

绿地规划与设计复习资料1、园林与生态相结合发展的5个阶段?①城市公园运动1843 1865年《人与自然》乔治·帕金斯·马什;1857年纽约曼哈顿美国中央公园;波士顿的公园翡翠项链②战争与工业快速发展阶段 1900③环保20年阶段1960 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伊安·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麦克哈格《自然在人居城市中的地位》④绿道运动 1980⑤景观都市主义 1995NOWADWS2、园林的四要素?①地形:指地面上各种高低起伏的形状。
②水体:能使园林产生很多生动活泼的景观,形成开朗的空间和透景线,是造景的重要因素之一。
③植物:是指在园林建设中所需要的一切植物材料,以绿色植物为主,包括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
④建筑:一般可定义为能够为游人提供休憩、活动的围合空间,并有优美的造型、与周围景色相和谐的建筑物。
3、刘滨谊教授的三元论?以及对应的学科?(一元论人为行为心理)环境规划建设环境·生态生态环境保护形态·美学公众活动组织行为·文化4、风景园林学科的意义?是协调什么?风景园林学科的定位是“一门保持和创造人及其活动与其周围的自然世界和谐关系的艺术和科学”。
艺术是风景园林学科的主要因素之一,风景园林学科是要从艺术的角度去研究和处理土地,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的。
如果取消了艺术这个要素,风景园林学就和地学、生态学、林学甚至城市规划学没有什么区别了。
5、什么是城市绿地?城市绿地分类?以及园林绿地的功能?城市绿地:是指用以栽植树木花草和布置配套设施,基本上由绿色植物所覆盖,并赋以一定的功能与用途的场地。
广义的城市绿地,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种绿地。
城市绿地分类:公园绿地(G1)、生产绿地(G2)、防护绿地(G3)、附属绿地(G4)、其他绿地(G5)园林绿地的功能:①保护城市环境——生态功能②服务于公众——社会功能③美化城市——景观功能所包括内容:⑴生态作用①改善小气候②净化空气、促进健康③防止灾害公害④保护生物环境⑵用地空间功能①安全防护②游憩活动③调节土地利用⑶精神功能①审美②休养身心⑷经济作用①直接经济效益②间接经济效益6、现行城市绿化指标及各自的计算公式?以及现行指标的缺陷?如何理解绿量这个指标?城市绿地系统三大指标:①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人)= 城市公园绿地面积G1 /城市人口数量②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内全部绿化种植垂直投影面积/城市的用地面积)×100%③城市绿地率(%)=(城市建成区内绿地面积之和/城市的用地面积)×100%缺陷:现行的城市绿地系统三大指标都是二维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898年由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发表了其著作:《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
提出了田园城市的模式,其基本构思立足于建设城乡结合、环境优美的新型城市,“把积极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
P52、空气湿度过高,易使人厌倦疲乏,过低则感干燥烦躁。
一般认为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30%~ 60%3、植物,特别是树木,对烟灰和粉尘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
P414、1833年以后,英国议会颁布了一系列法案,开始准许动用税收建造城市公园和其他城市基础设施。
1843年,英国利物浦动用税收建造了公众可免费使用的伯肯海德公园,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公园的正式诞生。
P535、麦克哈格出版了《设计结合自然》。
P546、20世纪80年代初,城市绿地建设进入了生态园林的理论探讨与实践摸索阶段。
P557、世界五大行道树:银杏,鹅掌楸,椴树,悬铃木,七叶树8、20XX年,国家建设部颁布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该分类标准将城市绿地划分为五大类,即公园绿地G1、生产绿地G2、防护绿地G3、附属绿地G4、其他绿地G5 P59公园绿地G1是指“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包括城市中的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以及街旁绿地。
生产绿地G2是指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圃地。
它是城市材料的重要来源,对城市植物多样性保护有积极的作用。
防护绿地G3是指对城市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包括城市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
附属绿地G4是指城市建设用地(除G1、G2、G3之外)中的附属绿化用地。
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
其他绿地G5是指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用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
包括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植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
9、布局结构是城市绿地系统的内在结构和外在表现的综合体现。
P6810、消防通道宽度不应小于4.00m。
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00m,消防车道上空4.00m以下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11、三级园路:2.4-3 1..5-1.8-2.4 0.8-1.212、园路的作用:组织交通、引导游览、组织空间、构成园景、为水电工程打下基础P15213、植物空间构成的类型按空间的形态分类:开放空间、半开放空间、覆盖空间、完全封闭空间、垂直空间。
P19914、园林的结构是指导致园林景观外在呈现的内在决定。
P22415、安全视距:30——35m16、人的行为按社会特征来分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必要性行为、自主性行为和社会性行为。
P22517、目前,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和国家园林城市评定考核中主要控制的三大绿地指标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人)、城市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
1、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2、绿道:与人为开发的景观相交叉的一种自然走廊。
3、城市公园系统:首先,城市公园是城市公共绿地的一种类型;其次,城市公园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城市居民,但随着城市旅游的开展及城市旅游目的地的形成,城市公园将不再单一的服务于市民,也将服务于旅游者;再次,城市公园的主要功能是休闲、游憩、娱乐,而且随着城市自身的发展及市民、旅游者外在需求的拉动,城市公园将会增加更多的休闲、游憩、娱乐等主题的产品。
4、公园绿地:是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一定的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兼有健全生态、美化景观、防灾减灾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
5、城市绿地系统:由城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具有较强生态服务功能的绿色斑块、廊道系统。
广义的城市绿地系统包括城市绿色和蓝色空间,即城市范围内一切人工的、半自然的以及自然的植被、水体、河湖、湿地6、棕地:是那些由于之前土地使用者带来了不良影响,已经受到或将要受到污染的土地,包括被废弃或仍在使用的。
7、铺装艺术:是指在园林绿化工程的整个施工过程中,整个园林建设环境中,运用天然的材料或人工造成的铺地装饰材料,按照设计师的设计图案、形式,要求艺术性地铺设于地面而形成的地面形式。
8、构成艺术:构成是一种造型或造物的活动和形式。
构成是三项构成的总称,即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
1、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与效益P36功能:①生态功能:包括改善小气候,净化空气、促进健康,防止灾害公害,保护生物环境②用地空间功能:包括安全防护,游憩活动,调节土地利用③精神功能:审美方面包括创造自然观、美化环境、装饰效果;修养身心方面包括赏心悦目,修养、安静、休息,自然感、生命感、享受效益:直接经济效益,包括物质经济收入和旅游观赏收入;间接经济效益,包括以替代法计算的效益和以环境测算的效益2、我国城市绿地空间布局常用的形式及特点:P68①块状绿地布局:将绿地成块状均匀的分布在城市中,方便居民使用,多应用于旧城改建中。
②带状绿地布局:多数是由于利用河湖水系、城市道路、旧城墙等因素,形成纵横向绿带、放射状绿带与环状绿地交织的绿地网.。
带状绿地布局有利于改善和表现城市的环境艺术风貌。
③楔形绿地布局:是指利用从郊区深入市中心由宽到窄的楔形绿地,有利于将新鲜空气源源不断的引入市区,能较好的改善城市的通风条件,也有利于城市艺术风貌的体现。
④混合式绿地布局:它是前三种形式的综合利用,可以做到城市绿地布局的点、线、面,组成较完整的体系。
其优点是能够使生活居住区获得最大的绿地接触面,方便居民游憩,有利于就进地区气候与城市环境卫生条件的改善,有利于丰富城市景观的艺术面貌。
3、设计结合自然有哪些具体手法:P222①从总体环境上应当充分考虑和权衡。
比如,对自然资源应保护性的利用,资源包括地理资源,也包括历史文化的资源。
具体的着眼点表现在选址、基地的处理、总体布局等方面。
②自然因子的充分运用,即自然信息在建筑中的传达和渗透。
大至群山海河,小至一草一花,都应适宜的组织到建筑空间中去,通过借景、对景,或者模拟、微缩,乃至直接运用等等众多手法使建筑和自然相融合。
③技术上的不断改进。
比如建筑的节能方法,绿色无污染材料的开发运用。
解决建筑中诸如“光污染”、“热岛效应”等等技术方法。
4、带状公园的特征及各自特点:P414①空间形态呈线性带状:一方面可以为生物物种的迁徙和取食提供保障,为物种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疏散提供有利条件;另一方面,这种线性空间鼓励步行、骑自行车、慢跑等有益于提高人健康的活动。
②具有较高的连接性:③具有良好的可达性:④具有良好的安全性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5、居住区绿地的特点:①绿地分块特征突出,整体性不强;②分块绿地面积小,设计的创造性难度比较大;③在建筑的背面会产生大量阴影区,影响植物的生长;④绿地设计在安全防护方面要求高;⑤绿地兼容的功能多;⑥绿地中管线多,设计容易受制约;⑦在大量的居住区中存在有“同质”空间;⑧绿地和建筑的关系性强。
简述近代田园城市规划的理论及其发展模式:城市公园运动:19世纪中叶,美国马歇从认真的观察和研究中看到了人与自然、动物、植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主张人与自然要正确的合作。
他的理论在美国得到重视,许多城市中开展了保护自然、建设公园系统运动。
1851年,在美国第一个造园家唐宁的积极倡导下,纽约市开始规划第一个公众公园,即后来的中央公园。
带形城市:1882年,由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玛塔提出。
他认为有轨运输系统最为经济、便利和迅速,因此城市应沿着交通线绵延地建设。
这样的带形城市可将原有的城镇联系起来,组成城市的网络,不仅使城市居民便于接触自然,也能把文明设施带到乡村。
田园城市:在1898由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的关于城市规划的设想。
霍华德在他的著作《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
卫星城镇:卫星城镇的设想最初是由英国的E.霍华德在1898年提出的田园城市,是美国的C.C.泰勒于1915年提出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英国和美国卫星城镇获得较大规模的发展。
有机疏散理论:1915年,芬兰建筑师沙里宁提出“有机疏散论”,他在赫尔辛基规划方案中表达了这一思想。
观点是:城市结构要符合人类聚居的天性,便于人们过共同的社会生活,又不脱离自然,使人们居住在兼具城乡有点的环境中。
“有机疏散理论”中的城市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原则,对以后的城市绿化建设具有深远影响。
雷德伯恩体系与绿带城:这是在美国社区运动影响下,由建筑师斯泰因和规划师赖特按照“邻里单位”理论模式,于1929年在美国新泽西州规划的雷德伯恩新城,1933年开始建设。
其特点是:绿地、住宅与人行步道有机地配置,道路布置成曲线,人车分离,建筑密度低,住宅成组配置,构成口袋形。
通往一组住宅的道路是尽端式的,相应配置公共建筑,把商业中心布置在住宅区中间。
广亩城市:这是美国著名的建筑师赖特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城市分散主义”的规划思想。
他在1932年发表的著作《消失中的城市》以及随后发表的《广阔的天地》中对此有所阐述。
他主张将城市分散到广阔的农村中去,每公顷土地的居住密度为2.5万人左右。
每个独户家庭周围有一英亩土地(大约4 047 m2),生产供自己消费的粮食和蔬菜;用汽车、飞机作交通工具,居住区之间有超级公路连接,公共设施沿公路布置。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一些州的规划中,曾把“广亩城市’’思想付诸实践。
绿色城市:1972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后,全球环境保护运动日益扩大和深入,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的“绿色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
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绿色城市”运动,将生态学、社会学原理与城市规划、园林绿化工作相结合,把保护城市公园和绿地的活动扩大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区域范围,形成了富有新意的理论。
1978年西蒙兹发表了《大地景观:环境规划指南》。
全书全面引入生态学观念,把风景园林师的目光引向生态系统,直至整个地球,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作出了贡献。
1994年西蒙兹出版了《21世纪花园城市:创造适宜居住的城市环境》一书,提出“高效、健康、有活力”的“花园公园”城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