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概念汇总
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分数与小数1.分数的认识(1)分数的定义和书写方法(2)分数的大小比较(3)分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2.分数的意义与应用(1)分数的实际应用(2)分数的等分与比较3.小数的认识(1)小数的定义和书写方法(2)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第二章矩形1.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1)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性质(2)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2.计算矩形面积(1)矩形面积的计算公式(2)已知面积求解边长第三章平面图形1.点、线、面(1)点、线、面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线段的长度计算(3)角的概念及角的度量2.四边形(1)四边形的概念及分类(2)四边形的周长计算(3)矩形内角之和及矩形的判定(4)平行四边形的性质(5)梯形的性质及面积计算3.三角形(1)三角形的概念及分类(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3)三角形的周长计算及面积计算第四章质数与倍数1.质数(1)质数的概念及判断方法(2)质数与合数的关系2.整数的倍数(1)倍数的概念及计算(2)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第五章分类与描述1.规律性的继续与发现(1)规律、特征与描述(2)图形的特征与描述(3)数字序列的特征与描述2.事件与概率(1)事件和概率的认识(2)概率的计算第六章数据统计1.统计调查(1)统计调查的概念及方法(2)调查数据的整理和表示2.图表与分析(1)统计图表的认识(2)直方图和折线图的绘制与分析(3)统计图表的比较第七章立体图形1.立体图形的认识(1)立体图形的性质及分类(2)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的认识2.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计算(1)立方体表面积计算(2)长方体和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第八章两位数的认识和计算1.两位数的认识(1)十位和个位的认识(2)两位数的读法与写法2.两位数加减法(1)进位与退位(2)两位数的加法及应用(3)两位数的减法及应用第九章三位数的认识和计算1.三位数的认识(1)百位、十位和个位的认识(2)三位数的读法与写法2.三位数的加减法(1)进位与退位(2)三位数的加法及应用(3)三位数的减法及应用第十章表中数的认识和计算1.表中数的认识(1)表的读法和数据的整理(2)表中的最大数、最小数和中间数2.表中数的计算(1)数据的查找与整理(2)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以上是六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点归纳,主要包括分数与小数、矩形、平面图形、质数与倍数、分类与描述、数据统计、立体图形、两位数的认识和计算、三位数的认识和计算、表中数的认识和计算等内容。
小学六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第一章:数与运算1.1 整数与小数- 整数的概念和表示法- 小数的概念和表示法- 整数和小数的相互转换1.2 加法与减法- 加法的定义和性质- 减法的定义和性质- 加减法的运算法则1.3 乘法与除法- 乘法的定义和性质- 除法的定义和性质- 乘除法的运算法则1.4 运算顺序- 括号的运用- 运算顺序的规定- 复杂运算式的计算第二章:分数与比例2.1 分数的概念与表示- 分数的基本概念- 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区别- 分数的读法和表示法2.2 分数的加减运算- 分数的加法原则- 分数的减法原则- 分数的加减计算步骤2.3 分数的乘除运算- 分数的乘法原则- 分数的除法原则- 分数的乘除计算步骤2.4 比例的认识与运用- 比例的概念和表示法- 比例与图形的关系- 比例的计算方法第三章:图形与计算3.1 运用倍数和约数- 倍数的概念和计算- 整除与倍数的关系- 约数的概念和判断方法3.2 计算长度、面积和容量- 长度的换算方法- 面积的计算公式- 容量的换算和计算3.3 图形的边和顶点- 图形的基本概念- 点、线、面的定义- 图形的分类与特征3.4 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计算-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 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第四章:数据与概率4.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数据的来源和收集方法- 数据的整理和表达方式- 数据的图表表示4.2 数据的分析与运用- 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数据的极差和平均数- 数据的运用与预测4.3 概率的认识与计算- 概率的基本概念- 事件的可能性及计算- 基于概率的决策第五章:时间与空间5.1 时间的计算和换算- 时间的单位和换算- 时、分、秒的关系- 时间的加减运算5.2 日历和闰年- 日历的基本组成- 判断闰年的方法- 日期的推算和计算5.3 方位与坐标- 方位词的理解和运用- 坐标的概念和计算- 方位与坐标的关系5.4 空间图形的认识- 点、线、面的空间概念- 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分类- 空间图形的展开和组合以上是小学六年级下册的全册知识点概述,通过掌握和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学习中的数学、几何等问题,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概念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主要包括了数与代数、图形与空间、统计与概率三个部分。
以下是这些知识点的详细介绍:一、数与代数1.小数的认识:小数的定义、小数点的位置、小数和分数的关系、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的运算。
2.分数的认识:分数的定义、分数的表示、分数相等的判断、分数的比较、分数的简化和扩展、分数的运算。
3.百分数的认识:百分数的定义、百分数的表示、百分数转换为小数和分数、小数和分数转换为百分数、百分数的运算。
4.等式与不等式:等式的概念、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加减相等、等式两边乘除相等、等式的应用、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解集。
5.算术的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计算方法、运算法则、多位数的加减法、乘法口诀、倍数和约数。
二、图形与空间1.多边形的认识:图形的种类、多边形的定义和特点、几何图形的分类、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等图形的性质。
2.直角和特殊角:直角的认识、直角和其他角度的比较、锐角和钝角、特殊角度的性质。
3.四面体和正方体:四面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四面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四面体和正方体的性质。
4.平面镜像和轴对称:平面镜像的概念、轴对称的概念、平面镜像和轴对称的性质、平面镜像和轴对称的应用。
三、统计与概率1.图表和统计:图表的含义和作用、直方图、折线图、饼图、柱状图等图表的绘制和分析、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2.概率的认识:概率的定义、事件的概念、常见的概率问题、取球和掷骰子等概率实验。
3.常见的计数方法:组合计数法、排列计数法、计算方法的应用。
以上就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概念知识点的主要内容,每个知识点都需要学生进行理解和掌握,通过课堂学习、练习题以及实际应用等方式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六年级下册数学重点

六年级下册数学重点一、负数。
1. 概念。
- 负数是与正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像 - 1、 - 2、 - 3等这样的数叫做负数,而1、2、3等叫做正数(正数前面也可加上“+”号)。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 数轴。
-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在数轴上,负数在原点的左边,正数在原点的右边。
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 例如: - 3< - 2< - 1<0<1<2<3。
3. 正负数的运算。
- 正数加正数得正数,负数加负数得负数。
例如:2+3 = 5,(-2)+(-3)= - 5。
- 正数加负数,用正数减去负数的绝对值。
例如:2+( - 3)=2 - 3=-1。
-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如3 - 5 = 3+( - 5)= - 2。
- 正数乘正数得正数,负数乘负数得正数,正数乘负数得负数。
例如:2×3 = 6,(-2)×(-3)=6,2×(-3)= - 6。
-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遵循类似的符号规则。
二、圆柱与圆锥。
1. 圆柱。
- 圆柱的认识。
- 圆柱有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圆;有一个侧面,是曲面。
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圆柱有无数条高。
- 圆柱的表面积。
-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 + 2×底面积。
- 圆柱的侧面积 = 底面周长×高,底面周长C = 2πr(r为底面半径),所以侧面积S侧=2πrh。
- 底面积S底 = πr²,那么圆柱的表面积S = 2πrh+2πr²。
- 圆柱的体积。
- 圆柱的体积 = 底面积×高,即V = πr²h。
2. 圆锥。
- 圆锥的认识。
- 圆锥有一个底面,是一个圆;有一个侧面,是曲面。
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圆锥只有一条高。
- 圆锥的体积。
- 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即V圆锥=(1)/(3)πr ²h。
三、比例。
数学全部知识点六年级下册

数学全部知识点六年级下册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六年级下册的数学知识点涵盖了数的认知、几何形状、数学运算等方面,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数的认知1. 千以内的整数六年级下册要求学生能认识和理解千以内的整数,包括读、写、比较大小、数的展开形式等。
2. 分数的概念分数是六年级下册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需要学会认识和表达常见的分数,并能进行基本的分数运算。
二、几何形状1. 二维几何图形六年级下册要求学生认识和区分常见的二维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并能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2. 三维几何图形学生需要了解和辨认常见的三维几何图形,如立方体、球体、圆柱体、金字塔等,并能计算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
三、数学运算1. 加法与减法六年级下册要求学生掌握多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并能进行应用题的解答。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习解决有余数的除法问题。
2. 乘法与除法学生需要掌握多位数的乘法运算,并能灵活运用口诀进行快速计算。
对除法来说,学生要学习如何解决除不尽的问题和带余数的问题。
3. 小数学生需要认识和理解小数的概念,并学会小数与分数的转换。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习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四、数据统计六年级下册要求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如用条形图、饼图等形式展示数据,并能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五、应用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六年级下册数学的最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掌握各种知识点和运算方法,能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综上所述,六年级下册的数学知识点范围涵盖了数的认知、几何形状、数学运算、数据统计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
学生需要通过不断练习和提高,逐渐掌握这些知识点,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数学的学习需要耐心和勤奋,相信只要我们付出努力,就能取得进步。
希望同学们在六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知识点一、整数运算1. 整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3. 整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4. 整数的混合运算二、小数与分数1. 小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2.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3. 小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4. 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5.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6. 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7. 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三、平方根和立方根1. 正数的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2. 平方根和立方根的计算方法3. 估算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大小四、图形的性质和计算1. 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三角形的性质和区分方法2. 长方体、正方体的性质和计算公式3. 圆的概念和相关计算公式4. 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和图形的坐标表示五、比例与百分数1. 等比例和不等比例的关系2. 比例的概念和解题方法3. 百分数的概念和转化4. 百分数的应用:利息、折扣、增长率等六、统计与概率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2. 极差、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的计算方法3. 直方图和折线图的绘制和解读4. 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七、二次根式1. 平方数和完全平方根的概念2. 二次根式的计算方法和化简3. 二次根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4. 二次根式的乘法和除法运算八、初步代数1. 代数式的概念和建立2. 代数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3. 代数式的乘法和除法运算4. 代数式的应用:简单方程的解法以上是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的知识点概述,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在学习中要多做习题和实际问题的应用,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下册数学概念整理

●第一单元正、负数的概念:1.像3,500,4.7,13这样的数叫做正数。
写作:3或+3 读作:三或正三2.像-3,-500,-4.7,- 13这样的数叫做负数。
写作:- 13读作:负三分之一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4.正数和负数表示两个相反意义的量。
收入为正,那支出就为负;零上温度为正,那零下温度就为负;东为正,那西就为负;升为正,那降就为负。
●第二单元百分数(二)折扣1.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俗称“打折”。
2.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例如,打九折出售,就表示现价是原价的90%;打八五折出售,就表示现价是原价的85%。
3.打八折出售,还可以理解为现价比原价便宜了原价的20%。
4.(1)现价=原价×折扣例如,一件衣服原价是200元,现在打八五折出售,现价是多少钱?列式: 200×85%=170(元)(2)原价=现价÷折扣例如,一件衣服打九折后的价格是180元,这件衣服的原价是多少钱?列式: 180÷90%=200(元)成数1.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
例如,“一成”就是十分之一,改写成百分数就是10%;二成五就是十分之二点五,改写成百分数就是25%。
2.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就是把去年的用电量看成是单位“1”,今年的用电量相当于去年的1-25%=75%。
3.今年的出境旅游人数比上一年增长二成,就是把上一年的出境旅游人数看成是单位“1”,今年出境旅游的人数相当于上一年的1+20%=120%。
税率1.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
因此,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2.税收主要分为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几类。
3.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
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6篇)

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6篇〕篇1: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第一单元负数1、负数的由来: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如盈利亏损、收入支出……),光有学过的0 1 3.4 2/5……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出现了负数,以盈利为正、亏损为负;以收入为正、支出为负2、负数:小于0的数叫负数(不包括0),数轴上0左边的数叫做负数。
假设一个数小于0,那么称它是一个负数。
负数有无数个,其中有(负整数,负分数和负小数)负数的写法:数字前面加负号“-”号,不可以省略例如:-2,-5.33,-45,-2/5正数:大于0的数叫正数(不包括0),数轴上0右边的数叫做正数假设一个数大于0,那么称它是一个正数。
正数有无数个,其中有(正整数,正分数和正小数)正数的写法:数字前面可以加正号“+”号,也可以省略不写。
例如:+2,5.33,+45,2/54、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分界限6、比拟两数的大小:①利用数轴:负数篇2: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第二单元百分数二(一)、折扣和成数1、折扣:用于商品,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叫做折扣。
通称“打折”。
几折就是非常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解决打折的问题,关键是先将打的折数转化为百分数或分数,然后按照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几分之几)的数的解题方法进展解答。
商品如今打八折:如今的售价是原价的80﹪商品如今打六折五:如今的售价是原价的65﹪2、成数:几成就是非常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解决成数的问题,关键是先将成数转化为百分数或分数,然后按照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几分之几)的数的解题方法进展解答。
这次衣服的进价增加一成:这次衣服的进价比原来的进价增加10﹪今年小麦的收成是去年的八成五:今年小麦的收成是去年的85﹪(二)、税率和利率1、税率(1)纳税: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局部缴纳给国家。
(2)纳税的意义: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数学下册概念汇总第一单元: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就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的数量占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计算中遇到除不尽的,一般保留三位小数,即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
2、甲数比乙数多百分之几?就是求甲数比乙数多的部分占乙数的百分之几。
(甲数-乙数)÷乙数=多的百分之几或甲数÷乙数-100%多的数量÷单位“1”的量=多百分之几(多的分率)乙数比甲数少百分之几?就是求乙数比甲数少的部分占甲数的百分之几。
(甲数-乙数)÷甲数=少的百分之几或100%-乙数÷甲数少的数量÷单位“1”的量=少百分之几(少的分率)3、应缴纳营业税=营业额×税率要花的钱=物体本身的价钱+购置税4、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利息税=利息×利息率实得利息=应得利息-利息税=应得利息-利息×利息率=利息×(1-利息率)应得利息是税前利息,实得利息是税后利息。
5、利息=本金×年利率×年数年利率=利息÷本金÷年数6、教育存款、国债不交税。
7、几折表示十分之几,表示百分之几十;几几折表示十分之几点几,表示百分之几十几。
8、原价×折扣=现价现价÷原价=折扣现价÷折扣=原价9、几成表示十分之几表示百分之几十;几成几表示十分之几点几,表示百分之几十几。
第二单元:1、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底面。
周围的面叫做侧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2、圆柱是由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的,底面是大小相等的两个圆,圆柱的侧面是个曲面,展开后是个长方形。
3、沿着圆柱底面平行的方向把圆柱切开,切面是圆形,与底面的大小相等。
4、沿着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切面是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高,宽是底面圆形的直径。
5、圆锥的底面是个圆形,侧面展开是个扇形。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6、圆锥只有一条高。
圆柱有无数条高。
7、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什么图形?这个图形的各部分与圆柱有何关系?(圆柱侧面积公高(1)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后一般得到一个长方形。
(2)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3)因为:长方形面积=长 ×宽,所以: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4)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后还可能得到一个正方形。
正方形的边长=圆柱的底面周长×圆柱的高。
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ch圆柱表面积=侧面积 +底面积×2 =底面周长×高+底面积×2 =2πr ×h+πr 2×28、我们在学习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时,是把圆柱转化成以前学过的一种立体图形(近似的)进行推导的,请你说出这种立体图形的名称以及它与圆柱体有关部分之间的关系? (1)把圆柱分成若干等份,切开后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2)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
(3)因为: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体积=底面积×高。
即:V=Sh =πr 2×h9、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1)圆锥体积是圆柱的31,(2)圆柱体积是圆锥的3倍,(3)圆锥体积比圆柱少32,(4)圆柱体积比圆锥多2倍。
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锥1、差2、柱3、和4。
10、当圆柱和圆锥体积相等时,高也相等,圆柱的底面积是圆锥底面积的1/3。
圆锥底面积是圆柱的3倍。
当圆柱和圆锥体积相等时,底面积也相等,圆柱的高是圆锥高的1/3。
圆锥的高是圆柱的高的3倍。
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柱的体积等于圆锥体积的3倍。
圆锥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1/3。
11、圆柱和圆锥三种关系: (1)等底等高:体积1︰3 (2)等底等体积:高1︰3 (3)等高等体积:底面积1︰312(1)找来等底等高的空圆锥和空圆柱各一只。
(2)将圆锥装满沙子,倒入圆柱中,发现三次正好装满,将圆柱里的沙子倒入圆锥中,发现三次正好倒完。
(3)通过实验发现: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圆柱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三倍。
即:V=31Sh =31πr 2h第三单元:1、把一个图形放大和缩小后所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2、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3、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4、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那么6:3=4:2可以写成 =,求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与两个内项的积,其实就是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分别交叉相乘,它们的积相等即6×2=4×3。
5、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比例尺是一个比,表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所以不能带有单位。
比例尺有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两种。
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前项是1为缩小比例尺,后项是1为放大比例尺。
如果写成分数的形式,分子或分母也应化简成“1”。
线段比例尺一小格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
0后面第一个数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的多少。
6、1:1000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0倍。
7、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8、在解答有关比例尺的应用题时,解设x 的单位注意要和已知条件的单位相同。
9、画平面图时,分三步,1、确定比例尺,2、求出图上距离,3、画出平面图。
画图时,先写标题(××平面图),再用求出的图上距离画图。
在图的右下角要标明这幅图的比例尺。
第四单元:1、确定位置,先辨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南北为标准,北偏东或西,南偏东或西,量好角度,算对距离,说出方向、角度和距离。
2、知道了物体的方向和距离,就能确定物体的位置。
3、根据给定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一般步骤是:第一先在平面图上确定方向,并画出相应的一条射线;第二要用量角器准确测出偏离的角度;第三应用比例尺的知识计算出图上距离;第四根据计算出的图上距离在所画射线上确定物体的位置。
4、西南方向一般说是南偏西,也可以说是西偏南。
第五单元:1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
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的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k(一定),y随x的变化而变化。
2、正比例图像是一条直线。
从图像中可以看到两种量的变化情况,还可以不用计算,由一个量的值直接找到对应的另一个量的值。
3、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系。
如果用字母x 和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的它们的乘积(一定),反比例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x×y =k(一定),y随x的变化而变化。
4是正比例关系中两个量的变化方向相同,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也扩大缩小;而反比例关系中两个量的变化方向相反,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或扩大。
正比例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值是一定的,而反比例相对应的两个量的积是一定的。
判断两个量成什么比例都要从三个方面考虑:一看是不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二看一种量是否随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三看两个量的比值一定还是乘积一定。
第六单元:利用转化的策略将复杂的图形转化成简单的图形再计算面积、周长。
利用转化的策略解决有关分数的问题,重点是单位“1”的转化。
转化的策略目的是将问题简单化,将陌生的问题熟悉化。
第七单元:1、扇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圆表示总数量,用圆内大小不同的扇形来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比,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2、绘制扇形统计图,可以先算出各种数量所占总数的百分比,再用相应的百分比乘3600求出每个扇形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
依照图纸的大小,选一个适当的长度做半径,画一个圆,用量角器分别画出大小等于上面所求出的圆心角的度数的角,最后要注明各扇形所表示的项目及占总数的百分比,并标上标题。
3、求众数就是在一组数据中寻找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
众数可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4、中位数是指在按照大小顺序排列的一组数据中,当数据是奇数个数时,位置处于最中间的一个数,当数据是偶数个数时,位置处于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5、平均数反映一组数的总体水平的数据。
平均数=总数量÷份数6、平均数、中位数都是统计量,都可以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平均数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而中位数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
7、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只有一个,而一组数据的众数有时不止一个有时没有众数。
8、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便于比较。
4、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但能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5、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表示各部分和总数之间,以及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