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历史优质课】第3课_土地改革(优秀)

合集下载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 土地改革》(精品课件)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 土地改革》(精品课件)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彻底彻摧底毁摧毁了了两两千千多多年年的的封封建土建地土制地度制,消度灭,了消地主灭阶了级地主阶级
据材料说说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材料2: 土地改革后,过去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生产 关系得到调整,农民作为土改最直接受益者,在拥有自 己的土地后,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土地生产关系变革, 促进了农业生产空前发展。
——杜润生《中国农村体制变革重大决策纪实》
地主 占大量土地,不劳动。采取封建剥削方式(收取地租)
富农
占较多土地,参加农业劳动。采取资本主义剥削方式(雇工经 营,获取雇工剩余价值)。
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
(反帝反封反官僚)
不属于 革命范畴
富农具有资本主义特性 等同农村民族资产阶级
富农-农村民族资产阶级 阶级成分
争阅土地改革法·195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项目
封建土地所有制
农民土地所有制
所有权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
农民占有土地
分配形式 劳动成果大部分归地主所有
归农民所有
是否有剥削 相同点
地主剥削农民
不存在剥削
都是土地私有制
1953-1958年 底完成土改地区
西藏
西藏民主改革的中心任务 是把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 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彻底消灭封建农奴制度, 建立人民民主政权。
中央人民政 府对 3500万 人口的少数民 族地区,据实 际情况采取相 应的民主改革 任务。
1959年西藏 地区开始进行 民主改革,使 百万农奴翻身 当家做主。
城市的民族资产阶级
相同
孤立地主 减少阻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土地改革》精品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土地改革》精品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土地改革》精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土地改革》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土地改革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文字和数据,展现了土地改革的历史画卷,让学生感受到那个时代农民的艰辛和对土地的渴望。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既有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又有对政策法规的解释,既有对当事人的采访,又有对历史影响的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背景、实施过程和深远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土地改革这一课题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他们可能对农民的生活状况、土地制度等概念感到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感受农民的生活环境,理解土地改革的重要性。

此外,学生可能对政策法规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我在教学中进行详细的解释和阐述。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地改革的原因、过程和意义,认识土地改革对中国农村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民的同情心,理解和支持土地改革,认识到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土地改革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2.难点:土地改革对中国农村社会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文字资料等,生动展示土地改革的历史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农民辛勤劳作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农民生活状况的关注,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土地改革。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土地改革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3.课堂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土地改革的原因、过程和意义,重点阐述土地改革对中国农村社会的影响。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优秀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优秀教案

部编版⼋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地改⾰》优秀教案《⼟地改⾰》教学模式介绍:新课程理念坚持把“为了每个学⽣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改⾰的主旨。

发现式教学模式是在⽼师的组织引导下,规范学⽣⾃主学习习惯,让学⽣在⾃学和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种教学模式。

发现式教学的课程环节:激趣导学-⽬标导学-导思点拨-设问寻疑-诊断反馈-拓展延伸设计思路说明:通过回顾学⽣之前对于古代到近现代有关⼟地改⾰的内容认识到⼟地改⾰的重要性以及在新中国成⽴之初的重要性。

根据教材的编排需求把本课内容分成四⼤块:⼟改背景-原因-概况-意义,逐⼀进⾏讲解,以整体宏观的⾓度让学⽣去感知教材,最⼤限度地去调动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

教师在讲解到⼟地改⾰流程的时候可以运⽤发现式教学,在⽬标导学环节后,让学⽣⼀边思考⼀边⼩结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起“温故⽽知新”的作⽤。

更重要的是让学⽣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成新的概念,在⾃⼰的认知结构中进⾏重组,完善知识结构,总结学习⽅法。

教材分析《⼟地改⾰》是⼈教版2018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年级下册第3课的内容。

其承接上⼀课《中华⼈民共和国的成⽴》以及《抗美援朝》的史实,主要讲述中央⼈民政府于1950年颁布的《中华⼈民共和国⼟地改⾰法》,没收了地主⼟地,分给⽆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建⽴了农民的⼟地所有制。

到1952年底,全国⼤部分地区改⾰都已完成,农民成了⼟地的主⼈,真正获得了解放。

⼟地改⾰的完成有着重⼤的意义,是巩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重要措施之⼀。

教学⽬标:【知识与能⼒⽬标】(1)了解⼟地改⾰的开展及基本完成。

(2)掌握《中华⼈民共和国⼟地改⾰法》的公布。

(3)理解⼟地改⾰的意义。

【过程与⽅法⽬标】通过指导学⽣搜集整理教材图⽚、⽹站资料等课程资源中有关⼟地改⾰的信息,并在教师引导下展开讨论,帮助学⽣对教材主⼲知识体系进⾏梳理,整合。

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加深学⽣对新中国成⽴后⼟地改⾰必要性及其历史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第3课 土地改革(课件 视频) -2022-2023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优质探究教学课件(部编版)

第3课  土地改革(课件 视频) -2022-2023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优质探究教学课件(部编版)

全国土地改革前农村人口及土地占有情况
占农户总数(%) 占农村耕地(%)
地主、富农 不到7% 50%以上
贫农、雇农 57%以上
14%
地主人均占有耕地为贫雇农的二三十倍,农村存在大量无地少地的农民。
2、根本原因: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发展
中国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 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 的可能……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 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中华人民共和 国土地改革法》 的颁布
1950年6月14日,刘少奇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 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中 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 改革法草案》,并在会议中 作《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 告》。
1950年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第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 革法》。30日,毛泽东主席签署命令,正 式颁布该法律。
2 023
第3课 土地改革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了解土地改革运动的 基本过程; 2.理解土地改革顺利完成的原因和重要意义; 3.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调查、搜集与整理历史资 料的能力。
看图说话,建国初期,广大农民的生活是怎样的?根源是什么?
(1)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
辽宁农民土改后给毛主席的一封信(摘录): 敬爱的毛主席:
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 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经过土改,这个梦想实现了。
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 现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8年级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8年级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深层次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为什么在土地改革过程中,也分给地主一份土地?
使地主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2.为什么在土地改革过程中要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在政 治上中立富农?
有利于减少土改的阻力,孤立地主阶级,更有利于 发展农村经济,从而有利于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
3.本次土地改革有什么特点?
• 妈妈才盼到今天的好光景
四川大地主刘文彩住宅
思考:这些照片反映了农民过着怎么样的生活?“面朝 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请概括1950年前中国共产党的 土地改革政策
1、国共十年内战时期:打土豪,分田地 2、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 3、解放战争时期: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 民,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对地主亦分给同样的一份,使地主也能依靠
自己的劳动维持生活,并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仔细阅读以上资料结合书上的知识讨论:
1、此次土地改革,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2、如果你是当时的土改工作组,你该如何完 成本次的工作?
第一步,向农民宣传土地改革法
土改中拔出地主立的地界碑 第二步没收地主的土地
1.时间、地区:1950—1952 新解放区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0年6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合作探究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
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了 土地的主人巩固了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 设准备了条件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_土地改革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_土地改革

当堂训练(12分钟) D) 1、1950年~1952年的土地改革,主要是在?(
A老解放区 B边境地区 C少数民族地区 D新解放区。
2、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是封建制度的基础,它在 我国存在两千多年,其形成和消亡的时间分别是 (C)
A春秋时期和1952年 B战国时期和1950年 C战国时期和1952年 D战国时期和1949年 3.土地改革是要改变( B ) A.农民土地所有制 B.地主土地所有制 C.土地私有制 D.土地国有制
2)阅读材料二,说出中央人民政府为实现广大农民的梦想 所采取的措施。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展土地改革。 (3)联系材料一、二的内容,简述中央人民政府采取措施 的重要意义。 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 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促进了 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准备条件。
4、1952年,中国的农民由于获得土地而欣喜万分, 主要是因为实行了(B)
A土地革命 C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B土地改革 D农业合作化
5、建国后,为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的事 件是( B )
A C 新中国成立 反腐败斗争 B D 土地改革 三反五反运动
6、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人民政权进行的斗争 有( B ) 7、1950年~1952年的土地改革确立了( A )
A 农民土地所有制 B 地主土地所有制 C 社会主义公有制 D 土地国有制 8、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运动取得的成果不包括( A.消灭了地主阶级 B.巩固了人民政权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①抗美援朝 ②开国大典③土地改革④三大改造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D
9、下列对我国1950~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有关内容的表 述,不正确的是( ) A.其主要目的是将土地收归国有 B.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土地制度 C.土地改革使三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 D.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0、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公布的土地改革法令 是( ) A、1950年《中国土地法》B、1951年《中国土地改革法》 C、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1949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11、在下列对土改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 B.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ACD C.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彻底废除了土地的私有制

第3课 土地改革(课件)

第3课  土地改革(课件)

知识拓展:农村阶级成分的划分标准
地主 富农 中农 贫农 雇农
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或只有附带劳动,靠剥削为生,剥削的方 式主要是地租。 一般占有土地,也有租入土地的,自己参加劳动,但以剥削为其 生活来源的一部分或大部分,剥削的方式主要是剥削雇佣劳动。 多数占有土地,也有租人土地的,主要靠自己劳动,不剥削他人, 也不出卖劳动力。 占有一部分土地或没有土地,一般需要租人土地耕种,或出卖-部 分劳动力,受剥削。 一般全无土地, 完全或主要以出卖劳动力为生。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1、背景 材料一
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 力、巩固政权
结合材料,概括土地改革的背景、目的。
材料二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 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 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 ……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 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 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 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
相关史事:西藏的土地改革
全国约有3500万人口的少数民族地区, 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分别不同情况。用更长 的时间,采取适合少数民族的特点和有利 于民族团结的政策,来完成民主改革的任 务。1959年,西藏地区进行了民主改革, 中心任务是把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改变 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消灭封建农奴制 度。经过近两年的时间,西藏地区完成了 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民主改革。
课堂检测
5.用漫画的形式呈现历史,让学史更轻松,让漫画更深刻。与下边漫画所 反映的史实相关的法律文献是( B)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6.毛泽东曾经告诉美国记者斯诺: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能 够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因此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赢得农民” 的主要举措是(B ) A.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 B.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C.推动农民参加人民公社 D.鼓励农民创高产的大跃进

第3课土地改革

第3课土地改革

课题:第3课土地改革一、教材内容分析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经过长年战乱的中国百废待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了中国历时一个多世纪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但却面临着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需要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在新解放区开始分期分批地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土地改革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即将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二、课程标准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1、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2、引导学生从教师提供的图片、史料、数据中,用对比、归纳的方法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中国农民在两千多年来所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是值得我们热爱的;认识土地改革的胜利作用与抗美援朝的胜利一样,都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还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歌曲《解放区的天》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民主政府爱人民呀,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呀呼嗨嗨,一个呀嗨,呀呼嗨呼嗨,呀呼嗨嗨嗨,呀呼嗨嗨一个呀嗨.教师:你想知道为什么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为什么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为什么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吗?学习了《土地改革》你就能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利用歌曲,创设情境,通过一系列的设问,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第一篇章)悯农——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展示:材料一:在欢庆胜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人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序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为了把广大农民从地主阶级的压迫解放出来,解放农村生产力, 发展社会经济,巩固人民政权。
3. 农民拔除地界碑的依据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4. 这一运动使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 地所有制
在欢庆胜利的时候, 中国共产党人清醒地认 识到,这只是中华民族 复兴大业的序幕。这时 的中国,是世界上最穷 的国家之一。根据联合 国亚太事务委员会的统 计,1949年中国人均国 民收入只有27美元。不 仅不足印度57美元一半, 也远远低于当时整个亚 洲44美元人均收入。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3课
土地改革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 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阅读教材第一段和第二段概括土地改革的 原因、起止时间和基本内容。 2、简述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第3课 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底)
1、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4、到 1952 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 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5、解放前中国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 70-80% 的 土地。 6、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 三亿 人口的 新解放区 解放 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7、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土地改革法 》, 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 封建剥削 的土地所有制度, 实行 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土地所有制。 8、到 1952 年底,除部分 少数民族地 地区外, 三亿 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改。近 无地少地 的农民分到了 七亿 亩土地。
政权上 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农业上 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
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A、西藏的和平解放;
B、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抗美援朝战争胜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它规定废除地主阶 级 封建剥削 的土地所有制,行 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 3、我国彻底废除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 标志性事件是 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 。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 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 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从课本12页图片,你看出农民对土改是什么心情?
土地改革的内容
类 别 名 称 封建 土地 所有制 农民 土地 所有制
原因 2、新中国成立时,占全国三亿多的新解放区,还没有
进行土地改革,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 开始 195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内容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 过程 的土地所有制 方式 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
土 地 改 革
结果 1952年底 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制度上 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 度,地主阶级被消灭。 意义 农 民 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不同点
土地 占有者
地主 阶级
相同点
地主阶级 与农民关系
地主阶级与农 民之间是剥削 与被剥削关系 地主阶级 和农民一样 参加劳动
产品分配
地主阶级占 有绝大部分 劳动成果 农民自己 占有 劳动成果
土 地 归 私 人 所 有
农民
土地改革为什么要把地主家的土地分给农
民?
旧的封建制度是农民遭受剥削的总根子, 它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为什么把土地分给农民,也分给地主? 让他们自主耕种,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为什么把土地分给农民? 封建土地制度是农民遭受剥削、压迫的总根子,严重阻 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为什么在土地改革过程中,也分给地主一份土地? 使地主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3、为什么在土地改革过程中要采取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有利于减少土改的阻力,孤立地主阶级,保护中农和小土 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更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 从而有利于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
刚刚诞生的贫困的新中国
所占农村人口比例
10%
占有土地比例
20-30%
90%
70-80%
地主
农民
一、土地改革的原因
1、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新中国成立时,占全国三亿多的新解放区,还没有 进行土地改革,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 为了把广大农民从地主阶级的压迫解放出来,为了 解放农村生产力,为了发展社会经济,也为了巩固人民 政权,所以必须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 的土地所有制。
1950年冬,全国分期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1950年冬,全国分期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 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三亿无地、少 地的农民,分到七亿亩土地和其他生产 资料;免除了每年向地主交纳的地租。 农民获得了真正的解放。
1952年
土地改革的完成
(3)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设想一下喜儿在1952年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分到属于喜儿一家的土地,喜儿成为土地的主人。欢欢喜 喜在自己的地上耕种,享受着幸福的生活。
1. 此图反映了建国初期什么运动?
土地改革运动
2. 进行这一运动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新中国成 立时,占全国三亿多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民迫切要求得 到土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歌剧《白毛女》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又 企图将其女儿卖掉。喜儿逃居深山多年,头发全白,被农民传说为“白毛仙姑” 。八路军解放该地后,斗倒恶霸,喜儿获得翻身。
(1)是什么土地制度,迫使喜儿逃居深山的?
封建阶级剥削的土地制度
(2) 这种土地制度何时在我国彻底被消灭?标志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