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控制制度与措施
医院感染爆发报告与控制制度(5篇)

医院感染爆发报告与控制制度充分发挥医院感染监控网络的监控作用,科室监控小组成员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并报告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调查、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医院感染的各种监测资料,及时发现问题。
由感染管理科证实流行或爆发趋势,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
一、临床科室短时间内发现____例及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病例,必须在____小时内由科主任或护士长报告给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立即采取控制措施。
二、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立即报告主管院长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
三、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医务科、护理部、设备科、药剂科及总务科进行通报,以有利于有关部门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四、当发生____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____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时,医院应于____小时内向市卫生局及所在地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报告。
五、当发生____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时,医院应于____小时内向市卫生局及市疾控中心报告。
六、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暴发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和控制。
七、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时,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必须及时____人员进行应急处置,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防止蔓延:1、查找感染源。
医院感染管理科、检验科应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2、分析引起感染的因素。
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应对感染病人及相关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
调查感染病人及周围人____病情况、分布特点并进行分析,根据疾病的特点分析可能的感染途径,对感染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确定感染途径。
3、对感染病人积极实施医疗救治,控制感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
4、切断感染途径。
在确定感染暴发的传播途径后,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制度(4篇)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病区医院感染的防控工作,保障患者和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XX医院所有的病区,包括公共病区、特殊科室病区及传染病病区。
第三条病区感染管理制度是病区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的基本法则,病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必须严格按照本制度的要求进行。
第二章病区医院感染控制组织机构第四条 XX医院成立病区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病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检查指导。
第五条病区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的主要职责:(一)制定本病区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二)负责病区医院感染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报告;(三)组织病区内的医护人员进行感染控制知识的培训;(四)监督和检查病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执行情况。
第六条病区感控委员会是病区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的执行机构,由病区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成员组成。
第七条病区感控委员会的主要职责:(一)制定并组织实施病区级别的感染监测和控制方案;(二)负责病区内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和处理;(三)监督病区内各个科室和病区之间的感染传播和传播源的治疗;(四)制定并组织实施病区内的感染清洁、消毒、隔离等措施。
第三章病区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第八条病区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严格执行按时、按质、按量使用抗生素的原则,避免滥用;(二)加强手卫生和消毒措施,确保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手卫生和环境卫生;(三)制定和执行病区间的传染源隔离和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患者的单间隔离和防护措施;(四)建立和完善感染监测和报告系统,严格执行感染报告制度;(五)加强职工的职业暴露防护措施,避免职工感染。
第九条病区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应当根据具体的病种、病区特点和感染状况进行定制,并定期进行评估和修改。
第四章病区感染监测和报告第十条 XX医院建立病区感染监测和报告系统,对病区内的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和报告。
第十一条病区感染监测和报告工作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患者感染率的监测和报告;(二)手卫生和环境卫生的监测和报告;(三)抗生素使用和耐药菌监测和报告;(四)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的监测和报告。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模板范文(五篇)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模板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水平,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遵循法律法规、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卫生行业标准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并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操作。
第三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由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科负责组织实施,各科室、医务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要积极配合,共同推进医院感染防控工作。
第四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实行科学管理、分级负责、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五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实行全员参与,责任明确、监督有力,宣传教育、培训交流,技术监测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综合管理模式。
第六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要不断探索创新,大力推行现代化感染防控技术和设备,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水平。
第二章感染预防与控制组织与职责第七条医院设立感染预防与控制科,负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并负责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第八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科的主要职责包括:(一)制定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和操作规程,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监测和评估,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三)负责对重点病区、科室和手术室的感染监测和管理。
(四)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疫情报告及疫情防控工作。
(五)协调医疗设备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六)组织开展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培训和教育工作。
(七)与相关科室协作,开展感染病例研究和防控方法研究。
第九条各科室负责本科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要落实到具体岗位、具体人员,确保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十条医务人员应根据自身岗位和职责,密切配合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如做好手卫生、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对感染患者坚持隔离措施等。
第三章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第十一条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基本原则为预防为主、标本鉴别、细致检查、无偏无倚、无情无私。
第十二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要坚决贯彻中央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规定,加强院感管理,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康复医院、卫生院、诊所等。
第三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制度化、人性化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明确各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建立健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确保制度的贯彻执行。
二、组织管理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感染性疾病科、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住院部、手术室、供应室、消毒供应室、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药剂科等部门负责人及有关专家组成。
第六条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监督、检查和评估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实施情况,及时解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中的问题。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感染性疾病科,负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组织实施,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测、调查、分析和控制。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配备足够的感染性疾病科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
三、预防与控制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医务人员进行诊疗操作时,应当遵循无菌原则,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灭菌工作,按照规定进行消毒灭菌,并建立消毒灭菌记录制度。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院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保持诊疗环境整洁、卫生。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建立医院感染监测网络,对医院感染进行实时监控。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调查和处理工作,发现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应当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健康体检科医院感染控制制度与措施

健康体检科医院感染控制制度与措施一、前言在医院环境中,感染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医院感染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康复,还会危害到医护人员的健康。
健康体检科作为医院中较为重要的科室之一,其感染控制工作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健康体检科医院感染控制制度与措施进行详细的探讨。
二、体检科环境与感染风险1.体检科环境健康体检科是医院中接待最多患者的科室之一,病患云集,人员流动频繁。
体检室的环境通常比较拥挤,人员密集,空气流通不畅,容易造成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2.感染风险在体检科工作中,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接触频繁,存在一定感染风险。
而且患者之间也可能相互传播感染,尤其在季节交替时,流感、传染性疾病等会大量出现。
三、健康体检科感染控制制度1.感染控制部门设置医院应设立专门的感染控制部门,负责指导、监督和评估医院各科室的感染控制工作,包括体检科。
2.感染控制制度建立体检科应建立完善的感染控制制度,包括感染控制科室的组织结构、职责分工、工作程序、监测和评价等内容。
3.健康教育对于体检科的医护人员,应加强感染控制知识的培训,并不断进行更新。
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感染控制的重视度。
4.患者教育在体检时,应向患者传授正确的卫生知识,告知感染的危害,教育他们如何预防感染,包括在体检科等候时戴口罩、勤洗手等。
5.环境清洁与消毒体检科的环境应定期清洁和消毒,特别是常接触的物品和设备。
针对不同感染种类,采用不同消毒剂和方式。
6.医疗废物处理体检科应规范医疗废物的分装、运输和处理过程,避免废物对环境和人体的污染。
7.个人防护医护人员应定期检查个人防护用品的有效性,如口罩、手套、隔离衣等,确保使用正确并定期更换。
8.感染监测与报告体检科应建立有效的感染监测机制,对于确诊或可疑的感染病例进行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9.应急预案体检科应制定感染控制的应急预案,应对可能出现的感染疫情,及时处置,避免传播扩散。
四、健康体检科感染控制措施1.医护人员健康情况监测体检科医护人员应每天检查体温,如有发热等症状应及时请假就医,减少传染风险。
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5篇)

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一、呼吸系统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一)将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分室安置,病房按时开窗通风;特殊呼呼道感染病人,执行标准预防;对于器官移植、粒细胞减少症等严重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应进行保护性隔离,医务人员进入病室时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等。
(二)病情许可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半卧位,并尽早下床活动。
(三)训练手术后患者(尤其是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正确咳嗽排痰方式,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四)昏迷患者取平卧位时,头偏向一侧。
(五)绝对卧床患者每____小时翻身、拍背一次。
(六)吞咽异常的病人经口喂食宜量少、缓慢,以防误吸。
(七)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症,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的气管插管。
(八)对气管插管或切开病人,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九)注意患者口腔卫生,使用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____小时____次。
(十)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____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及时更换;湿化器内添加灭菌水,每天更换。
(十一)冷凝器应始终保持在最低位,冷凝水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
(十二)一次性气管插管、吸痰器、呼吸机螺纹管严禁重复使用。
(十三)呼吸机外表面清洁消毒每日一次,包括界面、键盘、万向臂架、电源线、高压气源管路等。
污染严重和呼吸机用毕终末消毒时,须用____%医用酒精擦拭触摸屏式操作面板,擦拭时应避免液体进入呼吸机内部。
(十四)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尽量减少机械通气和插管天数。
在拔插管或解除气囊前,需将插管气囊以上的气管分泌物清除干净。
(十五)呼吸机各部件消毒后,应干燥后保存备用,保存时间为一周,过期应重新清洗消毒。
(十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时送检标本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十七)严格按____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清洗、消毒支气管镜。
(十八)医务人员必须遵循手卫生规范,减少经手传播造成的交叉感染。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感控工作制度、职责和措施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感控工作制度、职责和措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是医疗机构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医疗质量、患者安全和医务人员的健康。
为了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各级医疗机构应制定完善的感控工作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和采取有效的措施。
一、感控工作制度1. 建立健全感染控制管理体系:医疗机构应设立感染控制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感控工作。
感控管理部门应由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经验的医务人员组成,医疗机构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是感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2. 制定感控工作计划和预案:医疗机构应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的相关规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感控工作计划和预案,明确感控工作的目标、任务、措施和责任人。
3. 感控培训与教育: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感控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医务人员对感控工作的认识和技能。
培训内容应包括感控基础知识、感染病例报告和处置、手卫生、无菌操作技术等。
4. 感控监测与评估:医疗机构应开展感控监测与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分析感染风险,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感染风险。
感控监测内容包括感染病例报告、感染指标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等。
5. 感染暴发事件处置:医疗机构应制定感染暴发事件处置预案,明确感染暴发事件的报告、调查、处置和总结流程。
一旦发生感染暴发事件,应及时报告并进行调查和处置,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二、感控工作职责1. 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作为感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感控工作的总体领导,确保感控工作的落实。
2. 感控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感控工作,协调各部门共同开展感控工作。
3. 临床与医技科室:负责本科室的感控工作,严格执行感控操作规程,及时报告感染病例。
4. 医务人员:负责执行感控操作规程,做好个人防护,参与感控培训和教育活动。
三、感控工作措施1. 手卫生: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使用肥皂和水或免洗手消毒剂进行手卫生。
急诊科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急诊科医院感染控制制度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患者就医的重要场所,也是医院感染管理的关键环节。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急诊科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组织管理1. 成立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急诊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指导、培训教育等工作。
2. 急诊科主任为医院感染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协调科室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感染控制工作。
3. 设立感染控制专(兼)职人员,负责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的具体工作。
二、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1. 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急诊科工作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医疗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和血液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2. 设置独立的急诊科出入口,与普通门诊、儿科门诊分开,减少交叉感染。
3. 急诊科各诊室设置流动水洗手设施、配备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干手物品。
4. 根据疾病不同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接触传染病人后要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时应戴手套。
5. 建立预检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到指定隔离诊室诊治做好必要的隔离与消毒。
6. 保持急诊科空气流通,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7. 急诊抢救设备及治疗用品应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后按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处理并清洁干燥保存。
8. 与病人皮肤直接接触的诊疗床单、诊疗巾要一人一用一消毒。
9. 病人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湿化器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后立即消毒,并干燥保存。
10. 急诊留观病人发生医院感染时,应按要求 24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病例,并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三、培训与教育1. 定期对急诊科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控制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 培训内容包括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传播途径、预防措施、消毒灭菌方法、个人防护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室医院感染控制制度与措施
一 工作人员要求
1.工作人员入室前换专用工作服 换鞋 洗手 或手消毒。非本室
人员不得随便进入。
2.对患儿实行保护性隔离,工作人员患有呼吸道感染 肠炎 痢
疾 肝炎或皮肤感染应调离新生儿室,防止交叉感染。
3.工作人员进行各项操作前后洗手,严守无菌操作规程。
二 环境与物品消毒要求
1.坚持每日清洁制度,定时开窗通风,室内空气每日用空气消毒
机消毒2次。
2.地面每日湿拖2次,遇污染时用含氯消毒剂消毒。
3.保持桌面 窗台 婴儿床 监护仪等仪器表面的清洁,每日擦拭,
必要时进行消毒。
4.体温计一人一用一消毒,用75℅酒精或500含氯消毒剂浸泡30。
5.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应每日更换消毒,早产儿暖箱的湿化
液每日更换,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用灭菌水。
6.连续使用的新生儿暖箱内表面每日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液
消毒,患儿出院后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7.哺乳用具一人一用一消毒,或专人专用,用后消毒。隔离新生
儿用具专用。
8.新生儿用眼药水,粉扑,油膏,沐浴液,浴巾,浴垫,治疗用
具等,一人一用。
9.空调过滤网每周清洗一次,空气消毒机过滤网每月清洗一次并
有记录。
三 病人管理
1.根据患儿疾病合理安排病室,感染性疾病患儿给于床边隔离,
必要时置隔离病室。
2.对特殊感染(炭疽 气性炭疽 破伤风 )或高度耐药菌(耐甲
氧西林金葡菌[] 耐万古霉素金葡菌[]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等)的
患儿,应严密隔离。
四 医院感染监测
1.发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应24小时内上报院感科,发现医院感染
爆发流行应立即报告,并做好科室登记.
2.每月对空气 物表 医护人员手 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细菌学监
测,不合格应立即整改.
五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标志清楚.
新生儿室消毒隔离制度
1.儿科重症监护室应相对独立,分设新生儿监护区,一般患儿监
护室区、沐浴区、医生办公室(更衣间)、配奶间等,严格分区
管理。
2.布局要合理,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各区域标示
明确。
3.工作人员进入重症监护室必须佩戴口罩、帽子、穿专用的洁净
工作服、更鞋入室。
4.非本室工作人员不得随意入内。因工作需要,必须穿专用工作
服,戴口罩、帽子、穿鞋套入室。
5.每日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消毒二次,每次一小时,必要
时随时消毒,并纪录;天气情况较好时,必须每日定时开窗换气,
上 下午各一次,每次半小时。每月对空气,物体表面以及工作
人员的手进行监测一次;如有异常及时分析,查找原因,整改,
直至合格。
6.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接触新生儿前后均按要求洗手或
用消毒液消毒双手。
7.每天用消毒液擦拭所有用具1—2次(温箱,床头柜,桌凳等);
地面每天湿式清扫三次,有污染时及时用消毒液擦拭;患儿出院
后,其床单,温箱应及时进行终末消毒。
8.新生儿所用尿布(最好使用一次性纸尿裤),衣服、被单等,
应用消毒灭菌的棉织品,使用前消毒,设专柜存放。
9.哺乳用具、眼药水、扑粉、浴巾等,必须分人编号存放,严格
做到一婴一用一消毒,隔离婴儿用具单独使用,双消毒。
10.为确保婴儿饮食卫生和食品安全,重症监护室同意提供辅奶辅
食,拒收家属提供的母乳,辅奶和其它辅食。代乳品(辅奶,辅
食)必须建立完善索证制度和出入登记制度。
11.新生儿奶具(奶瓶等)严格执行”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五保
洁”工作程序。
12.患皮肤化脓性及其他传染病的工作人员暂停与婴儿接触。新生
儿患传染性较强的疾病,如脓疱疹、新生儿眼炎、鹅口疮等及时
转出室并及时隔离治疗。需床边隔离者,床栏应挂标记。
13.消毒用碘酊,碘伏及酒精应注明消毒液浓度,酒精每天更换,
碘伏,碘酒使用时间不超过三天。瓶子加盖,并每周灭菌二次。
14.新生儿沐浴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5℃左右,拆褓和包褓应严格
分台,避免交叉,洗浴垫应隔水。遇有医院感染时,应严格执行
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
15.尿布,污物用后切勿随意抛落地面,及时放入黄色污物袋内,
污物袋满3∕4时应及时更换。
16.室内使用的抹布、拖把,必须专间专用,每次使用后必须及时
采用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水清洗、晾干备用。
17.严格探视制度,凡探视人员必须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穿
鞋套、洗手或消毒双手后,方可接触婴儿。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
间,禁止探视。每次探视结束后,应及时开窗通风换气,并进行
相应的清洁消毒。
新生儿科加强消毒隔离制度
众所周知,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等由于各器
官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免疫力低下,极易发生感染而危及其生命。
所以在新生儿科,消毒隔离是每一位医务人员尤其是护理人员工
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点。消毒隔离意识的培养与建立,是新生
儿科上至管理人员,下至每一个医生护士都必须重视且自觉参与
提高的。
一是制定全面且具体可行的消毒隔离制度
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一整套具体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
新生儿科近几年来在工作中不断补充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预
防院内感染消毒隔离制度,呼吸机清洁消毒与保养制度,监护仪
清洁与保养制度,呼吸机监护仪操作流程,配奶工作流程,奶具
消毒流程,暖箱终末消毒,出入院流程及各专科操作流程,并和
新生儿疾病护理常规,常用药物配制使用等,一起收集整理成册,
使各级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能有章可循,在不知如何操作时,
能随手翻看,以便规范自身操作行为。
二是提高思想认识,重视消毒隔离
首要任务是提高每一个医人员对消毒隔离重要性的认识,让
医务人员了解院感知识,掌握消毒隔离的基本原则。尤其对新来
护理工作人员,她们所做的喂养、更换尿片、消毒配奶等基础护
理工作,接触患儿最多,带教老师要经常强调消毒隔离的重要性,
工作中放手不放眼,每周进行基础理论及操作培训,帮助她们正
确掌握各项操作规程,正确对待消毒隔离措施,从而提高她们的
消毒隔离意识,自觉遵守各项消毒隔离制度。
三是加强病房管理
严格分区管理。分为早产儿区、重症监护区、隔离区等,11
楼按院内、院外及病种不同分为高胆、肺炎、重症感染、隔离病
区等。收治病人时严格区分,不得混放。对梅毒、乙肝、艾滋等
传染性较强的病种,患儿都有专门的床边隔离措施,每个患儿床
边都有免洗的消毒液。病房每日空气消毒,每月空气监测,每周
工作人员的手、咽拭、冲调的奶、奶头、物表、暖箱湿化水都进
行培养,尤其是工作人员的手冲调的奶随时抽查,对培养有问题
的结果进行分析寻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持续监测。每层楼
都设有消毒隔离质控护士,以督促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
消毒隔离是一项持之以恒、常抓不怠的工作。仅仅有完善的
消毒隔离制度和措施是不够的,它不但需要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消
毒规程,还需要用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尤其在有时无人监
管,有些工作不是有形可见,做与不做似乎没有多大区别,这时
靠的就是你的职业道德责任感、自觉性以及慎独修养。那种在工
作中认为少洗一次手,少更换一次管道,不用量杯随手倒消毒液
等没有什么关系,将会埋下感染隐患。所以,新生儿科每一个医
务人员都应时刻提醒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做每一项操作时,
在接触每一个患儿前,都在心中问自己一遍:你,洗手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