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名校试题汇编直线运动
【粤教版物理】步步高2012版大一轮复习_第一章 第2课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题型四 例4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模型”解题
“10 米折返跑”的成绩反应了人体的灵敏素质. 如图 3 所示,
测定时,在平直跑道上,受试者以站立式起跑姿势站在起点终点 测试员同时开始计时.受试者到达折返线处时,用手触摸折返线 处的物体(如木箱),再转身跑向起点终点线,当胸部到达起点终 点线时,测试员停表,所用时间即为“10 米折返跑”的成绩.设 受试者起跑的加速度为 4 m/s2,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 4 m/s, 快到达折返线处时需减速到零,减速的加速度为 8 m/s2,返回时 达到最大速度后不需减速,保持最大速度冲线.求该受试者“10 米折返跑”的成绩为多少秒?
图1
【归纳提炼】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 (1)Δs=aT2, 即任意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相等. 可以推广 到 sm-sn=(m-n)aT2 v0+vt vt (2) 2 = ,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 2 内的平均速度. v0 2+vt 2 vs = ,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不等于该段 2 2 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可以证明,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都有 v t < v s .
方法 一般公 式法 平均速 度法 分析说明 一般公式法指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及推论 公式,它们均是矢量式,使用时要注意方向性 s 定义式 v = 对任何性质的运动都适用, t 1 而 v = (v0+vt)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 利用“任一时间 t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 t 内的平均速度”即 中间 时刻 速度法 题速度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利 比例法 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重要特征的比例关系,用比例法求解
即学即练 1 一物体在距离地面高 h 的位置无初速度释放,不 计空气阻力, 经过 t 时间后落至地面, 落到地面时的速度为 v, 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B ) A.物体通过前半程和后半程所用时间之比为 1∶( 2-1) v h B.物体通过 处的速度为 2 2 v t C.物体经过 时间的速度为 2 2 t t D.物体经过前 和后 的位移之比为 1∶3 2 2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单元检测直线运动 静力学含答案

高三物理一轮轮复习 直线运动 静力学总分:110分 时间: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6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第1~4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5~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一质点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间隔t 内位移为s ,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2.某科技馆中有一个展品,该展品放在较暗处,有一个不断均匀滴水的水龙头(刚滴出的水滴速度为零),在某种光源的照射下,可以观察到一种奇特的现象:只要耐心地缓慢调节水滴下落的时间间隔,在适当的情况下,看到的水滴好像都静止在各自固定的位置不动(如图中A 、B 、C 、D 所示),右边数值的单位是cm )。
要出现这一现象,所用光源应满足的条件是(取g=10m/s 2) ( )A .普通的白炽光源即可B .频闪发光,间歇时间为0.30sC .频闪发光,间歇时间为0.14sD .频闪发光,间歇时间为0.17s3.如图所示,有一质量不计的杆AO ,长为R ,可绕A 自由转动;用绳在O 点悬挂一个重为G 的物体,另一根绳一端系在O 点,另一端系在圆弧形墙壁上的C 点.当点C 由图示位置逐渐向上沿圆弧CB 移动过程中(保持OA 与地面夹角θ不变),OC 绳所受拉力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A .逐渐减小B .逐渐增大C .先减小后增大D .先增大后减小4.如图a 所示,质量为m 的半球体静止在倾角为θ的平板上,当θ从0缓慢增大到90°的过程中,半球体所受摩擦力F f 与θ的关系如图b 所示,已知半球体始终没有脱离平板,半球体与平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3,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 ,则: ( )A .O ~q 段图象可能是直线B .q ﹣2π段图象可能是直线 C. 4q π= D .2mgp =5.a 、b 、c 三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三个物体的x -t 图象如图所示,图线c 是一条抛物线,坐标原点是抛物线的顶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b 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个物体的速度相同B .a 、b 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个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 .在0~5 s 内,当t =5 s 时,a 、b 两个物体相距最近D .物体c 一定做变速直线运动A.s t 2B.3s 2t 2C.4s t 2D.8s t26.一个从地面竖直上抛的小球,到达最高点前1s上升的高度是它上升的最大高度的1/4,不计空气阻力,g=10m/s2.则:()A.小球上抛的初速度是20m/s B.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是5mC.2.5s时物体正在上升D.1s末、3s末物体处于同一位置7.如图所示,两个带电小球A、B分别处于光滑绝缘的竖直墙面和斜面上,且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用水平向左的推力F作用于B球,两球在图示位置静止.现将B球沿斜面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发现A球随之向上移动少许,两球在虚线位置重新平衡.重新平衡后与移动前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墙面对A的弹力变小B.斜面对B的弹力不变C.推力F变大D.两球之间的距离变大8.如图所示,斜面上放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A、B,两物体间用两根相同轻杆连接,轻杆通过铰链相连,在铰链上加一与斜面垂直的拉力F,使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
2012届高考物理综合复习直线运动测试题

2012届高考物理综合复习直线运动测试题2012届高考复习《直线运动》过关测试题一、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请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序号填入答题卡中.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1.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研究,开创了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这就是()A.对自然现象进行总结归纳的方法B.用科学实验进行探究的方法C.对自然现象进行总结归纳,并用实验进行验证的方法D.抽象思维、数学推导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2.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在地面上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由闪光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一次、第二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2m;在第三次、第四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8m。
由此可以求得()A.第一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C.从第二次闪光到第三次闪光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D.质点运动的初速度3.物体甲的x-t图象和物体乙的v-t图象分别如下图所示,则这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A.甲在整个t=6s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B.甲在整个t=6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mC.乙在整个t=6s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D.乙在整个t=6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m4.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t=0时,速度大小为12m/s,方向向东;当t=2s时,速度大小为8m/s,方向仍然向东;若速度大小变为2m/s,则t可能等于()A.3sB.5sC.7sD.9s5、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Ⅰ、Ⅱ的速度图像如右图所示.在O-t0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Ⅰ、Ⅱ两个物体的加速度都在不断减小B.Ⅰ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增大,Ⅱ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C.Ⅰ物体的位移不断增大,Ⅱ物体的位移不断减小D.Ⅰ、Ⅱ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是(v1+v2)/26.从地面竖直上抛一物体A,同时在离地面某一高度处有一物体B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两物体在空中到达同一高度时的速率都是v,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A上抛的初速度和物体B落地时的速度大小相等B.物体A、B落地时间相等C.物体A上升的最大高度和物体B开始下落时的高度相同D.两物体在中到达的同一高度一定是物体B开始下落时高度的一半7、甲、乙、丙三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经过某一路标,从此时开始,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先加速后减速,丙车先减速后加速,它们经过下一个路标时的速度相同,则:()A、甲车先通过下一路标B、乙车先通过下一路标C、丙车先通过下一路标D、三辆车同时通过下一路标8.在地质、地震、勘探、气象和地球物理等领域的研究中,需要精确的重力加速度g值,g值可由实验精确测定,以铷原子钟或其他手段测时间,能将g值测得很准.具体做法是:将真空长直管沿竖直方向放置,自其中O点竖直向上抛出小球,小球又落至原处O点的时间为T2,在小球运动过程中经过比O点高H的P点,小球离开P点后又回到P 点所用的时间为T1,测得T1、T2和H,可求得g等于() A.B.C.D.9.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图像如图所示,图中和的面积分别为和.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处。
广西兴安中学2012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直线运动单元测试旧人教版【会员独享】

广西兴安中学2012高考一轮复习物理单元测试第二章 直线运动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选错的得0分。
1(2011安徽).一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x ∆所用的时间为1t ,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x ∆所用时间为2t 。
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A .1212122()()x t t t t t t ∆-+ B .121212()()x t t t t t t ∆-+ C .1212122()()x t t t t t t ∆+- D .121212()()x t t t t t t ∆+-2(2011海南).一物体自t=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所示。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在0~6s 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mK]B.在0~6s 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40m[C.在0~4s 内,物体的平均速率为7.5m/sD. 5~6s 内,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负功3(2011全国理综).一质点开始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起受到一恒力作用。
此后,该质点的动能可能( )A. 一直增大B. 先逐渐减小至零,再逐渐增大C. 先逐渐增大至某一最大值,再逐渐减小D. 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4(2011天津).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 与时间t 的关系为x = 5t + t 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A .第1s 内的位移是5m B .前2s 内的平均速度是6m/s C .任意相邻1s 内的位移差都是1m D .任意1s 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m/s5(2011北京).“蹦极”就是跳跃者把一端固定的长弹性绳绑在踝关节等处,从几十米高处跳下的一种极限运动。
某人做蹦极运动,所受绳子拉力F 的大小随时间t 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
将蹦极过程近似为在竖直方向的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 。
据图可知,此人在蹦极过程中最大加速度约为A .GB .2gC .3gD .4g6(2011重庆).某人估测一竖直枯井深度,从井口静止释放一石头并开始计时,经2s 听到石头落地声,由此可知井深约为(不计声音传播时间,重力加速度g取10m/s2)A.10mB. 20mC. 30mD. 40m7 (上海第19题).受水平外力F作用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作直线运动,其v t 图线如图所示,则0t:秒内,外力F大小不断增大(A)在1t时刻,外力F为零(B)在1t t:秒内,外力F大小可能不断减小(C)在12t t:秒内,外力F大小可能先减小后增大(D)在128(新课标理综第21题).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名校试题汇编运动学和力学实验

4 56 7 8高三物理模拟(力学实验专题)72.(贵州省遵义四中2012届高三月考理综卷)用螺旋测微器测圆柱体的直径时,示数如图甲所示,此示数为 mm ,用游标卡尺测量某物体的厚度时,示数如图乙所示,此示数为 cm .2. 8.470 mm (8.468~8. 472都给分) 2.060cm (每空3分)3.(山东省曲阜一中2012届高三摸底考试)某同学用游标为20分度的卡尺测量一薄金属圆板的直径D ,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其厚度d ,示数如图所示。
由图可读出D =________mm ,d =________mm 。
3.50.80;3.774~3.7784.在“探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某同学在纸带上共选择7个计数点A 、B 、C 、D 、E 、F 、G ,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他量得各点到A 点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纸带算出小车的加速度为1 .0m/s 2.则:①本实验中所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 Hz ;②打B 点时小车的速度v B = m/s ,BE 间的平均速度BE v = m/s.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①50 ②0.25 0.406.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 点,以下操作正确的 。
A .同一次实验过程中,O 点位置允许变动B .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测力计的刻度C .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测力计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O 点D .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O 点时,两个弹簧测力计之间的夹角应取90°,以便于算出合力的大小6.B7.为了测量某一弹簧的劲度系数,将该弹簧竖直悬挂起来,在自由端挂上不同质量的砝码。
实验测出了砝码的质量m 与弹簧长度l 的相应数据,其对应点已在图上标出。
山东青州一中2012届高三一轮物理复习测试:1.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最新高考题)

山东青州一中2012届高三一轮物理复习(人教版)第1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2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共计70分.每小题至少一个答案正确) 1.匀速运动的汽车从某时刻开始做匀减速刹车直到停止,若测得刹车时间为t ,刹车位移为x ,根据这些测量结果,可以A .求出汽车刹车的初速度,不能求出加速度B .求出汽车刹车的加速度,不能求出初速度C .求出汽车刹车的初速度、加速度及平均速度D .只能求出汽车刹车的平均速度解析 v =x t =v 02=a t2,因此可求出平均速度、初速度及加速度.故选C.答案 C2.汽车以20 m/s 的速度做匀速运动,某时刻关闭发动机而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5 m/s 2,则它关闭发动机后通过37.5 m 所需时间为 A .3 s B .4 sC .5 sD .6 s 解析 由位移公式得:x =v 0t -12at 2解得t 1=3 s t 2=5 s因为汽车经t 0=v 0a =4 s 停止,故t 2=5 s 舍去,应选A.答案 A3.一辆汽车由车站开出,沿平直公路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至第10 s 末开始刹车,再经5 s 便完全停下.设刹车过程汽车也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加速和减速过程车的加速度大小之比是A .1∶2B .2∶1 X+K]C .1∶4D .4∶1解析 设加速时加速度为a 1,减速时加速度为a 2,则a 1t 1=a 2t 2,a 1∶a 2=t 2∶t 1=1∶2,A 正确. 答案 A4.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 s 从同一地点再释放另一粒小石子,则在它们落地之前,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A .保持不变B .不断增大C .不断减小D .有时增大,有时减小解析 设第1粒石子运动的时间为t s ,则第2粒石子运动的时间为(t -1)s ,则经过时间t s ,两粒石子间的距离为Δh =12gt 2-12g (t -1)2=gt -12g ,可见,两粒石子间的距离随t 的增大而增大,故B 正确. 答案 B5.以v 0=20 m/s 的速度竖直上抛一小球,经2 s 以相同的初速度在同一点竖直上抛另一小球.g 取10 m/s 2,则两球相碰处离出发点的高度是 A .10 m B .15 m C .20 m D .不会相碰解析 设第二个小球抛出后经t s 与第一个小球相遇.根据位移相等有 v 0(t +2)-12g (t +2)2=v 0t -12gt 2. Z 。
2012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名校试题汇编:牛顿运动定律

2012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名校试题汇编:牛顿运动定律亚里士多德的力和运动理论在19939年开创了物理发展的新时代。
在下面的陈述中,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相反,()a。
四马车比两马车跑得快,这表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快。
+-2-b .移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就会逐渐停止。
这表明,当物体长时间不受压时,静态是“自然状态”℃。
两个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
较重的物体下落得很快。
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受力。
D8。
(12月,在东京花样滑冰大赛中,广东省第六学校的XXXX,如果冠军申雪和赵宏博原本是静止在冰上的话。
当它们被彼此推动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时,冰刀和冰面之间的动摩擦系数是相同的,沈雪在冰面上比赵宏博滑得更远。
以下相关陈述为真()A。
沈雪承受了更大的力量。
他们运动的加速度是相等的。
它们之间的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两者的惯性是一样的。
C 14。
(北京市朝阳区2012年高三期中考试)一个人用磅秤在地上称了自己500牛顿。
他把磅秤搬到电梯里称体重。
从t0到t3期间,称重秤的指数变化如图所示。
那么电梯运行的v-t图可以是(以电梯的向上方向为正)()-4-V T2 O T0g/N550 500 T1 T2 T3 T Ot0t 1t 3t a V t0t 1t2t 3t0 VB9 t0t 1t 3tBD 15。
(江西省重点中学合作体2012高三联考)如图a所示,将质量m = 1kg的物体放置在一个固定且足够长的倾斜平面上,倾斜角度θ= 37 °,物体受到一个平行于倾斜平面的拉力f,当t1 = 1s时拉力消失,显示物体运动的部分v-t图像b。
试着找出:(1)拉力f的大小(2) t = 4 s时物体的速度v的大小15。
当力F作用时,将物体的加速度设置为a1,并分析物体。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GS在θ-微米GCOS θ = MA1。
力消除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S在θ+微米·GCOSθ= MA2。
2012高考物理试题【8年真题】分类汇编——直线运动

直线运动08年高考宁夏卷理综17.甲乙两年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 图象如图所示。
两图象在t =t 1时相交于P 点,P 在横轴上的投影为Q ,△OPQ 的面积为S 。
在t =0时刻,乙车在甲车前面,相距为d 。
已知此后两车相遇两次,且第一次相遇的时刻为t ′,则下面四组t ′和d 的组合可能是DA. t ′=t 1 ,d=SB. t ′=111,24t d S = C. t ′111,22t d S == D. t ′=113,24t d S =08年高考海南卷物理8、t =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 km 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BC A .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 B .在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10 kmC .在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D .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 08年高考广东卷理科基础10.图3是做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由图象可得到的正确结果是BA .t =1s 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0m /s 2B .t =5s 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0.75m /s 2C .第3s 内物体的位移为1.5mD .物体在加速过程的位移比减速过程的位移大08年高考山东卷理综17.质量为1500kg 的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v-t 图象如图所示。
由此可求ABD A.前25s 内汽车的平均速度 B.前l0s 内汽车的加速度 C.前l0s 内汽车所受的阻力 D.15~25s 内台外力对汽车所做的功-08年高考广东卷物理1.伽利略在著名的斜面实验中,让小球分别沿倾角不同、阻力很小的斜面从静止开始滚下,他通过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得到的正确结论有BA.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B.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C.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时的速度与倾角无关D.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所需的时间与倾角无关08年高考广东卷物理10.某人骑自行车在平直道路上行进,图6中的实线记录了自行车开始一段时间内的v-t 图象,某同学为了简化计算,用虚线作近似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1时刻,虚线反映的加速度比实际的大B、D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实际的大B.在0-tC.在t1-t-2时间内,虚线反映的是匀速运动D.在t3-t4时间内,虚线反映的是匀速运动08年高考上海卷物理11.某物体以3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名校试题汇编
直线运动
1.(福建省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一物体自空中的A点以一定的初速度
竖直向上抛出,1s后物体的速率变为10m/s,则此时物体的位置和速度方向可能是(不计空
气阻力,g= 10m/s
2
)( )
A.在A点上方,速度方向向下 B.在A点上方,速度方向向上
C.正在A点,速度方向向下 D.在A点下方,速度方向向下
1.B
2.(安徽省黄山市2012届高三“七校联考”试题)如图是某质点的运动图象,由图象可以
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0-4s内的位移大小是3m B. 0-1s内加速度是2m/s2
C. 0-4s内平均速度是2m/s D. 0-1s内的速度方向与2-4s内速度方向相反
2.B
3.(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试卷)某人将小球以初速度
v
0
竖直向
下抛出,经过一段时间小球与地面碰撞,然后向上弹回。以抛出点为原点,竖直向下为正方
向,小球与地面碰撞时间极短,不计空气阻力和碰撞过程中动能损失,则下列图像中能正确
描述小球从抛出到弹回的整个过程中速度
..
v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的是
3.C
4.(福建省四地六校2012届高三联考物理试卷)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
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在此过程中: ( )
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
B.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
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
D.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
4.B
5.(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2届高三“五校联谊”期中考试)一物体由静止沿光滑斜面
匀加速下滑距离L时,速度为v,当它的速度为v/2时,它沿斜面下滑的距离是:
A. 21L B. 22L C. 41L D. 43L
5.C
6.(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2届高三“五校联谊”期中考试)A、B两个物体在同一直
线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
A.A、B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B.4 s内A、B两物体的位移相同
C.4 s时A、B两物体的速度相同 D.A物体的加速度比B物体的加速度小
6.CD
7.(北京市朝阳区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统考)科技馆里有一个展品,该展品放在暗处,
顶部有一个不断均匀向下喷射水滴的装置,在频闪光源的照射下,可以看到水滴好像静止在
空中固定的位置不动,如图所示。某同学为计算该装置喷射水滴的时间间隔,用最小刻度为
毫米的刻度尺测量了空中几滴水间的距离,由此可计算出该装置喷射水滴的时间间隔为(g取
10m/s
2
)( )
A.0.01s B.0.02s C.0.1s D.0.2s
7.C
8.(湖北省百所重点中学2012届10
月高三联考)下列图象均能正确皮映物体在直线上的
运动,则在t=2s内物体位移最大的是( )
8.B
9.(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2届高三联考)如图所示,A、B分别是甲、乙两小球从同
一地点沿同一直线运动的v-t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
A. 两球在t=2s时速率相等
B. 两球在t=8s时相距最远
C. 两球运动过程中不会相遇
D.甲、乙两球做初速度方向相反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
9.A
10.(广东六校2012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如图所示,A、B 分别是甲、乙两小球从同一
地点沿同一直线运动的v-t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判断出( )
A.在t=4s时,甲球的加速度小于乙球的加速度
B.在t=5s时,两球相距最远
C.在t=6s时,甲球的速率小于乙球的速率
D.在t=8s时,两球相遇
10.D
11.(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2届高三联考)从地面以大小为
v
1
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
出一个皮球,经过时间t皮球落回地面,落地时皮球的速度的大小为v2。已知皮球在运动过程
中受到空气阻力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成正比,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下面给出时间t的四个表
达式中只有一个是合理的。你可能不会求解t,但是你可以通过一 定的物理分析,对下列表达
式的合理性做出判断。根据你的判断,你认为t的合理表达式应为 ( )
A.
12
vvtg B.12vvtg C.12vvtg
D.12vvtg
11.B
12.(山西大学附中2012届高三10月月考)一只气球以10m/s的速度匀速上升,某时
刻在气球正下方距气球s0=6m处有一小石子以2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则下述正确的是
(g取10m/s2,不计空气阻力)( )
v1
A.石子能追上气球 B.石子追不上气球
C.若气球上升速度为9m/s,其余条件不变,则石子在抛出后1s末追上气球
D.若气球上升速度为7m/s,其余条件不变,则只有石子到达最高点时,才能追上气球
12.BC
13.(江苏省扬州中学2012届高三10月份阶段测试)当汽车B在汽车A前方7m时,
A
正以
v
A =4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而汽车B此时速度vB
=10m/s,接着刹车向右做
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2m/s2,此时开始计时,则:
(1)经过多少时间,A和B相距最远?
(2)A、B相距最远的距离为多大?
(3)经过多少时间A恰好追上B?
13.(1)t=3s (2)s=16m (3)8s
14.(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2届高三月考理综卷)如图所示,在距水平地面高为H
的上空有一架飞机在进行投弹训练,飞机沿水平方向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飞机飞经观察点B
点正上方A点时落下第一颗炸弹,当炸弹落在观察点B正前方L处的C点时,飞机落下第二
颗炸弹,它最终落在距观察点B正前方3L处的D点(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求:
(1)飞机第一次投弹的速度大小
(2)两次投弹时间间隔内飞机飞行的距离
(3)飞机水平飞行的加速度大小
14.(1)212Hgt…3分,飞机第一次投弹的速度大小12HLgvLt …5分。
(2)
1
3L-=()xvatt
…4分, 2112xvtat…4分,联解,得:两次投弹时间间隔内飞
机飞行的距离
43xL…2分 (3)飞机水平飞行的加速度大小为3gL
aH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