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廉洁文明家风大讨论发言材料两份.doc

廉洁文明家风大讨论发言材料两份

【廉洁文明家风大讨论发言材料1】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家风家规是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在繁衍生息的过程中为子孙后辈制定的为人处世的规则,往往是家族成员从小到大接触到的第一份“规矩”。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要求,“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这表明,深入发掘家风家规中的廉洁文化元素,对弘扬廉洁文化思想、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有着积极作用。

家风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内涵。中华民族素有崇廉尚洁的文化传统,对公正廉洁的追求和传承不仅仅反映在庙堂文学和鸿篇巨制之中,更深入人心,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都深深烙印着廉洁文化的基因,其外在表现形式就是无数个家庭传承的廉洁家风和家规。家风家规,无论是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等作为代表的皇家“圣训”,“孟母三迁”、曾子杀猪的圣哲言行,还是诸如《颜氏家训》、《朱子家训》、“郑义门”等士农工商人士的“子诫”,都是从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等方面对后辈作出严格规范,在这其中,正心修身、崇廉尚洁、戒贪弃污,是家风家规最精华的意义所在。不继往则无以开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廉洁家风家规,有助于进一步培育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廉洁从政的深厚土壤,引导全社会养成廉荣贪耻的价值取向。

家风凝聚治国理政核心价值。作为社会的基础单元,家庭道德与社会风尚往往息息相关,家风淳则天下定,家风正则国运兴。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都将“教善化俗”作为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道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就是因为家风是构成社会道德风尚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不但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更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补充。法律作为强制性的社会规范,为社会生产生活提供了不可突破的“制度底线”,从而形成治理格局;道德作为倡导性的社会规范,提供应当争取达到的“道义高标准”,进而提升治理效果。家风家规,正是每一个人最早接触的第一堂“德育课”,是培育高尚道德情操所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欲家齐则立家规,欲子贤则正门风,我国自古就有“求忠臣必于孝悌之家”的宝贵经验,正说明治国理政的人才往往均有较好的家风家规。因此,倡导优秀的家风家规并非是一家一户的小事,更是关系到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大事,以优良家风促进公民尊法、守法,正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下达到的高度统一。

家风规范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明确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倡导优良的家风家规,对于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家风决定家业成败,也进一步影响党风政风,从十八大以来查处的一大批“老虎”、“苍蝇”的违纪违法事实来看,个人道德败坏、家庭怙贪助贪的案件占比不小,“一人当官,全家受贿”的现象时有发生,被配偶、子女等“拖下水”的领导干部也并不鲜见,究其原因,除了自身理想信念的失守外,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家规不正、家风涣散,既不能严以修身,更不能严以治家,从而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由此可见,家风败坏已成为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严以律己、严格约束家人既是个人道德修养的内在需要,更是党纪党规的客

观要求;树立和培育优良的家风家规,既是不断提升个人和家庭道德修养水平的“私事”,更是不断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的重要举措——自觉远离低级趣味,树立优良家风,就是每一名共产党员对自己、对家庭、对组织交上的一份合格答卷。

【廉洁文明家风大讨论发言材料2】

《礼记·大学》里记载: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也就是说,要治好自己的国家,一定要先从家族着眼,设法把自己的家族治理好。良好家风是齐家之根本,更是社会风气之源泉,国治久安之基础。那么,什么样的家风是良好家风?

所谓“良好家风”,应该是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家风。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良好家风既是家庭文化的体现,也是政治生态环境健康的标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良好家风和家庭美德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直观体现。”如若每一位党员都积极行动起来共育良好家风,那么8700万党员的辐射作用必会加速推动全社会良好风气向善、向好、向上的步伐。

良好家风是中华传统文化构成的基本成分。重视人伦情感是中华文化的突出特点,也是中国人对人类文明最突出的贡献之一。良好家风浓缩了中华民族的美德,是延续良好文化传统的好方式。千百年来,正是以家族血脉为纽带的中国社会,家风、家规融入社会道德之中,成为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的有机组成部分,影响着人们的辨别是非能力,最终沉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成分。

良好的家风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从个人到国家、到天下,“家”是最重要的纽带,家庭和睦了,社会自然和谐。江泽民曾说过,一个好的家风,不论是对子女的教育和发展来说,还是对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善来说,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能够影响人的内心和价值判断,约束人的行为,对个人修身、齐家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良好家风通过言传身教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潜移默化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一步滋养好的作风、党风、政风建设。

良好的家风是筑牢反腐的一道屏障。家庭是反腐败的重要土壤,好的家风引人向上,能为廉洁奉公提供精神支撑,就像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火墙,帮助你守住纪律这条底线、筑牢理想信念这条高线。习近平同志指出,很多腐败之祸的起因“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纵观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大案要案,不难发现,很多都与治家不严有关,几乎每个腐败分子背后都有一个比较复杂的以领导干部为中心构筑起来的家庭、亲情和人情圈子,有的是夫妻帮、有的是父子兵,更有甚者是全家“总动员”,腐败的壁垒就从领导干部的身边人、家人中攻破。可见,良好的家风是领导干部为人做官的“保险栓”,抵御歪风邪气的“防火墙”。

良好家风是领导干部必备的政治修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的好坏,关系到国家、社会肌体的好坏。领导干部的家风好坏,其配偶、子女在社会上的言行举止如何,群众是十分关注的。如果领导干部连自己的家属子女都不能管住管好,又何谈治党治国

的历史使命。正如王岐山在署名文章中提到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只有从严要求自己,才能肩负起历史使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信心,战胜13亿人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经营好家庭,滋养好家风、执行好家教,是每一位领导干部必备的政治修养。这一点,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在我们的老一辈革命家的家风中处处可见。如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即使常年在外,也用家书的方式将其淡泊名利、只求儿孙读书明事理的观点传达给后辈;再如我们的老一辈革命家,李先念始终不准子女经商;毛泽东在毛岸英留苏回国后直接把他送到农村和工厂接地气;周恩来生前为其亲属制定了“十条家规”。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风正,则作风优;家风正,则党风清;家风正,则政风淳。当前,家风建设纳入党的纪律规矩,以党纪制度的刚性约束,要求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都必须深学之、细照之、笃行之。党员干部如何培育良好家风?

以身作则,做好遵纪守法的表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干部在家庭乃至家族中往往都是核心人物,其一言一行都是家风的旗帜。所以,家风好不好,领导干部正己身是关键。领导干部只有以身作则,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始终做到慎权、慎微、慎言、慎行,克己奉公、严于律己,廉洁从政、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其言行才能对家庭成员起到示范带动作用。要言传身教,引导家庭成员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帮助家庭成员树立倡廉助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