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养生功坐功的精髓
道家养生功法 养生功法招式

道家养生功法养生功法招式道家养生功法养生功法招式,我为大家汇聚了一些健康知识和日常养生的文章,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道家养生功法养生功法招式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道家养生功法缓解颈椎腰椎劳损很多久坐的人容易颈椎和腰椎劳损,其实,只要多运动,完全是可以避免和缓解的。
太极拳名家——田理阳道长给大家传授两招舒活筋骨的养生功法。
第一招:巧运太极功效:打通上肢阴阳二脉,加强气血循环。
动作要领:左右手始终保持掌心相对,动作匀速协调,气息平稳。
第二招:云盘手(手里可端碗水)功效:可舒活筋骨,锻炼恢复颈椎腰椎劳损。
动作要领:手掌保持平稳,如端盘子一般;颈肩腰协调运转,膝盖微屈。
养生功法招式缓解肩周炎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俗称凝肩、五十肩。
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逐渐加重,多见于体力劳动者。
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不仅会影响肩关节的功能,还会引起偏头痛。
武当山道医云飞道长给大家传授两招缓解肩周炎的养生功法。
第一招:虎抱功效:缓解肩周炎。
动作要领:两腿打开,与肩同宽;膝盖微曲,起缓冲作用;一手拍打大椎穴,一手拍打腋下。
第二招:左右车轮功效:可放松肩周,缓解肩周不适。
动作要领:两手同时向下,然后再同时向上;手贴耳上举至最高处双手击掌。
第三招:寿星耸肩功效:可改善肩周不适。
动作要领:肩肘提起,呼气时下沉;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连贯划圆。
强腰健肾功法腰不好说明肾不好,怎么通过锻炼强腰健肾呢?武当山道家传统武术馆馆长袁修刚道长给大家传授两招。
第一招:双手托天功效:可锻炼双肩,拉伸脊椎。
动作要领:十指交叉,翻掌上举,两个手臂要夹到自己的耳朵;身体尽量拉直,气息下沉。
第二招:乌龙摆尾功效:打通腰的带脉、强健腰肾。
动作要领:双手抱圆,跨步成马步,上身摆正,后腿蹬直,身体转动一周。
道家十大养生方法

道家十大养生方法道家十大养生方法是道家传统的保健保养方式,是继承和传承了中国古代养生文化,与中医和太极拳等养生技术相互配合,达到身体健康和长寿的效果。
以下是关于道家十大养生方法的10条详细描述:1. 静坐养神:道家养生讲究调整身心,静坐养神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方法。
静坐养神的核心在于调整呼吸和意念。
通过静坐培养身心平衡和内心安宁,让身体得到放松,达到治疗和调养身体的作用。
2. 五禽戏:五禽戏是一项历史悠久的运动方式,它是一种用模仿禽鸟动作的方式进行的锻炼。
此举动可以调节呼吸,增强体力和呼吸系统的运动量,它适合中年人以上的人们,特别是为关节、肌肉、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问题提供帮助。
3. 水疗:水疗就是利用水的热和冷来治疗身体的方法。
道家认为,水是五行之一,有通达经脉、排毒、活血、保健补肾等功效。
早晨起床用温水漱口,可以养肝护肾,低压,早上用凉水洗脸,可以养肺润肤,保持皮肤的湿度。
4. 行走静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感到忙碌和疲劳,行走和静坐可以帮助我们调节身心疲劳,释放压力。
尤其是在户外行走,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增强体质,保持身心健康。
5. 古琴演奏:古琴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之一,它既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也可以作为养生的一种手段。
古琴演奏需要注重身心的调整和呼吸的协调,有调理心情、降低血压、安定情绪等好处。
6. 药膳调理:药膳是兼有保健保养功效的食物,它可以滋养和修复身体,有助于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药食同源的理念不仅仅是滋补身体,还包含了精神层面的养生观念,如快乐、幸福、思考和修行等。
7. 医理养生:道家的医理养生认为,一个人的生命长度和生活的质量是由四个因素决定的:先天质量、后天环境、饮食习惯和修行养生。
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身体和修行强化个人的内部心态,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和自我生命延续。
8. 按摩推拿:指用手的力量,按摩、揉捏、推拿、瘦脸等手法配合如针灸、耳穴按压、拔罐、火罐等方式对人体的经络、穴位以及软组织等进行按摩,来达到平衡人体气血,调整人体器官机能的保健方法。
道家养生十一大秘诀

道家养生十一大秘诀道家是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
传承至今己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至元代祖师创立道教龙门派,经十二代传到牛金宝。
道家养生功以收心求静为基础,这叫做修性;以养精固本为归宿,这叫做养命。
修性必须落实到养命之上,故此功称为性命双修养生功。
道家养生主要在于以下11个方面。
1、“大德必得其寿”:养生名言。
孔子在《中庸》中提出“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必得其寿。
”意即:有高尚道德修养的人,才可获得高寿。
其理在于,讲道德,重仁义,不谋私利,不患得患失,有利于心志安定,气血和调,使人体的生理活动按正常规律进行,从而精神饱满,形体健壮。
《素问·上古天真论》:”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2、“省嗜欲”:道家养生名言。
即节制欲念。
以为“省嗜欲”为老子“虚静恬愉”的核心。
《淮南子·精神训》“气血者,人之华也。
而五脏者,人之精也。
夫血气所专于五脏而有外越,则胸腹充而嗜欲省矣,胸复充而嗜欲省,则耳清,听视达矣。
”“使耳目精明玄达而无诱慕,意志虚静恬愉而省嗜欲,五脏定宁充盛而不泄,精神内守形骸而不外越”,“则所以修得生也”,必获高寿。
相反,耳目沉溺于五音六色,则神驰精耗损寿,“耳目淫于声色之乐,则五脏摇动而不定矣。
五脏摇动而不定,则气血滔荡而不休矣。
气血滔荡而不休,则精神驰骋于外而不守矣。
精神驰骋于外而不守,则祸福之至,虽如丘山,无由识之矣。
嗜欲者,使人之气越,而好悟者,使人之心劳。
”3、“百药律”:道家戒律。
《玄都律文》载治“百病律”百病之百药。
如行宽心和是一药,起居有度是一药,近德远色是一药,心静意定是一药,尊奉老者是一药,恬淡宽舒是一药,恬淡无欲是一药,仁顺谦让是一药,好生恶杀是一药,廉洁忠信是一药,除情去爱是一药。
“百病律”、“百药律”皆以疾病医药为喻,举百种有害于养性者为病;列百种有助于养生者为药,并谓“人有一善,心定体安;人有十善,气力强壮; 人有二十善,身无疾病;修积千善,则成仙人。
道家养生功 养生功法介绍

道家养生功养生功法介绍道家养生功养生功法介绍,我为大家汇聚了一些健康知识和日常养生的文章,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道家养生功养生功法介绍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道家养生功练功的姿势:坐、立、行、卧无论用何势皆可修炼,修炼前均要宽衣松带,最好用松紧带裤。
如《摄生三要》中说,“行欲徐而稳,立欲定而恭,坐欲端而直”,“种种施为;须端祥闲泰,使此身常在太和元气中”。
体弱多病、尤大病元气已伤者,先采用卧式为好。
神经衰弱、夜不能寐,可用练功引导入睡;高血压患者,多用卧式,易于放松。
卧式分平卧式、左侧卧、右侧卧等。
平卧式:全身仰卧,男者左脚放于右脚背上,女者右脚交放于左脚背上,两手分放于身体两侧。
右侧卧:体右侧卧,左腿自然蜷曲,放在右腿上,右腿自然伸直,右臂曲肘,将右掌心放于右面部耳旁,左手自然放于左腿上。
左侧卧:体左侧卧,手脚上下位置与右侧卧相反。
站式: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两手合掌十指相对,屈肘,拇指向胸,竖掌于两乳之间膻中穴。
唇齿自然相合,两眼垂帘闭目,微露一线之光。
养生功法介绍姿式已摆好,炉、鼎、药、火已备齐,就可以开始炼丹了。
首先清心静气,全身放松。
两眼垂帘闭目,微露一线之光,内视两眉之间上丹田之印堂穴(主神),意念一气往下行,沿任脉经两乳中间的中丹田之膻中穴(主精),过中脘、肚脐直到小腹气海穴之下丹田(主气)。
即已将精、气、神三品上药装入鼎内。
先以武火烹炼,继以文火温养。
又曰:“至于中气归丹田之说,不必执泥,但使气降于小腹而已”。
通俗之说:注视下丹田,就是一心想着它,内视看着它,用耳听着它,用鼻嗅着它。
即诱导大脑人静,意守下丹田,如鸡孵蛋,如猫候鼠,一心不乱,一意不散,,如心意散乱,可默念“意守丹田身体好”或“意守丹仍能治病”……慢慢即可排除杂念而入静,仍可继续烹炼。
请务必注意,一定用意识引导,将上丹田之神,中丹田之精、下丹田之气,聚于鼎内(小腹)。
如果鼎中没有精、气、神三药,就形成一个空铛,只会把铛烧坏而炼不出丹来。
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

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养生保健有着独特而深远的影响。
道教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身心灵的平衡与和平。
养生是道教思想的重要方面之一,本文将介绍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借鉴道教的养生智慧。
第一种养生之道:养身之功道家强调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通过调养气血,保持身心的平衡。
道教的阴阳学说认为人体内的阴阳要保持平衡才能健康。
养生功法包括各种养生保健体操、气功和养生食疗等。
例如,太极拳作为一种常见的养生功法,通过慢跑的动作和深呼吸来达到调节身心的效果。
另外,在饮食方面,道教养生饮食偏素,注重与自然和谐,追求平衡营养的摄入,以保持身体的机能正常化。
第二种养生之道:养心之术道教注重心灵的修养。
通过养心的方式,道教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养心术包括冥想、修行和静坐等修行方法。
冥想有助于提高专注力和精神力量,使心灵更加宁静;修行则强调修行者的境地和品德的提升;静坐是一种闭目养神的修行方法,通过意识觉知来达到心灵的净化与放松。
养心之术有助于消除内心的杂念和负面情绪,提升个人的道德境界和心灵的平静状态。
第三种养生之道:养性之法道教强调保持人的性情之间的和谐。
养性之法包括性情调理和性爱养生等方面。
性情调理指的是通过调节情绪和性格,达到平衡身心的目的。
性爱养生则通过性生活调节阴阳平衡,达到滋养身体和延年益寿的效果。
道教讲究男女性爱的和谐与和顺,有适度、安全、和睦的性生活有助于保持身心的健康与活力。
第四种养生之道:养神之法道教强调人的意识和精神的修养。
养神之法包括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等方面。
文化修养包括读书学习、修身养性,通过研读经典和哲学思考提升个人的修养境界;艺术修养则强调欣赏艺术、参与艺术创作,通过艺术来调节情绪与心灵,达到养神的效果。
道教认为,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素质,使人的心志更加坚定和豁达。
第五种养生之道:养道之法道教的最终目标是达到超越自我、与道合一的境界。
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养生方法

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养生方法道家养生一直以来都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平衡,旨在通过修炼身心,达到延年益寿、保持健康的目的。
在道教的养生观念中,将身体视为宇宙的一部分,追求无为而治,追求自然的道。
下面将依次介绍道教的养生理念、养生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一、道教的养生理念道教的养生理念强调道与生活的结合,追求心身的和谐平衡。
道家认为人体与自然界的规律一脉相承,通过修身养性,顺应自然之道,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养生要注重身体、心灵和精神的护理,这几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二、道教的养生方法1. 静坐养神静坐是道教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静坐养神,可以放松身心、消除疲劳。
静坐时,保持背部挺直,呼吸自然,专心致志,静观呼吸,放松身体各个部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每天早晨或晚上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进行几分钟的静坐练习,提升身心的平衡与自我调节能力。
2. 饮食养生道家注重饮食的选择和养生的方法,认为食物是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养生饮食应以自然、清淡、卫生为原则,忌辛辣、油腻食品,以清淡的素食为主,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补充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此外,道家还提倡养成饭前洗手、细嚼慢咽、饮水适量等良好的饮食习惯,以促进消化吸收,保持身体健康。
3. 锻炼养身道教养生强调修炼身心,锻炼养身是其中的重要方式之一。
道家主张锻炼方式以柔和为主,如太极拳、气功等。
这些运动方式注重呼吸、姿势和意念的调节,可以调和气血,增强体质,提升人体的免疫力。
在选择锻炼方式时,应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避免操之过急,以防身体受损。
4. 保持情绪平衡情绪的起伏对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
在修行养生的过程中,道家强调保持情绪平衡和内心的安宁。
可以通过冥想、读书、听音乐等方式,调节心情,舒缓压力。
此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保持情绪平衡的重要方法。
三、道教养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道教的养生方法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以下是一些实际操作建议:1.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规律饮食,避免过度劳累等。
道家养生术 道家养生之道

道家养生术道家养生之道六字诀养生法六字诀养生功效,我为大家汇聚了一些健康知识和日常养生的文章,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六字诀养生法六字诀养生功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道家养生术拍打头颈法可防治头晕、头痛等头部疾病,有延缓脑力衰退、增强记忆力的作用。
练习方法坐于椅子上或站立,双眼平视前方,全身放松。
然后举起双臂,用双掌同时拍打颈部,左手拍打左侧颈部,右手拍打右侧颈部。
先从后颈开始,逐渐向上拍打,一直拍打到前额部,再从前额部往后拍打,直到后颈部,这样反复拍打5~8遍为一次。
每日晨起与临睡前可各做一次。
踮脚健身法适合在办公室久坐的人,可以缓解久坐或久站后的下肢酸胀、乏力,促进下肢血液回流,预防下肢静脉曲张。
练习方法将脚跟抬起,脚后跟离地面约1厘米,然后用力着地,这样为1次,1秒钟内不得多于1次,30次为1组,休息5~10秒钟。
每次锻炼1~2分钟,每天锻炼3~5次。
要注意锻炼时抬高脚后跟不能超过1厘米,否则不仅不会有效,反而还会引起脚掌的疲劳。
大呼大吸法类似深呼吸,能调动机体的内气,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练习方法大呼大吸法是一种古代吐纳、导引法。
具体的方法是用鼻使劲地吸气,用口呼气,或用鼻使劲地大呼大吸。
要求每一吸一呼都尽量延长时间,并且发出较大的声音。
道家养生之道太乙站桩功根据屈腿的程度有不同作用:高桩增肥,中桩减肥,低桩练武。
练习方法舌头抵上颚,提肛,双手抱圆放在胸前,双腿弯曲,调整呼吸,吸气时默念“静”,呼气时默念“松”,坚持半小时,收势为双手交叉放在身前(女性右手在内)。
女性驻颜法经常做,可以让皮肤变得光滑、滋润,对改善皮肤问题很有帮助。
练习方法双手对搓,由慢到快,由轻到重,手搓热后捂在脸上,保持1分钟,再自内而外画圆,感觉要好像抚摸在丝绸上一样,同时以意念配合。
道家养生功的功法有哪些介绍(2)

道家养生功的功法有哪些介绍(2)道家养生功的功法介绍第七步:龙虎二炁翕聚收光法法诀龙虎精,乌兔髓,凝结翕聚炼光辉。
坎离交媾天地泰,戊己合时成刀圭。
三花聚顶三心天,四相和合万象飞。
皓月当空心宜静,慧光远去意莫随。
玄关走,眼莫追,休教前功一风吹。
凝神聚光急收剑,子卯午酉子收回。
津液为主气当伴,眼鼻同吸意同归。
送归土釜牢封固,日月合并照紫微。
功法详解此七步功夫是日月合并,守中抱一,翕聚祖炁,聚光、炼光、收光之法,道家也谓之炼丹法。
千峰老人曰:“守中抱一是全功,祖炁聚会性命同,坎戊离已日月合,龙虎二体光中升。
”又云“守中抱一,日月合并之功也。
离己是日光,坎戊是月精,此龙虎二炁也。
天地之交精,日月之交光,盘旋于祖窍之前为混元真一之精,此即是精炁神聚在一处,三家相见,四相和合归一,心空意空,无他无我,祖窍之前真气曰太极,曰金丹,曰元觉,先天乾坤,后天坎离,实为四个阴。
”从初步收心求静到四步为下手法。
从五步到九步为炼丹法。
此七步功夫是在前六步的基础上通过小周天转法轮采药收炁降龙、开八脉、下手炼精化炁、文武火、卯酉周天进阳火退阴符等非只一次的自身采补。
此时身上百病皆无,神清目明,精炁神足,三花聚于目前,如皓月当空,这即是玄关。
玄关者,乃玄妙之机关也。
丘祖云:“但著在形体上摸索皆不是,亦不可离形体而外向寻求,因其机发始成窍,机息复渺茫。
”《性命圭旨》云:“空洞无涯是玄窍,知而不守是工夫。
”千峰老人曰:“静极玄关出现,若有一念使落后天,倏然不见一无所有。
如再求之,了不可得,因著色相之故。
”此时必须存无守有。
所谓存无是存无为,无人无我,忘心忘形,万籁俱寂。
所谓守有,即守中抱一,在虚极静笃之时,一轮明月出现目前即玄关。
道家养生功的功法介绍第八步:蛰藏炁穴法诀朝北斗,对明星,吸呼绵绵意守中。
回光返照炁自动,一点一点意引行。
下降不可过丹田,上升只能到绛宫。
久动而静炁入窍,大定得之蛰藏功。
心肾交,神炁凝,气归元海寿无穷。
乾坤日月要和合,戊己坎离交姤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家养生功坐功的精髓
*导读:
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颐养行乐》中称益寿之方,全凭导引;安生之计,惟赖坐功颐养行乐》中称益寿之方,全凭导引;安生之计,惟赖坐功。
坐功,称之为打坐的功夫,也是为了练习内功,道教称之为内丹。
把自身当成一个鼎炉,把自身内部的五脏之气当成药物,把意识当成火候,用意识支配精气神在体内相聚不散,达到五气朝元,朝元就是使散乱于周身各处的气回归到丹田,在丹田在得到火候的烧炼,从而炼精化气,炼气化神。
炼神还虚,炼虚合道。
这个过程不是游方枯坐,是真正的把的精气神打坐于身体里面。
祖师在《道言浅近说》里指出游方枯坐,固非道也。
然不游行于城市云山,当以气游行于通身关窍内。
气的产生和正常运行才是打坐的关键所在。
气对于每个人来说,即是呼吸之气,呼吸关系着我生命,当我们在母体里还是婴儿的时候,此时的口鼻呼吸功能还未开启,依靠脐带与母体相联,张呼亦呼,母吸亦吸,身体在呼吸之间伸缩开合。
尤如橐龠(即中空可以循环的)的状态,称之为先天呼吸。
当一出生,离开母体以后,脐带剪断,先天的呼吸功能失去,口鼻呼吸功能开启,一呼一吸之间,呼吸的长度可以从肚脐腹部(丹田)到鼻孔,此时,称之为腹式呼吸,随着年纪的增长,由小孩到少年到青年再步入老年。
后天呼吸的功能逐渐衰退,从鼻孔至丹田的长度慢慢缩短到胸部或喉部,当喉咙那口气都没有了,意味着人也就气尽
身亡了。
《庄子》说真人之息至踵,常人之息以喉如果通过*修炼达到真人境界的呼吸之间可以从鼻到脚底。
虽然我们不一定达能达到真人的那种境界,便是通过坐功的练习,我们还是有希望达到鼻到丹田之间形成呼应的。
武当五行养生功坐功的指导原理就在于,把我们现有的这口气在呼吸之间进行延长。
如何延长呢?想使我们的呼吸气机得到延长,首先要就找到使我们呼吸缩短的原因。
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们后天的识见越多,知识越丰富,有句话叫做知识越多,越反动用这句话来形容武当道家五行养生功太形象不过了。
识见越多,消耗我们体内精气神就越厉害。
身体的固有功能就开始慢慢衰退,气机也会受到影响,变得紊乱,心浮气燥,因为呼吸受精神意识的影响,不会有深,细,匀,长;反而是粗、喘、重、浊。
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也就背离了我们自身的道,处于了不自然的情况。
因此,老祖先们提出了要清静,用损的办法,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损去我们的杂念,损去一切有为的,不符合自身规律的想法或意识,达到清静、朴素,自然,无为的状态。
当我们的思想处于清静的情况下,也就做到了神气相合的情况。
此时的呼吸符合了绵绵细细,若有若无,无声的状态,真气往来,变得更加深,细,匀,长,即是老君《道德经》之十章所说:专气至柔,能婴儿乎。
日积月累,真气充实于丹田,实现了《道德经》第三章所以的虚其其心,实其腹的效果。
腹部充实,真气周流全身,丹田与四肢形成开合呼应,周身四肢有力,内功越见深厚,打坐的效果随即显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