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养生功赤龙搅海

合集下载

畅通气血道家养生功——龙游功(图解)

畅通气血道家养生功——龙游功(图解)

畅通气血道家养生功——龙游功(图解)畅通气血道家养生功——龙游功(图解)龙游功,顾名思义,是练功动作有如龙的游动,源于道教功法。

其功法特点在于,练功时躯体扭动,形如蛟龙出水蜷曲层出。

龙游功取龙的神态及动作,练功时,脊柱被最大限度地拉开呈“S”形,而且头、颈及脊椎各关节无一不顾龙游姿势协调而动,姿势摇摆柔顺,好似龙在起伏游动。

这种以腰为主宰,带动以躯干为主体的全身性似龙游柔动,调动了任督二脉,任督通,就可使十二经气血畅通。

同时,作用于命门与气海这两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中枢,可以促进人体气血的运行。

经常练习,有利于消除疲劳、促进消化,强肾健脾。

畅通气血,道教功法--龙游功预备势双腿内侧紧贴,两脚并拢,踝骨相靠。

两手十指并拢,置于体侧自然下垂。

收下颌,面带微笑,意念青春。

意念青春,即是意想自己风华正茂、青春年华。

这种意念的诱导,有效地调动中枢神经系统,有助于练功者进入身体轻松、精神良好、积极的练功状态,增强了人体自我修复能力。

起势1.上臂夹紧,前臂屈肘上抬,两手合掌于胸前。

合掌向左侧倒,右掌在上,左掌在下,右肘抬起,头、上体随着向左侧倾,同时,臀朝右摆。

合掌的两手经头顶朝右侧画半圆至右肩前,变成左手在上,右手在下。

与此同时,臀已摆至左侧。

然后,右掌托左掌从右向左经喉前画弧下摆至身体左侧,与两手画圆摆动的同时,臀部由左向右摆,并微屈膝、屈胯,使身体重心有所降低。

2.接着,两手向左侧下画半圆,经上腹前正中位置到右侧。

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手指朝前;与此同时,臀部向左侧摆,继续屈膝屈胯,使身体重心较前又有所下降,此时已完成一个反八卦形。

3.两手向右下画半圆,至小腹前正中位置,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同时,臀部向右侧摆,再从右回到正中位置,身体重心位置下降至半蹲的最低位置。

以上完成了由上而下游动的3个竖半圆,以下开始做由下而上的游动。

4.右手在下,向左上画半圆至腹前。

同时,臀部向右摆,身体重心略有升高,此时已完成3个整圆中的最下面一个圆。

道家养生十二段锦

道家养生十二段锦

“十二段锦”是余恩师著名武术家陈盛甫(1902-1996)教授生前所授系列养生功法之一。

其后,余师事民间中医、针灸名家郝文圣(1906-1998)老先生研习其家传傅青主(傅山,道教龙门派第六代“真”字辈)医学及养生功法。

余在习武研医之余,根据师传,结合传统中医学理论及自身修习之体悟,详加推究,每有所得。

二位恩师均驾鹤西去,感慨之余,特将此“十二段锦”整理成文,尝试用现代语言来诠释传统养生功法。

一来缅怀恩师于九泉;二来此术过去虽有介绍,大多照录原书,且文理坚涩,无详细解说,使学者难以明了。

也许是因道门须师传口授之故吧;三来使此养生法奇术得以普及推广,为提高全民体质聊尽绵薄之力。

不妥之处,敬请行家里手多加斧正耳!“十二段锦”是从古代的“八段锦”推演变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个分支,是导引式气功锻炼方法,是吐故纳新之术。

在宋代医学巨著《圣济总录·导引》中指出:“斡旋气机,周流营卫,宣摇百关,疏通凝滞,然后气运而神和,内外调畅,升降无碍,耳目聪明,身体强壮,老者复壮,壮者益治。

”明代的《保生要录·调肢体门》亦明确指出:“每日频行,必神清目明,筋节血脉调畅,饮食易消,无所壅滞。

”其它,如隋·巢元方的《诸病源候总论》、宋·陈直撰·元邹铉续编的《寿亲养老新书》、明·高濂的《遵生八笺》,近代1957年人体版的《八段锦》、《易筋经》等著作均有论述。

可见,导引类的健身方法,经常行之,对强身健体的重要作用了。

“十二段锦”便是其中行之有效的优秀功法之一。

“十二段锦”功法可以说是为打通人体经络的两大主干线任、督两脉,使任、督两脉实现“小周天”运行而精心设计的一套十分巧妙的“气功打通法”。

被道家视为修真入门的必修功法,功夫完成,身内功夫已是做足,已身正是:百节通畅元阳旺,九窍玲珑透体顺。

其真义非师传口授,不能妄猜。

故曰:饶君聪慧过颜闵,未遇明师莫强猜。

其珍贵可想而知了。

养食之道 咽津功(玉液炼丹)

养食之道 咽津功(玉液炼丹)

养食之道咽津功(玉液炼丹)
内容:中国古代,有许多医学著作中,都记载了咽津功的方法和其作用。

古代人把口中的津液称之为醴液、华池、玉泉、琼浆等。

如晋·《抱朴子》记载:“能养以华池,浸以醴液,清晨叩齿三百过,永不动摇”。

又如东汉文物《铜尚方规矩镜》中铭文记载:“渴饮玉泉,饥食枣”,这里浸醴液、饮玉泉,就是古代的咽津养生气功,而道家把它称为玉液炼丹,流传久远。

常年坚持锻炼,可以却病、可以保健、可以防癌、可以延年。

操作方法:
1、姿势:静坐、静卧、静站都可以采用。

平心静气后,鼻息口呼,轻轻吐三口气。

2、叩齿生津:闭咀,轻扣牙齿20—30次。

然后将舌头伸出齿外唇内上下搅动,古代称谓赤龙搅海。

舌头在牙齿外上、外下,内上,内下各9次,共三十六次。

床上八段锦口诀说:“微摇撼天柱,赤龙搅水浑,漱津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3、咽津:把口中津液分成三口,再用意念随吸气把口水送入丹田(小腹气海部位)。

每次练生津法三次,每次分三口咽津。

每日可练3—6次。

无病者,每日早晚各练一次。

叩齿、搅海即可生津又可固齿、保健、治牙病。

为帮助记忆可用下面歌诀。

4、咽津歌诀:一咽二咽,气入丹田;三咽四咽,云蒸露甘;五咽六咽,内景充实;七咽八咽,肾水上升,心火下降;九咽加一咽,真气充实,气通三关(任督交流)。

常年锻炼,寿可百年。

《神仙食气金妙录记录》记载:“若好脯如枣者九枚,食时吃一枚,若。

调息之法原文

调息之法原文

一、调息之法原文(摘于清宫太医汪昂所著的《勿药元诠》)调息:调息一法,贯彻三教,大之可以入道,小用可以养生,故迦文垂教,以视鼻端,自数出入息,为止观初门,庄子南华经曰,至人之息以踵,大易随卦曰,君子以向晦入宴息,王龙溪曰,古之至人,有息无睡,故曰向晦入宴息,宴息之法,当向晦时,耳无闻,目无见,四体无动,心无思虑,如种火相,似天元神元气,停育相抱,真意绵绵,{老子曰,绵绵若存}开閤自然,与虚空同体,故能与虚空同寿也,世人终日营扰,精神困惫,夜间靠此一睡,始彀一日之用,一点灵光,尽为后天浊气所掩,是谓阳陷於阴也。

调息之法,不拘时候,随便而坐,平直其身,纵任其体,不倚不曲,解衣缓带,{腰带不宽,则上下气不流通。

}务令调适,口中舌搅数遍,微微呵出浊气,{不得有声}鼻中微微纳之,或三五遍,或一二遍,有津嚥下,叩齿数通,舌抵上彧,唇齿相着,两目垂帘,令胧胧然,渐次调息,不喘不粗,或数息出,或数息入,从一至十,从十至百,摄心在数,勿令散乱,如心息相依,杂念不生,则止勿数,任其自然,坐久愈妙,若欲起身,须徐徐舒放手足,勿得遽起,能勤行之,静中光景,种种奇特,直可明心悟道,不但养身全生而已也,调息有四相,呼吸有声者风也,守风则散,虽无声而鼻中濇滞者喘也,守喘则结,不声不滞而往来有形者气也,守气则劳,不声不滞出入绵绵,若存若亡,神气相依,是息相也,息调则心定,真气往来,自能夺天地之造化,息息归根,命之蒂也。

苏子瞻养生颂曰,已飢方食,未饱先止,散步逍遥,务令腹空,当腹空时,即便入室,不拘昼夜,坐卧自便,惟在摄身,使如木偶,常自念言,我今此身,若少动摇,如毫发许,便堕地狱,如商君法,如孙武令,事在必行,有死无犯,又用佛语,及老聃语,视鼻端自数出入息,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数至数百,此心寂然,此身兀然,与虚空等,不烦禁制,自然不动,数至数千,或不能数,则有一法,强名曰随,与息俱出,复与俱入,随之不已,一旦自住,不出不入,忽觉此息,从毛窍中,八万四千,云蒸雨散,无始以来,诸病自除,诸障自灭,自然明悟,{定能生慧}譬如盲人,忽然有眼,此时何用求人指路,是故老人,言尽於此二、调息的主要意义:调息是气功修炼的三大基本内容之一(调身、调息、调心)。

《黄帝内经》里头有三句话,把疾病的起源讲得很透

《黄帝内经》里头有三句话,把疾病的起源讲得很透

《黄帝内经》里头有三句话,把疾病的起源讲得很透。

第一节《黄帝内经》揭示疾病的起源刘先银书法作品题写书名刘先银2017年著作《黄帝内经》里头有三句话,把疾病的起源讲得很透。

第一句:百病皆生于气《素问·举痛论》“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指出气病的广泛性,不论外感内伤,最先波及的便是气,导致气的异常,由此再影响到血、津液、脏腑、经络。

所以气病也就最广泛。

气病临床常见的证候,概括为气虚、气陷、气滞、气逆四种。

怒则气上,容易脑溢血,眼睛充血,咽喉上火,口臭,鼻炎中耳炎。

思则气结,思虑太过,气机就容易板结,不是长包块,就是生癌肿,所谓的甲状腺肿,肝囊肿,肠息肉,子宫肌瘤,脂肪瘤,只不过是气结在不同脏腑部位的产物而已,名虽不同,气凝其痰血,使血水结聚不散的本质是相同的。

学中医是重本质,而不重名相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大家不要被病名吓到。

所以一切包块结聚,都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思虑过度啊!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无私也,无为也,岿然不动,感而遂通。

恐则气下,人容易害怕担忧,不好的事情总会来,这叫怕什么来什么。

人一恐惧,腿脚就无力,一牵挂担忧,心被绊住了,腿都迈不动,所以腰脚以下的疾病,比如尿频尿急,遗精滑精,抽筋,腿脚酸软无力,肿痛等,都离不开恐则气下,因为肾主腰脚,恐伤肾。

人多思则多病,寡思则寡疾,清心寡欲,即是延年益寿。

1)气过证:是指气机升降失常,逆而向上所引起的证候。

临床以肺胃、肝胆之气上逆的证候较为多见。

主要临床表现:肺气上逆,则见咳嗽、喘息渭气上逆测见呃逆、暧气、恶心、呕吐;肝气上逆,则见头痛、眩晕、昏厥、呕血等。

病机分析:不同脏腑之气上逆证,其病因以及临床表现各不相同。

肺气上逆,多因感受外邪或痰浊阻肺所致,使肺气失于宣发肃降,上逆而致咳嗽、喘息;胃气上逆,多因寒饮,痰浊,食积停滞于胃,阻碍气机所致,胃气上逆,则见呃逆、暧气、恶心、呕吐等症;肝气上逆多因郁怒伤肝,肝气升发太过,气火上逆则见头痛、眩晕、昏厥,血随气逆而上涌,可导致呕血。

闭目冥心坐 握固静思神 十二段锦养生导引法

闭目冥心坐 握固静思神 十二段锦养生导引法
全部练完了 。
以意 引导 ,即 心 中暗 想 之意 。初学 者 若是 气 不 会
行 ,可用手 指点 在脐下 ,以加 强条件反 射 ,练 习既久 , 气 自会下行 。
第八段锦 :左右辘轳转 。
方 法 :弯 曲 两臂 ,先 以左 手 连 肩 圆转 ( 用 摇 辘 轳 状) 三十六次 ,然后 再以右手也依法行之 。
在口中鼓漱三十六次 ,分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次咽下 ,要汩 汩有声 。
注 :神水j聿液 ; 赤龙{ 。
第六段锦 :闭气搓手热 。背摩后精 门。
方法 :吸气一 口 ,停闭不 呼 出 ,两 手互搓至 发热 ,
急分开 摩擦 背后 “ 精 门 ” ,一面摩擦 一面 呼气 ,反 复练
2 6次 ,做 完后 收手 握固 。
应吃点东西 。
第十段锦 :低头攀足顿 。
方法 :两手 向前伸 ,握 住双足 ,用力扳 ,扳时身 体
另 外所 谓 子 后午 前行 ,是指 最 好在 子 时 以后 午 时
之前 修炼 。古人养生 理念 的根本之一 是阴阳 学说 ,认 为
向前倾 ,头 向下低 ,1 2次 ,做完后仍收腿盘膝而坐 ,收
健康时 尚 / 跟 我动起来
丽 —~
两眼 ,舌舔上腭 ,摒 除心 中杂念 ,调息 ( 轻细无声 )1 0 分钟 。坐姿要 求身体 正直 ( 脊梁挺直 ,腰不可 软 ),身
不可向后倚靠 。
注 :握 固 ,气功修炼 中 ,手 的一种姿 态 。握 固的方
法是 ,屈大拇 指于 四小指下 ,或 以大指掐 中指中 节 ,四
第四段锦 :徽摆摇天柱 。
方法 :低头扭颈 向左右侧 视 ,肩 也随之左右 摇摆 , 各2 4次 。 注 :天柱就是后颈 ,颈椎统称 “ 天柱 骨” 。

24时养生——寅时

24时养生——寅时

24时养生—寅时
时间:3:00~5:00
对应经络:肺经
人体状况:中医的经脉是从肺经开始的,肺经是阳气的开端。

人体的气机都讲顺其自然,大地阴阳从此刻开始转化,由阴转阳,人体气血由静转动,进入了阳盛阴衰之时。

“肺朝百脉。

”此刻肺经最旺,肝脏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把新鲜的血液输送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

所以此时睡眠好的人清晨起来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但需要注意的是,有肺病的人在寅时反应将尤为强烈。

养生之道:
此时需要有一个深度的睡眠。

人睡的最死的时候应该是3点到5点,老年人为什么到这个时候恰恰容易早醒?实际上就是由于气血能量不够。

如果这个时候醒来小便的话,代表老人比较虚;如果这个时候醒来同时是大汗淋漓的话,就要注意了,这个时候心脏病人容易出现死亡,而原因就是气血不够,所以一般老人心脏功能不太好的话不提倡早锻炼,有心脏病的患者一定要晚点起床,同时要慢慢地起床。

寅时醒来后要是觉得睡不着的话,不妨披好衣服练习静坐。

坐姿以自己能接受的动作,或散盘或单盘或双盘均可。

道家认为“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寅时乃肺经当令,肺主一身之气,肺朝百脉,所以是练气的最好时机。

两手握固或结印或掐诀置于腹前,存神内守,以舌于口腔中上下搅动舔揉牙齿牙床内外,术称“赤龙绞海”。

舌下系带两边有“金津”、“玉液”两穴,当津液满口时,叩齿鼓漱(次数自定,如果怕影响别人可以直接鼓漱),然后分数次咽下,意随吞咽动作转移至小腹。

依法吞咽七次。

应该注意的是,在行功过程中呼吸应始终保持自然舒畅,不论有无唾液或唾液多少,皆应做以上意想和吞咽动作。

内功十二段锦:此功能打通小周天,乃道门入手功夫!

内功十二段锦:此功能打通小周天,乃道门入手功夫!

内功十二段锦:此功能打通小周天,乃道门入手功夫!少时,我得先父玉清公之方外好友、全真龙门派十七代传人华教行(亦名教兴)道长之垂青,传授我道门的入手功夫“内功十二段锦”,打下了气功修炼的坚实基础,50多年来,我勤习不辍,受益匪浅。

至今虽已年逾古稀,仍耳聪目明,神清体健,行动轻灵,思路敏捷,好似壮年。

现特将此功整理出来,供功友们参研、学习。

功谱《功议》: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微摆撼天柱,赤龙搅水津。

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顿。

以候神水至,再漱再吞津。

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

河车搬运毕,想发火烧身。

金决十二段,子后午前行。

勤行无间断,万病化为尘。

登仙无歧路,长寿益终生。

第一段锦: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方法:盘脚坐在蒲团上(或特制的大方凳上,臀部要用垫子垫高2~3厘米,也可以在毯上,或床上)。

坐法可采用单盘或双盘,轻闭两眼,排除心中一切杂念和不良信息。

坐姿要求脊梁挺,腰最好微向前塌,双手握固静思,自然调息,神不外驰。

握固:抱拇指而握,令神不外驰,以固精气。

静思:静心息虑,精神内守。

第二段锦: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方法:上下牙齿轻轻相叩36次,同时以两手十指交叉,抱住后脑,此时两手掌紧掩耳门,呼吸9次,气息微微,不使有声,与叩齿同步进行。

叩齿有固齿的作用,抱住后脑有集中思想的作用。

昆仑:《黄庭外景经》云:“子欲不死修昆仑。

”梁丘子说“昆仑者头也”。

第三段锦: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方法:上式毕,呼吸9次。

放下所叉之手。

两手掌掩在两耳处,食指叠于中指之上随即用力滑下,弹在后脑上,如击鼓之状,左右食指同时弹24次,轻重要适度。

第四段锦:微摆撼天柱。

方法:两手轻按在膝盖上,低头扭颈左右侧视,肩也随之左右摇摆,各做24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