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1.绪论1.构造变形的场的基本类型:伸展构造,压缩构造,升降构造,走滑构造,滑动构造,旋转构造。
(伸、缩、升降、减、滑、旋)。
2.朱志澄将构造层次分为:表构造层次、浅构造层次、中构造层次、深构造层次。
其中表、浅构造层次为脆性破裂域,中深构造层次为塑形流变域。
2.沉积岩岩层构造1.构造的类型、成因、规模、和形态千差万别,但是从几何学看,基本可以归纳为:面状构造和线状构造。
2.面状构造的三大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1)走向:1.走向线:倾斜平面与水平面的交线.2.走向: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相差180°)(2)倾向:1.倾斜线:倾斜平面上与走向线垂直的线。
2.倾向:倾斜线(下端)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的方向。
(3)倾角:倾斜平面与水平面的交角。
(4)视倾斜线:当剖面与岩层的走向斜交时,岩层与该剖面的交迹线。
(5)视倾角(假倾角):视倾斜线与其在水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
(真倾角总是大于假倾角)3.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1)原生构造:沉积、成岩过程中所形成的构造。
(2)次生构造:成岩之后,遭受地质作用变化后的构造。
(3)层理:由于岩石成分、构造和颜色的突变或者渐变所显示出来的一种成层构造。
4.原生构造鉴定岩层的顶低面(1)递变层理(韵律层理、粒序层理)递变层理的特点是:在一个单层中,从底面到顶面粒度由粗到细。
(下粗上细)(2)层面暴露标志:泥裂、雨痕泥裂:在剖面上呈“V”字型,开口示顶、尖端示底。
雨痕:凹面示顶,凸面示底。
5.倾斜岩层倾斜岩层露头界线复杂,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交切关系,并显示出一定的规律性,即在经过山脊和河谷时,均呈“V”字形态展布,即“V”字形法则。
相反相同(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露头线与等高线同向弯曲)相同相反(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一致,岩层倾角>地面坡角,露头线与等高线反向弯曲。
)相同相同(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一致,岩层倾角<地面坡角,露头线与等高线同向弯曲。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知识归纳整理

知识归纳整理一、主应力与主应变。
★主应力:当物体受力而处于平衡状态时,经过该物体内部任意点总可以截取这样一具无穷小立方单元体,使其六个面上都惟独正应力的作用而无剪应力的作用。
在单元体中这六个面上的正应力称为主应力,其性质可以是张应力也可以是压应力。
★主应变:在均匀变形条件下,经过变形物体内部任意点总是可以截取这样一具立方体,在其三个相互垂直的截面上都惟独线应变而无剪应变,即仅有伸长或缩短,而截面所夹的直角没有改变。
这三个相互垂直的截面上的线应变称为主应变。
二、倾伏角与侧伏角。
★倾伏角:指直线的倾斜角度,即直线与其水平投影线间所夹之锐角。
★侧伏角:当线状构造包含在某一倾斜平面内时,此线与该平面走向线间所夹之锐角即为此线在这个面上的侧伏角。
三、节理系与节理组。
★节理系:在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构造应力场中形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节理组称为节理系。
例如, 共轭“X”型剪节理算是属于一具节理系。
当在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应力场中形成的产状呈规律变化的一群节理,也可称为节理系,如放射状节理和同心圆状节理。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节理组:在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构造应力场中形成的, 产状基本一致,且力学性质相同的一群节理称为节理组。
常见的节理组有雁列节理组。
四、角度不整合与平行不整合。
★平行不整合:1、概念:上、下两套地层的岩层产状平行一致, 但上、下两套地层之间发生过沉积间断, 缺失了部分时代的地层。
2、特征: 不整合面代表沉积间断和侵蚀阶段, 是一具古剥蚀面,在这个面上常有含下伏地层岩石碎块的底砾岩, 有时还保存了古风化壳和古土壤, 平行不整合面有起伏, 也有平整的, 它反映了上覆新地层沉积之前的古地貌形态。
3、形成过程:下降沉积→上升、沉积间断、遭受剥蚀→再下降,再沉积。
4、意义:平行不整合代表一次以垂直升降运动为主的构造运动。
它的形成是由于地壳在一段阶段处于上升, 而在上升的过程中地层又未发生褶皱和明显倾斜, 不过露出水面接受剥蚀而发生沉积间断; 经过一段阶段后, 又再次下降接受新的沉积, 从而使上、下两套地层之间缺失一部分地层, 但彼此的岩层产状是基本平行一致的。
构造地质学考试复习题必备

26
拉伸、压缩和剪切三种变形都属于均匀变形。( )
∨
27
应力椭球体的最长轴即代表最大主应力轴,应变椭球体的长轴应与张节理走向一致。( )
×
28
已知一点处任意二垂直截面上的应力,可以确定该点的应力状态。( )
∨
29
岩石在围压升高时,强度反而降低,导致它不易脆裂变形。
×
30
弯曲变形也是一种均匀变形。
×
16
斜卧褶皱
轴面倾角和枢纽倾伏角均为10°-80°,且二者倾向基本一致,倾斜角度也大致相等。
17
拐点和转折端
拐点:上凸与下凹部分的分界点。 转折端:指从一翼向另一翼过渡的部分。
18
背形和向形
岩层新老不清,或变形面非层面,则向上弯曲的褶皱面称背形,向下弯曲的称向形。
19
枢纽和轴面
枢纽:同一褶皱面的各最大弯曲点的联线。 轴面:一个褶皱内各相邻褶皱面上枢纽联成的面。
地质图上岩层对称重复出现必是褶皱。( )
V
54
斜歪倾伏褶皱枢纽的倾伏向与轴面走向重合。( )
×
55
背斜紧闭(窄)和向斜开阔(宽)的褶皱构成的组合型式是隔戈槽式。( )
×
56
纵节理是指节理面走向平行于褶皱轴向的节理,同一节理组中的节理其力学性质必须相同。( )
V
57
同一节理系中的节理产状相同。( )
×
58
地质图上有地层缺失必是断层。( )
×
59
箭鞘褶皱发育的带,必是韧性断层带。( )
V
60
逆一平移断层擦痕的侧伏角总是大于45°。( )
×
61
地质图上,褶皱轴线被横断层错移,此断层必是平移断层。( )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一.绪论1构造尺度: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微型,超微型。
2构造变形场基本类型形成原因形成现象伸展构造水平拉伸或垂上升起导致的水平拉升裂谷,地堑地垒,盆地构造压缩构造水平挤压皱褶,逆冲推覆升降构造岩石圈或地幔垂想运动高山和盆地的形成原因走滑构造顺直立剪切面水平滑动或位移走滑断层和走滑断裂滑动构造重力失稳而导致的重力滑动大型平缓正断层旋转构造陆块绕轴转动3构造的层次划分:表层,浅层,中层和深层构造层次二.产状和沉积构造1面状构造的产状:倾向,倾角(倾向:垂直于岩层的走向线在倾斜面上做垂线(倾斜线),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叫倾向线,倾向线从高向低所指的方向叫倾向。
倾角: 岩层的倾斜线及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就是岩层的倾角, 又称真倾角)。
2线状构造的产状:倾伏角,侧伏角(倾伏向: 某一线段在空间的沿倾斜方向的延伸方向,即某一倾斜直线在向下倾斜方位上的水平投影线所指示的方向,用方位角或象限角表示。
倾伏角:指直线的倾斜角度,即直线与其水平投影线间所夹之锐角。
侧伏角:当线状构造包含在某一倾斜平面内时,此线与该平面走向线间所夹之锐角即为此线在该面上的侧伏角。
侧伏向:就是构成上述侧伏角的走向线的那一端的方位)。
3原生构造类型可表示表示地层的方向交错层理顶部被截切,下部收敛递变层理从底到顶粒度由粗到细波痕可以看做当时的顶部泥裂“v”字形开口方向指示顶部雨痕凹坑可以指示顶部生物标识穹起纹层的凸出方向示顶4软沉积变形(沉积物还未充分固结成岩时发生的形变)5地层的接触关系:整合:产状一致时间上连续的两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平行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的岩层产状平行一致, 但上、下两套地层之间发生过沉积间断, 缺失了部分时代的地层,接触面为古侵蚀面;角度不整合:不整合面上下俩套地层间既缺失部分地层彼此产状又不相同,上覆地层底部常有底砾岩,底面常与不整合面基本平行。
三.应力分析和应变1、概念应力:单位面积上的内力张应力:使物体受拉伸的正应力压应力:使物体受压缩的正应力剪应力;平行于截面dF上的力应变;指物体在该时刻的形态与某一早先的形态之间的差别剪应变;原来互相直交的俩条直线变形后所改变的角度。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精选文档】

名词解释1. 拉分盆地:走滑断层系中拉伸形成的断陷盆地,其短边为正断层,长边为走滑断层.2. 断弯褶皱:逆冲岩层在爬升断坡过程中引起的褶皱作用。
3. 应变椭球体:为了形象的描述岩石的应变形态,常设想在变形前后岩石中有一个半径为1的单位球体,均匀变形后成为一个托球,以这个椭球体的形态和方位来表示岩石的应变状态,这个椭球体即应变椭球体。
4。
应力场:物体内各点的应力状态在物体占据的空间内组成的总体.构造应力场:由构造作用造成的应力场.5. 应力莫尔圆:在应力分析中,一种重要的图解方法,能完整的代表一点的应力状态. 6。
窗棂构造:强硬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的半圆柱状大型浅状构造。
7。
拉伸线理:拉长的岩石碎屑、砾石、鲕粒、矿物颗粒或集合体近于平行排列而显示的线状构造。
矿物生长线理:由针状、柱状或板状矿物顺其长轴定向排列而成。
8. 构造序列:不同时期的构造群按其发育的顺序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9. 构造置换:岩石中的一种构造在后期变形中或通过递进变形过程被另一种构造所代替的想象.10。
剪节理:由剪应力产生的破裂面。
11. 均匀变形:物体内各点的应变特征相同的变形.12. 劈理的域构造:岩石中劈理域和微劈石相间的平行排列构造.13。
S-C组构:韧性剪切带内常发育两种面理:a。
剪切带内面理(s)b。
糜棱岩面理(c)随着剪应变加大,剪切带内面理(s)逐渐接近以致平行于糜棱岩面理(c).14。
花状构造:剖面上一条走滑断层自下而上成花状撒开。
15. 石香肠构造: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或近垂直岩层挤压时形成的。
16。
褶皱枢纽:同一褶皱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
脊线:同一褶皱面上沿着脊形最高点的连线。
17。
断展褶皱作用:与下伏逆冲的断坡密切相关,不过褶皱形成于逆冲断层终端,是在断坡形成同时或近于同时发生的。
18. 位错蠕变:高温下的变形机制,当温度T〉0。
3Tm(Tm为熔融温度)时,恢复作用显得重要起来,位错可以比较自由的扩展且从一个滑移面攀移到另一个滑移面.19。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判断题1、对称波痕的波峰尖端指向岩层的顶⾯。
对2、对称浪成波痕的波峰尖端指向岩层的底⾯。
错3、泥裂在剖⾯上⼀般成“V”字形,其“V”字形尖端指向岩层顶⾯。
错4、斜层理由⼀组或多组与主层⾯斜交的细层组成,其细层的收敛⽅向指向岩层的底⾯⽅向。
对5、斜层理由⼀组或多组与主层⾯斜交的细层组成,其细层的收敛⽅向指向岩层的顶⾯⽅向。
错6、粒级层理⼜称递变层理,其特点是在⼀单层内,从底到顶粒度由粗逐渐变细。
对7、⾬痕的凹坑或瘤状印模的圆弧形顶端总是指向岩层底⾯。
对断层运动⽅向1、在断层旁侧发育的压性结构⾯(如褶皱轴⾯)与断层所构成的锐⾓指⽰断层对盘的运动⽅向。
对2、在断层旁侧发育的张性结构⾯(如⽻状张节理)与断层的锐夹⾓指⽰对盘的运动⽅向。
错3、在断层旁侧发育的⽻状剪节理与断层所构成的锐⾓指⽰断层对盘的运动⽅向。
错4、牵引褶皱的弧形顶端指⽰断层对盘运动⽅向。
错5、牵引褶皱的弧形顶端指⽰断层本盘运动⽅向。
对6、同沉积断层的上盘常发育逆牵引构造,逆牵引构造⼀般构造背斜,其弧形顶端指⽰断层本盘的运动⽅向。
错褶皱1、同沉积褶皱是在岩层形成后受⼒变形⽽形成的。
错2、同沉积断层是在岩层形成后受⼒断裂⽽形成的。
错3、在多层岩层受到顺层挤压引起的纵弯褶皱作⽤过程中,背斜中各相邻岩层的下层相对向背斜的转折端滑动。
错4、在多层岩层受到顺层挤压引起的纵弯褶皱作⽤过程中,背斜中各相邻岩层的上层相对向背斜的转折端滑动。
对V字形法则1、当岩层倾向与地⾯坡向相同,且岩层倾⾓⼤于地⾯坡度⾓时,岩层界线与地形等⾼线的弯曲⽅向相反。
对2、当岩层倾向与地⾯坡向相反,岩层界线与地形等⾼线的弯曲⽅向相反。
错3、当岩层倾向与地⾯坡向相同,且岩层倾⾓⼩于地⾯坡度倾⾓时,岩层界线与地形等⾼线的弯曲⽅向相反。
错4、当岩层倾向与地⾯坡向相反时,岩层出露线与地形等⾼线的弯曲⽅向相同。
对5、当岩层倾向与地⾯坡向相同,且岩层倾⾓⼤于地⾯坡度⾓时,岩层界线与地形等⾼线的弯曲⽅向相反。
构造地质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

构造地质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1、地质构造:组成地壳或岩石圈的岩层或岩体等,在内外地质动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各种变形2、构造地质学:研究地壳上各级各类地质构造的发生、发展、演化及其与矿产分布、地震、工程稳定性、环境演化等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3、面状构造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走向:某一倾斜构造面和任意水平面的交线。
倾向:在构造面上,沿倾斜面引出垂直走向线的直线,称倾斜线,倾斜现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向下倾斜一段的方位角倾角:构造面上的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线之间的夹角4、方位角法:倾向+倾角(45 °∠ 30 °)5、象限角法:走向+倾角+倾向(N30°E, 45 ° SE)6、线状构造产状要素:倾伏、侧伏。
7、倾伏:倾伏向+倾伏角,如:330 °∠ 20 °或 N30°W,20°8、侧伏:侧伏角+侧伏向/构造面产状,如: 20°S/N30°E,45 °SE 。
注意:学会将方位角换成象限角9、水平岩层与倾斜岩层的区别:①水平岩层:老下新上,沟谷老,山脊新。
倾斜岩层:在没有发生倒转的前提下,顺着岩层的倾向,岩层的时代由老到新排列;②水平岩层:地质界限随着地形等高线的弯曲而弯曲。
倾斜岩层在野外和地形地质图上呈条带状分布,切割地形等高线;③水平岩层的厚度等于岩层顶面和底面的标高差;④水平岩层露头宽度的变化受岩层厚度和地面坡度的影响。
(地缓而宽大,地陡而窄小)。
倾斜岩层:横穿沟谷的岩层倾角越大,岩层的条带越接近条带状,若岩层的倾角越小,则岩层越弯曲。
10、倾斜岩层的厚度:真厚度(h)=铅直厚度(H)×cosα(真厚度永远小于或等于铅直厚度)11视厚度(h’)=铅直厚度(H)×cosβ(真厚度永远小于视厚度)12、V字形法则:①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反时,岩层的界限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即“相反相同”,但岩层界限弯曲的曲率小于地形等高线的曲率;②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同时,岩层的倾角大于地面坡度角时,岩层的露头界限与地向等高线成相反方向,即“相同相反”;③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同时,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度角时,岩层界限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即“相同相同”,岩层界限弯曲的曲率大于地形等高线的曲率。
昆工构造地质学复习题及答案

构造地质学复习题一、选择题1)确定岩层产状的两个基本要素:( B )A.走向和倾向B.倾向和倾角C.走向和倾角D.走向和构造2)两套地层关系反映了构造演化过程为:下降沉积-褶皱、岩浆侵入并遭受剥蚀—再下降沉积,其接触关系为( B )A.平行不整合B.角度不整合C.整合D.假整合3)岩层的真倾角(A )A.大于视倾角B.小于视倾角C.等于视倾角D.无法判断4)岩层产状和厚度不变,若坡向与倾向相同,当坡角越接近倾角时,则露头宽度( B )。
A.越小B.越大C.无变化D.无法判断5)节理系是指( C )A.在一个露头上所有节理组合B.在一次构造应力场中形成产状和力学性质相同的一群节理组合C.在一次构造应力场中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节理的组合D.在一个地区所有产状、性质相同的节理统称6)褶皱内外弧曲率相同,等倾斜线等长的褶皱是(B )A.相似褶皱B.等厚褶皱C.平行褶皱D.顶薄褶皱7)在垂直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出现地层重复最可能有下列哪种构造( A )A.褶皱B.断裂C.节理D.劈理8)在地层层序正常地区,顺着褶皱枢纽倾伏方向观察时,地层时代( C )A.由新到老B.由老到新C.背斜由老到新,向斜由新到老D.无法判断9)平行褶皱的等倾斜线特征为( B )A.与轴面平行且等长B.向内弧收敛且等长C.向内弧收敛且不等长D.向外弧收敛且等长10)褶皱枢纽是指( C )A.单一褶曲面往上凸的最高点连线B.单一褶曲面往下凹的最低点连线C.单一褶曲面最大弯曲点的连线D.褶曲轴面与地面交线11)断层两盘地层真断距是下列哪种剖面上测得的( C )A.垂直地层走向的剖面 B.平行地层走向的剖面 C.垂直断层走向的剖面 D.平行断层走向的剖面12)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基本直交的断层是( B )A.横断层 B.倾向断层 C.走向断层 D.顺层断层13)由若干条产状基本一致、性质相同的断层形成的断层组合是( D )A.阶梯状断层 B.迭瓦状断层 C.雁行式平移断层 D.前面三种都可能14)飞来峰指( B )A.在外来系统岩石广布的区内,因剥蚀出露的一小片被断层所围限的原地系统岩石B.在原地系统岩石分布区,因剥蚀而残留一小片被断层围限的外来系统岩块C.在地形较高处看到的孤立的地质体D.在地形低洼处的不同于其周围岩石的地质体15)糜棱岩是指( A )A.较高温度和应力差下矿物发生塑性变形而成B.由一种坚硬岩石构成的构造岩C.脆性破碎研磨而成D.岩浆作用形成的岩石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1)常温常压条件下,岩石的抗张强度总是小于抗剪强度和抗压强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造地质学考试复习重点 一、名称解析 (20 分) 视倾角 :视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 真倾角 :指倾斜平面上的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 侧伏向 :线状构造所在平面指示线下倾的走向。 侧伏角 :当线状构造包含在某一倾斜平面内, 此线与该平面走向线间所夹之锐角为此线在那 个面上的侧伏角。 倾伏向 :倾斜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示的该直线下倾斜的方位,通常用方位角表示。 倾伏角 :倾斜直线与其水平投影线间所夹之锐角。 线应变 :物体内部一点, 在一定方向上的相邻指点排列成质线, 质线上的相邻质点方向的相 对位移造成线变形,对线变形的度量称为线应变。 剪应变 :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在变形后其夹角偏离直角的量称之为角剪切应变, 其正切称为 剪应变γ。 剪裂角 :剪裂面与最大主应力σ 1 的夹角。 共轭剪裂角 :两组共轭剪节理的夹角。 均匀应变 :变形前后各质点的应变特征相同。 非均匀应变 :变形前后各质点的变形特征不同。非均匀变形分连续变形与不连续变形两种。 应变椭球体 :设想在变形前岩石中有一个半径为 1 的单位球体 ,均匀变形后成为一椭球体, 以这个椭球体来表示岩石的应变特点即应变椭球体。 共轴递进变形 :在递进变形过程中, 如果各增量应变椭球的主轴始终与有限应变椭球的主轴 一致,这种变形叫共轴递进变形。 旋转变形 :变形过程中平行于应变椭球体主应变轴方向的物质线方位发生了改变的变形 : 应变 ,称为旋转变形。 非旋转变形 :变形过程中平行于应变椭球体主应变轴方向的物质线方位始终保持不变的变 形,称为非旋转变形。 有限应变 :物体变形的最终形状与初始状态对比发生的变化,称为有限应变。 劈理 :劈理是一种潜伏在分裂面将岩石按一定的方向分割成平行密集的薄片或薄板的次生面 状构造。 劈理域 :劈理域通常指由层状硅酸盐或 不容残余物质福集成的平行或交织状的薄条带或薄 膜。 透入性构造 :指一个地质体中均匀连续弥漫整体的构造现象, 反应地质体的整体发生了变形 或变质作用。 非透入性构造 :指那些仅仅产出于地质体局部或只影响其个别区段的构造, 如节理断层之类 连续劈理 :凡岩石中矿物均匀分布, 全部定向,或劈理域宽度极小,只能借助偏光显微镜和 电子显微镜才能分辩劈理域和微劈理,均称为连续劈理。 不连续劈理 :劈理域在岩石中具有明显的间隔, 用肉眼就能鉴别劈理域和微劈石的劈理, 称 为不连续劈理。 拉伸线理 :拉伸线理是拉长的岩石碎屑、 砾石、鲕粒、矿物颗粒或集合体等平行排列而显示 的现状构造 A 型线理。 交面线理 :交面线理是两组面理相交或层理相交的线理,长平行于同期褶皱的枢纽方向, B 型线理。 窗棂构造 :窗棂构造是强硬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的半圆柱状大型线状构造, 棂柱表面有时 被磨光, 并蒙上一层云母等矿物薄膜, 其上常有与其延伸方向一致的沟槽或突起并常被与之 直交的横节理所切割。 枢纽 :单一褶皱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 褶皱脊线 :同一褶皱面上的沿着背形的最高点的连线为脊线; 翼间角 :正交剖面上两翼间的内夹角; 轴迹 :轴面与地面或其他任何面的交线称为轴迹; 平行褶皱 :褶皱面作平行弯曲, 同一褶皱层的厚度在褶皱各部分一致, 弯曲的各层具有同一 曲率中心; 相似褶皱 :组成褶皱的各褶皱面作相似的弯曲,革面的的曲率相同,没有共同的曲率中心 隔档式褶皱 :由一系列平行的背斜和向斜相间组成,其中背斜是紧闭的,而向斜较开阔。 隔槽式褶皱 :由一系列平行的背斜和向斜相间排列的褶皱组成的, 其中向斜较紧闭, 而背斜 较开阔。 纵弯褶皱作用 :岩层受到顺层挤压力的作用而发生褶皱,称纵弯褶皱作用。 横弯褶皱作用 :岩层受到与层面垂直的外力作用而发生褶皱,称横弯褶皱作用。 节理系 : 在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构造应力场中形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节理组称为节理系。 节理组 :在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构造应力场中形成的 , 产状基本一致 , 力学性质相同的一群 节理称为节理组。 共轭剪节理 :典型的剪节理常常组成共轭“ X ”型节理系; 张节理 :由张应力产生的破裂面; 剪节理 :由剪节理产生的破裂面; 滑距 : 断层两盘实际的位移距离; 断距 :被错断岩层在两盘对应 (标志)层之间的相对距离; 水平地层断距 :断层两盘上对应层的水平距离; 阶步 :在断层滑动面上常见有与擦痕直交的微细陡坎,这种陡坎称为阶步。 逆冲推覆构造 :逆冲推覆构造是由逆冲断层及其上盘推覆体或逆冲岩席组合而成的构造。 飞来峰 :在逆冲推覆构造中,常见老岩层覆盖在新岩层上,这样的老岩层称推覆体。当推覆 体遭受强烈剥蚀, 周围地区露出原来的新岩层, 而残留一部分老岩层, 孤零零地盖在新岩层 上,叫飞来峰。 构造窗 :在逆冲推覆构造中, 常见老岩层覆盖在新岩层上, 外来的老岩层称外来岩块推覆体, 相对停留在原地的新岩层称原地岩块或下伏岩块。 当外来岩块遭受剥蚀, 中间剥蚀掉而露出 一块新岩层(下伏岩块)来,就称为构造窗。 同沉积断层 :又称生长断层, 主要发育于沉积盆地边缘。 在沉积盆地形成发育过程中盆地不 断下降, 沉积不断进行, 盆地外侧不断隆起, 这些作用都是由于控制盆地边缘断层的不断活 动而发生的。 地垒 :主要由两组走向近平行且反向倾斜的正断层构成, 中间共同的下盘上升, 两侧的断层 上盘下降; 地堑 :主要由两组走向近平行且相向倾斜的正断层构成, 两条断层中间的共同上盘下降, 两 条断层的下盘上升。
填空 1. 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或____中的______。 (地壳,岩石圈,地 质构造) 2. 地质构造研究应包括构造的_____、运动学和_____研究,以及构造发育、演 化的______。 (几何学,动力学,历史分析) 3. 沉积岩中可以用来确定岩层顶底面的原生构造主要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等。 ( 斜层理,粒级层序,波痕,泥裂,古生物化石的 生长和埋藏状态 )
5. 岩层的产状类型包括____、 ____、 ____、 _____。 (水平,倾斜, 直立, 倒转)
6. 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____方向弯曲,但岩 层露头线的弯曲度___等高线的弯曲度。 ( 相同,小于; )
7. 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小于坡度角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_ ___方向弯曲,但岩层露头线的弯曲度___等高线的弯曲度。 ( 相同,大于 )
8. 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大于坡度角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_ ___方向弯曲。 (相反 )
9. 岩层的露头界线形态,决定于_____、____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 ( 岩层产状, 地形)
10. 倾斜岩层的露头宽度取决于____、 _____、 ____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 厚 度,产状,地面产状 )
11. 地层的接触关系按成因可分为_____、_____两种基本类型。 ( 整合接触,不 整合接触 )
13. 平行不整合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再下降接受沉积。 ( 下降接受 沉积,上升、沉积间断和遭受剥蚀 )
14. 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再下降接受沉积。 ( 下降接受 沉积 ,褶皱上升 (常伴有断裂、岩浆活动和区域变质等 )
15. 确定不整合存在的标志主要有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 ___等。 ( 地层古生物,沉积,构造,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
17. 岩石变形的五种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拉伸, 挤压,剪切,弯曲,扭转 )
18. 按变形后的形状可归纳为两种基本类型:_____和______。 ( 均匀变形,非 均匀变形 )
19. 岩石在外力作用下, 一般要经历______、 _____和_____三个变形阶段。 ( 弹性变形,塑性变形,破裂变形 ) 20. 当岩石发生剪切破裂时, 包含最大主应力轴 σ1 象限的共轭剪切破裂面之间的夹角称为 。( 共轭剪切破裂角 ) 21. 剪裂角是指_____与_____夹角。 ( 最大主应力轴σ 1,剪切破裂面 ) 22. 最大主应力轴 σ1 方向与剪切破裂面之间的夹角称为 __________ 。( 剪裂角 ) 25. 在同一动力持续作用的变形过程中, 如果应变状态发生连续的变化, 这种变形称为__ _____。 ( 递进变形 )
26. 影响岩石力学性质与岩石变形的因素有____、 ____、 ____、 ____。 ( 围 压,温度,溶液,孔隙压力,时间 )
27. 褶皱形态多种多样,但基本形式有两种:____和____ 。( 背斜,向斜 ) 28. 褶皱要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核,翼,转折端,枢纽,轴面,轴迹 )
29. 褶皱枢纽一定是褶曲的同一层面上_________的联线。 ( 最大弯曲点 ) 30. 在横部面上, 根据轴面产状和两翼产状可将褶皱形态描述为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直立,斜歪,倒转,平卧,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