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文学、文艺学等相关专业荐读书目(硕博阶段之硕士篇)
文艺学研究生必读书目

文艺学研究生必读书目作为文艺学研究生,阅读大量的专业书籍是提高自身学术素养的重要途径。
下面将介绍一些文艺学研究生必读的书目,这些书籍涵盖了文艺学的基础理论、经典著作以及前沿研究等方面,对于深入理解文艺学的核心概念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艺学基础理论1.《文艺学导论》作者:罗意华该书是文艺学领域的经典教材之一,全面介绍了文艺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发展历程,对于帮助研究生建立起对文艺学体系的整体认识具有重要作用。
2.《文学理论导论》作者:陈平原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文学理论的各个流派、学派及其代表性理论,对于培养研究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理论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二、经典文艺理论著作1.《艺术的欣赏》作者:杰克逊这本书是经典的艺术哲学著作,深入探讨了艺术的本质、艺术审美的规律以及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对于研究生加深对艺术审美问题的理解具有重要价值。
2.《文艺创作理论》作者:陈丹青该书系统地阐述了文艺创作的一般规律和原则,对于帮助研究生深入理解文艺创作的过程和方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三、文学作品研究1.《文学批评方法学》作者:陈丹青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和理论,对于研究生提高文学作品的研究能力和批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2.《文学作品与文化研究》作者:李克强该书探讨了文学作品与文化的关系,对于帮助研究生拓宽研究视野、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四、前沿文艺研究1.《当代文艺批评理论与方法》作者:王小林该书综合介绍了当代文艺批评的理论和方法,对于研究生了解当代文艺研究的前沿动态和方法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艺术与社会》作者:李雪明这本书探讨了艺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对于研究生深入理解艺术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书目只是文艺学研究生必读书目的一部分,其中涉及到的内容较为广泛,包括文艺学的基础理论、经典著作以及前沿研究等方面。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研究生可以系统地了解文艺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研究能力,为未来的学术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专业必读书籍

文学院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必读经典书目文艺学专业:1.《文学理论》,韦勒克、沃伦著,刘象愚等译,三联书店1984年版。
2.《中国文学批评史》,郭绍虞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3.《西方美学史》,朱光潜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4.《文艺对话集》,柏拉图著,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5.《诗学〃诗艺》,亚里士多德、贺拉斯著,罗念生、杨周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6.《文心雕龙》,刘勰著,周振甫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7.《王国维文学论著三种》,王国维著,商务印书馆,2001版。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1.《语言学史概要》,岑麒祥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版。
2.《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索绪尔著,高名凯译,岑麒祥、叶蜚校注,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3.《语言论》,[美国]布龙菲尔德著,袁家骅、赵世开、甘世福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4.《句法结构》,[美国]乔姆斯基著,邢公畹、庞秉均、黄长著、林书武译,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
5.《应用语言学导论》,[英]s.皮特.科德著,上海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古代汉语阅读篇目:1.《说文解字》,(汉)许慎著。
2.《文字学概要》,裘锡圭著,商务印书馆1988年。
3.《汉语史稿》,王力著,中华书局1980年。
4.《汉语词汇讲话》,周祖谟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
5.《训诂学概要》,齐佩熔著,中华书局2007年。
现代汉语阅读篇目:1.《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商务印书馆1979年。
2.《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陆俭明沈阳,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3.《语法研究入门》,马庆株编,商务印书馆2000年。
4.《语言学教程》,林焘,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5.《修辞学发凡》,陈望道,上海教育出版社1976年。
6.《汉语描写词汇学》,刘叔新,商务印书馆2005年。
博士研究生必读书目(资格考试)

文艺学、比较文学博士研究生资格考试·阅读书目1、《文心雕龙注》,刘勰著,范文澜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2、《沧浪诗话校释》,严羽著,郭绍虞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3、《历代诗话》,何文焕辑,中华书局1981年版。
4、《历代诗话续编》,丁福保辑,中华书局1983年版。
5、《国故论衡疏证》,章太炎著,庞俊、郭诚永疏证,中华书局2008年版。
6、《人间词话汇编汇校辉评》,王国维著,周锡山编校,北岳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7、《中国小说史略》鲁迅著,(全集本或其他版本)。
8、《元白诗笺证稿》,陈寅恪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9、《七缀集》钱锺书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或三联书店《钱锺书集》版)。
10、《小说例话》周振甫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1、《中古文学史论》,王瑶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12、《中国文学理论》,刘若愚著,杜国清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3、《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宇文所安著,王柏华、陶庆梅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14、《中国近代小说的兴起》韩南著,徐侠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版。
15、《西方影响与民族风格》,唐弢著,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或《唐弢文集》版。
16、《普通语言学教程》,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著,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17、《俄苏形式主义文论选》,托多罗夫编,蔡鸿滨译中国社科出版社1989年版。
18、《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热奈特著,王文融译,中国社科出版社1990版。
19、《历史与阶级意识》,卢卡奇著,杜章智等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20、《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巴赫金著,白春仁、顾亚铃译,三联书店1988年版。
21、《小说的兴起》,瓦特著,高原、董红钧译,三联书店1992年版。
22、《启迪》,本雅明著,汉娜·阿伦特编。
张旭东、王斑译,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23、Michel Foucault,The Archaeology of Knowledge and the Discourse on Language,trans byA.M.Sheridan Smith,NEW York Pantleon,1972.24、Dipesh Chakrabarty,Provincializing Europe:Postcolonial Thought and Difference,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0.25、Jean Baudrillard,For a Critique of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Sign,Telos Press,1981.26、《文化与帝国主义》,爱德华·W·萨义德著,李琨译,三联书店2003年版。
2023年中国语言与文化专业考研书目

2023年中国语言与文化专业考研书目2023年中国语言与文化专业考研书目语言学基础类1.《现代汉语词典》2.《汉语语音教程》3.《汉语语法》4.《汉语语用学》5.《语言学导论》6.《语音学导论》7.《语义学基础》8.《语用学教程》9.《汉语音韵学史》10.《汉语词汇的本体论研究》11.《汉语词汇学》12.《语言习得导论》文学类1.《文学导论》3.《中国现代文学史》4.《中国古代文学名著选读》5.《中国现代文学名著选读》6.《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史》7.《中国文学批评史》8.《中国文学概论》9.《中国小说史》10.《中国戏曲史》11.《中国古代诗歌史》12.《当代文学研究》文化研究类1.《中国哲学史》2.《中国道家文化》3.《中国佛教史》4.《中国古代文化史》5.《中国现代文化史》7.《中国传统文化研究》8.《中华文化通论》9.《中华文化思想史》10.《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游记》11.《中国文化素养教程》12.《中国文化导论》考研英语类1.《权威指南:考研英语三大题型详解》2.《考研英语语法指导》3.《考研英语词汇精讲》4.《绝密押题:历年考研英语真题详解》5.《考研英语阅读理解全攻略》6.《考研英语写作指导》7.《考研英语听力高分指南》8.《考研英语名师手把手教你过关》9.《超纲考点:破解考研英语难点》10.《考研英语模拟试卷与详解》11.《考研英语高分策略与技巧》12.《考研英语总复习计划》综合类1.《中国文化简史》2.《中国语言学史纲》3.《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史》4.《中国语言文化概论》5.《汉语语版与跨文化交际》6.《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新编》7.《中国语言学常识》8.《语言真相》9.《语言、海洋与文化》10.《当代中国文化研究》11.《新形势下的语言学与文化研究》12.《跨文化交流与中文教学研究》以上就是2023年中国语言与文化专业考研书目,如果能够按照这个书目进行学习的话,就可以更加系统的学习知识了。
语言学考博书目

语言学考博书目
语言学考博书目分为两部分,一是必读书目,二是参考书目。
必读书目:
1. 《西方语言学史》- 马蒂斯著
2. 《简明语言学教程》- 田艳平著
3. 《中外语言学发展史》- 王力强著
4. 《语言学概论》- 亨利·古兹著
5. 《概要语言学》- 贾宁著
6. 《语言学结构》- 戴维. 克里斯特尔著
7. 《心理语言学》- 斯坦利奥康纳著
8. 《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 金振武著
9. 《应用语言学》- 斯图尔特·卡皮奇著
10. 《对比语言学》- 雷杰克逊著
参考书目:
1. 《语言与大脑》- 斯蒂芬-卢克克(Stephen Pinker)著
2. 《语篇分析导论》- 德雷. 汤姆西斯清著
3. 《现代汉语语法与语义学》- 任思忠著
4. 《宇宙语言: 人类语言是否普遍》- 史蒂芬·安德森著
5. 《对话中的隐喻》- 马丁纽曼和弗兰克·兰德尔著
6. 《二语习得》- 斯蒂芬克拉什尼克和加拉-克拉什尼克著
7. 《版图外语言学文化》- 肖明潮著
8. 《语言和认知》- 让-奥利弗·克雷普斯著
9. 《应用语言学导论》- 约翰理查德和韦林麦基著
10. 《语言与思维》- 诺姆.乌尔费尔德著
以上书目涵盖了语言学的基础理论、学科发展史、语言结构、心理语
言学、跨文化交际、应用语言学等方面的内容,可作为语言学考博的重要参考书目。
请注意,由于不允许包含网址、超链接和电话号码,如需查阅具体书籍信息,请使用相关图书馆、书店或在线检索工具进行查询。
语言学必读书目

语言学必读书目语言学必读书目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您整理的语言学必读书目,希望您喜欢!语言学专业阅读书目1. 陈保亚《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2. 范晓《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3.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4. 陆俭明、马真《现代汉语虚词散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5. 吕叔湘(1942)《中国文法要略》,商务印书馆,19826.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19797. 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商务印书馆,19848. 马庆株《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9. 马庆株《汉语语义语法范畴问题》,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10. 马庆株编《语法研究入门》,商务印书馆,199911. 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12. 石毓智《语法的认知语义基础》,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13. 宋国明《句法理论概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14. 游汝杰《汉语方言学导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15. 袁家骅《汉语方言概要》(第二版),语文出版社,198316. 詹伯慧主编《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17. 张伯江、方梅《汉语功能语法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18. 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的名词短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19.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0. 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21. 朱德熙《语法答问》,商务印书馆,198522. 赵金铭主编,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423. 徐子亮、吴仁甫,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4. 李泉主编,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25. 王建勤主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语言系统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26. 王建勤主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习得过程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27. 孙德金主编,对外汉语词汇及词汇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28. 孙德金主编,对外汉语语法及语法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29. 李晓琪主编,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30.陈昌来编,《应用语言学导论》,商务印书馆,200731.何自然,冉永平编著,《新编语用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2.吴为善,《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33. Lappin, S. ed., 1998. The Handbook of Contemporary Semantic Theory(当代语义理论指南),487-507页,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布莱克韦尔出版社,200134. Levinson, S. 1983. Pragmatics(语用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200135. Saeed, John I. 1997. Semantics(语义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布莱克韦尔出版社,2000语言学必读书目《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著,商务印书馆,1980《语言论》,布龙菲尔德著,商务印书馆,1990《现代语言学教程》,(上下)霍凯特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1987《句法结构》,乔姆斯基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乔姆斯基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语言学说史》,康德拉绍夫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85《现代语言学流派》,冯志伟编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普通语音学纲要》,罗常培、王均编著,商务印书馆,1981《西方现代语言哲学》,周忠昌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语义学》,利奇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语义学》,徐烈炯著,语文出版社,1995《生成语法理论》,徐烈炯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心理语言学》,桂诗春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当代社会语言学》,徐大明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文化语言学》,(增订本)邢福义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应用语言学》,刘涌泉、乔毅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计算语言学概论》,俞士汶主编,商务印书馆,2003《语料库语言学》,黄昌宁、李涓子编著,商务印书馆,2002《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赵金铭主编,商务印书馆,2005《语言教学分析》,麦基著,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语言学中的逻辑》,奥尔伍德等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4《语言逻辑分析(语言学家关注的一切逻辑问题)》,麦考莱著,杭州大学出版社1989 《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陈保亚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语言学方法论》,桂诗春等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刘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中国语法学史稿》,龚千炎著,语文出版社,1987《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陆俭明、沈阳,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语言学前沿与汉语研究》,刘丹青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汉语语法学》,邢福义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语法讲义》,朱德熙著,商务印书馆1982北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必读书目朱德熙(1982)《语法讲义》北京商务印书馆语法研究入门马庆株(编)吕叔湘(1984)《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赵元任(1959)《语言问题》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赵元任(1968)《汉语口语语法》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丁声树等(1961)《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北京商务印书馆朱德熙(1980)《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朱德熙(1985)《语法答问》北京商务印书馆朱德熙(1990)《语法丛稿》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林焘、王理嘉(1992)《语音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王理嘉(1991)《音系学基础》北京语文出版社王洪君(1999)《汉语非线性音系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符淮青(1996)《词义的分析与描写》北京语文出版社刘叔新(1990)《汉语描写词汇学》北京商务印书馆陆俭明(1993)《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陆俭明(1993)《现代汉语汉语句法论》北京商务印书馆陆俭明(1994)《陆俭明自选集》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陆俭明(2003)《陆俭明选集》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陆俭明马真(1999)《现代汉语虚词散论(修订本)》北京语文出版社沈阳(1994)《现代汉语空语类研究》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沈阳(2000,主编)《配价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北京语文出版社沈阳郑定欧(1995,主编)《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沈阳何元建顾阳(2000)《生成语法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黑龙江出版社袁毓林(1998)《现代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袁毓林(1998)《语言的认知研究和计算分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袁毓林郭锐(1998,主编)《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2)》北京大学出版社郭锐(2002)《现代汉语词类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詹卫东(2000)《面向中文信息处理方向的汉语短语结构规则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张伯江方梅(1996)《汉语功能语法研究》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张敏(1998)《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徐烈炯(1988)《生成语法理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徐烈炯(1990/1995)《语义学》北京语文出版社徐杰 (2001)《普遍语法原则与汉语语法现象》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邓思颖(2003)《汉语方言语法的参数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石定栩(2002)《乔姆斯基的形式语法》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宋国明(1997)《句法理论概要》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龚千炎(1987)《中国语法学史稿》北京语文出版社邵敬敏(1990)《汉语语法学史稿》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陈保亚(1999)《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古代汉语郭锡良商务印书馆古汉语词汇纲要蒋绍愚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中华书局说文解字许慎中华书局汉语史稿王力中华书局音韵通讲耿振生河北教育出版社音韵学教程唐作藩北大出版社现代汉语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商务出版社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陆俭明词汇的分析与描写符淮青语文出版社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符淮青语言学概论(语音、词汇) 贺阳、沈阳语文出版社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陈保亚山东教育出版社现代语言学教程 [美]霍凯特北大出版社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索绪尔商务印书馆汉语方言概括袁家骅语文出版社汉语方言导论游汝杰上海教育出版社语音学教程林焘、王理嘉北京大学出版社音系学基础王理嘉文字学纲要苏培成简明汉语史向熹高等教育出版社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詹伯慧湖北教育出版社。
中国语言文学博士研究生必读书目

中国语言文学Chinese language & Literature(专业代码:0501)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一、必读书目[1] 吴俊、李今、刘晓丽.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目录新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2] 刘增人.中国现代文学期刊史论.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2] 谢冕.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4] 严家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丛书.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5]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6] 王晓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7] 张梦阳.中国鲁迅学通史.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8] 马良春、张大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9] 许志英、邹恬.中国现代文学主潮.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10] 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11] 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12] 骆寒超.新诗创作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12] 朱寿桐等.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史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版.[14] 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广西师大出版社,2004年版.[15] 刘晓东.儿童精神哲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16] 佩里·诺得曼.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天卫文化图书出版公司,2001年版.[17] 班马.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与构想.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版.[18] 孙建江.二十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导论.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年版.[19] 朱自强.儿童文学的本质.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版.[20] 吴其南.转型期少儿文学思潮史.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版.[21] 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年版.[32] 王先霈、王又平主编,文学批评术语词典,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32] 陈厚诚、王宁主编,西方当代文学批评在中国,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24] 王逢振、盛宁等编,最新西方文论选,漓江出版社,1991年版.[25] [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三联书店,1984年版.[26] [英]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陕西师大出版社,1986年版.[27] [荷]佛克马、易布斯,二十世纪文学理论,三联书店,1988年版.[28] 刘纳.嬗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29] 陈思和.中国新文学整体观,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20] 黄修己.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21] 高玉.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32] 王嘉良. 辉煌“浙军”的历史聚合——浙江新文学作家群整合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32] 方卫平.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发展史,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年版.[25] 周晓波.儿童文学创作现象透视,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版.[32] 曹禧修.中国现代文学形式批评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27] 王侃.叙事门与修辞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二、选读书目(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1] 高玉.跨文学研究论集初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版.[2] 高玉.跨文学研究论集二编.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2] 王嘉良等.现代中国文学思潮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4] 方卫平.儿童文学接受之维.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年版.[5] 李蓉.中国现代文学身体学阐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6] 付建舟. 小说界革命的兴起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7] 潘正文. 两浙人文传统与百年浙江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8] 骆寒超.新诗主潮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9] 孙玉石.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2月版.[10] 龙泉明.中国新诗流变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12月.[11] 陈白尘、董健.中国现代戏剧史稿.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年.[12] 孙庆升.中国现代戏剧思潮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12] 黄云生.人之初文学解析.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版.[14] 班马.前艺术思想.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年版.[15] 方卫平.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史.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版.[16] 王泉根.中国当代儿童文学文论选.接力出版社,1996年版.[17] 吴其南.中国童话史.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版.[18] 周晓波.现代童话美学.未来出版社,2001年版.[19] 周作人.儿童文学小论.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20] 韦苇.世界儿童文学史概述.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86年版.[21] 谭霈生.电影美学基础.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年5月版.[32] 邵牧君.西方电影史概论.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年版.[32] 陈伯海主编,近四百年中国文学思潮史,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24] [美]科恩等,文学理论的未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25] 王逢振主编,2000年度新译西方文论选,漓江出版社,2001年版.[26] 王逢振主编,2001年度新译西方文论选,漓江出版社,2002年版.[27] 王嘉良.地域视阈的文学话语,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版.[28] 王嘉良.浙江20世纪文学史,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三、推荐专业期刊[1] 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2] 文学评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2]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中国现代文学馆合办.[4] 文艺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5] 文艺理论研究.中国文艺理论研究会、华东师范大学合办.[6] 鲁迅研究刊.中国鲁迅研究会、鲁迅博物馆合办.[7] 当代作家评论.辽宁省作家协会主办.[8] 儿童文学选刊.少年儿童出版社主办.[9] 儿童文学研究.少年儿童出版社主办.[10] 中国儿童文学.少年儿童出版社主办.[11] 中国少儿出版.中国少儿出版社主办.[12] 中国儿童文化.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联合主办.学科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一、必读书目[1]《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2009年.[2]《左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2]《楚辞章句疏证》,中华书局,2007年.[4]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5] 逯钦立编《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2年.[6] 彭定求等编《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7] 唐圭璋编《全宋词》,中华书局,2009年.[8] 刘勰撰、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9] 锺嵘撰、曹旭注《诗品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0] 章学诚撰、叶瑛注《文史通义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11] 永瑢等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华书局,1999年.[12] 钱钟书著《管锥编》,中华书局,1986年.[12] 何文焕编《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14] 丁福保编《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2年.[15] 郭英德等著《中国古典文学接受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16] 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17] 罗宗强著《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2006年.[18] 罗宗强著《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2002年.[19] 韩兆琦主编《中国传记文学史》,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20] 徐朔方著《徐朔方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21] 王水照著《苏轼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32] 陈尚君著《旧五代史新辑会证》,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32] 梅新林著《中国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24] 梅新林著《红楼梦的哲学精神》,学林出版社,1995年.[25] 俞樟华著《中国传记文学理论研究》,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年.[26] 俞樟华等著《古代杂传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27] 陈玉兰著《清代嘉道时期江南寒士诗群与闺阁诗侣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28] 杨义著《中国古典小说史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29] 葛永海著《古代小说与城市文化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20] 陈洪著《中国小说理论史》,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年.[20] 陈大康著《中国近代小说编年》,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年.二、专业期刊[1] 文学评论.双月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2] 文学遗产.双月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2] 文史.季刊.中华书局.[4] 红楼梦学刊.双月刊.中国艺术研究院.[5] 明清小说研究.双月刊.江苏社会科学院.[6]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月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7]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双月刊.东北师范大学.[8] 文献.双月刊.北京国家图书馆.[9] 历史研究.双月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10] 文艺理论研究.双月刊.华东师范大学.学科方向“汉语言文字学”一、主要著作[1]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岑麒祥、叶蜚声、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2] 布龙菲尔德《语言论》,袁家骅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 霍凯特《现代语言学教程》,索振羽、叶蜚声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4] 王力《汉语语法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5] 王力《汉语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80.[6] 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55.[7] 吕叔湘、江蓝生《近代汉语指代词》,北京:学林出版社,1985.[8] 袁家骅等《汉语方言概要》,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 1960.[9] 詹伯慧《汉语方言与方言调查》,长沙: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10] 徐通锵《历史语言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11] 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12] 张志毅《词汇语义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2] 石安石《语义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14] 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5] 孙常叙《汉语词汇》,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16] 陆俭明《现代汉语句法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17] 张先亮、范晓《汉语句式在篇章中的适用性研究》,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18]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8.[19] 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20] 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21] 张志毅《词汇语义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32] 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32] 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24] 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北京:中华书局, 1981.[25] 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北京:中华书局,1959.[26] 姜亮夫《屈原赋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27] 张涌泉《汉语俗字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28] 王云路、方一新《中古汉语语词例释》,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29] 刘坚等《近代汉语虚词研究》,北京:语文出版社,1992.[20] 江蓝生《近代汉语探源》,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1] 郭在贻《训诂学》,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32] 王宁《训诂学原理》,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32] 王力《汉语语音史》,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85.[24] 李新魁《汉语音韵学》,北京:北京出版社,1986.[25] Comrie, B,Language Universals and Linguistic Typology, 沈家煊译《语言共性和语言类型》,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32] 克劳夫特(W, Croft)《语言类型学与普遍语法特征》,外研社,2000.[27] 刘丹青《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28] 张舜徽《中国文献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29]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史简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40] 黄永年《古籍整理概论》,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41] 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2009.[42] 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北京:中华书局,2009.[42] 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北京:中华书局,1982.[44] 萧统编选《宋刊明州本六臣注文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45] 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46] 章学诚《文史通义》,北京:中华书局,2006.[47] 余嘉锡《目录学发微》,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2]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北京:三联书店,2001.[49] 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50] 梅新林《中国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51] 黄灵庚《楚辞集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52] 吴泽顺《汉语音转研究》,长沙:岳麓书社,2006.[52] 陈年福《甲骨文词义论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二、专业期刊[1] 《中国语文》,季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2] 《方言》,季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2] 《当代语言学》,季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4] 《语言文字应用》,季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应用研究所.[5] 《语言研究》,季刊,华中理工大学.[6] 《语文研究》,季刊,山西省社会科学院.[7] 《古汉语研究》,季刊,湖南师范大学.[8] 《语言教学与研究》,季刊,北京语言文化大学.[9] 《世界汉语教学》,季刊,北京语言文化大学.[10] 《文学遗产》,双月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11] 《文献》,季刊,国家图书馆 .[12] 《古籍研究》,季刊,安徽大学.[12] 《敦煌研究》,年刊,敦煌研究院.[14] 《文史》,季刊,中华书局.[15] 《中华文史论丛》,季刊,上海古籍出版社.[16] 《国学研究》,丛刊,北京大学国学院.[17] 《历史研究》,双月刊,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18] 《中国典籍与文化》,季刊,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学科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一、主要阅读书目[1]布龙菲尔德《语言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
(典藏版)教育部推荐研究生课外必读书目

(典藏版)教育部推荐研究生课外必读书目
以下是教育部推荐的研究生课外必读书目(典藏版)。
这些书籍涵盖了各个学科领域,并广泛涉及重要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无论你是哪个专业的研究生,这些书目都可以帮助你拓宽知识面,深入了解相关领域的理论与实践。
1. 人文社会科学类
- 《社会学导论》
- 《政治学原理》
- 《心理学导论》
- 《经济学原理》
- 《文学与人类》
2. 自然科学类
- 《物理学通识》
- 《化学导论》
- 《生物学概论》
- 《地球科学基础》
- 《计算机科学导论》3. 工程技术类
- 《电子电路基础》
- 《通信系统导论》
- 《机械原理》
- 《材料科学基础》
- 《建筑设计与规划》4. 医学与生命科学类
- 《人体解剖学》
- 《生物化学导论》
- 《微生物学原理》
- 《遗传学基础》
- 《药理学导论》
5. 艺术类
- 《音乐欣赏与鉴赏》
- 《艺术史导论》
- 《戏剧与表演艺术》
- 《影视艺术导论》
- 《设计基础与实践》
这些书目为研究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选择阅读。
同时,这些书目也为进一步研究和学术交流提供了基础。
希望你能通过阅读这些精选书目,提升自己的学术素养和综合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学、文学、文艺学等相关专业荐读书目(硕博阶段之硕士篇)语言文学硕士等专业推荐阅读书目汇总文艺学1. 柏拉图:《文艺对话录》,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2013年。
2.亚里士多德、贺拉斯:《诗学诗艺》,郝久新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3.戴维·洛奇:《二十世纪文学评论》(上、下),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
4.罗钢等编:《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5.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
6.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
7.王国维:《人间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8.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全系共读书)9.克利福德·格尔兹:《文化的解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10.比厄斯利:《西方美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11.雷蒙·威廉斯:《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 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
12.丹纳:《艺术哲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
13.莱辛:《拉奥孔》,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
14.英伽登:《论文学作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
15.刘勰著、周振甫注译:《文心雕龙今译》,中华书局2011年。
16.李泽厚:《美的历程》,北京三联书店,2009年。
17.詹姆斯·克利福德,乔治·E·马库斯:《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
18.瑞恰慈:《文学批评原理》,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2年。
19.瓦特:《小说的兴起》,三联书店,1992年。
20.韦尔施:《重构美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一)语法学、语用学研究方向1.叶蜚声、徐通锵 2010 《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2.周荐 2016 《现代汉语词汇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3.朱德熙2004 《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
4.吕叔湘1979《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
5.张斌1999《汉语语法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6.陆俭明、沈阳2004《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
7.何兆熊2000《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8.杰弗里·N·利奇著,李瑞华等译,1996《语义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9.沈家煊2004《不对称和标记论》,江西教育出版社。
10.[德]弗里德里希·温格瑞尔、汉斯—尤格·施密特著,彭利贞等译2009《认知语言学导论》(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二)汉语语音和音系学研究方向1.赵元任1980 《语言问题》,商务印书馆。
2.[美]萨丕尔1985 《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商务印书馆。
3.叶蜚声、徐通锵 2010 《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4. [美] 彼得·赖福吉(Peter Ladefoged)、[美] 凯斯·约翰逊(Keith Johnson)2018 《语音学教程》(第七版),张维佳、田飞洋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5.孔江平 2015 《实验语音学基础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6.李新魁1991 《中古音》,商务印书馆。
7.丁声树著、李荣制表1984《汉语音韵讲义》,上海教育出版社。
8.游汝杰2016 《汉语方言学教程(第二版)》,上海教育出版社。
9.王洪君 2008《汉语非线性音系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0.朱德熙1982 《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
汉语言文字学一、理论方法类1.唐兰:《古文字学导论》齐鲁书社,1981年。
2.马建忠:《马氏文通》,商务印书馆,1983年。
3.郭在贻:《训诂学》,中华书局,2005年。
4.唐作藩:《音韵学教程(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5.罗常培:《语言与文化》,语文出版社,1989年。
6.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90年。
7.史存直:《汉语语音史纲要》,商务印书馆,1981年。
8.周有光:《世界文字发展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
二、材料释读类(必读其中一种)(一)甲骨金文类1.郭沫若主编:《甲骨文合集》, 中华书局出版1979-1983年。
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修订增补本),中华书局2015年。
(二)战国简牍类1.陈伟主编:《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十四种》,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
2.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1-9》,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2012年。
3.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陆)》中西书局2010-2017年。
(三)秦汉魏晋简帛石刻类1.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编:《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8年。
2.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竹简整理小组:《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文物出版社2001年。
3.銀雀山漢墓竹簡整理小組:《银雀山汉墓竹简(壹-贰)》文物出版社1985、2010年。
4.裘锡圭主编:《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中华书局2014年。
5.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贰》,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6.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校注》,线装书局2008年。
(四)经典专书类1.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2.王念孙:《广雅疏证》,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
3.郝懿行:《尔雅义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4.王引之:《经传释词》,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
中国古代文学(一)小说戏曲方向1.章学诚《文史通义》(中华书局,2014)2.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商务印书馆,2011)3.徐复观《中国文学精神》(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4.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5.胡适《中国章回小说考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13)6.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商务印书馆,2011)7.石昌渝《中国小说源流论》(修订版)(三联书店,2015)8.陈平原《小说史: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9.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10.沈德符《顾曲杂言》(《沈德符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11.李渔《闲情偶寄》(中华书局,2007)12.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中华书局,2015)13.吴梅《曲学通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14.郭英德《明清传奇史》(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15.葛兆光《中国宗教与文学论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二)诗文方向1.《四书集注》【宋】朱熹集注(中华书局1983)2.《庄子集释》【晋】郭象注【清】郭庆藩集释(中华书局,1983)3.《坛经》【唐】慧能著(版本可不论)4.《国史大纲》钱穆著(商务印书馆,1994.)5.《诗集传》【宋】朱熹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6.《楚辞集注》【宋】朱熹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7.《文赋集解》【西晋】陆机撰,张少康集解(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8.《诗品集注》【南朝梁】锺嵘撰,曹旭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9.《艺概》【清】刘熙载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0.《人间词话》王国维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11.《汉语诗律学》王力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2.《美学散步》宗白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13.《唐诗杂论》闻一多著(中华书局,2009)14.《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罗宗强著(中华书局,1999)15.《唐前志怪小说史》李剑国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中国古典文献学1.《四书集注》,[宋]朱熹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
2.《老子章句》,[汉]河上公注,四部丛刊本。
3.《庄子集释》,[晋]郭象注、[清]郭庆藩集释,中华书局,1983年。
4.《楚辞集注》,[宋]朱熹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5.《国史大纲》,钱穆著,商务印书馆,1994年。
6.《书林清话》,叶德辉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7.《目录学发微》,余嘉锡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8.《中国古文献学史》,孙钦善著,中华书局,1994年。
9.《校雠通义通解》,[清]章学诚著、王重民通解,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10.《校勘学释例》,陈垣著,中华书局,2004年。
11.《经学历史》,[清]皮锡瑞著、周予同注释,中华书局,2008年。
12.《中国善本书提要》,王重民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13.《宋版书叙录》,李致忠著,国家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
14.《唐集叙录》,万曼著,中华书局,1982年。
15.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原著,朱维铮校注,中华书局, 2010年。
16. 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任意版本)。
中国现当代文学1.特里伊格尔顿著,伍晓明译,2007,《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乔纳森卡勒著,李平译,2008,《文学理论入门》,译林出版社3.霍尔著,徐亮译,2003,《表征:文化表象与意指实践》,商务印书馆4.黄修己著,2007,《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5.周作人著,2011,《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6.钱谷融著,2008,《钱谷融论文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7.王晓明等编,2003,《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修订版,东方出版中心8.温儒敏等著,2005,《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北京大学出版社9.蔡元培等著,2011,《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导论集》,岳麓书社10.伊藤虎丸著,2005,《鲁迅、创造社与日本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1.木山英雄著,赵京华译,2004,《文学复古与文学革命》,北京大学出版社12.李欧梵著,毛尖译,2010,《上海摩登》,人民文学出版社13.韩南著,徐侠译,2004,《中国近代小说的兴起》,上海教育出版社14.安敏成著,姜涛译,2001,《现实主义的限制》,江苏人民出版社15.李泽厚著,2008年,《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北京三联书店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必读书目:1.柏拉图:《柏拉图文艺对话录》,朱光潜译,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
2.亚里士多德:《诗学》,陈中梅译注,商务印书馆1996年。
3.莱辛:《拉奥孔》,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
4.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冯至、范大灿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5.叶维廉:《中国诗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6.大卫·丹穆若什:《什么是世界文学?》,査明建、宋明炜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7.伊恩·瓦特:《小说的兴起:笛福、理查逊、菲尔丁研究》,高原、董红钧译,三联书店199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