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期末考试复习 ()
构造地质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

构造地质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完整版)1、地质构造:组成地壳或岩石圈的岩层或岩体等,在内外地质动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各种变形2、构造地质学:研究地壳上各级各类地质构造的发生、发展、演化及其与矿产分布、地震、工程稳定性、环境演化等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3、面状构造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走向:某一倾斜构造面和任意水平面的交线。
倾向:在构造面上,沿倾斜面引出垂直走向线的直线,称倾斜线,倾斜现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向下倾斜一段的方位角倾角:构造面上的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线之间的夹角4、方位角法:倾向+倾角(45 °∠ 30 °)5、象限角法:走向+倾角+倾向(N30°E, 45 ° SE)6、线状构造产状要素:倾伏、侧伏。
7、倾伏:倾伏向+倾伏角,如:330 °∠ 20 °或 N30°W,20°8、侧伏:侧伏角+侧伏向/构造面产状,如: 20°S/N30°E,45 °SE 。
注意:学会将方位角换成象限角9、水平岩层与倾斜岩层的区别:①水平岩层:老下新上,沟谷老,山脊新。
倾斜岩层:在没有发生倒转的前提下,顺着岩层的倾向,岩层的时代由老到新排列;②水平岩层:地质界限随着地形等高线的弯曲而弯曲。
倾斜岩层在野外和地形地质图上呈条带状分布,切割地形等高线;③水平岩层的厚度等于岩层顶面和底面的标高差;④水平岩层露头宽度的变化受岩层厚度和地面坡度的影响。
(地缓而宽大,地陡而窄小)。
倾斜岩层:横穿沟谷的岩层倾角越大,岩层的条带越接近条带状,若岩层的倾角越小,则岩层越弯曲。
10、倾斜岩层的厚度:真厚度(h)=铅直厚度(H)×cosα(真厚度永远小于或等于铅直厚度)11视厚度(h’)=铅直厚度(H)×cosβ(真厚度永远小于视厚度)12、V字形法则:①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反时,岩层的界限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即“相反相同”,但岩层界限弯曲的曲率小于地形等高线的曲率;②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同时,岩层的倾角大于地面坡度角时,岩层的露头界限与地向等高线成相反方向,即“相同相反”;③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同时,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度角时,岩层界限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即“相同相同”,岩层界限弯曲的曲率大于地形等高线的曲率。
构造地质学资料(期末必过)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构造应力场:地壳一定范围内某一瞬间的应力状态。
(4分)2、盐丘:由于盐岩和石膏向上流动并挤入围岩,使上覆岩层发生拱曲隆起而形成的一种构造。
(4分)3、底劈构造:由变形复杂的高塑性层(如岩盐、石膏和泥质岩类等)为核心,刺穿变形较弱的上覆脆性岩层的一种构造。
一般分为底劈核、核上构造、核下构造三个部分。
(4分)4、飞来峰: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四周外来岩体剥掉,在原地岩块上残留小片孤零零的外来岩体,称为飞来峰。
(4分)5、构造窗: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部分外来岩体剥掉而露出下伏原地岩块,表现为在一片外来岩块中露出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原地岩块,称为构造窗。
(4分)6、窗棂构造:是强硬岩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的半园柱状大型线理构造。
(4分)7、石香肠构造: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或近于垂直岩层的挤压时,软弱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的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伸,以致拉断,形成剖面上形态各异、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形岩块,即为石香肠。
(4分)8、破劈理:指岩石中一组密集的剪破裂面,裂面定向与岩石中矿物的定向排列无关。
间距一般为数毫米至数厘米。
(4分)9、流劈理:为变质岩和强烈变形岩石中最常见的一种次生透入性面状构造,它是由片状、板状或扁园状矿物或几何体平行排列构成,具有使岩石分裂成无数薄片的性能。
(4分)10、递进变形:在变形过程中,物体从初始状态变化到最终状态的过程是一个由许许多多次微量应变的逐次叠加过程,这种变形的发展过程称为递进变形。
(4分)11、柱状节理:为玄武岩中常见的一种原生破裂构造,总是垂直于溶岩的流动层面,在平缓的玄武岩内,若干走向不同的这种节理将岩石切割成无数个竖立的多边柱状体;其形成与熔岩流冷凝收缩有关,横断面为六边形、四边形、五边形及七边形等多种形态。
(4分)12、枕状构造:枕状构造是水下基性熔岩表面具有的一种原生构造。
2018-2019学年《构造地质学》期末考试试卷

2018-2019学年《构造地质学》期末考试试卷一、是非题1、柱状节理一般出现在沉积岩区。
()2、地壳中破坏性地震一般为构造地震。
()3、构成断层构造窗的地层位于断层的上盘。
()4、长、短轴之比为5:1的背斜为穹窿。
()5、沉积岩中的原生缝合面平行于其岩层层理。
()6、形成底辟构造的主要动力源于温度差。
()7、侵入岩中的纵节理一般属于张节理。
()8、正岩石变形时,温度升高会提高岩石的强度。
()9、褶皱中的虚脱现象出现在纵弯背斜转折端中。
()10、走向断层可以造成地层的重复和缺失。
()11、断层糜棱岩中一般不存在矿物的定向现象。
()12、如一地层的露头宽度等于岩层厚度,说明该岩层是直立岩层。
()13、断层上升盘就是断层上盘。
()14、相似褶皱不属于顶薄褶皱。
()15、在地壳中,擦痕侧伏角一般0°或90°的断层占大多数。
()16、一般情况,岩石的疲劳极限小于其强度极限。
()17、大理岩和石灰岩的矿物成分与化学成分都基本相同。
()18、通常情况下,脆性岩石的内摩擦大于韧性岩石的内摩擦角。
()19、倾斜岩层的视倾角小于其真倾角。
()20、在复背斜中,中间小背核部地层较两侧小背斜新。
()二、填空1、根据安德森的断层模型,如岩石内摩擦角为20°,三个主应力б1直立、б2南北向、б3东西向,则形成的断层性质为,其形成时的走向为,倾向为,倾角为。
2、按板块构造观点,全球板块边界类型有、、三种,西太平洋大陆边缘属边界。
3、褶皱的组合类型有、、、。
4、逆断层组合类型有、、、。
5、按轴面产状结合两翼产状,褶皱类型有、、、、、。
6、褶皱的形成机制类型有、、、。
7、大型线理的类型有、、、。
8、侵入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有、、、、、。
9、根据节理产状与围岩产状关系,节理类型有、、、。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40分)1、构造透镜体2、b轴线理3、牵引构造4、断裂变形5、圆弧状背斜6、褶皱轴面7、倒转背斜8、雁行背斜9、滑劈理10、顶厚褶皱11、枕状构造12、逆-左旋平移断层:指断层滑动线与断层面的走向线所成的锐夹角即侧伏角为10°-45°之间,断层两盘做逆时针剪切运动的平移断层。
中科院大学-构造地质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1.1应变椭圆:在二维应变中,初始为单位半径的圆,经均匀变形后为一椭圆。
1.2石香肠构造:是不同力学性质的岩系互层受到垂直或近垂直岩层挤压时形成的,软弱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强硬层被拉伸、以致拉断,构成剖面上形态各异,平面上平行排列的长条块段状,即石香肠。
1.3窗棂构造:由强硬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状的大型线状构造,他代表横向上挤压缩短。
1.4褶劈理:发育于具有先存次生面理的岩石中,它是一组切过先存次生面理的差异性平行滑动面。
1.5伸展褶劈理:是褶劈理的一种,韧性剪切带内发育的晚期褶劈理,与糜棱面理成小角度(约35°)相交,其运动方向反映沿糜棱面理的伸展方向,所以叫伸展褶劈理1.6.A-线理:是指与物质运动方向平行的线理。
由于其与最大应变主轴A轴一致,顾又称A 型线理,如拉伸线理,矿物生长线理。
1.7.S-C-C’面理:S-C面理:组构是一种普遍发育于韧性剪切带中的构造组合形式,即由S面理和C 面理组成。
其中,S面理是先于C面理的挤压面理,C面理是形成稍晚的剪切面理。
1.8A型褶皱:指褶皱枢纽与A线理平行的褶皱,常发育于强烈韧性剪切带中。
褶皱轴与a线理具有等同的运动学意义,即指示物质运动方向。
1.9鞘褶皱:是特殊的A褶皱,因形似刀鞘而得名,是韧性剪切带的标志性构造之一,其规模一般几米到几百米,有的可达数公里。
大多呈扁圆状、舌状或圆筒状,多数为不对称褶皱,沿剪切方向拉的很长。
1.10.眼球构造:强硬的碎斑(porphyroclast)与其周缘的弱的基质的动态重结晶的集合体或优选定向,形成不对称的眼球构造。
可分为σ型和δ型。
残斑的拖尾指示剪切方向。
1.11压力影构造:是矿物生长线理的另一种表现,常产出于低级变质岩中。
压力影构造由岩石中相对刚性的物体及其两侧(或四周)在变形中发育的同构造纤维矿物组成1.12雪球构造:剪切带中常伴随同构造期的石榴石等轴矿物的变斑晶(porphyroblast)在剪切作用过程中生长,即边旋转边生长,类似于滚雪球,形成螺旋式尾巴,指示相反剪切方向。
《构造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

《构造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第一章1、何为地质构造?答:地质构造简称构造,是地壳或岩石圈各个组成部分的形态及其相互结合的方式和面貌特征的总称。
2、什么是构造地质学?共有哪些任务和基本研究方法?答:构造地质学(广义):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研究岩石圈内地质体的形成、形态和变形构造作用及其成因机制,以及其相互间的影响、时空分布和演化规律的学科。
构造作用或构造运动常是其它地质作用的起始或触发的主要因素,因此,构造地质学说通常也就成为地质学的基本学说。
构造地质学(狭义):地质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组成地壳的岩石、岩层和岩体在岩石圈中力的作用下变形形成的各种构造。
3、什么是石油构造地质学?在石油地质勘查中的位置如何?答:石油构造地质学研究内容相当广泛,既包括结构,建造方面,也包括变形,改造方面。
石油地质构造研究是石油地质研究的一根重要支柱,是评价油气远景不可缺少的依据,构造变形和演化是成藏和保存的一个控制因素。
第二章一、1、岩层,地层、层理三者有何区别?答:层理:沉积岩最常见的一种原生构造,通过岩石成分、结构和颜色在剖面上的变化所显现出来一种成层构造。
地层:是指同一个地质时代的岩层组合。
岩层: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层面(顶、底)限制的岩性大致相同的层状岩体。
2、在垂向剖面中和地质图上海侵层位与海退层位有何表现?答:海侵层位在垂向剖面中表现为由下向上沉积物颗粒由粗变细,所反映的沉积环境由浅水到深水,由氧化到还原,海退层位与此相反。
海侵层位在地质图上表现为新地层的地质界限超过老地层,并盖在其上,形成超覆不整合,海退层位在地质图上表现为新地层的分布面积比老地层小。
3、什么是原始倾斜?答:由于地形起伏而造成的岩层倾斜叫做原始倾斜。
4、何为穿时现象?答:同一沉积岩层,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物源供应与沉积环境的不同,常在横向上出现岩性变化,称为横向变化;相反,岩性相同的岩层,也可能不是同一岩层,可能是同一岩层的综合体,包括了相当长的时代,这种现象叫做穿时现象。
(1)--构造地质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计 30 分)1.侧伏角 6.应变椭球体2.褶皱枢纽 7.劈理域3.层理 8.角距4.隔档式褶皱 9.石香肠构造5.正交剖面 10.构造窗二、填空题:(每空1分,计10分)1、粒级层理又称递变层理,它的特征是在一个单层内,从底至顶沉积物的粒度由__________而显示出来成层性构造。
2、顺一缓倾山沟而上,在沟底见一矿层,倾向前进方向,倾角中等。
此矿层“V”字型露头线的尖端必然__________。
3、地形地质图上,水平岩层的厚度等于岩层的__________。
4、按照褶皱的位态分类,轴面倾角20°-80°,枢纽倾伏角近水平的褶皱为__________褶皱。
5、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内容是研究地质构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劈理的形成机制可以简单的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晶体塑性变形。
三、简答题:(五小题,计35分)1、简述兰姆赛分类依据及分类(6分)?2、简述地层不整合概念及研究意义(10分)。
3、简述安德森对断层形成的应力状态的分析(8分)。
4、简述逆冲推覆构造的组合型式(6分)5、简述变质核杂岩基本特征(5分)。
四、读题分析(计25分)1、什么地层之间存在什么类型的不整合(6分)。
2、依里卡德分类,图中背斜为褶皱,轴面倾向为,枢纽倾伏方向为(6分)。
3、F1性质为断层,F2性质为断层(4分)。
4、岩体的形成时代为(2分)。
5、本区地质事件的形成顺序是(7分)。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计30分)1.侧伏角:是指当线状构造在某一斜面内时,此线与其所在面走向线之间所夹锐角。
2.褶皱枢纽:指同一褶皱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 即褶皱面与轴面的交线。
3.层理:是指岩层中物质的成分、颗粒大小、形状和颜色在垂直方向发生改变时产生的纹理。
4.隔档式褶皱:是由一系列平行线状延伸的紧闭背斜和开阔平缓向斜相间排列组合而成的一组褶皱。
构造地质学期末复习要点整理

构造地质学期末复习要点整理第一章成层构造和地层接触关系粒级层理:(又称递变或粒序层理)单一岩层中,从底到顶颗粒粒度由粗变细,而且期间无明显界线(但在两个序粒层理之间,其粒度或成分均有明显变化,据此可以判别岩层顶、底)斜层理:单层与主层理斜交的层纹构造称为斜层理(特点:底切、顶截)波痕:为岩层顶面构造之一(波痕要素:波痕指数=波长/波高),有浪成波痕、流水波痕、风成波痕三种a、浪成波痕—是对称波痕,振荡波痕特点:波峰尖,波谷圆,波峰沉积物比波谷沉积物细。
b、流水波痕—不对称特点:单向流水,沉积物波峰细,波谷粗c、风成波痕—不对称特点:沉积物波峰粗,波谷细V字形法则:(1)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V”字形露头线尖端指向沟谷上游,但其张开角度大于等高线(2)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大于地面坡角时,“V”字形露头线尖端指向沟谷下游(3)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角时,“V”字形露头线尖端指向沟谷上游,但其张开角度小于等高线角度不整合的特征:a.上、下岩层产状不一致;b.上、下岩层构造变形强弱不一致,下强上弱;c.有沉积间断,地层缺失;d.上岩层底部有下岩层的砾石;e.有古剥蚀面,常有古风化壳;f.上复岩层面与不整合面平行,下复岩层的构造面(如断层面、层面等)被不整合面切割;底砾岩:判断不整合面依据之一,种类很多,成因各不相同;识别主要标志有:磨圆度和分选性好,砾石成分较复杂,成面性分布,并常覆盖在不同的下伏岩层之上。
沉积不整合:沉积岩层覆盖在先前火成岩体或变质岩体之上的一种接触关系。
第二章褶皱构造滑脱褶皱(侏罗山式褶皱):(Charter2)有一系列平行的褶皱组成,其中向斜紧闭,背斜开阔(即隔槽式褶皱)(Charter7) 直接位于滑脱面(断坪)上的褶皱。
这种褶皱机制需要很软弱的滑离层,如膏盐层等。
褶皱的主要特征是两翼陡立,平顶或尖顶,核部常为最老的软弱层。
第三章断裂构造张节理和剪节理:牵引构造:断层滑动时其附近岩层受阻产生拖曳而发生弯曲,弯曲突出方向示本盘相对动向断层位移(断距/滑距):(1)滑距:指断层两盘实际的位移距离。
构造地质学期末复习

1.产状走向:某一倾斜构造面和任一水平面的交线成为走向线,走向线所指的地理方位角称为走向。
倾向:在构造面上,沿倾斜面引出垂直走向线的直线,称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向下倾斜的一端的方位角称为倾向。
倾伏:在竖直面上侧伏角:在面状构造面上与走向所夹锐角。
2.“V”字型法则相反相同: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反时,岩层的界限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但是岩层界线弯曲的曲率比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曲率要小。
相同相反: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同时,若岩层的倾角大于地面坡度时,岩层的露头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反方向弯曲。
相同相同: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同时,若岩层的倾角小宇地面坡度时,岩层的露头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同方向弯曲,岩层界线弯曲的曲率大于地形等高线弯曲的曲率。
3.接触关系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
角度不整合的鉴定标志:1上、下两套岩层中所含的古生物化石反映出古生物的演化不是连续的或古生物群截然突变的,说明可能存在不整合。
2两套地层之间如果存在古剥蚀面、古土壤层、风化剥蚀矿产、底砾岩等,说明下伏地层曾在上覆地层沉积之前隆起,遭受风化剥蚀。
3如果上下两套地层的变形出现明显差异,如岩层的产状不同、构造线不同、褶皱样式和变形强度合异,而下伏地层中的断层被上覆地层截切,说明可能存在角度不整合。
4如果上、下两套岩层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方面有明显差异,以及与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有关的内生矿产方面的差异,也可确定不整合。
角度不整合的研究意义:书P12。
4.沉积岩的原生构造斜层理:可利用细层上部与层系界面呈角度截交,下部收敛变缓而与层系界面相切来鉴别岩层的顶、底面。
粒级层理:总的趋势是下粗上细,粒级层的顶面与上一层的底面粒度是突变的,有明显的界面。
泥裂:泥裂在剖面上呈上宽下窄的“V”形。
泥裂向下变窄的尖端指向岩层的底面,开口指向顶面。
雨痕、冰雹印痕:根据雨痕和雹痕印痕所保存下来的凹坑和半月形的凸起确定岩层的底面和顶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造地质学考试复习重点一、名称解析(20分)视倾角:视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间的夹角。
真倾角:指倾斜平面上的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
侧伏向:线状构造所在平面指示线下倾的走向。
侧伏角:当线状构造包含在某一倾斜平面内,此线与该平面走向线间所夹之锐角为此线在那个面上的侧伏角。
倾伏向:倾斜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示的该直线下倾斜的方位,通常用方位角表示。
倾伏角:倾斜直线与其水平投影线间所夹之锐角。
线应变:物体内部一点,在一定方向上的相邻指点排列成质线,质线上的相邻质点方向的相对位移造成线变形,对线变形的度量称为线应变。
剪应变: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在变形后其夹角偏离直角的量称之为角剪切应变,其正切称为剪应变γ。
剪裂角:剪裂面与最大主应力σ1的夹角。
共轭剪裂角:两组共轭剪节理的夹角。
均匀应变:变形前后各质点的应变特征相同。
非均匀应变:变形前后各质点的变形特征不同。
非均匀变形分连续变形与不连续变形两种。
应变椭球体:设想在变形前岩石中有一个半径为1的单位球体,均匀变形后成为一椭球体,以这个椭球体来表示岩石的应变特点即应变椭球体。
共轴递进变形:在递进变形过程中,如果各增量应变椭球的主轴始终与有限应变椭球的主轴一致,这种变形叫共轴递进变形。
旋转变形:变形过程中平行于应变椭球体主应变轴方向的物质线方位发生了改变的变形:应变,称为旋转变形。
非旋转变形:变形过程中平行于应变椭球体主应变轴方向的物质线方位始终保持不变的变形,称为非旋转变形。
有限应变:物体变形的最终形状与初始状态对比发生的变化,称为有限应变。
劈理:劈理是一种潜伏在分裂面将岩石按一定的方向分割成平行密集的薄片或薄板的次生面状构造。
劈理域:劈理域通常指由层状硅酸盐或不容残余物质福集成的平行或交织状的薄条带或薄膜。
透入性构造:指一个地质体中均匀连续弥漫整体的构造现象,反应地质体的整体发生了变形或变质作用。
非透入性构造:指那些仅仅产出于地质体局部或只影响其个别区段的构造,如节理断层之类连续劈理:凡岩石中矿物均匀分布,全部定向,或劈理域宽度极小,只能借助偏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分辩劈理域和微劈理,均称为连续劈理。
不连续劈理:劈理域在岩石中具有明显的间隔,用肉眼就能鉴别劈理域和微劈石的劈理,称为不连续劈理。
拉伸线理:拉伸线理是拉长的岩石碎屑、砾石、鲕粒、矿物颗粒或集合体等平行排列而显示的现状构造A型线理。
交面线理:交面线理是两组面理相交或层理相交的线理,长平行于同期褶皱的枢纽方向,B型线理。
窗棂构造:窗棂构造是强硬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的半圆柱状大型线状构造,棂柱表面有时被磨光,并蒙上一层云母等矿物薄膜,其上常有与其延伸方向一致的沟槽或突起并常被与之直交的横节理所切割。
枢纽:单一褶皱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
褶皱脊线:同一褶皱面上的沿着背形的最高点的连线为脊线;翼间角:正交剖面上两翼间的内夹角;轴迹:轴面与地面或其他任何面的交线称为轴迹;平行褶皱:褶皱面作平行弯曲,同一褶皱层的厚度在褶皱各部分一致,弯曲的各层具有同一曲率中心;相似褶皱:组成褶皱的各褶皱面作相似的弯曲,革面的的曲率相同,没有共同的曲率中心隔档式褶皱:由一系列平行的背斜和向斜相间组成,其中背斜是紧闭的,而向斜较开阔。
隔槽式褶皱:由一系列平行的背斜和向斜相间排列的褶皱组成的,其中向斜较紧闭,而背斜较开阔。
纵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顺层挤压力的作用而发生褶皱,称纵弯褶皱作用。
横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与层面垂直的外力作用而发生褶皱,称横弯褶皱作用。
节理系:在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构造应力场中形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节理组称为节理系。
节理组:在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构造应力场中形成的, 产状基本一致, 力学性质相同的一群节理称为节理组。
共轭剪节理:典型的剪节理常常组成共轭“X”型节理系;张节理:由张应力产生的破裂面;剪节理:由剪节理产生的破裂面;滑距:断层两盘实际的位移距离;断距:被错断岩层在两盘对应(标志)层之间的相对距离;水平地层断距:断层两盘上对应层的水平距离;阶步:在断层滑动面上常见有与擦痕直交的微细陡坎,这种陡坎称为阶步。
逆冲推覆构造:逆冲推覆构造是由逆冲断层及其上盘推覆体或逆冲岩席组合而成的构造。
飞来峰:在逆冲推覆构造中,常见老岩层覆盖在新岩层上,这样的老岩层称推覆体。
当推覆体遭受强烈剥蚀,周围地区露出原来的新岩层,而残留一部分老岩层,孤零零地盖在新岩层上,叫飞来峰。
构造窗:在逆冲推覆构造中,常见老岩层覆盖在新岩层上,外来的老岩层称外来岩块推覆体,相对停留在原地的新岩层称原地岩块或下伏岩块。
当外来岩块遭受剥蚀,中间剥蚀掉而露出一块新岩层(下伏岩块)来,就称为构造窗。
同沉积断层:又称生长断层,主要发育于沉积盆地边缘。
在沉积盆地形成发育过程中盆地不断下降,沉积不断进行,盆地外侧不断隆起,这些作用都是由于控制盆地边缘断层的不断活动而发生的。
地垒:主要由两组走向近平行且反向倾斜的正断层构成,中间共同的下盘上升,两侧的断层上盘下降;地堑:主要由两组走向近平行且相向倾斜的正断层构成,两条断层中间的共同上盘下降,两条断层的下盘上升。
二填空1. 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或____中的______。
(地壳,岩石圈,地质构造)2. 地质构造研究应包括构造的_____、运动学和_____研究,以及构造发育、演化的______。
(几何学,动力学,历史分析)3. 沉积岩中可以用来确定岩层顶底面的原生构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斜层理,粒级层序,波痕,泥裂,古生物化石的生长和埋藏状态)5. 岩层的产状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
(水平,倾斜,直立,倒转)6. 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____方向弯曲,但岩层露头线的弯曲度___等高线的弯曲度。
(相同,小于;)7. 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小于坡度角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____方向弯曲,但岩层露头线的弯曲度___等高线的弯曲度。
(相同,大于)8. 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大于坡度角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____方向弯曲。
(相反)9. 岩层的露头界线形态,决定于_____、____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
(岩层产状,地形)10. 倾斜岩层的露头宽度取决于____、_____、____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厚度,产状,地面产状)11. 地层的接触关系按成因可分为_____、_____两种基本类型。
(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13. 平行不整合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再下降接受沉积。
(下降接受沉积,上升、沉积间断和遭受剥蚀)14. 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再下降接受沉积。
(下降接受沉积,褶皱上升(常伴有断裂、岩浆活动和区域变质等)15. 确定不整合存在的标志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地层古生物,沉积,构造,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17. 岩石变形的五种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拉伸,挤压,剪切,弯曲,扭转)18. 按变形后的形状可归纳为两种基本类型:_____和______。
(均匀变形,非均匀变形)19. 岩石在外力作用下,一般要经历______、_____和_____三个变形阶段。
(弹性变形,塑性变形,破裂变形)20. 当岩石发生剪切破裂时,包含最大主应力轴σ1象限的共轭剪切破裂面之间的夹角称为_____________。
(共轭剪切破裂角)21. 剪裂角是指_____与_____夹角。
(最大主应力轴σ1,剪切破裂面)22. 最大主应力轴σ1方向与剪切破裂面之间的夹角称为_______。
(剪裂角)25. 在同一动力持续作用的变形过程中,如果应变状态发生连续的变化,这种变形称为_______。
(递进变形)26. 影响岩石力学性质与岩石变形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
(围压,温度,溶液,孔隙压力,时间)27. 褶皱形态多种多样,但基本形式有两种:____和____。
(背斜,向斜)28. 褶皱要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翼,转折端,枢纽,轴面,轴迹)29. 褶皱枢纽一定是褶曲的同一层面上_________的联线。
(最大弯曲点)30. 在横部面上,根据轴面产状和两翼产状可将褶皱形态描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立,斜歪,倒转,平卧,翻卷)31. 根据轴面产状和枢纽产状,可将褶皱(里卡德分类)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立水平,直立倾伏,倾竖,斜歪水平,平卧,斜歪倾伏,斜卧)32. 褶皱层的上、下褶皱面倾角相等的切点的联线称_______。
(等倾斜线)33. 常见的褶皱组合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穹窿和构造盆地,雁行式,隔档式和隔槽式,复背斜和复向斜)34. 褶皱形成机制的基本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纵弯褶皱作用,横弯,剪切,柔流)37. 按节理的力学成因可将褶皱分为______和______。
(剪节理,张节理)38. 根据节理与褶皱轴的关系可将节理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
(纵节理,横节理,斜节理)39. 根据节理与岩层产状的关系可将节理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向节理,倾向节理,斜向节理,顺层节理)40. 节理整理和统计一般采用图表形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玫瑰花,极点图,等密图)41. 在垂直于被错断岩层走向的部面上可测得的断距有_______、______、_______。
(铅直断距,地层断距,水平断距)42. 按断层两盘相对运动可将断层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43. 据安德森模式,形成正断层的应力状态是____直立, (σ1,)44. 据安德森模式,形成逆断层的应力状态是____直立,(σ3,)45. 据安德森模式,形成平移断层的应力状态是____直立。
(σ2,)46. 识别断层的地貌标志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断层崖,断层三角面,错断的山脊,山岭和平原的突变,串珠状湖泊洼地,泉水的带状分布,水系特点)47. 韧性断层主要发育在地壳的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