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热学专题(最新整理)
中考物理总复习《热学》专项检测卷(带参考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热学》专项检测卷(带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40m/sB.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37℃C.通常人骑自行车时的功率约为800WD.一个乒乓球的质量约为3g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瓶酒精用去一半,酒精的热值减小一半B.煤的热值比干木柴的热值大,所以燃烧时煤放出的热量更多C.内燃机的效率越高,它消耗的燃料就越少D.热机效率越高,它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比例越大3.下列事例中,能说明物质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种类有关的是()A.质量相等的水,温度升高5℃,它们吸收的热量相等B.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温度都升高5℃,水吸收的热量比煤油多C.质量相等的水,温度分别升高10℃和5℃,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等D.质量不相等的水,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等4.下列过程是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反复弯折铁丝的过程B.水蒸气顶起水壶盖的过程C.流星在大气层中穿行的过程D.放进冰箱冷冻室的水变成冰块5.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就越多B.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小的物体C.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可能不变D.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6.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银)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B.冬天,冰雪消融——熔化现象C.冬天,北方的玻璃窗户上常常会有一层“水汽”,应当从室外擦玻璃才能擦干“水汽”D.衣柜中的樟脑丸时间长了会变小甚至消失——升华现象7.下列关于太阳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太阳能十分巨大,供应时间长久B.太阳能分布广阔,处处可以利用C.太阳能到达地面的功率稳定,不会受气候和季节的影响D.太阳能安全、清洁、不会造成环境污染8.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瓶装矿泉水,会发现瓶的外壁“出汗”,这是因为()A.水会从瓶内慢慢渗出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C.瓶外壁的水不断汽化D.瓶周围的空气不断凝华9.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吸热过程的有()A.打开暖水瓶盖,从瓶口冒出的“白气”形成的过程B.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的过程C.冬天,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形成冰花的过程D.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的过程10.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说明电子是可以再分的B.海绵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隙大C.托勒密通过观察创立了日心说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二、填空题11.科学家科学家发明了一款单缸六冲程内燃机,它每一个工作循环的前四个冲程与与单缸四冲程内燃机相同,在第四冲程结束后,立即向缸内喷水,水在高温汽缸内迅速气化为高温高压的水蒸气,水蒸气推动活塞继续做功,从而提高了热机的.水蒸气推动活塞做功时,水蒸气的温度,其内能.这种内燃机的第六冲程是冲程.12.能源危机日益加剧,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成为当务之急。
中考物理总复习《热学》专项检测卷(带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热学》专项检测卷(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关于内能、热量和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B.热量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向内能少的物体转移C.0℃的水含有的热量比0℃的冰含有的热量多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和内能均不变,比热容变化2.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由汽化形成的自然现象是()A.冰雪消融B.草叶上的露珠C.河床干枯D.滴水成冰3.下列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青草上形成的“露珠”是液化现象B.初冬早春野外菜叶上的霜是凝固现象C.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消失是汽化现象D.加在饮料中的冰块越来越小是升华现象4.在测量体温时,粗心的小明忘了甩一甩体温计就直接进行了测量,测出的示数为38.2℃,则小明的体温不可能是下列数值中的哪一个()A.39℃B.38℃C.37.5℃D.37℃5.同学们踏入物理学习的大门已有大半年了,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善于利用类比思想,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请结合已学知识分析,竖直细玻璃管内水柱高度变化与其他选项不同的是()A.将自制温度计从冷水放入热水中B.用力捏厚装满水的厚玻璃瓶C.将自制气压计从楼上拿到楼下D.用力对简易喷雾器中水平方向的吸管吹气6.有两块金属块,它们的质量之比为1︰3,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为3︰2,那么它们的比热容之比为()A.2︰1B.2︰9C.1︰2D.1︰97.水的比热容比煤油的大,图中能说明其特点的是()A.B.C.D.8.冬天在户外说话时会不断从口中冒出“白气”,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与“白气”的成因相同的是()A.冰雪消融B.露珠晶莹C.霜挂技头D.千里冰封9.一位年轻的护士将一支体温计用力甩了几下测了甲的体温,在忙碌中她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乙和丙两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5℃,有关三人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个人体温都是39.5℃B.甲的体温一定是39.5℃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9.5℃D.三个人中有只有一人体温是39.5℃10.如图甲所示,小明将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加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这时他观察易拉罐下部和底部有白霜(如图乙),关于白霜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罐底的白霜是空气液化后再凝固形成的B.罐底的白霜是空气凝华形成的C.罐底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再凝固形成的D.罐底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二、填空题11.2020年的冬天特别寒冷,早起锻炼的小丽和小军冻得伸不出手,于是分别采取了图甲和图乙所示的取暖方式。
九年级(初三)物理中考专题复习——热学试题

中考专题复习——热学要点透析:(一)物态变化1. 熔化和凝固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晶体熔化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温度必须达到熔点,二是要继续吸热,液体要凝固成晶体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温度必须达到凝固点,二是要继续放热。
2. 汽化和液化(2)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一切气体只要温度降低到足够低都可以液化,但压缩体积的方法不能使一切气体液化。
3. 升华和凝华这两种物态变化是固态与气态之间的直接转化,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
[例1] 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会感到冷,如要有风甚至会冷得打颤,为什么?解析:解题中要注意回答吸热的原因和吸热更多的原因,还要回答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对吸热的影响。
答案:夏天从水中上岸后,身体表面的水蒸发,要从人身体吸收热量感到冷,如果有风会加快身体表面的水分蒸发,从身体吸收更多的热量,所以会冷得打颤。
[例2]下列关于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樟脑丸变小了,属于汽化现象B、太阳出来雾散了,属于汽化现象C、开灯的瞬间,灯丝烧断了,属于液化现象D、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属于凝固现象(二)温度及温度的测量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常用的温度计有如下三种:(1)实验室温度计,用于实验室测温度,刻度范围在20℃~105℃之间。
(2)体温计。
用于测量体温,刻度范围35℃~42℃。
℃~50℃。
(3)寒暑表。
用于测量气温,刻度范围20以上三种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例3]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A、广州夏季最热的室外温度B、正常人的体温C、夏天,让人感觉舒适的房间温度D、在地面上,无盖锅中的沸水的温度[例4]如图是常用的一种,它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此时它的温度是℃。
中考物理复习---热学实验专项

1. 晶体:熔化时有固定的熔点的物质; 2. 常见晶体:海波、冰、食盐、萘、石英、各种金属等; 3. 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吸热(缺一不可); 4. 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热,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固液共存状态); 5. 处于熔点的物质状态:固态、固液共存和液态; 6. 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的熔点; 7. 常见非晶体的物质:蜂蜡、松香、沥青、玻璃、塑料等; 8.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1. 应选用颗粒 较小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2. 图甲中对试管中的冰采用水浴法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 使冰块均匀 受热 ;
3. 由图乙图像可知:冰是 晶体 (选填“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或“非晶体”)。同时 还得出了冰熔化特点是:继续吸热,温度 不变 (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4. 冰块熔化过程持续了 10 min,当实验进行到第10min时,物质处 于 固液共存态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 (3)该汽车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为多少?
• 72km/h=20m/s
• t=s/v=8000m/(20m/s)=400s
• P=W/t=1.62x107J/400s=4.05x104W
热学与运动结合
• 汽车自动驾驶时使用雷达传感器,以及激光测距器来了解周围的交通状况。 该款车以72km/h的速度在一段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了8km时,消耗汽油 1.5×10-3m3,假设燃油完全燃烧,汽油机的效率为30%,则这段运动过程中; (汽油的密度为0.8×103kg/m3,汽油的热值取4.5×107J/kg)
• (2)该汽车发动机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 W有用=Q放Xȵ=5.4×107Jx30%=1.62×107J • (2)该汽车发动机做的有用功是1.62×107J;
中考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中考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及练习一、热学基本概念1、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在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标,单位是开尔文(K)。
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的关系是:T = t + 27315K ,其中 T 表示热力学温度,t 表示摄氏温度。
2、温度计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
常见的温度计有液体温度计(如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其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量程和分度值,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物态变化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这三种状态之间发生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吸热。
例如冰熔化成水。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放热。
例如水结成冰。
(3)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吸热。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表面上方的空气流速。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沸点与大气压有关,大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4)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放热。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例如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
(5)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吸热。
例如樟脑丸变小。
(6)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放热。
例如霜的形成。
二、热传递1、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
2、热传递的方式(1)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
(2)对流: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来传热。
(3)辐射:由热物体向周围以电磁波的形式直接发射出热量。
3、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
三、比热容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 c 表示。
中考专题——热学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包括:①物质是由构成的;②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运动;③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
2.不同物质在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运动;②分子之间有。
3.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与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材料、状态等因素有关。
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具有的内能。
4.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和。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物体对外做功,内能。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物体放出热量,内能。
5.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探究课题: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器材实验设计怎样比较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差异?方法一:。
方法二:。
探究方法实验过程中应当控制水和食用油的质量,控制升高温度相同或吸收热量相同(即加热相同时间),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得出结论①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多,说明水的吸热能力;②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种类、和有关实验改进实验中可利用加盖子的方法来减小热量损失6.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与它的和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水的比热容c水=,它的物理意义是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
7.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公式是,温度降低时,放出热量的公式是。
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考虑热损失,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物体吸收的热量,即。
8.内能的利用认识内燃机定义燃料直接在发动机内燃烧产生动力的热机叫做内燃机分类和汽油机工作原理图冲程冲程冲程冲程四冲程工作过程四个冲程叫做一个工作循环,一个工作循环活塞往复次,曲轴和飞轮转动周,对外做功次吸气、压缩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来完成的,只有冲程对外做功做功冲程将能转化为能,压缩冲程将能转化为能说明汽油机和柴油机构造上的一个主要不同点是:汽油机汽缸顶部有,而柴油机汽缸顶部有9.某种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之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酒精的热值是3.0×107 J/kg,它表示。
物理中考热学知识点梳理与重点题型解析

物理中考热学知识点梳理与重点题型解析热学是物理学的一门重要分支,研究热的传递、温度、热量和功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相互关系。
在中考物理中,热学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本文将对热学的基本知识点进行梳理,并对重点题型进行解析。
一、热学的基本概念1.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程度。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热量是物体间因温度差异而引起的能量传递,是热能的转移方式。
常用单位是焦耳(J)。
2. 热平衡和热传递:热平衡指的是处于相同温度的物体间不发生热量的传递。
热传递是指物体间因温度差异而发生的热量传递。
热传递方式包括传导、传热和辐射。
3. 热膨胀和热收缩:热膨胀是物体在升高温度时体积增大的现象,热收缩是物体在降低温度时体积缩小的现象。
热膨胀系数是衡量物体膨胀或收缩程度的指标。
二、热学的基本定律1. 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孤立系统中,能量的总量是不变的。
当系统中发生能量的转化时,系统内的能量改变量等于系统引入或流出的能量。
2. 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描述了热量自然只能由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不会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热力学第二定律还给出了热量传递的方向和方式。
三、常见热学题型解析1. 热传导题:热传导题主要考察物体间因温度差异而发生的热量传递。
计算时可使用热传导定律:热量传递的速率与物体的热导率、传热面积和温度差有关。
2. 物体的膨胀与收缩题:物体的膨胀与收缩题主要考察材料的热膨胀性质。
计算时可使用热膨胀公式:热膨胀量等于原长度乘以热膨胀系数和温度差的乘积。
3. 热量计算题:热量计算题主要考察物体的热容量和温度变化对热量的影响。
计算时可使用热量计算公式:热量等于物体的热容量乘以温度变化量。
4. 物体的相变题:物体的相变题主要考察物质在相变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潜热。
计算时可使用相变热计算公式:热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相变潜热。
四、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1. 注意单位换算: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不同物理量之间的单位换算,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中考物理复习之热学专题

热学——物态变化1.下面属于人体正常体温的是()A.0℃ B.36.8℃ C.68℃D.100℃2.炎炎夏日为了解暑,人们常常往饮料中加入冰块。
饮料中的冰块会慢慢消失,这个过程是()A. 熔化B. 凝固C. 升华D. 汽化3.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A.该物质是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为60℃C.该物质熔化过程经历了10minD.该物质在B点时全部变成了液态4.风把汗水吹干的过程中,汗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熔化B. 汽化C. 液化D. 升华5.医生长时间配戴护目镜时,护目镜的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形成小水珠的物态变化()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6.在“新冠”疫情期间,口罩成为防疫“神器”,戴眼镜的人常因口罩佩戴不严实,出现眼镜“起雾”的情况。
“起雾”是因为发生了()A. 液化现象B. 汽化现象C. 熔化现象D. 升华现象7.下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 冻衣服晾干B. 树叶上的露的C. 湿衣服晾干D. 蜡烛滴“泪8.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A. 夏天,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变干B. 冬天,窗玻璃内表面出现冰花C. 清晨,路边草叶上结有露珠D. 衣橱里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9.“霜降”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霜的形成属于()A. 凝固B. 液化C. 凝华D. 升华10.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学生喜爱,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有关诗句的分析正确的是()A.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B.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11.瓦屋山风景区一年四季都有别样的风景,其中包含的物理道理,叙述错误的是()A.“春赏花”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运动 B.“夏避暑”雅女湖中大量的水,其比热容大,温度变化小C.“秋看叶”红叶是因为叶子只吸收红光,看起来就是红色D.“冬赏雪”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小冰晶,落下来就成了雪12.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汽化B. 蒸发和沸腾都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都是吸热的C. 清晨,路边的草上结有露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D. 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冒“白气”,这里的“白气”是水蒸气13.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 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B. 地面上的水消失,与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形成原理相同C.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消失过程中,需要吸热D. 因为雪的形成过程中要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14.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1)图甲中,实验器材的合理安装顺序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页 共 4 页初中物理总复习――热学(一)第一部分:热现象 物态变化【知识结构】定义:表示物体的 程度0度温度规定 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份为1℃将___的温度定为100度原理:根据液体的____性质 (若液体受冷凝固后将不能使用)使用前:要观察___和___值使用测量工具:___ 使用时:(1)玻璃泡要 待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__和__,(2)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仍要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___相平。
熔化:物质从 态变成 态; 热 凝固:物质从 态变成 态; 热汽化:物质从 态变成 态; 热 液化:物质从 态变成 态; 热升华:物质从 态直接变成 态; 热 凝华:物质从 态直接变成 态 热。
熔点和凝固点: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熔化和凝固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__体具有一定的熔点,__体没有一定的熔点晶体熔化条件:(1)达到熔点(2)不断吸热; 特点:温度__, 需 热物态变化 蒸发 因吸热而具有致冷作用汽化两种方式条件: (1)达到沸点汽化和液化 沸腾 (2)不断吸热特点:温度不变,但仍需吸热液化的两种方法:__和__例子:(1)剥开冰棍冒出的“白气”(2)液化石油气升华和凝华 常见例子:(1)在北方冬天里冰冻的衣服干了(升华)(2)用“干冰”保鲜、人工降雨(升华) (3)冬天早晨瓦上的霜或下的雪(凝华) ▲注:早晨的雾、露(液化)【典例分析】例1、如图1所示四种测量水温的方法,其中正确的为( )例3、松香在熔化过程中( )(A)温度不变,放出热量 (B)温度不变,吸收热量 (C)温度升高,吸收热量 (D)温度降低,放出热量例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 (2003.2)A 、烧开水时壶嘴冒“白气”B 、洗热水澡时,浴室内的镜变模糊C 、清晨,草木上挂着露珠D 、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 例5.烧开水时,会冒出很多“白气”,这是由汽化出来的水蒸气____而成的;在南方春夏之交的“回南”天里,地板常“冒汗”,即出现许多水珠,这是一种____现象。
【中考热身】1、要使水的沸点超过100℃,要(2002.11,0.71)A 、将水量减少写B 、给容器加密封盖C 、将火烧旺些D 、将容器移到高山上加热 2、高压锅能很快煮熟饭菜,最主要的原因是(2000.5,0.70)A 、密封性好,减少了热损失B 、增大压强,提高了沸腾温度C 、增大压强,降低了沸腾温度D 、传热快,缩短了沸腾时间 3、在寒冷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地呼出“白气”,这是属于下列哪一种现象?A 、汽化B 、液化C 、升华D 、凝华 (1998.4,0.62) 4、用铁锅能熔化锡,而不能用锡锅熔化铁,这是因为(2002.6,0.88)A 、铁的密度比锡小B 、铁比锡硬C 、铁传热比锡快D 、铁的熔点比锡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003.13,0.46)A 、温度达到100ºC 水才能沸腾B 、冰吸收了热量不一定熔化C 、汽化只能在一定温度下进行D 、温度达到熔点时晶体一定熔化 6.烧开水时壶口要冒出“白气”,“白气”的构成是( )A .水蒸气B .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C .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D .小水珠和小冰晶的混合体 7. 下列事例中的物态变化过程,放热的是A .用电吹风吹干头发B .晒小麦C .衣箱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D .“霜”的形成 8.冰块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 ;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降低”或“可能升高”)。
9.小文在做“开水煮白菜”这道菜的过程中,有以下分析,其中正确的是A .放一点盐,汤就有了咸味,说明分子只在液体中运动B .菜做好起锅时,清香扑鼻,说明分子只在高温下运动C .白菜的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D .白菜的内能增加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第 2 页 共4 页 初中物理总复习――热学(二)■ 第二部分:分子动理论 内能 比热容 热量 热值 热机 能源【知识结构】物质由__组成 分子动理论 一切物质分子不停地做___运动→分子间同时存在_力和_力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__能和___能之和 影响因素:___内能 改变方法:___和___(两种方法都能达到同样效果,即“等效”)►注意: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具有内能,即内能不可能为0。
直接__物体 如:生火煮饭、炒菜、烧水等内能的利用用来__ 如:柴油机发动后可以运转、汽车起动后行驶等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升高1℃时所吸收的热量 (用字母“__”表示) 单位:____►注意: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比热容 水的比热容最大,为______物理意义:表示每1Kg 的水温度每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是4.2×103__ 水比热较大的应用:调节气温、作为发动机的冷却液等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那部分能量热量 =____计算:Q =cm △=____ 其中“△t ”是指变化的温度△t =____单位:__完全燃烧后所放出的热量 (用字母“__”表示) ►注意:热值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热值 单位:___物理意义:表示每1Kg 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后所放出的热量是多少J 计算:Q 放=mq例1、下列事例中属于分子扩散现象的是( )A 、春天,柳絮飞扬B 、夏天,槐花飘香C 、秋天,黄沙扑面D 、冬天,雪花飘飘 例2、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和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少B.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C. 温度高的物体把温度传给温度低的物体D. 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物体对外做了功 例3、质量为3千克的石油,用去1/3后,剩下石油的密度、比热容和热值情况为( )A 、密度、比热容变为原来的2/3,热值不变B 、密度、比热容不变,热值变为原来的2/3C 、密度、比热容和热值变为原来的2/3D 、密度、比热容和热值都不变 例4、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在砂轮磨刀时,刀的温度升高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 陨石进入大气层成为流星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 壶中水沸腾时,壶盖不停地跳动,水的内能转化为壶盖的动能D. 用打气筒给车胎打气时,筒内空气内能转移到气筒上,使气筒壁温度升高例5、如图是单缸四冲程内燃机的四个冲程的示意图,下列四组关于这种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中四个冲程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丙、丁、乙、甲B 、乙、丁、甲、丙C、乙、甲、丁、丙 D 、甲、乙、丙、丁第 3 页 共 4 页初中物理总复习――热学(二)■ 第二部分:分子动理论 内能 比热容 热量 热值 热机 能源 【中考热身一】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在发生物态变化时都要吸热B .热量总是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C .物质的比热容与物体的质量有关D .0℃的水结成0℃的冰时,其内能将要增加 2.小王同学分析了四个常见事例中的能量转化,其中正确的是( )A .在汽油机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 .电风扇正常工作过程中,电能主要转化为内能C .电热水器工作中,内能转化为电能D .跳水运动员在空中下落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3.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 .物体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B .破镜难圆,是因为分子间有排斥力C .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 .水往低处流,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4.原子结构与下列事物结构最相似的是( )A .蛋糕B .面包C .地球D .太阳系 5.为控制大气污染,下列措施目前不可行的是( )A .尽量用天然气代替煤作城市居民生活用的燃料B .开发和使用新能源C .改进消烟和除尘装置,提高其性能D .禁止使用石油资源 6.关于现代通信和电磁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光纤通信传输的信息量很大,主要用于无线电广播 B .卫星通信利用人造卫星作为中继站进行通信C .电磁波的应用对人类有利无害D .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7.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A .水的比热容为4.2J /(kg ·℃)B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C .汽油的热值为4.6×l02J /kg D .柴油机的效率可以达到99% 8.下列用电器在工作过程中,电能几乎全部转化为内能的是A .电脑B .电风扇C .洗衣机D .电炉 9.以下情景中,关于能量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钻木取火的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 .电动机在通电转动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C .电磁感应现象中,电能转化为机械能D .汽油机工作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10.下列对能量转化分析错误的是A .水电站主要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B .核电站主要将核能转化为电能C .太阳能热水器主要将太阳能转化为内能D .热机主要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11. 分别在冷水和热水中同时注入一滴墨水, 5 s 后的现象如图3所示,该现象说明A 、只有热水的分子在做热运动B 、热水有内能,冷水没有内能C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D 、扩散只能在液体中发生,不能在气体、固体中发生12. 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气压减小时,水的沸点会升高 B. 内能的改变必须通过做功才能实现C. 白炽灯泡用久了灯泡内壁会变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汽化和凝华D. 夏天从冰柜中取出的矿泉水瓶,表面会先湿后干,其物态变化过程是先液化后蒸发 13.下列过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A .汽油机的压缩冲程B .水蒸气顶起水壶盖的过程C .小孩沿滑梯下滑的过程D .流星在大气层中穿行的过程 14.关于微观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结构与西瓜很相似,西瓜籽就如同分布在原子中的电子B .原子结构与太阳系很相似,质子、中子和电子就象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核运动C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则由更小的粒子组成D .只要视力足够好,人们凭肉眼就能看到电子 15.关于能源与环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光的应用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城市建筑可以随意使用玻璃幕墙B .彩电、空调、手机等家用电器在使用中,对人和环境不会产生任何不利的影响C .石油、煤、天然气的开采和使用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D .太阳能是一种既无污染,又取之不尽的新能源16、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2000.11,0.92)A 、物体的比热容越大,内能也越大B 、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C 、两杯水中,温度高的水的内能一定较大D 、0℃的物体内能为零17、初温相同的铜和铅,它们的比热容之比是3:1,质量之比是2:3,若他们吸收相等的热量, 铜升高的温度与铅升高温度之比是 (2003.16,0.57) A 、1:2 B 、2:1 C 、2:9 D 、9:2 18、下列关于放射现象、原子核和核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通过对放射现象的研究,物理学家确认,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组成B .放射性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强剂量或长时间的辐射对人体有害C .目前的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的D .核聚变的原料“铀”在地球上的储量非常有限19、冰在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