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风筝》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劳动课教案第11课 制作风筝

三年级劳动课教案第11课制作风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了解风筝的历史和基本结构,知道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放飞技巧。
2.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风筝的制作,并掌握基本的放飞技巧。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学生学会珍惜劳动成果,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本课以制作风筝为主题,通过学习风筝的历史、结构和制作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风筝,并学会放飞技巧。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有过放风筝的经历,但对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放飞技巧的了解不够深入。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风筝的制作和放飞技巧。
三、教学过程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风筝的历史和各种风筝样式,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风筝的基本结构,包括风筝头、风筝身、风筝尾等,并介绍风筝的制作材料和工具。
3. 示范:教师演示风筝的制作过程,包括剪裁、拼接、绑线等步骤。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风筝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制作风筝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并进行放飞练习。
教学评价1. 学生完成风筝的制作,并能够正确放飞。
2. 学生能够描述风筝的基本结构和制作方法。
3. 学生对风筝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积极解决,展现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教材《劳动与技术教育三年级教材》教具1. 风筝样品2. 剪刀、胶水、笔等制作工具3. 风筝线、竹签等制作材料五、教学建议课堂管理1. 教师在实践环节要注意学生的安全,避免使用锋利的工具造成伤害。
2. 教师在学生分组时,尽量保证每组成员的能力均衡,以便于小组合作。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作业布置1. 学生完成风筝的制作,并进行放飞练习。
教学方案做风筝

教学方案做风筝一、教学目标:1.了解风筝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2.学习如何制作简单的风筝。
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4.促进学生对自然、科学和艺术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风筝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2.制作风筝所需材料和步骤。
三、教学准备:1.制作风筝的材料:竹子、纸张、绳子、胶水、剪刀等。
2.教师准备好示范风筝和制作步骤的图片或视频。
3.教师准备好关于风筝的背景知识和相关科学原理的介绍。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风筝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风筝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风筝为何能飞。
2.理论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简单的故事、图片和视频等,向学生介绍风筝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提示学生注意风筝的形状、材料和线的角度对飞行的影响。
3.制作风筝(30分钟)a.教师示范:展示制作风筝的步骤和技巧,同时引导学生注意每一步的重要性。
b.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提前准备好的材料开始制作风筝。
c.学生实践:学生按照指导开始制作风筝,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设计和材料,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4.测试风筝(10分钟)a.每个小组完成风筝制作后,学生可以进行测试飞行。
b.教师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飞行环境,如户外或室内,并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5.小结与分享(10分钟)a.让学生汇报他们风筝的设计和测试结果。
b.通过学生的分享,总结影响风筝飞行的因素,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他们风筝的设计。
六、课堂延伸:1.利用风筝制作的材料和技巧,设计更复杂的风筝。
2.组织学生参与风筝比赛,评选最好的设计和飞行效果。
3.了解其他国家或地区的风筝文化和竞技活动。
七、教学反思:本教学方案通过结合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操作,能够促使学生对风筝的制作和飞行原理有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通过分组合作和小组分享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不过,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避免使用尖锐物品和不安全的材料。
人教版三下劳动项目八《制作风筝》教学设计

-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风筝的历史文化,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关于风筝的短视频,引出本课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风筝制作的基本步骤、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结合实物展示帮助学生理解。
2. 风筝制作步骤:请以文字或图解的形式,详细描述制作风筝的步骤,包括材料准备、骨架搭建、蒙皮粘贴、图案绘制等环节。
3. 风筝文化小论文:请结合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风筝文化的小论文,内容可以包括风筝的历史起源、发展演变、各地风筝的特色等。
4. 风筝放飞技巧分享:请分享你在放飞风筝过程中学到的技巧和经验,以及如何解决在放飞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阅读预习资料,了解风筝的基本知识。
-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问题等)提交至微信群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微信群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教学媒体和资源使用:
1. PPT:用于展示风筝制作的基本步骤、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
2. 视频:导入环节使用,介绍风筝的历史文化。
3. 实物展示:展示优秀风筝作品,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
4. 在线工具:提供风筝制作的相关资料和教程,方便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
5. 制作工具和材料: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风筝制作工具和材料,确保实践操作的顺利进行。
5. 风筝制作心得体会:请撰写一篇关于风筝制作的心得体会,内容可以包括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解决方法以及收获等。
制作风筝教案

制作风筝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风筝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2.学生能够按照步骤制作一个简单的风筝。
3.学生能够体验到风筝飞行的乐趣。
4.学生能够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展示材料:风筝制作所需的纸张、棍子、麻线等材料。
2.制作风筝的示范品。
3.学生自带的简单绘画工具,例如彩色铅笔、水彩笔等。
教学步骤:1.引入新课(5分钟)向学生展示一个制作精美的风筝,并问:根据你们的观察,你们认为风筝是如何飞起来的呢?让学生发表一下自己的想法。
2.讲解风筝的知识(10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的形式,向学生介绍风筝的基本知识,包括风筝的构造、风筝的原理等。
解答学生之前的问题。
3.制作风筝(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一名代表到前面领取制作风筝所需的材料。
(2)给学生展示示范品,并逐步教授制作方法:①将纸张剪成一定的形状,可以是菱形、长方形等。
②用彩色铅笔或水彩笔按照个人喜好在纸张上进行装饰。
③将纸张的四个角分别固定在棍子上,形成风筝的骨架。
④用麻线将纸张的中心和骨架的交叉处牢固地绑好。
⑤麻线的另一端绑上适当长度的尾巴,增加风筝的稳定性。
(3)在制作过程中,老师可以与学生们进行互动,鼓励他们思考如何更好地制作风筝。
4.飞行体验(15分钟)(1)将学生带到空旷的地方,确保有足够的风力。
(2)让学生轮流试飞自己制作的风筝,并欣赏其他同学的风筝。
(3)观察风筝的飞行状态以及调整的情况,引导学生提出改进的建议。
5.总结和小结(5分钟)让学生回顾整个制作风筝的过程,分享他们的收获和感受。
并提醒学生制作风筝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在风筝上加上额外的装饰,例如绘制喜爱的卡通形象、用亮色纸张制作彩带等,增加风筝的趣味性。
2.学生可以尝试不同形状和大小的风筝制作,观察它们在飞行时的表现有何不同。
3.学生可以设计并制作自己的风筝比赛,进行风筝飞行的比拼。
通过竞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竞争意识。
(备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六年级下册劳动技术教案《制作风筝》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劳动技术教案《制作风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风筝的基本结构、历史起源和飞行原理,掌握制作风筝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尊重劳动、合作共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 风筝的结构与制作方法。
2. 风筝的放飞技巧与安全知识。
教学难点1. 风筝翅膀和尾巴的平衡设计。
2. 风筝线与风向的判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风筝图片,引发学生对风筝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家长了解风筝的历史起源和飞行原理。
3. 课堂讲解1. 讲解风筝的基本结构,包括头部、翅膀、尾巴等。
2. 讲解制作风筝的步骤,包括选材、剪裁、绑线等。
3. 讲解风筝的放飞技巧,如如何判断风向、调整风筝角度等。
4. 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合作,根据讲解步骤制作风筝。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成果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风筝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6. 总结评价1. 学生自评:评价自己在制作风筝过程中的表现,如合作、创新等。
2. 学生互评:评价他人的风筝作品,给出建议和鼓励。
3.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风筝作品和表现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指导。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制作风筝,让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在合作中共同成长。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风筝的制作过程和放飞技巧。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深入了解风筝的文化内涵。
3. 家长参与评价学生的风筝作品,填写评价表。
制作风筝教案完整版——

制作风筝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手工制作》教材第四章第二节“风的作用——制作风筝”。
详细内容包括风筝的历史简介、风筝的种类与特点、制作风筝的基本技巧和步骤,以及风筝放飞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历史,认识不同种类的风筝,了解风筝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会制作简单风筝的基本技巧和步骤。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创新意识和审美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风筝的制作步骤和技巧。
难点:如何使风筝保持平衡,顺利放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风筝制作教材、示范风筝、剪刀、胶水、彩笔等。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风筝制作材料,包括竹条、纸张、剪刀、胶水、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风筝的历史,引入风筝的制作学习,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介绍不同种类的风筝及其特点,演示制作风筝的步骤和技巧。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风筝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练习:学生互相展示制作的风筝,进行评价和修改。
六、板书设计1. 风筝的历史2. 风筝的种类与特点3. 风筝制作步骤a. 准备材料b. 制作骨架c. 裱糊d. 绘画e. 装饰4. 风筝放飞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自己的特色风筝,并写一篇制作心得。
2. 答案示例:制作心得:通过本次制作风筝,我学会了如何将竹条和纸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制作出一个既美观又实用的风筝。
在制作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也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但在放飞环节,部分学生掌握不好技巧,需要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风筝比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竞技精神。
同时,鼓励学生探索风筝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风筝摄影、风筝表演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风筝制作的步骤和技巧2. 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培养3. 风筝放飞技巧的掌握4.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详细补充和说明:一、风筝制作的步骤和技巧1. 准备材料:选择合适的竹条、纸张、胶水等材料,确保材料质量,为风筝制作奠定基础。
制作风筝初中教案

制作风筝初中教案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历史和制作方法。
2.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教学重点:1. 风筝的历史。
2. 风筝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1. 风筝的设计和创新。
教学准备:1. 收集有关风筝的资料和图片。
2. 准备风筝制作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风筝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展示一些精美的风筝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风筝制作方法(15分钟)1. 讲解风筝的基本结构和制作步骤。
2. 展示风筝制作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三、学生分组制作风筝(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
2. 发放风筝制作材料和工具,引导学生按照讲解的步骤进行制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制作过程中的困难。
四、风筝设计和创新(15分钟)1.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自己喜欢的风筝图案。
2. 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制作方法,提高风筝的飞行性能。
五、风筝放飞比赛(10分钟)1. 组织学生到户外进行风筝放飞比赛。
2. 评选出最佳风筝设计、最佳飞行性能和最具创意等奖项。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谈谈制作风筝的体会和收获。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新风筝制作。
教学评价:1. 学生制作风筝的技能和动手能力。
2. 学生对风筝文化的认识和热爱程度。
3. 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制作风筝,让学生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风筝制作的基本技巧,同时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进行风筝设计和创新。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传统文化元素,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小学劳动教育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制作风筝》教学设计

制作风筝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时,这一课时的活动内容,是在学生了解有关风筝的起源、构造、种类以及制作过程后,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制作简单的蝴蝶风筝。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制作风筝所用的材料、制作工序、方法与技巧,能够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制作简单的蝴蝶风筝。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讨论、动手实践过程中,能够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制作简单的蝴蝶风筝,掌握风筝的制作技能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制作风筝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善于发现,勇于探究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研究习惯。
感受工匠精神,初步培养追求创新的劳动精神。
三、教学重点能够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制作简单的蝴蝶风筝,掌握风筝的制作技能与方法。
四、教学难点了解风筝文化,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指导学生知道风筝制作的整个过程,掌握制作风筝的技能和方法,感受工匠精神,培养追求创新的劳动精神。
五、教学准备工具:剪刀、针、双面胶等。
材料:水彩颜料、笔刷、细竹条(四根)、宣纸、尼龙绳、风筝线等。
六、教学过程第二课时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学习指导:同学们,春天到了,小朋友最喜欢在郊外、广场做什么游戏?同学们都有过放风筝的经历吧!现在请欣赏“草长莺飞二月天,忙趁东风放纸鸢”。
各式各样的风筝在蓝天白云间翩翩起舞。
美轮美奂!同学们想不想要一个美丽的风筝,也让它翩翩起舞!今天,让我们一起动手制作美丽的蝴蝶风筝吧! (板书主题:制作蝴蝶风筝)设计意图:唤醒同学们放风筝的愉快的身心体验,从而产生想要制作风筝的欲望。
环节二:合作与探究学习指导语:在学习制作风筝之前,老师有几个小问题。
问题一:制作风筝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呢?小组交流:根据教师播放的风筝图片,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在小组内探讨制作风筝需要用到的工具和材料。
班级交流:选代表说一说,其他学生补充。
(剪刀、针、双面胶、宣纸、细竹条、尼龙绳、风筝线等。
)问题二:有了这些材料,到底该怎样制作风筝呢?请观察发给大家的风筝,结合自己的经验,小组合作探究制作风筝的步骤,选代表说一说,其他学生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与春天的约会——风筝的欣赏与制作》教学设计【活动目标】
1、了解风筝发展历史,欣赏各种风筝图片,激发学生制作风筝的兴趣,
2、学习制作风筝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3、培养学生审美观,用风筝放飞理想,用风筝寄托美好未来。
通过风筝的历史介绍、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大胆实践、积极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体验劳动带来的喜悦。
4、开展风筝放飞活动,使学生回归自然,激发兴趣,同时使学生掌握了放风筝的技巧,学会调节风筝的重心、尾巴轻重及提线角度等技术。
【教学重难点】制作风筝步骤、方法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分成四人一组,各组提前查找、收集风筝资料。
老师准备:给每个小组一份材料和工具:剪刀、纸刀、竹片或竹篾、棉线、双面胶、面、针、提线、风筝线轮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引入活动
师: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为什么呢?
生:万物复苏,天气暖和,可以出来运动......
师:在万物复苏的春天,我们可以进行哪些活动呢?
生:踢毽子,打羽毛球,放风筝......
师:是啊,放风筝是一项深受大家喜欢的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看,窗外春光明媚,让我们带着风筝一起与春天来个约会吧!请同学们阅读本节课的活动
目标。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创造氛围,激发同学们放风筝的欲望,激发学生探究风筝文化的兴趣。
二、说风筝——学生展示
师:课前,我给大家两个关键词:历史和种类,大家收集相关资料,哪个
小组愿意跟大家分享?
(学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关于风筝的资料)
风筝最初出现与军事密不可分,古人利用风筝进行测距、传讯、侦察。
传说公元202 年,汉王刘邦率大军进攻楚霸王项羽,在垓下把楚军重重包围,韩信为了瓦解项羽部下的军心,在风筝上系上小竹笛,夜晚放飞到楚营上空,竹笛迎风作响,汉军配合笛声高唱楚歌,项羽士兵听到熟悉的旋律,思乡之情顿起,士气低落,终不敌汉军而败。
我国的风筝有着悠久的历史,风筝,又名“木鸢”、“纸鸢”。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早在两千年前就发明了风筝。
中国最早出现的风筝是用木材作的,春秋战国时,墨翟(公元前478-392年),曾“费时三年,以木制木鸢,飞升天空……”。
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是是世界上最早的风筝。
墨子把制风筝的事业传给了他的学生鲁班,春秋时代的能工巧匠公输班曾“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
汉代发明纸以后,风筝用纸张糊制,称作“纸鸢”。
到五代李邺加以改进,装竹笛于纸鸢之头,临风嗡嗡作响,有如筝声,故而得名“风筝”。
各种风筝从它的制作特点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有硬翅类,软翅类,串子类,立体类,软体类,运动类……
师评价学生的展示,给予积极地评价:课件制作精美,内容引人入胜.....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学生自己整理收集风筝的历史和种类的信息,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与思考问题能力,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同时让学生一次一次深入了解了风筝的各方面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做风筝——小组合作
1. 认识风筝结构
师:感谢同学们的分享,让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的风筝知识,带给我们一场视觉盛宴。
同学们看了这么多的风筝,那你知道他们都有什么结构吗?师展示风筝模型。
生:线,面,竹条....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对上一个环节的总结反馈和对下一环节内容的铺垫,通过自主探究理解风筝,发自内心地想学、想探究,提升了学习的积极性。
2. 了解风筝制作步骤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
风筝是由骨架,面,提线组成的。
大家想知道风筝是怎么制作的吗?让我们有请民间的风筝大师给大家介绍一下经验。
大家注意看,你会学到不少做风筝的小窍门。
(播放视频)
视频看完了,请小组合作探究,总结风筝制作步骤,谁能说说风筝的制作过程?
(根据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理清制作过程,适时总结,并板书关键字)第一步:制图
师:老师已经给大家制好图了,观察,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
生:对称,保持平衡......
第二步:扎支架
为了支架能固定,我们需要怎样缠线?作为初学者,老师推荐大家使用简单的十字绑扎法,将两个竹子交叉放好,用线绳将交叉的十字型进行对角缠,然后反方向再缠。
(实物板贴演示,可找学生试缠)
第三步:蒙面
怎样蒙面?
先在支架上贴上双面胶,蒙上面,确定好位置后压住,一根根竹条固定。
裁掉多余部分。
第四步:拴提线
你有没有注意听,提线应该怎么系?
下五分之一上三分之一,上线要与风筝面成90 度直角。
(板贴演示,打结)
师:观察风筝的模型,你发现与我们看到的风筝有什么不同吗?
生:没有上色,不够美观
师:我们还要绘制风筝,绘制的原则:色彩鲜明,颜色靓丽。
你觉得整个制作过程最需要注意的是什么?
(进一步强调对称,包括支架的对称,还有面的对称、尾巴的对称,只有具备了这个特点,才能在空中平稳的飞行。
)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小组合作整理信息并交流,统一出制作流程,让学生的思路更清晰、目标更明确,同时还掌握了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初步保证了自制风筝的质量。
3. 小组合作,制作风筝
师:有的同学已经迫跃跃欲试了,别着急,我们先来看温馨提示。
(出示温馨提示,生读)
明白了吗?小组开始行动吧。
(学生小组制作,教师随机指导)
4. 小组展示,分享美
师:我们要评出创意奖,设计奖,搭配奖,请看要求。
请各组将风筝拿到前面,并准备好解说。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我们的作品,高高举起你的风筝。
各组解说自己的创作灵感,我们的创意奖,设计奖,搭配奖分别是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实践,在保证制作过程清晰的前提下,给
学生提供开放的时间空间,激励他们在自己的风筝面上勇于创新,展现个性。
5.放飞风筝,亲近自然
师:美是属于大自然的,让我们带着风筝一起与春天相约吧。
各组把做好的风筝带到操场先试飞再交流放飞技巧。
(学生自主交流,提出调整建议)
各小组进行放飞,教师参与其中。
【设计意图】成果源于实践,有了自制的风筝作品,只有放飞时才能收获到那份在教室所感受不到的喜悦。
同时通过这种课内外的沟通,使得学生学会了去发现问题,然后去分析解决问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四、活动总结与拓展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现在风筝逐渐的走向世界。
现在,不仅我国各地举行风筝盛会,作为中国文化的使者,它已走进世界各国人民的心里。
2009 年,酷似一座风筝之城的墨西哥国家馆在上海世博会亮相,意喻两
国未来的无限腾飞。
这是美国国际风筝会,吸引着众多的游客。
在泰国,风筝作为一种象征,满载着人们的梦幻和寄托飞向天堂。
每年的11 月1 日是玛雅人的风筝节,是玛雅人对死者悼念的一种形式。
日本也有自己的风筝节,风筝面上绘有传统的日本民族图案。
风筝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国的骄傲。
身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把这份自豪传承下去。
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设计意图】风筝知识的拓展,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开阔了眼界,增强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