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必修三2017.12

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必修三2017.12
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必修三2017.12

珠海女子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

高二历史试卷

说明: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 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填写姓名、试室号、座位号,并用2B 铅笔把答题卷上的对应号码涂黑。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货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等工具。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上交给监考老师,试卷保留评讲。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魏源著《海国图志》印刷近千册不久被列入禁书;《瀛环志略》一书在作者徐继畬被罢官后也被查禁。造成其相同归宿的原因是 A .清朝沉醉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 B .书中作者的观点触怒清帝 C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惨败 D .作者的罢官经历决定其归宿 2.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A .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的意识 B .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C .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的主张 D .辛亥革命的民主共和的思想 3.有学者撰文指出:“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的过程,言教即主张学习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等资产阶级观念。”确切而论,句中省略处应是 A .始而言政,继而言技,进而言教 B .始而言技,继而言教,进而言政 C .始而言技,继而言政,进而言教 D .始而言教,继而言政,进而言技 4.“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 .洋务运动 B .维新变法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新文化运动 5. “中体西用”是晚清时期流行一时的思想,它主要阐述如何处理中西文化关系,也涉及政治领域。下面哪一主张不能明确体现这一思想 A .“器物取诸西国,道则备自当躬” B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C .“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 .“取西人器数之学,以卫吾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

6. 近代中国有人提出:“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使昏庸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君无所擅

其权……”从中可以看出此人主张在中国实行

A .君主专制制度

B .君主立宪制度

C .议会内阁制度

D .民主共和制度

7.“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

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A .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 .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 .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 .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8.民国时有人撰文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

因此时时被那些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文中“洒水清道”的人应该是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 座位号______________

A.魏源B.康有为C.梁启超D.陈独秀

9.陈独秀在1921年发表《青年的误会》一文,其中说:“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学行值得崇拜的良师益友也蔑视了。你说学生要有自动的精神、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守纪律、不受训练了。……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长久这样误会下去,大家想想,是青年的进步还是退步呢?”陈独秀意在

A.反对青年继续追求独立自治B.纠正西方文化中的消极成分

C.修正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态度D.批评新文化运动中的极端倾向

10.民国七年,刘大白在他的诗作《红色的新年》中写道:“拿锤儿的说:…世间底表面的,是谁造成的?你瞧!世间人住的、著的、使的,哪一件不是锤儿下面的工程??拿锄儿的说:…世间的生命,是谁养活的?你瞧!世间人吃的、喝的、抽的,哪一件不是锄儿下面的结果??”,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

A.南京国民政府统治黑暗B.俄国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C.工农运动勃然兴起D.胡适等人提倡文学革命

11.胡适在一封信中说,“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民报》;一是《新青年》”。这三个时代的共同主题是

A.宣传西学B.维新变法C.救亡图存D.民主共和

12.在近代中国,改名成为一种时尚,如胡适(1891-1962)原学名胡洪骍,他在上海因听人讲解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进化论原理,而改名为胡适;诗人柳亚子(1887-1958)初名慰高,号安如,因仰慕法国思想家卢梭,改字人权,号亚卢,意为亚洲之卢梭,后觉不够谦逊,改为亚子。上述材料反映了

A.西方启蒙思想深入人心B.改名已趋向政治化

C.追求民主与进步成为时代潮流D.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3.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是

A.武装夺取政权B.联合地方军阀派C.建立责任内阁D.实行新三民主义14.“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发表于

A.国民革命时期B.井冈山时期C.延安时期D.过渡时期15.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根据中国近代社会的特点,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下列事件属于革命进程第二步的是A.人民公社化运动B.国民革命C.解放战争D.三大改造

16.毛泽东的诗词是珍贵的史料,下列可用于研究抗日战争时期的诗句是

A.“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C.“浴血冬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竞殒命,壮志也无违。”

D.“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7.邓小平说:“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讲全了。”这是邓小平在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B.中共十二大上的讲话

C.中共十三大上的讲话D.南巡期间的讲话

18.“两弹一星”是指

①原子弹②氢弹③导弹④北斗通信卫星⑤人造地球卫星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①③⑤

19.被国际上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和世界“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是

A.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B.“银河”系列计算机的诞生

C.“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D.“神州”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20.我国科技成就产生的顺序是

①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②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银河-I”型计算机诞生④培育出杂交水稻

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C.②①④③D.③②①④

21.下列关于中国技术进步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世界上第三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B. 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蛋白质的国家

C. 世界上第五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D. 世界上第五个掌握核能发电技术的国家

22.毛泽东正式提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是在

A. 20世纪50年代

B. 20世纪60年代

C. 20世纪70年代

D. “文革”结束后

23.“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实质是

A.就越多发展需要超前性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

C.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D.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24.“×××,教授。1950年1月生,1968年中专毕业,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至黑龙江上山下乡。1978年3月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统计局工作,1985年进入江西财经大学任教……1998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国际金融博士学位;1996年至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该段个人履历反映了

A.“教育大革命”对该人的成才起了积极的作用

B.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对该人成为教授至关重要

C.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为该人人生的转折提供了机遇

D.《义务教育法》保障了该人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为后来的深造打下了基础

25.建国初人民教育的奠基工程有

①成立人民教育出版社②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③制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④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6.“文革”期间,由于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我国的科研和经济建设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主要表现在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③“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④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2号”

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④D.①③④

27.刘海粟在《西洋风景画史略》中写道:“风景画法……诸家多作风景画,而有设色鲜明与直接野外写生之二大特点……此等画家,在户外空气之下,先行采取瞬息的自然现象,然后回室内修饰之,此为诸先达所不及之新发明也。”这里的“风景画法”应属于

A.现实主义画派B.浪漫主义画派C.印象主义画派D.现代主义画派

28.他们提倡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以民族奋斗的历史事件和壮美的自然为素材,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以瑰丽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表现激烈奔放的感情。总之,他们重感情轻理性,重色彩轻素描,不满现实,追求幻想。材料中“他们”的代表作是

A.《自由引导人民》B.《泉》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D.《格尔尼卡》

29.画家库尔贝绘画的对象往往是工人、农民、家庭主妇等,有人批评他是“崇尚丑陋”,他说:“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者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她们。”库尔贝的艺术风格是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印象派D.现代主义

30.他的作品是“动荡时局的最明确的表达”、“迎合了无神时代的猎奇和逃避心态”,他的艺术是“孩

子式的病态”的“无理的表现,免费的游戏”。下列绘画作品体现了上述说法的是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0分)

二.材料分析题:(2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26分)

材料一在1911年以前约十年间的中国精神生活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外国的影响。中国人对外国生活怀着好奇心理并且倾向于采用外国思想,这种情绪自从1860年前后已在慢慢地增长,到19世纪90年代以后又加速发展了,而在1905年以后达到了发狂的程度。

材料二士大夫阶级都以为法制是祖宗的法制,先圣先贤的法制,历代相传,绝不可变更的。康有为知道非先打破这个思想的难关,变法就无从下手。所以在甲午以前,他写了一篇《孔子改制考》。他说孔子根本是个改革家,孔子作《春秋》的目的就是要改革法制……康有为这本书的作用无非是抓住孔子做他思想的傀儡,以便镇压反对变法的士大夫。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陈独秀

材料四杜维明:“五四”知识精英对儒学的创造转化有极大贡献。但对一种源远流长的文明全盘否定,把一个民族的没落,全归结在儒家文化头上,有些粗鲁。不能平心静气地判断传统核心价值的优质部分,就像倒洗澡水把孩子一起倒掉一样残酷。当时的精英认为激烈批评传统文化,即能为学习西方创造条件,还认为西化了,就充分现代化了。今天,最普通的知识人也知道,这种极端心态必须超越。

袁伟时:杜先生曾提出,新文化运动应肯定仁、义、礼、智、信,我赞同,但想补充,五常的道德规范应建立在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基础上。否则,它只能为宗法专制服务。

——摘编自《究竟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杜维明VS袁伟时》(1)根据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一中“19世纪90年代以后”思想“加速”“发狂”的主要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对孔子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价。6分

(3)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指的是什么?陈独秀思想主张反映的实质是什么?4分

(4)据材料四概括杜维明与袁伟时的观点,并谈谈你的看法。6分

(5)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主要阶段及其特点。4分

32.(14分)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用我们三民主义的口号和法国革命的口号来比较……平等和我们的民权主义相同,因为民权主义是提倡人民在政治之地位都是平等的,要打破君权,使人人都是平等的,

所以说民权是和平等相对待的。——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材料二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

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

材料三邓小平同志部分讲话的时间和名称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6月)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1985年10月)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民权的认识有何变化?联系时代背景,简析其原因。(6分)

(2)说明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2分)

(3)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践成果。(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三大思想理论的认识。(2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