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江南地区的开发PPT课件
七年级历史第20课课件

洛 阳 龙 门 石 窟
平城
洛阳
返回
二、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494年) 平城气候干旱,农业不发达 地理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 原 统治中原 因 保守势力大,不利于改革 北方柔然的进攻威胁
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 1、孝文帝迁都后的改革 学说汉语,改穿汉服
改用汉姓,与汉通婚 实行汉制,学习汉礼法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有哪些?
你能做对吗
1、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A、三国中的魏国 B、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权 C、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 2、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都到( A、长安 B、洛阳 C、许 D、殷 ) 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 A、商鞅变法 C、李悝变法 A、氐 B、鲜卑 B、管仲改革 D、北魏孝文帝改革 ) )
第 20 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 • • • •
• •
• • • • •
•
• • • • • •
南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222年----581年) 时代特征:封建国家在分裂中民族融合,继续发展. 考点: 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的形成; 江南的开发;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一.三国鼎立的形成: 1.官渡之战:①经过:200年,河南的曹操(实行屯田, 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人才)在官渡大败骄 傲轻敌的河北袁绍(以少胜多).②意义: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 2.赤壁之战:①经过:208年,统一北方的曹操意统一全国,率领20万军队南下,南方的刘备 与孙权被迫联合(诸葛亮和周瑜)共同抗曹,最终以少胜多大败曹军.②意义:奠定了三国鼎立 的局面. 3.三国鼎立:①220年,曹丕废汉献帝,建魏,定都洛阳(北方),东汉灭亡.②221年刘备, 成都称帝,建蜀(西南).③222年,孙权称王,建吴,定都建业(今南京)――(江南).④意 义:结束长期混战割据,实现局部统一,为西晋的统一奠定基础.⑤三国时间段:(222年 ――魏灭蜀). 4. 夷洲:今天的台湾。最早吴国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 二..西晋:(226年—316年) 短暂的统一 1. 建立:①过程:266年司马炎篡夺魏国帝位建立西晋定都洛阳;②统一全国:280年灭吴国结束 分裂重新统一全国。 2. 灭亡:原因:统治的腐朽(皇帝弱智);八王之乱(争权的内乱)耗尽国立;压迫少数民族。 过程:316年内迁匈奴起义灭亡西晋。 三.五胡内迁:①时间:东汉末年以来;②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迁往黄河流域。③意 义:促进北方的民族融合,南方的经济开发。 四.淝水之战:1.形势:①南方: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②北方:氐族人 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强大起来,统一了黄河流域。2.时间:公元383年 作战双方:前秦VS东 晋 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影响: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 有利条件。 .相关成语: 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成语:战前 投鞭断流,战中 草木皆兵, 战后 风声鹤唳。 五.江南经济的开发: 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a.自然条件优越;b.南迁的人民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技术;c.统治者的 重视;d.人民的辛勤劳动;e.南方社会比较安定. 2.表现:①大量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②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③农业技术的进步:a.开始使用绿 肥b.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④小麦推广到江南地区。 3.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精品教案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标要求知道东晋的兴亡和南朝政权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目标1.通过识读地图,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的基本史实;通过研读史料,了解东晋政权的特点和东晋的北伐。
2.通过研读史料,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2.教学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随堂练习1. 《宋书》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材料反映的现象是( B )A.江南气候条件优越 B.江南地区得到开发C.江南生产技术先进 D.江南劳动力资源丰富2.从东汉末年到南宋,促进我国南方经济发展并最终超过北方的原因有( A )①北方人口南迁②民族交往③南方相对稳定④南方生产技术历来比北方先进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西晋的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丝绸做成长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织锦花缎做出50里的步障。
这充分说明了( B )A.统治阶级的腐朽B.社会经济的繁荣C.制糖技术的发达D.丝织技术的高超4.东汉末年,关中地区人口从240万减少到50万,扬州从320万增加到433万,荆州(今湖北境内)从359万增加到620万。
导致这一时期南北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B )A.江南地区开发B.北方战乱频繁C.经济重心南移D.民族融合加强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参照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条件,根据现实情况,说一说如果你负责某一地区的开发,会采取哪些措施?。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革家。
一个趋势 北方出现民族融合的趋势 两个措施 迁都洛阳
汉化政策 用汉语
穿汉服 改汉姓 与汉族联姻 用汉官制、律令 学汉礼,尊孔 ,以孝治国
两个影响 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
促进了北方经济文化的繁荣
谢谢!
练习册:
P43 P44 1 、4 、5 11
胡服
汉服
复姓
独孤
鲜卑姓 拓跋 拔拔
单姓
元 刘
汉姓 元 长孙 穆 陆 贺 刘
拓 拔
步六孤
邱穆陵 步六孤 贺赖 独孤
陆
孝文帝自己迎娶汉族高门士族的女 儿入宫,同时令自己的六个兄弟都 娶汉族高门士族的女儿为正妃。其 他的鲜卑族人,于是纷纷效仿。
北魏初年的官制是汉、鲜卑杂用,孝文帝重 用来自南朝的汉族士族王肃,厘定官制,在 模仿两晋、南朝官制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 清除官制中的鲜卑成分;
没有了。 与汉族融合了。
在今天的中国56个民族中还有没有“鲜卑” 这个民族?如果没有,那鲜卑族上哪去了?
有人说,他是鲜卑族的千古罪人! 也有人说,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改革家!
评价孝文帝,主要根据他的改革;评价他的改 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促进 革,主要根据以下两个标准: 了北方民族的融合,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 1 、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促进历史前进。 展。因此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 2、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
汉族妇女蒸馍和烙饼图
穿裤褶[zhě]服的汉人乐队
历史线索追踪: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主要政权更替示意图
北
东 汉 魏 蜀 吴
方
北 魏
宋齐梁陈
西 晋
十六国
Hale Waihona Puke 东晋南方一.北魏统一北方
新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优质教学课件

典例剖析
栏目索引
例 (2018山东青岛中考)(节选)改革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是社会进步
的助推器。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吴起在楚,商鞅在秦,亦严行以军功代贵族之新法……以前是
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农民军队之配练与井田制之废弃,为
新军国图谋富强之两要端,而即以促进宗法封建贵族之崩溃。
栏目索引
初中历史(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栏目索引
本课内容概述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政权分立、民族交融、文化多元的时期,这一时期的 科技与文化成就斐然。在科技领域,出现了刘徽、祖冲之、贾思勰等著 名科学家;在文化艺术领域,出现了书法家锺繇、胡昭、“书圣”王羲 之和魏碑,画家顾恺之,石窟艺术,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 宝贵财富。
栏目索引
知识点一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1.(2015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
() A.天文学著作 C.数学著作
B.医学著作 D.农学著作
答案 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
的农学著作。
栏目索引
2.(2018北京西城期末)《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 书。其作者是 ( ) A.刘徽 B.贾思勰 C.顾恺之 D.锺繇 答案 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 家,著有农业科技著作《齐民要术》,故选B。
知识点二 科学家祖冲之 2.祖冲之的贡献
栏目索引
栏目索引
例2 (2019辽宁铁岭昌图期末)我国在1986年发行了祖冲之纪念银币。 祖冲之在数学上取得的突出成就是 ( ) A.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 B.求得圆周率为3.141 6 C.创制出《大明历》 D.制造出指南车、千里船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我国伟大的科学家祖冲之,在前人的基础上,求出 了圆周率在3.141 592 6和3.141 592 7之间,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 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的人,领先世界近千年。 答案 A
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第20 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时任务了解这一时期农学、数学、天文历法,以及书法、绘画、石窟艺术、文学等成就,认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必背重点领域代表人物时期成就农学贾思勰北朝《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不是世界现存最早科学祖冲之南北朝(1)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著有《缀术》;(2)创制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3)设计制造出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书法锺繇、胡昭曹魏锺繇和胡昭都擅长行、草、隶书,锺繇尤擅楷书王羲之东晋(1)所作行、楷、草书尤为精湛,当时的人称赞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2)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3)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汉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文一金文一大篆一小篆一隶书一楷书一行书—北魏流传下来的碑刻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绘画顾恺之东晋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
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石窟—南北朝(1)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2)两处石窟群中的造像,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文学曹操父子的诗刚健雄劲。
陶渊明的田园诗清新自然,朴实恬淡。
民歌在南北朝有很大发展,北朝民歌慷慨豪迈,南方民歌细腻婉转拓展延伸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意义(1)原因:①对秦汉时期科技文化成果的继承、改革和创新,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前提。
②北方经济的发展和江南地区的开发,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③民族大交融和外来文化的影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2)意义: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的发展,为隋唐时期科技文化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材问题解答【P113材料研读】他认为只有根据天时和土壤条件来进行生产,才能获得好收成。
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的开发 课件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1.208年的(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29年,孙权称帝 建立吴国,标志着三国鼎立的正式形成;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2.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秦统一后在地 方上实行(郡县制),开创了我国历代(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3.西周之后继续推行分封制的朝代,都出现了地方对(中央)政权的严重威胁.
十
北朝
六
东北
国
北魏 齐
东 汉
三国
前
220-280 西 秦
魏西 魏
魏
晋 淝水之战
北 周
25 |
220
蜀 吴 266 383年 |东 316 晋 宋 齐 梁 陈
隋 统 一 全 国
317
南朝
|
420
两晋和宋齐梁陈(南朝)的更替
朝代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备注
魏 三蜀 国吴
220年铸,造船等有显著进步.
商业 商业和城市繁荣(建康城)
历史进门测
1.208年的(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29年,孙权称帝建立吴国,标 志着三国鼎立的正式形成;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2.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秦统一后在地方上实行( 郡县制),开创了我国历代(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3.西周之后还有些朝代继续推行分封制,形成了对(中央)政权的严重威胁:
建康(南京) 开发,经济迅速发展.
陈
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表现?
表现
原因
农业
耕地面积增加,兴修水利工程
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 (犁耕,施肥,选种育种,育秧移栽,麦稻兼 作,双季稻)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封面/前言/目录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31页 0062页 0150页 0181页 0219页 0268页 0314页 0316页 0402页 0480页 0520页目录 第1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第3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第4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 第6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第8课 早期中华文化 第三单元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第11课 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第13课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第15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第18课 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20课 异彩纷呈的科学文化 学习与探究之二 寻访“丝绸之路”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练习) 冀教版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1.年,司马懿的孙子篡夺了皇位,建立了晋朝,定都,史称“西晋”。
年,西晋军队灭掉了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
1.266 司马炎洛阳 2802.从东汉末年以来,、、、、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到西晋初年,人数达到几百万。
2.匈奴鲜卑碣氐羌3.西晋灭亡的第二年,皇族重建晋朝,都城在,历史上称为“东晋”。
3.司马睿建康4.4世纪后期,人建立了前秦政权。
重用为丞相,前秦强大起来,统一了黄河流域。
年,前秦进攻东晋。
但由于秦军中的氐族人不多,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将士占大多数,他们不愿为前秦卖命,最终晋军大败前秦。
战后,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4.氐族苻坚王猛 383 汉族前秦东晋经济5.年,自立为帝,国号“宋”,结束了东晋的统治。
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
5.420 刘裕南朝6.条件: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熟,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西晋后期以来,北方人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和先进的。
另外,江南地区的相对较少,比较安定。
6.劳动力生产技术战争社会7.表现:江南以种植为主,开始使用,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7.水稻绿肥小麦8.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8.经济重心例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原因有哪些?点拨:此题是综合分析题,旨在考查综合分析理解能力。
从题干上分析:一是时间是“三国两晋南北朝”;二是中心项是“我国经济重心南移”。
答项是原因。
由此,可以从自然环境、劳动力、技术、统治者政策等几方面思考,再概括出答案。
答案:(1)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安定,安定环境有利于经济发展;(2)各族融合,共同开发南方;(3)南方统治者大多重视经济、农业和水利;(4)北方人民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技术与生产经验;(5)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海上贸易也优于北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汉末年;西晋末年;西晋灭亡后。
相同的原因是为了躲避战乱;
对江南地区开发的作用是:带去了先 进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带来了大量的 劳动力,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二、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示意图
一意孤行的苻坚
讨论:
1.苻坚为什么没有像晋文公那样 “退避三舍”而取得战争的胜利?
2.在此以前历史上的哪几次战争与 淝水之战相似?我们从这些战争中能 够得到哪些启示?
东晋纺织画像砖
东晋织成履
南 朝 青 瓷 罐
南 朝 青 瓷 莲 花 尊
南朝青瓷莲花尊 高85厘米,口径21厘米,底径20.8厘米。 1972年南京灵山南朝大墓出土。 灰白色胎,青色釉,釉质光润,胎釉结合牢
固。僧帽形盖,侈口,呈喇叭状,长颈,椭圆形 腹,下附喇叭形圈足。方纽,颈上部及肩部均有 系,通体分别采用堆塑、刻划、模印等工艺,通 体装饰带有浓郁佛教色彩的莲瓣、忍冬、菩提、 飞天等纹样。其高大、庄重的造型,精美繁富的 装饰,反映出南朝制瓷工艺的巨大成就,堪称六
由促进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假如你身为老百姓的父母官你将会怎样做?
提示:安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统治者采取的措施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 素。
构建和谐社会,保持社会安定;大力发展教育, 振兴科技;制定政策要与时俱进,先试验再推广。
调查你所在的地区 有多少人是移民?
朝青瓷之王,更是罕见的佛教艺术珍品。
东晋·庄园生活图卷
南朝活络齿屐
南朝宋代玻璃杯
青釉瓷羊尊
三国,吴。 1958年南京清凉山
吴甘露元年墓出土。高 25厘米,长30.5厘米。 通体施釉,匀净莹润。羊 作蹲伏状,昂首,羽翼纹, 四肢蜷曲,双目前视,两 耳贴脑后,角曲卷于耳后, 嘴微张,颌下无须,体态 丰健,两肋有臀部紧贴短 尾。头顶有一圆孔。造型 生动,神态逼真,是东吴
公元557年,陈 霸先称帝,国号陈, 定都建康。梁朝灭 亡。
魏
十
西 晋
六 国
前秦
东晋
宋
蜀
齐
南
朝
吴
梁
陈
两晋(265-420)
朝代
西晋
建立者
司马炎
时间
265年
东晋
司马睿
317年
南朝(420-589)
宋
齐
南
梁
建康 朝
陈
都城
洛阳 建康
一、人口南迁
北方人口南 迁示意图
想一想
从东汉到东晋北方出现了哪几次人 口南迁的浪潮?南迁的相同原因是什么? 北方人口南迁对江南地区的开发有何影 响?
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充足的劳动力:自东汉末开始,为躲避北方
的战乱,大量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 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社会条件:三国以来,南方地区战乱较少,
社会秩序比较安定,为发展经济提供了良好的社 会环境。
统治者的政策:革除弊政,注意发展生产。
思考:你能为大家描述 一下到江南后的生活吗?
找一找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都有哪些方面?
农业方面
兴修水利 大片荒地的开垦,牛耕和粪肥的推广
农作物种类的增加,耕作技术的 提高
织锦
手工业方面 制瓷
灌钢 造纸
商业方面 城市的繁荣(建康,番禺)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 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 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 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 常富裕的人。
3.淝水之战后,南北形势发生了什 么样的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情景体验:
了解了三国、两晋、南朝的历史后, 你作为当时的北方人,你愿意迁往江南 吗?为什么?
为了你迁到江南后的生产和生活考虑, 你会在离开家乡的时候选择把什么带到 南方?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南朝青瓷
1.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
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
人口南迁 淝水之战 江南地区的开发
课程标准
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 的史实。
知识与能力
知道西晋时期连年混战,北方民众大量南 迁;淝水之战奠定了南北方对峙的基础;理解 在南朝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战争的残酷性,懂得和平的珍贵;体 会政权的稳定、国家安定是人心所向。
——据《史记》
两部史书对江南的描述不同,说明了什么? 提示:江南地区的开发
小结: 人口 淝水之战 南迁
江南地区的开发
课后练习
知识巩固 能力拓展 延伸探究
1.东晋的建立者是( B)
A.司马懿 B.司马睿 C.司马昭 D.司马炎
2.东晋南朝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开发的主要原因
是( C)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好 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方统治者革除弊政,注意发展生产
晋 元 帝 司 马 睿
宋 武 帝 刘 裕
公元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 “宋”。此后又相继经历了齐、梁、陈等王朝, 总称为“南朝” 。
齐高帝萧道成
公元479年,萧 道成称帝,国号齐, 定都建康。宋朝灭 亡。
梁武帝萧衍
公元502年,萧 衍称帝,国号梁, 定都建康。齐朝灭 亡。
陈武帝陈霸先
导入新课
忆江南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
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 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 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 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据《史记》对江南的记载
在汉朝时,你愿意居住在江南吗?
第20课江南地区的开发重点源自江南地区的开发。难点
对江南地区开发和南方经济发展 原因的分析。
三国鼎立形势图
晋武帝司马炎
公元263年,魏国灭掉 蜀国。公元265年,司马炎 篡夺了皇位,建立晋朝, 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 全国。
西晋时 期全图
晋惠帝司马哀
西晋第二代皇帝,晋 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国。 西晋皇族纷纷起兵争夺皇 位,混战十几年,耗竭了 西晋国力。史称“八王之 乱”。
越窑精品。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