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翻译

合集下载

从中国翻译史上的三次高潮谈译名

从中国翻译史上的三次高潮谈译名

从中国翻译史上的三次高潮谈译名作者:赵洁来源:《新校园(下)》2016年第07期摘要:笔者以三次翻译高潮为时间主线,分别总结了每个阶段的译名问题,列举了译家、译论及目前对这些译论的理解。

笔者认为学习借鉴国外翻译理论的同时,也不应忽略我国的传统文化,应该珍惜、学习前辈们的成就和贡献,并将其发扬光大。

关键词:中国翻译史;翻译高潮;译名我国的翻译有着数千年的历史。

在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全球化发展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国际之间的交流也日趋广泛,从而使英语得到了迅猛发展,并逐渐进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当中。

此外,新文艺、新科技以及新理论的发展也为英语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语言素材。

但是,因源语创新、语言表达差异以及文化差异等问题,大量词语在汉语当中是难以用现有词语进行翻译的,从而给目前的翻译工作人员带来了诸多不便。

因此,重谈译名问题有助于解决新词汇不断涌现给翻译带来的各种难题,对指导日益增多的翻译实务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和现实意义。

关于译名的论述出现于春秋时期,在《春秋谷梁传》中记录了孔子的这样一句话:“名从主人,物从中国。

”这正是对译名问题的原则指示。

之后的2000多年来,有关译名问题的论述几乎贯通整个中国翻译史,在中国翻译研究中占的比例很大。

直至今天,新词的翻译仍然是众多翻译者讨论的话题。

我国的翻译史上出现过三次翻译高潮,笔者现结合三次翻译高潮讨论译名问题。

一、第一次翻译高潮——佛经翻译始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公元148年)的佛经翻译构成了我国古代翻译活动的主要内容。

我国唐代的玄奘(俗称三藏法师)提出了著名的“五不翻”,即在五种情况下要采用音译的方法,探讨了译名问题。

第一为“神秘故”,也就是有着很多十分神秘的内涵。

如果我们没有足够把握将其自身的意义借助汉语表达出来,那就不必翻译。

比如“国际歌”当中的“英特纳雄耐尔”,我们就没有必要进行翻译。

究其原因就在于在翻译这首歌的歌词时,没有找到非常准确的词语来表达其应有的含义。

西方翻译简史(中文)

西方翻译简史(中文)

在法国,文学家阿米欧(Jacqucs Amyot)先后用了十七年(1542-1559 年)时间,译出了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简称《名人 传》)。查普曼(Georga Chapman)1598至1616年译的《伊利亚特》和 《奥德赛》,弗罗里欧(John Florio)1603年所译蒙田的《散文集》,乃是英 语文学译著中一群灿烂的明星。而1611年《钦定圣经译本》的翻译出版则标 志着英国翻译史上又一次大发展。它以其英语风格的地道、通俗和优美赢得 了“英语中最伟大的译著”的盛誉,在长时期里成为英国唯一家喻户晓、人 手一册的经典作品,对现代英语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 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翻译
四、第四次翻译高潮——十四至十六世纪
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思想和文学 的革新运动,也是西方翻译史上的一次大发展。特别是文艺复兴在西 欧各国普遍展开的十六世纪及尔后一个时期,翻译活动达到了前所未 见的高峰。翻译活动深入到思想、政治、哲学、文学、宗教等各个领 域,涉及到古代和当代的主要作品,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翻译家和一 系列优秀的翻译作品。在德国,宗教改革家路德(Martin Luther)顺从 民众的意愿,采用民众的语言,于1522至1534年翻译刊行第一部 “民众的圣经”,开创了现代德语发展的新纪元。
西方翻译简史
西方翻译史于公元前三世纪揭开它的第一页。从广义上 说,西方最早的译作是公元前三至二世纪之间,七十二名犹 太学者在埃及亚历山大城翻译的《圣经·旧约》,即《七十子
希腊文本》(Septuagint);从严格意义上说,西方的第一部译
作是在约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安德罗尼柯(Livius Andronicus)在 罗马用拉丁语翻前三世纪问世,因此可以说西方的翻 译活动自古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从中国历史上四次翻译高潮谈翻译理

从中国历史上四次翻译高潮谈翻译理

从中国历史上四次翻译高潮谈翻译理论的发展张景丰(载《语言与翻译》杂志,2002年第三期)摘要:通过对中国翻译史的回顾,尤其是对中国历史上的四次翻译高潮的回顾,研究翻译理论的发展,促进翻译水平的提高。

[作者简介]张景丰(1958-),女,汉族,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讲师。

关键词:翻译高潮;翻译理论;发展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823(2002)03-0048-04翻译是不同民族进行交流的重要媒体之一。

在中国历史上,周朝已开始设译官,此后出现过多次翻译高潮,每次高潮都涌现出许多优秀的翻译理论家,经百家争鸣,翻译理论不断发展、进步、趋于完善。

因此要了解翻译理论的发展,须了解翻译的历史,总结经验。

下面仅从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四次翻译高潮对翻译理论的发展予以探讨。

第一次翻译高潮:东汉至唐宋时期在三国时期,支谦的《法句经序》中提出了“因循本旨,不加文饰”的译经原则。

有人认为,支谦此序“可以算是最初的直译说了”(罗根泽语)。

晋、前秦时道安继而在《革卑婆沙序》中提出了比支谦更为明确的主张,即“案本而传,不令有损言游字;时改倒句,余尽实录。

”道安涉及译论的佛经序文较多,最有名的是提出“五失本”、“三不易”之说。

其意思是,翻译佛经在五种情况下会失去本来面目,有三件事决定了译事是很不容易的,因此必须慎之又慎。

北朝末年及隋初,彦琮著《辨证论》,它可以看作是我国第一篇翻译专论,他主张译经“宁贵朴而近理,不用巧而背源”。

可见他也是坚持忠实第一并倾向于直译的。

以上三家的论点颇为近似,他们的原则可以概括为“重质朴,轻文采”。

唐代僧人玄奘,其真本领在于翻译佛经,是中国佛经翻译史上集大成并后来居上的翻译家,他不仅译出了七十五部佛经,而且还把老子的部分著作译成梵文,成了第一个向国外介绍汉语著作的中国人。

他的指导原则就是:“既须求真,又须喻俗”。

“求真”即追求准确,要力求“忠实原作”,这是一切认真负责的翻译工作者的共同理想。

简述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与历史上三次翻译高潮的相互影响

简述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与历史上三次翻译高潮的相互影响

简述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与历史上三次翻译高潮的相互影响作者:何斌慧来源:《大东方》2017年第01期摘要:本文通过回溯我国历史上的三次翻译高潮和同时期的文化交流概况,阐述了翻译高潮与对外文化交流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

关键词:翻译高潮;文化交流;影响我国的翻译活动历史悠久,周朝就开始设译官。

东汉以后翻译开始渐成规模,以“五四”运动为界,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三次翻译高潮:东汉至唐宋(25-1279)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十七世纪初)的科技文献翻译,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时期(1840-1919)的西学翻译。

这三次翻译高潮成为那几个时代中外文化和思想交流的先导。

一、东汉至唐宋的佛教翻译秦代及秦以前,由于大一统的国家还没有建立,与现在理解的外国之间的文化交流甚少,今天所知者已不多。

相传殷朝灭亡后箕子曾入朝鲜,传播了中国的教化,统一的秦王朝声名远播。

而东汉一直到唐宋的佛经翻译,就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翻译高潮。

在此间,我国不但通过大量翻译外文佛教典籍使得本土佛教取得重大的发展,有了自己的特点,同时还通过向日本、朝鲜等周边国家的经济和文化辐射奠定了东亚文化大国的地位。

也许是唐朝时期中国鼎盛的文化和对外交流盛况太过耀眼,在宋元时期并没有出现许多有影响力的译著,翻译方面乏善可陈。

但是,被四面包围的北宋和偏安的南宋都依然保持着活跃的对外贸易和交流的生命力,而不断发展的海上交通也使得中原与外界的交流没有中断。

尤其是元朝时,疆域的不断扩张不但重新打通了丝绸之路,而且扩大了中华文化辐射的范围,使得火药、印刷术等都传到的欧洲。

也为明清时越来越多的西方传教士到达中国奠定了历史基础。

二、明清的中外交流和明末清初的科技文献翻译我国历史上的第二次翻译高潮始于明朝后期。

明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就范围而言,远远超过以往。

不但日本、朝鲜及东南亚诸国这样的近邻和中国交流频繁,甚至远达西欧国家,官方、民间都有交往。

政治使节、商业贸易、学习、传教、移民以至战争,各种渠道皆起过作用。

汉译英段落翻译讲解(2nd assignment第二册课堂用20170417)

汉译英段落翻译讲解(2nd assignment第二册课堂用20170417)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wide range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there has been a sharp increase in the world’s demands for Chinese learning.
汉英段落翻译学习方法指导&举例分析
涉及范围:历史、文化 经济,社会 策略:化长为短、化整为零、化繁为简
化整个段落为5-6句(in terms of punctuations)。 其实就是句子翻译, 逐句拆分。
先找主干。

Company Logo
译句做题步骤:句子结构+时态+词组搭配
汉译英翻译举例分析及错误分析
旅游业是(近二十年来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的)一个行 业,现在正引起中国公众越来越多的注意。
Tourism, a fast developing business over last two decades in all parts of the world, is now attracting increasing publicity in China.
截至2012年底,中国已经在全球108各国家和地 区建立了400所孔子学院和535个孔子课堂。
By the end of 2012, there had been 400 Confucius Institutes and 535 Confucius Classrooms established in 108 countries and regions all around the world.
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交往的日益广泛,世 界各国对汉语学习的需求急剧增长。

中外翻译简史

中外翻译简史

天文学方面,有利玛窦与李之藻合译的《乾坤体译》 天文学方面,有利玛窦与李之藻合译的《乾坤体译》是最早 介绍西方普通天文学著作之一, 介绍西方普通天文学著作之一,较好的反映了当时入传西方天文 学的实际水平。 学的实际水平。 数学方面,慕凤泎与波兰耶稣会士通过合译书, 数学方面,慕凤泎与波兰耶稣会士通过合译书,最早将当时 为世界最先进数学知识之一的对数术传入我国。 为世界最先进数学知识之一的对数术传入我国。等等一系列的数 学方面的引入。农也水利方面,徐光启与熊三拔合一《泰西水 学方面的引入。农也水利方面,徐光启与熊三拔合一《 此书是徐启光从利玛窦处得知“水利” 法》,此书是徐启光从利玛窦处得知“水利”对改善农业十分有 益后,想尽许多办法才与熊三拨合译的。 益后,想尽许多办法才与熊三拨合译的。
有的西人认为:“中国语言文字最难为西人所通 即通之亦难将西书之 有的西人认为 中国语言文字最难为西人所通,即通之亦难将西书之 中国语言文字最难为西人所通 精奥译至中国。盖中国文字最生而最硬,若以译泰西格致与制造等事 若以译泰西格致与制造等事,几 精奥译至中国。盖中国文字最生而最硬 若以译泰西格致与制造等事 几 成笑谈。 傅兰雅则认为其“实有不然” 因为 因为“ 成笑谈。”傅兰雅则认为其“实有不然”,因为“明时利马窦诸人及今 各译之人,并未遇有甚大之难以致中止 所以只要努力解决译名问题 并未遇有甚大之难以致中止” 所以只要努力解决译名问题,西 各译之人 并未遇有甚大之难以致中止”,所以只要努力解决译名问题 西 方科学就会顺利翻译成中文。他又说:“二三百年前 二三百年前,英国多藉希腊与罗 方科学就会顺利翻译成中文。他又说 二三百年前 英国多藉希腊与罗 马等国文字以作致与制造内之新名,后则渐除不用 或换以更妥者,而中国 后则渐除不用,或换以更妥者 马等国文字以作致与制造内之新名 后则渐除不用 或换以更妥者 而中国 亦难免此举” 指出 译西书第一要事为名目,若所用名目必为华字典内 指出“ 亦难免此举”,指出“译西书第一要事为名目 若所用名目必为华字典内 之字义,不可另有解释 则译事永不能成” 不可另有解释,则译事永不能成 之字义 不可另有解释 则译事永不能成”。

高英unit2beauty翻译

高英unit2beauty翻译

高英unit2beauty翻译高英第二次翻译作业1.One of Socrates' main pedagogical acts was to be ugly and teach those innocent,no doubt splendid-looking disciples7 of his,how full of paradoxes life really was.苏格拉底主要教学方式之一就是不掩饰自身的丑陋,给那些天真无邪,长相好看的门徒们上了生动的一课:生活其实充满矛盾。

2.It was principally the influence of Christianity that deprived beauty of the centralplace it had in classical ideals10 of human excellence.主要受到基督教的影响,美丽这个词从古希腊美德的核心位置中分离出来了3."Handsome" is the masculine equivalent of —and refusal of —a complimentwhich has accumulated certain demeaning overtones16, by being reserved for women only.“英俊”是美丽的阳性对等物。

人们拒绝用美丽去形容男性,因为这个词带有贬低色彩,美丽只用于形容女性。

4.It does not take someone in the throes of advanced feminist awareness toperceive20 that the way women are taught to be involved with beauty encourages narcissism, reinforces dependence and immaturity.不需要具有极端女权主义者的敏锐洞察力,人们也能够察觉到,女性被灌输要注重自身美丽的过程中,滋生了自恋主义,使女性变得更加依赖和不成熟。

浅析中国翻译美学的发展历程

浅析中国翻译美学的发展历程

翻译与美学联姻是中国翻译理论的重要特色之一。

中国翻译由最初借助美学思想意识呈现自身特征,逐步发展为自建理论框架,最终成为一门新的、独立的科学――翻译美学。

从翻译美学的发展过程中能清晰的看到,中国美学对中国翻译理论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该文采取历时的研究方法,对翻译美学在中国的不同发展时期的状况进行概述,呈现中国翻译美学的历史发展轨迹。

一、中国古代译论中的隐形美学从我国古代译论中,不难发现美学的踪迹,可以说是自有翻译经验和翻译观点,便有美学思想与之共存。

由此看来,翻译与美学从一开始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中国古代最朴素的唯物观,认为越接近事物的自然状态越能发现事物的“真、善、美”。

此观点反映在翻译理论上就要求译文要忠实原文的内容,反对用浮夸和华丽的句子,就是要保留原文的“真”。

我国的翻译实践始于古代的佛经翻译。

一般认为,三国时期的支谦编写的《法句经序》是距今最早谈论佛经翻译理论的文章,书中有老子的“美言不信,信言不美”的记录,从中可以体会支谦的翻译主张“因循本质,不加文饰”的美学内涵。

道安提出“五失本三不易”原则;玄奘主张“五不翻”;彦琮追求“宁贵木而近理,不贵巧而背源”主张等,都是古代最具代表的翻译理论。

以上几种翻译观点都体现了我国美学的思想意识,即追求事物的“真”,在翻译领域就是通常认为的“质派”(直译),其对立面“文派”(意译)始于从西域入关的鸠摩罗什,推出“案本而传”和“辞旨文雅”的翻译主张。

二、中国传统译论中的显性美学中国翻译经历了佛经翻译带来的第一次翻译高潮之后,一直处于低迷时期。

直到严复在《天演论》卷首的《译例言》中提出中国近代最有名的“信、达、雅”翻译理论时,中国才迎来第二次翻译高潮。

在严复之前,马建忠就提出“善译”论,要求“知其意旨,摹其神情,仿其语气,心悟神解”,力求与原文在意思上无一毫出入。

严复的“信、达、雅”理论中,“信”要以“达”为前提,“雅”是主要特征,要求译文讲究“修辞”,要有文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如果一个公司想要为他的股东或者实际控制者提供担保,它需要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股东会议来作出决议。

2、政府决定重建存款保险机制作为新的金融保护网以保护社保系统。

3、这些美国企业都在尝试通过集中他们的产业链来为他们的客户提供更加方便的服务。

4根据房地产证券化制度,由房地产开发公司所创立的特别目的公司,是通过以房地产作为担保物的方式来发行房地产股票的
5在最近的会议上WTO成员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为关于出口的广泛讨论铺平道路。

6在六月中旬跌破了一个新的纪录后,过去的三个月内,长期利率已经飙升了近三倍。

7、未来的前景变得暗淡,分析师不能确定全球IT相关的经济何时能触底反弹。

8、越来越多的日本公司正寻找机会把产业基础,研究以及发展设备移动到中国。

9、我们必须改善就业形势,尤其是在为年轻人提供工作以及供求关系的不平衡方面。

10、政府和日本银行应当实行进一步的措施来通过内需实现经济增长。

11、我们努力工作通过开发一个更了解客户的特殊需要的哭丧女不断赢得客户忠诚度
12、减少加班时数不仅可帮助那些工人保住自己的工作,还可以增加职位空缺。

13、每隔三个月,日本的麦当劳公司就要根据交换频率来调整它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牛肉的价格。

14、这个国家从六月到八月的进出口额创下了记录,上涨112.2亿美元达到了5568.4亿美元。

15、仅此一年,这个国家的消费者事务中心就收到了279份和食物健康相关的报告。

16、这部法律要求金融机构验证开户者以及交易额超过200万美元的客户的身份。

17、鼓励企业家通过多种方式包括商业冒险行为帮助公司是很重要的。

18、在众议院的选择中最重要的事件是对经济刺激的重要方法和经济复苏的对策
19 、越来越多的日本折扣店和其他零售店都在进口和销售在海外模压出来的价格低廉的日本音乐激光唱片
20、银行在将来可能经历资金短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