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斯卡定律》教案
2024年帕斯卡原理课件(增加多场景)

帕斯卡原理课件(增加多场景)帕斯卡原理课件一、引言帕斯卡原理是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之一,由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布莱兹·帕斯卡于17世纪提出。
帕斯卡原理阐述了在静止的流体中,压力的传递是均匀的,与流体的流速无关。
这一原理在工程学、物理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液压传动、液压制动、液压电梯等。
本课件旨在对帕斯卡原理进行详细阐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原理。
二、帕斯卡原理的基本概念1.流体流体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可以流动的物质,包括液体和气体。
流体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具有连续性,即流体在任何时刻都是连续不断的。
流体的另一个重要特性是具有不可压缩性,即在常温常压下,流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2.压力压力是指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力的大小。
在流体中,压力是由流体重力、流体分子热运动等因素引起的。
压力的单位是帕斯卡(Pa),1Pa等于1N/m²。
3.静压和动压流体的压力可以分为静压和动压。
静压是指流体在静止状态下所受到的压力,与流体的深度有关;动压是指流体在运动状态下所受到的压力,与流体的流速有关。
三、帕斯卡原理的表述帕斯卡原理可以表述为:在静止的流体中,压力的传递是均匀的,与流体的流速无关。
这意味着,在一个封闭的流体系统中,任何一个位置的流体压力都相同。
四、帕斯卡原理的应用1.液压传动液压传动是利用帕斯卡原理实现的一种动力传递方式。
液压传动系统由液压泵、液压缸、控制阀等组成。
当液压泵工作时,将液体压缩并送入液压缸,使液压缸产生直线运动或旋转运动,从而实现动力传递。
2.液压制动液压制动是利用帕斯卡原理实现的一种制动方式。
液压制动系统由制动踏板、制动主缸、制动器等组成。
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时,制动主缸产生压力,使制动器内的活塞向外移动,从而实现制动。
3.液压电梯液压电梯是利用帕斯卡原理实现的一种电梯驱动方式。
液压电梯系统由液压泵、液压缸、控制阀等组成。
当液压泵工作时,将液体压缩并送入液压缸,使液压缸产生直线运动,从而实现电梯的上升和下降。
帕斯卡定律

4、下列机械装置中,不是应用帕斯卡定律原理的是 ( )C A、万吨水压机 B、汽刹车装置 C、自行车刹车装置 D、油压千斤顶 5、水压机大、小活塞的面积分别为200厘米2和10厘米 2,要在大活塞上产生2700帕的压强,则在小活塞上 应该施加的压力为( )C A、54牛 B、48.6牛 C、2.7牛 D、27牛 6一台液压机大小活塞半径之比R大 :R小 = 10 :1, 要在大活塞上产生2×104牛的力,那么加在小活塞上 的压力应该是( )B A、2×103牛 B、2×102牛 C、1×103牛 D、 1×102牛
解: 金属块对小活塞的压力为: F1 = P金S金 = 2700帕×(0.02米)2 = 1.08牛。 小活塞对液体的压强为: P1 = F1/S1 = 1.08牛/0.001米2 = 1080帕。 由帕斯卡定律得,液体对大活塞产生的压强为: P 2 = P1 = 1080帕。 液体对大活塞产生的举力为: F2 = PS2 = 1080帕×0.02米2 = 21.6牛。
水(或其他液体)能够传递压 强。
实验2: 帕斯卡球实验。在球内注满水,给球内的水 施加一个压强,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并思考球内的水,能把受到的压强向什么 方向传递。 结论2: 球内的水能将它在某一处受到的压强向各个 方向传递。源自是液体具有流动性的缘故。
实验3 : 在一玻璃瓶中倒入适量的水,用三根玻璃管穿过软 木塞深入水中,另用一根玻璃管穿过软木塞插入瓶内 空气中,它的一端连接一个能压气的橡皮球。用石蜡 封住瓶口,使瓶内的水密闭。 实验时,用手压橡皮球,给瓶内充气,使水面产生 一个压强。要求学生观察三根玻璃管中液面的变化情 况,并分析原因。 结论3: 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 且被传递的压强大小相等。 这是法国科学家帕斯卡通过反复的研究,发现的规律, 所以叫帕斯卡定律。 帕斯卡定律内容: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 不变地由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 实验表明,帕斯卡定律对气体也是适用。
示范教案-帕斯卡定律

帕斯卡定律
加在密闭的液体(或气体)上的压强,能按照它原来的大小由液体(或气体)向各个方向传递。
这个规律叫做帕斯卡定律,是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发现的。
根据这一规律,如图在小活塞上施较小的力便可以
在大活塞上获得巨大的力,这便显水压机、油压机工作
的原理。
跟利用一切机械做功一样,利用水压机或油压
机做功虽然省力,但不省功。
这一点从功和能的观点上
证明了帕斯卡定律是正确的。
液体之所以具有这样的性质,是因为它具有良好的
流动性和弹性,液体的体积很难被压缩,一般可近似认
为是“不可压缩的”,但外加的压强还是会使密闭液体体
积有微小的改变,而这一微小变化会在各处都引起相应的反应,这就是传递压强的实质。
气体体积会有较大的改变,只有重新达到稳定后,才满足帕斯卡定律。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2课时 液体压强的应用、帕斯卡定律

沪科版 八年级下册
获取新知
一、液体压强的应用:
1、连通器
定义:上端开口,底部连通, 这样装置称之为连通器
共同特点:静止的同种液体,容器内 液面总保持水平。
连通器原理:
同种液体在容器内同一位置任意 方向上的压强大小相等。
证明:h左=h右
S S
典例剖析
1、压强计是研究_____的仪器。当把压 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液体内部的某一深度 时,观察到的现象是U形管两边液面 _____,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
·
2、小明将1kg的水倒放在水平桌面上底面积为 50cm2的容器中,测得水深15cm,则水对容器 底的压强为多少?水对容器底的压力为多少? g=10N/kg)
F1 S1 F2 S2
F1 S1 F2
=
S2
2、帕斯卡原理是许 多液压系统和液压机 的工作基础。
液压机
一、求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与压强; 容器对平面的压力与压强。
1、求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与压强时: 先求压强p= ρ液gh, 再求压力F= pS= ρ液ghS. 2、求容器对平面的压力与压强时: 先求压力F=G, 再求压强p= F = G .
3.三个酒杯盛满同种酒,酒对杯 底的压强关系是:
p=ρ液gh
密度ρ相同,深度h越大,压强p越大。
A
B
C
pA> pB > pC
4.如图装有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并且液 面相平,则两杯底受到的压力和压强大小 关系怎样?
A
B
液柱对底面的压力F=G=mg,压力相等。 m相同,而VA<VB,ρA>ρB 液柱对底面压强p=ρ液gh,所以pA >pB 所以pA >pB
《爱动脑筋的帕斯卡》教学教案

《爱动脑筋的帕斯卡》教学教案《爱动脑筋的帕斯卡》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积累词语“数学家、思考、消失、实验、振动、探索、发明、创造”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4、知道帕斯卡从小善于思考,爱动脑筋,长大后发现了振动原理,不断有发明创造,成了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帕斯卡发现发声的过程,并能抓住要点陈述。
2、以课文为例,了解文章是按“概括、具体举例、概括”的结构来写人的。
3、理解帕斯卡发现发声的过程,了解文章的`结构安排。
教学工具: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学生交流,引入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科学家的故事。
2、揭示课题(1)学习生字:“帕”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2)读准人名:帕斯卡(3)师:牛顿发现地球引力、阿基米德发现水的浮力。
现在请大家说一说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帕斯卡也是如此。
(4)出示课题:爱动脑筋的帕斯卡3、齐读课题:爱动脑筋的帕斯卡二、初读课文1、出示自学要求:(“振”要关注读准前鼻音)2、听课文录音,再想一想,你了解了什么?指名答。
(帕斯卡很爱动脑筋;帕斯卡11岁就发现了声学的振动原理……)3、媒体出示:帕斯卡听到厨房的叮当声提出了什么问题?经过自己的钻研找到了什么答案?学生再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
4、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正音纠错)三、研读课文1、师做声学的振动原理的实验。
(学生边观察边思考)2、学习2、3节。
(1)指导朗读2、3小节。
(第2小节中的:“多少年、谁、可是”要重读,读出帕斯卡的善于观察;第3小节要读出帕斯卡从实验观察中得到的高兴。
)(2)老师引读课文内容,学生跟读。
3、完成练习(自由完成,交流,齐读)4、齐读课文2、3节。
5、除了文章的2、3小节具体写了斯卡发现声学振动原理这件事,文中的第1小节还括介绍了帕斯卡小时候就爱问为什么,并喜欢自己去钻研,找出问题的答案;第4 小节又概括介绍了帕斯卡的成就。
这种写作方法就是按概括、具体、概括的方式来记叙一件事,这也是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
液体对压强的传递教学设计

液体对压强的传递【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帕斯卡定律。
(2)知道液体能够传递压强,知道液压传动。
(3)知道液压传动是液体传递压强规律的重要应用。
2.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和实验,感受探究密闭液体和气体传递压强规律的科学方法。
(2)通过熟悉的生活事例、有趣的实验、自然界的液压传动,认识物理与生活密切联系。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通过联系生活、生产中帕斯卡定律和液压传动的应用,增强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重温帕斯卡研究液体传递压强规律的历史,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感悟科学家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帕斯卡定律。
【教学过程】一、引入1.情景:上海音乐厅的搬迁和国家体育场“鸟巢”工程中钢结构整体卸载所用到的千斤顶。
(出示相应图片)2.问题:为何小小的千斤顶能托起如此巨大的重物?3.探究帕斯卡定律二、新课教学(1)学生实验:完成学习活动;得出:液体能够传递压强。
(2)演示实验1:步骤1:旋下帕斯卡球,把透明圆筒浸入水中,提起活塞,将水抽进筒的下部。
然后把帕斯卡球也放进水中,让水自然灌入球,并在水中将球旋至筒上。
h 步骤2:用力向下压活塞,使水从球的小孔中向各个方向喷出,说明液体能够把它所受到的压强向各个方向传递。
注意:装水时,尽量使球和筒中不要留有气体。
得出:液体能够向各个方向传递压强。
(3)演示实验2:取两个完全相同的针筒,抽取一样多的水,然后在针头处用橡皮管连接,接着在左边的针筒的活塞上加一个重力为G 的砝码,并用刻度尺测出右边针筒内水面上升的高度h 。
(4)问题讨论:①重力为G 的砝码加在左边活塞上,对左边针筒内液体产生压强为多少?②右边针筒内液面上升h 产生的压强为多少?得出:密闭液体能够大小不变的传递压强。
(5)帕斯卡人物介绍。
(6)帕斯卡定律: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大小不变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
大量实验还表明:帕斯卡定律同样适用于气体。
三、帕斯卡定律的应用(1)液压传动原理:①教师演示:学生活动卡。
帕斯卡定律教案

帕斯卡定律[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知道液体(或气体)能够传递压强。
(2)理解帕斯卡定律。
2.过程和方法(1)通过注射器的实验感受液体对压强的传递。
(2)通过帕斯卡球和实验3研究液体传递压强的规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液体传递压强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通过对实验的分析,培养学生能用简洁、正确的语言表述结论。
(3)通过对帕斯卡的事迹介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教学重点]帕斯卡定律[教学准备]注射器、帕斯卡球、烧杯、玻璃管、水、橡皮球。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密闭液体传递压强的规律——帕斯卡定律。
本节课的基本思路是: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揭示密闭液体(或气体)传递压强的规律,即帕斯卡定律。
本节课要突出的重点是帕斯卡定律。
首先通过实验1,让学生认识液体能够传递压强;通过实验2和3,揭示密闭液体能够向各个方向传递压强并且压强大小不变,进而建立帕斯卡定律。
通过例题巩固帕斯卡定律的内容。
[教学流程][教学过程设计]一、准备知识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2、压强: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叫压强,压强是用来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如右图,重为G,侧面积为S的正方体木块,在压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竖直墙面上,求墙面受到的压力和压强?解:F' = F;P = F' / S = F / S二、新课1、帕斯卡定律实验1:在注射器内灌一些水,当一手指按压注射器活塞时,堵着出口端的另一手指能感受到水的压力吗?结论1:水(或其他液体)能够传递压强。
实验2:帕斯卡球实验。
在球内注满水,给球内的水施加一个压强,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球内的水,能把受到的压强向什么方向传递。
结论2:球内的水能将它在某一处受到的压强向各个方向传递。
这是液体具有流动性的缘故。
实验3:在一玻璃瓶中倒入适量的水,用三根玻璃管穿过软木塞深入水中,另用一根玻璃管穿过软木塞插入瓶内空气中,它的一端连接一个能压气的橡皮球。
《爱动脑筋的帕斯卡》教学教案

《爱动脑筋的帕斯卡》教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帕斯卡的背景和成就。
引导学生对帕斯卡的思维方式产生兴趣。
1.2 教学内容:帕斯卡的生平介绍。
帕斯卡的成就概述。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二章:帕斯卡的思维方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帕斯卡的思维方式。
引导学生学习帕斯卡的思考方法。
2.2 教学内容:帕斯卡的思维方式概述。
帕斯卡的思考方法举例。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学习帕斯卡的思考方法。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三章:帕斯卡的数学成就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帕斯卡的数学成就。
引导学生学习帕斯卡的数学方法。
3.2 教学内容:帕斯卡的数学成就概述。
帕斯卡的数学方法举例。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学习帕斯卡的数学方法。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四章:帕斯卡的科学成就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帕斯卡的科学成就。
引导学生学习帕斯卡的科学方法。
4.2 教学内容:帕斯卡的科学成就概述。
帕斯卡的科学方法举例。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学习帕斯卡的科学方法。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5.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拓展对帕斯卡的了解。
5.2 教学内容:学生拓展对帕斯卡的了解。
5.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
5.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六章:帕斯卡的数学贡献帕斯卡三角形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帕斯卡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引导学生探索帕斯卡三角形的数学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帕斯卡定律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液体(或气体)能够传递压强。
(2)理解帕斯卡定律。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注射器的实验感受液体对压强的传递。
(2)通过帕斯卡球和实验3研究液体传递压强的规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液体传递压强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通过对实验的分析,培养学生能用简洁、正确的语言表述结论。
(3)通过对帕斯卡的事迹介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教学重点]
帕斯卡定律
[教学准备]
注射器、帕斯卡球、烧杯、玻璃管、水、橡皮球。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密闭液体传递压强的规律——帕斯卡定律。
本节课的基本思路是: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揭示密闭液体(或气体)传递压强的规律,即帕斯卡定律。
本节课要突出的重点是帕斯卡定律。
首先通过实验1,让学生认识液体能够传递压强;通过实验2和3,揭示密闭液体能够向各个方向传递压强并且压强大小不变,进而建立帕斯卡定律。
通过例题巩固帕斯卡定律的内容。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准备知识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2、压强: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叫压强,压强是用来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如右图,重为G,侧面积为S的正方体木块,在压力
F的作用下静止在竖直墙面上,求墙面受到的压力和压强?
F 解:F’= F;P = F’/ S = F / S
二、新课
1、帕斯卡定律
实验1:
在注射器内灌一些水,当一手指按压注射器活塞时,堵着出口端的另一手指能感受到水的压力吗?
结论1:
水(或其他液体)能够传递压强。
实验2:
帕斯卡球实验。
在球内注满水,给球内的水施加一个压强,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球内的水,能把受到的压强向什么方向传递。
结论2:
球内的水能将它在某一处受到的压强向各个方向传递。
这是液体具有流动性的缘故。
实验3 :
在一玻璃瓶中倒入适量的水,用三根玻璃管穿过软木塞深入水中,另用一根玻璃管穿过软木塞插入瓶内空气中,它的一端连接一个能压气的橡皮球。
用石蜡封住瓶口,使瓶内的水密闭。
实验时,用手压橡皮球,给瓶内充气,使水面产生一个压强。
要求学生观察三根玻璃管中液面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原因。
结论3:
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且被传递的压强大小相等。
这是法国科学家帕斯卡通过反复的研究,发现的规律,所以叫帕斯卡定律。
帕斯卡定律内容:
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由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
实验表明,帕斯卡定律对气体也是适用。
简介科学家帕斯卡: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在物理学方面的主要成就在于静力学和大气压强的研究,关于液体传递压强的帕斯卡定律是1653年发现的。
例题:
关于帕斯卡定律的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力,能被液体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
B、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被液体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
C、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力或压强,能被液体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
D、加在液体上的压强,能被液体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
解:B。
课后练习:
1、帕斯卡定律的内容是:加在上某一处的压强,能够
地被液体向传递。
密闭液体;大小不变;各个方向
2、如右图所示,容器中装满水,并用活塞封闭,活塞上再放一个
增加的压力()A
A、大于5牛
B、等于5牛
C、小于5牛
D、等于0
F
3、如右图,密闭容器内盛水,有一个力F压在横截面积为S的活
塞上,则传递到A、B点的压强为()A
A、P A = P B
B、P A<P B
C、P A>P B
D、无法判断B.
帕斯卡定律的应用液压传动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理解帕斯卡定律的应用,理解液压传动
(2)能根据帕斯卡定律解释有关问题,进行液压传动的简单计算。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液压机模型的研究,说明液压机的工作原理和液压传动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阅读心脏、仿生机器人等内容,开拓学生视野,联系跨学科知识的学习。
[教学重点]
帕斯卡定律的应用。
[教学准备]
液压机的模型。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分析液压传动的原理,介绍液压传动的应用。
本节课的基本思路是:通过介绍液压传动的原理,进一步领会帕斯卡定律。
本节课要突出的重点是:通过运用帕斯卡定律分析液压传动的过程,进一步领会帕斯卡定律。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准备知识
帕斯卡定律内容:
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由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
二、新课
1、液压传动
实验1:
分别用两个大小不同的注射器A和B的出口用橡皮管连接起来,两个针筒的活塞之间注满水。
用手推动A活塞时,观察B活塞的变化情况,并说明原因。
实验表明,当用力推A活塞时,A活塞与水的接触面会产生压强,这个压强被水大小不变地传递到B活塞与水的接触面,并对B活塞产生向上的压力,推动B活塞向上运动。
把这种传递力的方式叫液压传动。
液压传动:
利用液体来传递动力的方式称为液压传动。
2、液压机
展示液压机模型。
让学生实际操作并观察现象。
分析液压机工作原理。
如下图,是液压机的示意图。
F1F2
当力F1作用在小活塞A上时,A活塞对密闭液体产生的压强是P = F1 / S1,这一压强通过密闭液体大小不变地传递到各处,于是液体对大活塞B便产生了压力,得:
F2 = PS2 = F1S2 /S1
有F1/F2 = S1/S2。
上式表明,S2是S1的几倍,F2就是F1的几倍,在小活塞上加较小的力,就能在大活塞上产生较大的力,这就是液压机的原理。
例如:
液压千斤顶、大型液压机、汽车制动系统、大型船舶中的操纵舵机、起重设备的控制、起锚机等都利用了液压传动。
阅读:
教材“你知道吗?”。
例题:
如上图的液压机,小活塞的横截面积为10厘米2。
大活塞的横截面积为200厘米2。
若在小活塞上放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金属块,金属块对小活塞的压强为2700帕。
求:
(1)金属块对小活塞的压力;(2)小活塞对液体的压强;(3)液体对大活塞产生的压强;(4)液体对大活塞产生的举力。
解:
(1)金属块对小活塞的压力为:
F1 = P金S金= 2700帕×(0.02米)2 = 1.08牛。
(2)小活塞对液体的压强为:
P1 = F1/S1 = 1.08牛/0.001米2 = 1080帕。
(3)由帕斯卡定律得,液体对大活塞产生的压强为:
P 2 = P1 = 1080帕。
(4)液体对大活塞产生的举力为:
F2 = PS2 = 1080帕×0.02米2 = 21.6牛。
课后练习:
1、帕斯卡定律应用广泛,如汽车刹车、机械表、飞机起落架的操纵系统,都可以利用来控制;油压千斤顶、万吨水压机统称为;在小活塞上加,在大活塞上产生。
液压传动;液压机;较小的力;较大的力
2、水压机大小活塞的直径之比为 5 :1,则大小活塞所受的压强之比为,压力之比为。
1:1;25:1
3、油压千斤顶的小活塞上受到7×106帕的压强,大活塞的横截面积是112厘米2,此时大活塞上能产生牛的压力。
78400
4、下列机械装置中,不是应用帕斯卡定律原理的是()C
A、万吨水压机
B、汽刹车装置
C、自行车刹车装置
D、油压千斤顶
5、水压机大、小活塞的面积分别为200厘米2和10厘米2,要在大活塞上产生2700帕的压强,则在小活塞上应该施加的压力为()C
A、54牛
B、48.6牛
C、2.7牛
D、27牛
6一台液压机大小活塞半径之比R大:R小= 10 :1,要在大活塞上产生2×104牛的力,那么加在小活塞上的压力应该是()B
A、2×103牛
B、2×102牛
C、1×103牛
D、1×102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