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西施的故事
西施的历史故事

西施的历史故事引言西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美女之一,她以其绝世的容貌和传奇的人生故事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西施的历史故事,讲述她的生平经历、对古代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她在文学艺术中的形象塑造。
西施的生平经历西施是春秋时期楚国人,她的本名叫嬴婉,是楚国人贵族之家的女儿。
她自幼聪明伶俐、容貌出众,备受家人宠爱。
但是,她的美貌给她带来了很多麻烦。
西施十五岁时,她被父亲送给了吴王夫差作为礼物。
夫差是吴国的统治者,对美色痴迷,一见到西施就深深迷恋上了她。
为了迎合夫差的喜好,西施被送进宫中,成为吴国的贵妇人。
然而,西施并不幸福,她被迫生活在宫廷的虚荣和权谋之中。
夫差时常纵情酒色,对待西施也充满威胁。
西施的美貌成了她苦难的根源。
西施与战争西施的传奇人生与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之战息息相关。
吴越之战是楚国和吴越两个小国之间的一场持久战争。
这场战争中,西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传,西施在吴国宫廷中与苏秦相识,并被其倾倒。
苏秦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外交家和军事家,他计划使用西施的美色来斩断吴越两国的联盟,从而使吴国和楚国发生内訌。
西施听从了苏秦的意见,决定在自己婚后的三年内不与吴王夫差有过多的亲密接触。
这使得夫差变得越发痴迷并且渴望布商。
吴国出现内乱,与楚国的关系逐渐恶化。
最终,西施的计策奏效,吴越两国的联盟被破坏。
楚国入侵吴国,吴国战败。
西施的美貌为她赢得了美名和《左传》中赞美的头衔“太仆”。
但是,西施的美貌却给她带来了长期的不幸和苦难。
西施在文学艺术中的形象塑造西施作为古代美女的代表,被许多文学作品所描写和赞美。
在古代文学艺术中,西施的形象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角色。
《史记》中将西施形容为“沈痛冷淡”,这种描述强调了西施作为一个受到迫害和不幸的女子的形象。
相比之下,《左传》将西施描绘成一个巫山猩猩地不可多得的美女,她的美貌被视为她的力量和武器。
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西施的形象更多地被赋予了浪漫和悲剧的色彩。
她的故事成为了许多戏剧、电影和舞台剧的经典素材。
西施的经典故事

西施的经典故事好呀,那我开始写啦。
在那遥远的春秋时期,有一位倾国倾城的女子,她呀,就是西施。
西施出生在越国的一个小村落里,打小就长得那叫一个水灵。
她的美啊,就像是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娇艳的花朵上,让人看了就挪不开眼。
你说这西施咋就这么美呢?那脸蛋儿,就跟那剥了壳的鸡蛋似的,又白又嫩。
还有那眼睛,水汪汪的,好像会说话一样。
那身材,也是婀娜多姿,走起路来袅袅婷婷的,别提多迷人了。
就因为她长得美,后来还被越王勾践选中,去吴国实施美人计呢。
你想想,那吴王夫差见了西施,还不得被迷得晕头转向啊。
这不就跟那老鼠见了大米似的,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西施到了吴国之后啊,那吴王夫差对她可是百般宠爱。
给她建宫殿,送她各种奇珍异宝,就差没把天上的星星摘下来给她了。
可是西施心里一直惦记着自己的国家呢,她虽然表面上对吴王夫差笑脸相迎,但心里一直想着怎么为越国报仇。
这就好比一个人在敌人的阵营里,每天都得小心翼翼的,但又得想办法完成自己的使命。
西施这得有多大的勇气和智慧啊!你说这西施是不是很了不起?她一个弱女子,为了国家,能牺牲自己的幸福,去面对那么多的困难和危险。
这要是换了别人,说不定早就吓得不行了。
咱们现在的人啊,有时候遇到一点小挫折就唉声叹气的,你看看人家西施,那才叫坚强呢。
她在吴国那么多年,得受多少委屈啊,但她从来都没有放弃过。
而且啊,西施的美可不是仅仅在外表上。
她的心灵也很美呢。
她为了国家,甘愿奉献自己,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要是现在的女孩子都能有西施一半的美和一半的智慧,那该多好啊。
走在街上,那回头率不得百分百啊。
咱们也得向西施学习学习,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面对,不能轻易退缩。
就像西施一样,虽然身处险境,但依然能保持自己的信念。
你说,我们要是能有西施的一点点优点,那我们的人生是不是也会变得很不一样呢?所以啊,我们可不能小瞧了古人的智慧和勇气。
总之啊,西施的故事告诉我们,美不仅仅是外表,更重要的是内心。
只有内心美了,才能真正算得上是一个美丽的人。
西施归隐的民间传说故事

西施归隐的民间传说故事 公元前472年吴国已亡,⽽吴国的百姓⽆不唾骂红颜祸⽔——西施。
越王勾践⾃去年⼀战,报仇雪耻,越国的⼈民⽆不欢喜。
但是对于西施的去向历史上没有记载。
下⾯我们就来看看西施归隐的民间传说故事吧! 西施归隐 苎萝村边⼩河缓缓,皱眉⽽逝,此时⽉光朦胧,棒椿⼀声声的敲打,不急不慢。
⼿中⽩⾊的⾐服翻了翻,继续。
她,⼀⾝的疲惫和憔悴,⼀⼼的寂寞和孤独,难道31岁就是⽣命的尾巴吗?3年的调教15年的宠爱,⽽今也只落得骂名漫天。
她⽤洁⽩如⽟的⼿背蹭了蹭挡住了视线的丝丝长发。
远处传来⼏个男⼦的声⾳,她若受惊的鱼⼉,慌忙收拾了⾐服,向⼭⾥⾛去。
背影多像枝婀娜多姿的柳。
她已习惯了这担惊受怕的⽇⼦,草丛在她的长裙下缠绵,树林在她的穿梭中沉醉,偶有鸟⼉忍不住嘘唏⼏声,⼀块块的⽯头呆呆的不动。
⼭,已是她的家,⽽⼈们却成了她最⼤的惊扰。
除了⼀个⼈之外。
他每⽇都来⼭上砍柴或是射猎,每晚都会哼着⼩曲离开,可是没有见过他的容貌,只熟悉他的声⾳。
⾃从她来到这⼭⾥,他的声⾳⼀直伴着她度过⽩⽇,已有半年之久。
她边⾛边思量。
去年,越王攻⼊吴国宫内时,寝宫⼤⽕,她觉得⾃⼰的使命已完成,天数也降⾄。
在她绝望的时候,她看到了已过六旬的范蠡—当年选中她并给予她迷惑吴王使命的范相,15年后彼此⼀眼认出。
“范⼤⼈,我该怎么做?”是要逃亡还是留待越王,⽽她其实最想能够回家。
范相⼀⾝戎装,握剑,锁眉沉思了⼏秒,说“吴越两国只你⼀⼈有如此美⾊,吴民必恨你,越民也未必爱你,你还是归隐⼭林,越宫内万不可留,快快离去。
”说罢,派⼀名⼠兵护送出逃。
连夜直到越国境内,⼠兵离去,她东躲西藏,⽤了近2个⽉才到了故乡苎萝村边的⼭上。
⼭深处洞⾥有些阴冷,她和⾐躺下,辗转难免。
往事如云烟,回忆不堪。
欲痛⼼已碎,哭罢泪⽆声。
他的⼩曲梦中响起。
声⾳粗野,⽽浑厚。
她慢慢睁开眼,屏住呼吸倾听,是他。
⼀束阳光驱⾛了她⼀夜的酸痛,她⽤⼿指轻轻梳理沾了枯草的长发,拿起⼀个⼩盆⾛出⼭洞去草丛中取叶上的露⽔,洗脸。
历史故事: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西施-作文

历史故事: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西施西施,中国古代出名最早、影响最大的四大美女之一。
她的名声,与吴越春秋、与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沼吴复仇联系在一起:伍子胥忠贞被谗、伯嚭(ǐ)奸佞亡国,与女色祸水的信条联系在一起;与巾帼报国、与红颜薄命、与浣女范郎的悲喜姻缘联系在一起;与西子捧心、东施效颦、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等等联系在一起……比起其它美女来,它身上负载着更多的历史文化负荷。
西施,原名施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
天生丽质。
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
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于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
后吴国终被勾践所灭。
传说吴被灭后,西施与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终,一直受到后人的怀念。
先秦诸子中最早提及西施的是《管子》: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
《庄子》中,三次提到西施。
西施病心而矉(í,即颦字)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走。
这就是东施效颦成语的来源。
《孟子》中也有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的话。
《韩非子》亦云:善毛啬、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
看来,西施确实是先秦时代的一位知名度极高的美女,不过,与后世传说不同的是:她并未与吴、越争霸的政治军事斗争发生关系,而且,管仲比勾践灭吴还早二百多年呢。
《左传》和《国语》等先秦史传,都提到了勾践向吴王献美女之事,但并未提及西施其人。
西汉时代的《史记》也是如此。
在贾谊的《新书》、刘向的《说苑》、陆贾的《新语》及《淮南子》中,西施也仅仅是作为美女出现。
只有《墨子?亲士》篇提到,西施因为太美,结果被沉入江中,可见太盛难守云。
最早把西施与吴越争霸联系起来的是东汉时的两部野史《吴越春秋》和《越绝书》。
沉鱼——西施写人作文900字

沉鱼——西施写人作文900字一说到她,不知道你是先想到四大美人,还是吴王夫差因她而误国,或是河边那位浣纱的女子,还有关于她那鲜为人知却美丽的神话故事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四大美女之一“西施”的故事吧!”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中的西子说的就是西施。
西施本就天生丽质,位于四大美女之首也是理所应当,就连她皱眉抚胸的病态,亦为邻女所仿,自然也有东施效颦的典故。
相传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是她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西施也有了“沉鱼”的代称。
关于西施的出身也有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
嫦娥仙子有一颗闪闪发光的大明珠,十分逗人喜爱,常常捧于手中把玩,还命五彩金鸡日夜守护,而金鸡也有把玩明珠的欲望,趁嫦娥不备,偷偷将明珠含在口中,躲到月宫后面玩耍,但是一不小心,明珠从月宫滚落下来,直落人间,金鸡大惊失色,为逃避责罚,也随之向人间追去,嫦娥得知此消息后,急命玉兔追赶金鸡,玉兔穿过九天云彩,直追浙江浦阳江边上空。
正在这一天,浦阳江边山下一施姓农家之妻正在江边浣纱,忽见水中有明珠,忙伸手去捞,明珠却像长了翅膀似的直飞入她的口中,并钻入腹内,施妻从此有了身孕,故有“尝母洛帛于溪,明珠射体而孕”之说。
西施长大化解了吴越两国的仇怨之后,便化作珍珠留在人间,继续为百姓做贡献,这一传说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但是人无完人,就连西施也不例外,因为是劳动人民出生,所以脚比一般人的大,她很喜欢跳舞,所以她经常穿长裙,因为自己特制了一双木屐,腰间系铃铛,结果因为鞋子高了一块,不但看不出脚大走起路来左右摇摆,长裙飘飘格外突出了娉婷身材,翩翩风姿。
其实啊,这卧薪尝胆的故事,也与西施也有一定关系呢,这时的越国勾践想谋复国,西施忍辱负重,与郑旦一起由越王献给吴王夫差,把吴王迷的神魂颠倒,无心于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作用,但是吴灭之后,西施便失去了音信,关于她之后的结局人们对她也是众说纷纭。
西施的故事_西施豆腐传说

西施的故事_西施豆腐传说导语:西施,名夷光,春秋时期越国人,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山村。
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又称西子。
天生丽质。
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提供到的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西施的故事_西施豆腐传说在小镇,秀儿是个卖豆腐的。
秀儿的摊子摆在镇西头,镇政府专门划出的一块菜市场上。
从秀儿家出了门,拐一道逼仄的长满青藤的巷子,再过一道石桥就到了。
每天,秀儿把豆腐担子晃晃悠悠地挑去,轻轻放下,擦一把汗,喊一嗓子:“豆腐来了,卖豆腐。
”“哗”的一声,买豆腐的人就来了,涌在四边。
秀儿的豆腐嫩白,细腻,割了回去趁热切了,浇了辣椒汁一口一口吃着下酒,很好。
也有的切成细条,和粉条下锅,烩成汤,再放上小白菜,更嫩更香。
也有不买豆腐的男人,路过菜市场,特意背着手转到这儿,停下来,一眼又一眼地瞅着秀儿。
秀儿切着豆腐,低敛着眉毛,毛眼眼水汪汪的望着豆腐,虽没有去看,仍能感觉的到,脸上就沁出红来,一层一层晕染着,荷花瓣儿一样,好看的眉毛皱了皱,抬起头来一笑,故意问道:“买豆腐呀?”看的人很尴尬,忙摇着头,连说不了,今天早晨刚买。
一边说着,一边讪讪地走了。
秀儿抿着唇,又低着头,忙着切起豆腐来。
也有不长眼的,甚至不懂脸色的,专门挤到前边和秀儿搭讪。
菜市场前面不远,过一座拱桥,跨一条白白亮亮的水,就是一所高中。
没事的时候,有些毛头学生总会跑来,悄悄指指点点地看着秀儿,暗地里给她取了个绰号,不过很美,叫“豆腐西施”。
其中一个高三的小伙子,看爱情小说看得晕了头,写了一封热辣辣的求爱信,那日放学的时候,来到这儿,悄悄放在秀儿的摊子上,转身钻入人堆里慌慌地走了。
秀儿拿起信来,悄悄装进衣袋中,扑哧笑了,摇摇头,又忙碌起来。
第二天,毛头小子又来了,无话找话:“你多大了?”秀儿抬起头一笑:“多大了?老太婆了。
”毛头小伙子睁大了眼,涎着脸继续问:“有你这样白嫩的老太婆吗?多大了啊?”秀儿忙,又很急,一皱眉回答:“回去问你妈,她多大我就多大。
高中语文作文素材历史故事: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西施

高中语文作文素材历史故事: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西施西施,中国古代出名最早、影响最大的“四大美女”之一。
她的名声,与吴越春秋、与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沼吴复仇联系在一起:伍子胥忠贞被谗、伯嚭(pǐ)奸佞亡国,与“女色祸水”的信条联系在一起;与巾帼报国、与红颜薄命、与浣女范郎的悲喜姻缘联系在一起;与“西子捧心”、“东施效颦”、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等等联系在一起……比起其它“美女”来,它身上负载着更多的历史文化负荷。
西施,原名施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
天生丽质。
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
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于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
后吴国终被勾践所灭。
传说吴被灭后,西施与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终,一直受到后人的怀念。
先秦诸子中最早提及西施的是《管子》:“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
”《庄子》中,三次提到西施。
“西施病心而矉(pín,即颦字)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走。
”这就是“东施效颦”成语的来源。
《孟子》中也有“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的话。
《韩非子》亦云:“善毛啬、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
”看来,西施确实是先秦时代的一位知名度极高的美女,不过,与后世传说不同的是:她并未与吴、越争霸的政治军事斗争发生关系,而且,管仲比勾践灭吴还早二百多年呢。
《左传》和《国语》等先秦史传,都提到了勾践向吴王献美女之事,但并未提及西施其人。
西汉时代的《史记》也是如此。
在贾谊的《新书》、刘向的《说苑》、陆贾的《新语》及《淮南子》中,西施也仅仅是作为美女出现。
只有《墨子?亲士》篇提到,西施因为太美,结果被沉入江中,可见“太盛难守”云。
关于西施的典故

关于西施的典故越王勾践在被吴王奴隶三年后,回国便卧薪尝胆,商量复国大计。
在如此危难的国难之际,西施一个弱女子忍辱负重,以自己报效给越国,和郑旦美人一起被越王勾践当作求和礼物送给吴王夫差。
而越王则准备积蓄越国的力量,等待时机成熟,一举消灭吴国。
西施凭借自己倾国倾城的美貌,和她那高超的琴棋,以及天籁的歌声和绝美的舞姿,致使贪图美色的吴王每天都沉迷于后宫和酒色,终日不理会朝政。
吴王夫差对于西施是十分宠爱的,他一见到西施,可谓是惊为天人,完全被西施迷住了。
吴王还为西施建了许许多多的宫廷,来赏赐西施。
所以吴国的实力一日不如一日,逐渐衰退。
于是乎,后来西施和宫外的越国里应外合,在一系列的计谋部署下,越王勾践终于一举灭了吴国,一报当年的耻辱,也不负越国人民的期望。
当然,这也靠西施的忍辱负重,是为了越国的复国,一个女子有这样的胸怀和使命感着实不易。
西施传奇的故事,为后人们所赞颂。
所以至今关于西施的书籍电影电视剧都是比比皆是,由此可见西施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地位之高。
西施,她的原名叫做夷光,是春秋战国时期人。
西施出生于浙江省诸暨的一个苎萝村。
西施天生丽质有成鱼落雁之美。
后来,越王勾践在被吴王奴隶三年后,回国便卧薪尝胆,商量复国大计。
在如此危难的国难之际,西施一个弱女子忍辱负重,以自己报效给越国,和郑旦美人一起被越王勾践当作求和礼物送给吴王夫差。
西施被当做越国向吴国示好之物献给夫差,西施是夫差众多后妃中的爱妾。
夫差对于西施,很是听从,只要是西施想要的,吴王都用尽办法得到送给西施。
西施在吴国整整20年,如果说夫差是贪图西施的美貌的话,那么如此长的时间,西施始终备受宠爱,足以说明夫差是深爱着西施。
西施在吴国的20年,受尽了恩宠,日子过得可以算是幸福,夫差不让西施受任何委屈,视作掌上的明珠般爱惜。
其实西施去吴国是作为间谍的,她的目的是帮助越王勾践迷惑吴王,使其国力衰退,君臣不和。
后来西施完成了任务,时机一到,越王一举消灭了吴国,当然也杀死了吴王夫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西施的故事
西施,姓施,名夷光,春秋时期越国人,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山村。
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又称西子。
天生丽质。
当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
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救国,与郑旦一起被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乱吴宫,以霸越。
施夷光世居越国苎萝。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苎罗山下临浣纱溪,江中有浣纱石,传说西施常在此浣纱,西施滩因而得名。
西施天生丽质,禀赋绝伦,相传连皱眉抚胸的病态,亦为邻女所仿,故有“东施效颦”的典故[3]。
越王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夫差在夫椒(今江苏省吴县西南)击败越国,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今浙江省绍兴南),受吴军围攻,被迫向吴国求和,勾践入吴为质。
释归后,勾践针对吴王淫而好色的弱点,大夫文种献灭吴九策,其中最毒辣的便是美人计。
与范蠡设计:“得临浦苎萝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准备送于吴王。
大夫范蠡奉命巡行全国勘察美女。
他来到苎萝村,遇到了郑旦和西施一对姊妹花。
他爱郑旦,更爱西施,一次假面舞会的误会中,他向西施坦露了真情,西施也爱上了这位范郎。
然而文种的到来结束了这段芬芳缠绵的爱情,他将郑旦和西施带回会稽,教习歌舞,准备献给吴王夫差。
[4]越王宠爱的一宫女认为:
“真正的美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美貌,二是善歌舞,三是体态。
”西施只具备了第一个条件,还缺乏其他两个条件。
于是,越王花了三年时间,教以歌舞、步履、礼仪等。
西施发愤苦练,在悠扬的乐曲中,翩跹起舞,婀娜迷人,进而训练礼节,由一位浣纱女成为修养有素的宫女,举手投足间,均显出体态美,待人接物,十分得体。
然后,又给她制作华丽适体的宫装,方进献吴王。
吴王夫差大喜,在姑苏建造春宵宫,筑大池,池中设青龙舟,日与西施为水戏,又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欢宴的馆娃阁、灵馆等,西施擅长跳“响屐舞”,夫差又专门为她筑“响屐廊”,用数以百计的大缸,上铺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铃,放置起来,铃声和大缸的回响声,“铮铮嗒嗒”交织在一起,使夫差如醉如痴,沉湎女色,不理朝政,终于走向亡国丧身的道路。
结局
在吴越之争硝烟散尽之后,美女西施的结局,后世有各种各样的传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6种:
1、愧疚自缢说
在一些话本和戏剧中演绎的情节是,西施助越国灭掉了吴国后,一方面感到欣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另一方面也感到内疚,觉得对不起吴王夫差,在一种异常矛盾的心理中,不能解脱,最后自缢于馆娃宫内。
2、被范蠡带走说
这种说法较为风行,典籍中有记载。
东汉人所写的《越绝书》中记述:“西施,亡吴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文学戏剧作品大都这么描绘。
说吴国灭亡的当天,范蠡做了两件事,一件是劝他的好朋友、一同共患难的文种,趁早离开勾践。
再一件事就是,在姑苏台下花荫深处找到了萎顿不堪的旧日情人西施,仓皇逃到太湖,双双驾一叶扁舟,消失在烟波浩渺之中。
苏东坡曾经写道:“五湖问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
”在山东肥城陶山,据说有范蠡和西施墓。
3、被范蠡沉湖说
西施在越灭吴后的命运还有一种说法,说吴国灭亡以后,越王因为西施的美貌想要将她留在身边,但是范蠡坚决反对,他要越王吸取吴王教训,不能被美色诱惑。
他设下计策,派人用越王的车把西施骗到太湖,又把她骗上船,到湖心的时候,趁西施不注意,狠心将西施从船上推下,西施就这样溺死于太湖之中了。
4、被吴人沉江说
民间有一种传说,吴国灭亡后,吴人把一腔怒火都发泄在西施身上,用锦缎将她层层裹住,沉在扬子江心。
《东坡异物志》载:“扬子江有美人鱼,又称西施鱼,一日数易其色,肉细味美,妇人食之,可增媚态,据云系西施沉江后幻化而成。
”
唐代罗隐写诗道:“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为谁。
”从唐代人写的这首诗中,可以看出西施“被吴人沉江说”,有一定市场。
5、被勾践沉江说
越王勾践曾说:“亡吴之功,西施当属也。
”传说勾践认为吴国的灭亡源于夫差沉湎于西施的美色,为了避免西施的美色反过来殃及越国,他恩将仇报,赐西施沉江而死。
这种说法和“被吴人沉江说”、“被范蠡沉湖说”是异曲同工,都把西施看成了“红颜祸水”。
6、被越后沉江说
传说越国灭吴后,勾践欲将西施收进后宫。
越后认为西施是“祸国之女”,担心西施祸害越国,就令手下将其裹进牛皮袋子中沉入江底了。
这种说法因较为符合君王好色、王后妒嫉的心理,比较流行。
《东周列国志》上就是这种说法。
笔者赞成“沉江说”。
不管是吴人、勾践或王后沉的。
因为“沉江说”,典籍记载较早。
离吴国灭亡(公元前475年左右)不到百年,墨子在《墨子·亲士篇》中说:“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
”意思是这些人都是“死其所长”——因各自的所长招致相同的祸害。
西施是因其美貌而被沉入江遇害的。
他清楚地说“西施之沉,其美也”,明确地指出西施被沉江而死的。
另一典籍《吴越春秋》也明确记载:“吴王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
”这里的“鸱夷”,有人解释是指范蠡,根据是范蠡曾经“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
”(《史记·货殖列传》)。
笔者认为这里的“鸱夷”,解释为“牛皮”较为合理。
意思是把西施用牛皮一裹,“浮于江”上了。
范蠡改姓名为“鸱夷子皮”,是纪念朋友和对手伍子胥的怀念。
伍子胥被夫差赐死后也是用鸱夷牛皮收敛的尸体。
唐人司马贞的《史记索引》载:“鸱夷子皮,范蠡自谓也。
盖以吴王杀子胥而盛鸱夷,今蠡自以有罪,故为号也。
”
还有一个反证:浙江沿海一带一道名菜“西施舌”(一种蛤蜊肉),据说就是纪念西施沉江的,所谓美女加美食。
笔者在《西施颂》采用的是“沉江说”,并设计了范蠡弃官亡走后,在江面上看到了牛皮裹着的西施尸体,派人送她回家乡安葬的情节。
也就是说,西施之魂已经回归故里,至于埋葬在什么地方,是葬的尸体,还是衣冠,则需要进一步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