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第2版习题解答第六章电气控制电路基本环节

合集下载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边学边做部分答案项目1 变压器认知与分析1.填空题(1) 绝缘、冷却 (2)12 (3) 磁滞损耗涡流损耗外加电压(4) 变电压变电流变阻抗(5) 并串(6) 不变增大(7) 绝对不允许2.判断题(1)×(2) ×(3)×项目2 三相异步电动机分析与控制1.填空题(1) 旋转磁场(2) 丫(3) 1/3 (4) 铁耗铜耗机械损耗(5) 增大不变增大(6) 减小减小不变(7) 鼠笼型绕线型(8) 能耗制动反接制动回馈制动(9) 改变绕组的相序(10) 同步转速(11) 0<s<1 驱动s<0 制动(12 ) n=60f(1−s)变极变频变转差率p(13) 降低(14) 常开触点常闭触点(15) 短路保护过载保护(16) 通电延时型断电延时型(17) 硅钢片磁滞损耗涡流2.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项目3 直流电机分析与控制1.填空题(1) 交变直流(2) 一致(3)他励并励串励复励(4) 可逆电能机械能机械能电能(5) 电磁转矩转速(6) 降压电枢回路串电阻(7) 定子转子主磁极(8) E a=C eΦn T em=C TΦI a(9) 将励磁绕组反接电枢绕组反接(10) 不一定(11) 理想空载转速2.判断题(1) √(2) √(3) ×3.选择题(1) A (2) D (3) C (4) B (5) C项目5 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系统分析1.选择题(1)D (2)A (3) D (4) D (5)B (6)A (7)D (8)B (9)A (10)B (11)A2.分析题(1) 略(2)①起动:定子饶组串电阻,正反转:按纽—接触器双重互锁,制动:反接制动。

②电阻R在制动过程中的作用限制制动电流。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第二版课后答案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第二版课后答案

第二章 电气控制电路基本环节
3-8 化简图示的控制线路。
第二章 电气控制电路基本环节
3-8 化简图示的控制线路。
第二章 电气控制电路基本环节
3-8 化简图示的控制线路。
控制电路:
第二章 电气控制电路基本环节
3-2 某机车主轴和润滑泵分别由各自的笼型电动机拖动, 且都采用直接启动,控制要求如下: 1)主轴必须在润滑泵启动之后才可以启动; 2)主轴连续运转时为正向运行,但还可以进行正、反向 点动; 3)主轴先停车后,润滑泵才可以停; 4)设有短路、过载及失压保护。 试设计其主电路和控制电路。 分析: 润滑泵电动机 KM1 主轴电动机正转 KM2 反转 KM3
第二章 电气控制电路基本环节
控制电路:
第二章 电气控制电路基本环节
3-5 由两台电动机M1、M2分别驱动两个工作台A、B,机 构示意图如图。控制要求如下: 1)按下启动按钮SB后,工作台A由SQ1进至SQ2; 2)然后工作台B由SQ3自动进至SQ4; 3)然后工作台A由SQ2自动退至SQ1; 4)最后工作台B由SQ4自动退至SQ3。 试画出逻辑关系图,并标明各信号特性及电动机M1、M2 正、反转接触器的工作区间,写出逻辑关系式,设计电气 控制电路。
(a)
只能实现点动,且停止按钮 SB1不起作用。 自锁触点应并联在启动按钮 SB2两端。
(b)
可以实现起动并连续运转,但 无法停止。 自锁触点应并联在启动按钮 SB2两端。
第二章 电气控制电路基本环节
2-2 图示电气控制线路中有哪些错误或不妥当的地方, 请指出并改正。
(c)
只能实现点动。 KM常开触点应并联在启动按 钮两端(自锁),并加上停止 按钮。
第二章 电气控制电路基本环节

《电气控制技术》答案

《电气控制技术》答案

《电气控制技术》答案第一章电气控制系统常用器件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A(P4)D(P5)B(P11)C(P11)A(P11)A(P11)A(P12)B(P14)C(P12)C(P11)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C(P16)B(P24)C(P24)D C(P11)C(P15)D(P17)A(P16)C(P19)D(P19)题号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A(P19)C(P27)C(P5)D(P5)B(P35)D(P53)B(P17)D(P19)B(P17)B(P29)题号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答案C(P24)D(P51)B(P53)B(P52)B(P32)A(P39)二、填空题1、线接触(P5);2、桥式(P6);3、多断点灭弧,磁吹灭弧,灭弧栅(P7);4、触头,电磁结构(P5);5、1200—1500(P4);6、激磁线圈(P8);7、电磁结构,触点系统(P8);8、吸力特征(P10);9、控制电路(P14);10、QA(P12);11、 (P15);12、 (P19);13、 (P19);14、带断相保护,不带断相保护(P16);15、时间(P19);16、 (P19);17、热元件(P16);18、 (P17);19、反接制动(P19);20、空气保护(P24);21、发送和转换控制命令(P29);22、1-5V,4-20mA(P38);23、 (P30);24、启动或接通(P30);25、短路(P27)三、改错题1、点接触形式触点只能用于小电流电器中,如接触器辅助触点和继电器触点。

(P5)2、磁吹式灭弧广泛用于直流接触器中。

(P7)3、触点是电磁式低压电器的执行部件,电磁结构是感测部件。

(P8)4、交流激磁线圈吸力F与气隙无关,I与气隙成正比。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习题解答第一章常用低压电器1-1 从外部结构特征上如何区分直流电磁机构与交流电磁机构?怎么区分电压线圈与电流线圈?答:从外部结构特征上,直流电磁机构铁心与衔铁由整块钢或钢片叠制而成,铁心端面无短路环,直流电磁线圈为无骨架、高而薄的瘦高型。

交流电磁机构铁心与衔铁用硅钢片叠制而成,铁心端面上必有短路环,交流电磁线圈设有骨架,做成短而厚的矮胖型。

电压线圈匝数多,线径较细,电流线圈导线粗,匝数少。

1-2 三相交流电磁铁有无短路环,为什么?答:三相交流电磁铁无短路环。

三相交流电磁铁电磁线圈加的是三相对称电压,流过三相对称电流,磁路中通过的是三相对称磁通,由于其相位互差120º,所产生的电磁吸力零值错开,其合成电磁吸力大于反力,故衔铁被吸牢而不会产生抖动和撞击,故无需再设短路环。

1-3 交流电磁线圈误接入对应直流电源,直流电磁线圈误接入对应交流电源,将发生什么问题,为什么?答:交流电磁线圈误接入对应直流电源,此时线圈不存在感抗,只存在电阻,相当于短路状态,产生大的短路电流,立即将线圈烧毁。

直流电磁线圈误接入对应交流电源,由于阻抗存在,使线圈电流过小,电磁吸力过小;衔铁吸合不上,时间一长,铁心因磁滞、涡流损耗而发热,致使线圈烧毁。

1-4 交流、直流接触器是以什么定义的?交流接触器的额定参数中为何要规定操作频率?答:接触器是按主触头控制的电流性质来定义为是交流还是直流接触器。

对于交流接触器,其衔铁尚未动作时的电流为吸合后的额定电流的5~6倍,甚至高达10~15倍,如果交流接触器频繁工作,将因线圈电流过大而烧坏线圈,故要规定操作频率,并作为其额定参数之一。

1-6 交流接触器与直流接触器有哪些不同?答:1)直流接触器额定电压有:110、220、440、660V,交流接触器额定电压有:127、220、380、500、660V。

2)直流接触器额定电流有40、80、100、150、250、400及600A;交流接触器额定电流有10、20、40、60、100、150、250、400及600A。

《电机与拖动基础(第2版)》(习题解答)

《电机与拖动基础(第2版)》(习题解答)

《电机与拖动基础(第2版)》(习题解答)电机与拖动基础第⼀章电机的基本原理 (1)第⼆章电⼒拖动系统的动⼒学基础 (6)第三章直流电机原理 (12)第四章直流电机拖动基础 (14)第五章变压器 (29)第六章交流电机的旋转磁场理论 (43)第七章异步电机原理 (44)第⼋章同步电机原理 (51)第九章交流电机拖动基础 (61)第⼗章电⼒拖动系统电动机的选择 (73)第⼀章电机的基本原理1-1 请说明电与磁存在哪些基本关系,并列出其基本物理规律与数学公式。

答:电与磁存在三个基本关系,分别是(1)电磁感应定律:如果在闭合磁路中磁通随时间⽽变化,那么将在线圈中感应出电动势。

感应电动势的⼤⼩与磁通的变化率成正⽐,即 tΦNe d d -= 感应电动势的⽅向由右⼿螺旋定则确定,式中的负号表⽰感应电动势试图阻⽌闭合磁路中磁通的变化。

(2)导体在磁场中的感应电动势:如果磁场固定不变,⽽让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这时相对于导体来说,磁场仍是变化的,同样会在导体中产⽣感应电动势。

这种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产⽣的感应电动势的⼤⼩由下式给出 Blv e = ⽽感应电动势的⽅向由右⼿定则确定。

(3)载流导体在磁场中的电磁⼒:如果在固定磁场中放置⼀个通有电流的导体,则会在载流导体上产⽣⼀个电磁⼒。

载流导体受⼒的⼤⼩与导体在磁场中的位置有关,当导体与磁⼒线⽅向垂直时,所受的⼒最⼤,这时电磁⼒F 与磁通密度B 、导体长度l 以及通电电流i 成正⽐,即Bli F = 电磁⼒的⽅向可由左⼿定则确定。

1-2 通过电路与磁路的⽐较,总结两者之间哪些物理量具有相似的对应关系(如电阻与磁阻),请列表说明。

答:磁路是指在电⼯设备中,⽤磁性材料做成⼀定形状的铁⼼,铁⼼的磁导率⽐其他物质的磁导率⾼得多,铁⼼线圈中的电流所产⽣的磁通绝⼤部分将经过铁⼼闭合,这种⼈为造成的磁通闭合路径就称为磁路。

⽽电路是由⾦属导线和电⽓或电⼦部件组成的导电回路,也可以说电路是电流所流经的路径。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第6章课后习题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第6章课后习题

(第6章)三台电机相隔5s启动,各进行10s停止,循环往复。

使用传送比较指令完成控制要求。

M8D13
RST CO
CO K20
FNC1O
ZCP KO K5CO MO
FNC10
ZCP
K5KI 5CO M3
FHC1O .
ZCP KiqK20
co
1 」
M6
L
END
六.电动釣芦控制(15分) 要求;工作方式有白动方式和予动方式. 2.自动方式时,电动劭芦上升6新停9和下RF6s.停9s,循坏运厅 1小时,燃后停止运乩 并发出声光估号.3、丁动方式下.可丁动上 升,下降.
试:1写出I/O 分配表2田出林形图3写出助记符语討• 1Q 分起表
M :
綸人X0手动.自动方式选毎
ttfHr Y0电动葫芦卜升 XI 手动匕升
VI 电动葫芦下降 Y3声光信号 X2乎动下降
猬分
评卷人
试用SFTL左移指令构成移位寄存器,实现广告牌的闪耀控制。


HL1-HL4四灯分别照亮“欢迎光临”四个字。

其控制流程要求如下表所示。

o ■]册KIOOO DO
厂一T246
1000ms)
II Y1 兀T
RST MO
x
o TO K50
lt
M8013
II—
T0k
H16 KiYD T1 K30
END
每步间隔1s。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 第2版 第1章教学检测及答案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 第2版 第1章教学检测及答案

第1章教学检测及答案一、填空题1. 直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磁力)定律。

2. 电磁力与转子半径之积即为(电磁转矩)3. 直流电机主磁极的作用是产生恒定、有一定空间分布形状的气隙磁通密度。

主磁极由(主磁极铁心和放置在铁心上的励磁绕组)构成。

4. 主磁极上的线圈是用来产生主磁通的,称为(励磁绕组)。

5. (电刷装置与换向片)一起完成机械整流,把电枢中的交变电流变成电刷上的直流或把外部电路中的直流变换为电枢中的交流。

6. 在电机中每一个线圈称为一个(元件),多个元件有规律地连接起来形成(电枢绕组)。

7. 电刷位于几何中性线上时的电枢反应特点为(电枢反应使气隙磁场发生畸变)和(对主磁场起去磁作用)。

8. 直流电机的感应电动势与(电机结构、每极气隙磁通和电机转速)有关。

9. 制造好的直流电机其电磁转矩仅与(电枢电流和每极气隙磁通成正比)。

10. 他励直流电动机的制动有(能耗制动、反接制动和回馈制动)三种方式。

11.反接制动分为(电压反接制动和倒拉反转反接制动)两种。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1. 直流发机的电枢线圈内部的感应电动势是交变的。

(√)2. 直流电动机获得反转的方法是改变磁场极性同时改变电源电压的极性使流过导体的电流方向改变。

(×)3. 电磁转矩阻碍发电机旋转,是制动转矩。

原动机必须用足够大的拖动转矩来克服电磁转矩的制动作用,以维持发电机的稳定运行。

此时发电机从原动机吸取机械能,转换成电能向负载输出。

(√)4. 电动机的电枢电动势是一反电动势,它阻碍电流流入电动机。

直流电动机要正常工作,就必须施加直流电源以克服反电动势的阻碍作用,把电流送入电动机。

此时电动机从直流电源吸取电能,转换成机械能输出。

(√)5. 无论发电机还是电动机,由于电磁的相互作用,电枢电动势和电磁转矩是同时存在的, 电动机的电枢电动势是一正向电动势。

(×)6. 换向极用来改善直流电机的换向,电机均应安装换向极。

(完整版)【电气控制与PLC】课后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电气控制与PLC】课后习题及答案

可以采用直接启动。
在该电路中,闭合自动开关 Q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按下启动
按钮SF2,接触器接触器KM线圈通电,其常开主 触点闭合,电动机接通电源开始全压启动,同时 接触器KM的辅助常开触点闭合,使接触器KM 线圈有两条通电路径。这样当松开启动按钮SB2后, 接触器KM线圈仍能通过其辅助触点通电并保持 吸合状态。按停止按钮SB1,接触器KM线圈失电, 则其主触点断开。切断电动机三相电源,电动机M 自动停车,同时接触器KM自锁触点也断开,控制 回路解除自锁。松开停止按钮SB1,控制电路又 回到启动前的状态。
在程序执行阶段,PLC 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步骤顺序执 行程序。
在输出刷新阶段中,元件映像寄存器中所有输出继电器的状 态一起转存到输出锁存器中,通过一定方式集中输出,最后经过 输出端子驱动外部负责,在下一个输出刷新阶段开始之前,输出 锁存器的状态不会改变。
12、一般来说,PLC 对输入信号有什么要求? 答:要求:输入信号的宽度奥大于一个扫描周期,或者说输入信 号的频率不能太高,否则很可能造成信号的丢失。
试设计该控制系统的功能图,并画出梯形图,写出语句表。
5、接触器的作用是什么?根据结构特征如何区分交、直流接触 器? 答:接触器的作用是控制电动机的启停、正反转、制动和调速等。
交流接触器的铁芯用硅钢片叠铆而成,而且它的激磁线圈设 有骨架,使铁芯与线圈隔离并将线圈制成短而厚的矮胖型,这样 有利于铁芯和线圈的散热。
直流接触器的铁芯通常使用整块钢材或工程纯铁制成,而且 它的激磁线圈制成高而薄的瘦高型,且不设线圈骨架,使线圈与 铁芯直接接触,易于散热。
11、试设计有一个抢答器电路程序。出题人提出问题,3 个答题 人按动按钮,仅仅是最早按的人面前的信号的亮。然后出题人按 动复位按钮后,引出下一个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第2版习题解答第六章电气控制电路基本环节6-1常用的电气控制系统有哪三种?答:常用的电气控制系统图有电气原理图、电气布置图与安装接线图。

6-2何为电气原理图?绘制电气原理图的原则是什么?答:电气原理图是用来表示电路各电气元器件中导电部件的连接关系和工作原理的图。

绘制电气原理图的原则1)电气原理图的绘制标准图中所有的元器件都应采用国家统一规定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

2)电气原理图的组成电气原理图由主电路和辅助电路组成。

主电路是从电源到电动机的电路,其中有刀开关、熔断器、接触器主触头、热继电器发热元件与电动机等。

主电路用粗线绘制在图面的左侧或上方。

辅助电路包括控制电路、照明电路。

信号电路及保护电路等。

它们由继电器、接触器的电磁线圈,继电器、接触器辅助触头,控制按钮,其他控制元件触头、控制变压器、熔断器、照明灯、信号灯及控制开关等组成,用细实线绘制在图面的右侧或下方。

3)电源线的画法原理图中直流电源用水平线画出,一般直流电源的正极画在图面上方,负极画在图面的下方。

三相交流电源线集中水平画在图面上方,相序自上而下依L1、L2、L3排列,中性线(N线)和保护接地线(PE线)排在相线之下。

主电路垂直于电源线画出,控制电路与信号电路垂直在两条水平电源线之间。

耗电元器件(如接触器、继电器的线圈、电磁铁线圈、照明灯、信号灯等)直接与下方水平电源线相接,控制触头接在上方电源水平线与耗电元器件之间。

4)原理图中电气元器件的画法原理图中的各电气元器件均不画实际的外形图,原理图中只画出其带电部件,同一电气元器件上的不同带电部件是按电路中的连接关系画出,但必须按国家标准规定的图形符号画出,并且用同一文字符号注明。

对于几个同类电器,在表示名称的文字符号之后加上数字序号,以示区别。

5)电气原理图中电气触头的画法原理图中各元器件触头状态均按没有外力作用时或未通电时触头的自然状态画出。

对于接触器、电磁式继电器是按电磁线圈未通电时触头状态画出;对于控制按钮、行程开关的触头是按不受外力作用时的状态画出;对于断路器和开关电器触头按断开状态画出。

当电气触头的图形符号垂直放置时,以“左开右闭”原则绘制,即垂线左侧的触头为常开触头,垂直右侧的触头为常闭触头;当符号为水平放置时,以“上闭下开”原则绘制,即在水平线上方的触头为常闭触头,水平线下方的触头为常开触头。

6)原理图的布局原理图按功能布置,即同一功能的电气元器件集中在一起,尽可能按动作顺序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的原则绘制。

7)线路连接点、交叉点的绘制在电路图中,对于需要测试和拆接的外部引线的端子,采用“空心圆”表示;有直接电联系的导线连接点,用“实心圆”表示;无直接电联系的导线交叉点不画黑圆点,但在电气图中尽量避免线条的交叉。

8)原理图绘制要求原理图的绘制要层次分明,各电器元件及触头的安排要合理,既要做到所用元件、触头最少,耗能最少,又要保证电路运行可靠,节省连接导线以及安装、维修方便。

6-3何为电器布置图?电器元件的布置应注意哪几方面?答:电器元件布置图是用来表明电气原理图中各元器件的实际安装位置,可视电气控制系统复杂程度采取集中绘制或单独绘制。

电器元件的布置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81)体积大和较重的电器元件应安装在电器安装板的下方,而发热元件应安装在电器安装板的上面。

2)强电、弱电应分开,弱电应屏蔽,防止外界干扰。

3)需要经常维护、检修、调整的电器元件安装位置不宜过高或过低。

4)电器元件的布置应考虑整齐、美观、对称。

外形尺寸与结构类似的电器安装在一起,以利安装和配线。

5)电器元件布置不宜过密,应留有一定间距。

如用走线槽,应加大各排电器间距,以利布线和维修。

6-4何为安装接线图?安装接线图的绘制原则是什么?答:安装接线图主要用于电器的安装接线、线路检查、线路维修和故障处理,通常接线图与电气原理图和元件布置图一起使用。

接线图表示出项目的相对位置、项目代号、端子号、导线号、导线型号、导线截面等内容。

安装接线图的绘制原则是:1)各电气元器件均按实际安装位置绘出,元器件所占图面按实际尺寸以统一比例绘制。

2)一个元器件中所有的带电部件均画在一起,并用点划线框起来,即采用集中表示法。

3)各电气元器件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必须与电气原理图一致,并符号国家标准。

4)各电气元器件上凡是需接线的部件端子都应绘出,并予以编号,各接线端子的编号必须与电气原理图上的导线编号相一致。

5)绘制安装接线图时,走向相同的相邻导线可以绘成一股线。

6-5电气控制电路的基本控制规律主要有哪些控制?答:电气控制电路的基本控制规律有自锁与互锁的控制、点动与连续运转的控制、多地联锁控制、顺序控制与自动循环的控制等。

6-6 电动机点动控制与连续运转控制的关键控制环节是什么?其主电路又有何区别(从电动机保护环节设置上分析)?答:电动机点动控制与连续运转控制的关键控制环节在于有无自锁电路,该电路是用电动机起动接触器的常开辅助触头并接在起动按钮常开触头两端构成。

有自锁电路为连续运转,无自锁电路为点动控制。

对于点动控制的电动机主电路中不用接热继电器,即无需长期过载保护。

6-7何为电动机的欠电压与失电压保护?接触器与按钮控制电路是如何实现欠电压与失电压保护的?答:电动机的欠电压保护是指当电动机电源电压降到0.6~0.8倍额定电压时,将电动机电源切除而停止工作的保护。

电动机的失电压保护是指当电动机电源电压消失而停转,但一旦电源电压恢复时电动机不会自行起动的保护。

对于采用接触器和按钮控制的起动、停止电路,当电动机电源电压消失或下降过多时,接触器自行释放,主触头断开电动机主电路而停止转动,接触器自锁常开触头断开自锁电路,电源恢复时,电动机不会自行起动,而需再次按下按钮后电动机方可起动旋转,实现欠电压、失电压保护。

6-8何为互锁控制?实现电动机正反转互锁控制的方法有哪两种?它们有何不同?答:在控制电路中相互制约的控制关系称为互锁,其中电动机正反转控制中正转控制与反转控制的互锁最为典型。

实现电动机正反转互锁控制的方法其一是将正反转接触器的常闭辅助触头串接在对方接触器线圈的前面,此法常称为电气互锁;其二是将正、反转起动按钮的常闭触头串接在对方接触器线圈的前面,此法常称为机械互锁。

常用电气互锁时,电路是正转起动-停止-反转起动的控制,而采用机械互锁时,电路是可以实现19由正转直接变反转的正转起动-反转-正转-…-停止的控制。

6-9试画出用按钮选择控制电动机既可点动又可连续运转的控制电路。

题6-9图6-10分析图6-11两种顺序联锁控制电路工作原理,试总结其控制规律。

答:在图6-11b)是两台电动机按顺序起动控制电路,M1电动机由接触器KM1控制,而M2电动机由接触器KM2控制。

KM1的常开触头串接在KM2线圈控制电路中,即只有在KM1线圈通电并自锁,即电动机M1起动后,KM1触头闭合才可起动M2电动机,确保按M1先起动、M2后起动的顺序进行,实现顺序联锁控制。

图6-11c)是起动时先起动M1,后起动M2;停车时,必须先停M2然后才能停M1的按顺序起动、停止的控制电路。

图中将M1控制接触器KM1的常开触头串接在KM2线圈电路中,确保起动先起动M1然后才可起动M2。

而KM2接触的常开触头并接在M1停车按钮SB1常闭触头两端,当M1、M2起动旋转后。

KM1、KM2均通电吸合,由于KM2常开触头闭合且并接在停止按钮SB1两端,只要KM2常开触头处于闭合状态,按下SB1不起作用,只有先按下M2的停止按钮SB3,KM2线圈断电释放,KM2常开触头断开,再按下停止按钮SB1,KM1线圈断电释放,电动机M1才断电停转。

实现先停M2后才可停M1的顺序联锁。

6-11试画出两台电动机M1、M2起动时,M2先起动,M1后起动,停止时M1先停止,M2后停止的电气控制电路。

答:起动时M2先起动,M1后起动;停止时M1先停止,M2后停止见下图。

题6-11图206-12 试分析图6-13所示自动循环控制电路工作原理。

答:图6-13中工作台自动往返循环控制电路中。

M为工作台拖动电机,KM1为正转接触熔,KM2为反转接触器。

SB1为总停按钮SB2为正转起动按钮,SB3为反转起动按钮,ST1为反向变正向行程开关,由工作台上后退撞块B压下使其动作。

SQ2为工作台后退限位开关,ST2为正向变反向行程开关,由前进撞块A压下使其动作,SQ1为工作台前进限位开关。

电路工作原理:合上主电路与控制电路电源开关,按下SB2,KM1线圈通电并自锁,电动机M正转起动旋转,拖动工作台前进,当工作台前进到撞块A压下ST2,其常闭触头断开,切断KM1线圈电源,常开触头闭合,KM2线圈通电并自锁,电动机由正转变为反转,拖动工作台后退,当后退到撞块B压下ST1时,ST1常闭触头断开,KM2断电释放,ST1常开触头闭合。

使KM1线圈通电吸合,电动机由反转变为正转,拖动工作台前进,如此周而复始,实现工作台自动往返的循环。

要停止时,可按下SB1,KM1或KM2线圈断电,电机断电停止,工作台停下。

当换向开关ST1或ST2失灵时,工作台将沿原运动方向移动,撞块将压下限位开关SQ2或SQ1,都将使电机断电,工作台停止,实现限位保护。

此时可按下反方向起动按钮,使撞块退出压下的限位开关后停车再修理换向开关。

6-13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中,最关键的控制环节在哪里?答:电动机正反转电路控制电路关键控制在:一是在主电路中正转接触器与反转接触器主触点应保证电动机定子绕组所接三相交流电源相序要接反,这样才能保证电动机能实现正、反转。

为此正反转接触器主触头之间上方采用对应接,下方则采用包围接;二是在控制电路中要有正、反转控制的互锁环节,否则发生按下正转起动按钮,电动机正转运行后发生又按下反转起动按钮的误操作时出现正、反转接触线圈都通电吸合,造成三相交流电源相间短路,电源三相熔断器熔断,电动机停止。

6-14实现电动机可直接由正转变反转或由反转变正转,其控制要点在何处?答:实现电动机可直接由正转变反转或由反转变正转,其控制要点为采用机械互锁。

6-15试分析图6-15中各电路中的错误,工作时会出现什么现象?应如何改进?答:图6-15中a)按下SB点动按钮,KM线圈无法通电吸合,即无法工作。

见题6-15改进图a)。

b)按下起动按钮SB2,KM线圈通电后,按下停止按钮SB1,KM线圈无法断电释放。

见题6-15改进图b)。

c)按下SB2,KM线圈通电吸合后,按下SB1,KM线圈不能断电释放。

见题6-15改进图c)。

d)按下SB2,KM线圈通电吸合,松开SB2,KM线圈断电释放成为点动控制。

见题6-15改进图d)。

e)KM1线圈吸合时与KM2线圈通电吸合时,相序不变,电动机无法实现正、反转。

见题6-15改进图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