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智养生

合集下载

常用养生保健内容

常用养生保健内容

常用养生保健内容
一、情志养生:通过控制和调节情绪以达到身心安宁、情绪愉快的养生方法。

二、饮食养生:根据个人体质类型,通过改变饮食方式,选择合适的食物,从而获得健康的养生方法。

三、运动养生:通过练习中医传统保健项目的方式来维护健康、增强体质、延长寿命、延缓衰老的养生方法,常见的养生保健项目有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六字诀等。

四、时令养生:按照春夏秋冬四时节令的变化,采用相应的养生方法。

五、经穴养生:根据中医经络理论,按照中医经络和腧穴的功效主治,采取针、灸、推拿、按摩、运动等方式,达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的养生方法。

六、体质养生:根据不同体质的特征制定适合自己的日常养生方法,常见的体质类型有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种。

养生与中医情志相胜法

养生与中医情志相胜法

养生与中医情志相胜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说“中医治未病,养生是根本”。

中医药注重调理人体气血阴阳的平衡,而情志作为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

情志不畅常会引发疾病,而在养生过程中,合理处理情志也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从中医情志学角度,探讨如何通过调整情志来实现养生的目的。

一、认识情志与养生的关系情志在中医学中指人的精神状态和情感表达,包括喜、怒、思、悲、恐等情绪。

情志与人体五脏六腑密切相关,不同情志对脏腑的影响也不同,而脏腑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人体的健康状况。

养生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生活方式来维护人体健康,促进寿命延长。

养生的核心是预防疾病,调节生理机能,提高免疫力。

因此,从中医的角度看,情志与养生的关系密不可分。

二、调情志以实现养生的目的1. 喜喜乐的情志能使人心情舒畅,气血通畅。

可适当在生活中培养乐观、积极的情绪,保持心态愉快,有助于调动身体的正气,增强抵抗力,从而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

2. 怒愤怒易伤肝,往往导致气机不畅,引起头晕、失眠等症状。

因此,应学会控制情绪,合理释放怒火,避免长期愤怒对身体造成损害。

3. 思过度思虑容易损伤脾胃,导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问题。

保持正常思考、适度思考,避免过度思虑,有利于脾胃健康,保证正常消化吸收。

4. 悲悲伤易伤心,使心脏功能失调,引起心悸、失眠等问题。

合理宣泄悲伤、保持乐观态度,对心脏健康十分重要。

5. 恐恐惧是一种负面情绪,对心火有害,易引起心脏病、失眠、腹泻等疾病。

应增强信心,摆正心态,避免过度恐惧对身体造成影响。

三、养生与情志平衡的重要性中医认为情志的失衡对人体的影响是全面的,所以调整情志对养生十分重要。

只有在平和的情志状态下,人体的气血阴阳才能保持平衡,身体功能才会正常运转,各种疾病才会远离我们。

因此,保持情志平衡,是养生的基础。

四、结束语情志与养生的关系是中医学的独特之处,在养生过程中,了解情志学的基本原理,根据自身情志特点,合理调理情志,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

1.中医养生与情志

1.中医养生与情志

中医养生与情志目录一、情志致病之果 (2)(一)影响脏腑气机 (2)(二)直接伤及内脏 (2)情志伤心 (3)情志伤肺 (3)情志伤脾胃 (3)情志伤肝 (3)(三)情志波动 (3)二、情志过激之效 (3)三、古中医情志疗法 (4)1、激怒疗法 (4)2、逗笑疗法 (4)3、痛苦疗法 (4)4、羞耻疗法 (5)杨义老师曾说:“养生不如养心”,这是非常有道理的;身心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

这一点从远古的《黄帝内经》,到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都明确提到过。

《黄帝内经》中的“情志养生”堪称心理健康的最早典范;鲁迅先生也曾提到过,年轻时立志要治病救人,后来发现医人身体不如医人心灵,因而弃医从文,执笔为刀,将医治中国百姓“腐朽、愚昧”之心灵作为一生之宏愿。

可见,鲁迅先生很早就意识到,比起身体,心理的力量更重要。

我们都知道,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有机体,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属于正常的精神活动,有益于身心健康。

但异常的情志活动可使情绪失控而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引起人体内阴阳紊乱,从而百病丛生、早衰,甚至短寿。

故善养生者,应注意情志调节。

而过激的情志,可影响体内功能失调,而累及五脏。

中医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亦称“七情”。

其中怒、喜、思、忧、恐为五志,五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的维系。

《内经》有“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悲”等理论。

此观点被历代医家应用于养生学中,对于情志调节、防病祛疾、益寿延年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情志致病之果情志致病,是直接影响相应的内脏,使脏腑气机逆乱,气血失调,从而导致各种病证的发生。

(一)影响脏腑气机。

情志致病,主要影响脏腑气机,使气血逆乱,导致各种病证的发生。

其中主要有: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二)直接伤及内脏。

情志过激可直接影响内脏生理功能,而产生各种病理变化,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病理变化。

中医养生保健—情志养生

中医养生保健—情志养生

11
情志养生的方法
一、修身养性
古人认为,仁者和智者一般都会身心健康,享尽天年。孔子《论语·雍也》有“仁者寿”之语, 《孔子家语》有“智者寿”之说,这种观点几乎为历代思想家所继承。
所谓修身养性,主要指培养高尚品行,形成良好的性格。我国古代不少思想家都很重视修身养性。
从生理上来讲,道德高尚,光明磊落,性格豁达,心理宁静,有利于神志安定,气血调和,则人 体生理功能正常而有规律,精神饱满,形体健壮。
中医养生康复学基础
8
《中医护理学》
情志养生—方法
情志养生的方法
学习目标
01 掌握情志与五脏的关系。 熟悉情志致病的机理和情志养生的意义
02 和方法。
03 了解交际和娱乐养生。
中医养生康复学基础
10
情志养生的方法
情志养生,就是在“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济生活等方
《中医护理学》
情志养生—情绪调理
情志变化对健康的影响
学习目标
01 掌握情志与五脏的关系。 熟悉情志致病的机理和情志养生的意义
02 和方法。
03 了解交际和娱乐养生。
中医养生康复学基础
2
情志变化对健康的影响
情志养生,就是在“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济生活等
方法,保护和增强人的心理健康达到形神高度统一和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所调“健康”,不仅 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还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社会的适应能力。由情志因素引起的心 身疾患已是当代社会中人类普遍存在的多发病和流行病。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健康水平,必 须重视情志对机体各方面产生影响。
03 了解交际和娱乐养生。
中医养生康复学基础

《情志养生》课件

《情志养生》课件

社区情志养生活动介绍
太极拳俱乐部
太极拳是一种传统的健身方式,也是一 种有效的情志养生方法。太极拳俱乐部 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交流太极拳技艺 的平台,同时也有助于调节情绪,促进 身心健康。
VS
瑜伽班
瑜伽是一种融合了身体和心灵的锻炼方式 ,有助于缓解压力、提高专注力和平衡情 绪。社区瑜伽班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学习瑜 伽的平台,让大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达 到身心的和谐与健康。
情志影响认知功能
长期处于负面情绪状态下,人的思维 和判断能力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记 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情志对寿命的影响
情志与寿命的相关性
01
研究发现,长期处于负面情绪状态下的人寿命可能会受到影响
,而积极乐观的情绪则有助于延长寿命。
情志对癌症风险的影响
02
一些研究表明,消极的情绪状态可能增加某些癌症的发病风险
情志养生的未来发展方向
个性化方案
针对不同个体的心理特征和需求,制 定个性化的情志养生方案,以提高养 生的针对性和效果。
科技应用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大数据、人工 智能等,对情志养生的方法和效果进 行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提高情志养 生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如何将情志养生融入日常生活
培养积极心态 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积极的 心态和情绪,如乐观、开朗、宽 容等,有助于调节心理状态和保 持身心健康。
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保持积极向上 的心态。
培养乐观的心态
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从中寻找机会和 成长,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
ABCD
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不被外界因素所左 右,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稳定。
学会宽容和包容

中国传统的养生方法

中国传统的养生方法

中国传统的养生方法我国的传统养生学有着悠久的历史,那么,中国传统的养生方法有哪些呢?下面跟着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国传统的养生方法1.神志养生法传统医学中所称的“神志”,主要指人的精神、意识及思维活动。

神志养生法,是指通过内心世界的自我调节,排除贪念,保持心态平和,使之健康长寿的方法。

包括以下几点:(1)少私寡欲,是指对自己的“私心”和“贪欲”要进行自我克制并清除。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老子、庄子是神志养生法的倡始人,他们提出了“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思想,即为人要质朴,不要私心太重,欲望太多。

人生在世很难做到无私无欲,但私欲不可过多过高。

何谓“贪欲”,是指那些可欲而不可求事物,贪欲常是造成痛苦的根源。

有位作家解释三种痛苦的原因时说:“想得到却得不到――痛苦,经过艰苦的努力得到了,却发现不过如此――痛苦,得到的东西不经意丢掉了,事后才知道原来很重要――痛苦。

”(2)知足常乐,是指对自己所处的生活与工作环境要有充分的满足感。

老子曰:“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无忧”和“知足”即是自我内心世界的自我体验和感觉,是情感世界自我调节的结果。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所以应该对自己的位置具有充分的满足感。

“知足常乐”就是要这种满足感通过自我的内心世界的调节使之达到最高值。

鱼儿不必羡慕鸟儿能够在空中飞翔,鸟儿也不必羡慕鱼儿能够在水中遨游,要珍惜自己的位置和已得到的东西。

仔细想一想,你就会发现有些东西是你拥有而别人不可能得到的,而有些东西则是别人拥有而你不可能得到的。

如果你总是去想自己拥有而别人无法得到的东西,你就会感到满足,感到快乐,感到幸福,心神自然清静。

(3)心胸豁达,是指性格开朗,心胸坦荡,气量大。

我国的对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长寿的主要原因不在物质而在精神。

长寿老人能够长寿的原因与其心胸豁达,性格开朗,知足常乐,衣食随缘,与世无争,随遇而安的精神状态有关。

(4)“多行善事”,是指多做些助人为乐的好事,从中体验到幸福感和满足感。

中医情志养生

中医情志养生
详细描述
音乐疗法是通过聆听音乐来调节情绪、缓解压力,达到身心平衡的状态。音乐可以作用于人的情感和认知,从 而影响人的身心健康。通过选择适当的音乐,可以帮助人们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睡眠质量和生活 质量。
心理疗法
总结词
通过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帮助个体解决 心理问题和获得心理健康。
详细描述
心理疗法是通过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帮 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和获得心理健康。常 用的心理疗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人本主 义疗法、家庭系统治疗等。这些疗法可以 帮助个体缓解心理压力、改善情绪和行为 问题,提高自我意识和自尊心。同时,心 理疗法还可以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
产业发展壮大,出现更多的专业机构和研究机构 。同时,将有更多的医疗保健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加入到中医情志养生的行列中来,提供更 多的实践和应用机会。
06
中医情志养生的典型案例分享
案例一:情志失调导致失眠的调理
情志调理
了解患者的情志状况,以五行养生法调节情志。如以喜胜忧, 听音乐、看喜剧等方式缓解压力和焦虑。
运动调理
建议进行柔和、缓和的 运动,如太极拳、八段 锦等,以调节身体状态 。
案例三:情志失调引发高血压的调理
情志调理
采用中医情志疗法中的“以情胜情”法,如以悲胜怒、以思胜 恐等,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饮食调理
高血压患者宜食低盐、低脂的食物,如绿叶蔬菜、鲜果等。避免 过度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运动调理
,提高生活质量。
情志养生与现代社会压力
现代社会压力对情志的影响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们面临着各种压力,如工作压力、家庭压力、经济压力等,这些压 力容易导致情绪不稳定。
情志养生对现代社会压力的缓解作用

情志护理与养生的基本原则

情志护理与养生的基本原则

情志护理与养生的基本原则情志护理与养生的基本原则情志护理与养生的基本原则情志养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经》涉及情志的生理病理及其运用的内容不胜枚举,其养生学说至今仍有鲜活的生命力。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情志养生的基本原则,希望对你有用!情志养生的基本原则一恬淡成无、精神内守恬淡虚无是指精神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

精神内守是指人对自己的惫识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锻炼,使之与机体、环境保持协调平衡而不紊乱的能力。

人的精神情绪稳定.藏守于形体,脏腑功能才能协调平衡,正气充沛,维持人体健康。

若情绪时时亢奋躁动不安,精神就会因之而涣散,不能控制形体。

我国历代医家十分盆视精神的稼定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气血是神的物质荃础,大盆、过分地耗散精神,可以使气血损耗,产生衰老。

神气清静则利于保持气血充足,可致键康长寿。

因此,通过精神内守达到的“神净”,为养神要达到的主要目的,亦是养生的首务。

提倡思想清净,思想专一。

排除杂念,心胸豁达,不见异思迁,想人非非,而是思想安定,专心致志的从事各项工作、学习。

二情绪平和、善于硫导七情六欲是人之常情,然喜、怒、优、思、悲、恐、惊过度均可引起人体气机的紊乱,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心情调摄的方法多种多样,如节制法、疏泄法、转移法等等。

要给病人创造能够宁心寡欲的客观条件,避免外界事务对心神的不良刺激,如提供安静的居住环境,避免过强的噪声,制定合理的作息规律等。

悄绪不佳时.适宜的音乐,可转移放松情绪。

对愤怒者,要疏散其怒气;对悲痛者,要使其脱离产生悲痛的环境与气氛;对受屈辱者,要增强其自茸心;对痴情思者,要冲淡其思念的缠缩;对有迷信观念者,要用科学知识消除其愚昧的偏见等等。

要善于顺应自然规律.实现精神愈志的自我调控。

更年期的情志养生一、从事户外活动多进行一些户外活动,不要没事一个人闷在家中,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如打球,跳舞,打太极拳等,户外活动不仅是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而且还是可以通过各种的活动来调节植物的神经,达到心理愉悦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养生(五)---情志养生
恬惔虚无 动静相宜
“恬惔虚无”,主张凡事要如《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一样,柔弱 退让,内守安静,静极而动,阴极而阳,从而达到精神不敝,内修外养, 使人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增强对疾病的抵御能力,气功的本质是根据阴 阳互根之理,动中求静,静中求动,动静相兼,调节人体平衡,故可益寿 延年。南朝养生家陶弘景《养性延命录》说:“能动能静,所以长生。” 练气功必须掌握调身、调息、调心三个环节,其中调心就是入静,初步入 静多表现为心气平和,情绪安定,精神集中,杂念减少,对外界刺激反应 也相对减弱;进一步锻炼,思想更加净化,主观上只有一丝气息,绵绵密 密,心息相依,心神宁静,意念专一。入静进一步发展,则自觉恬惔虚无 ,静若止水。由此可知,时常练气功,是促使精神内守、健康长寿的养生 保健措施。
养生谚语集锦(4) ◆运动好比灵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 ◆人怕不动,脑怕不用。 ◆早起做早操,一天精神好。 ◆饭后散步,不进药铺。 ◆拍打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竹从叶上枯,人从脚上老;天天跑步走,药 铺不用找。 ◆水停百日生毒,人歇百日生病。
养生十六宜
足踵腿肛背腰腹臂肩津耳齿舌目面发 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宜 常常常常常常常常常常常常舔常多常 按提曲收暖捂摩伸耸咽搓叩腭运擦梳 。 ,,,,,,,,,,,,,,,
中医养生 与健康
中 国 国 粹 走 向 世 界
中医养生(五)---情志养生
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人在思想上如果能保持安闲清净、没有忧思杂念,正气、元气就能顺从而调和,精气和 神气存留在体内,体内保持充沛的正气,疾病就无从发生,就能健康长寿。
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
中医认为,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和情志情绪表现由心脏主 宰,即《素问· 灵兰秘典论》所谓“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故 养神即是养心,心神健旺,则五脏六腑及所有的组织、器官才能进行 正常的生理活动,身体才能健康,寿命才能绵长。所以,人在思想上 如果能保持淡泊质朴、少有忧思杂念,正气、元气就能顺从而调和, 精气和神气存留在体内,体内因此保持充沛的正气,机体抗病能力强 盛,疾病就无从发生,就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中医养生(五)---情志养生
恬惔虚无 免伤七情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外界各种客观事物刺激人体,势必引起不同的心理活动和 相应的情志、情绪变化。前面已经讲过情志失调对身体的伤害。若要“恬惔虚无 ”,则不能产生过激的情志,同时亦不能使不良情志长期存留,不为情志、情绪 所伤,方能“精神内守”。在日常生活中要着重调控如下过激情志、情绪,以维 护我们的心身健康。 首先是慎狂喜:适度喜悦,能缓和紧张情绪,使气血调和,心气舒畅。可是喜也 有限度,若超过极限,或对突如其来之喜事情感节制不好,则对健康不利。所以 ,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等慢性病的患者,对突然而来的喜事,要懂得节制,要时 时注意心理平衡。其次是戒暴怒:轻度的发怒,有时有利于抒发压抑的情绪,有 益于健康,关键在于适可发怒,善于自我调控,莫使“一发不可收拾”。 预防暴 怒可用警示、提醒的方法,经常提醒,可收到良好的效果。第三是解忧思:化解 忧思,一则要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开阔心胸;二则要善于换位思考,必要 时要用“阿Q精神”,聊以自慰。第四是化悲痛:防止悲痛过度,平时就要树立正 确的人生观,看透世事变化,明白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不顺心事十有八九,要 化悲痛为力量,以积极进取的心态处置悲哀厄运,方可促进心神健康。第五是避 惊恐:避免惊恐伤身,关键平时要做到锻炼心智,正气内存,遇事不惊,大义凛 然,泰然处事。
中医养生(五)---情志养生
情志失调 内伤为病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反映, 也是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正常情况下情志不会致病,如果突然、强烈 或过于持久的精神情志刺激,超过人体本身的耐受范围,即可成为病因 而引起内伤病。因为五脏的精气是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所以情志活动 与五脏关系密切。根据五行对情志五脏的分属,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 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悲和忧、肾在志为恐和惊。因此,不同的情 志变化对五脏有不同的影响,可产生相应的病证,例如喜伤心、怒伤肝 、思伤脾、悲忧伤肺、恐惊伤肾。譬如过度的恐惧伤害肾,可出现神志 失常、腹泻、遗尿等病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蔬果养生食疗歌
万物蔬菜养生宝,饮食多样经君调。 白菜利尿解毒素,黄瓜减肥有成效。 万物蔬菜养生宝,饮食多样经君调。 白菜利尿解毒素,黄瓜减肥有成效。 萝卜消食开脾胃,蘑菇抑制癌细胞。 清热解毒马苋草,盐醋防毒消炎好。 韭菜温中开胃口,又能补肾暖膝腰。 夏吃丝瓜通脉络,芹菜能降血压高。
苦瓜良药降血糖,葱姜热汤治感冒。 花生能降胆固醇,生梨饭后化痰好。 木耳抗癌素中荤,莲藕除类解酒妙。 鱼虾猪蹄补乳汁,鸡牛羊肝明目好。 山楂减肥除疝气,山药益肾降糖尿。 利肠通便食猪血,气短虚弱吃山药。 营养丰富胡萝卜,常吃身体不显老。 紫茄祛风通经络,禽蛋益智营养高。 常吃瓜子美容颜,多食芝麻抗衰老。
饮食三字经
食文化,祖先传。要养生,靠天然。冠心病,吃银杏。吃鲜橙,防卒中 。 吃西柚,防血稠。吃洋葱,脑路通。吃大蒜,降血脂。蘑菇餐,防血栓 。 吃鲜姜,血脂康。木耳菜,降脂快。菊花茶,降血压。吃辣椒,脂肪消 。 气血虚,吃荔枝。葡萄甜,补血源。要润肤,樱桃汁。常吃枣,不显老 。 麦芽汤,皮肤光。食蜂蜜,皮肤细。萝卜汤,治胃胀。红薯蒸,大便通 。 洋葱好,防流脑。枇杷果,治咳嗽。吃苦瓜,胃火下。柿子霜,治口疮 。 吃芝麻,养头发。要安神,吃枣仁。吃山药,益补脾。吃百合,益补肺 。
中医故事
叶天士摸脚治红眼
清代名医叶天士治病颇有高招。 一次,他遇上一位两眼通红的病人,病人眼眵堆满眼角,眼泪直往下 淌,不断地用手去揩,显露出十分忧虑的神情。 叶天士见状,详细地询问病情,然后郑重地告诉病人说:“依我看, 你的眼病并不要紧,只需吃上几帖药便会痊愈。严重的是你的两只脚底七 天后会长出恶疮,那倒是一个麻烦事儿,弄不好有生命危险!” 病人一听,大惊失色,赶忙说:“好医生,既然红眼病不关紧要, 我也没心思去治它了。请你快告诉我有什么办法度过这个难关?” 叶天士思索良久,正色说道:“办法倒有一个,就怕你不能坚持。”病人 拍着胸脯保证。于是叶天士向他介绍了一个奇特的治疗方案:每天用左手 摸右脚底三百六十次,再用右手摸左脚底三百六十次,一次不少。如此坚 持方能度过难关。 病人半信半疑,但想到这是名医的治法,便老老实实地照看做,七 天后果然脚底没长出毒疮。更令他惊异的是:红眼病竟不知不觉地痊愈了。 他高兴地向叶天士道谢,叶天士哈哈大笑,向他和盘托底,说道:“实话 告诉你吧,脚底长毒疮是假的,我见你忧心忡忡,老是惦记着眼病,而你 的眼疾恰恰与精神因素的关系很大,于是我想出这个办法,将你的注意力 分散、转移到别处。除掉心病,眼疾便慢慢好了。” 病人听完,惊奇不已,连声赞叹叶天士医术高明。
中医养生(五)---情志养生
情绪也需要锻炼
情绪锻炼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愤懑时要止怒、宽容;过喜时要收敛 、抑制;悲伤时要转移、娱乐;忧愁时要释放、自解;焦虑时要分散、消遣; 惊慌时要镇静、沉着。 我们通过体格锻炼可以促进躯体健康,而通过情绪锻炼则可以使精神健康。 现代人要想健康长寿,情绪锻炼比体格锻炼更为重要。情绪对健康的影响已经 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一个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最佳功能状态,那么,这个 人的内脏及内分泌活动在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下处于平衡状态,使整个机体协调 ,充满活力,身体自然也健康。为此,心理学家把人的情绪归纳为两大类:一 类是愉快的情绪(如快乐、喜悦等);另一类是不愉快的情绪(如悲伤、焦虑 、沮丧、紧张、憎恨等)。为了健康,我们需要把愉快的或不愉快的情绪都控 制在适度的范围内。例如,当受到挫折时,不要气馁;事业有成时不要目空一 切,忘乎所以。古人云:“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就包涵了这个道理。
香蕉通便解胃火,吃葱蒜蚊虫不咬。 预防中风食紫菜,护脑血管土豆好。 湿疹瘙痒用花椒,常吃洋葱除病灶。 菠菜含铁补血药,预防贫血防衰老。 枸杞全身都是宝,延年益寿离不了。 老年莫忘吃红薯,通便防癌有奇效。 苹果预防冠心病,降压减肥似良药。 清热解毒吃香椿,健脾理气效果好。 坚持常食西红柿,黑斑雀子自然消。 健身益体无花果,果叶药用价值高。 咽喉肿痛泡茶饮,痔疮脱肛熏洗好。 镇咳祛痰食冬瓜,水肿肾炎也治好。 南瓜消炎补益气,养生祛病非常妙。
中医养生(五)---情志养生
恬惔虚无 清静养神 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各种生理机能都受到神的支配和调控, 神经常处在“动”的状态,包括机体新陈代谢在内,各种生理 功能都需要神的调节。故神极易耗伤而受损。在“恬惔虚无” 养生原则下,调摄精神情志养生的重点是“清静养神”,通过 调节以保持意志、情志活动的正常状态。 清静养神的具体运用,主要有以下三点:首先是少欲望:就是 要求人们思想闲静,没有过分的欲望。如果经常用神,则精神 容易耗散。其次是少思虑:思虑太过,尤其是焦虑苦思最能伤 神。清静养神要求少思虑并不是思虑越少越好,而是要求人们 通过加强精神修养,掌握正确思想方法,能够理智地待物处事 。第三是调情志:要求自己保持乐观、愉快、宁静的情志状态 ,对于那些难以避免的精神刺激,培养良好的性情,陶冶出健 康的情操,起到克服或调节的作用,预防情志失调引发疾患。
柿子止咳润心肺,解酒醒酒有妙招。 健胃益气吃葡萄,秋吃悦色人不老。 辛辣蒜头杀病菌,抑制癌菌猕猴桃。 助阳补肾食韭菜,腰膝不痛有疗效。 海带预防白血病,去脂降压也很好。 赤豆解毒医疖疮,绿豆解暑降温好。 老年便秘芦荟好,妇女美容不易老。 白菊明目又平肝,黄菊泡茶把热消。 高压低压荠菜花,眼底出血荠菜熬。 金针花蕾治黄疸,清心降火榆钱好。 萝卜化痰消胀气,瓜豆消肿又利尿。 红枣补气养心血,熬粥加枣皮肤好。 生津安神属乌梅,润肺乌发吃核桃。
中医养生(五)---情志养生
那么,在现代生活中怎样注意情绪锻炼呢? 一、在生活变化面前,应经常保持开朗明快的心境和愉快的情绪,遇事冷静客 观地作出分析和判断。 二、要多方面培养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如书法、绘画、集邮、养花、下棋、听 音乐、跳舞、打太极拳等,择己所好,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三、对自己要有自知之明,遇事要尽力而为,适可而止,不要好胜逞能而去做 力不从心的事。 四、不要过于计较个人的得失,不要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而动辄发火,愤懑 要克制,怨恨要消除。 五、经常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运动,既能锻炼筋骨,增强体质,又能使人 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六、保持和睦的家庭生活和友好的人际关系、邻里关系,这样可使人心理上得 到满足,感到家庭和社会的温暖。 情绪锻炼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愤懑时要止怒、宽容;过喜时要收敛 、抑制;悲伤时要转移、娱乐;忧愁时要释放、自解;焦虑时要分散、消遣; 惊慌时要镇静、沉着。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随遇而安,冷静思考,泰然处 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