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教学实录.doc
《秦兵马俑》教学实录3

《秦兵马俑》教学实录3一、视听冲击,激情叩问师:世界发展到今天,电脑风靡全球,飞船遨游太空,然而在厚厚的地下却冲出一支帝国的百万雄兵,它就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生:秦兵马俑师:(板书课题后),请同学们欣赏一个短片——(播放《秦兵马俑》记录短片,韵律铿锵的歌曲《千年兵马俑》以及古战场金戈铁马声隐隐传来。
)师:看着气势恢弘的《秦兵马俑》记录片,听着荡气回肠的《千年兵马俑》,同学们有何感受?生:我的心受到强烈的震撼,我多么想立即到现场去看一看。
生:制作兵马俑的秦朝人民真了不起,我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生:我想知道秦始皇制造这么多兵马俑干什么。
生:我知道,这是秦始皇的陪葬品。
(一生脱口而出,教师微笑示意他起来又说一遍,并表扬他知识面广。
)师:看着真实厚重的历史画面,听着深沉激越的雄壮乐声,我们早已心潮起伏,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感受文本语言所涌动的对祖国历史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无穷智慧的炽热情怀吧!(点评:教学伊始,教师激情渲染,给课堂奠定一种雄壮激越的情感基调。
当气势恢弘的秦兵马俑映入学生眼帘,浑厚苍凉的音乐回荡在学生耳际的时候,学生的心灵便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探究的冲动怦然涌起,这种视听冲击引起情智共振,一种阅读期待便翩然而至。
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走进文本便成了他们内在的动力需求。
)二、品词析句,动情追寻师:现在大家通读全文,边读边圈画批注,看一看课文写了哪两部分内容。
(学生读思批注,教师巡回指导、交流,约3分钟。
)师:读完课文,同学们知道,秦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生: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师:哪些地方写它规模宏大,哪些地方写它个性鲜明、类型众多呢?生:第二段写兵马俑规模宏大,4—10自然段写兵马俑个性鲜明,类型众多。
师:这样,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生:全文可以分两个部分:1—2自然段为一部分,写兵马俑规模宏大,4—10自然段为一部分,写它个性鲜明,类型众多。
师:是怎样把两部分联系起来的?生:我知道第三自然段是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优秀5篇)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优秀5篇)《秦始皇兵马俑》教案篇一一、整体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的意思。
能用“壮观”、“栩栩如生”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3、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⑴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的价值。
⑴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主要内容。
三、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释题,课件导入,初步感受秦始皇兵马俑的壮观;初读课文,加深印象;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切实感悟秦佣的特点。
(重点为第一课时)第二课时:复习回顾,加深印象;学习余下的课文,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在考古的价值;整体理解课文,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主要内容;读写结合,课外延伸。
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能审清题意,初步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新词。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说出第3自然段的写作顺序和作者观察兵马俑阵容的顺序。
2、情感目标:通过情境的创设,朗读的体验,切实感悟秦始皇兵马俑栩栩如生的神态、威武雄壮的阵容。
3、过程与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
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营造氛围,放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体验文本、自主学习,从而能切实感受秦始皇兵马俑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能切实感悟秦始皇兵马俑栩栩如生的神态、威武雄壮的阵容。
教学过程:一、揭题、审题。
1、导入:中国有一个奇观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你知道吗?板书:世界第八大奇迹提问:秦始皇是谁?兵马俑又指什么?2、师:围绕这个课题,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师引入:两千多年前的秦始皇兵马俑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它为何会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拨开历史的尘埃,去领略秦始皇兵马俑的神奇与壮观。
一起看一段录象吧。
2、播放课件(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短片介绍),形成兵马俑的表象后,说说“秦始皇兵马俑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秦兵马俑教学实录定稿

秦兵马俑教学实录定稿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16、《秦兵马俑》教学实录丰城市实验小学徐海荣教材分析:本文从两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秦兵马俑:一是用详实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二是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明。
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而且深深地体会到字里行间洋溢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由于本课内容历史性比较强,教学中如果想仅仅通过课文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来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似乎有点难度。
因为它毕竟是两千多年前秦王朝的产物,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太远。
因此,在教学时应根据学生实际,通过阅读课文,观看图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查阅资料去感悟课文内容,随文识字,积累词语,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过程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感悟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理解感悟课文内容。
2、学习、运用本文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3、学习本文虚实结合的方法。
教学难点: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教学准备:有关兵马俑的图片、多媒体课件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观看过国庆阅兵仪式吗你感觉怎样生自由谈:威武、雄壮、国力强盛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加粗的文字配入视频)1、师:同学们,在我国的西安临潼,有一支军队。
它是一支雄壮之师、它是一支威武之师。
它!规模宏大,气势恢宏;它,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它举世无双,享誉世界!(语速快)它在地下沉睡了2000多年,于1974年重见天日。
《秦 始皇兵马俑》课堂实录

《秦始皇兵马俑》课堂实录同学们,今天咱们要一起走进那神秘而壮观的秦始皇兵马俑世界!一上课,我就神秘兮兮地问大家:“你们知道世界上有一群特别厉害的‘战士’,他们一直默默地守护着一个地方,几千年都没离开过吗?”同学们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充满了好奇。
咱们先来看几张图片,哇塞,那一排排整齐的兵马俑,就好像随时准备出征一样!你们看他们的神态,有的严肃庄重,像是在思考着战略;有的目光炯炯,仿佛已经锁定了敌人。
我跟你们说啊,前几天我去参观兵马俑的时候,亲眼看到一个小朋友指着一个兵马俑说:“妈妈,这个叔叔是不是累了在休息呀?”把周围的人都逗乐了。
其实啊,每个兵马俑都有自己独特的表情和姿态。
再看看他们的服装和装备,那可真是精细得让人惊叹!头盔上的花纹,铠甲上的鳞片,每一处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
这得花费多少工匠的心血啊!说到这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那也是充满了戏剧性。
据说啊,当年有几个农民在打井的时候,一锄头下去,居然挖到了一个硬邦邦的东西,仔细一看,竟然是个陶俑的脑袋!这可把他们吓了一跳,还以为挖到了什么怪物呢。
后来经过考古学家的研究和发掘,这才让这庞大的地下军团重见天日。
咱们来想象一下,秦始皇当年为什么要打造这么多的兵马俑呢?是为了在死后也能拥有强大的军队保护他?还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权威和功绩?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有的说:“肯定是为了显摆自己厉害呗!”还有的说:“也许是怕在地下孤单,找些‘人’陪着。
”咱们再仔细研究研究这些兵马俑的制作工艺。
你们知道吗?每个兵马俑的身高、体型都不一样,就连面部特征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可不像咱们现在做玩具,可以用模具批量生产。
那时候的工匠们全凭自己的一双巧手和精湛的技艺,把每一个兵马俑都塑造得栩栩如生。
我还记得有一次,我在兵马俑展馆里看到一个外国游客,他站在那里,嘴巴张得大大的,半天都合不拢,嘴里不停地念叨着:“Unbelievable!Unbelievable!” 可见这秦始皇兵马俑的魅力有多大!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咱们了解了秦始皇兵马俑的壮观和神奇。
秦兵马俑教学实录

秦兵马俑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了解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兵马俑的艺术价值感受祖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
一、回顾导入:1、师:上节课,我们从远处整体欣赏了兵马俑,知道了它有宏大的规模,2、师:过渡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出示句子)3、师:接下来,让我们近一步走近这些兵马俑,细细地去欣赏他们不同的类型,鲜明的个性。
首先我们一起来到将军俑身边。
二、精读各种类型兵马俑的部分。
(一)学习“将军俑”(出示图文)1、师:请大家大声地读读这段文字。
2、师: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将军,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外貌,神态,动作)3,师:试着模仿将军俑的样子。
4、生:交流反馈(神气、威风:外形、衣着)威风凛凛:动作久经沙场,作战经验丰富、:神态上看出)师:刚才,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你看,这位将军的外形(----),多有大将之风,你看他的衣着(-------),颇有王者风范,你看他的动作(-----)多么威风凛凛,你看他脸上的表情(------)5、师:是啊,就是这样一位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的高级将领,此时此刻已经浮现在同学们眼前。
那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把你心目中的将军读出来来吗?(出示图片)首先,给大家练习一下。
6、指名朗读。
(点拨:你听,这个同学把“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铠甲”读的特别好,让我们感受到了将军的大将之风,真神气!7、师:这位同学,你看这将军,“昂首挺胸,手握宝剑”,多威风啊,再来读读。
师:让我们一起站起来,抬头挺胸,当一回“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的高级将领。
(齐读)师:是的,秦朝的能工巧匠们通过对将军外形\衣着\动作、神态的细致入微的雕刻(板书:外形、衣着、动作、神态),一个威风凛凛、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的将军呈现在我们面前。
《秦始皇兵马俑》教案(优秀6篇)

《秦始皇兵马俑》教案(优秀6篇)秦兵马俑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个生字8个,两条绿线中的7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1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课前准备:兵马俑的资料。
教学时间:二教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导入新课秦,指的是秦代;俑,指古代殉葬的偶像;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队官兵和战刀的偶像。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读准字音,勾划新词,理解词意。
思考:秦兵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三、检查、交流:1、指名朗读生字、找出新词。
2、意思:享誉世界:在全世界取得(权利、声誉、威望等)。
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
形容极其稀有。
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
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
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若有所思:若:好像。
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跃跃欲试:跃跃:急于要行动的样子;欲:要。
形容急切地想试试。
久经沙场:形容参加过多次战斗。
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
形容非常少有。
身材魁梧:指人的身材长得高大、强壮。
3、朗读词语。
4、指名朗读课文,说每一自然段讲什么意思。
(1)写秦兵马俑和它出土的地方。
(2)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3)写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4)写将军姿态。
(5)写武士姿态。
(6)写骑兵俑姿态。
(7)写车兵俑姿态。
(8)写弩手姿态。
(9)写马俑姿态。
(10)写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11)写秦兵马俑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5、从过渡段入手给课文分段。
小学四年级语文《秦兵马俑》教学实录

《秦兵马俑》教学实录四年级语文教案师:上一课,我们一起踏上了古都西安,来到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课件出示一号坑全景图)还记得吗?这是一座拱形的巨大建筑物,里面是一个--生:(齐)宽敞明亮的大厅,足足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
屋顶是半圆形的,厅内没有一根柱子,极为壮观。
师: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兵马俑博物馆,领略它的独特神韵。
师:(切换到专题网站首页)点击课文,找到第三自然段,请大家看大屏幕,我们的专题网站为大家提供了学习导航,大家可以先读读方法指南上的要求,(师示范)再去看看友情推荐中的图片、文字资料,感受秦始皇兵马俑军阵的特点。
最后还可以自我检测一下学习的效果。
生:学生上网学习第三自然段。
(教师巡回指导)师:可以几个人一组交流交流你的感受。
(学生小组交流)师:大家学得很认真,合作得也很好,体会到兵马俑军阵的特点了吗?生:体会到了。
师:那谁来说说看?生:我从网上,还有课文中体会到秦始皇兵马俑军阵的特点是威武雄壮。
师:板书:威武雄壮。
师:第三自然段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威武雄壮的军阵(指大屏幕),谁来读一读。
(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师:军阵威武雄壮在哪儿呢?能结合刚才阅读的资料、欣赏的画面具体谈谈自己的感受吗?生:我是从“精锐的前锋,排成3列横队,210个武士俑,身穿战袍,手持弓弩,背负箭囊。
”这句话体会到的,这儿的武士俑一个个都非常勇猛。
师:(出示武士俑图片)瞧,(指大屏幕)这就是武士俑,感觉怎么样?生:威风。
生:高大。
师:知道武士俑有多高吗?生:武士俑高1.8米。
师:看来你把补充资料读得非常仔细。
谁来模仿一下威猛的武士?(一生主动上来)师:同学们,1.8米是武士俑的平均身高,最高的近2米,这样高大的兵俑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师:(问走上讲台的学生)你多高?生:一米五几吧。
师:我想踩在凳子上差不多了吧。
(生站在凳子上,师仰起头看他。
)(众笑)师:作为前锋的武士,一个个体格健壮,外面还要套上战袍,厚厚的铠甲,把他放大一倍够吗?生:(齐)不够!师:放大两倍?(学生有说够,有说不够。
《秦兵马俑》课堂全程实录-文档资料

《秦兵马俑》课堂全程实录师:同学们,去过西安吗?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的文字一起走近秦兵马俑,了解被称作世界第八大奇迹的艺术宝库。
大家课前都预习了课文,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生字。
师出示小黑板。
生读词语。
教师指正读音:翘舌音、多音字、要求学生在课文中找到这个生字。
相机解释“战车千乘”,强调“着”以及其他读音。
“老师看着zhe我们?”“我们着zháo急了。
”)学生齐读。
教师强调生字书写。
“誉”与“拳”,“昂”“裤”的书写。
师:课后还有好多四字词语,谁读读。
生读。
(教师强调词语连读。
本篇课文有个特点,四字词语多,大家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好这些词语。
)师:生字词预习得不错,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生默读课文后交流生1:课文写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师板书:规模宏大师:知道“宏大”的意思?生一时说不出来。
师:能用“宏”组个词吗?生:宏伟师:用“大”也组个词?生:很大。
师:课文中有个词语是“很大”的意思,找出来。
生:巨大。
师:你再说说“宏大”的意思?生:宏伟、巨大。
师:不错,刚才我们用拆字组词法理解了“宏大”的意思,这是个不错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哟。
师:课文除了写“规模宏大”外,还写了什么?生:还写了兵马俑的形态很多。
师:课文有个词语能概括这个意思。
生: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师板书: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师:读读黑板上的三个词语,谁能用这三个词语说一句话。
生齐说:写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师:大家在预习时有没有发现,课文里也有一句话用上了这三个词语,找出来没有?生读: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师:那老师想问一问课文哪些地方在写“规模宏大”?生:第二自然段师:写“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呢?生1:4——9自然段。
另一生抢着说:4——8自然段。
师:你们的区别在于第九自然段,现在老师请你读读课文第九自然段。
生1读师:那你说说这一自然段写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吗?生:没有,是总的在写兵马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兵马俑》教学实录-师:上一课,我们一起踏上了古都西安,来到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课件出示一号坑全景图)还记得吗?这是一座拱形的巨大建筑物,里面是一个--生:(齐)宽敞明亮的大厅,足足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
屋顶是半圆形的,厅内没有一根柱子,极为壮观。
师: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兵马俑博物馆,领略它的独特神韵。
师:(切换到专题网站首页)点击课文,找到第三自然段,请大家看大屏幕,我们的专题网站为大家提供了学习导航,大家可以先读读方法指南上的要求,(师示范)再去看看友情推荐中的图片、文字资料,感受秦始皇兵马俑军阵的特点。
最后还可以自我检测一下学习的效果。
生:学生上网学习第三自然段。
(教师巡回指导)师:可以几个人一组交流交流你的感受。
(学生小组交流)师:大家学得很认真,合作得也很好,体会到兵马俑军阵的特点了吗?生:体会到了。
师:那谁来说说看?生:我从网上,还有课文中体会到秦始皇兵马俑军阵的特点是威武雄壮。
师:板书:威武雄壮。
师:第三自然段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威武雄壮的军阵(指大屏幕),谁来读一读。
(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师:军阵威武雄壮在哪儿呢?能结合刚才阅读的资料、欣赏的画面具体谈谈自己的感受吗?生:我是从精锐的前锋,排成3列横队,210个武士俑,身穿战袍,手持弓弩,背负箭囊。
这句话体会到的,这儿的武士俑一个个都非常勇猛。
师:(出示武士俑图片)瞧,(指大屏幕)这就是武士俑,感觉怎么样?生:威风。
生:高大。
师:知道武士俑有多高吗?生:武士俑高1.8米。
师:看来你把补充资料读得非常仔细。
谁来模仿一下威猛的武士?(一生主动上来)师:同学们,1.8米是武士俑的平均身高,最高的近2米,这样高大的兵俑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师:(问走上讲台的学生)你多高?生:一米五几吧。
师:我想踩在凳子上差不多了吧。
(生站在凳子上,师仰起头看他。
)(众笑)师:作为前锋的武士,一个个体格健壮,外面还要套上战袍,厚厚的铠甲,把他放大一倍够吗?生:(齐)不够!师:放大两倍?(学生有说够,有说不够。
)师:那放大三倍!够了吗?生:(笑)(齐说)够了!师:请这位武士做上动作。
(生做手持共弩状,神色严峻)(众笑)(在掌声中学生回到座位)师:210个这样的武士组成了精锐的前锋,谁来读这句话。
(一生站起来朗读)师:很神气,再精干些。
(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师:精锐的前锋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你还从哪儿感受到军阵的威武雄壮的?生:我从横队的后面紧跟着的是身穿铠甲的步兵、骑兵和战车组成的40路纵队。
体会出兵马俑非常多,这是一支庞大的军阵。
师:同学们刚才做自我检测了吗?(点击做一做)我们一起看第五题:我们全校学生一共有2000个左右,5000多尊兵马俑就相当于全校同学的两倍多,(出示一号坑全景图)在你眼里,这是一去怎样的队伍?生:是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
生:是一支气势磅礴的队伍。
生:是一支有排山倒海气势的队伍。
生:千军万马师:同学们的词汇真丰富。
师:让我们想着这一支庞大的军阵,一起来读好第三句话。
(生齐读)师:我听到了20列纵队。
再读一遍。
(生一齐有感情地朗读)师:好一支威武雄壮的军阵。
秦始皇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布局精妙。
(点击自我检测--军阵图)这三个军阵模拟图哪个是正确的?生:第二个。
师:这是一个简单的模拟图,能看懂吗?谁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的?(一生主动上来)生:(点击课件军阵模拟图)这三列横队是前锋,中间的是四十列纵队,是主力部队,边上的是侧翼,还是后卫。
师:你有没有研究过为什么这么排列吗?生:研究过的。
前锋是最善于打战的,前锋首先打乱敌人的阵脚后主力部队一起冲上,在这时,侧翼和后卫面朝外,防止敌人截击和包抄。
师:真像个小小的军事家。
(在掌声中学生回到座位)师:我们的古人在布阵时,考虑得多么周到啊!让我们带着惊叹之情再来读读这威武雄壮、布局精妙的军阵。
(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师:那一行行,一列列的金戈铁马,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秦皇朝当年兵强马壮,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的壮观场面,站在巨大的秦俑坑前--(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师:在这支队伍中,不仅有武士俑,(出示不同类型的兵马俑)还有--生:(齐)将军俑,骑兵俑,弓弩手,马俑。
师:秦兵马俑都是仿真人、真马造成的,所以我们从他们的外表、动作、神态就可以分出他们不同的身份、兵种。
让我们下到坑内近看--(出示不同神态的俑头特写图)师:每一尊兵俑都是当年将士出征前的心灵写照,他们在无声讲述着两千多年前的这段历史。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三种兵马俑,谁来读?(生读第四自然段)师:你对哪一种兵马俑最感兴趣?自己读读,会读书的同学一定会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
生:我对老战士最感兴趣。
因为老战士虎视眈眈,神情十分严肃,非常勇猛。
师:你能把老战士的勇猛读出来吗?(生有感情地朗读老战士的句子)师:从你的朗读中我看到了一们敌人充满仇恨的老战士。
生:我也喜欢老战士,因为这是了个久经沙场,屡建战功的老战士。
师:你也能把你的喜欢读出来吗?(生有感情地朗读)师:听了你的朗读,我感受到你对这位久经沙场的老战士充满了崇敬这情。
让我们一起带着崇敬之情来读这一句。
(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第二句话)生:我喜欢的是新兵,他一脸稚气,感觉很活泼、可爱。
生:我喜欢战马,他们一匹匹膘肥体壮,竖耳瞪眼,我仿佛看到他们只要一拉缰绳,就会在战场上奔驰。
师:说到马俑,我想起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来参观时曾摸着马俑说:我真担心他会不会踢我一脚!多么栩栩如生的兵马俑啊。
这就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巨大魅力呀!师:古代雕塑家们把兵马俑雕得像活的一样,作者又把他们写活了,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把他们读活。
(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师:八千多尊兵马俑就有八千多种不同的神态。
点击自我检测,选择感兴趣的一尊或几尊,仔细看看他们的动作、神态,来猜一猜他们的年龄、地位、或者心理活动。
(生点击专题网站神态,看图,想象)师:谁来说说你看的那一尊?生:(上前点击,选择最感兴趣的一尊,指着大屏幕介绍)我说的是这一尊,你们看,他目光炯炯有神,眉头紧锁,胡子很长,我想他一定是一个身经百战的老战士,有六、七十岁了吧!师:这么大年纪了还在打仗啊!生:(上前点击)瞧,这是一位将军,你们看他留着长长的胡须,双眼凝视着远方,嘴角露出了微笑,他一定是又想出了一个绝妙的破敌之计。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从他的神态中读出他的心里活动。
生:(上前点击介绍)我介绍的是这一尊,你们看,他也束着头发,身穿战袍,看着远方,好像显得有些忧郁的样子,他此时心里一定在想,又要打战了,不知这一次胜败如何,能不能凯旋而归?家里年迈的母亲不知怎么样了?师:热血男儿也有情。
是呀,在这儿,兵马俑千人千面,无一雷同,真是:神态各异。
(板书:神态各异)师:面对兵马俑,人们无不为他那恢弘的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今天,让我们再次伫立于秦俑坑前,来检阅这支蓄势待发两千多年的秦国大军吧。
(大屏幕出示一号坑全景图,同时播放《兵马俑幻想曲》)师:伫立于秦俑坑前,你感受到了什么?生:我仿佛看到将军了声令下,战士们一个个向敌人杀去,敌人死的死,伤的伤。
师:你看到的是前锋部队。
你们有没有听到些什么?生:我仿佛看到那些兵马俑都活了,他们手拿宝剑,翻身跃上马背,喊着:冲啊-- 后面还有的战士在不停地敲着战鼓。
师:听你这么一说,我们的耳畔仿佛也响起了那震耳杀声,擂动的战鼓声。
生:我觉得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实在是太了不起了,雕了这么多栩栩如生的兵马俑。
生:站在秦俑坑前,我想到了两句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是啊,秦始皇整整花了十年时间才一统天下,真是万里长征啊。
生:站在秦俑坑前,我想到了秦始皇当年灭齐国时,第一次打败了,后来在大将王翦的请求下,派兵四十万,整整用了三年时间,才灭了齐国。
师:站在秦俑坑前,每个人都感到一种神秘的力量把我们带到战马嘶鸣,战鼓擂动的古战场,把我们带到了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这段历史。
(课件出示视频--秦始皇一统天下)师:唐代大诗人李白这样写道--(课件出示李白诗)(学生齐读李白诗)师:李白在诗中概括描写了秦始皇当年一统天下的英雄气概。
今天我们站在秦俑坑前,犹如来到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军营。
(点击第五自然段,学生齐读)师:至今为止,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已接待游客5000多万人次,在这些参观者中还有100多个国家的元首。
(大屏幕出示:法国前总统希拉克赞叹说: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现在秦俑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
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说:这是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
)(学生齐读)师:世界第八大奇迹已成为秦始皇兵马俑的代名词,让我们自豪地说--(大屏幕出示:秦始皇兵马俑--世界第八大奇迹!)(学生齐读)师:让我们一起站起来,再自豪地说--(学生站起来,激动地朗读句子)师:通过今天的网络学习,你知道秦始皇兵马俑奇在哪儿吗?生:秦始皇兵俑奇在他气势磅礴,神态各异。
生:秦始皇兵马俑是几千年前造的,能保荐到现在,这也是一大奇迹。
生:秦始皇兵马俑还奇在他布局的精妙上。
师:秦始皇兵马俑以他那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的阵容,旷代绝世的艺术群雕造型,成为华夏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想不想把这艺术瑰宝介绍给你的家人、朋友。
我们在网上做一张明信片送给他们。
(点击交流平台,师示范)打上姓名、班级,选择喜欢的图片,然后打上最想说的一句话,最后点击提交就行了。
(学生在网上制作名信片)师:秦始皇兵马俑,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这是谁写的?(一生主动站起来)师:真不错,还有谁也愿意来读读你的心理里话?(众生争先恐后地站起来读)师:同学们,秦始皇兵马俑在古都西安。
(课件出示视频--西安风景)西安,这是一座古老的城市,这是一片神秘的土地,中华民族的历史从这里拉序幕,炎帝和黄帝在这里缔造了最初的华夏文明,在国历史上十三个王朝在这建都,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它成了许多华夏文明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