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角度,把握古诗语言特色风格1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古诗阅读与鉴赏-赏析语言之特点(风格)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古诗阅读与鉴赏-赏析语言之特点(风格)

学案55赏析语言之特点(风格)——品词析情,整体感悟复习任务熟悉并掌握常见的语言风格及其赏析方法。

考情微观知识图要均见学案54前备知识——语言风格及语言特征和诗人风格一、辨析两组概念1.语言特点和语言风格语言特点(特色)泛指一切语言相别于其他语言的风格特点,而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与诗歌的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且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

语言特点既包括语言风格,又包括用词、造句、叙述口吻等表达技巧要素。

2.语言风格与诗人风格不同的诗人因其个性、经历与思想不同,而在创作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创作风格,如李白的清新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等。

诗人风格中包括语言风格,但不全是指语言风格,它还包括思想感情等诸多要素。

诗人风格是变化的,同一诗人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风格,如李清照早年诗词清新明丽,而晚年则婉约凄凉。

诗人的风格是多样的。

如苏轼风格是旷达豪放的,但其某些诗篇又是委婉细腻的。

同样,李清照词是婉约的,但她的词作也有豪放的一面。

我们在赏析某首诗歌的语言特色时,不要先入为主地判定诗人的创作风格;我们在赏析语言风格时,不要等同于作者的创作风格。

总之,我们要就诗论诗,从诗歌的实际出发。

二、古诗常见的九种语言风格风格类型类型解说代表人物豪迈雄奇语言气势磅礴,节奏奔放,形象豪迈博大,意境恢宏阔远,情感积极向上。

苏轼、王昌龄沉郁顿挫语言深沉蕴藉,语势停顿转折,诗人似有千言万语,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杜甫悲壮慷慨思绪悲壮,出语高昂,充满感慨;怀才不遇,感时伤世;忧国忧民,愤慨不平。

辛弃疾、陆游朴素自然不堆砌辞藻,不搬弄典故,质朴无华,平淡中蕴含深意。

陶渊明、白居易婉约细腻有“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

李清照、柳永活动一熟悉常见的语言风格(一)请判断下列诗句的语言风格。

(从表格后选相应的字母填入表中)A.沉郁顿挫B.悲壮慷慨C.清新自然D.委婉含蓄E.平淡质朴F.华美绚丽G.婉约缠绵H.雄奇豪放I.明快简洁答案①C②E③F④D⑤G⑥I⑦B⑧H⑨A(二)整体判断语言风格(2019·全国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任务。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3个角度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真题训练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3个角度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真题训练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3个角度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真题训练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考点解读★★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

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

一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上的特点,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风格等。

★★技巧点拨★★风格分类【语言风格分类1】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语言风格分类2】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

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慷慨悲壮: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古诗词分类鉴赏:语言

古诗词分类鉴赏:语言

古诗词分类鉴赏:语言鉴赏诗歌语言,可从语言内容、语言风格、表达效果三个方面入手。

依照诗词鉴赏家的观点,就是要注意“表情达意之美,语言特色之美、表达效果之美”。

一、语言内容:(一)从内容的角度分析,诗歌语言可分为:意象语言、情感语言、象征语言、典故语言。

1、意象语言(词语):诸如松、竹、梅、菊一类事物被人们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象征人高洁的品格,诗人常借助它们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

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以梅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庾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

其他常见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鸟象征自由等。

2、情感语言(词语):“悲”“孤”等词语能直接表露感情,如“万里悲秋常作客”(杜甫《登高》);还有间接表露的,如“不堪身外悲前事,强向杯中觅旧春”(李益《答许五端公马上口号》),“不堪”“强”写出了诗人不堪回首青春年少时之佳境,只能从酒杯中去回想旧日的事了,传达出内心的凄凉、意绪的消沉。

3、象征语言(诗句):有些是某些诗句本身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有些是全诗常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即说理诗。

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作者是在强调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杜甫《后游》),写江山花柳像在等待人们去欣赏,用来说明大自然了无私心的道理。

4、典故语言(词语或诗句):如“秋水”指眼睛,“盗泉”旧时常喻不义之财[见《尸子》卷下:“(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

”],“鸿雁”指书信(见《汉书》载苏武归汉之事)等。

它们大多源于历史典故,这方面需要学生平时加强课外阅读,积累历史知识,提高文化修养。

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化用了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的故事;《长亭送别》中的“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明显化用了白居易的诗句。

(二)从语法角度分析,要关注数量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古诗文阅读答题十大技巧

古诗文阅读答题十大技巧

古诗文阅读答题十大技巧古诗词诗歌鉴赏,这一块在初中是考试必考内容,分值在8-15分左右。

考试是先出一首课外的古诗词,让大家通过阅读品味诗词,回答相应问题。

所以,想要做好这道题,第一步就是要读懂这首诗词。

第二步,就是通过我们考前掌握的答题技巧来回答问题。

品味诗词并读懂,这需要大家平时多阅读,培养语感。

答题技巧,这个是可以总结的。

今天,我就给大家分享一份古诗词诗歌鉴赏的解题技巧,大家平时就把这个掌握了,再做相应例题练习,这样到了考试,8-15分就轻轻松松落入口袋啦。

第一章诗歌鉴赏10大解题技巧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一)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二)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三)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 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相关术语:清新雅致、清新自然。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 一片,这是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 清新、自然。
(6)自然
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 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
如李白诗歌的语言,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 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 “小时不识月,呼 作白玉盘。”(《古朗月行》)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相关术语:清新自然、 多用口语
(7)豪放(奔放、雄奇)
其特点语言奔放、有气势,境界宏大,气势恢 弘,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情感豪迈奔放。代 表作苏轼、辛弃疾的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诗歌语言特点
语言风格是诗歌总体语言的特色,包括一句话或 者全篇的语言特色。
是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 言艺术 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伤 口中的凝结。
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是针对不同的诗人, 不同的诗歌,或者同一诗人不同的诗歌,乃至 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诗歌,往往呈现出的不同语 言风格而言。
二、隐含式
先说出命题材料与某个著名诗人的风格特征相近,再要求考 生指出命题材料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①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
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于一体,凸现了历史 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 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相关术语:豪迈雄奇、雄浑豪放。

高考语文知识点之古诗词鉴赏

高考语文知识点之古诗词鉴赏

高考语文知识点之古诗词鉴赏一、内容综述古诗词鉴赏作为高考语文知识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备受关注。

其涉及的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这一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意境的把握以及艺术手法的鉴赏能力。

通过对古代诗人词人作品的学习和分析,学生们不仅能够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和主旨,更能领略到古代文化的韵味和魅力。

我们将就古诗词鉴赏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帮助考生提升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以便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主要内容包括对诗词主题的解读、艺术手法的分析、诗人的生平背景与创作背景的了解等方面。

也将涉及诗词中的意象、情感表达、语言风格等要素,这些要素的深入理解是理解诗歌内在韵味的关键。

通过这样的梳理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古诗词鉴赏的学习重点和方向。

1. 简述高考语文中古诗词鉴赏的重要性。

高考语文知识点之古诗词鉴赏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在语文学科中,古诗词鉴赏不仅是考察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更是衡量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通过对古诗词的鉴赏,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古代文化的内涵和美学价值,从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古诗词鉴赏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语言素材,对于写作等语文能力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高考语文中的古诗词鉴赏不仅是一项考试要求,更是学生全面发展自身语文能力的必要环节。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详细解析古诗词鉴赏的具体知识点和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能力。

2. 提及学生在备考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提及学生在备考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在备考古诗词鉴赏时,学生们普遍面临着时间紧张、知识点繁杂、难以理解等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学生们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分配学习和休息时间,确保有足够的时间来深入学习和理解古诗词。

梳理和归纳知识点,构建知识框架,明确学习重点,避免盲目学习。

注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多读多背,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2022一轮浙江语文教案:第3部分 专题14 第2节 考点6 诗歌综合填空

2022一轮浙江语文教案:第3部分 专题14 第2节 考点6 诗歌综合填空

考点6 诗歌综合填空浙江卷的诗歌鉴赏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命题特点和风格。

两道诗歌鉴赏题,其中第一道是填空题(注:2016年是简答题),考查的内容多为识记、理解、分析和迁移、拓展,同时也涉及诗歌鉴赏的其他方面。

“诗歌鉴赏”中出现的这种填空题型,在全国各省市的历年高考卷中极为少见,除浙江卷外,只有湖南卷采用了这种命题形式。

因为题型特殊,有自己的命题特色,所以此处单独列为一讲,为考生作一简要分析和备考指导。

☞熟技巧(一)加强识记,丰富积累浙江卷“诗歌鉴赏”的填空题,往往考查一些名句背诵或历史文化常识等内容。

这就要求考生们平时注意积累,将高中阶段和初中、小学阶段要求背诵的名篇名句背得滚瓜烂熟,甚至对课外的以及生活中广泛流行的名言、熟语、格言、警句等都要注意积累。

答题时一方面要准确领悟诗歌本身的句子和内容,另一方面要善于联想和准确迁移,由此一点引发联想,以唤起记忆和积累。

知识需要积累,而联想能力则需要平时多多练习。

(二)字斟句酌,准确理解做“诗歌鉴赏”的填空题,其实不仅仅是在考查知识积累,也是在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归纳概括能力、鉴别欣赏能力。

浙江卷的这类题,往往从诗中的隐含信息或隐性的背景方面来命题。

所以对于诗歌中所叙事件的时令、季节、地点、事件、起因等,一定要细细品读,准确把握。

这些信息往往不是直接从诗句中表现出来的,而是通过景物或事象的特征.间接地暗示出来。

例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暗示夏季,而“人面桃花相映红”则暗示春天。

除了仔细品读诗歌之外。

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生活常识。

(三)掌握概念,善用术语形象、意象、意境、感情、修辞、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在填空题中仍然会有考查。

与简答题或论述题不同,填空题往往是根据诗歌内容、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某一方面的提示,要求填写出符合这一提示的某一个概念或术语,它与简答题的命题思维不同,是一种反向思维。

因此,如果我们对诗歌鉴赏的各个方面(从形式到内容),都有比较熟悉的了解和掌握,那么做起这类的填空题来,就能如鱼得水而毫不费力。

怎样分析诗歌艺术特色

怎样分析诗歌艺术特色

1、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

山水田园诗在盛唐形成一个诗碑,至于山水田园诗之外的数量更多的写景诗反例显得不很突出了。

古代优秀的山水田园诗,都是佳山胜水的自然美在艺术上的再现,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谢灵运、陶渊明、孟浩然、王维、范成大、杨万里等,李白、杜甫、欧阳修、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

鉴赏山水田园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①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

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

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②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

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诗。

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

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

③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

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④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个角度,把握古诗语言特色风格
三个角度,把握古诗语言特色风格
角度一:风格+特点+实例
(1)清新。

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实例: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如陶渊明,王维,孟浩然。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平淡。

特点: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实例: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3)绚丽。

特点: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实例:如杜甫的《观山水图》“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4)雄奇:
特点:气势雄伟,立意奇特。

实例:李贺《梦天》中的“遥看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就是说九州小的象九个烟点,大海小的象杯中之水。

(5)幽默讽刺:
特点: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

实例:“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章碣《焚书坑》)
(6)含蓄委婉。

特点:含有深意,藏而不露。

实例: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7)沉郁顿挫。

特点: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

实例:杜甫、辛弃疾、陆游等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

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8)悲慨
特点: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

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实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角度二、体裁+风格
(1)边塞诗:悲凉慷慨;
(2)讽喻诗:沉郁激愤;
(3)咏史诗:雄浑壮阔;
(4)田园诗:恬淡宁谧;
(5)山水诗:清新优美;
(6)宫廷诗:缠绵宛转等。

角度三:古代诗人+风格
(1)王勃:劲健婉畅;
(2)韩愈:古朴奇险;
(3)陈子昂:古朴雄浑;
(4)柳宗元:明净幽峭;
(5)高适:苍凉高壮;
(6)白居易:通俗易懂;
(7)岑参:雄奇瑰丽;
(8)元稹:精警浅切;
(9)王昌龄:自然雄浑;
(10)刘禹锡:清新豪丽;
(11)王之涣:清朗雄健; (12)李贺:奇诡璀灿:(13)孟浩然:闲静淡远; (14)杜牧:俊爽明丽; (15)王维:恬淡优美; (16)李商隐:幽婉典丽; (17)李白:飘逸豪放; (18)温庭筠:精巧艳丽; (19)杜甫:沉郁顿挫; (20)李煜:凄婉柔丽; (21)梅尧臣:朴素平淡; (22)欧阳修:清新疏畅; (23)王安石:遒劲峭拔; (24)晏殊:闲雅婉丽; (25)柳永:伤感缠绵; (26)苏轼:豪放旷达; (27)秦观:清丽典雅; (28)黄庭坚:瘦硬新奇; (29)陆游:雄放流畅; (30)李清照:凄婉清丽; (31)姜夔:峭拔雅丽; (34)辛弃疾:沉郁豪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