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语言风格
古典诗词的常见语言风格

古诗词:古典诗词的常见语言风格!古典诗词的常见语言风格一、语言风格1.平淡(平实质朴、朴实无华、冲淡自然、多用口语)即语言不着意修饰,不堆砌典故。
特点: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如袁枚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此诗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既绘苔之形,又显苔之神,更写出了诗人的人格精神。
冲淡,即冲和、淡泊,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
王维的山水诗有闲、静、淡、远的特点,他是冲淡派大师。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
”(《鸟鸣涧》)其它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温庭筠《商山早行》2.清新(清新自然、明快、清幽淡雅)即人们所说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如陶渊明,王唯,孟浩然。
孟浩然:诗歌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
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
如《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全诗运用清新自然的语言,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月光和音响的变化。
3.典雅、含蓄(含蓄隽永、委婉)含蓄即不把意思直接说出,而是委婉地道出真意。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天各一方夫妻间的挂念问候,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
典雅:言辞有典据,高雅而不浅俗,如《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4.形象生动即运用绘形、绘声、绘色的语言对所写对象进行描摹或刻画。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
语文古诗词的语言风格与艺术手法分析技巧

语文古诗词的语言风格与艺术手法分析技巧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古诗词犹如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它们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文化的传承。
要深入领略古诗词的魅力,就需要掌握对其语言风格和艺术手法的分析技巧。
语言风格是古诗词的外在表现形式,它反映了诗人的个性特点和创作背景。
有的诗词语言简洁明快,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用直白的语言描绘出一个寂静的月夜场景;有的则含蓄婉约,像“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让人在细腻的描绘中感受诗人的愁绪。
还有的诗词语言豪放洒脱,例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尽显诗人的自信与豁达。
对于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我们要善于抓住关键的意象和词汇,理解其直接表达的意思。
这类诗词往往不拐弯抹角,直抒胸臆,所以分析时要注重体会诗人瞬间的情感迸发。
含蓄婉约的风格则需要我们细心揣摩,通过对意象的隐喻和象征意义的解读,去探寻诗人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
比如“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红豆通常象征着相思,我们要从这简单的问句中感受到诗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豪放洒脱的语言风格常常充满了激情和力量,诗人会用夸张、豪迈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胸怀。
在分析时,要感受其磅礴的气势和坚定的信念。
艺术手法则是诗人用来增强诗词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手段。
常见的艺术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用典等等。
比喻能让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可感。
比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将春风比作剪刀,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春风的灵巧和神奇。
拟人赋予非人类的事物以人的动作和情感,使诗词更加富有生气。
像“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和鸟仿佛也能感受到人的悲伤和痛苦。
夸张则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特征,增强表达的效果。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
对偶使得诗词在形式上更加整齐美观,在音韵上更加和谐动听。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不仅画面优美,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
中考古诗文梳理古代诗词的语言风格

中考古诗文梳理古代诗词的语言风格1、雄浑:雄浑指力的至大至刚,气的浑厚磅礴。
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气呑宇宙,气度豁达,气慨恢宏,气宇轩昂,气势浩瀚,气魄雄伟。
它如奔腾咆哮、汹涌澎湃的大海,而不像碧波荡漾、涟漪粼粼的西湖;它若横空出世、千嶂连云的昆仑山,而不是一丘一壑、小巧宜人的苏州园林。
在具体作品中,有的壮志凌云、刚毅雄健,如刘邦《大风歌》;有的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如项羽《垓下歌》;有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如曹操的《观沧海》。
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气势浩瀚,雄伟壮丽;王之涣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想象丰富,境界辽阔;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气魄宏大,气势壮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何其高远,多么壮丽!而真正能够称为“雄浑”的是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
在他们的笔下,有狼山,有大漠,有绝域,有孤城,有奇寒,有酷热,有同仇敌忾的愤慨,有誓死戍边的决心。
①《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②垓下歌(gāi xià gē) 秦末汉初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③《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④《出塞》王之涣黄沙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⑤临洞庭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⑥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豪放(奔放):豪迈奔放,谓之豪放。
其特点既表现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特点,又表现了作为客体的描绘对象的特点。
就主体而言,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气呑宇宙,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荡不羁。
2025届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语言风格类课件

4.宋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 蕉 。” “红”与“绿”形象地表明了感叹时光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 的思绪”。
以上各句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 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 感染力。
写景抒情,丰富意蕴,强化情感
(由物及人思考)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5. 孔尚任《哀江南》“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 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与其他词义相近的词比较)
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用“留”、“见”,其妙处 就在“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 “残存”,“残余”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 可奈何”之感。“留”则无这么多含义。“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 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迁感。
炼形容词、副词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寂,人心之孤苦。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 夜凉初透。” 又,与以往欢乐形成对比,突出寂寞伤感之情。凉, 既写出秋气的萧瑟,又衬出心境的凄冷。
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2.周邦彦《满庭芳》:“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
“老”“肥”:雏莺在风中长成了,梅子在雨中肥大了。既写出了其形 态,又见出其动态。
3.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一个“悦”字,既是鸟悦,也是诗人见到青山欢鸟后的那种愉悦心情的写照。 一个“空”字, 是说潭水涤除了尘世的杂念,使人心空明。
“自”、“空”。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景象, 然而用这二字修饰,而所含之情就大有转折:青草自绿,无人光顾; 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这是何等凄凉伤感。景中更含有诗人对忧国忧 民的热血知音少的感慨。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语言风格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语言风格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凝聚了古人的智慧和感悟,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
这些语言风格包含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赋予了诗歌独特的韵律和美感。
本文将探讨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语言风格,并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展示其魅力。
一、比喻与象征比喻与象征是古代诗歌中最为常见的语言风格之一。
通过将两个本来没有关联的事物进行类比,使诗歌的意境更加丰富和深刻。
例如,《离骚》中的“维犹冯唐之耳,化被以执绋。
”这里,用“冯唐之耳”来比喻自己的耳朵被苦难所折磨,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的心境。
而《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则通过明月光与地上霜的相似之处,表达出作者思乡之情。
二、对仗与押韵古代诗歌中常常采用对仗和押韵的手法,使诗歌更加优美动听。
对仗是指诗句中的音节、字数、语调等在结构上达到相对平衡,例如《长恨歌》中的“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即采用了平仄对仗的方式。
而押韵则是指诗句中的尾韵相同或相近,例如《七绝·忆江南》中的“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即采用了押韵的形式。
三、排比与对偶排比与对偶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用来突出并强化诗句的表达。
排比是指将相同或相似的词语或结构排列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呼应。
例如《登鹳雀楼》中的“临安羡鱼鸣濑湍,客舍青青柳色新”中的“羡鱼鸣濑湍”与“青青柳色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对偶是指将相对或矛盾的两个词语或结构放在一起,产生对比和冲突,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例如《登高》中的“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中的“生气恃风雷”与“齐喑究可哀”形成了对偶关系,表达出作者对时局的悲愤之情。
四、夸张与夸辞夸张与夸辞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用来加强诗歌的表达效果。
夸张是指对事物的描绘进行夸大处理,形成夸张的效果,例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疑是地上霜”夸张了地面上的霜。
夸辞则是指对事物给予高度的褒扬和赞美,例如《将进酒》中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黄昏后”中的“怒发冲冠”对诗中主人公的气势进行了夸张的描绘。
古诗词中语言及其风格鉴赏

试练:
题三闾大夫庙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本诗诗眼是“怨”。从结构上看,“怨” 紧承上句,使滔滔沅湘意蕴深长,既写出了江 水的长流不尽,也写出屈子深重的哀愁;“怨” 又领起后两句,既让眼前的秋风与枫叶景中含 情,又让人联想起屈原笔下的秋风与枫叶,让 人体会到屈原诗中浓重的怨情。从诗歌形象上 看,一“怨”字让屈原不被理解、遭馋见谪的 哀怨形象立于我们眼前,‘“怨”字还流露出 作者面对屈原庙无尽的怀念和凭吊之意。
江阴浮远堂 宋·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本诗作者为南宋人,可据此联想当时背景。 然后进一步抓取诗中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 “愁”“苦”,综合考虑: “愁”应为作者登 高远眺产生的山河破碎之感。“最苦无山遮望 眼”实为对“愁”的进一步解释:因无山遮隔, 致使中原沦陷之地,尽收眼底,触目心酸,产 生“愁苦”之感。从而表达国耻不报、国土不 归的极度悲愤之情。
十个字中写出四种颜色:碧、白、青、红, 极力渲染眼前景色之绚丽,用来反衬后两句的 思乡之情。色彩越灿烂,景物越动人,则反衬 越强烈。
试练: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大:边疆沙漠,浩瀚无边 孤:边塞荒凉,没有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一股浓烟就 显得格外醒目。(景物的单调) 直:没有一丝风,时间仿佛凝滞。 长: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只见那横贯其间的黄河。(视 觉印象) “长”“直”“圆”,似乎几何图形展现在天地间, 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大气浩瀚又沉寂苍凉,诗人把自 己的孤寂情绪巧妙融化在对广阔自然景色的描绘中。
古诗的语言特点

古诗的语言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精炼传神,富有意境。
古诗语言凝练而富有韵味,寥寥数语便能
展现一幅幅生动的画卷,传达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
古人作诗作词,讲究炼字、炼句、炼意,故古诗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
2.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古诗讲究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富
有音乐感。
其音韵之美,主要表现在押韵、平仄和句式三个方面。
3.言简意赅,富含哲理。
古诗语言精炼,含义深刻,富含人生哲理。
古人通过独特的诗语表达,传递出生活的感悟和情感体验,使人产生共鸣。
4.清新自然、朴实无华:诗中语言朴实无华,不刻意堆砌词藻,清
新自然的风格中又不失雅致。
5.豪放、雄浑:古诗中也有一些雄浑壮阔的诗句,表现出诗人的豪
放气概,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6.沉郁、凝重:古诗中也有一些凄婉、沉郁的诗句,表现出诗人的
沉重心情和深刻思考,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7.俊逸、婉约:古诗中也有一些俊逸、婉约的诗句,表现出诗人的
清秀逸致和柔美情思,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8.冲淡、含蓄:古诗中也有一些冲淡、含蓄的诗句,表现出诗人的
淡泊名利和内敛性格,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总的来说,古诗的语言特点多种多样,不同的诗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都会对古诗的语言特点产生影响。
但无论哪种特点,都需要通过不断地阅读、品味来深入理解。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语言特点独具特色,值得我们品味和传承。
古诗词鉴赏-突破考点 鉴赏古诗语言之语言风格(特色)

古诗词鉴赏-突破考点鉴赏古诗语言之语言风格(特色)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凝结的艺术产物,是具有恒定性的、有别于其他诗人的语言艺术特色。
赏析语言风格(特色),不追求对个别词句的赏析,而是要对全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特色)进行概括。
这既要了解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和同一诗人在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又要运用语言风格方面的术语,如: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沉郁顿挫、浑厚雄壮、辞藻华丽、华美绚丽、委婉含蓄、明快浅显、明白如话、朴实无华、简洁洗练、明白晓畅等。
赏析语言风格(特色)时,一要关注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等,二要关联作者所有作品的一贯语言特色,三要关注此诗本身的语言特点,四要注意题干的核心词语提示。
1.常见答题术语(1)豪放型,雄浑开阔、恢宏高远、浩瀚辽阔、博大新奇、高旷壮阔、雄浑苍茫、辽阔深远。
(2)清幽型,清静幽远、宁静恬淡、安谧美好、淡雅闲适、含蓄深幽、空灵高远。
(3)伤感型,空蒙迷茫、冷落萧疏、孤寂冷清、迷离恍惚、凄清冷落、肃杀凄凉。
(4)悲苦型,苍凉悲壮、冷森幽僻、凄清冷寂、朦胧邈远。
(5)欢快型,淳朴自然、生机勃勃、明净绚丽、清新明快。
2.不同题材诗歌的语言风格(1)边塞诗:悲凉慷慨;(2)讽喻诗:沉郁激愤;(3)咏史诗:雄浑壮阔;(4)田园诗:恬淡宁谧;(5)山水诗:清新优美;(6)羁旅诗:沉郁悲慨;(7)闺苑诗:婉约凄切。
3.解题步骤(1)明特色,用一两个词概括出语言风格特色。
(2)列例证,结合诗歌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语言风格特点,可从手法、意象、境界等角度展开分析。
(3)析效果,可指出蕴含其中的感情,可点明这一特点在传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