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在复杂的世界里,做一个简单的人_人生感悟
林清玄散文摘抄及感悟

林清玄散文摘抄及感悟1、在喧嚣的世界里,我们的心灵容易变得疲惫和迷茫。
林清玄的散文却能够让我们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仿佛是一股清流穿越了时间的尘埃,让我们重新找到自己的方向。
2、在复杂的世界里,做一个简单的人。
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不浮不躁,不慌不忙,淡定从容地过好这一生。
3、能观悲喜,有觉悟的心,获得与失去都是很好。
不能观照,执迷于外相,得到和失去都是不幸4、我们活着的时候真正感觉自己是存在的,岁月的脚步一走过,转眼便如云烟无形,但是,这些消逝于无形的往事,却可以拿来下酒,酒后便会浮现出来。
5、人间有味是清欢,清欢是生命的减法,在我们舍弃了世俗的追逐和欲望的捆绑,回到最单纯的欢喜,是生命里最有滋味的情境。
6、从自己的大沉默听到日出、花开、露凝、月升、星闪的声音,进而领悟到生命的奥秘及伟大,即使是“无言相对坐终日”也会是别有一番滋味吧!7、无常是时空的必然进程,它迫使我们失去年轻的、珍贵的、戴着光环的岁月,那是可感叹遗憾的心情,是无可奈何的。
可是,如果无常是因为人的疏忽而留下惨痛的教训,则是可痛恨和厌憎的。
8、我的信念是,我们应该有肯定世间一切臭的污秽事物的气魄,因为再腐败的土地也会开出最美丽的莲花。
如果莲花不出于污泥,而长在遍地天香的土地上,它的美丽也不会那么珍贵。
9、但也唯其有选择,才更多姿。
倘若世界上的少女都是美的,就用不着盖头;倘若世界上的玫瑰都是美食,我们可能也不会用来观赏。
由于不能两全,才有更大的弹性、更有力的生机。
10、人生的一切烦恼是由偏执产生的,偏执是可矫正的,矫正的方法就是中和。
一个人能时时中和自己的习气,就能坦然面对生活,不至于被习气所左右。
11、我含着泪对自己说:“人要活得像一株“落地生根”,看起来这样卑微,但有生命的尊严;即使长在最贫瘠的土地,也要开出最美丽的花;在石头缝里,在盐分地带,也永远保持生存的斗志。
”12、所谓“来往烟波非定居,生涯袭笠外无余”,生命的事一旦经过了,再热烈也是平常。
《林清玄散文集》读书心得范文7篇

《林清玄散文集》读书心得范文7篇《林清玄散文集》读书心得(精选篇1)最近看林清玄的散文集,感觉他是把生活过成了诗一样的人。
每天碰到的一草一木、遇见的人、发生的事,让我们看起来了无生趣的事、人、物,都像是被他赋予了灵气,有了生命般,在那里看着我们微笑。
我也是个很自恋的人,看了这样的文字,感觉作者像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必是风流倜傥、举止优雅、旁若无人之人。
看了他的照片,觉得他的人很普通,普通的就是我们每天在生活中碰到的甲乙丙丁,竟怎么也不能把他的人和作品联系起来了。
看来我也只是个很俗很俗的人,因觉得自己普通,便也想如何装扮自己外在形像个仙女,以为这样才能配得上心中的诗和远方。
可问题是自己既不能做外形上的仙子,也没有有趣的灵魂。
当我没钱的时候,我以为有了钱就可以让我幸福;但当我有钱了,我才明白,心灵的充盈才会带来真正的幸福。
我一直感恩于我生命中遇到的人和事。
父母让我明白,考试可以改变命运,于是我爱上了考试,它可以让我活得更有尊严,我也因此走出农门,成了大家羡慕的公务员;老公让我领略了爱情的甜蜜和伟大,与他的通信,使我从刚开始只能写只言片语到四年后十几页的一气呵成,他陪我走过了孤寂的青春期,他是我最知心的朋友,最敬爱的兄长,最甜蜜的恋人,是他让我明白,原来我也是这样值得被人爱的人,原来我也是可以愤怒、可以随心所欲的人,发脾气、使小性子,他都在那静静地看着我,做我情绪的容器,让我的心灵得以滋养和成长。
我弟是指引我心灵成长的人,让我活得愈来愈有智慧,知道了自己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而怎么才不会是这个样子。
感谢生命中遇到的人,让我的生命不再盲目而机械前行。
《林清玄散文集》读书心得(精选篇2)“我们被外境的迁动就有如对着空中撒网,必然是空手而出,空手而归,只是感到人间徒然,空叹人心不古,世态炎凉罢了”,“这社会最缺从容与有情,由于缺少“从容”因此很难见到步履雍容、见识高远的人;因为缺少“有情”则很难看到乾坤朗朗、情趣盎然之人”,这皆是出自作者林清玄之口,他感叹人生,心忧世界,在他的眼中终究是“人间有味是清欢”。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精选10篇)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精选10篇)林清玄散文读后感篇1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气的,在宁静中透露着激越,在冷峻中保持着温煦,在流动中体现着凝注。
他继承了佛家广博的智慧与胸怀,轻轻一挥手袖,便装凌云的壮志,巧妙地幻化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隽永与人性的温情。
他有一篇美作,名为《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这篇文章深深的感动了我。
一株小小的野百合,演绎出一段美丽而又令人感动的故事。
一个小小的“心灵”,为了心中那个美好的愿望,竟是如此的执著和坚韧。
它,的确不是一株野草。
偏僻遥远的山谷、高数千尺的断崖,预示了野百合追求美好愿望的道路必然艰难曲折。
恶劣的生长环境,并没有消磨它作为花——一棵百合的天性,虽然它刚诞生时长得跟其他野草一模一样。
但一个坚定的念头在它的心中悄悄萌生:我要开花,我要以花作证。
为此,它“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与自然环境顽强地抗争。
如果说与生长环境的抗争,只是野百合为实现美好心愿迈出的第一步的话,那么,野草的讥讽嘲笑、蜂蝶的鄙夷才是野百合面对的更严酷的考验。
野百合是执著的,野百合更是智慧的。
面对野草的嘲讽讥笑、蜂蝶的鄙夷劝导,野百合坚定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不事张扬的野百合,用自己的行动默默抗争,独行其道,终成“正果”:“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
”这花是信念的结晶,是心血的凝聚。
野百合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正因为这美丽来之不易,所以当百合谷成为人们的“圣地”之时,每一朵野百合都能谨记第一朵百合的教导:“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篇2林清玄的散文过之后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作者那易懂的语言,却又含着很深的寓意,哲理。
在《林清玄散文集》中我最深有感触的是一篇名为《在繁花中长大的孩子》的文章。
让我明白在美丽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因为受到美的熏陶,所以心也是美好的。
林清玄窗子镜子作文素材

林清玄窗子镜子作文素材“窗子镜子原是一块,但分不清它的两面。
”窗子和镜子,原本是一种统一的物品,但看上去却彼此分离,这便揭示出人们在生活中也许容易出现的状况,被日常事情所牵绊,陷入自我所构建的社会规范和角色之中,一旦抬头就会发现,自己深处的世界早已被遗忘,甚至不再认识自己。
林清玄以窗子镜子作为素材,把人生中复杂的关系呈现出来,教给我们如何看待这种自我觉醒,不是拒绝社会期望,而是去认识自己多样的可能性,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方面来思考这首诗,就是窗子和镜子一样,也许我们曾经被自己所构建的过去困扰着,也许回顾自己过去做出的可笑的决定,实际上只要我们能把窗子当成镜子看,就能在另一面找到新的出路。
古人云,窗外有春晖,人世间有梦想,打开窗子,翻转镜子,将自我的执著延伸,形成新的舞台,这样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正确方向,并且能踏上自己的路,不受别人的定势思维所迷惑,不受社会约束的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心之所向。
《窗子镜子》,林清玄在这首诗中传达出一种美好的智慧,他勾勒出集自我觉醒,探究本心与理想之间的挣扎,以及对坚持自我的重要性的认知,让我们在变换的生活中依旧能够保持真我,当生活中的窗子和镜子渐渐的交织,它们也代表了我们有勇气去挑战和创造。
此外,《窗子镜子》还强调了自我觉醒的必要性,以及面对社会变革时,对自我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在这极具当代意义的时代,个人的能力,追求创新的态度,以及主动进取的精神,都是非常重要的标准,让我们在变换的社会环境中仍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最后,《窗子镜子》暗示我们,窗子和镜子并不真正的分离,它们共同构筑出一副完整的画面,正如它所描述的:窗外春晖,人世间有梦想,在这个大梦想的世界里,我们也许会发现,窗子和镜子最终发出同样的光芒,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一个人真正的自我,是来自于自己心灵深处发现自我,理解自我,和接纳自我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动力,则来自于自己的梦想,这也是林清玄通过《窗子镜子》里所要传达给我们的最终答案。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阅读的对象不同,感受也会不同,因而,同样的文本、视频,总能得到不同的读后感。
下面,为大家带来“《林清玄散文》读后感”,更多内容尽在,欢迎大家的阅读。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1我想林清玄的心必是宁静的,充满感激的,否则无法越过尘世悟清生命。
我想林清玄的心必是细致的,善于观察的,否则无法透过平凡看到非凡。
有这样一颗心就有这样的文字。
有些蕴含佛理,有些则充斥着深深浅浅的乡愁。
林清玄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不似一些幼年在大陆生活过的台湾作家,但在台湾这篇土地上的文字,却都弥漫着一种对故乡的思念,遥望大陆的无奈。
林清玄的文字往往引人深思,即使一片文章只有小小一段也饱含哲理。
比较喜欢那些由小细节组成的文章,仿佛能更接近生命的纯粹。
《金色印象》便是这样一组。
看了《水牛的红眼睛》,发现自己真的没有见到过一只真正快乐的猪,它们看似吃喝玩乐终生,却从不真正自由;有点可惜以前没有仔细观察水牛的眼睛,但我相信耕田的水牛眼睛是红色的,这是一种仅凭感觉没有依据地相信,我相信这些水牛没有流下屈辱的泪水,只是倔强地红着眼睛,自由,对于每一个生灵来说都是最重要的。
《乞丐的钵子》中的现象似乎很常见,但从前却从未发觉其中的道理。
迫于生计而去乞求施舍的人是乞丐,他们的心情却不一定是乞丐的心情;为着得到钱财扮成乞丐的同样是乞丐,或许他们不急缺这点钱,但他们的心情已是乞丐的心情,拥有乞丐的心情的人比街边乞讨的人更可悲,为何还要假装成乞丐呢?《鸟的心情》有点天马行空,我也想成为一只鸟,可以飞快地想到达哪里就到哪里,我也不想成为一只鸟,因为不小心就被人类捉入鸟笼,一只自由的鸟可以很快乐,像我,像林清玄,以一个人类的身份想要拥有一份鸟的心情,可是我想,只要有鸟儿不自由,人类就无法拥有这种心情。
我不知道我对《果实是树的心》的体会是否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我以为,拥有果实的树是充实而美丽的,若人的心中充满美好,这个人也会充实而不是空虚。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通用15篇)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林清玄散文读后感(通用15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看到散文的身影吧?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散文要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林清玄散文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1在读了林清玄的散文过之后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作者那易懂的语言,却又含着很深的寓意,哲理。
读完后撼动了我的心,这本书的封皮呈黄色,醒目却不刺眼,与它的图案十分相配:一阵风吹来,纯白的蒲公英种子随风飘散,飘渺、空灵,十分简洁唯美,我想也代表着我们这一代代的孩子的梦想吧。
中央用孩子的字体写着“林清玄”三个大字,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
展开封皮,一行小而精练的小字映入眼帘:“期许少年们有天真的心,纯善的心,完美的心,庄严的心。
能在这悲伤的人间,拥有快乐。
”正是这一行字,给了我很大的兴趣让我读下去。
正式打开书时,我便被那充天真,无邪的自序吸引。
和标题一样,拉近了我们与作者的距离,向我们诉说了作者不老的心。
这本书分四卷,分别是天真的心、纯善的心、完美的心、庄严的心。
每一卷的开头都有一首精练的小诗,读来十分搞笑,我仿佛能从一首首小诗中看到作者儿时天真可爱的脸。
第一卷“天真的心”:讲述了一件件小事,都是些我们生活中很平凡的事情,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事:一只乌龟、一棵树、一些流浪狗、一个传说。
而令我感到吃惊的是,作者用孩童般的最单纯天真的视角,把最单纯天真的事情,竟能写出如此多的细节和道理。
在作者的笔下,能够从一只乌龟写到身外之物的不重要,写到人只看到名利金钱的悲哀。
作者循序渐进,由浅到深,直击我们的内心――那如白纸般内心的最深处的那片净土。
而第二章“纯善的心”描绘的不是一向再清澈的人或心。
而是在尘世扎根,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或心。
作者用这“灰色”社会中的真善美、假丑恶的比较,引起了我们对良知的新看法。
第三、第四卷则是继续沿着之前的风格,用孩子般的笔法,给我一种亲近的感觉,让我借作者的文笔来看那充满未知的世界。
林清玄语录及出处

林清玄语录及出处林清玄是中国当代著名文化名人和思想家,他的语录和文章广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林清玄的语录往往深刻、简洁,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思考。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林清玄语录及其出处的七个案例。
1. “人生最好的状态是‘懂得’和‘知足’”出自《林清玄说》一书中,这句话整体表达了林清玄的人生态度,他认为人生不必太过追逐高峰,只要保持一颗知足的心,懂得自己的处境和心境,就能达到最好的状态。
2. “世界很简单,而我们却更愿意把它搞得复杂”这是林清玄在《窗外的小景》一书中的语录,他认为很多人喜欢钻牛角尖,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使得本来很简单的人生变得复杂重重。
3. “人生最重要的课程是生活艺术”林清玄在《谁动了我的心弦》一书中说过这句话,他认为人生不仅是为了生存,更重要的是要活得精彩,要开拓自己的生活艺术。
4. “当一个人变得愤怒的时候,他会失去理智,只能凭借情绪去思考”这句话出自《静水流深》一书中,林清玄认为愤怒是一种负面情绪,会影响人们的理智和决策,建议在遇到问题时要保持冷静。
5.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这句话是林清玄自己的座右铭,表达了他坚持走自己道路,不以他人评价为重的态度。
6. “没有人可以象你所期望的那样让你快乐,最终快乐是自己给的”林清玄在《谁动了我的心弦》一书中强调了快乐来源的重要性,他认为快乐并不是由他人给予,而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7. “一个有理想的人,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光彩,才是真正美丽的”这句话出自林清玄的《蓝与黑》一书中,林清玄认为一个有理想的人会发出内在的光彩,这种光芒才是真正的美丽。
总的来说,林清玄的语录内容简洁、深刻,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和启示,同时能够激励人们摒弃消极情绪,追寻美好生活。
林清玄的语录一直是广大读者所喜爱的阅读内容,因为这些语录不仅给人以深刻的思考,更能够启迪人们的心智和灵魂。
林清玄的语录出自多个著名的书籍,他的著作涉及人生哲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林清玄语录及其出处的几个经典案例。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13篇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林清玄散文》读后感13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散文吗?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短小精悍,表现真人真事真是感情的问题。
想要学习写散文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林清玄散文》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1题记:早晨的天空有着丰富的颜色,早晨的空气有着清爽的感觉,将那些潮湿的生活片段晾在最灿烂的阳光下,让那些不愉快的心情片片展开……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菩提是佛教当中的圣树,菩提的本意是一种领悟,一种生命的真谛。
一颗柔软的心就是菩提,一片润土的落花就是菩提,一种真善美的感悟就是菩提。
菩提树比我想像中的要坚强,纵然有着冬天萧条与空寂,但也未尝不是努力站立,长出干净的新绿,有着一种对新生无比追寻地力量,萌发的不只是绿芽的蓬勃生机,更有着芽儿那片片舒展的心情。
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觉晓到有一种奉献叫无私;从“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来秋,误入藕花深处”觉晓到有一种快乐叫洒脱;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中觉晓到有一种寂寞叫离愁;从“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中觉晓到有一种仕途叫艳羡;从“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中觉晓到有一种爱恋叫凄厉。
一片叶子中的领悟就是一棵菩提,一首诗中的意境,就是一棵菩提。
玟瑰固然娇媚,文竹固然高雅,但都躲不过时光的摧残;木槿固然精致,紫薇固然温美,但都经不起命运的玩弄。
只有菩提,因突破了红尘中的一切欲念,方成为一块永恒的净土。
除去杂草,种满菩提,每个人的心都应如此——种下一片菩提林。
三生石圆三生梦·轮回三生石——记录了前世,今生与来生的种种恩怨情愁。
不管是否有着三生石,我们都可以把它当成自己对轮回的一种信念,一种对于生命永恒的诠释。
三生石,一个浪漫而又令人动容的传说,不管是否真实,许多朋友以三生石做为肝胆相照的依据,更多的情侣则在三生石上写下他们的誓言。
佛教里认为有情欲就有轮回。
而林清玄也认同这一观点,他说:“唯有放下一切才能超出轮回的束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林清玄:在复杂的世界里,做一个简单的人_人生感悟
我的写作,不只是在告诉人关于这人间的美丽,而是在唤起一些沉睡着的美丽的心。
如果你要享受清欢,唯一的方法是守住自己小小的天地,洗涤自己的心灵,放下执念,不浮不躁,不慌不忙,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淡定从容地过好每一天。
地。
我不要人人都看见我,但我要有自己的尊严。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有千百种人生。
特别是在复杂混乱的现代,回归单纯是日趋困难了,必须舍离的东西太多,必须放下的俗物太多,必须断爱的情感太多……
回到最单纯的初心,在最空的地方安坐,让世界的吵闹去喧嚣它们自己吧!让湖光山色去清秀它们自己吧!让人群从远处走开或者自身边擦过吧!
在喜乐的日子,风过而竹不留声。
在无聊的日子,不风流处也风流。
在苦恼的日子,灭却心头火自凉。
在平凡的日子,有花有月有楼台。
生命只是如此前行,不
了。
走。
只有认识自我,回归自我,反观自我,主掌自我,才能开启智慧的莲花。
只要我们认清字是写在水上,就能够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禅心其实就在告诉我们,人间的一切喜乐我们要看清,生命的苦难我们也该承受,因为在终极之境,喜乐是映在镜中的微笑,苦难是水面偶尔飞过的鸟影。
当我
们的心静下来,烦恼喧哗,仿佛生命中的污泥,但我们也等待着,或者会有一朵莲花,一些清淳的智慧,从无明的、未名的角落,开起!
我认为,心是一切温柔的起点。
当我们心怀柔软的那一刻,才能斩断过去的忧愁和未来的恐惧,当我们斩断过去的忧愁和未来的恐惧,才可以得到真正的自由。
语言文字难以形容与表现的。
那么,让我们保持适度的沉默吧!在人群中,静观谛听;在独处的时候,保持灵敏。
当举世狂欢、众乐成城之时,我们能够超然地自省;当在外界受到挫折时,回到这个心灵的城堡,我们可以在里面得到安慰;心灵的伤口复原,然后再一次比以前更好地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