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生物选修1必考知识点生物高考必考知识点

合集下载

高考选修生物一必考知识点

高考选修生物一必考知识点

高考选修生物一必考知识点详解随着高考的临近,对于选修生物一的学生来说,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成为了他们备战高考的重点。

本文将对高考选修生物一必考的知识点进行深入讨论,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复习和理解这些内容。

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在高考生物一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学生们需要深入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的特点、功能以及由膜内物质控制细胞各种生命活动的重要性都是高考考点。

同时,溶酶体、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也是必须牢记的内容。

二、遗传的基本规律和分子遗传学遗传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涉及到遗传的基本规律和分子遗传学的内容也是必考内容。

学生们需要了解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包括自由组合规律、隐性性状的表现和分离规律等。

同时,对于显性和隐性基因、基因的等位基因、基因型和表现型等概念也需要理解和掌握。

另外,DNA的结构以及DNA复制、RNA的合成和转录等分子遗传学的内容也是必须熟悉的。

三、生物的分类和演化生物的分类和演化是了解和认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内容。

学生们需要熟悉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包括形态分类和进化分类的方法和特点。

同时,对于进化论的理解和应用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认识到环境变化对物种进化的影响,理解各类进化证据的意义等。

另外,对于生物地理学的内容也需要积累和了解。

四、免疫和生物技术免疫是生物体对抗疾病的重要机制,而生物技术则在现代生命科学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生们需要了解免疫反应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包括非特异性和特异性抗体等概念。

同时,对于生物技术的应用也要有一定了解,比如基因工程、DNA指纹技术以及克隆等。

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丰富学生们的综合学科素养。

五、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对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也是高考必考的内容。

学生们需要熟悉生态圈、生态位、生态平衡等概念,并掌握其实际应用。

对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等也需要有一定的掌握。

生物选修1知识点总结

生物选修1知识点总结

生物选修1知识点总结生物选修1是高中生物学习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内容涉及生物的基本概念、种群遗传学、进化和生态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是本文为您总结的生物选修1的知识点。

1. 生物的基本概念生物学研究生命的起源、结构、功能和变化等方面。

生物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两个基本概念,无机物是由无机元素组成的,有机物则通常包含碳元素。

2. 细胞理论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细胞理论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石。

所有生物都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细胞具有自我繁殖和自我修复的能力,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场所。

3. DNA的结构和功能DNA是生物遗传信息的存储介质,由核苷酸组成。

DNA的结构是双螺旋结构,通过碱基配对保持稳定。

DNA能够进行复制和转录,保证基因的传递和表达。

4. 基因的遗传规律基因是生物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包括简单隐性遗传、简单显性遗传、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等。

5. 种群遗传学种群遗传学研究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

包括基因频率、进化和种群基因型频率的计算等内容。

6. 进化论进化论是生物学的核心理论,提出了物种的共同祖先和物种的适应性变化。

进化过程包括自然选择、突变和基因漂变等。

7. 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存在的环境,包括陆地、海洋和大气等。

生物圈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维持着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8.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生物圈中特定空间范围内的生物群落和生物非活性因子的综合体。

生态系统包括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各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通过能量流和物质循环相互作用。

9.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生物学研究中还涉及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重要问题。

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恢复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内容。

以上是对生物选修1的知识点进行的总结。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更加深入了解生物的基本概念、遗传规律、进化理论和生态系统等内容,对于生物学的学习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希望本文对您的生物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选修一植物组织培养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选修一植物组织培养知识点总结

中学生物选修一植物组织培育学问点总结生物是高考考试中重要的科目之一,尤其是植物组织培育这个学问点,是高考考试中必考学问点。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中学生物学问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中学生物选修一学问点课题一菊花的组织培育植物组织培育的基本过程细胞分化:在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出现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离体的植物组织或细胞,在培育了一段时间以后,会通过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的细胞排列疏松而无规则,是一种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态态的薄壁细胞。

由高度分化的植物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植物细胞的脱分化,或者叫做去分化。

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接着进行培育,又可以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这个过程叫做再分化。

再分化形成的试管苗,移栽到地里,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

植物细胞工程具有某种生物全套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活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实力,即每个生物细胞都具有全能性。

但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并不表现出来,这是因为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构成不同组织和器官。

植物组织培育技术的应用有:实现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培育脱毒作物;制作人工种子;培育作物新品种以及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等。

细胞分化是一种长久性的变更,它有什么生理意义?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结构和功能趋向特地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比较根尖分生组织和愈伤组织的异同影响植物组织培育的条件材料:不同的植物组织,培育的难易程度差别很大。

植物材料的选择干脆关系到试验的成败。

植物的种类、材料的年龄和保存时间的长短等都会影响试验结果。

菊花组织培育一般选择未开花植物的茎上部新萌生的侧枝作材料。

一般来说,简单进行无性繁殖的植物简单进行组织培育。

选取生长旺盛嫩枝进行组培的是嫩枝生理状态好,简单诱导脱分化和再分化。

养分:离体的植物组织和细胞,对养分、环境等条件的要求相对特别,须要配制相宜的培育基。

常用的培育基是MS培育基,其中含有的大量元素是N、P、S、K、Ca、Mg,微量元素是Fe、Mn、B、Zn、Cu、Mo、I、Co,有机物有甘氨酸、烟酸、肌醇、维生素、蔗糖等。

高三生物选修1常考知识点

高三生物选修1常考知识点

高三生物选修1常考知识点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高中生而言是必修课程。

而在高三生物选修1中,有一些常考的知识点是学生们需要特别关注和掌握的。

下面将分别对这些常考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

1. DNA和RNA的结构与功能DNA是脱氧核糖核酸的缩写,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其基本结构是由磷酸基团、脱氧核糖糖分子和四种碱基(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和胞嘧啶)组成的双螺旋结构。

DNA的功能主要有遗传信息传递、遗传信息复制和遗传信息表达等。

RNA是核糖核酸的缩写,与DNA相似但结构稍有不同。

RNA分为mRNA、tRNA和rRNA三种类型,它们在蛋白质合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mRNA通过进行转录,将DNA上的遗传信息转化为RNA,随后通过核糖体与tRNA和rRNA共同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2. 遗传学基本概念遗传学是研究遗传规律和遗传过程的学科,其中的基本概念有基因、等位基因、基因型、表现型、显性与隐性和杂合与纯合等。

基因是位于染色体上的一段DNA,它决定了个体遗传特征的表现。

等位基因则指的是同一基因座上存在的不同基因形式。

基因型是指一个个体所具有的基因的组合,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在某个环境下表现出来的形态和性状。

显性与隐性是基因的表现方式。

显性指的是在基因型中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就能够表现出来相应的性状;而隐性则需要两个隐性基因才能够表现出来。

杂合与纯合是指个体所具有基因的互相组合方式。

杂合是指两个等位基因一个是显性基因一个是隐性基因,纯合则是指两个等位基因均为隐性或显性。

3. 生物体的表型特征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物体的表型特征是由基因型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

在相同的遗传基础下,个体的表型特征可能会因为所处的环境不同而表现出差异。

例如,身高是一个由多基因决定的特征,但除了基因因素外,个人的饮食、运动等环境因素也会对身高产生影响。

因此,同一基因型的个体在不同的环境下会呈现出不同的身高。

4. 遗传病与育种技术遗传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

高考生物选修1知识点

高考生物选修1知识点

高考生物选修1知识点自然界中的生物多种多样,生命的起源和进化一直是人类探索的重要领域之一。

而生物学作为一门科学,研究的对象就是生命的本质、生物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生物学的知识对于理解和掌握生命的奥秘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考中,生物学作为一门必修科目,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而其中的选修1内容更突出了生物学的深度和广度。

本文将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进化论三个方面,简要地介绍高考生物选修1的一些重点知识点。

一、分子生物学1. DNA的结构和功能DNA是生物体内存储遗传信息的重要分子,它由一系列碱基对构成,而碱基对的排列和组合形成了基因。

DNA的双螺旋结构决定了DNA能够进行复制和转录等重要生物学过程。

DNA通过蛋白质的合成实现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实现。

2. RNA的类型和功能RNA是DNA的合成模板,分为mRNA、tRNA和rRNA等不同类型。

mRNA负责将DNA的信息转录成蛋白质合成所需的信息,tRNA在蛋白质合成中起着带载物质的作用,rRNA则是蛋白质合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遗传学1. 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学研究的是基因的传递和变异规律。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揭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即控制性状的基因以一定的比例进行分离和再组合。

先河曼德尔遗传定律对后来的遗传学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 遗传的分子机制生物的遗传信息是以基因形式存在的。

基因是一段DNA序列,通过核糖体翻译成蛋白质来实现遗传信息的表达。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的改变,包括点突变、敲除、插入等多种方式。

遗传信息的传递通过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完成。

三、进化论1. 进化的证据和机制进化论是生物学中的重要理论,其基本观点是物种是从共同祖先演化而来的。

要支持进化论,我们需要观察到化石记录、胚胎发育、生态适应等证据。

进化的机制包括自然选择、遗传漂变、基因迁移和突变等因素。

2. 人类的进化人类的进化历程可追溯到非洲的古代人类。

在进化过程中,人类经历了直立行走、大脑发展等一系列重要的变化。

高中生物选修1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选修1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选修1知识点总结1.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一、实验原理1.酒精发酵的原理:①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表达式为:C6H12O6+O2→CO2+H2O+能量②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表达式为:C6H12O6→C2H5OH+CO2+能量③酵母菌的营养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

在有氧时,酵母菌大量繁殖,但是不起到发酵效果;在无氧时,繁殖速度减慢,但是此时可以进行发酵。

在利用酵母菌发酵时最好是先通入足够的无菌空气在有氧环境下一段时间使其繁殖,再隔绝氧气进行发酵。

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的最佳温度是在18℃~25℃,pH最好是弱酸性。

2.醋酸发酵的原理:①醋酸菌是好氧型细菌,当缺少糖源时和有氧条件下,可将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

表达式为:C2H5OH+O2→CH3COOH+H2O;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醋酸菌生长的最佳温度是在30℃~35℃二、实验步骤1. 对发酵瓶、纱布、榨汁机、盛葡萄汁的器皿等实验用具进行清洗并消毒。

先用温水反复冲洗几次,再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擦拭消毒,晾干待用。

2. 取葡萄500 g,去除枝梗和腐烂的子粒。

3. 用清水冲洗葡萄1~2遍除去污物,注意不要反复多次冲洗。

4. 用榨汁机榨取葡萄汁后,将其装入发酵瓶中或将葡萄打成浆后,用洁净的纱布过滤至发酵瓶中,盖好瓶盖。

如果没有合适的发酵装置,可以用500 mL的塑料瓶替代,但注入的果汁量不要超过塑料瓶总体积的2/3。

5. 将发酵瓶置于适宜的温度下发酵。

6. 由于发酵旺盛期CO2的产量非常大,因此需要及时排气,防止发酵瓶爆裂。

如果使用简易的发酵装置,如瓶子(最好选用塑料瓶),每天要拧松瓶盖2~4次,进行排气。

7. 10 d以后,可以开始进行取样检验工作。

例如,可以检验酒味、酒精的含量、进行酵母菌的镜检等工作。

8. 当果酒制成以后,可以在发酵液中加入醋酸菌或醋曲,然后将装置转移至30~35 ℃的条件下发酵,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

生物选修1知识点总结

生物选修1知识点总结

生物选修1知识点总结生物选修 1 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生物技术和实验内容,对于我们深入理解生物学原理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生物选修 1 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一)果酒和果醋的制作1、果酒制作的原理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反应式为:C₆H₁₂O₆ → 2C₂H₅OH + 2CO₂。

2、果醋制作的原理醋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将乙醇氧化为醋酸。

反应式为:C₂H₅OH +O₂ → CH₃COOH + H₂O 。

3、制作流程挑选水果→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醋酸发酵(果醋)。

(二)腐乳的制作1、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2、制作流程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三)泡菜的制作1、原理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

2、制作流程原料处理→配制盐水→装坛→封坛发酵。

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一)培养基1、种类包括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常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和计数。

2、成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

(二)无菌技术1、消毒和灭菌的区别消毒是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灭菌则是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2、常用的灭菌方法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

(三)微生物的纯化培养1、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

(四)微生物的筛选与计数1、选择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

2、微生物的计数常用的方法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和稀释涂布平板计数法。

生物知识点总结高三选修一

生物知识点总结高三选修一

生物知识点总结高三选修一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的是生命的起源、演化和发展规律。

高三选修一生物课程涵盖了生物的分子基础、遗传与生命、生态与环境三个主题。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生物的分子基础1. 细胞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细胞包括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器等结构。

2. 生物大分子:生物体中的分子主要有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等。

这些大分子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结构和功能作用。

3. 酶的作用:酶是生物催化剂,能够催化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降低反应的能垒,提高反应速率。

二、遗传与生命1. 传代与遗传物质:生物的遗传是通过基因传递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遗传物质主要是DNA分子,它携带了生物体的遗传信息。

2. DNA的结构与复制:DNA分子是由核苷酸组成的,包含脱氧核糖、磷酸基团和氮碱基。

DNA可以通过复制过程使得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

3. 基因与表达:基因是一段DNA序列,编码了特定的蛋白质。

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最终产生功能蛋白质。

4. 遗传变异与进化:生物体的遗传变异是遗传信息的突变和重组导致的,这些变异在进化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生态与环境1.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生物种群和非生物因子组成的。

生态系统中各元素之间相互作用,共同组成了生态平衡。

2.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主要包括碳循环、氮循环和水循环等。

能量则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流动。

3. 生态问题与保护: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例如森林砍伐、水污染和气候变化等。

环境保护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上是关于高三选修一生物知识点的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命的奥秘和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为保护环境、研究生命科学做出贡献。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这些知识点,为未来的发展铺就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页 共 7 页
2020高考生物选修1必考知识点生物高考必
考知识点

20XX高考生物即将到来,选修1必考的一些知识点有哪些?
接下来WTT为你整理了20XX高考生物选修1必考的知识点,一起
来看看吧。
20XX高考生物选修1必考知识点: 腐乳的制作
1、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青霉、酵母、曲霉、毛
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代谢类
型是异养需氧型。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营腐生生活。
2、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
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3、实验流程: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
封腌制
4、酿造腐乳的主要生产工序是将豆腐进行前期发酵和后期发
酵。
前期发酵的主要作用:1.创造条让毛霉生长。2.使毛酶形成
菌膜包住豆腐使腐乳成型。
后期发酵主要是酶与微生物协同参与生化反应的过程。通过
各种辅料与酶的缓解作用,生成腐乳的香气。
第 2 页 共 7 页

5、将豆腐切成3cm-3cm-1cm的若干块。所用豆腐的含水量为
70%左右,水分过多则腐乳不易成形。*水分测定方法如下:精确
称取经研钵研磨成糊状的样品5~10g(精确到0.02mg),置于已知
重量的蒸发皿中,均匀摊平后,在100~105℃电热干燥箱内干燥
4h,取出后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后称重,然后再烘30min,直
至所称重量不变为止。
样品水分含量(%)计算公式如下:
(烘干前容器和样品质量-烘干后容器和样品质量)/烘干前样
品质量
·毛霉的生长:条:将豆腐块平放在笼屉内,将笼屉中的控制
在15~18℃,并保持一定的湿度。
来源:1.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2. 直接接种优良毛霉菌种
时间:5天
·加盐腌制: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整齐地摆放在瓶中,
同时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
要铺厚一些。加盐腌制的时间约为8天左右。
·用盐腌制时,注意控制盐的用量:盐的浓度过低,不足以
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盐的浓度过高会影响
腐乳的口味
·食盐的作用:1.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腐败变质2.析出
水分,使豆腐变硬,在后期制作过程中不易酥烂3.调味作用,给
腐乳以必要的咸味4.浸提毛酶菌丝上的蛋白酶。
第 3 页 共 7 页

·配制卤汤:卤汤直接关系到腐乳的色、香、味。卤汤是由
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
右。
·酒的作用:1.防止杂菌污染以防腐2.与有机酸结合形成
酯,赋予腐乳风味3.酒精含量的高低与腐乳后期发酵时间的长短
有很大关系,酒精含量越高,对蛋白酶的抑制作用也越大,使腐
乳成熟期延长;酒精含量过低,蛋白酶的活性高,加快蛋白质的水
解,杂菌繁殖快,豆腐易腐败,难以成块。
·香辛料的作用:1.调味作用2.杀菌防腐作用3.参与并促进
发酵过程
·防止杂菌污染:①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要
用沸水消毒。②装瓶时,操作要迅速小心。整齐地摆放好豆腐、
加入卤汤后,要用胶条将瓶口密封。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
精灯的火焰,防止瓶口被污染。
疑难解答
(1)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释豆腐长白毛是怎么一回事?
豆腐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严格地说是直立菌丝,
在豆腐中还有匍匐菌丝。
(2)为什么要撒许多盐,将长毛的豆腐腌起来?
盐能防止杂菌污染,避免豆腐腐败。
(3)我们平常吃的豆腐,哪种适合用来做腐乳?
第 4 页 共 7 页

含水量为70%左右的豆腐适于作腐乳。用含水量高的豆腐制作
腐乳,不易成形。
(4)吃腐乳时,你会发现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这层
“皮”是怎样形成的呢?它对人体有害吗?它的作用是什么?
“皮”是前期发酵时在豆腐表面上生长的菌丝(匍匐菌丝),
对人体无害。它能形成腐乳的“体”,使腐乳成形。
20XX高考生物选修1必考知识点: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

纤维素,一种由葡萄糖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地
球上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
纤维素与纤维素酶
(1)棉花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木材、作物
秸秆等也富含纤维素。
(2)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
即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
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纤维素最终被水解成葡
萄糖,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营养。
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
(1)筛选方法:刚果红染色法。能够通过颜色反应直接对微生
物进行筛选。
(2)刚果红染色法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原理
第 5 页 共 7 页

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它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
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
应。当我们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能与
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
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
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
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
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此步是否需要,应根据样品中目的菌株
数量的多少来确定)-梯度稀释-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
培养基上-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
(1)土壤采集 选择富含纤维素的环境。
(2)刚果红染色法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步骤 倒平板操作、制
备菌悬液、涂布平板
(3)刚果红染色法种类
一种是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另一种
是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
课题延伸
对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进行了初步的筛选后,只是分离纯化
的第一步,为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发酵产纤
维素酶的实验,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液体发酵和固体发酵两
第 6 页 共 7 页

种。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
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的测定。
疑难解答
(1)为什么要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寻找纤维素分解菌?
由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
纤维素分解菌的含量相对提高,因此从这种土样中获得目的微生
物的几率要高于普通环境。
(2)将滤纸埋在土壤中有什么作用?你认为滤纸应该埋进土壤
多深?
将滤纸埋在土壤中能使纤维素分解菌相对聚集,实际上是人
工设置纤维素分解菌生存的适宜环境。一般应将纸埋于深约10cm
左右腐殖土壤中。
(3)两种刚果红染色法的比较
方法一是传统的方法,缺点是操作繁琐,加入刚果红溶液会
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其优点是这样显示出的颜色反应基本上是纤
维素分解菌的作用。方法二的优点是操作简便,不存在菌落混杂
问题,缺点是由于纤维素和琼脂、土豆汁中都含有淀粉类物质,
可以使能够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出现假阳性反应。但这种只产生
淀粉酶的微生物产生的透明圈较为模糊,因为培养基中纤维素占
主要地位,因此可以与纤维素酶产生的透明圈相区分。方法二的
另一缺点是:有些微生物具有降解色素的能力,它们在长时间培
第 7 页 共 7 页

养过程中会降解刚果红形成明显的透明圈,与纤维素分解菌不易
区分。
(4)为什么选择培养能够“浓缩”所需的微生物?
在选择培养的条下,可以使那些能够适应这种营养条的微生
物得到迅速繁殖,而那些不适应这种营养条的微生物的繁殖被抑
制,因此可以起到“浓缩”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