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重点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 各课知识重点(中华书局版)

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   各课知识重点(中华书局版)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神州大地上的原始人类1、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代第2 课文明入口的氏族村落原河半2、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第3课中华文明之祖1、农耕和医药的始祖是炎帝,号称“神农氏”。

嫘祖发明养蚕抽丝的方法。

2、黄河流域的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黄帝部在涿鹿大败蚩尤,炎帝、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3、原始社会通过推选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之为禅让。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周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2、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

3、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建立西周,定都镐京。

4、西周为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实行分封制,受封诸候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定期朝觐、纳贡,治理封国,战时出兵作战。

通过分封制,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5、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

第5课甲骨文和青铜工艺1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

3、商周青铜铸造的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分布广。

殷墟出土的商朝青铜器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已发现最大的青铜器。

商朝最著名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4、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的成都平原,也盛行独特的青铜文化,命名为三星堆文化。

出土的有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

第6课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五个霸主,史称春秋五霸。

3、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他任用为管仲相,提出尊王攘夷口号,并在葵丘举行的诸侯盟会中,确立了在中原的霸主地位。

4.、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

七年级上册全册历史知识总结

七年级上册全册历史知识总结

七年级上册全册历史知识总结本册历史知识总结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梳理七年级上册的历史知识点,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以下是对本册历史知识点的详细总结:第一单元:人类的形成与早期文明1.1 人类的形成-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具使用1.2 古代埃及- 尼罗河流域的农业文明- 埃及的王朝和法老- 金字塔和木乃伊1.3 古代印度- 印度河流域的农业文明- 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1.4 古代巴比伦- 两河流域的农业文明- 汉摩拉比法典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辉煌2.1 夏商周- 夏朝的建立和衰落- 商朝的甲骨文和青铜器- 周朝的分封制和春秋战国时期2.2 秦汉- 秦朝的统一和灭亡- 汉朝的兴衰和丝绸之路2.3 魏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和晋朝的建立- 南北朝的更替和文化发展第三单元:古代世界的繁荣与变革3.1 古希腊- 希腊的城邦制度和文化成就- 雅典的民主制度3.2 古罗马- 罗马的扩张和共和国制度- 罗马法的影响3.3 古代中东- 以色列和犹太教的兴起- 伊斯兰教的创立和阿拉伯帝国3.4 中世纪欧洲- 欧洲的封建制度和骑士文化- 大学的兴起和文艺复兴第四单元:近代历史的转折4.1 近代早期的探索- 欧洲的探险和殖民扩张- 美国的独立战争和宪法制定4.2 工业革命- 英国的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 工业革命对全球的影响4.3 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大革命和人权宣言- 英国的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4.4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 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第五单元:现代历史的演进5.1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结果5.2 冷战与两极格局- 冷战时期的美国与苏联- 柏林墙的建立和倒塌5.3 现代科技革命- 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明- 航天技术的突破5.4 全球化与多元文化- 全球化进程中的经济合作与冲突- 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通过以上对本册历史知识点的总结,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脉络,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必背知识点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必背知识点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必背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史
1.诸子百家: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等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夏、商、周三代的交替:三代的起始、结束时间;三代的统治者及其特点。

3.春秋战国时期:战国七雄的起始、结束时间;六国争霸、秦国统一的过程。

4.秦朝:___统一六国、统一文字汉字的政策;秦朝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

5.西汉:西汉初年的地理国土、统治与建设;___的政治、军事与文化成就。

二、世界古代史
1.古埃及:尼罗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埃及的社会制度和宗教。

2.古希腊:希腊城邦的特点和发展;雅典的民主制度和文化成就。

3.古罗马:罗马的城市建设和行政制度;帝国的兴衰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4.印度和___:印度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制度;___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5.犹太古代文明:犹太民族的起源和发展;___的创立和特点。

三、中国古代文化
1.诗经:诗经的起源、作者和内容特点;诗经对后世文化的影响。

2.古代科技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的发明及其
对社会的影响。

3.中国古代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的起源和庆祝活动。

4.传统戏曲艺术:京剧、评剧、豫剧等戏曲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5.长城:长城的起源、建设和作用;长城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以上是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必背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到您。

七年级历史必背知识点上册

七年级历史必背知识点上册

七年级历史必背知识点上册第一章古代人类社会1.人类起源人类起源于非洲,经过长期演化发展成为现代人类。

2.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时期,人们利用石器作为生产、生活的工具。

这个时期大约持续了200万年。

3.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上较晚的时期,人们利用石器、陶器、铜器等,生产、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这个时期大约持续了6000年。

第二章中国古代文明1.黄河文明黄河文明是指在中国黄河流域的繁荣文明。

它主要出现在公元前2100年-公元前1600年之间的商朝时期和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之间的周朝时期。

2.夏、商、周三代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朝是夏朝的后继朝代,周朝是商朝的后继朝代。

3.封建社会的特征中国的封建社会出现在公元前771年,这个时期的特征是:封建等级制度、农业经济、文字语言、礼仪制度、宗教信仰等。

4.中华文化的传承中华文化是指以汉族文化为主体的,历经几千年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

它包括诗歌、词曲、绘画、书法等方面,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大瑰宝。

第三章古代希腊罗马文明1.希腊文明希腊文明约在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间诞生,是古代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2.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源于公元前5世纪的赫拉克利特斯改革,公元前508年根据改革原则制定了《民主宪法》。

雅典民主政治被认为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

3.罗马帝国罗马帝国是指公元前753年成立的古罗马城邦逐渐发展成为古时期最伟大的帝国之一。

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皇帝,各地的罗马人依法自治。

罗马在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较大的贡献。

第四章中国古代科技1.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但正式的科技发展自商周开始,包括农业、纺织、铁器、指南车、精制炼铁技术等领域。

2.四大发明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这些发明对世界的进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造福了人类。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一、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1. 河姆渡原始农耕(时间、地区、代表人物、主要成就)2. 半坡原始农耕(时间、地区、代表人物、主要成就)3. 炎帝和黄帝(活动地区、炎帝和黄帝的部落联盟)二、夏商西周1. 夏朝(建立者、地点、特点)2. 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概况、历史意义)3. 早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4. 西周的分封制(内容、目的、作用)三、春秋战国(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1. 春秋五霸(概况)2. 战国七雄(战国七雄的形势图)四、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 秦灭六国和统一的意义2. 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丞相制度、中央官制、地方行政区划及名称)3.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文字、货币、度量衡)五、汉武帝的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1.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目的、内容)2. 西汉王朝国力强盛的原因(汉武帝的内外政策;秦汉时期的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六、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1. 秦汉时期的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演变;匈奴的兴起和西汉对匈奴的斗争;西汉对西南、西北边疆的经营;乌孙和亲与昭君出塞;南方越人和“南下”移民;鲜卑的兴起和西晋的统一。

2. 各民族在长期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基础上形成发展。

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维护祖国安全,抵御外来侵略,边疆各族人民的英勇保卫,是祖国统一多民族发展历史中的重要篇章。

民族融合是历史的主流。

要反对大民族主义,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事业,巩固民族团结。

要正确认识祖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大势。

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统一和繁荣富强的建设者,都为祖国的历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要树立民族平等观念,反对民族歧视。

要树立民族团结观念,反对民族分裂,反对挑拨民族关系。

要树立祖国统一观念,反对民族分裂,反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

要学习各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了解祖国丰富多彩的人文地理知识。

要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七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打印

七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打印

一、七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1. 商朝的兴衰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其兴起于黄河流域,末期逐渐衰落。

商朝的兴衰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周朝的建立周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建立在商朝的基础上。

周文王推翻商纣王,建立了周朝,开创了周文化的鼎盛时期。

3.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诸侯割据,战争不断,但同时也是国家分裂割据、思想文化繁荣的时期。

4. 思想家孔子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思想对我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5. 秦朝的统一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

6. 秦始皇的改革秦始皇在统一我国后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制、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等,对我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7. 兵马俑的发现秦始皇陵被发现后,其中有大量的兵马俑,这些兵马俑实物反映了秦代的军事力量和雄伟规模,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8. 儒家、道家、墨家三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代表的儒家、老子代表的道家、墨子代表的墨家是三大思想流派,各自有着不同的文化特点和思想体系。

9. 秦汉建筑艺术秦汉时期的建筑艺术在世界建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如秦始皇陵、汉长城、汉代的水利工程等都是举世闻名的建筑工程。

10.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奠活动,后来逐渐演化成家人团聚、赏月、赏菊等民俗活动。

11. 诗经的创作《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是古代我国文学的重要遗产,记录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对后世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2. 女真族的迁徙女真族的迁徙活动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其活动对我国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13. 秦始皇的统一文字秦始皇推行了统一文字的政策,统一了文字的书写和文字的形式,为后来的汉字体系奠定了基础。

历史学全册知识点:七年级上册

历史学全册知识点:七年级上册

历史学全册知识点: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类的形成与早期文明1.1 人类的形成-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 人类文明的曙光1.2 古代埃及- 尼罗河流域的农业文明- 埃及金字塔与法老- 古代埃及的宗教信仰和社会制度1.3 古代巴比伦- 两河流域的文明发展- 汉摩拉比法典- 巴比伦宗教和社会制度1.4 古印度- 印度河流域的文明起源- 印度的种姓制度- 佛教的兴起与发展1.5 古中国- 黄河、长江流域的文明发展- 夏、商、西周的更迭-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第二单元:古代世界的扩张与变革2.1 古代世界的扩张- 亚历山大的东征- 罗马帝国的兴起与扩张- 丝绸之路的开通2.2 古代世界的政治制度- 雅典的民主政治- 罗马法的发展- 中国的封建制度2.3 宗教与思想文化- 犹太教、基督教的传播- 佛教的传播与影响- 古代世界的科学技术2.4 古代世界的社会生活- 希腊罗马的社会制度- 印度的农村社会- 中国的封建社会生活第三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3.1 欧洲的封建社会-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欧洲的骑士阶层- 基督教会在中古欧洲的影响3.2 亚洲的封建国家- 中国的唐朝与宋朝- 阿拉伯帝国的兴起与扩张- 印度的笈多王朝与莫卧儿帝国3.3 非洲与美洲的古代文明- 非洲的古代文明- 美洲的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3.4 中古时期的科技文化- 阿拉伯的数学与天文学- 欧洲的文艺复兴- 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四单元:近代世界的形成与发展4.1 近代欧洲的变革- 宗教改革与新教传播- 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 工业革命的起源与发展4.2 美国的独立与扩张- 美国的独立战争- 美国的南北战争- 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4.3 亚洲与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 中国的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 非洲的独立运动4.4 近代世界的科技文化-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发展第五单元:现代世界的挑战与变革5.1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 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5.2 冷战与两极格局- 冷战的起源与演变-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政治- 冷战对世界的影响5.3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量子力学与原子能技术- 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的发展- 现代世界的文学艺术5.4 全球化与当代世界- 经济全球化的起源与发展- 当代世界的政治格局- 全球化对世界的影响以上是对七年级上册历史学全册知识点的简要概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课本知识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课本知识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课本知识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课本知识(一)先民的智慧与创造一、造福千秋的都江堰1、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2、都江堰由“分水鱼嘴”“飞少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

二、神奇的编钟1、铜钟是周期贵族在祭祀、宴会等活动中使用的乐器。

2、编钟:古代常把几件铜钟组合成一套,它们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称为编钟。

秦帝国的兴亡一、“秦王扫六合”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大一统)2、长平之战(秦-赵):公元前260年,秦在长平之战大破东方六国中实力最强的赵国军队。

(有关成语:纸上谈兵)3、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

4、秦统一的历史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二、陈胜吴广起义3、时间:公元前209年。

4、地点:大泽乡。

5、起义过程中建立的政权:张楚政权。

6、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

7、相关成语:巨鹿之战--破釜沉舟三、楚汉战争(项羽—刘邦)1、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课本知识(二)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一、中原王朝一匈奴的和战关系1、秦始皇派蒙恬率30万军队北伐匈奴,收复河套地区。

2、西汉和亲政策:昭君出塞二、张骞通西域1、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⑴、时间:公元前138年。

⑵、目的: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2、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3、西域都护的设置:⑴、时间:公元前60年。

⑵、意义:西域都护的设置,是今某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4、丝绸之路(横穿欧亚的陆上通道)⑴、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⑵、丝绸之路途经地方: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某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⑶、丝绸之路最后到达的地方:欧洲⑷、为什么称之为丝绸之路?(因为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能线上运输最多的商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复习要点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考点点击]1.识记了解元谋人、北京人的文化遗存。

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

他们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

2.识记了解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基本情况。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分别展示了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生活场景,是长江、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河姆渡人种植水稻,住着干栏式的房子;半坡人种植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

两地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出现了农业、手工也和畜牧也等生产部门,同时会制造陶器,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3.识记知道炎黄、黄帝、尧、舜、禹的传说。

炎帝、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发展成为日后的华夏民族。

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至今,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尧舜禹都是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

他们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称为禅让制。

其中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

[知识图解]1.20XX年初中历史中考模拟试卷下列能够吃上大米饭的原始居民是()A.半坡居民B.河姆渡居民C.元谋人D.北京人2.1987年,北京周口店远古人类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清单,下列早期人类中,先后在此遗址生活过的远古人类是①元谋人②蓝田人③北京人④山顶洞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右图所示,小明准备暑假期间参观目前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遗址,他应该去注:图(“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略A.北京人遗址B.河姆渡人遗址C.元谋人遗址D.蓝田人遗址4.20XX年福建省泉州市初中教学质量检查(代课程改革实验区使用)下列能够吃上大米饭的原始居民是()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居民D半坡居民5.20XX年湖南省长沙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文科综合(历史)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6.20XX年湖南省株洲市初中学业考试试卷历史考古发掘的遗址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最能证明“中国是水稻的故乡”的遗址是A.北京周口店遗址B.河姆渡遗址C.半坡遗址D.大汶口遗址7.20XX年安徽省濉溪县初三毕业会考历史试卷(开卷)20XX年5月,宋楚瑜先生率领亲民党大陆访问团祭拜黄帝陵。

与黄帝一起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传说时代的人物是()A、炎帝B、禹C、尧D、舜8.20XX年福州市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历史试卷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考点点击]1.识记知道夏朝建立的时间和建立者。

大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2.识记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演变。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

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识记了解西周分封制。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

(2)方法: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诸侯。

(3)周天子和诸侯的关系: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纳贡,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天子作战。

(4)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4.识记知道司母戊鼎。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现存的最大的青铜器。

(结合司母戊鼎图)5.识记知道孔子。

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主张“爱人”;政治方面提倡“为政以德”。

教育方面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提倡“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学习态度要老实,要谦虚好学。

孔子的言论,由他的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孔子的学说后来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6.识记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

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称为“金文”,也叫“铭文”。

7.理解通过商鞅变法的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推动了我国社会剧烈变革。

新兴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纷纷要求变法,改革旧制度。

各国先后开展变法运动,商鞅变法效果显著。

(2)主要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奖励耕战,生产粮食绢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3)历史作用:经过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基础。

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8.理解以都江堰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知识图解:[考题回放]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逐鹿中原,战乱不休。

诸侯国的出现源于西周的A、世袭制B、郡县制C、禅让制D、分封制四川省宜宾市20XX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闭卷)1. 班上来了一位新同学,他在自我介绍的时候说,他的姓和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的名称相同,请问他姓A.夏B.唐C.周D.秦20XX年青海省初中升学考试政治历史试卷(课改)1.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A.夏 B.商C.周D.秦20XX年福州市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课改区)历史试卷2.小明想了解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统治情况,你会向他推荐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20XX年湖南省娄底市初中毕业历史会考试卷1.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20XX年福州市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历史试卷5、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2006浙江省金华市历史与社会·思想政治中考试题10、伴随中国的和平崛起,全球兴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热,如全球祭孔。

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其思想核心是A、“仁”的思想;B、“兼爱”的思想;C、“非攻”的思想;D、“无为”的思想河南省20XX年课改试验区中考题1、育人中学为迎接我国首个文化遗产日,举办了古代文化知识竞赛,其中有一道题目是“我国闻名世界的古代防洪灌溉工程是什么?你认为正确的答案是A、都江堰B、赵州桥C、通济渠D、永济渠2006沈阳市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历史与社会试卷2.作家余秋雨曾写到:“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

……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

”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A.禹B.李冰C.商鞅D.汉武帝阅读下列材料:22.以下是《华阳国志》中有关都江堰的叙述:岷山多梓(树)、柏(树)、大竹,颓随水流,坐致材木工省用饶(都江堰修成后可利用岷江水运送岷山上的木材)。

又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

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

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请回答:(1)都江堰是在哪一时期由谁主持修建的?(2分)(2)根据以上材料,归纳都江堰的作用。

(3分)(3)你认为我国古代都江堰的建成向人们昭示了什么?(1分)答案:(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

(2分) (2)运输、灌溉、防旱防涝。

(3分)(3)中华民族的勇敢和智慧等。

(1分。

符合题意的答案均可得分,但总分不得超过1分。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考点点击]1.识记(1)知道陈胜吴广起义,由于秦的暴政,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率领农民在大泽乡起义,随后建立政权。

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统治。

(2)了解张骞通西域的史实。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络西域的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从此,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

(3)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

华佗、张仲景都是汉代著名的医学家。

华佗擅长外科手术,他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4)了解佛教传入的主要史实。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佛教的传播,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了解造纸术的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西汉前期,已经发明了纸。

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多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6)以长城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蜿蜒万余里,用以抵御匈奴。

长城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独创性,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

(7)知道《史记》的作者和体例。

《史记》的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

《史记》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它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8)知道小篆、隶书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秦朝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甲骨文奠定了汉字的基础,之后经过金文、小篆、隶书和楷书,才逐渐演变今天的汉字,汉字字形是在继承中演变发展的。

2.理解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的作用阅读“丝绸之路”示意图,(参考课本P83的丝绸之路示意图)了解丝绸之路是古代著名的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商贸通道。

⑴开通时间: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

⑵路线: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欧洲。

⑶作用(延伸拓展):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的经济文化的交流,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仍然发挥着重大作用。

3.运用(1)秦兼并六国。

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

在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确定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定;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郡下设县。

在经济、文化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度量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