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13.2 内能

合集下载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精品课堂(人教版)13.2《内能》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精品课堂(人教版)13.2《内能》教学设计
4.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高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现象的热情。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团队的力量。
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使他们认识到物理知识对生活、境的重要性。
1.基础知识巩固:
(1)请简述内能的概念及其与物体性质的关系。
(2)列举并解释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3)分析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内能变化。
2.实际问题应用:
(1)运用内能知识解释以下现象:冬天室内的暖气片为什么会发热?
(2)结合热传递的方式,探讨如何提高家用电器的能效。
3.探究性学习:
(1)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家庭中的节能减排措施,并撰写调查报告。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物理《内能》这一章节前,已经掌握了能量、热量等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但在内能的概念、内能与物体性质的关系等方面,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此外,学生对热传递的方式、物态变化与内能的关系等知识点可能较为陌生,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讲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1.提问方式:回顾已学的能量、热量等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内部的能量与分子的运动有什么关系?”
2.生活实例:介绍生活中与内能相关的现象,如冬天搓手取暖、烧水时水壶发热等,让学生初步感知内能的存在。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 13.2 内能1【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 13.2 内能1【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 13.2 内能1【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填空题1. 物体内所有分子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法,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外界对物体___________或物体从外界_____________热量,物体的内能增加;反之,物体对外界___________或物体__________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

二、选择题2. 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0 ℃以下的物体没有内能B. 静止的物体没有内能C. 内能和机械能是同一种形式的能量D. 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三、填空题3. 过春节时,同学们总喜欢燃放鞭炮。

其中有一种鞭炮,无需用火点燃,只要稍用力将它甩向地面,鞭炮就可以爆响。

鞭炮与地面发生碰撞时,通过___________的方式,使它的内能___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4. 如图所示,若液化气钢瓶放在烈日下曝晒,将通过____________的方法使它的内能_______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少”),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液化气钢瓶严禁曝晒。

5. 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改变内能的有_____________,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有_______A.冬天,对着手哈气取暖B.冬天,用力搓手取暖C.放在火炉上烧的冷水变热了D.锯片在锯木头的过程中变热了E.用热水泡脚,脚变暖和了F.急刹车时,轮胎与地面摩擦而变热了四、选择题6. 下列关于物体的动能与分子的动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B. 静止的物体内没有分子动能C. 静止的物体既没有物体的动能又没有分子的动能D. 静止的物体既有物体的动能又有分子的动能7. 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是从()。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3.2内能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3.2内能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物体内能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前期的学习中,他们已经接触过温度、热量等与内能相关的知识点,为本章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学生对内能的深入理解和应用尚显不足,需要在本章节的学习中进行巩固和提升。
学生在学习内能时,可能会对内能与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产生混淆,对于内能变化的计算和分析方法掌握不够熟练。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缺乏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实验探究法,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运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利用案例分析,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4.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物体内能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比较和归纳能力。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教师辅导:“同学们,在做题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向我提问。我会耐心解答你们的疑惑。”
(五)总结归纳
1.归纳内能的概念、内能与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内能的计算方法。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内能的概念,知道了内能与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内能的计算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释一些常见现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复习前期学习的温度、热量等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温度和热量,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它们与物体的内能又有什么联系呢?”
2.生活实例导入:列举生活中与内能相关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举例:“我们在冬天时,为什么会感到金属制品比木头制品更冷?这是因为金属制品导热性能好,内能传递得更快。那么,内能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河南省洛阳市第五十中学九年级物理第全册 13.2 内能课件 新人教版

河南省洛阳市第五十中学九年级物理第全册 13.2 内能课件 新人教版

一、什么是内能? 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运动着的分子也有动能。
被拉伸或压缩的弹簧,各部分 互相吸引或排斥而具有势能。
互相吸引或排斥的分子也具有 势能。
哪些物体有内能?为什么?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因为一切物体的 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因而具 有动能。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力,因 而具有势能。
想一下,哪杯水具有的内能多?
温度
0°C

0°C
想一下,冰和水质量和温度都相 同,谁具有的内能多? 状态
想一想:
如果给你一根铁丝,你有什么办法1、利用热传递的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必须存在温度差) 3、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第二节 内 能
1、什么是动能?什么是重力势能?什么叫弹性势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物体由于被举 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 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2、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 的运动(2)分子间有间隙。 3、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什么关系? 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二、机械能和内能比较
1 、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关,是宏观的。 内能与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和的分子间相互作 用情况有关,是微观的。 2、一个物体在具有机械能的同时一定具有内能。 3、一个物体在具有内能的同时不一定具有机械能。
三、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想一下,哪杯水具有的内能多? 质量
1、利用做功的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内能与其它形式的能 发生了转化。
谢谢大家!

13.2《 内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

13.2《 内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

《内能》教学设计一、教学课题【课题】内能【教材】人教版初中物理教科书第十三章第二节【授课对象】初三第一学期学生【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二、教学内容分析内能是在学生初步学习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基础上引入的,为下一节“内能与机械能的相互转化”打下基础。

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比较注重联系生活、社会实际能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科学的探究兴趣,从而使其产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内能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科学地反映了大量分子运动的本质,是分子运动论初步知识的进一步深化,也是能的概念的具体化;它与电功和电能、家庭安全用电知识、能源与能量守恒的学习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识,能力也得到一定的发展。

虽然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感性认识比较匮乏。

因此,教学中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借助实验等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活化,从学生的体验、经历和身边的事物来建立和强化内能的概念,让学生逐步认识到内能的存在、什么是内能、内能有什么特点、内能是怎样变化和量度的。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内能的概念,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认识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会说出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归纳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2.探究实验,分析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完成探究过程,养成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

2.支持科学实验,帮助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3.关注到地球的“温室效应”。

五、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2.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教学难点:描述内能与温度有关。

六、教学方法本节首先通过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做功的能量来源问题引入新课,创设物理情景,营造学习内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13.2 内能同步练习(无答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13.2 内能同步练习(无答案)

13.2 内能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瓶内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下压活塞,硝化棉燃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迅速向上抽活塞,硝化棉也能燃烧B. 通过此实验可以验证热传递能改变物体的内能C. 硝化棉燃烧,是因为活塞与玻璃筒壁摩擦生热使空气的温度升高D. 硝化棉燃烧,是因为下压活塞的过程中。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筒内空气的温度升高2.下列事件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 晒太阳B. 钻木取火C. 搓手取暖D. 压缩空气3.质量相等的铁块和水,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把铁块投入水中,则()A. 热从铁块传给水B. 热从水传给铁块C. 铁块与水间不发生热传递D. 无法确定是否发生热传递4.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温度在0℃以上的物体才具有内能B. 一杯水温度升高,内能增大C. 两杯水下降相同的温度,内能减少相同D. 温度相同的两杯水内能相同5.下列利用改变内能对外做功的设备是()A. 洗衣机B. 柴油机C. 收音机D. 电视机6.下列实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A. 用力搓手,手会发热B. 用炉灶烧水,水温升高C. 气缸内气体被压缩,温度升高D. 用锯条锯木头,锯条温度升高7.水煎包是东营特色名吃,其特色在于兼得水煮油煎之妙,色泽金黄,一面焦脆,三面嫩软,皮薄馅大,香而不腻。

在水煎包的制作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水煎包“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②水煎包能被煎成金黄色,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低③木柴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④往热锅内倒入水会产生大量的“白气”,“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⑤锅盖不断被水蒸气顶起而发生“跳动”,此时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锅盖的机械能A. ①②③⑤B. ①③⑤C. ①③④⑤D. ②③④⑤8.掉在地上的弹性小球会跳起,但是越跳越低.如图所示是小球弹跳的闪频照片,小球在A、B位置的高度一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球在A、B两个位置时的机械能相等B. 小球在A、B两个位置时的内能相等C. 小球在A位置的内能小于小球在B位置时的内能D. 小球在A位置的内能大于小球在B位置时的内能9.如图(a)所示,把凉牛奶放在热水里加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b)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是牛奶温度变化图象B. 水和牛奶最后温度相同C. 水的温度变化比牛奶大D. 牛奶温度变化比水慢10.如图所示,70kg的消防员沿着钢管匀速下滑时感到手心发烫,此时受到钢管对他的摩擦力大小和导致手心内能改变的方式是(g=10N/kg)()A. 70N热传递B. 70N做功C. 700N热传递D. 700N做功二、多选题11.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运动越快,具有的内能就越多B. 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它具有的内能就越多C.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D. 物体内能的大小只与物体的温度有关12.如图所示,热水壶放在燃气灶上烧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燃气燃烧的过程中将内能转化为化学能B. 烧水的过程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水的内能C. 在烧水的过程中,水含有的热量变多D. 壶口附近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13.如图是两个演示实验的示意图,甲图是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用力把活塞迅速下压,棉花就会立即燃烧;乙图是给试管里的水加热,水沸腾后,水蒸气推动橡胶塞迅速冲出试管口;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甲图中活塞下压过程中,筒中气体的内能减小B. 甲图中活塞下压过程的能量转化与热机压缩冲程能量转化相同C. 乙图中水蒸气推动橡胶塞迅速冲出试管口的过程中,水蒸气的内能增加D. 乙图中水蒸气推动橡胶塞过程的能量转化与热机做功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14.下面事例中,通过做功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 双手相互摩擦,手会变暖和B. 用热水袋焐手,手会变暖和C. 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变热D. 用炉灶烧水,水的温度升高15.(双选)大货车在长距离下坡时,车速会越来越大,而刹车会导致刹车片温度急剧升高,司机会在刹车片上浇冷水降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火车下坡越来越快,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B. 刹车片温度升高,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 冷水温度升高,是做功的结果D. 刹车片温度升高,是做功改变了物体的内能三、简答题16.小亮利用身边的物品设计了一个小实验:取一个装有少量水的矿泉水瓶(如图甲所示)。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3.2《内能》课件(共29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3.2《内能》课件(共29张PPT)


D、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一定是吸收或放出热量
何形式的能( )方法增加了手的内能,而它的实质是内能在物体
之间 转 移 .两手摩擦也能使手暖和,这是
用 做 功 的方法增加手的内能,在这过程
中, 机械能 能转化为内能.
四、用一定和不一定填空
温 ( 一定 ) 度
(不一定)
内 能 ( 一定 )
热传递:吸热

.

6、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内能越大( ) A、热传递是温度的传递
温 [演示2] 实验 :图(书9页13.
热传递 3、出现了水雾是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所以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
物 中正确的顺序是( )
温 物
体 (4)通过大量的类似实验表明:
二、物体内能跟温度的关系 学不停地跑、跳或跺脚;
观察与思考1
火柴为什么 可以擦燃?
火柴在火柴盒 上移动是一个做功 的过程,火柴头内 能增加,温度升高 。
比较:改变物体的内能方式
方式 内能如何变化 能的种类 如何量度改
是否改变 变了多少

物体吸收热量, 内能_____;
不变
热量的多
传 物体放出热量, 内能的 少
递 内能_____。
转移
对物体做功,物
8、实验探究:一个大烧瓶内有少量水,塞紧瓶塞,用打 气筒向瓶内打气。
(1)在实验中你认为应特别注意观察的是:
( 塞子跳出时,瓶口现象 )。 (2)你观察到的现象是(瓶口有水雾产生 )。
(3)观察到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瓶内空气推动瓶塞
(做功 )时,自身的内能( 减小 ),温度(降低 ), 水蒸气( 液化 )成小水滴,从而形成了(水雾 )。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 内能 13.2 内能(基本技能+基本能力+思维拓展)(含详解)(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三章 内能 13.2 内能(基本技能+基本能力+思维拓展)(含详解)(新版)新人教版

13.2 内能1.内能(1)分子动能: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同理,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分子由于做无规则运动具有的能叫做分子动能。

(2)分子势能:弹簧形变时具有势能,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由于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而使分子所具有的能叫分子势能。

(3)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①“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的含义,是指所研究物体内部的全部分子,而不是该物体内部的一部分分子。

②“总和”的含义,这里的总和指的是该物体内部全部分子所具有的动能和全部分子具有的势能之和。

(4)内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内能的单位是焦耳。

(5)内能与温度的关系①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有内能................。

因为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物体的内能不能为零。

②同一物体,在相同物态下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谈重点内能的大小同一个物体,在相同物态下它的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大,因此分子的动能变大,导致物体内部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增加。

例如,一个铁块在烧红时的内能比它冷却时的内能大。

对于内能与温度的关系不能错误地理解为温度越高的物体内能越大,内能的大小除了与温度有关,还与其他因素有关。

内能的概念较难理解,我们得出物体具有内能时使用了什么方法?类比法!我们可以将运动的分子和具有动能、势能的物体进行类比,得出分子具有动能和势能。

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自由下落的物体和地球相互吸引,物体具有势能,相互吸引的分子具有势能,被压缩的弹簧的各部分相互排斥,弹簧具有势能,相互排斥的分子具有势能。

【例1-1】物理学中把“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请你根据这个意思,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同一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小B.同一物体温度越低,物体内能越大C.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个数越多,物体内能越大D.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个数越多,物体内能越小A×同一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B×同一物体温度越低,物体内能越小C√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个数越多,物体内能越大D×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个数越多,物体内能越大【例1-2】下列关于物体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内能越大B.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有内能C.内能和温度有关,所以0 ℃的水没有内能D.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错解:A、C、D正解:B错解分析:误以为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容易错选A;误以为0 ℃的物体没有内能,容易错选C;误以为温度是决定内能大小的唯一因素,容易错选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