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行等诗句参考资料

合集下载

古诗词鉴赏之《长歌行》+《敕勒歌》

古诗词鉴赏之《长歌行》+《敕勒歌》

“乐府”小知识
6.小结
《乐府诗集》是朝代_______谁_______编的一部乐府诗总集,全书一百卷,分 十二类。上起汉魏,下迄五代,兼有秦以前歌谣十余首。除收入封建朝廷的乐章外, 还保存了大量民间入乐的歌词和文人创造的《新乐府诗》。
复习一下
(1)《江南》题目中的江是指____长_江___________ (2)汉乐府的意思是___汉_朝__掌_管__音_乐__的_机__构___ (3)诗歌通过对莲和鱼的描写,表现了采莲人___快__乐________的 心情。 (4)鱼戏莲叶间这句诗运用了__比__兴_、__双_关 __的修辞方法。
文学赏析
最后三句描绘了怎样的图景?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最后三句描绘了一幅天空是青苍蔚 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际,一片茫茫。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 图。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
通过这首诗,结合自己所见所闻,你能想到一幅 怎样的大草原图景?
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过于丰茂,牛群羊群 统统隐没在那绿色的海洋里。只有当一阵清风吹过,草浪动荡起伏, 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出来。那黄的牛,白的羊, 东一群,西一群,忽隐忽现,到处都是。
文学赏析
引起这唱这
起兴在人是
你对春天是什么印象?你会用什么词语来表达春?
所”写生一 咏,法而首
之即上从咏
辞“被园叹
也先称中人
诗中: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言作葵生
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 。 他 “ 起 的
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
抒发了诗人 悲壮,惋惜 之情
诗中: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联想到百川归海、一去不回,并以此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

幼儿唐诗《长歌行》原文译文鉴赏

幼儿唐诗《长歌行》原文译文鉴赏

幼儿唐诗《长歌行》原文|译文|鉴赏《长歌行》是李白拟乐府旧题而创作的一首乐府诗。

其诗情近于《将进酒》、《行路难三首》、《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篇。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幼儿唐诗《长歌行》原文桃李待日开,荣华照当年。

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

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

大力运天地,羲和无停鞭。

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

桃李务青春,谁能贳白日。

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

金石犹销铄,风霜无久质。

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

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译文及注释译文桃李花得日而开,花朵缤纷,装点新春。

东风已经复苏万物,草木皆似欣欣欲语。

枯枝上发出了美丽的新叶,涸流中也清泉汩汩,一片生机。

造化运转着天地,太阳乘着日车不停地飞奔。

如果不早立功名,史籍怎能写上您的名字?桃李须待春天,但谁能使春日永驻不逝?时不我待,富贵与神仙两者皆会错肩而过。

金石之坚尚会销蚀殆尽,风霜日月之下,没有长存不逝的东西。

我深深地畏俱日月如梭而逝,因此才欢歌纵酒,强以为欢。

就像是秋天寒霜下的蒲柳,倏忽之间,老之将至,身已衰矣!注释⑴长歌行:乐府旧题。

《乐府诗集》卷三十列于《相和歌辞·平调曲》,属乐府相和歌平调七曲之一。

题解云:《乐府解题》曰:“古辞云‘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言芳华不久,当努力为乐,无至老大乃伤悲也。

”魏改奏文帝所赋曲“西山一何高”,言仙道茫茫不可识,如王乔、赤松,皆空言虚词,迂怪难言,当观圣道而已。

若陆机“逝矣经天日,悲哉带地川”,则复言人运短促,当乘间长歌,与古文合也。

《长歌行》古曲今不传,惟留歌辞近十首,李白这首为其中之一。

⑵待:一作“得”。

⑶荣华:草木茂盛、开花。

《荀子·王制》:“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

”⑷东风:春风。

李白《春日独酌》诗之一:“东风扇淑气,水木荣春晖。

”百物:犹万物。

《礼记·祭法》:“黄帝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脩之。

”⑸“枯枝”句:谓枯枝生新叶,皆可爱也。

⑹羲(xī)和: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长歌行》的诗意

《长歌行》的诗意

《长歌行》的诗意
一、整体概述
《长歌行》是一首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诗篇。

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的变化,表达了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感慨,进而劝人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有所作为。

二、具体诗句解析
1、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描绘了园中的葵菜在早晨生长得郁郁葱葱,叶片上晶莹的朝露等待着阳光的照耀而被晒干的景象。

这里的葵菜生长茂盛,朝露易晞,暗示着时光在不经意间流逝,美好的事物不能长久停留,为后文的惜时主题做铺垫。

2、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描绘了春天的阳光为大地普施恩泽,使得万物都焕发出勃勃生机的景象。

展现出春天充满活力和希望的画面,同时也暗示着人生的青春时期如同春天一样美好,充满着无限的可能。

3、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表达了诗人常常担心秋天到来的心情。

当秋天来临,草木的花叶都会变得枯黄衰败。

这里通过春秋季节的对比,体现出时光的快速流转,美好的青春时光如同春天的景象很快就会消逝,有一种对时光飞逝的忧虑感。

4、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诗人看到众多河流奔腾向东流入大海,而这种流向是不可逆转的,就如同时间一样一去不复返。

以百川归海这一自然现象,进一步强调了时光逝去难以挽回的特点,引发人们对时光匆匆的思考。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是全诗的主旨句。

意思是年少力壮的时候如果不努力奋斗,那么等到年老的时候只能白白地悲伤后悔。

诗人在前文描述自然景象变化的基础上,得出这一劝诫世人的人生哲理,告诫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少的时光,及时努力奋进,莫等岁月流逝才追悔莫及。

1/ 1。

《长歌行》原文和简介

《长歌行》原文和简介

《长歌行》原文和简介《长歌行》原文和简介《长歌行》作品介绍《长歌行》的作者是王昌龄,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40卷第6首。

《长歌行》原文长歌行作者:唐·王昌龄旷野饶悲风,飕飕黄蒿草。

系马倚白杨,谁知我怀抱。

所是同袍者,相逢尽衰老。

北登汉家陵,南望长安道。

下有枯树根,上有鼯鼠窠。

高皇子孙尽,千载无人过。

宝玉频发掘,精灵其奈何。

人生须达命,有酒且长歌。

《长歌行》注释①长歌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

②饶:多。

悲风:凄厉的寒风。

③飕飕:象声词,状风雨声。

黄:全诗校:“一作多。

”④倚:全诗校:“一作停。

”⑤所是:凡是。

是,全诗校:“一作见。

”同袍:指情感相契者。

《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袍,全诗校:“一作怀。

”⑥北:全诗校:“一作况。

”汉家陵:汉代帝王的陵墓,大都分布在长安西北部一带。

⑦窠:巢穴。

⑧高皇:即汉高祖刘邦。

⑨“宝玉”句:谓汉家陵墓频频被盗发。

《文选》张载《七哀诗》李善注引曹丕《典论》曰:“丧乱以来,汉氏诸陵,无不发掘。

至乃烧取玉押金缕,体骨并尽。

”⑩精灵:神明;鬼神。

11、达命:通晓命运,参透人生。

《长歌行》作者介绍王昌龄(698—约757)唐代诗人。

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

公元734年(开元二十二年)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

约在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秋,获罪被谪岭南。

三年后北归。

公元748年(天宝七年)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

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在当时曾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擅长七绝,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

存诗一百七十余首,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

《长歌行》繁体对照曠野饒悲風,飕飕黃蒿草。

系馬倚白楊,誰知我懷抱。

长歌行等诗句

长歌行等诗句

《长歌行》是北宋文人郭茂倩(1041-1099)编纂的《乐府诗集》中的一首五言古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

这首诗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形象中,使表达的哲理发人深省,又明白易懂。

作品名称:长歌行创作年代:两汉时期作品出处:《乐府诗集》文学体裁:五言古诗作者:汉乐府汉乐府民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1]编辑本段注释①长歌行:汉乐府曲牌名。

②葵:“葵”作为蔬菜名,指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③朝露:清晨的露水。

④阳春:温暖的春天。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⑤秋节:秋季。

⑥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同“花”。

衰:读"cuī",古时候没有"shuaī"这个音。

(但根据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所以我们认为,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是不可取的。

所以读shuaī)⑦百川:大河流。

少:年轻。

老:老年。

⑧徒:白白地。

⑨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⑩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⑪老大:年老。

本段译文:园中的葵菜青青郁郁,葵叶上的露水被朝阳晒干。

春天的阳光把温暖布满大地,万物都焕发出勃勃生机。

常常担心秋天一到,美丽的花叶就会枯黄、衰败。

无数条江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够重新返回西方?年少时如果不珍惜时间努力向上,到老只能白白地悔恨与悲伤。

此诗选自汉乐府。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乐府解题》说这首古辞“言芳华不久,当努力为乐,无至老大乃伤悲也。

”把“努力”理解为“努力为乐”,显然是一种曲解。

长歌行汉乐府古诗解析

长歌行汉乐府古诗解析

长歌行汉乐府古诗解析《长歌行》是汉乐府古诗中著名的叙事诗,也是许多中国人熟悉的作品。

这首诗由白居易所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品之一。

它的内容涉及了政治、文化、历史等内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一、叙事背景《长歌行》的叙事背景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中国出现了许多起义和内乱,演义中的燕、赵、齐三国也因此而存在。

白居易在这首诗里,将曹操及其子嗣并摆在最高位置,并详细描述了炎黄家族后裔之间的亲缘关系,以宣扬爱国主义。

二、写作特点《长歌行》的语言文字流畅,对比鲜明,意境深远,具有画面化的表现力和强烈的纪念意义。

在写作中,白居易强调了千秋万代的高贵之风,表达了将英雄传承下去的壮丽大气。

他运用了象聚引、虚实结合、数与形和夸张修辞等技巧,把丰富的意象和情思穿越至其间,作品中融汇古今,表现出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切热情。

三、文化内涵《长歌行》把家国爱国之情写成歌,以反映当时人们心中的热情和无比的激情。

它充分展现出中华民族的豪迈、英雄、理想和家国的热情,把爱国主义融进文学作品里,表达出爱国主义之激情,也体现出汉文化的特性。

四、对后世的影响《长歌行》对古今文学界有深远的影响。

它的壮美、热烈的叙事,天马行空的诗句,都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作品。

而它在语言、文学艺术、写作风格等方面给出的样板,提出了新的理论问题,也为中国文学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总之,《长歌行》无疑是汉乐府古诗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集中反映了炎黄家族的英雄情怀、家国爱国主义和历史文化的深刻内涵,在诗歌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是传古代文学的形象,更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问题,更是一首用心良苦写就的优美叙事诗,也留给后代了深邃的思考。

关于少年的诗句古诗

关于少年的诗句古诗

关于少年的诗句古诗
关于少年的诗句在古代诗歌中有很多经典的描写,以下是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1. 《长恨歌》——白居易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是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描写少年时代的诗句。

他通过表达少年少壮的时候若不努力,到老时只会徒悲伤,呼唤了青春应该勤奋奋斗的精神。

2. 《赋得自君之令》——李白
曾闻少年狂,和乐今如此。

李白在这首诗中描述了年轻人的狂放和快乐。

他希望年轻人能够珍惜少年时光,勇于追寻梦想,敢于表达自我。

3. 《白头吟》——元稹
寂寞深闺,青楼葬红骨。

岁月无情,我有明心独醒。

元稹的这首诗歌通过描写少年少女被束缚在深闺和红楼之中的遭遇,表达了对年轻人命运的无情和对自由追求的渴望。

4. 《长歌行》——卓文君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卓文君的这首诗歌以花朵的成长为比喻,歌颂了年轻人在阳光
下的青春活力和无限潜力。

5. 《登岳阳楼》——范仲淹
昔时人已没,百年忧与悔。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范仲淹在这首诗词中表达了对年轻人应该勤奋奋斗的呼唤,强调了少年时应该抓住机遇,去追求理想。

以上是一些关于少年的古诗词的相关参考内容。

这些诗句生动地描绘了少年时期的激情与活力,表达了对年轻人的期望和鼓励。

在这些诗词中,少年时代被赋予了重要的含义,激发了人们对青春岁月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

这些诗句为我们带来了对少年时光的美好回忆,也鼓舞着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坚持追求梦想,勇敢向前。

长歌行

长歌行

《长歌行》1.诗中通过描写鲜明的色彩来表现春季无限生机和旺盛活力的句子: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2.诗中借题发挥,描写阳光普照,万物欣欣向荣的诗句: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3.诗中通过写季节的变化,隐喻人们要珍惜大好春光的诗句: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4.诗中比喻时间一去不复返,时间不可逆转的诗句是: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5.诗中劝勉人们珍惜青春,应及时努力的诗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野望》1.诗中通过描写傍晚景色,表现诗人彷徨寂寞之情的诗句: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诗中通过对季节的描写,表现山景萧瑟、寂寞的诗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诗中交代牧人、猎者遂愿而归,收获颇丰的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诗中透露出诗人闲情野趣中隐含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之情的句子: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早寒江上有怀》1.诗中借鸿雁南飞,秋季已至,来表达诗人思归之情的诗句: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2.诗中交代家乡的位置而自然成对诗句: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3.诗中借“乡泪”、“归帆”表达旅人睹物伤情,思念故乡的诗句: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4.诗中能够寄托诗人思归的哀愁和前途渺茫的愁绪的诗句: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5.诗中表现诗人欲归不得的抑郁之情的诗句: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的名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2.诗中表现诗人渴望援引的诗句: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3.诗中表现水天一色,浑然一体的景色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4.诗中表现诗人不甘寂寞(祈望出仕而又心怀内疚)的诗句: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5.诗中表明诗人想投身仕途而又无人举荐的诗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黄鹤楼》1.诗中诗人从传说入笔,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景物的诗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2.诗中能够表达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无限感慨之情的诗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歌行》是北宋文人郭茂倩(1041-1099)编纂的《乐府诗集》中的一首五言古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

这首诗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形象中,使表达的哲理发人深省,又明白易懂。

作品名称:长歌行创作年代:两汉时期作品出处:《乐府诗集》文学体裁:五言古诗作者:汉乐府汉乐府民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1]编辑本段注释①长歌行:汉乐府曲牌名。

②葵:“葵”作为蔬菜名,指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③朝露:清晨的露水。

④阳春:温暖的春天。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⑤秋节:秋季。

⑥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同“花”。

衰:读"cuī",古时候没有"shuaī"这个音。

(但根据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所以我们认为,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是不可取的。

所以读shuaī)⑦百川:大河流。

少:年轻。

老:老年。

⑧徒:白白地。

⑨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⑩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⑪老大:年老。

本段译文:园中的葵菜青青郁郁,葵叶上的露水被朝阳晒干。

春天的阳光把温暖布满大地,万物都焕发出勃勃生机。

常常担心秋天一到,美丽的花叶就会枯黄、衰败。

无数条江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够重新返回西方?年少时如果不珍惜时间努力向上,到老只能白白地悔恨与悲伤。

此诗选自汉乐府。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乐府解题》说这首古辞“言芳华不久,当努力为乐,无至老大乃伤悲也。

”把“努力”理解为“努力为乐”,显然是一种曲解。

汉代的五言古诗,许多是慨叹年命短促、鼓吹及时行乐的。

这首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

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

3、《等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王诗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而苏诗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

”两者都极具哲理性,常被用着座右铭。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就是实现我理想的那一天会来到的,我将大显身手,大展宏图。

出自:行路难【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简析】:《行路难》李白原作三首,这是第一首,作于天宝三年(744),李白遭受谗毁而被排挤出长安时写的。

诗中抒写了他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愤激情绪;但仍盼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选自唐代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意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运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哲理。

现多指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6、《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也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健康长寿,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亮。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苏轼的《水调歌头》词作。

用以表达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

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道:道义;寡:少。

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必陷于孤立。

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他继承孔子的学说,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提出人与人之间要相亲相爱,君主要“与民同乐”,他希望人们能安居乐业,生活有保障9、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

)中心思想《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10、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荆轲刺秦王出发之时,在燕国易水畔,高渐离击筑伴奏所唱,意思是寒风萧萧,易河水寒,我此去必不能生还。

11、富贵不能淫《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加点词释义选自《孟子》。

《孟子》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记述了孟子游说各诸侯国的言行和同当时各学派论辩的情况。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年),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

富贵:指的是有钱财、有地位淫:使······扰乱。

指金钱和地位不能使之扰乱心意。

居天下之广居:居(1):居住。

居(2):住所。

之:相当于“的”。

得:实现。

之:代志向。

由:实行。

道:原则,行为准则。

前后句加点词贫贱不能移移:使······改变。

贫穷卑贱不能使之改变。

形容意志坚定。

威武不能屈威武:威胁暴力。

屈:使...屈服。

不屈从于威势的镇慑之下。

形容不畏强暴。

1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已亥杂诗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译文】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1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本句解释: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

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

1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出自屈原的名作《离骚》,我们应该很熟悉了。

意思是说:在追寻真理(真知)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上天下地)去追求和探索。

这里的“修”我认为就应该解释为:(路)长。

从文中来看,“修远”应是一个并列词,对应下句的“求索”。

《离骚》乃屈原的代表作。

屈原疾楚怀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崇高的地位.它作于屈原放逐江南之时,是诗人充满爱国激情的抒忧发愤之作。

16、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语出: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一折“则愿得姐姐长命富贵,若有些儿好歹,我少不得报答姐姐之恩,可不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意为: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

17、。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孟子·尽心上》,原句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

1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自司马迁《史记》中《报任安书》。

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正义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为自私自利、损人利已而死就比鸿毛还轻。

19、出自宋代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两句诗,表明了文天祥崇高的气节,他认为人生在世谁都要死去,死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有忠诚爱国的赤子之心,永远照耀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汗青”就是史册。

20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意思是: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正怀疑前面没有路,突然出现了一个柳绿花红的小山村.这句是现已成为千古名句,现形容遇到了困难,突然眼前一亮,想到了解决问题或困难的方法,喜出望外.2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无关功利,为给生命一个交代。

2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解释〗树:培植,培养。

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

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出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示例〗西人都知道~,我们应该把培养人才这件大事抓好。

2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25、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语出:《大戴礼记。

子张问入官》一般理解:水如果太清了,就没有鱼了,人如果太精明了,就没有同伴了.2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