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对中英关系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鸦片战争对中英关系的影响

随着18世纪中后期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得到空前发展,经济的发展促进列强殖民扩张的加剧,以获得更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而新航路的开辟无疑为列强的全球扩张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面对列强的工业革命和殖民扩张,大清国仍然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里,闭目塞听,妄自尊大,大清帝国的封建统治风雨飘摇。当英国用鸦片、商品和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的时候,先进的资本主义和落后的封建主义开始了激烈的战争,由此鸦片战争也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帷幕。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而英国的发展又对我们的大国崛起提供了有力的经验和借鉴。在当今全球化浪潮中,中英两大国关系的疏离与推进无疑又会对全球的经济社会进程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鸦片战争对中英关系的影响进行研究。

战前,中国封建社会经过漫长的发展,到鸦片战争前已处于衰落的晚期,经过“康乾盛世”进入危机四伏的“衰世”。经济上,封建土地制度依然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土地高度集中在皇室、官僚和地主手里,土地兼并非常严重,地主对农民的地租盘剥十分苛刻,繁重的地租、税赋、劳役和高利贷,使广大农民陷于极端贫困的悲惨境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的耕织结合的经济结构正是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基础。但我们也应该明白,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已开始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政治上,清朝的封建君主专制政权,弥漫着腐烂的气息,官员腐败,专横独断,虚骄自大,对世界形势茫然无知。军事上,军制落后和军备废弛。文化思想上,严厉的文化专制政策使整个文化思想界呈现“万马齐喑”的局面。在中国封建王朝日益没落的时候,西方资本主义却在蓬勃发展,而英国在当时已成为世界第一个资本主义强国。率先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后,英国完成了以大机器工业代替工厂手工业的进程。据统计,1835年,英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迫切需要扩大海外殖民地作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随着英国以蒸汽为动力的新式轮船和新式来复枪和大炮的采用以及通过战争取得海上霸权后,英国成为横行全球寻找殖民地的头等侵略强国和侵华急先锋。

中英贸易始于16世纪,贸易数量微小,而这一时期英国进入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殖民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后,处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英国资产阶级企图用“商品重炮”轰开中国大门,占领中国市场。而此时英国在对华贸易中一直是入超,输华商品滞销,一方面,这由于闭关政策是自然经济的产物,是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的产物,另一方面这又与清朝抵制东南的海盗骚扰有关。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然而面对中国人民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和打不开中国市场的窘境时,英国决定发动一场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始于1840年。当中国的禁烟消息传到英国时,英国政府很快决定

对中国发起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1840年6月,英国舰队驶进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进行挑衅,鸦片战争开始。英军沿海北犯,到达天津白河口。1841年,英军扩大侵略战争,侵占了广东香港岛,又攻占了中国东南的一些城市。中国军民奋起抵抗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自发的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战斗。1842年8月,当英国军舰驶抵南京下关海面扬言攻城时,清政府屈服求和,鸦片战争结束。随后,中国与英国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为了进一步扩大中国市场,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和法国一同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城,在广州烧杀抢劫,无恶不作,还成立了联军委员会,在广州维持了近四年的殖民统治,占领天津后中英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严重破坏中国主权。

两次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的英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一场侵略战争,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

经济上的变化。

战前封建的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战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陆,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中国开始沦为外国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破坏而逐渐解体,中国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政治上的变化。

战前,中国是一个领土和主权完整的、独立自主的国家,清政府可以在自己的领土上行使全部的主权。战后,领土和主权遭到严重破坏,中国开始成为领土和主权不完整的半独立国家。而清朝统治者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他们的附庸和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社会阶级结构、社会矛盾以及革命任务的变化。

战前,中国社会阶级主要是地主和农民两大对抗阶级。战后,在通商口岸出现了一批外国侵略者培植的买办商人,他们是近代买办资产阶级的前身。此外,在通商口岸的外国企业里,还出现了一批中国最早的近代产业工人。

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

鸦片战争前,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统治。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肩负起了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任务。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两次鸦片战争同时也让英国踏上了殖民侵略的跳板,对英国的发展同样影响深远。

政治上,英国通过侵略战争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本国社会的发展,英国的综合国力更加加强。通过战争,英国扩大了自己的殖民市场,获取了更加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经济上,英国通过侵略战争获取了巨大的经济

利益,英国的殖民市场扩大,方便其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军事上,英军以较少的兵力、较小的代价战胜了中国,英国的船坚利炮显示了其巨大的军事优势,军事上的全球霸权促进英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鸦片战争对中国和英国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中英关系的变化更加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政治上,鸦片战争前,中英几乎没有多少政治往来。即使有数次英国使者访华,在中英关系上也没有多少进展。比如1793年,英国为了建立与中国的通商关系,打开中国市场,派马戛尔尼访华。但乾隆把他当作一个藩属的贡使看待,要他行双膝下跪之礼。马戛尔尼最初不答应,后来有条件的答应。他的条件是:将来中国派使到伦敦去的时候,也必须向英王行跪拜礼,或是中国派员向他所带来的英王的画像行跪拜答礼。最终他以单膝下跪的形式朝见了乾隆帝。至于英国所提出的通商要求,乾隆帝的回答是:“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从而拒绝了英国通商要求。以至于当鸦片战争开始的时候,道光皇帝甚至不知道英吉利是个什么国家、国家地理位置状况和社会发展状况,几乎一无所知。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被打开,中英关系由以前的几乎不来往发展为清政府被迫和英国开始打交道。于是中国的国家主权开始慢慢丧失,清政府不能在自己的领土内独立自主的行使自己的主权,甚至开始投靠外国侵略者,成为其附庸和走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经济上,鸦片战争让中英关系中的经济层面更加紧密。鸦片战争以前,中英之间仅有很少的贸易量,清朝统治着自居天朝上国,物产丰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实行“海禁”,下令不许片板下海,不准片帆入口。1685年,政府开放海禁,允许澳门、漳州、宁波、云台山四口通商。1757年又仅允许广州一口通商,限制中外贸易,因而鸦片战争前中英之间贸易量很少。然而通过侵略战争,中英关系开始紧密起来,中国成为了英国亚洲地区重要的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英国对中国的依赖加大,同时中国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鸦片战争扩大了中英之间的贸易量,英国向中国输入呢绒、棉布等,中国卖给英国的主要是茶叶、生丝、药材等,发达的海运更加有利于货物的运输和集散。

文化上,鸦片战争前,中英之间联系甚微,鸦片战争促进了中英关系交往,促进了中英之间的文化联系以及思想交流。

军事上,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的军队里,装备陈旧,操练不勤,营物废弛,纪律败坏,清朝军队的编制催在眼中的弊陋,清军的编制很分散,军队主要用于维持社会治安,保障政治秩序就成了清军最重要最大的日常任务③,因而,军队的战斗力极其低下。鸦片战争后,英国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国门,当时英国的军事实力非常强,无论是军事技术还是火器与操练都堪称世界一流。中国的落败使中国人民开始借鉴西方的军事成就,中英关系在军事层面上有了很大联系。

外交上,鸦片战争以前中英由于联系甚微,仅仅只有几次英国使臣访华,且都没有重大外交进展,都不了了之。而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和英国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中英外交开始运作起来,而且非常紧密。随着清政府开始投靠外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