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直接接触电击防护解析

合集下载

触电事故预防技术之直接接触电击预防技术

触电事故预防技术之直接接触电击预防技术
屏护是采用遮栏、护罩、护盖、箱闸等将带电体同外界隔绝开来。屏护装置应有足够 的尺寸。应与带电体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遮栏与低压裸导体的距离不应小于 0.8m;网 眼遮栏与裸导体之间的距离,低压设备不宜小于 0.15m,10kV 设备不宜小于 0.35m。屏护 装置应安装牢固。金属材料制成的屏护装置应可靠接地(或接零)、。遮栏、栅栏应根据需 要挂标示牌。遮栏出入口的门上应根据需要安装信号装置和连锁装置。
间距是将可能触及的带电体置于可能触及的范围之外。其安全作用与屏护的安全作用 基本相同。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树木之问、带电体与其他设施和设备之间、带电 体与带电体之间均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安全距离的大小决定于电压高低、设备类型、
环境条件和安装方式等因素。架空线路的间距须考虑气温、风力、覆冰和环境条件的影响。 在低压操作中,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的距离不应小于 0.1m。
在高压作业中,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的距离应满足表 1--3 所列各项最小距 离的要求。
①不足所列距离时,应装设临时谴栏。 ②不足所列距离时,邻近线路应来。电气设备的绝缘应符合其相应的电压等级、环境 条件和使用条件。电气设备的绝缘不得受潮,表面不得有粉尘、纤维或其他污物,不得有 裂纹或放电痕迹,表面光泽不得减退,不得有脆裂、破损 t 弹性不得消失·运行时不得有 异味。
绝缘的电气指标主要是绝缘电阻。绝缘电阻用兆欧表测量。任何情况下绝缘电阻不得 低于每伏工作电压 1OOOΩ . 并应符合专业标准的规定。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第二章第二节讲义课件全考点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第二章第二节讲义课件全考点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第二章第二节讲义课件全考点第二节触电防护技术触电防护技术包括直接接触触电防护、间接接触触电防护和兼防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触电防护技术。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绝缘、屏护和间距。

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接地、接零、等电位联结、双重绝缘、电气隔离、不导电环境。

兼防直接和间接电击措施:安全电压、漏电保护。

一、绝缘、屏护和间距(防直接接触电击)(一)绝缘1 .绝缘材料(1)绝缘材料分类1)固体绝缘材料,包括陶瓷、玻璃、云母、石棉等无机绝缘材料,橡胶、塑料、纤维制品等有机绝缘材料和玻璃漆布等复合绝缘材料。

2 )液体绝缘材料,包括矿物油、硅油等液体。

3 )气体绝缘材料,包括六氟化硫、氮等气体。

(2)绝缘材料性能绝缘材料有电性能、热性能、机械性能、化学性能、吸潮性能、抗生物性能等多项性能指标。

1)电性能:绝缘电阻、耐压强度、泄漏电流和介质损耗。

电阻率:相应于在稳定直流状态下材料所表现的电阻率。

介电常数:表明绝缘极化特征的性能参数。

介电常数越大,极化过程越慢。

绝缘电阻:相当于漏导电流遇到的电阻,是直流电阻。

绝缘物受潮后绝缘电阻明显降低。

2 )力学性能:指强度、弹性等性能。

随着使用时间延长,力学性能将逐渐降低。

3 )热性能:包括耐热性能、耐弧性能、阻燃性能、软化温度和黏度。

耐热性能:用允许工作温度来衡量。

耐弧性能:指接触电弧时表面抗炭化的能力。

无机绝缘材料的耐弧性优于有机绝缘材料。

阻燃性能:用氧指数表示,氧指数是在规定的条件下,材料在氧、氮混合气体中恰好能保持燃烧状态所需要的最彳氐氧浓度。

软化温度:是指固体绝缘在较高温度下维持不变形的能力。

黏度:指绝缘液体的流动性。

4)吸潮性能:包括吸水性能和亲水性能。

木材属于吸水性材料,玻璃属于非吸水性材料、属于亲水性材料,蜡和聚四氟乙烯属于非亲水性材料。

5)抗生物性能:材料抵御霉菌等生物性破坏的能力。

2.绝缘破坏(1)绝缘击穿(都是由碰撞电离导致的电击穿)1)气体绝缘击穿:气体击穿后绝缘性能会很快恢复。

触电防护技术

触电防护技术

触电防护技术一、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1. 绝缘用绝缘材料对带电体封闭和隔离,任何情况下绝缘电阻不得低于每伏工作电压1000欧,并应符合专业标准规定。

2. 屏护采用护罩、箱闸、遮拦等将带电体与外界隔离;金属屏护装置应可靠接地;遮拦应挂标示牌,必要时配备光电报警连锁装置。

遮拦高度不应低于1.7m,下部边缘离地不超过0.1m,栅遮拦高度户内不低于1.2m,户外不低于1.5m。

栏条间距不应大于0.2m。

对于低压设备,遮拦与裸导体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0.8m。

户外变配电装置围墙高度一般不小于2.5m。

3. 间距①线路间距②用电设备间距,常用开关电器安装高度为1.3~1.5m,开关手柄与建筑物之间应保留150mm的距离,室内灯具高度应高于2.5m,低于2.2m应采取安全措施,人碰不到的地方可减为1.5m,户外灯具应高于3m,安装在墙上时可减为2.5m③检修间距,低压操作中,人体与带电体的距离不小于0.1m;二、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1. IT系统保护接地适用于各种不接地配电网,对保护接地电阻有要求,380V不接地系统要求≤4欧,配电变压器或发电机容量不超过100kV.A时,要求≤10欧,不接地配电网,如果高压设备与低压设备公用接地装置,要求接地电阻不超过10欧且≤120/IE2. TT系统(配电网接地,电气外壳接地) 主要用于低压用户,且必须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或过电流保护装置,优先使用前者。

3. TN系统保护接零要求:在同一接零系统中,不允许部分设备只接地不接零的做法(只能接地的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重复接地合格。

零线上除工作接地以外的其他点的再次接地(位置:电缆或架空线进入车间或大型建筑物处、配电线路的最远端及每1km处。

接地电阻:RS≤10Ω )。

工作接地合格。

减轻各种过电压的危险。

工作接地电阻RN≤4Ω。

发生对 PE线的单相短路时能迅速切断电源。

(手持式电气设备不超过0.4s,固定式电气设备不超过5s);PE线和PEN线上不得安装单极开关和熔断器。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
直接接触电击是一种常见的电击事故,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甚至致命。

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必须采取一些防护措施。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
1.穿戴工作服和手套:工作服和手套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绝缘保护,减少电流对人体的直接影响。

2.使用绝缘工具:使用绝缘工具可以有效地隔离电源和工具操作者之间的电流流动,防止电流通过人体。

3.使用安全开关和保护装置:安全开关和保护装置可以在电流异常或故障时迅速切断电源,减少电击的风险。

4.正确接地:正确接地可以将电流导入地面,降低电击的危险性。

5.遵守操作规程:遵守操作规程可以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提高工作安全性。

以上是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的一些基本方法,但是在工作中仍需格外小心谨慎,时刻保持警惕。

如果发现电气设备存在问题或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相关人员。

- 1 -。

第2章触电事故及现场救护

第2章触电事故及现场救护


• 直接接触触电的单相触电
当人体的某一部位直接碰触到带电设备其中的一相时,电流通过人 体了流入大地,这种触电现象称为单相触电。对于高压带电体,人体虽 未直接接触,但由于超过了安全距离,高电压对人体放电,造成单相接 地而引起的触电,也属于单相触电。
• 发生单相触电事故的原因(7方面)
①架空线路和临时线路未按规定架设,交叉跨越距离不够。当人误触及这些 “碰头线”、“拦腰线”、“地爬线”时,造成触电。
➢ 两相触电(人体不同部位同时接触两根相线)作
用于人体的电压等于线电压,这种触电是最危险的
➢ 跨步电压触电(如人在接地短路点周围行走,
其两脚之间的电位差引起的人体触电)跨步电压受 到的影响因素很多:电流大小、地面特征、两脚跨 距以及两脚方位等
6
直接接触触电分单相触电和两相触电
间接接触触电分跨步电压触电和接触电压触
对人体造成的外伤。
常见的电伤有五种:电烧伤、皮肤金属 化、电烙印、机械损伤、电光眼(后接图片)
• 3、电磁伤害 电磁伤害是人体在电磁场照射下,吸收电磁
场的能量而受到的伤害。
3
电伤的伤害
4
二、人体触电的方式
• 按照发生电击时电气设备的状态电击可分为直接 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 ①直接接触电击
• 直接接触电击是触及设备和线路正常运行的带 电体发生的电击,如误接触接线端子、误接触高 低压裸体导线等,也称为正常状态下的电击。 ②间接接触电击
• 电流是造成人体触电的本质原因。
12
二、影响触电后果的因素
1、电流的大小 人体电阻主要由表皮电阻和体内电阻构成,体内电 阻一般较为稳定,约在500Ω左右,表皮电阻则与表 皮湿度、粗糙程度、触电面积等有关,一般人体电 阻在1kΩ~2kΩ之间。

触电防护技术

触电防护技术

第二节触电防护技术所有电气装置都必须具备防止电击危害的直接接触防护和间接接触防护措施。

一、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绝缘、屏护和间距是直接接触电击的基本防护措施。

1、绝缘工程上应用的绝缘材料一般不低于107Ω?m。

绝缘电阻是衡量绝缘性能优劣的最基本的指标。

任何情况下,绝缘电阻不得低于每伏工作电压1000Ω。

2、屏护与间距屏护除隔离带电体外,还起到防止电弧伤人、弧光短路、便利检修工作的作用。

遮拦高度不低于1.7m,下部不大于0.1m;栅遮拦的高度户内不应小于1.2m、户外1.5m,栏条间距不应大于0.2m;对于低压设备,遮拦与裸导体间距不应小于0.8m。

户外变配电装置围墙的高度不应低于2.5m。

遮拦、栅栏等屏护装置上,应有“止步,高压危险!”等标志。

未经相关部门许可,架空线路不得跨越建筑物;明装的车间配电箱底口距地面的高度取1.2m,暗装的取1.4m;明装电度表底口距地面取1.8m。

常用开关电器的安装高度为1.3-1.5m;开关手柄与建筑物之间应保留150mm的距离;墙用平开关离地面取1.4m;明装插座离地高度取1.3-1.8m,暗装的取0.2-0.3m。

室内灯具高度应大于2.5m,受限的可减为2.2m,低于2.2m时,应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当灯具位于桌面上方等人碰不到的地方时,可减为1.5m。

户外灯具高度应大于3m,安装在墙上时可减为2.5m。

起重机具至线路导线间的最小距离,1kV及以下的不小于1.5m,10kV者不小于2m。

二、间接接触触电防护措施IT(保护接地)、TT(工作接地)、TN(保护接零);1、IT系统I表示配电网不接地或经高阻接地,T表示设备外壳接地。

此系统下,应注意漏电状态并未因保护接地而消失;在380V不接地低压系统中,一般接地电阻≤4Ω,当供电源容量不超过100KVA是,接地电阻≤10Ω,10kV配电网中,高低压共用接地时,接地电阻≤10Ω。

2、TT系统前一个T表示配电网接地,后一个T表示设备外壳接地。

浅谈交流电直接接触电击的防护措施

浅谈交流电直接接触电击的防护措施

浅谈交流电直接接触电击的防护措施摘要:在现代化工业大生产过程中,离不开电力机械的动力电气装置,有电气设备就一定会发生交流电直接接触电击事故,预防直接接触电击伤害的基本防护措施,就是绝缘、屏护和间距,其作用就是防止人体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造成触电事故以及防止短路、故障接地等电气事故。

关键词:交流电直接;电击;措施电气危险因素是由于电能非正常状态形成的,电气危险因素分为触电危险、电气火灾爆炸、静电、雷电、射频电磁辐射危害和电气系统故障等。

按照电能的形态,电气事故可分为触电、雷击、静电、电磁辐射和电气装置事故。

1、触电事故触电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伤害形式,本文主要分析交流电直接接触电击的防护措施。

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刺激肌体组织产生针刺感、压迫感、打击感、痉挛疼痛、血压异常、昏迷、心律不齐、心室颤动等造成伤害的形式。

严重时会破坏人的心肝、肺部、神经系统的正常工作,形成危及生命的伤害。

1.1、电击伤害机理。

人体在正常能量之外的电能作用下,肌体容易遭受破坏。

电流作用于心脏或管理心脏和呼吸机能的脑神经中枢时,能破坏心脏等重要器官的正常工作。

1.2、电流效应的影响因素(以下不加说明电流均指工频)。

电流对人体伤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种类、持续时间、通过途径及人体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

1)电流值①室颤电流。

指引起心室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的最小电流。

心室颤动在短时间内会导致死亡,室颤电流与电流持续时间关系密切。

当电流持续时间超过心脏周期时,室颤电流仅为50mA左右;当持续时间短于心脏周期时,室颤电流为数百mA。

当电流持续时间<0.1s时,电击发生在心室易损期,50mA以上的电流能够引起心室颤动。

当电流持续时间>0.1s时,就会导致触电死亡的发生。

为此,《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中8.2.10条规定,开关箱内漏电保护器额定动作电流≤30mA,动作电流时间≤0.1s,比较安全可靠。

第2章直接接触电击防护

第2章直接接触电击防护
化学击穿。
SMU
第2章直接接触电击防护
16
绝缘老化
• 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其绝缘材料由于受热、电、光、 氧、机械力 ( 包括超声波 ) 、辐射线、微生物等因素的长 期作用,产生一系列不可逆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导致 绝缘材料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的劣化。
SMU
第2章直接接触电击防护
17
绝缘老化
• 热老化:促使绝缘老化的主要因素是热。包括低分子挥发 成分的逸出;材料的解聚和氧化裂解、热裂解、水解;材 料分子链继续聚合等过程。多发生在低压电气设备上。绝 缘材料都有其极限耐热温度。
密度就增大,相对介电常数也增大。
第2章直接接触电击防护
8
SMU
介质损耗
• 在交流电压作用下,电介质中的部分电能不可逆地转变成 热能,这部分能量叫做介质损耗。
• 介质损耗可以是由漏导电流引起,也可以由极化所引起。 • 介质损耗使电介质发热,是电介质发生热击穿的根源。 • 影响因素主要有频率、温度、湿度、电场强度和辐射。影
6
SMU
绝缘电阻率和绝缘电阻
• 在电场作用下,带电质点(本征粒子和杂质粒子)可作有 向运动,形成泄漏电流。
– 电阻支路的电流 Ii为漏导电流; – 流经电容和电阻串联支路的电流 Ia称为吸收电流,是由
缓慢极化和离子体积电荷形成的电流;
– 电容支路的电流 Ic 称为充电电流,是由几何电容等效应 构成的电流。
• 电老化:由局部放电所致。原因包括局部放电时产生的臭 氧、氮氧化物、高速粒子等都会降低绝缘材料的性能;局 部放电会使材料局部发热,促使材料性能恶化, 多发生于 高压电气设备。
SMU
第2章直接接触电击防护
18
SMU
我国绝缘材料标准规定的绝缘耐热分级和极限温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局部放电是一种在高压设备绝缘
E +U
中发生的非击穿性放电现象。它会降低
材料的绝缘性能 。一般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a)内部放电
(b)表面放电 :从带电导体到介质表面所发生的放电现象。 它常常发生在电缆接头和电动机绕组的出线端,也就是绝 缘材料与导体的表面结合处。
(c)电晕放电 :高压带电导体在气体介质中的局部放电现象
2020/8/10
9
绝缘电阻和绝缘电阻率
泄漏电流Ii 吸收电流Ia 充电电流IC
(1)在正常工作时
(稳态),漏导电
流决定了绝缘材
料的导电性,因
此,漏导支路的
电阻越大,说明
材料的绝缘性能
越好。
2020/8/10
10
(2)温度、湿度、杂质含量、电磁场强度的增加都会降低电介质材料的 电阻率。
表面电阻率ρs :指材料表面对电流流通的阻力系数。
1Ωm= 106Ω mm2/m,含义是:如果该材料的电阻率为1Ωm,则 用该材料作成1m长、截面为1mm2的细棒时,从两端测得的电阻 为106Ω。
表面电阻率sSs/L
则得
ρs=RsLs/L
2020/8/10
Ls
r
L
C C0
11
介电常数
介电常数是表征电介质极化特征的性 能参数。(储电能力,又称相对电容率)
介质热击穿的根源。
②电气设备中使用的电介质,
要求它的tanδ值愈小愈好。
③ 影响绝缘材料介质损耗的
因素 :频率、温度、湿度、
辐射、电场强度
2020/8/10
13
单位体积内介质损耗功率公式推导
Pc=UIcosφ=U 2cosφ/Xc=ωcU 2cosφ (1)
∵ δ=90°-φ,对介质来说δ值很小约3度左右
②绝缘老化 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其绝缘材料由于受热、
电、光、氧、机械力 ( 包括超声波 ) 、辐射线、微 生物等因素的长期作用,产生一系列不可逆的物理 变化和化学变化,导致绝缘材料的电气性能和机械 性能的劣化。 热老化(低压设备) 电老化(高压设备,局部放电)
2020/8/10
17
局部放电的概念
2020/8/10
直接接触防护 a.防止电流经由身体的任何部位通过; b.限制可能流经人体的电流,使之小于电击电流。 基本措施:绝缘、屏护、间距
间接接触防护 a.防止故障电流经由身体的任何部位通过; b.限制可能流经人体的故障电流,使之小于电击电流 c.在故障情况下触及外露可导电部分时,可能引起流
电力工程系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电气安全技术
第二章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
电击防护基本准则:在正常情况或在单故障情况下, 易触及的可导电部分均应是无危险的。
所谓“易触及的可导电部分”包括了电气设备上 的“带电部分”和“外漏可导电部分”。 带电部分:正常使用时要被通电的导体或可导电部分 外漏可导电部分:电气设备能触及的可导电部分。正 常情况下不带电,但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带电。
电子所在各轨道层的位置,从内到外分为价带、能区和传导 带三个区域。其中价带中的电子被共价键所约束,活动能力 低;能区就是一个门坎,电子越不过这个门坎就到不了传导 带。传导带又叫导电带,其内的电子活动性强,处于价带中 的电子只有获得各种刺激或激发,得到足够的能量,才能越 过能区的阻挡进入传导带,成为活动性强的电子。当电介质 传导带中的电子无限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电介质的绝缘性能 就遭到破坏。
经人体的电流等于或大于电击电流时,能在规定的 时间内自动断开电源。
2020/8/10
3
第一节 绝缘
定义:利用绝缘材料对带电体进行封闭 和隔离。
作用: 防止设备、元件短路;防止触电。
绝缘是衡量电气设备寿命的指标
2020/8/10
4
1 绝缘材料
定义:又称电介质,凡由电阻系数大于 107 cm
③绝缘损坏
绝缘材料的介电常数受电源频率、温 度、湿度等因素而产生变化。
通过测量介电常数,能够判断电介质 受潮程度。
介质损耗和介质损耗角
在交流电压作用下,电介质中的部分电能不可逆地 转变成热能,这部分能量叫做介质损耗。
介质损耗一种是由漏导电流引起的;另一种是由于 极化引起的。
总结:
①介质损耗将使介质发热,是
分类:有机、无机、复合
绝缘子、干式变压器
2020/8/10
7
钢化玻璃绝缘子串、 支柱式绝缘子 干式变压器
2 绝缘材料的电气性能
①对绝缘材料的基本要求 良好的介电性能 良好的耐热性能 导热性与耐潮性,较高的力学强度,且又便
于加工 ②绝缘材料的性能指标 绝缘电阻率ρ( 或电导γ) 、 相对介电常数εr 、 介质损耗角 tanδ
会使通过电介质的电流突然猛增,这时绝缘材 料被破坏,完全失去了绝缘性能,这种现象称 为电介质的击穿。发生击穿时的电压称为击穿 电压,击穿时的电场强度简称击穿场强。 气体电介质击穿机理 液体电介质击穿机理 固体电介质击穿机理(电、热、放电、电化学 )
传导带
能区 价带
传导带的概念 在高压绝缘理论中,纯净均匀介质材料的原子结构,其
电气设备举例:
油浸式变压器、多油断路器、
少油断路器、充油电缆、电容器
注意:防水、防杂质(变压器)
2020/8/10
6
③ 固体绝缘材料,常用的有树脂绝缘漆,纸、纸 板等绝缘纤维制品,漆布、漆管和绑扎带等绝 缘浸渍纤维制品,绝缘云母制品,电工用薄膜 、复合制品和粘带,电工用层压制品,电工用 塑料和橡胶、玻璃、陶瓷等。
∴ sinδ=tanδ
cosφ=sin(90°-φ)=sinδ=tanδ
(2)
Wc=0.5CU 2=0.5(εS/d)×(Ed)2 =0.5εE 2Sd
即 CU 2=εE 2Sd
(3)
将(2)、(3)代入(1)式
得Pc=ωεE 2Sd tanδ
P=Pc/Sd=ωεE 2 tanδ
3 绝缘的破坏
①绝缘击穿 当施加于电介质上的电场强度高于临界值时,
的物质构成的材料,在电工技术上便称为 绝缘材料。 种类: ①气体绝缘材料,常用的有空气、氮、氢、二氧 化碳和六氟化硫等; 电气设备举例: 空气断路器、真空断路器、氢冷发电机、 SF6断路器
2020/8/10
5
②液体绝缘材料,常用的有从石油原油中提炼 出来的绝缘矿物油,十二烷基苯、聚丁二烯、 硅油和三氯联苯等合成油以及蓖麻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