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合集下载

二十四节气72候

二十四节气72候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2月2-5日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2月18-20日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3月5-7日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3月20-22日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4月4-6日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4月19-21日立夏:夏季的开始。

5月5-7日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5月20-22日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6月5-7日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6月21-22日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7月6-8日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7月22-24日立秋:秋季的开始。

8月7-9日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8月22-24日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9月7-9日秋分:昼夜平分。

9月22-24日寒露:露水已寒,将要结冰。

10月8-9日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10月23-24日立冬:冬季的开始。

11月7-8日小雪:开始下雪。

11月22-23日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12月6-8日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12月21-23日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1月5-7日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1月20-21日72候一月(正月)立春:初候,东风解冻;阳和至而坚凝散也。

二候,蛰虫始振;振,动也。

三侯,鱼陟负冰。

陟,言积,升也,高也。

阳气已动,鱼渐上游而近于冰也。

雨水:初候,獭祭鱼。

此时鱼肥而出,故獭而先祭而后食。

二候,候雁北;自南而北也。

三候,草木萌动。

是为可耕之候。

二月惊蛰:初候,桃始华;阳和发生,自此渐盛。

二候,仓庚鸣;黄鹂也。

三候,鹰化为鸠。

鹰,鸷鸟也。

此时鹰化为鸠,至秋则鸠复化为鹰。

春分:初候,玄鸟至;燕来也。

二候,雷乃发声。

雷者阳之声,阳在阴内不得出,故奋激而为雷。

三候,始电。

电者阳之光,阳气微则光不见,阳盛欲达而抑于阴。

其光乃发,故云始电。

三月清明:初候,桐始华。

二候,田鼠化为鴽,牡丹华;鴑音如,鹌鹑属,鼠阴类。

二十四节气排序正确的时间

二十四节气排序正确的时间

二十四节气排序正确的时间
二十四节气的排序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1、春季
立春:公历2月3-5日交节。

雨水:公历2月18-20日交节。

惊蛰:公历3月05-07日交节。

春分:公历3月20-22日交节。

清明:公历4月04-06日交节。

谷雨:公历4月19-21日交节。

2、夏季
立夏:公历5月05-07日交节。

小满:公历5月20-27日交节。

芒种:公历6月05-07日交节。

夏至:公历6月21-22日交节。

小暑:公历7月06-08日交节。

大暑:公历7月22-24日交节。

3、秋季
立秋:公历8月07-09日交节。

处暑:公历8月22-24日交节。

白露:公历9月07-09日交节。

秋分:公历9月22-24日交节。

寒露:公历10月08-09日交节。

霜降:公历10月23-24日交节。

4、冬季
立冬:公历11月7-8日交节。

小雪:公历11月22-23日交节。

大雪:公历12月6-8日交节。

冬至:公历12月21-23日交节。

小寒:公历1月5-7日交节。

大寒:公历1月20-21日交节。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节气中的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分别为干支历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月、申月、酉月、戌月、亥月、子月、丑月的起始。

立春:又名立春节、正月节、岁旦等,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是干支历的岁始,乃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代表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

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

现行是依据太阳黄经度数定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于每年公历2月3-5日交节。

干支纪元,以寅月为春正,立春为岁首。

立春,大地回春,终而复始、万象更新,在传统观念中,立春具有吉祥的涵义。

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依据斗转星移定岁时。

天维建元,从寅开始,如《淮南子·天文训》收录:“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

十二月运行,周而复始,岁末十二月指丑方,正月又复还寅位,“斗柄回寅”,春回大地,进入全新的循环,万象更新,新岁开启。

建寅的正月,又叫做“元”月,立春为元月元日,立春是干支(岁、摄提)的历元。

《史记.天官书》将立春称为“王者岁首”:“正月旦,王者岁首,立春日,四时之始也”。

春季为四时之首,立春又是春季之始,立春既是“四时之始”,又是一岁之首。

立春是“四立”之一,反映着冬春季节的更替,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立春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

立春,在自然界,最显著的特点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

时至立春,在我国,北回归线(黄赤交角)及其以南一带,可明显感觉到早春的气息扑面而来。

而在以北大部分地区,只能是说进入春天的前奏,万物尚未复苏,还处于万物闭藏的的冬天。

对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来说,距北回归线(黄赤交角)越远,进入春天越迟。

二十四节气含义及来历

二十四节气含义及来历

二十四节气含义及来历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先把24节气的名称按次序列下,分为四组,每组又分为前后两半: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这样一摆出,立刻能看出前半四个立字后,紧跟着后半开始,又见“春夏秋冬”四个大字领头。

这什么意思呢?不言而喻,这是说春夏秋冬四季从四个立立起来,立起来就是开始嘛。

后半的“春夏秋冬”配上两个“分”字,两个“至”字。

分是什么意思?最简单的“分”,就是“一分为二”了,这就表明,在这里把一季“一分为两半”了。

那另外两个“至”字呢?容易误解为“到头了”的意思,但要弄清楚是什么到头了?不要当作是一季到头了,而是太阳向北或向南走到头了,要回头走了。

确切追究这个“至”字的本义的话,“至”是极的意思。

比如我们说“至少”,就是说不能再少了,少到极点了。

夏至就是说太阳向北走到`极点了,要回头了,但夏季并没有完,而是刚刚到中点。

冬至也是类似,太阳刚刚到极南点,开始转向北了,冬季过了一半了。

通常把这八个节气称为四季八节。

24节气表

24节气表

24节气表
二十四节气表,是中国历法中二十四个特定节令的列表,每个
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

它准确地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人们日
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十四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节气中的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
大雪、小寒,分别为干支历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月、申月、酉月、戌月、亥月、子月、丑月的起始。

二十四节气有哪些节气名称及概述

二十四节气有哪些节气名称及概述

二十四节气有哪些节气名称及概述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时间节气划分方式,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轨迹和地球季节变化的规律而定。

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也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遗产。

下面将会列举出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及简要概述。

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表示春天开始的好时机。

意味着寒冬渐渐过去,阳光明媚,气温开始回升。

雨水:意味着降水量开始增多,雨水渐渐增多,表示春季的到来。

这个阶段一般是降雨最多的时候。

惊蛰:意为“蛰伏的动物惊醒”,代表春天渐近的预兆。

此时寒冷的天气逐渐消退,大地回暖,万物复苏。

春分:春分表示昼夜相等,标志着春季正式来临。

它代表着冬季的结束,昼夜渐长,气温逐渐回升。

清明: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气温回升的时候,大地万物开始萌发。

人们在这一天会祭祀祖先,扫墓缅怀亲人。

谷雨:意味着农作物播种的好时机,是春季收获的领头节气。

此时,谷类作物开始成熟,也是春季田间劳动的黄金时间。

立夏:表示夏天的开始,此时阳光变得更加强烈,气温也开始回升,是草木茂盛之时。

小满:是春季种植作物的好季节,也是夏季的前奏。

此时田野里的作物开始渐渐长大,人们正式进入夏季农时。

芒种:指谷类作物籽粒成熟的时期,此时气候渐热,万物茂盛,稻谷、麦类等开始陆续成熟。

夏至:夏至是一年的中心点,也是阳光最直射的时刻。

此时,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

小暑:气温开始逐渐升高,炎热的夏天正式开始。

小暑一般是最热的季节之一。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在这个节气里气温达到最高峰。

此时,人们需要注意防暑降温,保持身体健康。

立秋:是代表秋季来临的节气。

立秋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结束,凉爽的秋天即将到来。

处暑:处暑是像往常一样炎热的日子,但可以感觉到一丝凉意的时候。

这意味着炎夏即将过去,秋季的气息逐渐强烈。

白露:白露是秋季的开始,意味着天气逐渐凉爽,晨起时,地面上会有露水。

秋分:秋分和春分一样,是一年中昼夜相等的一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各节气详解

二十四节气各节气详解

二十四节气详细解释、农业应用、注意事项和民间说法1.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春天的开始。

在农业方面,立春是开始准备春耕的时间。

农民们会开始清理田地、准备种子和农具。

注意事项包括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春季流行病的发生。

民间有咬春的习俗,吃春饼、春卷等。

2.雨水:表示降水量逐渐增多,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

农民们会根据雨水情况来安排灌溉和施肥。

注意事项包括注意防范雨水过多导致的洪涝灾害。

民间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认为雨水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3.惊蛰:意味着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在农业方面,惊蛰是开始春耕的好时机,也是防治害虫的关键时期。

注意事项包括注意预防害虫的滋生和疾病的传播。

民间有吃梨的习俗,认为惊蛰吃梨可以润肺止咳。

4.春分:春分这一天昼夜平分,此后白天渐长,黑夜渐短。

在农业方面,春分是种植春季作物的关键时期。

农民们会抓紧时间播种、施肥和灌溉。

注意事项包括注意天气变化,防范倒春寒的影响。

民间有春分立蛋的习俗,认为春分这天可以把鸡蛋立起来。

5.清明: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有扫墓祭祖的传统。

在农业方面,清明是春耕春种的重要时期。

农民们会继续进行田间管理和作物的移栽。

注意事项包括注意防火,避免森林火灾的发生。

民间有踏青、放风筝等习俗。

6.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

在农业方面,谷雨是谷类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需要加强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注意事项包括注意防范强降水对农作物的影响。

民间有喝谷雨茶的习俗,认为谷雨茶有清火明目的功效。

7.立夏:表示夏季的开始,气温逐渐升高,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

在农业方面,立夏是管理田间、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时期。

注意事项包括注意防暑降温,及时给农作物浇水。

民间有吃立夏蛋的习俗,认为立夏吃蛋可以强身健体。

8.小满:小满节气意味着麦类等夏熟作物开始饱满,但还未成熟。

在农业方面,小满是防治病虫害、加强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来历


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人民中就有了 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 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 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 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 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 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 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这八个节气标示 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后来到 了《淮南子》一书的时候,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 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节气日期速算法




通式寿星公式——[Y×D+C]-L Y=年代数、D=0.2422、L=闰年数、C取决于 节气和年份。 本世纪立春的C值=4.475,求2017年的立春 日期如下: [2017×0.2422+4.475]-[2017/4-15]=492489=3 所以2017年的立春日期是2月3日,就是这 么简单。
二十四节气农谚歌
正月: 岁朝蒙黑四边天,大雪纷纷是旱年, 但得立春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耕田。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惊蛰闻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 风雨相逢初一头,沿村瘟疫万民忧, 立夏东风少病遭,时逢初八果生多, 端阳有雨是丰年,芒种闻雷美亦然, 三伏之中逢酷热,五谷田禾多不结, 立秋无雨甚堪忧,万物从来一半收, 秋风天气白云多,到处欢歌好晚禾, 初一飞霜侵损民,重阳无雨一天晴, 立冬之日帕逢壬,来岁高田枉费心, 初一有风多疾病,更兼大雪有灾魔, 初一东风六畜灾,倘逢大雪旱来年, 月中但得逢三卯,到处棉花豆麦佳。 清明风若从南起,预报丰年大有收。 雷鸣甲子庚辰日,定主蝗虫损稻禾。 夏至风从西北起,瓜蔬园内受熬煎。 此时若不见灾危,定主三冬多雨雪。 处暑若逢天下雨,纵然结实也难留。 最怕此时雷电闪,冬来米价道如何。 月中火色人多病,若遇雷声菜价增。 此日更逢壬子日,灾殃预报损人民。 冬至天晴无雨色,明年定唱太平歌。 若然此日天晴好,下岁农夫大发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节气,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也是最接近我们生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即使是历经几千年后,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也有很深远的影响。

立春
柳枝条条探芽苞,轻风吹拂催嫩草。

田野欲出泥土香,今年播种春苗秧。

立春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

其含义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雨水
草木萌动花盛开,春耕闲田有人来。

大地氤氲天生水,淅沥滋润贵如油。

雨水时节,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

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惊蛰
春雷隆隆万物长,黄鹂鸣柳垒高仓。

一片园地桃色红,布谷声声茂绿浓。

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

“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春分
晴播耕种育苗秧,麦苗青青菜花香。

仲季花开春分日,莺喧草长农村忙。

春分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

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

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

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
寻游踏青大地春,插枝辟邪柳絮轻。

中华民间祭祀日,介子传统亦寒食。

清明时节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

从前,在清明节这一天,有些人家都在门口插上杨柳条,还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这是古老的习俗。

谷雨
细雨淅淅谷物生,野外翠绿时节长。

东村花下等仙子,仙子原来是春娘。

谷雨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

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立夏
斗指东山埂田下,此时秧苗已长大。

藤蔓牵挂胖青瓜,不用王婆大家夸。

立夏是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万物旺盛大。

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最重要节气。

小满
丰年季节四月中,禾苗成熟各不同。

麦穗青芒风拂面,点头挥舞杆儿壮。

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芒种
梅雨季节天多雨,早种红芋好当时。

籼秧拨节蓄花黄,垄上埂下一片忙。

芒种是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

如过了这个时候再种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

同时,“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麦、大麦等,“种”指种子。

芒种即表明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
夏至端阳蝉始鸣,烈日炎炎伏热生。

乌金土地黄金麦,喜收澄澄丰年来。

夏至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

所以古时候又把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阳运行到最北的一日。

小暑
盛夏六月热绚地,蛰居阴凉蟋蟀迟。

伏天杨柳垂于瘦,割晒稻谷好天气。

天气已经很热了,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

此时,已是初伏前后。

大暑
烈日炎炎当空照,稻禾热情长势好。

大暑灸热煮绿地,蝉虫嘶叫烤问天。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勤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

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

这个节气雨水多,在“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谚语,要注意防汛防涝。

立秋
早晨大地雾隐生,丝丝凉意立雨阴。

远山近观金叶爽,暑去凉来好个秋。

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

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处暑
天地乾坤始渐肃,鹰隼捕鸟稷乃登。

冷热交换试拳脚,一场秋雨一场寒。

这时夏季火热已经到头了。

暑气就要散了。

它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

是气候变凉的象征,表示暑天终止。

白露
大雁燕子向南飞,来年漾春喜往回。

白露觅觅秋分起,又见丰收稻晚米。

白露时节,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

故此称之为白露。

秋分
一分秋意一分凉,野外繁露披衣裳。

八九菊黄蟹儿肥,风和气爽丹桂香。

秋分这一天同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

依我国旧历的秋季论,这一天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一半,因而称秋分。

但在天文学上规定,北半球的秋天是从秋分开始的。

寒露
红叶深秋凝景象,蝉噤荷残偶见霜。

晨早洦塘腾雾气,袅袅轻盈舞逸上。

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露水日多,且气温更低了。

所以,有人说,寒是露之气,先白而后寒,是气候将逐渐转冷的意思。

而水气则凝成白色露珠。

霜降
气肃霜降渐冷凉,草木枯萎凋零黄。

月夜秋云没落水,总有青绿独自芳。

霜降时节,天气已冷,开始有霜冻了,所以叫霜降。

立冬
一年四季随岁走,今到立冬储寒衣。

农耕乃重盛德水,善修渠道莫闲田。

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一直被我国人民熟知。

冬,作为终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了,作物收割之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
小雪
不见藕塘芙蕖叶,初冬菊残傲霜枝。

风腌松柏挺直翠,禄禄濡养好御冬。

小雪时节,气温下降,开始降雪,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所以叫小雪。

小雪前后,黄河流域开始降雪;而北方,已进入封冻季节。

大雪
苍茫大地一片白,素夜田园生天籁。

瀌瀌铺飘雪满天,瑞兆来岁必丰年。

大雪前后,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冬了。

冬至
日照数九冬至天,清霜风高未辞岁。

又是一个平衡日,子线从南向北回。

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我们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

而冬至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长了,谚云: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小寒
寒九出门霜上走,草庐檐下冰笋久。

喜鹊登枝嬉戏叫,催问春天何时到?
小寒以后,开始进入寒冷季节。

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

大寒
花草树木管时令,飞禽鸟鸣报农时。

悄然欢送大寒夜,热热闹闹迎新年。

大寒就是天气寒冷到了极点的意思。

大寒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大寒正值三九刚过,四九之初。

谚云:“三九四九冰上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