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1-2-1

合集下载

中医儿科学全版

中医儿科学全版

第一单元历代儿科名家及专著一、中医儿科学的萌芽期(远古至南北朝)扁鹊:我国最早的儿科医生二、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期(隋朝至宋朝)《颅囟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儿科专著,书中首倡小儿体质属“纯阳”观点北宋钱乙及《小儿药证直诀》,学术思想:1.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概括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2.创立了“面上证”“目内证”的诊断方法;3.并首创儿科五脏辩证体系,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辩证纲领,成为中医儿科辩证学中最重要的方法;4.治疗上创立新方,化裁古方;5.对儿科四大要证“痧、痘、惊、疳”有较为详细的记载,提出“急惊合凉泄,慢惊合温泄”的治疗大法。

被后世誉为“儿科之圣”。

北宋时期,山东名医董汲擅用寒凉法治疗,总结撰成《小儿斑疹备急方论》,是为痘疹类第一步专著。

南宋陈文中,著《小儿痘疹方沦》《小儿病源方论》。

三、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期(元朝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明代万全著作有《育婴家秘》、《幼科发挥》、《痘疹心法》、《片玉心书》《片玉痘疹》倡导“育婴四法”,即“预养、胎养、蓐养、鞠养”,提出了“二有余,三不足”。

治疗方面提出“首重保护胃气”清陈复正,号飞霞,著《幼幼集成》,该书详析指纹之义,归纳为“浮尘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

小儿年龄分期一、胎儿期:从受孕到分娩共40周,称为胎儿期。

目前国内将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足天,定为围生期。

二、新生儿期: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满28天三、婴儿期:从出生到1周岁之前,称为婴儿期。

这一时期生长发育极为迅速,充分显示了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

四、幼儿期:从1周岁到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这一时期体格增长速度较前缓慢,但动作、语言、思维发育加快。

五、学龄前期:从3周岁到6~7周岁(进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也称幼童期。

这一时期体格发育稳步增长,智力发育迅速,活动能力增强。

六、学龄期:从入小学开始(6~7周岁)到青春期前,称学龄期。

中医儿科学

中医儿科学

中医儿科学中医儿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专注于研究和治疗儿童的疾病。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儿童被视为“稚阴稚阳”之体,即儿童的阴阳气血尚未完全成熟和稳定,因此,儿童的生长发育和疾病治疗都需要特别注意。

中医儿科学认为,儿童的生理特点主要体现在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等方面。

由于儿童的脏腑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弱,因此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导致疾病的发生。

在治疗儿童疾病时,中医儿科学强调辨证论治,即根据儿童的具体体质、病因、病机和病情,采用个性化的治疗方法。

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中药、针灸、推拿、食疗等。

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儿科学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

根据儿童的体质和病情,选用相应的中药进行调理,以达到调和阴阳、疏通经络、增强机体抵抗力的目的。

2.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通过刺激儿童的特定穴位,调整气血运行,促进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针灸治疗在儿童中应用时,需要特别注意手法的轻柔和穴位的选择。

3. 推拿治疗:推拿治疗是通过手法按摩儿童的特定部位,以促进气血流通,缓解肌肉紧张,增强儿童的体质。

推拿治疗适用于多种儿童疾病,如消化不良、感冒、咳嗽等。

4. 食疗治疗:食疗治疗是根据儿童的体质和病情,选用具有特定食疗作用的食物,通过饮食调理来辅助治疗。

食疗治疗在中医儿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它既能满足儿童的营养需求,又能辅助治疗疾病。

中医儿科学在预防儿童疾病方面也有其独特的优势。

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可以有效地增强儿童的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总之,中医儿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融合了中医的理论和实践,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全面的支持。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儿科学也在不断地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以期为儿童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医疗服务。

“中医儿科学(课件)”

“中医儿科学(课件)”
中医儿科学(课件)
了解治疗儿童常见病的传统中医方法,中医儿科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养育儿童 时应注意的中医理念。
传统中医方法
中药疗法
掌握常见中药的治疗效果,如清热解毒、平喘 化痰等。
推拿疗法
学习适用于儿童的推拿手法,如腹部按摩和穴 位按压。
针灸疗法
了解儿童针灸的基本原理及适应症。
食疗疗法
探索中医食疗对儿童常见病的调理作用,如饮 食治疗脾虚。
感冒与发热
了解中医药对于清热解毒和解表散寒的 功效。
腹泻与消化不良
学习适用于儿童的中医草药调理,帮助 改善消化问题。
健康饮食与中医养生
均衡饮食
中草药茶
了解儿童健康饮食的标准与推荐, 重视五谷杂粮与蔬果摄入。
学习适用于儿童的中草药茶,如 菊花茶和绿豆汤等。
运动与休息
让孩子参与适当的运动,保证充 足的睡眠时间。
研究与发展
1 现代科学验证
介绍现代医学对中医儿科学 的研究结果与认可。
2 整合与创新
探索中西医结合在儿童疾病 治疗中的应用。
3 未来展望
展示中医儿科学在医疗技术与治疗模式上的创新。
结论
总结中医儿科学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鼓励更多人了解和应用传统中医方法保护儿童健康。
中医儿科学的理论基础
• 气血阴阳平衡的重要性 • 五脏六腑的功能与相互关系 • 中医诊断方法的应用 • 中药材的药医理论指导儿童的饮食、作息、起居,以及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管 理。
中医治疗儿童常见病
1
咳嗽与哮喘
2
掌握中药治疗儿童咳嗽、哮喘的方法,
如化痰止咳。
3

中医儿科学 PPT课件

中医儿科学  PPT课件

分科开始《隋书·经籍志》记载南北朝医药书中
专门列出了儿科、产科、妇科等医事分科,同
时也出现了儿科医学著作,如王末钞的《小儿
用药本草》2卷,徐叔响的《疗少小百病杂方》
37卷等。
医学课件
9
专科教育 隋唐时期,朝廷设立“太医
署”,由“医博士”教授医学,其中专 设少小科,培养专门的儿科医生,学制5 年。
关于痫证,在理论上,他首先肯定了痫证的怪叫 声是痰,其“惊风三发便成痫”以及“瘀血成痫” 等创见性的提法,很有科学价值。
曾氏将小儿病因病机诊治等编成七言四句歌诀, 并加以注解,以便初学者理解和记诵,对儿科学 知识的普及应用起到了促进作用。
医学课件
20
明代儿科医家鲁伯嗣著《婴童百问》10卷,他 将儿科病证设为百问,每问一证,必究其受病 之源,详其治疗之法,列方886首,其中以麻 疹和水痘的鉴别与治法尤详。
医学课件
13
二、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期(宋朝~金)
宋代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促进了中医 学的发展,随着专门儿科医家和专门儿 科著作的不断出现,中医儿科理论体系 逐渐形成。
北宋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中医儿 科学形成的主要标志。
医学课件
14
北宋钱乙,字仲阳,为儿科之圣。他的 学术建树由其弟子阎季忠收集整理,编 写成《小儿药证直诀》3卷,上卷论脉证 治法,中卷列医案23则,下卷为方剂。
南宋刘昉等编著《幼幼新书》40卷,627门, 许多散失的宋以前儿科著作被收录其中而得以 流传,其中脾胃病占l/4,民间歌诀90余首, 方剂2000余首,内容极其丰富,并记载了宋代 以前各医家察看小儿虎口三关指纹的方法。现 存医书有指纹记载者,当推此书为最早。《幼 幼新书》是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儿科学专著, 有较高的学术及文献价值。

中医儿科学 (1)精选全文

中医儿科学 (1)精选全文

几个重要学说-稚阴稚阳说
清吴鞠通在〈温病条辨·解儿难〉中对稚阴 稚阳的认识进行了归纳和解说,他提出: “古称小儿纯阳,此丹灶家言,谓其未曾 破身耳,非盛阳之谓。小儿稚阳未充,稚 阴未长也。”
小儿时期无论脏腑气血、筋脉骨肉等物质 基础还是生理功能方面均处于幼小的状态, 成而未全,全而未壮。也就是说,“阴” 和“阳”均是幼稚的。
小儿体格发育
脉搏(次/分)
呼吸(次/分)
新生儿
120~140
40~45
新生儿~1岁 110~130
30~40
1~3岁
100~120
25~30
3~7岁
80~100
20~25
7~12岁
70~90
18~20
血压-小儿年龄越小,血压越低。1岁以上小儿血压可按下列公式计 算:
收缩压(mmhg)=80+年龄×2
望诊
1.五色主病:所谓五色指红、青、黄、白、黑, 又称五色诊。
面呈白色,多为寒证、虚证、吐泻。
面呈红色,多为热证。
面呈黄色,多为虚证或有湿,可见于疳证、 积滞、虫证。
面呈青色,多为寒证、疼痛、瘀证、惊痫。
面呈黑色,多为寒证、疼痛、惊痫,或内有 水湿停饮。
2.五部配五脏五部指左腮、右腮、额上、鼻
小儿体格发育
牙齿-小儿出生后5~10个月开始出乳 牙,于20~30个月出齐20颗乳牙, 6岁后开始换为恒牙,并长出第1恒磨牙, 12岁左右长出第2恒磨牙,18岁以后 开始出现第3恒磨牙(智齿)。恒牙共3 2个,一般于20~30岁时出齐。
6~24个月正常小儿牙齿数,可用下列 公式计算:
牙齿数=月龄-4或6
万全 -《万氏家藏育婴秘诀》,《万氏家传幼科发挥》, 《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三有余、四不足学说,即阳常有 余、阴常不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 足;肾常不足。-强调调理脾胃

《中医儿科学》医学课件

《中医儿科学》医学课件

咳嗽的治疗
厌食症的治疗
药物治疗
使用中药或西药进行调理,如健脾丸、乳酸菌素片、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等。
心理治疗
进行心理疏导和行为疗法,帮助患儿克服心理障碍,增加食欲。
饮食调节
控制饮食,避免过度喂养,多吃蔬菜、水果等天然食物。
中药在儿科的应用
05
中药在儿科治疗中的应用
清热解毒类中药
如金银花、连翘等,常用于治疗儿科感染性疾病,如感冒、肺炎等。
暑湿感冒
清暑祛湿解表,可服用藿香正气软胶囊、保济丸等药物。
风寒咳嗽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可服用通宣理肺丸、小儿止咳糖浆、麻杏止咳片等药物治疗。
风热咳嗽
疏风解热,宣肺化痰。可服用蛇胆川贝液、急支糖浆、鲜竹沥口服液等药物治疗。
内伤咳嗽
调理脏腑功能,可服用养阴清肺口服液、百合固金丸、蛤蚧定喘丸等药物治疗。
中医儿科学的定义
中医儿科学的定义与特点
中医儿科学的历史
中医儿科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儿科理论的记载,后经历代医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
中医儿科学的发展
现代中医儿科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了现代医学和其他学科的成果,形成了中西医结合的儿科学体系。
中医儿科学的历史与发展
如人参、黄芪等,可提高小儿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增强免疫力中药
如防风、白术等,可用于预防小儿过敏反应,如哮喘、荨麻疹等。
抗过敏中药
如板蓝根、大青叶等,可用于预防小儿传染病的发生。
预防传染病中药
中药在儿科预防中的应用
如枸杞、红枣等,富含营养成分,有助于小儿身体康复。
营养补充中药
调理脾胃中药
安神益智中药

中医儿科学(中医专业课)

中医儿科学(中医专业课)

儿科学基础小儿年龄分期1.胎儿期受孕至分娩,共40周——妊娠中期15周、妊娠晚期13周损伤,易致早产。

2.新生儿期出生至生后满28d——易致产伤、窒息、硬肿、脐风。

3.婴儿期生后满28d至1周岁——肺系疾病、脾系疾病及各种传染病。

4.幼儿期1~3周岁——易发生脾系病证,传染病发病率增高,易发生意外事故5.学龄前期3~7周岁——易发生溺水、烫伤、坠床、错服药物以致中毒等6.学龄期7~12周岁——防止近视,防止龋齿,减少精神行为障碍7.青春期女孩自11~12岁到17~18岁,男孩自13~14岁到18~20岁——保障青春期的身心健康小儿生长发育体重测量方法及正常值:测量体重,应在清晨空腹、排空大小便、仅穿单衣的状况下进行。

平时于进食后2小时称量为佳。

出生体重:约3Kg1~6个月:每月长0.7Kg公式:体重(Kg)=3+0.7×月龄7~12个月:每月长0.5Kg公式:体重(kg)=7+0.5×(月龄-6)1岁以上:每年长2kg公式:体重(Kg)=8+2×年龄身长(高)测量方法、正常值:3岁以下小儿仰卧位以量床测量从头顶至足底的长度,称身长。

3岁以上用身高计或固定于墙上的软尺测量身高。

出生时:约50cm。

生后第一年增长约25cm,其中前3个月约增长12cm。

第二年增长约10cm。

2周岁后至青春期身高增长每年约7cm。

2~12岁身高公式:身高(cm)=70+7×年龄囟门测量方法、闭合时间:出生时约1.5~2cm,至12~18个月闭合。

后囟是顶骨和枕骨之间的三角形间隙。

部分小儿出生时就已闭合,未闭合者正常情况应在生后2~4个月内闭合。

乳牙和恒牙的萌出时间、数目正常值:牙齿萌出时间及正常值乳牙20颗:4~10个月萌出(顺序先下颌后上颌,自前向后依次萌出,尖牙例外),2~2.5岁出齐;2岁内:出牙数=月龄-(4或6)。

呼吸、脉搏、血压的正常值及与年龄增长的关系:呼吸、脉搏: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低。

中医儿科学全版

中医儿科学全版

第一单元历代儿科名家及专著一、中医儿科学的萌芽期(远古至南北朝)扁鹊:我国最早的儿科医生二、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期(隋朝至宋朝)《颅囟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儿科专著,书中首倡小儿体质属“纯阳”观点北宋钱乙及《小儿药证直诀》,学术思想:1.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概括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2.创立了“面上证”“目内证”的诊断方法;3.并首创儿科五脏辩证体系,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辩证纲领,成为中医儿科辩证学中最重要的方法;4.治疗上创立新方,化裁古方;5.对儿科四大要证“痧、痘、惊、疳”有较为详细的记载,提出“急惊合凉泄,慢惊合温泄”的治疗大法。

被后世誉为“儿科之圣”。

北宋时期,山东名医董汲擅用寒凉法治疗,总结撰成《小儿斑疹备急方论》,是为痘疹类第一步专著。

南宋陈文中,著《小儿痘疹方沦》《小儿病源方论》。

三、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期(元朝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明代万全著作有《育婴家秘》、《幼科发挥》、《痘疹心法》、《片玉心书》《片玉痘疹》倡导“育婴四法”,即“预养、胎养、蓐养、鞠养”,提出了“二有余,三不足”。

治疗方面提出“首重保护胃气”清陈复正,号飞霞,著《幼幼集成》,该书详析指纹之义,归纳为“浮尘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

小儿年龄分期一、胎儿期:从受孕到分娩共40周,称为胎儿期。

目前国内将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足天,定为围生期。

二、新生儿期: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满28天三、婴儿期:从出生到1周岁之前,称为婴儿期。

这一时期生长发育极为迅速,充分显示了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

四、幼儿期:从1周岁到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这一时期体格增长速度较前缓慢,但动作、语言、思维发育加快。

五、学龄前期:从3周岁到6~7周岁(进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也称幼童期。

这一时期体格发育稳步增长,智力发育迅速,活动能力增强。

六、学龄期:从入小学开始(6~7周岁)到青春期前,称学龄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core:1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5.患儿,3 岁。发热咳嗽,喷嚏流涕,两目红赤,泪 水汪汪,畏光羞明,神烦哭闹,小便短赤,大便不 调。口腔两颊近白处可见麻疹黏膜斑,舌质偏红,舌 苔薄黄,脉象浮数。治疗应首选 A.葛根汤 B.小青龙汤 C.竹叶石膏汤 D.宣毒发表汤 E.麻杏石甘汤
【score:1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15.以下外治法中,麻疹常用的是 A.涂敷法 B.罨包法 C.热熨法 D.敷贴法 E.熏洗法
【score:1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16.患儿,出生 10 天。全身冰冷,僵卧少动,反应极 差,气息微弱,哭声低怯,口吐白沫,呼吸不匀,面 色苍白,肌肤板硬而肿,范围波及全身,皮肤暗红, 少尿。唇舌色淡,指纹淡红。治疗应首选方 A.参附汤 B.理中汤 C.四逆汤 D.黄芪建中汤 E.附子理中汤
【score:1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17.热性哮喘证治疗的代表方是 A.苏子降气汤 B.金匮肾气丸 C.麻杏石甘汤合苏葶丸 D.人参五味子丸合玉屏风散 E.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
【score:1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score:1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12.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治疗,自初期至后期, 始终应注意 A.化痰散结 B.温阳通脉 C.收敛止血 D.活血化瘀 E.清气分热
【score:1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9.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病机本质为 A.寒证 B.热证 C.实证 D.虚证 E.表证
【score:1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10.癫痫治疗时间较长,一般认为在临床症状消失 后,仍应服药 A.3 个月 B.6 个月 C.1 年 D.1 年半 E.2~3 年
【score:1 分】 【A】 【B】 【C】
【D】变脏腑在 A.肝肾 B.肝脾 C.脾肾 D.肺肾 E.心肾
【score:1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7.可见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的贫血程度为 A.轻度
【score:1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11.以下除哪项外,都是风疹的诊断要点 A.本病流行期间,患儿有风疹接触史 B.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减少,分类淋巴细胞相对 增多 C.初期类似感冒,皮肤出现淡红色斑丘疹,继则皮 疹布满全身,发热渐退,皮疹消退后,极少有皮肤脱 屑 D.一般全身症状较轻,但常伴耳后及枕部 核肿 大、左胁下痞块(脾脏)轻度肿大 E.皮疹规律有序布发,耳后发际开始,渐及头面、 颈部、胸腹、四肢,最后手心、足底、鼻准部出齐
B.中度 C.中度以上 D.中度以下 E.重度
【score:1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8.幼儿急疹出疹常在发热后 A.1~2 天 B.3~4 天 C.5~6 天 D.7~8 天 E.9~10 天
【score:1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中医儿科学-1-2-1 (总分:38 分,做题时间:90 分钟) 一、A 型题(总题数:25,score:25 分) 1.患儿,一岁半。经常患感冒、肺炎。家长诉平时已 特别注意多穿衣服,不外出。医生要求其不要衣着过 暖,要多带孩子去户外晒太阳。该医师的观点来源于 A.《诸病源候论》 B.《备急千金翼方》 C.《小儿药证直诀》 D.《小儿病源方论》 E.《麻科活人全书》
本题思路: 13.性早熟最关键的诊断条件是 A.第二性征提前出现 B.出现痤疮和声音低沉 C.生长加速和骨骼发育提前
D.体力较一般同龄儿强壮 E.X 线摄片:手腕骨正位片显示骨龄成熟超过年 龄,与性成熟一致
【score:1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14.鹅口疮病位在 A.心脾肾 B.肝脾胃 C.心肺肾 D.肝胆脾 E.脾肝肾
【score:1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2.下列症状之中,不属于胎怯典形症状的是 A.耳壳薄软 B.骨弱肢柔 C.啼哭无力 D.身长<46cm E.体重<2500g
【score:1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19.患儿,出生 1 天。面目红赤,多啼声响,无胎粪 排出。最可能的原因为 A.胎毒 B.五硬 C.胎寒 D.胎怯 E.胎惊
【score:1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20.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常需与呆小病鉴别。在血 生化方面,可资鉴别的是 A.血钙 B.血磷 C.甲状旁腺素 D.甲状腺素 T4 E.血碱性磷酸酶
本题思路: 18.患儿,出生 10 天。身长 43cm,体重 2300g,前囟 3cm×3cm,头发稀黄,耳壳软,啼哭时唇口紫绀,四 肢不温,虚里动疾,指纹淡。其治法是 A.健脾益肾,温运脾阳
B.益精充髓,补肾温阳 C.活血化瘀,益精充髓 D.益气健脾,养心安神 E.益气活血,补精充髓
【score:1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3.麻疹的早期特征是 A.壮热不退 B.咳嗽频繁 C.口腔黏膜斑 D.玫瑰色斑丘疹
E.皮肤脱屑,色素斑痕
【score:1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4.小儿肺炎喘嗽与咳嗽的鉴别要点是 A.咳嗽剧烈 B.痰涎壅盛 C.大便干结 D.高热不退 E.气急鼻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