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免疫教案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生物下册13.3《人体免疫》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13.3《人体免疫》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当堂检测:
1.下列哪个器官属于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
A.皮肤
B.肺
C.肝
D.胃
2.以下哪种疾病属于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A.感冒
B.风湿性心脏病
C.骨折
D.糖尿病
3.免疫系统的哪个功能是抵御病原体侵害?
A.免疫防御
B.免疫自稳
C.免疫监视
D.免疫记忆
4.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过敏反应?
A.皮肤过敏
B.食物中毒
A.感冒
B.风湿性心脏病
C.癌症
D.糖尿病
9.免疫检测是通过检测免疫指标,诊断和监测疾病,如传染病、免疫系统疾病等。以下哪种疾病可以通过免疫检测来诊断?
A.骨折
B.新冠肺炎
C.贫血
D.高血压
10.保持免疫平衡有助于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以下哪种生活习惯有助于维持免疫平衡?
A.熬夜
B.锻炼身体
C.暴饮暴食
C.免疫系统对病原体感染的清除
D.免疫系统在不同阶段对病原体的不同应答
7.疫苗是通过接种疫苗,诱导免疫系统产生记忆应答,提高对特定病原体的防御能力。以下哪种疾病可以通过接种新冠疫苗来预防?
A.流感
B.新冠肺炎
C.艾滋病
D.乙肝
8.免疫治疗是利用免疫细胞或免疫调节剂,治疗某些疾病,如癌症、自身免疫病等。以下哪种疾病可以通过免疫治疗来治疗?
D.抽烟喝酒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认真作答,及时检查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将在课后进行批改,为大家提供反馈和指导。
教学反思与总结
首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讲授法为主,结合案例研究和讨论,以及角色扮演和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资源的辅助,如PPT、视频和在线工具,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积极,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效果良好。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13章第3节人体免疫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13章第3节人体免疫教案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特异性免疫,有的概念(如:抗体、抗原)学生较难理解。
教学难点:特异性免疫
三、课型:新授课型
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综合分析,教师指导等相结的方法
五、教学设计:课时:1课时。
六、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师:在秋冬换季时,正是感冒流行的季节,有的人始终很健康的生活,工作,学习,而有的人却未能幸免。同学们是否还记得打预防针的经历,这些事实与人体的什么功能有关?
师:大家都会记起所进行过的预防接种,都打过哪些预防针?
生:看调查表,卡介苗,麻疹,腮腺炎等,
利用学生自身的体验,跟他们发言的机会
在防止传染病的措施上,目前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有关的疫苗,按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人群接种,来提高人体对这些传染病的抵抗能力,以此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这就是计划免疫。
(引导学生归纳他们的异同点,充分调动学生,学生积极配合,说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好调控作用,学生会主动学习)
共同点:排除和消灭侵入人体的病原微生物。维护人体的健康。
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范围机体仅对某一异物发生反应机体对体内外异物都可发生反应
特性非专一性专一性
形成后天产生的生来就有的
作用强弱
1.非特异性免疫
问:请想一想,损伤感染后的皮肤出现红肿时为什么会自然痊愈?(展示图片)
学生代表发言小组讨论,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另外,口腔唾液中溶菌酶也有杀菌作用,请问: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它们针对的病原体是一种还是多种?说说你的看法(展示图片)
生:人的身体具有某种或多种保护功们说一说,许多同学在小时侯都患过水痘,以后就不再患水痘了,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七年级生物下册 13.3《人体免疫》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 13.3《人体免疫》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13.3 人体免疫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区别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

3、说出计划免疫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通过交流,增强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结合自身打预防针的经历,认识计划免疫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区分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

三、教学难点抗原、抗体的判断。

四、教学过程师:人生活的自然环境中,有许多病原体,这些病原体一旦侵入人体,就可能引起疾病,损害人的健康。

人为什么能在有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生:与人体的免疫有关。

师:说得很好,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三节----人体免疫,请大家一起来读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生:阅读学习目标。

师:其实人之所以能在有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主要是因为我们人体有三大防线,具体是什么呢?下面请大家观看一个有趣的视频,并尝试总结人体的三道防线。

(播放视频)生:观看视频。

师: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一下。

师:哪位同学来尝试总结一下人体的三道防线?生:第一道:皮肤和黏膜第二道: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师:回答得特别棒!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具体认识这三道防线。

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清洁的皮肤上,2小时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被消灭了。

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会很快死亡?这说明皮肤具有什么样的功能?生:皮肤能分泌杀菌物质。

师:很好,皮肤对病菌还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展示动画)生:阻挡作用。

师:很好,前面我们也学过了皮肤的结构,其中,它的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可以起到阻挡病菌的作用,皮肤与外界直接接触,呼吸道和消化道也是这样,它们有是靠什么来实施保护功能的呢?生:……师:呼吸道和消化道都有黏膜,而呼吸道的黏膜上还有纤毛,能够清扫异物,跟外界直接接触的皮肤和黏膜就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的功能主要体现在:1、阻挡或杀死病原体;2、清扫异物。

如果皮肤受损了,会出现什么状况?生:人体出现炎症。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13.3人体免疫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13.3人体免疫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识环节,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介绍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并解释它们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2.抗原和抗体:详细讲解抗原和抗体的概念、特点及相互关系,通过实例和图示,使学生理解抗原如何引发免疫反应,抗体如何特异性地识别和结合抗原。
-结合生活实例,如感冒、疫苗接种等,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图表等,使抽象的免疫学概念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2.教学评价:
-设计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设计一份关于疫苗接种的调查问卷,了解家人、朋友和同学对疫苗的认知、态度和接种情况。要求问卷不少于10个问题,并尝试分析调查结果,撰写一篇简要的调查报告。
3.完成以下练习题:
a.选择题: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5道选择题,涵盖本章节的重点知识点。
b.填空题:根据本章节内容,设计5道填空题,考查学生对免疫基础知识的掌握。
2.选择题:针对本章节的重点内容,设计一些选择题,让学生在选项中找出正确答案。
3.实践题: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五)总结归纳
在课堂的最后阶段,我会对本章节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以下几点:
1.免疫系统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抗原、抗体在免疫反应中的关键地位。
2.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它们在免疫防御中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态度方面: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情感。通过学习人体免疫知识,使学生认识到保护自身健康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人体免疫-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人体免疫-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人体免疫-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体免疫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掌握人体免疫的分类和特点;
3.理解人体免疫的调节方式;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常见的免疫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
1.人体免疫的分类和特点;
2.人体免疫的调节方式。

三、教学难点
1.理解人体免疫的调节方式;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常见的免疫相关问题。

四、教学内容
1. 人体免疫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1.什么是免疫?免疫作用的意义;
2.免疫系统的组成。

2. 人体免疫的分类和特点
1.先天免疫和后天免疫;
2.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的作用;
3.免疫记忆的意义。

3. 人体免疫的调节方式
1.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2.免疫系统的平衡;
3.免疫系统的自我调节。

4. 常见的免疫相关问题及其解释
1.为什么有些人更容易生病?
2.为什么流感疫苗要每年打一次?
3.癌症与免疫系统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
2.小组讨论;
3.图片和示意图辅助教学;
4.问答交流。

六、教学资源
1.《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材;
2.网络资源。

七、教学评估
1.课堂练习;
2.期中考试;
3.期末考试。

201x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十三章 第3节 人体免疫教案 北师大版

201x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十三章 第3节 人体免疫教案 北师大版
生:先天就有的
(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病引发学生思考,自觉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
2.特异性免疫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许多同学在小时侯都患过水痘,以后就不再患水痘了,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抵抗力增强
(利用水痘等病启发学生思考,特异性免疫发生的过程)
3.免疫
计划免疫
人体除了具有非特异性免疫这项保护功能,还有更重要的特异性免疫。
生:多种,因为皮肤伤口处可能是多种细菌感染。
(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将细菌吞噬杀死,应用这副图帮助学生应用旧知识来主动学习新知识)
[引导学生总结出非特异性免疫]
1.非特异性免疫
问:请想一想,损伤感染后的皮肤出现红肿时为什么会自然痊愈?(展示图片)
学生代表发言小组讨论,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另外,口腔唾液中溶菌酶也有杀菌作用,请问: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它们针对的病原体是一种还是多种?说说你的看法(展示图片)
师:同学们能记起的事大都是上小学后的事,可是刚出生的婴儿就要接种卡介苗,三个月后,接种百白破联合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流脑疫苗、麻疹疫苗等
从1992年1月起,我国将接种乙肝疫苗纳如计划免疫,在我国,广泛开展计划免疫工作,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儿童、青少年的关怀。
利用医院给人们接种这一事实,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生:人的身体具有某种或多种保护功能,答案不唯一
这些人体的保护功能我们叫什么?(书写标题)
生:非特异性免疫
师:像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这些对人体的保护功能是先天就有的还是后天产生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身体经常与多种病原体接触,但是并不经常生病,重要原因就在于此。
患过水痘的人体内能产生一种特异的蛋白质-抗体,它具有抵抗水痘病毒的能力,使人不再患水痘,进入人体内,使人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如:水痘病毒)动画演示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13章第3节人体免疫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13章第3节人体免疫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免疫系统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免疫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免疫学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课堂
1.课堂评价
-通过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免疫系统相关知识向学生提出问题,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提问可以采用个别提问、集体回答等形式,旨在发现学生理解上的误区和盲点,及时进行纠正和讲解。
-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听课态度、互动参与程度、小组讨论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相关教学PPT
3.课程平台:
-学校教学管理系统
-电子白板4.信息化资源:Fra bibliotek-电子教材
-网络教学资源:教学视频、教学文章(存储于学校服务器或教师个人备课资料中)
-课程相关图片和图表
5.教学手段:
-探究式教学
-分组讨论
-案例分析
-实物展示与观察
-动画演示
-互动问答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1.生物科学素养:理解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及作用机制,掌握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其防治原则,提高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识,培养健康生活的责任感。
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对人体免疫系统进行探究,发展科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生命观念:通过学习人体免疫,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理解生物体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保持稳态的生物学原理,进一步树立生命观念。

七年级生物教案-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免疫》教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教案-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免疫》教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免疫》教案北师大版“人体免疫”一节的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人体免疫”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章第3节“人体免疫”第二节的内容。

学生通过第13章1、2节的学习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拒绝吸烟、酗酒、吸毒,为人类创建健康的生活环境,以及预防传染病等的知识,本节课的知识比较抽象,而且“抗原”、“抗体”、“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都比较难理解,我们从人健康的生活、学习开始,结合人们身边存在传染病的实际例子,从学生自己曾经患过的病或家里人患的病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结合前面11章学习过的皮肤以及在第9章学习过的血液,使得我们更直观地认识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使我们更容易进入“人体的免疫”的学习。

本节课内容不多,所以安排了一个课时。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理解特异性免疫对人体的主要作用。

(3)区别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4)说出计划免疫的意义。

【能力目标】:(1)通过收集资料,培养收集信息以及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

(2)通过交流,增强团结协作的能力。

(3)通过对知识的归纳提高自我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自身打预防针的亲身经历,深刻认识到党和国家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为提高人口素质所进行的计划免疫的重要性,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在医药卫生事业和传染病的预防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增强爱国精神。

(2)培养关爱生命的情感,并提高学习关注社会生活的主人翁意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情感。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是本节课的重点。

因为主要内容是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而且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之间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生不容易区分,因此将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确定为本节课重点。

难点: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以及非特异性免疫所涉及的抗体、抗原的概念都比较抽象,是本节课的难点。

我会采用生活实例与教材紧密结合,合理运用挂图、课件和课本上水痘的例子让抽象知识具体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特异性免疫(15min) ∮5.31 教师以情境导入到方式进入特异性免疫的教学。 教师:小时候大人跟我们说,不要和得了腮腺炎或得了水痘的人玩,但是,如果得了一次以后就再也不会得了。那时,我就天天盼着自己得腮腺炎,因为得了以后就再也不会得了。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有免疫力了。 学生:抵抗力增强 学生:…… 教师:人体除了非特异性免疫外,还有更重要的特异性免疫。 教师:患过水痘的人体内能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抗体,这种抗体具有抵抗水痘病毒的能力,使人不再患水痘。而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抗原。 ∮5.32 老师先播放感染水痘病毒的动画,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教师再展示感染水痘病毒示意图,并分步详细解说产生抗体的过程。 促进 结合 病原体(抗原) 刺激 吞噬细胞 淋巴细胞 使抗原失去致病性 抗体 产生 教师:有些同学会混淆了抗原与抗体的概念,大家可以通过抗原一般是病原体,病原体有一个原字,所以就是抗原,抗体一般在我们身体体内,所以,为我们人体排除和消灭病原微生物,维护 人体健康的就是抗体。 教师: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专一的,免疫系统接受抗原刺激后产生抗体,抗体被清除后身体仍 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人体就会产生大量抗体。这种免疫就是特异性免疫。教师: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都是排除和消灭人体的病原微生物,维护人体的健康。免疫还能及时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损伤的细胞;随时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设计意图:利用水痘等生活中的实例,启发学生思考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并结合图片,教师一步一步演示病毒侵入人体的过程,运用动画的形式,让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 5.4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5min) 探究三:结合刚刚学过的知识和课本上P112-P113上的内容,填写下表 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不同点范围 特性 形成 作用 相同点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表格,并派9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表格。 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不同点范围对体外异物都有反应只对一种异物有反应 特性非专一性专一性 形成先天形成的后天形成的 作用弱强 相同点排除和消灭人体的病原微生物,维护人体的健康 讨论:运用本节课知识讨论刚刚在情境导入时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采用科学探究模式,让学生成为堂的主人,通过表格的形式将知识梳理得更清晰,更有条理。独立完成表格,有利于提高自我归纳,自我总结的学习能力。而让9位学生到黑板上完成表格,能让检测学生是否掌握好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设置讨论环节是对前面提出的问题的回应,也是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解决生活实际的能力。 5.5计划免疫和课堂拓展(3min) 5.51教师设疑:(1)什么叫计划免疫,计划免疫有什么意义? (2)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的目的是什么?接种百日破联合疫苗的目的是什么? (3)你有打过预防针吗?打过哪些?是预防什么病的? 学生结合课本,得出正确结论。 学生活动:(1)计划免疫是依据国家对消灭传染病的要求,在易感人群中,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意义:能有效地增强人体的免疫了。(2)接种卡介苗的目的是预防结核病,接种百日破联合疫苗的目的是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5.52课堂拓展 (1)免疫功能是不是越强越好呢?过强的免疫会导致什么结果呢? 不是,过强的免疫会导致过敏现象。 (2)医生给病人移植别人的肝脏,结果这肝脏没成活,为什么呢? 人体的排异作用 (3)课本P114人接痘 (4)艾滋病 5.6课堂小结 人体免疫 6 教学反思: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免疫》教案北师大版
“人体免疫”一节的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 “人体免疫”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章第3节“人体免疫”第二节的内容。学生通过第13章1、2节的学习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拒绝吸烟、酗酒、吸毒,为人类创建健康的生活环境,以及预防传染病等的知识,本节课的知识比较抽象,而且“抗原”、“抗体”、“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都比较难理解,我们从人健康的生活、学习开始,结合人们身边存在传染病的实际例子,从学生自己曾经患过的病或家里人患的病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结合前面11章学习过的皮肤以及在第9章学习过的血液,使得我们更直观地认识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使我们更容易进入“人体的免疫”的学习。 本节课内容不多,所以安排了一个课时。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理解特异性免疫对人体的主要作用。 (3)区别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4)说出计划免疫的意义。 【能力目标】:(1)通过收集资料,培养收集信息以及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 (2)通过交流,增强团结协作的能力。 (3)通过对知识的归纳提高自我总结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自身打预防针的亲身经历,深刻认识到党和国家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为提高人口素质所进行的计划免疫的重要性,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在医药卫生事业和传染病的预防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增强爱国精神。 (2)培养关爱生命的情感,并提高学习关注社会生活的主人翁意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情感。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是本节课的重点。因为主要内容是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而且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之间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生不容易区分,因此将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确定为本节课重点。难点: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以及非特异性免疫所涉及的抗体、抗原的概念都比较抽象,是本节课的难点。 我会采用生活实例与教材紧密结合,合理运用挂图、课件和课本上水痘的例子让抽象知识具体化。 4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第13章1、2节的学习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拒绝吸烟、酗酒、吸毒,为人类创建健康的生活环境,以及预防传染病等的知识。同时,也在前面第九章、第十一章学习过了白细胞、皮肤,为这节人体免疫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学生从幼儿起已经接种疫苗,学生对打预防针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他们非常希望学习人体免疫的知识。通过调察、比较、讨论和总结等学习方法,可以比较轻松地完成学习目标。5 教学过程 5.0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皮肤挂图、白细胞吞噬病毒挂图、小肠上皮粘膜的挂图。 学生准备---做好老师布置的调查表 流感水痘其他 爸爸 妈妈 自己 5.1情境导入(2min) 1、现在准备进入秋天时,正是感冒流行的季节,有的人始终很健康的生活,工作,学习,而有的人却未能幸免? 2、同学们是否还记得打预防针的经历,这些事实与人体的什么功能有关? 3、请大家拿出课前做的调查表,讨论和交流一下。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导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大家思考。而且学生在课前经过一次自己的小小调查,更能吸引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让大家带着兴趣,进而更深入了解,进入课堂正题。 5.2非特异性免疫(15min) 采用“科学探究模式”,具体步骤:准备――初探――交流――总结。课前老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结合教材,进行讨论,得出问题答案,每当一个小组说完后,教师都会提问:“还有无其他小组有其他答案?”让学生各抒己见,再向全班同学交流,得出正确结论。 1、探究一:看看下图,结合课本P112第一段话,思考以下问题:(1)人体完整的皮肤为什么有保护和屏障的作用?为什么擦破了的皮肤又会发炎呢? (2)我们在呼吸时难免会吸进细菌或尘埃,为什么大部分吸进的细菌或尘埃不能对人体构成伤害呢? (3)总结(1)(2)问题的答案说说人体第一道防线有什么? 学生活动一:4个同学为一个小组,结合图片与课本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然后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1)完整的皮肤组织细胞相连在一起,使细胞无法逾越。细菌侵入擦破了的皮肤导致感染(2)呼吸道粘膜上有纤毛,有清扫异物的作用。(3)人体第一道防线包括皮肤和粘膜 2、探究二:看看下图,结合课本P112第二段话,思考以下问题: (1)感染后的皮肤为什么会出现红肿现象,有时还会化脓,为什么有时自己会痊愈? (2)人体的口腔有很多细菌,口腔上皮受伤后很快愈合,人体的唾液是否有杀菌作用? (3)总结(1)(2)问题答案说说人体第二道防线包括了什么? 学生活动二:4个同学为一个小组,结合图片与课本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然后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1)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能杀死细菌,消除炎症。(2)唾液有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3)人体第二道防线包括了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和唾液中的溶菌酶的杀菌作用。教师总结:总结这两道防线在人体中的作用特:人人天生就有的,对多数病菌起作用的,而不是病原体侵染后才产生的,它的作用没有特异性。包括了皮肤和粘膜的屏障作用、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这就是非特异性免疫。 设计意图:将特异性免疫的抽象过程转变为直观的形象生动的图片,学生在直观地观察到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特点,以及通过学生自我观察,结合课本,自学和与同学交流,讨论结果的主动学习方法,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掌握了自我探索、自我学习和共同合作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