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选择题精选:法理学选择题及解析

合集下载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法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法律的根本特征是()。

A. 绝对正确性B. 相对稳定性C. 统一性D. 可强制性2. 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 法律规范B. 法律规则C. 法律原则D. 法律制度3. 辩证法则指出:各种相对矛盾着的互相排斥的力量,除非达到一定阶段,就不能相成为对立的互相排斥的力量。

这是()辩证法中的一条重要辩证法律。

A. 联系律B. 内在矛盾律C. 变化律D. 普遍联系律4. 指出了两种根本意义上的正义,一种是协商一致的正义,它以均等和诚实为原则;一种是相对正确的正义,它以契约和法律为依据。

这是()的观点。

A. 罗尔斯B. 诺齐克C. 拉伯茨D. 阿尔斯顿5. 哲学上称为“归基理性”的东西,应在基本立法上发现。

这是()的观点。

A. 基本立法的学说B. 海德法学派C. 新康德学派D. 法学逻辑学派二、判断题1. 法是国家强加于社会的规范,与道德没有任何关系。

()2. 法律正义是法律的一种外在品格。

()3. 法律是国家用来维护社会权力掌握者利益的工具。

()4. 法律规则是对人们行为的强制命令。

()5. 法律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的全部法律组成的系统。

()三、简答题1. 请解释法律与道德的区别和联系。

法律和道德是社会规范的两个重要维度,两者之间既存在区别又存在联系。

首先,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由其强制执行的正式规范,而道德是人们内心深处的良心和道德观念所主导的规范。

法律是以立法程序明确规定的,具有强制性和可执行性,而道德则是以伦理和道德准则为基础的,没有明确的强制力。

其次,法律主要通过法律制度来实现社会秩序和公正,通过规定和惩罚来实施,而道德可以理解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遵守的行为准则,是基于人们内心的个人自觉和社会共识。

但是,法律和道德之间也存在联系,首先,法律大部分情况下是基于道德的价值观念制定的,它们共享一些公认的道德准则。

其次,法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通过规范行为来推动道德的发展和进步。

历年司法考试《法理学》真题解析:单项选择

历年司法考试《法理学》真题解析:单项选择

历年司法考试《法理学》真题解析:单项选择 ⼀、单项选择题 (2009年) 13.杜甫有诗云:“朝回⽇⽇典春⾐,每⽇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处有,⼈⽣七⼗古来稀。

”对诗歌涉及的典当制度,下列哪⼀选项可以成⽴?( ) A.唐代的典当形成了明确的债权债务关系 B.唐代的典当契约称为“质剂” C.唐代的典当称为“活卖” D.唐代法律规定开典当⾏者构成“坐赃”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核西周、唐宋时期的法制。

选项A正确。

唐末开始⽤“典”或“典当”⼀词。

宋承唐制,规定了更加具体的制度。

选项B错误。

西周的买卖契约成为“质剂”。

选项C错误。

宋代典卖⼜称“活卖”。

选项D错误。

《唐律》中的“坐赃”,指官吏或常⼈⾮因职权之便⾮法收受财物的⾏为。

14.关于宋代法律和法制,下列哪⼀选项是错误的?( ) A.《宋刑统》为我国历第⼀部刊印颁⾏的法典 B.宋代法律因袭唐制,对借与贷作了区分 C.宋仁宗朝敕、例地位提⾼,“凡律所不载者,⼀断于敕、例” D.宋建隆四年颁⾏“折杖法”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宋代的法律。

选项A正确。

《宋刑统》由宋太祖建隆四年(公元963年)修订,成为历第⼀部刊印颁⾏的法典,全称《宋建隆重详定刑统》,简称《宋刑统》。

选项B正确。

宋代法律因袭唐制,对借与贷作了区分。

借指使⽤借贷,⽽贷则指消费借贷。

当时把不付息的使⽤借贷称为负债,把付息的消费借贷称为出举。

选项C错误。

宋神宗朝敕地位提⾼,“凡律所不载者,⼀断于敕”,敕已到⾜以破律、代律的地步。

选项D正确。

宋建隆四年颁⾏“折杖法”,意在笼络⼈⼼,改变五代以来刑罚严苛的弊端。

15.1903年5⽉1⽇,在上海英租界发⾏的《苏报》刊载邹容的《⾰命军》⾃序和章炳麟的《客帝篇》,公开倡导⾰命,排斥满⼈。

5⽉14⽇,《苏报》⼜指出:《⾰命军》宗旨专在驱除满族,光复中国。

清廷谕令两江总督照会租界*严加查办,于6⽉底逮捕章炳麟,不久,邹容⾃动投案。

由谳员孙建⾂、上海知县汪瑶庭、英国副领事三⼈组成的审判庭对邹容等⼈进⾏审理,最后判处章炳麟徒刑三年,邹容徒刑两年。

法理学练习题 (1)

法理学练习题 (1)

法系一、单项选择题1. 以下哪项不属于大陆法系的渊源?()〔2000年试题,1分〕A. 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B. 自由大宪章C. 教会法D. 罗马法【答案】B【解析】此题考的是大陆法系的渊源。

大陆法系,又称民法法系、罗马法系、法典法系,罗马一德意志法系,是以罗马法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

大陆法系最先产生于欧洲大陆的罗马法为历史渊源,以民法为典型,以法典化的条文为主要形式。

大陆法典包括两个支系,即法国法系和德国法系,根据上面的分析,AD 即可排除。

那么,教会法是否属于大陆法系的渊源呢?这要看教会法的法史和法源,欧洲进入中世纪后,古罗马法日渐衰微,学世界中古史可知,中世纪的欧洲是教会占统治地位的欧洲,因此,教会法在法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出现了日耳曼法、世俗法和教会法并存的局面,中世纪晚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罗马法得到复兴,复兴后的罗马法受到了日耳曼法和教会法的影响,因此,大陆法系也就受到了教会法的影响,这是法发展的历史连续性的表现。

可以说教会法是大陆法系的渊源,因此C不能选。

应该选B,因为自由大宪章不是大陆法系的渊源。

《自由大宪章》是1215年英国颁行的一部宪法性文件,其内容主要涉及的是限制王权,试图以政治契约形式确立国王与臣民的权利义务关系。

因此,《自由大宪章》应属英美法系的渊源。

除了《自由大宪章》外,作为英美法系渊源的法律还有《权利请愿书》、《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三年法令》等等。

2. 从日本现行法律制度看,其主要传统、渊源和风格属于以下哪一法系?()〔1998年试题,1分〕A. 中华法系B. 罗马法系C. 印度法系D. 英美法系【答案】B【解析】此题考的是不同法系的国家。

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是目前世界上两大主要法系。

此外还有其他的法系,包括中华法系、伊斯兰法系以及以前苏联东欧国家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法系,我们主要应了解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

大陆法系的国家主要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士、葡萄牙、荷兰等国以及曾属于上述大陆法系国家殖民地的国家和地区。

法理学选择题答案

法理学选择题答案

• 1.【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核法的特征。

•选项A、C正确。

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就一般而言是一种最具有外在强制性的社会规范。

•选项B正确。

不按照自然法则办事,会招致自然界报复。

不按照社会规范行事,也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故程序性是法的一项重要特征。

•选项D错误。

法的强制属于人为强制,区别于自然力。

• 2.答案:ABC•选项A正确。

法律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是成文法律的局限性的体现。

•选项BC正确。

法律对科技具有规制作用,但是由于法律的滞后性,对科技等问题没有规定,则可以根据道德、习惯或正义标准等非正式法律渊源进行审理。

•选项D错误。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3.答案:D•解析: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认为,法的本质最终体现为法的物质制约性。

法的物质制约性是指法的内容受社会存在这个因素的制约,其最终也是由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分析社会的特点在于:认为法律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关系的反映;社会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关系,经济关系的核心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决定的,而生产力则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最终导致包括法律在内的整个社会发展变化。

这就提供了一个将法律置于物质的能动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加以考察的唯物史观的分析框架。

按照这种观点,立法者不是在创造法律,而只是在表述法律,是将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包括生产关系、阶级关系、亲属关系等在内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相应的社会规范、社会需要上升为国家的法律,并运用国家权威予以保护。

所以说在特定时空下的特定国家的法律都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由此,答案D是正确的。

• 4.【正确答案】 D•选项A体现了指引作用。

选项B体现了强制作用。

选项C体现了指引作用。

•提示:指引自己,评价他人,教育大多数,强制一小撮。

• 5.答案:BC•解析:本题考查法的作用。

法的作用体现在法与社会的相互影响中,法是由人创造的,人们在立法时会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其产生、存在与发展变化都是由社会的生产方式决定的。

法理学——单选、多选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单选、多选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单选、多选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法学的性质是( A )。

A.一门社会科学B.一门自然科学C.一门人文科学D.哲学的分支2、下列关于法律体系、法学体系和法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C )。

A.法学体系是法系赖以建立和存在的前提B.在一个国家中,法学体系一般只有一个,而法律体系会有数个C.法学体系的范围比法律体系的范围广泛D.法学体系是法律体系的基础3、法理学属于( C )。

A.国内法学B.应用法学C.理论法学D.法学本科4、法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是( D )。

A.社会调查的方法B.历史考察的方法C.词义分析的方法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5、在阶级对立社会中,法的本质属性首先是指(B )。

A.法的客观性B.法的阶级性C.法的规范性D.法的强制性6、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B )A.法在本质上是社会成员公共意志的体现B.法既执行政治职能,也执行社会公共职能C.法最终决定于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国家结构、国际环境等条件D.法不受客观规律的影响7、下列不属于法的特征的是( C )。

由习惯演变为习惯法再发展到成文法。

A.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国家意志性B.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强制性C.法是由原始社会的习惯演变而来的,具有历史性D.法是由严格的程序规定的,具有程序性8、把法分为永恒法、自然法、人法和神法四种的是(D )。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奥古斯丁D.托马斯·阿奎那9、法所具有的规定人们的行为模式、指导人们行为的性质的特征是指(C )。

A.法的普遍性B.法的一般性C.法的规范性D.法的程序性10、下列法的规范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D )。

A.从法存在的形态看,其首先是一种规范B.法与道德、宗教等规范同属于社会规范C.法作为社会规范,特点在于其调整的对象是人们的交往的相互行为D.技术规范调整的对象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其永远不会上升为法律规范11、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C )。

法理学习题及解析

法理学习题及解析

法理学习题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法在本质上是社会成员公共意志的体现B.法既执行政治职能,也执行社会公共职能C.法最终决定于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国家结构、国际环境等条件D.法不受客观规律的影响答案及解析:B A项否定了法的阶级性。

法的阶级性是指:在阶级对立的社会,法所体现的国家意志实际上是统治阶级的意志。

C 项否定了法的物质制约性。

法的物质制约性是指法是由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这里所说的“物质生活条件”是指与人类生存条件相关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的增长及其密度等诸多方面,其中主要是统治阶级建立政治统治所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

法的物质制约性同法的阶级性相比较,则是更深层次的本质属性。

它是法产生与存在的客观基础。

D 项明显错误。

马克思主义法学对法所作的科学揭示,表明了法与客观规律有着密切的联系,表明了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受客观规律支配的。

B 项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学观的正确理解。

2.下列关于法与道德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自然法学派认为,实在法不是法律B.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认为,法与道德在本质上没有必然的联系C.中国古代的儒家认为,治理国家只能靠道德,不能用法律D.近现代的法学家大多倾向于否定“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的说法答案及解析:B 关于法与道德在本质上的联系,这是一个法在本质上是否包含道德内涵的问题。

西方法学界存在两种观点;一是肯定说,以自然法学派为代表,肯定法与道德存在本质上的必然联系,认为法在本质上是内含一定道德因素的概念。

实在法只有在符合自然法、具有道德上的善的时候,才具有法的本质而成为法。

一个同道德严重对立的邪恶的法并不是一个坏的法,而是丧失了法的本质的非法的“法”,因而不是法,即“恶法非法”。

一是否定说,以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为代表,否定法与道德存在本质上的必然联系,认为不存在适用于一切时代、民族的永恒不变的正义或道德准则二法学作为科学无力回答正义的标准问题,因而是不是法与是不是正义的法是两个必须分离的问题,道德上的善或正义不是法律存在并有效力的标准,法律规则不会因违反道德而丧失法的性质和效力,即使那些同道德严重对杭的法也依然是法,即“恶法亦法”。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法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法律的制定过程B. 法律的实施效果C. 法律的本质和功能D. 法律的解释方法2. 法律的普遍性是指:A. 法律适用于所有个体B. 法律具有普遍适用的效力C. 法律内容具有普遍性D. 法律形式具有普遍性3. 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不包括:A. 法律规则B. 法律原则C. 法律目的D. 法律后果4. 法律效力的来源主要是:A. 社会公认B. 国家强制力C. 道德约束D. 个人信仰5. 下列哪一项不是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A. 法律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B. 法律关系具有强制性C. 法律关系是平等的D. 法律关系具有规范性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区别。

2. 阐述法律效力的基本原则。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1. 张某在公共场合故意损坏了李某的私人物品,根据法律,张某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2. 某公司因违反环保法规被罚款,该公司认为罚款过高,提出申诉。

请分析该公司可能采取的法律途径及其可能的结果。

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1. 论述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并举例说明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

2. 论述法律解释的重要性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C2. B3. C4. B5. C二、简答题1. 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法律规范具有强制性,由国家制定并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规范则主要依靠社会舆论和个人自律来实现其约束力。

法律规范通常具有明确性,而道德规范则较为抽象,不易界定。

2. 法律效力的基本原则包括:普遍性原则,即法律对所有人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平等性原则,即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确定性原则,即法律具有明确性,使人们能够预见其行为的法律后果。

三、案例分析题1. 张某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赔偿李某的损失,可能还包括行政处罚或刑事责任,具体取决于损坏物品的价值和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法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A. 法律制度B. 法律关系C. 法律规范D. 法律现象答案:D2.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法的三大基本特征?()。

A. 规范性B. 强制性C. 普遍性D. 变动性答案:D3. 法的效力来源于()。

A. 国家强制力B. 社会公认C. 道德约束D. 法律传统答案:B4. 法的解释方法中,以法律条文的字面意义为依据进行解释的方法称为()。

A. 系统解释B. 目的解释C. 文义解释D. 历史解释答案:C5. 法的适用原则中,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是()。

A. 合法性原则B. 适当性原则C. 平等原则D. 公正原则答案:C6. 关于法律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法律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B. 法律关系是一种道德关系C. 法律关系是一种经济关系D. 法律关系是一种政治关系答案:A7. 法的制定过程中,具有最高立法权的机构是()。

A. 人民法院B. 人民检察院C. 国务院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答案:D8. 法的效力层级中,下列哪个法律文件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A. 宪法B. 法律C. 行政法规D. 地方性法规答案:A9. 法的实施过程中,负责监督法律实施的国家机关是()。

A. 行政机关B. 司法机关C. 立法机关D. 检察机关答案:B10. 法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表明,法与()的关系最为密切。

A. 经济B. 政治C. 文化D. 社会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法的规范性作用主要包括()。

A. 指导作用B. 评价作用C. 强制作用D. 预防作用答案:ABD2. 法的效力层级从高到低依次为()。

A. 宪法B. 法律C. 行政法规D. 地方性法规答案:ABCD3. 法的解释主体主要包括()。

A. 立法机关B. 司法机关C. 行政机关D. 学术机构答案:ABC4. 法的适用原则主要包括()。

A. 合法性原则B. 适当性原则C. 公正原则D. 效率原则答案:ABCD5. 法的制定程序主要包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理学选择题精选
(一)单项选择题(120道)
1.在法的本质问题上持神意说的法学家是(d)。

A.西塞罗B.霍布斯C.康德D.托马斯·阿奎那
2.从新加坡现行法律制度看,其主要传统、渊源和风格属于下列哪一个法系?(c)
A.中华法系B.大陆法系C.普通法法系D.阿拉伯法系3.大陆法系国家法的基本分类是(a)。

A.公法和私法B.普通法和衡平法C.成文法和不成文法D.实体法和程序法
4."法治"的英文表达确切的是(b)。

A.rule by law B.rule of law C.legality D.legal system 5.法的要素中在数量上占绝对多数的是(c)。

A.法的原则B.法的概念C.法律规范D.法的技术性规定6.按照规范对人们行为或限定的范围或程度,法律规范可分为(a)。

A.强行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B.授权性规范与禁止性规范
C.授权性规范与命令性规范D.强行性规范与授权性规范
7.在法的溯及力上,我国刑法采取(d)。

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轻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8.从法律构成看,民法法系国家主要采用(a)。

A.制定法B.单行法C.判例法形式,但也有制定法D.习惯法9.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诸多区别的原因主要在于(a)。

A.历史渊源不同B.法的分类不同C.法律术语不同D.法
的渊源不同
10.法最终决定因素是(c)。

A.统治阶级意志B.阶级斗争状况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D.政治局面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答《宪法》第33条规定"中华
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里的"法律"一词应作(c)解释。

A.字面B.限制C.扩充D.逻辑
12.下列能构成法的渊源的是(d)。

A.判决书B.委任状C.结
婚证D.行政法规
13.法律条文与法律规范的关系是(a)。

A.形式与内容的关系B.内容与形式的关系C.本质与内容的
关系D.对立统一关系
14.我国法律对人的效力采用的原则是(c)。

A.属地主义原则B.属人主义原则
C.以属地主义为主,兼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15.下列属于司法的是(b)。

A.司法行政机关的行为B.最高人民法院的行为
C.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行为D.国务院的行为
16.下列属于法律事件的法律事实是(a)。

A.人的死亡B.甲违章驾驶撞死一人C.甲抢劫银行D.甲
与乙签订借款合同
17.法律规定"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给付赡
养费的权利",这规定属于(b)。

A.义务性规范B.授权性规范C.强制性规范D.禁止性规

18.下列属于封建主义法律的是(c)。

A.《汉谟拉比法典》B.《法国民法典》C.《元典章》D.《十
二铜表法》
19.下列罪名中违背基本法理的是(c)。

A.危害国家安全罪B.盗窃罪C.腹诽罪D.杀人罪
20."法治应包括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通的服从,而大家
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这一论述的提出者是古希腊的学者(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