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语故事文字版【三篇】
简短四字成语故事文字版

简短四字成语故事文字版1、车水马龙东汉时,章帝想给皇太后的娘家亲戚们封官赐爵。
太后知道后,表示坚决反对,她对章帝说:“我娘家那些人呀,就知道把持权利,只会吃喝玩乐。
我曾经看见很多人去他们那里请安问候,门前的路上,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你给他们加官封爵只能有害于国家。
”[提示]形容繁华热闹的场景。
2、半途而废东汉时,乐羊子外出求学。
过了一年,他因为想家就回来了。
他的妻子一见到丈夫就用刀割断织机上的绢帛。
乐羊子觉得十分奇怪,他妻子说:“书没有读完就停下来,如同割断织丝一样。
”乐羊子深受震动,又重新回去读书。
七年后,完成了学业才回到家中。
[提示]比喻做事中途停止,不能坚持到底。
3、八仙过海传说吕洞宾等八位神仙途经东海去仙岛,只见巨浪汹涌。
吕洞宾提议各自投一样东西到海里,然后各显神通过海。
于是铁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自己立在水面过海;韩湘子以花篮渡水: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也分别把自己的萧、拍板、纸驴、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过。
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过了东海。
[提示]比喻各有一套办法或本领去完成任务。
1、鹤立鸡群草地上有一群鸡。
其中一只大公鸡,夸耀自己强壮,羽毛金黄亮丽,最为出众。
另一只芦花大公鸡不以为然,说自己打起鸣来,声音嘹亮,才是秀的。
就在他们互不服气,要打起来的时候,一只仙鹤突然从天而降,落在鸡群中,两只公鸡相形见绌,不再争斗了。
[提示]比喻一个人的仪表出众或学问、品德高于别人。
2、四分五裂战国时,七国之中秦国最为强大。
其他六国想联合起来共同与秦国抗衡。
秦王的策略是各个击破,就派张仪去分化六国。
张仪对魏王说:“魏国无法与接壤的五国都相处得一样好,搞不好就会四面受敌,国家四分五裂,不如与秦国修好。
”魏王被说服了,与秦国结了盟。
[提示]形容不完整或不团结。
3、一鸣惊人春秋时,楚庄王当国君的前三年,只知享乐,不管国事。
申无畏出了个谜语让他猜:“有只大鸟,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楚庄王笑着说:“这只鸟,要么不飞不鸣,要飞就直冲云霄,一叫就让人震惊。
中国成语故事文字版(10篇)

【导语】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
下⾯是®⽆忧考⽹整理分享的中国成语故事⽂字版,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中国成语故事⽂字版:望梅⽌渴 东汉末年的⼀个盛夏季节,曹操率军出征。
因长途跋涉,⼠兵们⼝渴难忍,可⼜找不到⽔。
曹操⼼⽣⼀计,⽤马鞭向前⼀指,说:“前⾯有⼀⼤⽚梅林,梅⼦正好给⼤家解渴呀!”⼀想到酸酸的青梅,⼤家⼝⽔直流,顿时觉得⼝渴的感觉缓解了不少,⾏军的速度也加快了。
[提⽰]⽐喻⽤空想来安慰⾃⼰。
2.中国成语故事⽂字版:望洋兴叹 河伯是传说中的河神。
有⼀年秋天,⾬⽔特别多,⼩河的⽔不停息地流进黄河,黄河的河⾯⼀下⼦宽阔了许多。
河伯看到⾃⼰如此强⼤,就得意地向东⽅奔流。
到了⼊海⼝向外⼀望,⼤海⼴阔⽆垠,⽐黄河不知要宽多少倍,感到惭愧,河伯感叹地说:“见识越少的⼈,越⾃以为是,我就是这样啊。
” [注释]望洋:仰视的样⼦。
[提⽰]多⽐喻做事因为⼒量不够或条件不充分⽽感到⽆可奈何。
3.中国成语故事⽂字版:闻鸡起舞 东晋名将刘琨和祖逖是好朋友。
他们年轻时看到朝廷腐败,深为国家的前途担忧。
于是互相勉励,⽴志要为保卫国家做出贡献。
每天鸡叫头遍时,祖逖就叫醒刘琨,⼀同起床舞剑,苦练杀敌本领。
后来祖逖率军北上,收复了⼤⽚国⼟。
[注释]闻:听到。
[提⽰]⽐喻有志向的⼈及时奋发努⼒。
4.中国成语故事⽂字版:卧薪尝胆 春秋时,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被俘虏。
勾践被扣押了三年,他遭受了常⼈难以忍受的屈辱。
被释放回国后,他发誓要报仇⾎恨。
为激励⽃志,他睡在柴草上,还在旁边挂了⼀个苦胆,每天都要尝⼀尝胆的苦味。
经过长期准备,越国终于打败了吴国。
[注释]薪:柴草。
胆:苦胆。
[提⽰]形容⼈刻苦⾃励,发奋图强。
5.中国成语故事⽂字版:四⾯楚歌 秦朝末年,楚汉相争。
⼤将韩信率领汉军,将楚军围困在垓下。
⼀天深夜,四⾯传来楚国的民歌。
经典四字成语故事文字版三篇

经典四字成语故事文字版三篇【三顾茅庐】东汉末年,中原各地都在打仗。
每股势力都想壮大自己,成为国家的统治者。
其中有位叫刘备的英雄,他看到国家四分五裂,百姓被战争折磨,很想建立一个能让百姓安居乐业、没有战乱的国家。
但是,刘备的势力很薄弱,他身边只有两个能征善战的好兄弟——关羽和张飞,而缺少有智谋的人关心他。
后来,有人向刘备推荐诸葛亮,说他才华过人、智谋长远,假如谁能得到他的关心,就可以平定天下了。
刘备听了很快乐,于是派人打听诸葛亮的消息。
那时,诸葛亮住在隆中的一间茅草屋里,过着悠闲的隐居生活。
为了能得到诸葛亮的关心,刘备带着丰厚的礼物,在关羽和张飞的陪同下,一起去请诸葛亮。
他们到了诸葛亮的家门口,刘备亲自去敲门。
不巧,诸葛亮不在家!刘备只好失望地回去了,但他仍不放弃请诸葛亮的念头。
有一天,刘备听说诸葛亮回家了,就急忙带着关羽和张飞再一次去访问。
那时正是冬天,北风“呼呼”地刮着,还下着大雪。
刘备冒着雪,走了很远的路,希望能用自己的诚意打动诸葛亮。
可是,这一次诸葛亮又没在家。
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离开了诸葛亮的茅草屋。
过了些日子,刘备预备再次去请诸葛亮。
这时,关羽和张飞都劝他不要去了,他们都觉得刘备没必要对诸葛亮这么恭敬。
刘备却说:“对于有才能的人,就要用尊敬的态度。
”然后,又和关羽、张飞第三次去请诸葛亮。
这一次,他们来到诸葛亮家时已经是中午了,书童说,诸葛亮正在午睡。
刘备没有打搅他,而是恭敬地站在门口等诸葛亮醒来。
刘备在门外等了很久,太阳晒得他满头大汗。
关羽和张飞都心疼地劝刘备到阴凉的地方坐下休息,可刘备觉得,那样不足以表示他对诸葛亮的敬意,于是他坚持守在门口。
诸葛亮醒来后,听说刘备为了不影响他休息,已经在门口站了几个小时,心里非常感动,赶快出门去迎接刘备。
诸葛亮邀请刘备到自己的书房讨论国家大事,他们发觉俩人有着共同的目标:建立一个让百姓安居乐业、没有战乱的国家。
于是,诸葛亮决定接受刘备的邀请,关心刘备建立蜀汉政权。
成语故事文字版(5篇)

【导语】成语故事包涵着我国从古代到现在的⼤道理⼤智慧,通过描写⽣活的⼀些简单的事,让我们感觉到有趣从⽽明⽩需要知道的,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
下⾯是整理分享的成语故事⽂字版,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能够为⼤家带来帮助,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些参考的作⽤,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的后续更新吧!1.成语故事⽂字版:补天浴⽇ 上古时代,有⼀次,⽔神共⼯和⽕神祝融⼤战。
共⼯⼤败,⽓得向西⽅不周⼭⼀头撞去,把不周⼭撞坏了。
不周⼭是撑天的⼤柱,⼤柱⼀断,天就坍塌了⼀⼤块,地也陷裂了很多;同时,⼭林起⽕,洪⽔横流,世界发⽣了可怕的灾难。
创造世界万物的⼥神娲(⼥娲是邯郸市涉县⼈,娲皇宫就坐落在涉县境内),在⼤江⼤河中挑选了许多五彩的⽯⼦,架起⽕来,把⽯⼦炼成熔液,然后⽤这种熔液去修补破坏了的天。
她⼜杀了⼀只⼤得⽆法形容的乌龟,斩下它的4脚,作为4根天柱,竖⽴在四⽅,把天撑住。
还利⽤⼤⽕后遗留的芦草灰,堵住了洪⽔。
⼀场⼤难,始告平息。
太阳⼥神羲和,⽣有10个⼉⼦,也就是10个太阳。
他们住在东⽅海外的汤⾕。
那⾥有⼀棵⼤树,名叫“扶桑”,所以那地名也叫“扶桑”。
这棵⼤树有⼏千丈⾼,10个太阳,就住在这棵⼤树上。
他们每天⼀个,轮流在天空值班。
早上,不论哪个太阳值班,都由他们的妈妈羲和架车伴送。
这辆车⼦很壮观,是由6条龙拉着的。
从起点汤⾕到终点蒙⾕,共有16个站,正好⼀天的路程。
车到第14站悲泉,太阳就得下车步⾏,妈妈羲和架着空车赶回汤⾕,为伴送明天值班的⼉⼦去作准备。
每天早上,值班的太阳离开扶桑,登上龙车之前,⼀定先要在咸池⾥洗⼀个澡。
羲和还常常带着⼉⼦们在东南海外的⽢渊⼀块洗澡,⽢渊的⽔,⼗分⽢美,羲和把⼉⼦们⼀个个都洗得⼲⼲净净,明明亮亮。
2.成语故事⽂字版:夸⽗逐⽇ 远古时候,在北⽅荒野中,有座巍峨雄伟、⾼耸⼊云的⾼⼭。
在⼭林深处,⽣活着⼀群⼒⼤⽆穷的巨⼈。
中国成语故事大全

中国成语故事中国成语故事大全导语:成语故事一般是出自真实的历史故事,或者是来自一些具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
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成语故事大全,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中国成语故事1:割肚牵肠蜀后主刘禅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蛮王孟获联合金环三洞兵马反叛,建宁三郡也归附了孟获,永昌危急。
为了平息后方叛乱,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
首先用离间之计平息了建宁三郡叛乱,解了永昌之急。
又用激将之法破了三洞人马。
最后诱敌设伏,在锦带山活捉了孟获。
诸葛亮让战俘们吃饱饭,然后全部释放,说:“你们的父母兄弟、妻子儿女都靠在门上等着你们呢;如果听说战败了,一定会割肚牵肠,眼中流血。
你们都回去吧。
”诸葛亮又问孟获:“你今天被捉,心服吗?”孟获说:“我不小心中了你的鬼计,怎么会服!你放我回去,让我整顿军马,来决一死战;如果再能捉我,我才心服。
”诸葛亮就把他放了。
“割肚牵肠”形容非常牵挂,很不放心。
中国成语故事2:河清海晏天竺国下郡的白米四钱一石,麻油八厘一斤,可是三位王子借孙悟空三人的兵器去打造时却被人偷了。
八戒说:“定是这伙铁匠偷的!快拿出来!略迟了些儿,就都打死!”铁匠们说:“我们连日辛苦,夜间睡着,到天明起来,就不见了。
而且我们是凡人,怎么拿得动?希望爷爷饶命!”国王说:“这城里军民匠作,也很懂得法度,一定不敢欺心,希望神师再思。
”行者道:“不用再思,也不须赖铁匠。
我只问殿下:你这城池四面,可有什么山林妖怪?”王子道:“城外北,有一座豹头山,山中有一虎口洞。
有人说洞内有仙,有人说有妖。
我们不知到底是什么。
”……孙悟空三人经过苦战,收降了九头狮子精,夺回了兵器。
国王大开素宴答谢唐僧一行,又将狮子肉分与百姓瞻仰。
王子说:“感谢神僧施展法力,扫荡了妖邪,除了后患,现在海晏河清,天下太平了!”“河清海晏”指黄河水清了,大海平静了,比喻天下太平。
中国成语故事3:刮目相看吕蒙是三国时期吴国将领,武艺高强,战功卓著,可是不爱读书。
幼儿看的成语故事文字版

幼儿看的成语故事文字版1:有备无患春秋时,晋悼公当了国君以后,想重振晋国的威名,像他的先祖晋文公一样,称霸诸侯。
这时,郑国是一个小国,一会儿和晋结盟,一会儿又归顺楚国。
晋悼公很生气,公元562年,他集合了宋、鲁、卫、刘等11国的部队出兵伐郑。
邻简公兵败投降,给晋国送去大批礼物,计有兵车一百辆,乐师数名,一批名贵乐器和十六个能歌善舞的女子。
晋悼公很高兴,把这些礼物的一半赏赐给魏绛,说:“魏绛,是你劝我跟戎、狄和好,又安定了中原各国;八年来,我们九次召集各国诸侯会盟。
现在我们和各国的关系,就象一曲动听的乐曲一样和谐。
郑国送来这么多礼物,让我和你同享吧!”魏绛说:“能和狄、戎和好相处,这是我们国家的福气,大王做了中原诸侯的盟主,这是凭您的才能,我出的力是微不足道的。
不过,我希望大王在安享快乐的时候,能够多考虑一些国家的未来。
《尚书》里说:“在安定的时候,要想到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危险;您想到了,就会有所准备,有所准备,就不会发生祸患。
’我愿意用这些话来提醒大王!”幼儿看的成语故事文字版2:一字千金战国末期,大商人吕不韦做了一笔中外历史上最大的投机生意。
他不惜巨资,把作为人质的异人立为秦国国君。
异人当了秦王之后,为报答吕不韦的恩德,封吕不韦为丞相,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
由一个商人摇身一变成了进退百官的权威,朝中的大小官员嘴上不说,心里却很不服气。
吕不韦也知道他的政治资历太浅,人们可能在私下议论,他觉得提高声望是让人们服气的最好办法。
但怎洋才能迅速提高呢?他一时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吕不韦为这件事大伤脑筋,召集门客进行商议。
有的门客建议吕不韦统兵出征,灭掉几个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以此来树立威信。
有人立即反对说:这办法有百害无一利,即使把仗打胜了,回来也升不了官,因为没有比丞相还高的职务了。
重要的是战争风险太大,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万一战争失利,结果会适得其反。
有人说:我们知道孔子的学问很好,那是因为他写了部叫《春秋》的书;孙武能当上吴国的大将,是因为吴王看了他写的《孙子兵法》。
中国成语故事文字版(十篇)

【导语】中华⽂化博⼤精深,成语更是古⼈的智慧结晶。
中国成语古今同⽤,百代甄选,留存者皆为精华,传承⾄今。
下⾯是分享的中国成语故事⽂字版(⼗篇)。
欢迎阅读参考!1.中国成语故事⽂字版 安居乐业 春秋时,有⼀位闻名的哲学家和思想,他姓李,名⽿,字聃。
据说他刚⽣下来的时候,就是⼀个⽩头发。
⽩胡⼦的⼩⽼头⼉;所以⼈们称他“⽼⼦”;还说他是在⼀棵李树下出世的,所以姓李;⼜因为他⽿朵长得⾮凡⼤,所以名“⽿”。
其实,⽼⼦是⼈们对他的尊称。
⽼于对当时的现实不满,并反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新浪潮,想⾛回头路。
他怀恋着远古的原始社会,认为物质的进步和⽂化的发展毁坏了⼈民的淳朴,给⼈们带来了痛苦,所以渴望出现“⼩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于是这样描绘他所设想的“⼩国寡民”社会的:国家很⼩,⼈民稀少。
即使有许许多多的器具,也不去使⽤它们。
不要让⼈民⽤⽣命去冒险,也不向远处迁移,即使有车辆和船只,也⽆⼈去乘坐它们,即使有兵器装备,也⽆处去使⽤它们。
要使⼈民重新使⽤古代结绳记事的⽅法,吃得很⾹甜,穿得很舒适,住得很安适,满⾜于原有的风俗习惯。
邻近各国互相望得见。
鸡鸣狗叫互相听得见,但是⼈们直到⽼死,也不互相往来。
这个成语出⾃《⽼⼦》⽢美⾷,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表⽰⽣活美满、安定。
2.中国成语故事⽂字版 雪中送炭 宋太宗是宋太祖的弟弟,年轻的时候曾和宋太祖⼀起打天下,深知江⼭来之不易。
因此,他特别爱护⽼百姓。
淳化四年的冬天,东京(今开封)滴⽔成冰,房檐垂下的冰挂有⼀尺多长,在清冷的冬天,在不⾜以给⼈任何温暖的阳光照射下,像⼀把把垂下来的⼑,令⼈望之即瑟瑟发抖。
宋太宗在皇宫⾥⾯,穿着龙袍,烤着炭⽕,还觉得寒⽓逼⼈。
这时,宋太宗想起乾德⼆年的冬天,哥哥宋太祖上朝时,⾝穿貂⽪⼤⾐,戴着⽪帽全副武装,所有的⼤⾂都缩着⼿不胜寒瑟站在讲武殿临时铺的地毯上,上奏章说话哆哆嗦嗦,冷得⾆头打结的情景。
于是,他更感冰寒,便命⼈拿来美酒,借酒来驱赶寒冷。
中国成语故事文字版5篇

中国成语故事文字版5篇1.中国成语故事文字版南辕北辙从前有一个人, 从魏国到楚国去。
他带上很多的盘缠, 雇了上好的车, 驾上骏马, 请了驾车技术精湛的车夫, 就上路了。
楚国在魏国的南面, 可这个人不问青红皂白让驾车人赶着马车一直向北走去。
路上有人问他的车是要往哪儿去, 他大声回答说: “去楚国!”路人告诉他说: “到楚国去应往南方走, 你这是在往北走, 方向不对。
”那人满不在乎地说: “没关系, 我的马快着呢!”路人替他着急, 拉住他的马, 阻止他说: “方向错了, 你的马再快, 也到不了楚国呀!”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说: “不要紧, 我带的路费多着呢!”路人极力劝阻他说: “虽说你路费多, 可是你走的不是那个方向, 你路费多也只能白花呀!”那个一心只想着要到楚国去的人有些不耐烦地说: “这有什么难的, 我的车夫赶车的本领高着呢!”路人无奈, 只好松开了拉住车把子的手, 眼睁睁看着那个盲目上路的魏人走了。
那个魏国人, 不听别人的指点劝告, 仗着自己的马快、钱多、车夫好等优越条件, 朝着相反方向一意孤行。
那么, 他条件越好, 他就只会离要去的地方越远, 因为他的大方向错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无论做什么事, 都要首先看准方向, 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 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2.中国成语故事文字版杯水车薪从前, 有一个樵夫, 每日靠砍柴卖钱的微薄收入来养家糊口。
一天, 天气非常炎热, 樵夫像往常一样推着一车满满的柴到街市上卖。
他把那些砍来的柴捆成一把一把的, 一部分放到了地上, 一部分仍然放在柴车上, 因为累了一整天, 又饥又渴, 就找了个地方坐下喝口茶吃些干粮, 谁知才歇息了片刻, 就突然闻到一股浓烟的味道, 回头一瞧, 原来是自己车上的柴着火了。
柴夫急忙放下水杯, 连滚带爬地跑过去。
可是柴车上的火苗已经蹿得很高了。
这可怎么办啊, 这附近根本没有水, 怎么救火呢?他急得满头大汗, 突然他看到了地上的水杯, 正是他刚才休息时准备喝的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成语故事文字版【三篇】
隋唐时,读书人要做官,都要经过科举考试。
唐僖宗当政期间,在京城长安举行了一次考试,各地已经取得一定资格的读书人,来到
长安应考。
在众多的考生中,有个叫崔瀣的很有才学,考下来自己感
觉也不错,就等着发榜了。
主持这次考试的官员名崔沆。
他批阅到崔瀣的卷子,越看越觉得好,就把地录取了。
发榜那天,崔瀣见自己榜上有名,非常高兴。
按照当时的习俗,考试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门生,而主考
官就是考试及第的人的座主,大家都尊称他为恩师。
发榜后,门生要去拜访恩师。
崔瀣自然也不例外。
崔沆作为座主,见到崔涩瀣这位与自己同姓的门生;显得格外高兴。
也真是巧合,
“沆”“瀣”二字合起来是一个词。
表示夜间的水气、雾露、于是,爱凑趣的把这两个字合在一起编
成两句话:“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意思是,他们师生两人象是夜
间的水气、雾露连在一起。
【不堪回首】
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时,周围还有好几个政权。
为了完成
统一大业,他先后攻灭了南平、后蜀、南汉等国,接着又把攻击的目
标对准南唐。
这时统治南唐的是李煜(yu),世称李后主。
他在政治、军事上昏
庸无能,但在文学艺术方面很有才能,诗词、音乐、书画等无所不能。
他从小在深宫里长大,过着奢侈的生活,所以他的作品也大都描写宫
廷生活的情景。
李煜的妻子周后娥皇,容貌出众,擅长书画歌舞,但
不幸早逝。
后来,李煜又与娥皇的妹妹小周后相爱,在花前月下饮酒
作乐,而把国家大事置之脑后。
宋朝的威胁越来越严重,但李煜迷恋于歌舞升平的生活,只想求
得眼前安逸,并不作抵御的准备,而一味向宋朝屈服。
宋朝在哪里作
战胜利或者有什么喜庆活动,他就赶紧命人向宋朝进贡财宝。
后来,
又主动向宋朝上表,希望取消南唐国号,作为宋朝的附庸。
公元974年秋,宋太祖赵匡胤两次派使者通知他到开封朝见。
李
煜怕赵匡胤杀他,称病不去。
于是赵匡胤以此为借口,派十万大军征
伐南唐。
第二年初,宋军抵达长江北岸,南唐都城金陵危急。
但李煜以为
宋军无法渡过长江,整天在宫内和一班和尚道士讲经说法。
一天李煜偶尔外出登城,见城外都是宋军的旗帜,才急忙去召援军,但为时已晚。
挨到这年冬天,宋军消灭了南唐最后一支援军,终
于攻破金陵。
李煜被迫投降,被押到开封去。
李煜穿戴着白衣纱帽,战战兢兢地接受赵匡胤的召见。
赵匡胤没
有杀他,侮辱性地封他为违命侯,把他安置在城里。
他名义上是侯,
实际上过着囚犯一样难堪的生活。
李煜是个多愁善感的人,降宋后的痛苦生活,自然使他抑郁不堪。
不久赵匡胤去世,他的弟弟赵匡义即位,世称宋太宗。
太宗取消了李
煜违命侯的封号,封他为陇西郡公。
但是,太宗比太祖更为猜忌。
一次,李煜懊悔当时不该杀了两个忠臣,太宗得知后非常恼怒。
一天,李煜做了一首名为《虞美人》的词。
词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等句,其中的意思是,过去美好的一切不
能再回顾,回顾了只能使人更感到痛苦。
这首词传到太宗那里,太宗对他至今还在恋念故国非常忌恨。
后来,又有一些怀恋故国的词作传到太宗那里,于是太宗派人将他毒死。
【大材小用】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父亲在他童年就去世,由祖父抚养成人。
辛弃疾曾拜当时的田园诗人刘瞻为师,并和党怀英两人是刘瞻最得意
的学生。
有一次,刘瞻问他们两人道:“孔子以前要学生谈各人的志向,我也问问你们将来准备干什么?”党怀英回答说:“读书为了做官,为了取得功名,光宗耀祖。
我一定要到朝廷里去做大官;如果做不了官,就回家隐居,学老师的样子写田园诗。
”
刘瞻听了很高兴,连连称好,认为他的志向很高洁。
辛弃疾却回
答说:“我不想做官,我要用词写尽天下的贼,用剑杀尽天下的贼!”
刘瞻听了大吃一惊,要辛弃疾今后不要再说这样荒唐的话。
此后,辛、党两人的生活道路截然不同:辛弃疾英勇地投身到抗金的民族战场上去,以爱国词人著称于世;而党怀英则混迹于金人统治集团,为金人作
了一些帮闲乃至帮凶的工作。
金人南侵后,辛弃疾组织了两千多人的队伍在故乡起义。
后来,
又率领队伍投奔济南府农民耿京组织的起义军。
不久,起义军接受朝
廷任命,与朝廷的军队配合作战,打击南侵的金军。
但因为投降派的
排挤和打击,辛弃疾后来曾长期闲居在江西上饶一带。
1203年春,才
被任命为绍兴府知府兼浙江东路安抚使。
这个年,辛弃疾已经六十四
岁了。
绍兴西郊有一处地方叫三山,当时的爱国诗人陆游就在那里闲居。
陆游比辛弃疾大十五岁,当时快八十岁了,他的爱国诗句早已为辛弃
疾所景仰,所以辛弃疾到任不久,就去拜访了这位前辈,两人一起议
论国家大事,相见恨晚。
陆游听了辛弃疾对形势的分析和统一、全国
的设想,觉得他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希望他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次年春天,宋宁宗降下圣旨,要辛弃疾到京城临安去,征询他对
北伐金国的意见。
”辛弃疾把这件事告诉陆游,陆游觉得这是辛弃疾
施展自己才能的好机会,为他感到高兴。
为了鼓励辛弃疾发挥自己的才能,陆游特地写了一首长诗赠给他。
诗中写道,“辛弃疾是古代大政治家、军事家管仲、萧何一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