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语故事文字版【三篇】

合集下载

简短四字成语故事文字版

简短四字成语故事文字版

简短四字成语故事文字版1、车水马龙东汉时,章帝想给皇太后的娘家亲戚们封官赐爵。

太后知道后,表示坚决反对,她对章帝说:“我娘家那些人呀,就知道把持权利,只会吃喝玩乐。

我曾经看见很多人去他们那里请安问候,门前的路上,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你给他们加官封爵只能有害于国家。

”[提示]形容繁华热闹的场景。

2、半途而废东汉时,乐羊子外出求学。

过了一年,他因为想家就回来了。

他的妻子一见到丈夫就用刀割断织机上的绢帛。

乐羊子觉得十分奇怪,他妻子说:“书没有读完就停下来,如同割断织丝一样。

”乐羊子深受震动,又重新回去读书。

七年后,完成了学业才回到家中。

[提示]比喻做事中途停止,不能坚持到底。

3、八仙过海传说吕洞宾等八位神仙途经东海去仙岛,只见巨浪汹涌。

吕洞宾提议各自投一样东西到海里,然后各显神通过海。

于是铁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自己立在水面过海;韩湘子以花篮渡水: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也分别把自己的萧、拍板、纸驴、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过。

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过了东海。

[提示]比喻各有一套办法或本领去完成任务。

1、鹤立鸡群草地上有一群鸡。

其中一只大公鸡,夸耀自己强壮,羽毛金黄亮丽,最为出众。

另一只芦花大公鸡不以为然,说自己打起鸣来,声音嘹亮,才是秀的。

就在他们互不服气,要打起来的时候,一只仙鹤突然从天而降,落在鸡群中,两只公鸡相形见绌,不再争斗了。

[提示]比喻一个人的仪表出众或学问、品德高于别人。

2、四分五裂战国时,七国之中秦国最为强大。

其他六国想联合起来共同与秦国抗衡。

秦王的策略是各个击破,就派张仪去分化六国。

张仪对魏王说:“魏国无法与接壤的五国都相处得一样好,搞不好就会四面受敌,国家四分五裂,不如与秦国修好。

”魏王被说服了,与秦国结了盟。

[提示]形容不完整或不团结。

3、一鸣惊人春秋时,楚庄王当国君的前三年,只知享乐,不管国事。

申无畏出了个谜语让他猜:“有只大鸟,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楚庄王笑着说:“这只鸟,要么不飞不鸣,要飞就直冲云霄,一叫就让人震惊。

中国成语故事文字版(10篇)

中国成语故事文字版(10篇)

【导语】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

下⾯是®⽆忧考⽹整理分享的中国成语故事⽂字版,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中国成语故事⽂字版:望梅⽌渴 东汉末年的⼀个盛夏季节,曹操率军出征。

因长途跋涉,⼠兵们⼝渴难忍,可⼜找不到⽔。

曹操⼼⽣⼀计,⽤马鞭向前⼀指,说:“前⾯有⼀⼤⽚梅林,梅⼦正好给⼤家解渴呀!”⼀想到酸酸的青梅,⼤家⼝⽔直流,顿时觉得⼝渴的感觉缓解了不少,⾏军的速度也加快了。

[提⽰]⽐喻⽤空想来安慰⾃⼰。

2.中国成语故事⽂字版:望洋兴叹 河伯是传说中的河神。

有⼀年秋天,⾬⽔特别多,⼩河的⽔不停息地流进黄河,黄河的河⾯⼀下⼦宽阔了许多。

河伯看到⾃⼰如此强⼤,就得意地向东⽅奔流。

到了⼊海⼝向外⼀望,⼤海⼴阔⽆垠,⽐黄河不知要宽多少倍,感到惭愧,河伯感叹地说:“见识越少的⼈,越⾃以为是,我就是这样啊。

” [注释]望洋:仰视的样⼦。

[提⽰]多⽐喻做事因为⼒量不够或条件不充分⽽感到⽆可奈何。

3.中国成语故事⽂字版:闻鸡起舞 东晋名将刘琨和祖逖是好朋友。

他们年轻时看到朝廷腐败,深为国家的前途担忧。

于是互相勉励,⽴志要为保卫国家做出贡献。

每天鸡叫头遍时,祖逖就叫醒刘琨,⼀同起床舞剑,苦练杀敌本领。

后来祖逖率军北上,收复了⼤⽚国⼟。

[注释]闻:听到。

[提⽰]⽐喻有志向的⼈及时奋发努⼒。

4.中国成语故事⽂字版:卧薪尝胆 春秋时,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被俘虏。

勾践被扣押了三年,他遭受了常⼈难以忍受的屈辱。

被释放回国后,他发誓要报仇⾎恨。

为激励⽃志,他睡在柴草上,还在旁边挂了⼀个苦胆,每天都要尝⼀尝胆的苦味。

经过长期准备,越国终于打败了吴国。

[注释]薪:柴草。

胆:苦胆。

[提⽰]形容⼈刻苦⾃励,发奋图强。

5.中国成语故事⽂字版:四⾯楚歌 秦朝末年,楚汉相争。

⼤将韩信率领汉军,将楚军围困在垓下。

⼀天深夜,四⾯传来楚国的民歌。

经典四字成语故事文字版三篇

经典四字成语故事文字版三篇

经典四字成语故事文字版三篇【三顾茅庐】东汉末年,中原各地都在打仗。

每股势力都想壮大自己,成为国家的统治者。

其中有位叫刘备的英雄,他看到国家四分五裂,百姓被战争折磨,很想建立一个能让百姓安居乐业、没有战乱的国家。

但是,刘备的势力很薄弱,他身边只有两个能征善战的好兄弟——关羽和张飞,而缺少有智谋的人关心他。

后来,有人向刘备推荐诸葛亮,说他才华过人、智谋长远,假如谁能得到他的关心,就可以平定天下了。

刘备听了很快乐,于是派人打听诸葛亮的消息。

那时,诸葛亮住在隆中的一间茅草屋里,过着悠闲的隐居生活。

为了能得到诸葛亮的关心,刘备带着丰厚的礼物,在关羽和张飞的陪同下,一起去请诸葛亮。

他们到了诸葛亮的家门口,刘备亲自去敲门。

不巧,诸葛亮不在家!刘备只好失望地回去了,但他仍不放弃请诸葛亮的念头。

有一天,刘备听说诸葛亮回家了,就急忙带着关羽和张飞再一次去访问。

那时正是冬天,北风“呼呼”地刮着,还下着大雪。

刘备冒着雪,走了很远的路,希望能用自己的诚意打动诸葛亮。

可是,这一次诸葛亮又没在家。

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离开了诸葛亮的茅草屋。

过了些日子,刘备预备再次去请诸葛亮。

这时,关羽和张飞都劝他不要去了,他们都觉得刘备没必要对诸葛亮这么恭敬。

刘备却说:“对于有才能的人,就要用尊敬的态度。

”然后,又和关羽、张飞第三次去请诸葛亮。

这一次,他们来到诸葛亮家时已经是中午了,书童说,诸葛亮正在午睡。

刘备没有打搅他,而是恭敬地站在门口等诸葛亮醒来。

刘备在门外等了很久,太阳晒得他满头大汗。

关羽和张飞都心疼地劝刘备到阴凉的地方坐下休息,可刘备觉得,那样不足以表示他对诸葛亮的敬意,于是他坚持守在门口。

诸葛亮醒来后,听说刘备为了不影响他休息,已经在门口站了几个小时,心里非常感动,赶快出门去迎接刘备。

诸葛亮邀请刘备到自己的书房讨论国家大事,他们发觉俩人有着共同的目标:建立一个让百姓安居乐业、没有战乱的国家。

于是,诸葛亮决定接受刘备的邀请,关心刘备建立蜀汉政权。

成语故事文字版(5篇)

成语故事文字版(5篇)

【导语】成语故事包涵着我国从古代到现在的⼤道理⼤智慧,通过描写⽣活的⼀些简单的事,让我们感觉到有趣从⽽明⽩需要知道的,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

下⾯是整理分享的成语故事⽂字版,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能够为⼤家带来帮助,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些参考的作⽤,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的后续更新吧!1.成语故事⽂字版:补天浴⽇ 上古时代,有⼀次,⽔神共⼯和⽕神祝融⼤战。

共⼯⼤败,⽓得向西⽅不周⼭⼀头撞去,把不周⼭撞坏了。

不周⼭是撑天的⼤柱,⼤柱⼀断,天就坍塌了⼀⼤块,地也陷裂了很多;同时,⼭林起⽕,洪⽔横流,世界发⽣了可怕的灾难。

创造世界万物的⼥神娲(⼥娲是邯郸市涉县⼈,娲皇宫就坐落在涉县境内),在⼤江⼤河中挑选了许多五彩的⽯⼦,架起⽕来,把⽯⼦炼成熔液,然后⽤这种熔液去修补破坏了的天。

她⼜杀了⼀只⼤得⽆法形容的乌龟,斩下它的4脚,作为4根天柱,竖⽴在四⽅,把天撑住。

还利⽤⼤⽕后遗留的芦草灰,堵住了洪⽔。

⼀场⼤难,始告平息。

太阳⼥神羲和,⽣有10个⼉⼦,也就是10个太阳。

他们住在东⽅海外的汤⾕。

那⾥有⼀棵⼤树,名叫“扶桑”,所以那地名也叫“扶桑”。

这棵⼤树有⼏千丈⾼,10个太阳,就住在这棵⼤树上。

他们每天⼀个,轮流在天空值班。

早上,不论哪个太阳值班,都由他们的妈妈羲和架车伴送。

这辆车⼦很壮观,是由6条龙拉着的。

从起点汤⾕到终点蒙⾕,共有16个站,正好⼀天的路程。

车到第14站悲泉,太阳就得下车步⾏,妈妈羲和架着空车赶回汤⾕,为伴送明天值班的⼉⼦去作准备。

每天早上,值班的太阳离开扶桑,登上龙车之前,⼀定先要在咸池⾥洗⼀个澡。

羲和还常常带着⼉⼦们在东南海外的⽢渊⼀块洗澡,⽢渊的⽔,⼗分⽢美,羲和把⼉⼦们⼀个个都洗得⼲⼲净净,明明亮亮。

2.成语故事⽂字版:夸⽗逐⽇ 远古时候,在北⽅荒野中,有座巍峨雄伟、⾼耸⼊云的⾼⼭。

在⼭林深处,⽣活着⼀群⼒⼤⽆穷的巨⼈。

中国成语故事大全

中国成语故事大全

中国成语故事中国成语故事大全导语:成语故事一般是出自真实的历史故事,或者是来自一些具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

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成语故事大全,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中国成语故事1:割肚牵肠蜀后主刘禅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蛮王孟获联合金环三洞兵马反叛,建宁三郡也归附了孟获,永昌危急。

为了平息后方叛乱,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

首先用离间之计平息了建宁三郡叛乱,解了永昌之急。

又用激将之法破了三洞人马。

最后诱敌设伏,在锦带山活捉了孟获。

诸葛亮让战俘们吃饱饭,然后全部释放,说:“你们的父母兄弟、妻子儿女都靠在门上等着你们呢;如果听说战败了,一定会割肚牵肠,眼中流血。

你们都回去吧。

”诸葛亮又问孟获:“你今天被捉,心服吗?”孟获说:“我不小心中了你的鬼计,怎么会服!你放我回去,让我整顿军马,来决一死战;如果再能捉我,我才心服。

”诸葛亮就把他放了。

“割肚牵肠”形容非常牵挂,很不放心。

中国成语故事2:河清海晏天竺国下郡的白米四钱一石,麻油八厘一斤,可是三位王子借孙悟空三人的兵器去打造时却被人偷了。

八戒说:“定是这伙铁匠偷的!快拿出来!略迟了些儿,就都打死!”铁匠们说:“我们连日辛苦,夜间睡着,到天明起来,就不见了。

而且我们是凡人,怎么拿得动?希望爷爷饶命!”国王说:“这城里军民匠作,也很懂得法度,一定不敢欺心,希望神师再思。

”行者道:“不用再思,也不须赖铁匠。

我只问殿下:你这城池四面,可有什么山林妖怪?”王子道:“城外北,有一座豹头山,山中有一虎口洞。

有人说洞内有仙,有人说有妖。

我们不知到底是什么。

”……孙悟空三人经过苦战,收降了九头狮子精,夺回了兵器。

国王大开素宴答谢唐僧一行,又将狮子肉分与百姓瞻仰。

王子说:“感谢神僧施展法力,扫荡了妖邪,除了后患,现在海晏河清,天下太平了!”“河清海晏”指黄河水清了,大海平静了,比喻天下太平。

中国成语故事3:刮目相看吕蒙是三国时期吴国将领,武艺高强,战功卓著,可是不爱读书。

幼儿看的成语故事文字版

幼儿看的成语故事文字版

幼儿看的成语故事文字版1:有备无患春秋时,晋悼公当了国君以后,想重振晋国的威名,像他的先祖晋文公一样,称霸诸侯。

这时,郑国是一个小国,一会儿和晋结盟,一会儿又归顺楚国。

晋悼公很生气,公元562年,他集合了宋、鲁、卫、刘等11国的部队出兵伐郑。

邻简公兵败投降,给晋国送去大批礼物,计有兵车一百辆,乐师数名,一批名贵乐器和十六个能歌善舞的女子。

晋悼公很高兴,把这些礼物的一半赏赐给魏绛,说:“魏绛,是你劝我跟戎、狄和好,又安定了中原各国;八年来,我们九次召集各国诸侯会盟。

现在我们和各国的关系,就象一曲动听的乐曲一样和谐。

郑国送来这么多礼物,让我和你同享吧!”魏绛说:“能和狄、戎和好相处,这是我们国家的福气,大王做了中原诸侯的盟主,这是凭您的才能,我出的力是微不足道的。

不过,我希望大王在安享快乐的时候,能够多考虑一些国家的未来。

《尚书》里说:“在安定的时候,要想到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危险;您想到了,就会有所准备,有所准备,就不会发生祸患。

’我愿意用这些话来提醒大王!”幼儿看的成语故事文字版2:一字千金战国末期,大商人吕不韦做了一笔中外历史上最大的投机生意。

他不惜巨资,把作为人质的异人立为秦国国君。

异人当了秦王之后,为报答吕不韦的恩德,封吕不韦为丞相,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

由一个商人摇身一变成了进退百官的权威,朝中的大小官员嘴上不说,心里却很不服气。

吕不韦也知道他的政治资历太浅,人们可能在私下议论,他觉得提高声望是让人们服气的最好办法。

但怎洋才能迅速提高呢?他一时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吕不韦为这件事大伤脑筋,召集门客进行商议。

有的门客建议吕不韦统兵出征,灭掉几个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以此来树立威信。

有人立即反对说:这办法有百害无一利,即使把仗打胜了,回来也升不了官,因为没有比丞相还高的职务了。

重要的是战争风险太大,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万一战争失利,结果会适得其反。

有人说:我们知道孔子的学问很好,那是因为他写了部叫《春秋》的书;孙武能当上吴国的大将,是因为吴王看了他写的《孙子兵法》。

中国成语故事文字版(十篇)

中国成语故事文字版(十篇)

【导语】中华⽂化博⼤精深,成语更是古⼈的智慧结晶。

中国成语古今同⽤,百代甄选,留存者皆为精华,传承⾄今。

下⾯是分享的中国成语故事⽂字版(⼗篇)。

欢迎阅读参考!1.中国成语故事⽂字版 安居乐业 春秋时,有⼀位闻名的哲学家和思想,他姓李,名⽿,字聃。

据说他刚⽣下来的时候,就是⼀个⽩头发。

⽩胡⼦的⼩⽼头⼉;所以⼈们称他“⽼⼦”;还说他是在⼀棵李树下出世的,所以姓李;⼜因为他⽿朵长得⾮凡⼤,所以名“⽿”。

其实,⽼⼦是⼈们对他的尊称。

⽼于对当时的现实不满,并反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新浪潮,想⾛回头路。

他怀恋着远古的原始社会,认为物质的进步和⽂化的发展毁坏了⼈民的淳朴,给⼈们带来了痛苦,所以渴望出现“⼩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于是这样描绘他所设想的“⼩国寡民”社会的:国家很⼩,⼈民稀少。

即使有许许多多的器具,也不去使⽤它们。

不要让⼈民⽤⽣命去冒险,也不向远处迁移,即使有车辆和船只,也⽆⼈去乘坐它们,即使有兵器装备,也⽆处去使⽤它们。

要使⼈民重新使⽤古代结绳记事的⽅法,吃得很⾹甜,穿得很舒适,住得很安适,满⾜于原有的风俗习惯。

邻近各国互相望得见。

鸡鸣狗叫互相听得见,但是⼈们直到⽼死,也不互相往来。

这个成语出⾃《⽼⼦》⽢美⾷,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表⽰⽣活美满、安定。

2.中国成语故事⽂字版 雪中送炭 宋太宗是宋太祖的弟弟,年轻的时候曾和宋太祖⼀起打天下,深知江⼭来之不易。

因此,他特别爱护⽼百姓。

淳化四年的冬天,东京(今开封)滴⽔成冰,房檐垂下的冰挂有⼀尺多长,在清冷的冬天,在不⾜以给⼈任何温暖的阳光照射下,像⼀把把垂下来的⼑,令⼈望之即瑟瑟发抖。

宋太宗在皇宫⾥⾯,穿着龙袍,烤着炭⽕,还觉得寒⽓逼⼈。

这时,宋太宗想起乾德⼆年的冬天,哥哥宋太祖上朝时,⾝穿貂⽪⼤⾐,戴着⽪帽全副武装,所有的⼤⾂都缩着⼿不胜寒瑟站在讲武殿临时铺的地毯上,上奏章说话哆哆嗦嗦,冷得⾆头打结的情景。

于是,他更感冰寒,便命⼈拿来美酒,借酒来驱赶寒冷。

中国成语故事文字版5篇

中国成语故事文字版5篇

中国成语故事文字版5篇1.中国成语故事文字版南辕北辙从前有一个人, 从魏国到楚国去。

他带上很多的盘缠, 雇了上好的车, 驾上骏马, 请了驾车技术精湛的车夫, 就上路了。

楚国在魏国的南面, 可这个人不问青红皂白让驾车人赶着马车一直向北走去。

路上有人问他的车是要往哪儿去, 他大声回答说: “去楚国!”路人告诉他说: “到楚国去应往南方走, 你这是在往北走, 方向不对。

”那人满不在乎地说: “没关系, 我的马快着呢!”路人替他着急, 拉住他的马, 阻止他说: “方向错了, 你的马再快, 也到不了楚国呀!”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说: “不要紧, 我带的路费多着呢!”路人极力劝阻他说: “虽说你路费多, 可是你走的不是那个方向, 你路费多也只能白花呀!”那个一心只想着要到楚国去的人有些不耐烦地说: “这有什么难的, 我的车夫赶车的本领高着呢!”路人无奈, 只好松开了拉住车把子的手, 眼睁睁看着那个盲目上路的魏人走了。

那个魏国人, 不听别人的指点劝告, 仗着自己的马快、钱多、车夫好等优越条件, 朝着相反方向一意孤行。

那么, 他条件越好, 他就只会离要去的地方越远, 因为他的大方向错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无论做什么事, 都要首先看准方向, 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 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2.中国成语故事文字版杯水车薪从前, 有一个樵夫, 每日靠砍柴卖钱的微薄收入来养家糊口。

一天, 天气非常炎热, 樵夫像往常一样推着一车满满的柴到街市上卖。

他把那些砍来的柴捆成一把一把的, 一部分放到了地上, 一部分仍然放在柴车上, 因为累了一整天, 又饥又渴, 就找了个地方坐下喝口茶吃些干粮, 谁知才歇息了片刻, 就突然闻到一股浓烟的味道, 回头一瞧, 原来是自己车上的柴着火了。

柴夫急忙放下水杯, 连滚带爬地跑过去。

可是柴车上的火苗已经蹿得很高了。

这可怎么办啊, 这附近根本没有水, 怎么救火呢?他急得满头大汗, 突然他看到了地上的水杯, 正是他刚才休息时准备喝的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成语故事文字版【三篇】
隋唐时,读书人要做官,都要经过科举考试。

唐僖宗当政期间,在京城长安举行了一次考试,各地已经取得一定资格的读书人,来到
长安应考。

在众多的考生中,有个叫崔瀣的很有才学,考下来自己感
觉也不错,就等着发榜了。

主持这次考试的官员名崔沆。

他批阅到崔瀣的卷子,越看越觉得好,就把地录取了。

发榜那天,崔瀣见自己榜上有名,非常高兴。

按照当时的习俗,考试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门生,而主考
官就是考试及第的人的座主,大家都尊称他为恩师。

发榜后,门生要去拜访恩师。

崔瀣自然也不例外。

崔沆作为座主,见到崔涩瀣这位与自己同姓的门生;显得格外高兴。

也真是巧合,
“沆”“瀣”二字合起来是一个词。

表示夜间的水气、雾露、于是,爱凑趣的把这两个字合在一起编
成两句话:“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意思是,他们师生两人象是夜
间的水气、雾露连在一起。

【不堪回首】
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时,周围还有好几个政权。

为了完成
统一大业,他先后攻灭了南平、后蜀、南汉等国,接着又把攻击的目
标对准南唐。

这时统治南唐的是李煜(yu),世称李后主。

他在政治、军事上昏
庸无能,但在文学艺术方面很有才能,诗词、音乐、书画等无所不能。

他从小在深宫里长大,过着奢侈的生活,所以他的作品也大都描写宫
廷生活的情景。

李煜的妻子周后娥皇,容貌出众,擅长书画歌舞,但
不幸早逝。

后来,李煜又与娥皇的妹妹小周后相爱,在花前月下饮酒
作乐,而把国家大事置之脑后。

宋朝的威胁越来越严重,但李煜迷恋于歌舞升平的生活,只想求
得眼前安逸,并不作抵御的准备,而一味向宋朝屈服。

宋朝在哪里作
战胜利或者有什么喜庆活动,他就赶紧命人向宋朝进贡财宝。

后来,
又主动向宋朝上表,希望取消南唐国号,作为宋朝的附庸。

公元974年秋,宋太祖赵匡胤两次派使者通知他到开封朝见。


煜怕赵匡胤杀他,称病不去。

于是赵匡胤以此为借口,派十万大军征
伐南唐。

第二年初,宋军抵达长江北岸,南唐都城金陵危急。

但李煜以为
宋军无法渡过长江,整天在宫内和一班和尚道士讲经说法。

一天李煜偶尔外出登城,见城外都是宋军的旗帜,才急忙去召援军,但为时已晚。

挨到这年冬天,宋军消灭了南唐最后一支援军,终
于攻破金陵。

李煜被迫投降,被押到开封去。

李煜穿戴着白衣纱帽,战战兢兢地接受赵匡胤的召见。

赵匡胤没
有杀他,侮辱性地封他为违命侯,把他安置在城里。

他名义上是侯,
实际上过着囚犯一样难堪的生活。

李煜是个多愁善感的人,降宋后的痛苦生活,自然使他抑郁不堪。

不久赵匡胤去世,他的弟弟赵匡义即位,世称宋太宗。

太宗取消了李
煜违命侯的封号,封他为陇西郡公。

但是,太宗比太祖更为猜忌。

一次,李煜懊悔当时不该杀了两个忠臣,太宗得知后非常恼怒。

一天,李煜做了一首名为《虞美人》的词。

词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等句,其中的意思是,过去美好的一切不
能再回顾,回顾了只能使人更感到痛苦。

这首词传到太宗那里,太宗对他至今还在恋念故国非常忌恨。

后来,又有一些怀恋故国的词作传到太宗那里,于是太宗派人将他毒死。

【大材小用】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父亲在他童年就去世,由祖父抚养成人。

辛弃疾曾拜当时的田园诗人刘瞻为师,并和党怀英两人是刘瞻最得意
的学生。

有一次,刘瞻问他们两人道:“孔子以前要学生谈各人的志向,我也问问你们将来准备干什么?”党怀英回答说:“读书为了做官,为了取得功名,光宗耀祖。

我一定要到朝廷里去做大官;如果做不了官,就回家隐居,学老师的样子写田园诗。


刘瞻听了很高兴,连连称好,认为他的志向很高洁。

辛弃疾却回
答说:“我不想做官,我要用词写尽天下的贼,用剑杀尽天下的贼!”
刘瞻听了大吃一惊,要辛弃疾今后不要再说这样荒唐的话。

此后,辛、党两人的生活道路截然不同:辛弃疾英勇地投身到抗金的民族战场上去,以爱国词人著称于世;而党怀英则混迹于金人统治集团,为金人作
了一些帮闲乃至帮凶的工作。

金人南侵后,辛弃疾组织了两千多人的队伍在故乡起义。

后来,
又率领队伍投奔济南府农民耿京组织的起义军。

不久,起义军接受朝
廷任命,与朝廷的军队配合作战,打击南侵的金军。

但因为投降派的
排挤和打击,辛弃疾后来曾长期闲居在江西上饶一带。

1203年春,才
被任命为绍兴府知府兼浙江东路安抚使。

这个年,辛弃疾已经六十四
岁了。

绍兴西郊有一处地方叫三山,当时的爱国诗人陆游就在那里闲居。

陆游比辛弃疾大十五岁,当时快八十岁了,他的爱国诗句早已为辛弃
疾所景仰,所以辛弃疾到任不久,就去拜访了这位前辈,两人一起议
论国家大事,相见恨晚。

陆游听了辛弃疾对形势的分析和统一、全国
的设想,觉得他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希望他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次年春天,宋宁宗降下圣旨,要辛弃疾到京城临安去,征询他对
北伐金国的意见。

”辛弃疾把这件事告诉陆游,陆游觉得这是辛弃疾
施展自己才能的好机会,为他感到高兴。

为了鼓励辛弃疾发挥自己的才能,陆游特地写了一首长诗赠给他。

诗中写道,“辛弃疾是古代大政治家、军事家管仲、萧何一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