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2020年6月福师《环境生物学》在线作业一.doc

合集下载

奥鹏2020年6月福师《环境化学》在线作业一.doc

奥鹏2020年6月福师《环境化学》在线作业一.doc

1.生命周期分析的范围中“宽度”确定了分析的()A.细节B.范围C.对象D.环境【参考答案】: A2.中国矿产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位,但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居53位。

A.一B.二C.三D.四【参考答案】: C3.研究表明,在众多导致温室效应的物质中,CO2的贡献占()左右。

A.15%B.25%C.35%D.45%【参考答案】: B4.“可持续发展定义是:‘在生存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这着重于()的定义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经济属性D.科技属性【参考答案】: B5.1952年美国经济学家C. Wantrup首先提出了()。

A.自然保护的最低安全标准B.代际公平C.可持续发展D.绿色食品【参考答案】: A6.以下是可再生资源的是()A.煤B.石油C.天然气D.太阳能【参考答案】: D7.环境的最基本特性是()A.整体性B.稳定性C.变动性D.区域性【参考答案】: A8.以下不是温室气体的是()A.COB.CO2C.CH4D.N2【参考答案】: D9.四大能源是指:A.煤B.石油天然气C.水能#风能【参考答案】: ABC10.氮是形成()的主要成分。

A.蛋白质B.核酸C.糖类D.氨基酸【参考答案】: ABD11.中国矿产资源的特点有____。

A.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B.贫矿多,富矿少C.共生矿多,单一矿少D.地区分布不均衡,规模小【参考答案】: ABCD12.能源消耗方面,煤炭占比重大的国家是哪些?A.中国B.印度C.波兰D.南非【参考答案】: ABCD13.气候变暖包括____。

A.气温升高B.降水增加C.海平面上升D.森林减少【参考答案】: ABC14.中国洁净煤技术计划框架设计的领域有()A.煤炭加工B.煤炭高效清洁燃烧C.煤炭转化D.污染排放控制与废物处理【参考答案】: ABCD15.清洁能源主要有:A.太阳能B.水能C.核能D.地热能【参考答案】: ABCD16.生态环境的破坏包括哪些方面( )A.植被减少与破坏B.水土流失C.荒漠化D.生物多样性问题【参考答案】: ABCD17.人们把从煤炭开发到利用的全过程中,旨在减少污排放与提高利用效率的加工、燃烧、转化及污染控制等新技术统称为洁净煤技术。

福建师范大学2020年8月课程考试《环境生物学》作业考核试题

福建师范大学2020年8月课程考试《环境生物学》作业考核试题
(二)适应代价包括三方面:生态代价、生理代价、进化代价。
(三)三者关系: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生理代价是生态代价的个体背景,或更深层次的原因:进化代价是生态代价和生理代价的长期付出的可能结果。
3.生物多样性包括哪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什么?(15分)
答:(一)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令态系统多样性三个主要层次。
4.生物入侵
答:生物入侵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5.环境激素
答:环境激素,又可以称为内分泌干扰物质、环境荷尔蒙或环境雌激素等,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生活而释放到环境中的,影响人体和动物体内正常激素水平的外源性化学物质。
(2)恢复的基本方法:
①水文过程的恢复
②富营养化处理
③湿地植被的恢复
④湿地恢复过程的调控
2.什么是适应代价?适应代价包括哪些方面?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15分)
答:(一)适应代价主要包括生态代价、进化代价和生理代价。适应是生物不断发展、壮大、延续的一个最基本的手段。如果生物不能对所处的环境做出积极的响应,将会被自然界所淘汰。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剧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所产生的大量污染物严重影响了生物的栖息地。
3.转基因生物
答:“转基因生物”一词的最初来源是英语“Transgenic Organisms”,因为在上世纪70年代,重组脱氧核糖核酸技术(rDNA)刚开始应用于动植物育种的时候,常规的做法是将外源目的基因转入生物体内,使其得到表达,因而在早期的英语文献中,这种移植了外源基因的生物被形象地称为“transgenic Organisms”,即“转基因生物”。

15秋福师《环境生物学》在线作业一 答案.

15秋福师《环境生物学》在线作业一 答案.

福师《环境生物学》在线作业一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环境化学效应是在多种环境条件的影响下,()的化学反应所引起的环境效果,如环境的酸化、土壤的盐碱化、地下水硬度的升高、光化学烟雾的发生等。

环境酸化主要是由于酸雨造成地面水体和土壤的酸度增加,与环境酸化相反的环境化学效应是环境碱化。

. 物质之间. 生态之间. 环境之间. 人类与环境这间正确答案:2. 生态破坏从农耕文明开始起就出现,直到今天愈演愈烈,成为引起()的重要因素,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 全球环境变化. 生态环境变化. 生活环境变化. 生活质量变化正确答案:3. 污染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是指()进入生物机体后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下的代谢变化过程。

. 外源化合物. 化合物. 外源物. 生化物正确答案:4. 生物氧化塘又称(),是利用藻类和细菌两类生物间功能上的协同作用处理污水的一种生态系统。

. 稳定塘. 独立沉淀塘. 生物分解塘. 化学处理塘正确答案:5. 不吸收或少吸收污染物是生物抵抗污染胁迫的-条重要途径,但目前有关这一抗性途径的分子机理仍知之甚少,-些实验结果甚至相互矛盾,一般认为生物不吸收或少吸收污染物的机理与生物外分泌物有关,如()。

. 植物的根分泌物. 植物的根抗性. 植物根抗渗透性. 植物的根分解能力正确答案:6. 所谓环境是指相对于主体对象而言的背景,意即围绕主体对象以外的其他()的综合。

. 各种因素. 生物因素. 环境因素. 人为因素正确答案:7.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农田和各种农业设施称为农业污染源。

. 有害影响. 农药. 化肥. 水源正确答案:8. 比重在4 或5 以上的金属元素统称()。

如汞、镉、铅、铬、铜、铍、镍、铊等。

以汞的毒性最大,镉次之。

铅、铬也有相当的毒性。

此外还有砷、硒,虽不属于重金属,但其毒性与重金属相似。

. 重金属. 金属. 轻金属. 复合重金属正确答案:9. 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受()的影响,涉及生态系统中生物本身的因素,还涉及污染物的环境因素。

奥鹏2020年6月福师《生物化学》在线作业一.doc

奥鹏2020年6月福师《生物化学》在线作业一.doc

1.蛋白质跟下列哪种物质不产生沉淀?A.盐类B.有机溶剂C.重金属离子D.生物碱【参考答案】: D2.有携氧功能的是()。

A.血红蛋白B.肌红蛋白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参考答案】: C3.下列关于DNA分子中的碱基组成的定量关系哪个是不正确的?()A.CA=GTB.C=GC.A=TD.CG=AT【参考答案】: D4.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A.戊糖和碱基B.戊糖和磷酸C.核苷酸D.嘌呤核苷【参考答案】: C5.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

A.蛋白质B.维生素C.多糖D.胆固醇【参考答案】: A6.必需氨基酸是对()而言的。

A.植物B.动物C.动物和植物D.人和动物【参考答案】: D7.在280nm波长处有吸收峰的氨基酸是()。

A.精氨酸B.蛋氨酸C.色氨酸D.谷氨酸【参考答案】: C8.核酸变性可引起()。

A.溶解粘度增加B.最大吸收波长发生转移C.增色效应D.减色效应【参考答案】: C9.多糖纯度鉴定最常用且正确的方法是A.比旋度法B.超离心法C.高压电泳法D.凝胶过滤法中的HPLC法【参考答案】: D10.DNA和R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

A.核糖相同、部分碱基不同B.碱基相同、核糖不同C.碱基不同、核糖相同D.以上都不对【参考答案】: D11.下列各项不属于蛋白质功能的是( )。

A.催化功能B.运输功能C.运动功能D.提供能量【参考答案】: D12.与mRNA中的密码子ACG相对应的tRNA的反密码子是:( )A.UGCB.CGUC.TGCD.GCA【参考答案】: B13.下列关于甲壳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壳质是甲壳素(又叫几丁质,chitin)和壳聚糖(又叫甲壳胺,几丁聚糖,chitosan)的总称B.是地球上最大的可再生有机资源C.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轻工、化妆品、纺织印染、生化材料、膜材料、农业及环保等领域 D.目前最经济也最广泛采用的方法还是从虾、蟹的外甲壳中提取甲壳质【参考答案】: B14.蛋白质二级结构的维持键是:()A.肽键B.二硫键C.氢键D.共价键【参考答案】: C15.蛋白质紫外吸收的最大波长是()。

福师《环境生物学》在线作业一答案

福师《环境生物学》在线作业一答案

福师《环境生物学》在线作业一-0005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20 分)1.微生物对环境中的物质具有强大的降解与转化能力,主要因为微生物有以下特点:1.微生物个体微小,比表面积大,代谢速率快。

2.微生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代谢类型多样。

3.微生物具有多种降解酶。

4.微生物繁殖快,易变异,适应性强。

5.微生物具有巨大的降解能力。

6.()。

A.共转换代谢B.共代谢作用C.互交换过程D.依存性答案:B2.生物氧化塘又称(),是利用藻类和细菌两类生物间功能上的协同作用处理污水的一种生态系统。

A.稳定塘B.独立沉淀塘C.生物分解塘D.化学处理塘答案:A3.污染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是指()进入生物机体后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下的代谢变化过程。

A.外源化合物B.化合物C.外源物D.生化物答案:A4.危害评价是生物毒性评价概念的拓展,对生物个体来说,危害评价就是()。

A.毒素评价B.毒性评价C.毒害评价D.毒理评价答案:B5.环境是生态学和()中的重要概念。

任何从事相关领域学习和研究的人员都必须对这个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A.自然科学B.环境科学C.基础科学D.理论科学答案:B6.所谓环境是指相对于主体对象而言的背景,意即围绕主体对象以外的其他()的综合。

A.各种因素B.生物因素C.环境因素D.人为因素答案:A7.不吸收或少吸收污染物是生物抵抗污染胁迫的-条重要途径,但目前有关这一抗性途径的分子机理仍知之甚少,-些实验结果甚至相互矛盾,一般认为生物不吸收或少吸收污染物的机理与生物外分泌物有关,如()。

A.植物的根分泌物B.植物的根抗性C.植物根抗渗透性D.植物的根分解能力答案:A8.生态破坏从农耕文明开始起就出现,直到今天愈演愈烈,成为引起()的重要因素,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A.全球环境变化B.生态环境变化C.生活环境变化D.生活质量变化答案:A9.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农田和各种农业设施称为农业污染源。

《环境生物学》试卷A

《环境生物学》试卷A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环境生物学》期末考试A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姓名:***
专业:生物科学(教育)
学号:************
学习中心:四川南江电大奥鹏学习中心[26]
一、单项选择题(1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
D
C
B
A
B
A
C
B
A
11
12
13
14
15
B
D
A
C
A
1、大气污染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污染物包括(A)
2、重金属的作用特点有哪些?(4分)
答:(1)水体中的某些重金属可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毒性更强的金属化合物,如汞的甲基化作用就是其中典型例子;
(2)生物从环境中摄取重金属可以经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在较高级生物体内成千万倍地富集起来,然后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在人体的某些器官中积蓄起来造成慢性中毒,危害人体健康;
英国科学家发现,长期生长在受污染水域中的大部分雄性鱼会变成两性鱼或雌性鱼;鸟类吃了含有杀虫剂的食物产卵减少,蛋壳变薄,很难孵出小鸟,一些鸟类甚至濒临灭绝;日本、美国等20多个国家的专家广泛调查后发现,1938年——1991年期间,成年男子的精子数量平均减少了50%,致使20%的妇女不能生育,畸胎、怪胎比例明显上升.
5、重金属对水体污染特点之一( )。
A量大毒性大B少量能消失
C微量能消失D微量不能消失
6、污染物产生直接毒害作用的器官为()。
A反应器官B靶器官C效应器官D蓄积器官
7、酸雨一般是指pH值小于( )的降水。
A 7 B 6.5 C 5.6 D 5.0

奥鹏四川农业大学2020年6月课程考试考试《环境生态学(本科)》网考资料及答案.doc

奥鹏四川农业大学2020年6月课程考试考试《环境生态学(本科)》网考资料及答案.doc

单选题1.3、下列生物类群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生产者的类群是()A.种子植物B.蕨类植物C.蓝绿藻D.真菌答案: D2.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组成B.生态系统由自养生物、异养生物、兼养生物组成C.生态系统由植物、食植动物、食肉动物、食腐动物组成D.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组成答案: D3.4、下列生物类群中,属于生态系统消费者的类群是()。

A.高等植物B.哺乳动物C.大型真菌D.蓝绿藻答案: B4.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形态的一门科学B.生态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D.生态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答案: C5.4. 影响植物水平和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阳光、温度B.高度、纬度C.阳光、纬度D.阳光、地形答案: B6.3. 植物光合作用率与呼吸作用率相等时的光强称为 ( )A.光补偿点B.光饱和点C.光平衡点D.生理辐射答案: D7.6. 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与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相比 ( )A.身体大 , 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变小变短B.身体小 , 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变小变短C.身体大 , 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变大变长D.身体小 , 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变大变长答案: A8.2. 小麦只在春末夏初才能开花 ,这是由于( )A.它需要春末夏初的高温B.它需要春末夏初的长日照C.它需要春末夏初的短夜D.它需要春末夏初的适宜温度答案: D9.7. 长白山植物的垂直分布与海洋藻类的垂直分布分别受什么因素的影响所致 ( )A.海拔高度与海水深度B.温度与光照C.均受C02 的浓度D.均受光照的影响答案: A10.9. 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 , 阳坡的环境特点是 ( )A.温度较高 , 相对湿度较小B.温度较高 , 相对湿度较大C.温度较低 , 相对湿度较小D.温度较低 , 相对湿度较大答案: A11.11、形成次级生物量的生物类群是()。

《环境生物学》习题集

《环境生物学》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作业习题1、你认为环境科学的形成及其研究范畴与传统学科有哪些异同?2、环境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与目的是什么?3、环境生物学在环境科学研究中有哪些作用?4、如何开展环境生物学的研究?5、什么是环境生物学?环境生物学研究的“环境”有哪些特点?6、环境生物学的研究任务主要是针对哪些环境问题?7、环境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8、环境生物学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具体有什么特点?9、根据环境生物学的学科特点分析我国在本学科中存在的主要优先领域有哪些方面?讨论习题1、讨论环境生物学与相关学科如生态学、毒理学等的关系,以及他们在学科上的异同。

2、结合环境生物学的发展现状,论述环境生物学的发展趋势。

思考题环境生物技术在环境中的应用和发展。

第二章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作业习题1、解释下列基本概念环境污染、环境生物效应、污染源、污染物、优先控制污染物、污染物形成、污染物迁移、污染物转化2、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方式和转化途径。

3、什么是生物转运?细胞膜有哪些特点?污染物透过细胞膜的方式。

4、什么是污染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生物转化过程和主要反应。

5、什么是生物浓缩、生物积累、生物放大和浓缩系数、生物浓缩的机理。

6、生物对环境有哪些污染效应?其污染后果如何?7、阐述微生物对金属汞、砷的生物转化。

8、阐述呼吸系统吸收的特点和影响吸收的因素有哪些。

9、影响胃肠道吸收的因素有哪些方面的因素?10、皮肤吸收的特点和影响因素11、生物转化的毒理学意义是什么?12、重金属与其它污染物相比,对生物体和人体的危害特点是什么?13、影响生物浓缩的因素有哪些?14、简述生物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15、什么是优先污染物?主要针对哪些污染物?16、超量积累植物具有什么特点?研究超量积累植物有什么意义?17、生物放大对生态系统和人群健康具有什么效应?18、简述机体对生活环境中化学物的吸收途径有哪些?19、环境化学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主要有哪些?并说明其转运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生物氧化塘又称(),是利用藻类和细菌两类生物间功能上的协同作用处理污水的一种生态系统。

A.稳定塘B.独立沉淀塘C.生物分解塘D.化学处理塘【参考答案】: A2.微生物对环境中的物质具有强大的降解与转化能力,主要因为微生物有以下特点:1.微生物个体微小,比表面积大,代谢速率快。

2.微生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代谢类型多样。

3.微生物具有多种降解酶。

4.微生物繁殖快,易变异,适应性强。

5.微生物具有巨大的降解能力。

6.()。

A.共转换代谢B.共代谢作用C.互交换过程D.依存性【参考答案】: B3.臭氧层减薄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

在地球表面,臭氧在吸收紫外线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大气臭氧层能吸收强烈的太阳紫外辐射,使地球生物得以正常生长,从而成为地球生命的()。

A.保护层B.有效保护层C.产生的保护层D.有效隔离层【参考答案】: B4.比重在4 或5 以上的金属元素统称()。

如汞、镉、铅、铬、铜、铍、镍、铊等。

以汞的毒性最大,镉次之。

铅、铬也有相当的毒性。

此外还有砷、硒,虽不属于重金属,但其毒性与重金属相似。

A.重金属B.金属C.轻金属D.复合重金属【参考答案】: A5.多氯联苯是()的有机物,在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导致全球性的环境污染。

A.天然B.人工合成C.来自自然D.复合产物【参考答案】: B6.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农田和各种农业设施称为农业污染源。

A.有害影响B.农药C.化肥D.水源【参考答案】: A7.物种适宜性是()技术成败的关键,为此需要进行物种的遴选,并实现物种间的合理配置。

A.生物修复B.生态修复C.环境修复D.种群修复【参考答案】: A8.不吸收或少吸收污染物是生物抵抗污染胁迫的-条重要途径,但目前有关这一抗性途径的分子机理仍知之甚少,-些实验结果甚至相互矛盾,一般认为生物不吸收或少吸收污染物的机理与生物外分泌物有关,如()。

A.植物的根分泌物B.植物的根抗性C.植物根抗渗透性D.植物的根分解能力【参考答案】: A9.危害评价是生物毒性评价概念的拓展,对生物个体来说,危害评价就是()。

A.毒素评价B.毒性评价C.毒害评价D.毒理评价【参考答案】: B10.溶解氧指溶解于水中的()态氧。

A.分子B.液体C.固体混合体【参考答案】: A11.环境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作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受到过度利用或人为破坏引起生态系统()的改变,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和资源状况产生不良影响,把这种现象称为生态破坏A.空间 B.环境 C.结构 D.功能【参考答案】: CD12.污染物可经()和其他一些途径进入体内。

A.血液B.呼吸道C.消化道D.皮肤【参考答案】: BCD13.对植物最有害的大气污染物是()、氟化氢和乙烯等;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臭氧D.过氧酰基硝酸酯【参考答案】: BCD14.污染物在()水平上的影响主要是对细胞的影响、对组织器官的影响。

A.细胞B.器官C.体内D.外表【参考答案】: AB15.生态监测是指对人类活动影响下自然环境变化的监测,通过不断监视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及生物圈其他组成部分()的状况,确定改变的方向和速度,并查明多种形式的人类活动在这种改变中所起的作用。

A.空气 B.动植2物变化 C.外部大气圈 D.地下水等【参考答案】: BC16.根据农药的()等,分类的方法也多种多样。

现根据防治对象将农药分类如下: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杀线虫剂、除草剂、杀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软体动物剂等。

A.用途B.成分C.防治对象D.作用方式【参考答案】: ABCD17.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包括酸性雨、酸性雪、酸性雾、酸性露和酸性霜。

目前,酸雨还包括"干沉降",即在不降水时,从空中降下来酸性物质及落尘,包括各种()。

因此,酸雨也叫做酸性沉降。

A.酸性气体B.酸性气溶胶C.酸性颗粒物D.酸性雨【参考答案】: ABC18.大气接纳有害污染物质的量超过(),甚至超出大气卫生标准的要求,对居民的身心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甚至潜在的影响或危害,这种大气质量恶化的状态称为大气污染。

A.大气自净能力B.污染物浓度增高C.排放量超标D.重金属含量过大【参考答案】: AB19.生物监测是利用()、个体、种群和群落及生态系统等层次上的变化对人为胁迫的生物学响应反应来阐明环境状况。

A.生物分子B.细胞C.组织D.器官【参考答案】: ABCD20.工业生产中的一些环节,如()和冷却过程、成品整理过程等使用的生产设备或生产场所都可能成为工业污染源。

A.原料生产B.加工过程C.燃烧过程D.加热【参考答案】: ABCD21.环境物理效应是物理作用引起的环境效果,如()等。

A.热岛效应B.温室效应C.噪声D.地面沉降【参考答案】: ABCD22.外源性污染物进人动物体后,会给机体带来一系列损伤和病变,甚至死亡。

动物与植物一样,能够对环境中的污染物作出一系列应答,以减少毒物对自身的伤害,从而获得对污染环境的抗性。

动物的抗性机理也可以划分为()等几种途径。

A.拒绝吸收B.结合钝化C.分解转化D.排出体外【参考答案】: ABC23.环境生物学是()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A.研究生物B.人为受损环境C.生物空间D.人们生活环境【参考答案】: AB24.生物抗性的利弊:一般说来,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抗性对人类有利。

抗性生物之所以能够在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地方正常生长繁殖,其中它们对环境污染物的()的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A.富集B.分解C.转化D.排他性【参考答案】: AB25.对于陆生植物来说,()是吸收营养元素的主要器官,它们也是植物吸收污染物质的主要途径。

A.叶B.根C.皮D.花【参考答案】: AB26.净化生物的筛选具体的方法有:()A.实地调查污染环境B.人工染毒对比试验C.调查对比法D.化验测定【参考答案】: AB27.多环芳烃污染(),并通过呼吸、饮食和接触等进人人体A.大气B.水体C.土壤和食品D.摄入【参考答案】: ABC28.土壤中的其他物质的含量如()的大量存在,会极大地降低植物积累重金属的数量。

A.有机质B.矿质元素C.无机物D.化合物【参考答案】: AB29.生物对污染物排出是()后导致污染物在体内含量降低的过程。

A.机体分泌污染物B.分解代谢污染物C.机体合成染物D.外来污染物【参考答案】: AB30.水体质量的生物监测和评价:()。

A.指示生物法B.生物指数法C.生物多样性指数D.营养状态指数【参考答案】: ABCD31.水体富营养化与水中氧平衡有密切的联系。

因此,常用一些反映水体氧平衡的指标来描述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有:()与总需氧量。

A.溶解氧B.生化耗氧量C.化学耗氧量D.总有机碳【参考答案】: ABCD32.植物拒绝吸收污染物的保护作用并不是牢不可破的。

但污染物进入植物体内以后,还会遇到生物体其他的抵抗作用。

抗性植物具有使进入到体内的污染物变成安全、低毒的结合态的机制,使污染物不能达到敏感分子或器官,也不参加代谢,正常的新陈代谢可免遭扰乱。

()均具有这种结合钝化作用。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中的其他成分D.细胞核【参考答案】: ABCD33.根据被修复的污染环境,可以分为()和海洋生物修复等。

A.土壤污染生物修复B.水污染生物修复C.大气污染生物修复D.沉积物生物修复【参考答案】: ABC34.与植物、动物一样,微生物对污染环境也具有抗性,甚至更强。

由于()和生态上与植物、动物很不相同,所以它对环境污染物的抗性机理在有些方面有别于前两生物。

一般来说,微生物对污染物的抗性也可分为避性、分解转化等途径。

A.温度抗性B.微生物在形态C.生理生化D.活力【参考答案】: BC35.生物积累是指生物在其整个代谢活跃期通过吸收、吸附、吞食等各种过程,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以致随着生长发育,浓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积累。

A.吸收B.吸附C.吞食D.触摸【参考答案】: ABC36.生物浓缩是指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浓缩,生物学富集。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 B37.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是污染处理和净化的基础。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 B38.生物修复是指利用生物强化物质或有特异功能的生物(包括微生物、植物和某些动物)削减、净化环境中的污染物,减少污染物的浓度或使其完全无害化,从而使污染了的环境能够部分或完全地恢复到原始状态的过程。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 B39.生物测试指系统地利用生物的反应测定一种污染物或环境因素单独或联合存在时,所导致的影响或危害。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 A40.污染物对动物个体水平的影响主要有死亡、行为改变、繁殖下降、生长和发育抑制、疾病敏感性增加和代谢率变化。

而对植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生长减慢、发育受阻、失绿黄化、早衰等。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 B41.形态结构监测:在此类监测方法中,发展最成熟、应用最广的就是利用生物对空间进行监测。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 A42.全球气候变化主要强调人类活动对生活环境的影响及其效应。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 A43.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向自然环境中投入的废弃物超过自然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简称为污染。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 B44.生物降解是指由于生物的作用,把污染物大分子转化为小分子,实现污染物的分解或降解。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 B45.氧化塘与自然界的富营养水体基本类似,其中所出现的生物种类多样性相当高,有细菌,也有大型生物。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 B46.污染物进入动物体后,在体内经过水解、氧化、还原或加成等一系列代谢过程,改变其原有的化学结构,生理活性也相对减弱,加速了从体内的排泄过程。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 B47.植物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有毒气体,放出氧气、杀菌、积累或降解水体和土壤中的重金属及其他污染物,从而起到净化环境的作用;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有很强的抗性,它们能够吸收、富集、降解、利用污染物,能够生活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而不受害。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 B48.生活在污染环境中的生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吸收大气、土壤和水中的污染物,因此,可以通过分析生物体内污染物的种类和含量来监测环境的污染状况。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 B49.受损环境中,环境因子的变化是互动的,影响是综合的,但在众多的环境因子中,它们的作用程度是差异的,其中起主导作用的环境因子称为主导因子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 B50.生物放大是指食物链中不同层次的生物可以逐级浓缩外源性物质的作用,结果使在级别越高的生物中浓度越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