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自然之道》(教师版)
2024年《自然之道》教师优秀说课稿

1、思想教育的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在自然界中,要遵循自然规律,反之则会弄巧成拙;
2、基础知识的目标:理解词语,体会用恰当的词语表达情意;
3、基本技能的目标: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说教学要点
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启发是重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难点。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生活阅历,本科选用了“细读,精读,默读整体感知;讨论体会”为主的教学方法。为什么寻用这种方法呢?
丰富学生见识,使学生受到启发的文章。精读,品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课文思想感情;默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有利于思考问题。讨论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
四、说学法
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这节课可知导学生掌握如何理解句子的学习方法,知导学生以朗读来理解;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或句子。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难点是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
本课文讲的是关于自然界的规律,内容相对抽象,与学生的生活、知识水平有较大的差距,我准备采用视频课件和谈话法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接着,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学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怎样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突出重点,精读研讨,落实词句段训练,指导有感情朗读;最后,总结升华,引导学生交流阅读感受,明确做事要遵循“自然之道”。
“救龟”与“害龟”分别是哪几段?(3~4,5~8)
(四)抓关键词,学习“救龟”(3~4)
读读第三段,你觉得这一段里值得你积累的词语有哪些?(欲出又止,踌躇不前)
四年级下册语文《自然之道》教案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自然之道》教案人教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自然之道》。
理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体会自然之道的精神。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利用课文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自然、思考自然。
运用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认识到自然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真理的态度。
培养学生勇于表达、合作分享的品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概述《自然之道》是一篇描述自然景观和自然规律的文章。
文章通过描绘四季变化、山川河流的特点,展示了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引导学生了解自然之道,即自然规律,并体会其中的道理。
2.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包括“道、德、景、色、变、换、山、川、流、息”等。
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生字词。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自然景观,引起学生对自然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的特点和规律,引出课文主题。
3.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3.3 理解课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生字词。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然之道的精神和意义。
3.4 应用课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角色扮演或故事复述,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型。
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回家作业学生回家后,请家长听孩子朗读课文,并签名确认。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2 课堂作业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对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评价学生在朗读、表达和思考方面的能力。
5.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回家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家长的签名确认。
《自然之道》教案(精选3篇)

《自然之道》教案(精选3篇)《自然之道》教案(精选3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然之道》教案(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自然之道》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鱼贯而出、响彻云霄、踌躇、愚不可及、气喘吁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会写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预习,提出疑问。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整合导入1、阅读单元导读,了解本单元的主题以及要求,并粗略了解本单元要学习的课文。
(从整体入手)2、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了神秘。
今天,我们,就将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内在规律。
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自由朗读,疏通字词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遇到不认识的字,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的习惯)2、认读生词:3、名分段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对于比较难读的句子,可以让学生齐读或挑战读)4、初读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注意:要将学生提出的不懂的地方进行梳理、归纳,并及时解决;若不能马上解决,可以简单板书,在后面的教学中相机处理,在此环节上绝对不能走形式。
)三、入情入境,感悟“蠢事”1、大屏幕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方法: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
自由读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演这个情景。
2、演中促读,演中理解:⑴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幼龟”和“嘲鸫”,大家边听边看。
语文教案《自然之道》

语文教案《自然之道》语文教案《自然之道》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帮大家的语文教案《自然之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然之道》是人教版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
课文依照事情开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一群旅游者出于同情心,从食肉鸟口中救下一只幼龟,却使龟巢里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倾巢而出,导致成百上千的幼龟受到伤害。
提醒了“自然之道不可违”的自然规律。
同学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探究大自然的微妙,对自然现象有着关注的热情。
所以对于这篇课文,同学是有学习欲望的。
但是,同学的关注可能仅仅停留在外表。
学习本课,除了引导同学热爱大自然,更重要的是启发同学学会理性地考虑,进而引导同学维护大自然,探究自然的规律,并学会善于从自然之中获得有益的启迪,有效利用大自然为人类造福。
因此,要引导同学与文本对话,在读中感悟,在进展语言训练和语文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强与科学学科的联系,注重学科整合,有关资料进展交流,引导同学到大自然中寻找、发现、培养同学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浓厚兴趣。
以疑促读,以读促思,读中感悟,让同学在自主学习中与文中进展心灵对话,领悟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协助同学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回忆上节课内容,用“先……再……然后……”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1、请大家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对自身感兴趣的内容,可以多读几遍,不懂的问题,请在书上做好记号。
2、指名分节朗读,注意正音。
重点朗读难读的句子。
1、小组合作学习1~4自然段。
⑴读明白了什么请说说?⑵提出不明白的问题讨论交流。
⑶当那只出来侦察的幼龟即将被嘲鸫啄食时,对此“俺们”与向导的态度有什么不同?找出文中有关词句,完成下表。
(见大屏幕)神态语言俺们向导2、向导和“俺们”为什么有完全不同的态度呢?3、最终向导在什么情况下救那只幼龟?4、扮演读3、4自然段,着重全体向导看似冷淡的外表下所隐藏的对“自然之道”的真知灼见。
最新四年级下册语文《自然之道》教案(精品)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自然之道》教案课前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课的地点变了,上课的老师也变了,有那么多的老师来听课,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生:紧张!师:来,伸出你的右掌,我们来击掌一下!我把信心通过掌心传递给了你,你还紧张吗?还有吗?师:高兴!能不能把你的高兴表现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生:生:兴奋!师:告诉你哦,此刻我也有这样的感受!…………师:先来背背古诗,字正腔圆,不错!再来一首!声音真响亮,真有感情!接下来,要开始上课了,准备好了吗?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出示课题),请看课题,一起来读读!这个题目有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大胆的来猜猜!生:……师:这是你的理解;有点道理;师:这个课题的意思很深奥,我们读了课文会有更深的理解!请同学们先自己来读读课文,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特别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次,好,开始!(生自读)师:从同学们的表情,陈老师发现想要读好这篇课文确实有点难度,现在,老师请几个同学来读读,谁来?学习的机会是自己把握的。
你最积极,我请你读第一自然段。
生:……师:加拉巴哥岛:是个外国地方,比较拗口,我们一起来读读!继续!(生读)这里有个新筑巢孵化:不对——这个词比较难读,请你再读!筑巢孵化知道吗?对——这里有个新词,大家注意一下:筑巢孵化知道吗?(生讲不出来——筑巢指的是什么?孵化是什么?(好——读的字正腔圆,很流利;看来你在朗读上是下了功夫的,不错的!不好——他很认真读完了这段!)生:做窝……师:对啊!第二小节谁来?好,你来!(好——读的字正腔圆,很流利;看来你在朗读上是下了功夫的,不错的!不好——他很认真读完了这段!)接下来谁读?把难度增加,第3、4小节连起来请一个同学来读!要想读好这两个小节,先要读准这两小节里的4个新词,自己先来读读;谁来?踌躇不前:踌躇不前的“踌躇”这个词很容易读错!我们一起来读读!再读!再读!嘲鸫:这是一种生活在海边的鸟;颓丧:这个颓字也是要注意的;侦察:谁再来读读?(指名)师:现在有把握读课文了吗?我请你来!同学们,带着你的心跟作者一起上岛,看看一路走来,你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生读)师:你的心情是怎样?(3—4)生:……师;是啊!……(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说说你的理解!)出示画面及文字:你们看,这就是发生在沙滩上那令人紧张的一幕,读读这段文字,哪些词、句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A:“一只……”“突然”:师:老师听出来了你把这个“突然”这么强调,说说你的理解!(生说)是啊,出乎意料!谁来读?始料不及啊!再来!啄:“他用嘴啄幼龟的头”,多危险,谁来读?多狠啊!你读!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读!(生读的慢,同学们,眼看幼龟就要被嘲鸫吃掉了呀!还会这样慢悠悠吗?再来!(速度快点!)还有哪些地方?B、“欲出由止”:欲出又止是个新词,知道它的意思吗?(生回答)它的出是为了什么?(生回答)对啊,那么止呢?(生回答)想出来又不敢出来,这就是欲出又止。
《自然之道》教案4篇

《自然之道》教案4篇《自然之道》教学设计篇一一、出示第四自然段第一句话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1、指名三学生读这句话,比比哪位读得好。
读后让学生评价,哪一句让你感到最紧张。
2、联系第三段讲一讲,想想当时是什么情形。
3、再指名读,齐读,读出紧张。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的教学结合上文的理解,指名让学生来读出自己的感受,并由学生自己来评价谁读出了紧张的感情,这样的设计,摒弃了繁琐的分析,无疑是删繁就简,简化了教学环节,但又增强了学生自己的体悟。
读懂、读透这一句话,才能为下文的理解做好铺垫。
二、研读向导的表现1、面对同伴的焦急与紧张,向导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生找到句子回答。
出示向导的话: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2、抓住重点词──“若无其事”,学习写向导的话。
什么是“若无其事”?生说对该词语的理解。
带着这样的感觉自己读读,再指名读。
3、说说对向导的表现你有什么疑惑的地方。
(生说:向导为什么这样说呢?)4、向导真是冷淡呀,招来了同伴们一片“总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
老师来当那个向导说那句话,请同学们来做做当时的同伴,来呼喊向导(用喊)。
5、从这些话中你们觉得向导怎样?生说。
6、为什么向导原先不救,现在却不情愿地抱起小龟,朝大海走去。
理解“不情愿”。
大家是怎么理解“不情愿”的呢?生说。
想象说话:向导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如果小龟回到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会争先恐后结伴而出。
这样很快会引来很多食肉鸟,这些幼龟就会成为它们的口中之食。
)7、指导朗读:想想向导的情绪,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设计理念:本环节的设计,使学生走进了向导的内心世界,了解了生物学家向导面对同伴们的焦急和紧张自己却“若无其事”的原因。
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心情,学习用朗读来表达情感达意。
三、学习向导这样做的结果部分1、向导这样做,结果是怎样的呢?出示有关文句: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
人教版《自然之道》教案(原创精华稿)

9、自然之道【全文】我和七个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
在这个海岛上,有许多太平洋绿龟在筑巢孵化小龟。
我们的目的,就是想实地观察一下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
太平洋绿龟长大后在一百五十公斤左右,幼龟体重不到它的百分之一。
幼龟一般在四五月份离巢而出,争先恐后爬向大海。
从龟巢到大海需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沙滩,稍不留心,幼龟便可能成为食肉鸟的美食。
那天我们上岛时,已近黄昏,很快就发现一只大龟巢。
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
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
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然而,接着发生的事让大家极为震惊。
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
我们很忆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
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黄昏的海岛,阳光仍很明媚。
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
“天啊!”我听见同伴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我们的向导赶紧摘下棒球帽,迅速抓起十多只幼龟,放进帽中,向海边奔去。
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气喘吁吁地来回奔跑,算是对自己过错的一种补救吧。
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危害。
《自然之道》公开课优秀教案

《自然之道》教案教学内容:六年级语文S教版上册《自然之道》第二课时教材说明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
他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鹰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
接着,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
虽然“我们”拯救了一些幼龟,但仍然感到十分震惊和悔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设计理念本课设计力图让学生在充分的自主、有效的合作、积极的探究实践中,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充分的朗读,再通过分角色表演,理解故事所深含的道理。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体会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然之道”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件的演示、多种形式的朗读、分角色表演和对文本空白处的想象,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表达能力得以提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我们要尊重自然,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我”和同伴们在事情发展过程中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一个发人深省的真实故事。
(出示课题)2、齐读课题,什么是“自然之道”?(大自然的规律)3、作者是通过一件什么事来说明自然规律的呢?追问:主人公有谁?(板书:游人、向导)[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启发学生“温故知新”,悟出题目意思,回顾上节课内容,同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
二、创设情境,进入文本(一)课件演示,认识幼龟。
同学们想到加拉巴哥岛去看一看太平洋绿龟吗?(想)那么,我们现在就上岛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学年下学期四年级语文科第三单元导学案课题9 自然之道课时:两课时备课人:班级________姓名家长签名_________日期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我会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能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重点】了解事情经过,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情感。
【学习难点】树立尊重自然规律的意识,激发学生认识和探索自然规律的情感。
一、预习导航1、我会自学生字词。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我要把课文读三遍以上,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想一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二、自主检测,疏通生字词1、读一读,记一记并抄写两遍。
(抄词本)旅游筑巢幼龟沙滩侦察企图情愿蠢事返回海鸥拦住踌躇嘲鸫补救迅速棒球帽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愚不可及无遮无拦气喘吁吁响彻云霄鱼贯而出颓丧2、借助图片资料,工具书或上下文理解上面划“”的词语。
3、读拼音写词语。
yîu g uī shā tān zhēn chá qǐ tú( 幼龟) (沙滩) ( 侦察) ( 企图)yú chǔn hǎi ōu fǎn huí zhēn g x iān kǒn g hîu(愚蠢)(海鸥)(返回)(争先恐后)yúg uàn ěr chūqì chuǎn xū xū yú bù kě jí(鱼贯而出)(气喘吁吁)(愚不可及)三、导入新课,理解课题自然之道(道:规律。
意思是自然界的规律。
)四、检查预习,汇报交流1、播放课文朗读,学生自查生字词的读记情况。
2、开火车分自然段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小组合作探究,汇报交流:(1)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提醒易读错生字的读音,区别形近字。
(2)讨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和文章的主要内容。
4、全班交流:(1)师重点指导:滩啄愚蠢等字的书写。
(2)汇报交流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自然之道〉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作者与几位同伴在观察太平洋小绿龟离巢入海时,出于善意,救下龟群的“侦察兵”却最终导致龟群惨遭肉食鸟捕食的悲剧一事,告诉我们要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的道理。
5、全班质疑,学生课后读文解疑。
当眼看那只出来侦察的幼龟即将被嘲鸫啄食时,向导为什么若无其事的回答,“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文中我们的做法对不对?幼龟最后的结局说明了什么?五、课堂检测根据词意说出词语:(1)愚蠢得别人比不上。
形容愚蠢无比。
(愚不可及)(2)一个劲地责怪自己,特别后悔。
(后悔不已)(3)像游鱼那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
形容一个接一个地依次出去。
(鱼贯而出)(4)形容呼吸急促,大口喘气。
(气喘吁吁)(5)争着向前,唯恐落后,形容十分积极。
(争先恐后)六、课堂小结七、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两遍。
2、熟读课文。
3、思考质疑的问题。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自然之道”,认识我和同伴违背自然之道引起了严重后果。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学习重点】了解事情经过,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情感。
【学习难点】理解向导的话,树立尊重自然规律的意识,激发学生认识和探索自然规律的情感。
【预习导航】1、自由朗读课文三遍,难读句子多读几遍,画出令你怦然心动的句子,在旁边批注体会。
2、读课文思考第一节课质疑的问题。
【导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
2、回忆上节课的内容:用“先……再……然后……”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先写“我们”看到那只出来侦察的幼龟即将被嘲鸫啄食时,劝向导去救幼龟,向导极不情愿地救了幼龟;再写向导救走幼龟的行为误导了其他在巢里的幼龟,导致它们倾巢而出,暴露在沙滩上;然后写尽管向导和“我们”努力抢救,但大多数幼龟还是被很多海鸟啄食而亡。
)二、合作探究,品读体验(一)小海龟遇险。
1、读课文第3自然段,课文是怎样具体写幼龟“踌躇”的?用“”划出相关句子。
哪个词最能表达幼龟的“踌躇”?(欲出又止)(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
)2、用“”划出小海龟遇险的句子读一读。
想象你此时的心情。
(二)游客紧张,向导冷淡。
自由读第4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1、几位游客有何反应?找出关键词。
(紧张焦急“不能见死不救”)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2、想象几位游客的呼喊,他们还会说些什么?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3、向导是什么态度?找出相关词句用“”划出来。
4、课件出示句子: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若无其事”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怎么理解。
(理解:“若无其事”的意思是:好像什么事也没有。
这是一只幼龟探头侦察突然被一只嘲鸫咬啄时,向导对焦急的作者及其同伴说的话,言下之意是说,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是太平洋绿龟防护天敌、自我保护的手段。
同时也用向导的话点明了课文的主题:自然之道,即自然的规律。
)5、小组讨论:○1看到嘲鸫叼啄小幼龟,我们很焦急,可向导却若无其事,不想救小海龟。
向导的态度和我们为什么截然不同呢?○2后来他为什么做自己不愿做的事?(因为他面对的是“焦急”、是责怪——不能“见死不救”、情况十分危急。
)6、体会句子中加点词好在哪里?并把句子抄写下来。
课件出示:向导极不情愿....的抱起那只海龟,朝大海走去。
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极不情愿”说明向导是在我们的强烈干预下,无奈地救了小海龟,把向导无可奈何的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颓丧”形象地写出了嘲鸫在人为的干预下失落的样子,这是拟人的写法。
向导之所以极不情愿,是因为向导明白,这是龟群的“侦察兵”,它能传递信息给巢中的幼龟,如果人为的改变侦察兵的行动,就会给龟群传递错误的信息,幼龟可能受到伤害。
)7、对比朗读,男生读写游客的句子,女生读写向导的句子。
(读出游客的着急与埋怨,读出向导的若无其事与极不情愿)(三)出乎意料,感悟自然之道1、默读第5至8自然段,你看到了怎样的场面,让大家极为震惊,划出相关语句,完成下列练习。
2、汇报交流(课件出示相关句子)○1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
○2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
○3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3、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愚不可及的蠢事?(我们叫向导把一只幼龟从嘲鸫嘴里救下来才导致惨剧的发生。
)4、想一想发生惨剧的原因是什么?5、照样子,说词语。
(1)无遮无拦(ABAC)(2)气喘吁吁(ABCC)6、“我们”是怎么补救的?用“”在文中划出相关语句。
7、从“看我们做了些什么!”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8、理解句子: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那样的伤害。
”(悲叹:悲哀叹息。
它更突出向导悲伤难过的心情。
向导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不是我们违背自然规律办事,海龟就会安全的抵达大海。
这既是人们对自己行为的忏悔,也是对大自然规律不了解的一种叹息。
)三、辩论会向导明明知道“我们”的想法会害了幼龟,为什么不制止,反而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他这样做你是赞同还是反对呢?四、总结全文,领悟中心1、齐读全文,感受旅行团成员和向导的心里感受变化。
旅行团成员:紧张→焦急→抗议→震惊→悔恨向导:若无其事→极不情愿→极力抢救→深深悲叹2、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什么启发?答:启示一: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办坏事; 启示二: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
五、拓展延伸1、想一想,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哪些也告诉我们这种道理的?《揠苗助长》《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芦》……2、走出文本,开展综合活动读一读课后“综合性学习”提示,明确活动目的及要求,分小组讨论,确定活动内容及活动安排。
六、课堂检测,选词填空。
争先恐后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若无其事饱餐一顿我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一个小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
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愚不可及 )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
成群的幼龟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 鱼贯而出),结果让食肉鸟(饱餐一顿)。
“我们”(气喘吁吁)地拯救了一些幼龟,还是伤害了许多幼龟。
板书设计:起因想观察幼龟过海滩小幼龟遇险,善意搭救自然之道经过自然规律应遵循众幼龟遇难,极力补救结果幼龟受到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