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作用题范例

合集下载

记叙文答题技巧(四)——举例分析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

记叙文答题技巧(四)——举例分析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

记叙文答题技巧(四)——举例分析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一、记叙文开头的作用:内容上:(1)开篇点题;(2)点明中心;(3)与下文……形成对比(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突出…… (4)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结构上:(1)总领全文(全段、全层)(2)引起下文,为下文写……内容作铺垫;(3)与后文……相照应;举例分析:1、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朱自清《背影》)答: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奠定了全文的感情,抒发了作者的怀念之情。

2、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

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让·乔诺《植树的牧羊人》)答:开篇点题,奠定文章的赞扬的感情基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写牧羊人的伟大做铺垫。

同时点明文章主旨。

3、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答:结构上:开篇点题,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勤劳的一生”是文章的感情线索,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的回忆。

内容上:既交代了文章写作缘由,还揭示了文章中心。

4、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鲁迅《故乡》)答:开头写现实中的故乡景象,给人衰败,萧条、冷落的感受,为全文奠定了凄楚、悲伤、抑郁深沉的感情基调,烘托人物悲凉和失望的心情,暗示故乡人物的不幸命运。

二、记叙文中间语段的作用: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总结上文,承接下文。

结构严谨。

举例分析1、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六年级下语文试卷小升初记叙文阅读之作用题练习题(含答案)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语文试卷小升初记叙文阅读之作用题练习题(含答案)全国通用

第四讲作用题课后作业一、《我爱北京的小胡同》①我爱北京的小胡同,北京的小胡同也爱我,我们已经结下了永恒的缘分。

②六十多年前,我到北京考大学,就下榻于西单大木仓里面一条小胡同中的一个小公寓里。

白天忙于到沙滩北大三院去应试。

夜里回到公寓小屋中,还要忍受臭虫的围攻。

③但是,我们这一帮穷学生仍然能够苦中作乐。

黄昏,总要到西单一带去逛街。

耳听铿锵清脆、悠扬有致的京腔。

如闻仙乐。

此时鼻管里会蓦地涌一股幽香,是从路旁小花摊上的栀子花和茉莉花那里散发出来的。

回到公寓,又能听到小胡同中的叫卖声:“驴肉!驴肉!”“王致和的臭豆腐!”其声悠扬、深邃,还含有一点凄清之意。

这声音把我送入梦中,送到与臭虫搏斗的战场上。

④将近五十年前。

我在欧洲呆了十年多以后,又回到了故都。

这一次是住在东城的一条小胡同里,后门在翠花胡同,前门则在东厂胡同,据说就是明朝的特务机关东厂所在地,是折磨、囚禁、拷打、杀害所谓“犯人”的地方,冤死之人极多。

他们的鬼魂据说常出来显灵。

里面重楼复阁,回廊盘曲,院落错落,花园重叠,一个陌生人走进去,必然是如入迷宫,不辨东西。

⑤然则。

这样的复杂的内容,无论是从前面的东厂胡同,还是从后面的翠花胡同,都是看不出来的。

外面十分简单,里面十分复杂;外面十分平凡,里面十分神奇。

这是北京许多小胡同共有的特点。

⑥据说当年黎元洪大总统在这里住过。

我住在这里时,北大校长胡适住在黎住过的房子中。

我住的地方仅仅是这个大院子中的一个旮旯。

但是这个旮旯也并不小,是一个三进的院子,我第一次体会到“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境。

院子里摆满了汉代砖棺,黄昏时分,总会让人感觉到鬼影憧憧。

毛骨悚然。

所以很少有人敢在晚上来拜访我。

我“与鬼为邻”,倒也过得很安静。

⑦第二进院子里有很多树木。

有一个夏日的晚上,刚下过一阵雨。

我走在树下,忽然闻到一股幽香。

原来这些是马缨弦.树,树上正开着繁花,幽香就是从这里散发出来的。

⑧这一下子让我回忆起十几年前西单的栀子花和茉莉花的香气。

七记叙文阅读之段落(中间段落)的作用答题模板+练习题

七记叙文阅读之段落(中间段落)的作用答题模板+练习题

二记叙文阅读之段落(二)中间段落的作用(一)【出题形式】(1)xx段落有何作用?(2)xx段落在情节发展上有何作用?(3)xx段落可否删掉?(二)【答题模板】: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是指段落本身,段落对其他情节,段落对人物,段落对主旨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是指段落对前后两个段落、段落对其他段落的作用。

具体来说:【内容上】(1)段落本身:写了……内容,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补充交代(2)对人物:突出了人物某方面品质,丰富了人物形象。

(3)对主旨:突出了……的主题。

【结构上】(1)对前后两个段落:承上启下(2)对其他段落:①呼应前文;②总结上文;③引出下文;(三)【例题】(1)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胡记面馆马苏玥(1)胡记面馆,是小城东头最有名的面馆,胡家世代经营着小城老街偏东头的面馆子,靠着祖上流传下来的古法做面发家,子孙代代相传。

用古法精心配制出来的面细润筋道、清新爽口,吃过的人没有不夸赞的。

(2)老街人看到这代胡记的掌勺兼老板老胡都笑嘻嘻地打招呼:“老胡,多做一碗吧,馋面喽。

”老胡也笑:“三六九,年年有,祖宗的老规矩俺可不敢改了!饿饿吧,明天再来。

”(3)胡记面做起来可不容易!一年里下麦子的时候,挑熟好的麦捆回家,人推着石磨细细地磨,这样面粉老到细腻。

面是在头天晚上和的,先把面用水一裹,搓成块块,再加碱醒面,碱要讲纯度,不能太杂。

面要醒到苦里发甜,味不对就弃面重醒,醒好的面用湿布包着放一晚,第二天拉的时候,面就筋道,任人拉扭。

这一步步说着简单,做起来复杂麻烦,可胡家人从来不嫌麻烦,因为,少或改了步骤,面就不如之前鲜嫩了。

(4)老胡有个独子——胡良,娃娃脑子灵光,什么东西都一学即会,老胡很早就让儿子学手艺。

(5)胡良学着老爹磨面、和面、拉面。

揪起一拳头大的面,搓成匀粗的长条,再压平扁,用快力划上几条长口,一手抓起一头面,用大臂的匀力扯面,双臂翼张于胸,“啪”的一声合起面上下一抖,再拉。

初中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专题之作用题(PPT课件)

初中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专题之作用题(PPT课件)
记叙文阅读之作用题
第九讲
精讲精练
碰瓷 一大早小禹去上学,路过公园时看到很多大爷在晨练。一位大爷在 打着太极。小禹被大爷的身手吸引,一时兴起跟大爷聊起了天。小禹说: “大爷您身体很好啊!”大爷乐呵呵地对他说:“还好吧!小伙子,还是 要坚持锻炼啊,不信你推我一下试试。”大爷顺势倒下,小禹赔了大爷两 万六。
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大爷顺势倒下,小禹赔了大爷两万六。
内容上,这句话写了故事的结局,交代了大爷碰瓷者的身份,表现了 作者对社会上碰瓷现象的讽刺与批判,点明了中心。 结构上,照应了文章标题。 表达效果上,这句话出人意料,引发了读者对这一社会现象的思考。
知识导航
解题思路:内容作用 + 结构作用 + 表达效果作用
2,对于语段作用题:
(1)内容作用: 交代信息——语段写了什么,表现了写作对象的什么特征; 点明中心——表达作者/主人公什么思想情感。 (2)结构作用: 开头部分:点题、引出下文、做铺垫、埋伏笔、总领下文、线索 中间部分:点题、照应上文、引出下文、做铺垫、埋伏笔、承上启下、线索 结尾部分:点题、照应上文、总结上文
胡记面馆
①胡记面馆,是小城东头最有名的面馆,胡家世代经营着小城老街偏东头的面馆子,靠着祖上流传下来的古法做面发家, 子孙代代相传。用古法精心配制出来的面细润筋道、清新爽口,吃过的人没有不夸赞的。
②老街人看到这代胡记的掌勺兼老板老胡都笑嘻嘻地打招呼:“老胡,多做一碗吧,馋面喽。”老胡也笑:“三六九,年 年有,祖宗的老规矩俺可不敢改了!饿饿吧,明天再来。”
(3)表达效果作用: ①当句段运用手法时,应针对不同手法答出表达效果。 引发阅读兴趣(使用了设置悬念的手法) 突出强调(使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 生动形象(使用了修辞手法) ②从读者情感(心理)角度作答。 可考虑有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人关注、加深印象、激发情感、产生共鸣、 深受启发、发人深思、催人想象等作用。

记叙文阅读作用题范例45页PPT

记叙文阅读作用题范例45页PPT
。——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答题模板

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答题模板

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答题模板Ol题型:辨析题目的含义及作用1、含义:先分析基本义,再揭示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

2、作用:贯穿全文线索;概括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情感或哲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注意、思考、兴趣等)02内容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格式:某人或某物+干什么(怎么样)方法指津:抓住记叙的六要素一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题型二:分析故事的情节叙事散文:起因、经过、结果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方法指津:如有示例,一定要严格按照示例的字数、结构等要求,归纳出与此形式相类似的情节题型三:分析文章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①开篇: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开宗明义;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季节、天气);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吸引读者;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②中间:表现了……人物的……形象特点(或性格特点、心理活动、思想感情、精神品质);与上文……相呼应,与上文……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推动……情节的发展;③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升华主旨;耐人寻味,留下想象的空间;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激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03主旨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旨1、答题模式:内容+主旨(情或理)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叙述了、介绍了) .......... (人或物) ....... 的故事(事件、事迹、经过),表现了(表达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讽刺了) ......... 的感情(现象、感悟)。

2、方法指津:抓关键句,抓关键词如:标题、开头段,结尾段、过渡句(段)、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句、标题相关句、照应句题型二:分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答题示例:点明主旨,揭示主题,升华主旨,深化中心。

04结构题型一:划分文章的段落,并概括内容方法指津:(1)按事件的发展过程(2)按空间的转换(3)按时间的变化(顺序、倒叙、插叙)(4)按感情的变化(5)按内容的逻辑变化(如总分总)(6)按表达方式的变换(叙事、抒情、议论)题型二:分析文章的线索1、类别:人物线索、事件线索、事物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情感变化线索、明暗两线2、方法指津:①文章的标题;②文中段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句;④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行踪3、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八记叙文阅读之段落(结尾)的作用答题模板+练习题

八记叙文阅读之段落(结尾)的作用答题模板+练习题

记叙文阅读之段落(三)结尾的作用(一)【出题形式】(1)试分析文章结尾的妙处?(2)说一下作者这样写结尾有什么用意?(3)结尾内容是否多余或重复,为什么?(4)下面哪一个结尾更适合本文?(二)【答题模板】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是指结尾本身、结尾对人物、结尾对主题、结尾对读者的作用;结构上是指结尾对标题、结尾对开头、结尾对全文的作用。

具体来说:【内容上】(1)结尾本身:概括结尾写了什么内容(2)结尾对人物:凸显了人物……品格(3)结尾对主题:揭示主题、深化主题、升华主题等(此作用常见,要答出具体的主题)(4)结尾对读者(给读者带来的感受)①令人深思、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②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耐人寻味。

③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引人深思,意犹未尽。

【结构上】(1)对标题:照应/紧扣标题(2)对开头:首尾照应(3)对全文:总结/收束全文(三)【例题】(1)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行军①行军时多是白天里不走,尽往夜堆里钻。

天刚擦黑,这支顶着高粱花子、扛着些“汉阳造”“老套筒”的百十号人的连队,坚决地执行着刘邓首长的命令,天天都在急行军。

②刚当上解放军的卢守坤有点搞不懂了,大家没日没夜地行军,怎么还精气神十足?卢守坤一路上脚板子急促促地可不敢停。

就是瞌睡了,闭着一只眼睛,脚板子还照样走得直溜。

这功夫练的,整个人就像是队伍里的一只零件。

回回走到宿营地,兵们横七竖八地直打呼噜。

当班长的得给大伙儿烧水烫脚还要挨个儿挑脚泡。

③他的班长也是去年从那边举着手过来的,一年多就入党了。

听他自己也说过,刚过来,哭过好几回,哭一次,人就清醒了一次,这边叫“挖苦根,倒苦水”。

④1946年内战全面爆发,三出陇海七战鲁西南的刘邓大军神出鬼没,于大踏步前进和大踏步后退之间拉出来不少的战机,一度使国民党军尴尬至极狼狈不堪。

⑤这又是一个晚上,天还是黑得像黑煤一样,零碎的冬雨叩在脸上生生地疼,前胸后背已经汗透了,外面的衣服冻得像是披了层盔甲,里面的贴肉小褂凉飕飕地冰着心窝子。

记叙文标题“作用”答题模式

记叙文标题“作用”答题模式

记叙文标题“作用”答题模式【方法总结】标题的作用,一般有四个侧重点:(1)重内容:①表明写作对象;②概括主要内容、情节。

(2)重结构:贯穿全文线索。

(3)重主旨:揭示(透露、点明)主旨。

(4)重写法:一般运用修辞手法。

中考记叙文标题常用的有:①比喻、拟人。

作用:生动形象,又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一语双关。

作用:寓意深刻,给人以深刻的印象;③托物言志、象征。

作用:借助鲜明具体的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答题模式:①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抓住了这样的文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事件。

如《智取生辰纲》《最后一课》②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标题往往是物且在文中多次出现,贯穿全文。

如《背影》,“背影”是贯穿全文始终的线索:开头设疑——点出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结尾思念——再现背影,这样就以“背影”为线索把各部分内容组织起来。

③)揭示文章中心。

标题中往往会出现表示情感或作用的词语(要把中心简要答出来),如《再塑生命》的深层含义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正是文章的主旨,文题点明主旨。

④表明写作对象。

通过这个标题,我们就可以知道作者的写作对象是谁,就很清楚文章的主人公。

例如:魏巍的《我的老师》,本文通过写七件具体的小事,表现了小学时的蔡芸芝老师对“我”和同学们的挚爱,抒发了对温柔美丽、慈爱伟大的蔡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通过这个标题,我们知道作者的写作对象是他的小学老师。

如《藤野先生》。

⑤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标题比较夸张、吊人胃口,吸引读者。

例如《寓言四则》中的一篇《狮子与蚊子》。

这则寓言通过蚊子战胜强大的狮子却最终又成了蜘蛛的俘虏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就得意忘形、忽视自己短处的人。

刚看到这个标题就引人遐想,狮子和蚊子到底会发生什么故事,它们之间又怎么会产生关联呢?所以,这个标题就很好的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如《时间的脚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杨朔《荔枝蜜》:“蜜蜂是渺 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2、鲁迅《孔乙己》:“大约孔乙 己的确死了。”
答:不矛盾。 “广阔”写出看山
老爹眼里、心中装着整 个绿色的山林;
“窄小”写出看山 老爹的生活只有绿色, 绿色是他的一切,没有 其他杂念。
这看似矛盾的词语, 实际上是强调看山老爹 对这片山林的热爱。
能训:P103(2)
表明态度 结合内容释义
结合内容释义 表达效果 表达的情感
(二)句段的作用
例1:(2010,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请具体说说文章第⑸段中划线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1)为后文做铺垫。 (2)对老人的外貌描写,
说明老人已经年事已高,乘车应 该坐着,而他却给少年让座,更 能激起少年对他的感激之情,激 发人们对老先生的敬重之情。
表达效果
写出油菜花香浓烈的特点(1分)
以及香气不断蒸腾的状态(1分)
内容上的作用: 写了…的…特点
抓住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小结1:
词语的作用:
(1)有修辞、写作手法、描写方法的写出来 ……地写出了……的…… 特点,表达了……之情
形容词:突出、强调 动词:生动形象 (2)动词还要解释含义
解释含义一定要抓住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不要只 解释词语的本义。
• 有些叠词展现动作,含义丰富。例如:《你必须把这条 鱼放掉》中写汤姆从大鲈鱼的 嘴唇上取下鱼钩的动作 是“慢吞吞”的, 十分恰当地写出了汤姆不想把鱼放 掉, 可又不能违 反爸爸的命令的矛盾心理。
• 有些叠词泼墨溢彩,别有情趣。例如:《青海湖梦幻般 的湖》中 用“水灵灵”写出了水面波动的情景, 用 “蓝晶晶”恰当表现了湖水蓝得发亮的特点, 使湖 水 显得更娇美可爱,又运用“绿茵茵”“黄灿灿”突出了 草滩黄绿相间,色彩艳丽,引人注 目,而且表现出青 海湖畔一片充满蓬勃生机的景象。
[解析]这是对词语的品味,解答时一定要结合上下文,作细致赏 析。上文是“我爱吃家乡的瓜果”和“母亲盼望已久的“我”终 于回去了,我吃到了母亲亲自种的并亲自摘的瓜”,下文是“母 亲看我吃瓜的样子很兴奋”,所以我们可以组织答案为:
“贪婪”“啃”生动形象地写出(阅读术语)了“我”吃瓜时的情 态以及对家乡瓜果的喜爱(结合上下文);“心满意足”突出了(阅 读术语)母亲内心的满足和喜悦(结合下文)。
语文中考总复习
阅读理解复习系列 记叙文阅读作用题
【真题呈现】
1、(2009·河南省)体会下列加点词语的作用。 词语的作用
2、(2009·哈尔滨市)文中第⑤段“太阳放着刺眼的光芒”这句
话有什么作用?
句子的作用
3、(2010·沈阳市)如果删去最后一段,文章就会逊色不少,请
谈谈本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段落的作用
“奔”等词语有什么作用?
答:突出了水流湍急的特点。
表达效果
内容上的作用: 写了…的…特点
• 油菜的花,也是有香气的,这香气是暖的、厚的、 沉的,夹杂着泥土的腥气,阳光的味道。尤其是 到了中午,被太阳的光熏着,那层暖意被哄抬着, 浓烈得大海一样,足以淹没我。
说说 “哄抬”一词的妙处(3分)
形象(1分)
• 有些叠词渲染气氛,令人如临其境。例如:《观潮》中 用“浩浩荡荡”渲染了钱塘江 大潮不可阻挡的气势, 突出了自然的伟大力量。 《齐天大圣》中的叠词“千 千万万”“万万 千千”,有力地渲染了哪吒和孙悟空 打斗时的激烈场面和气氛。
例2:(2007·江西课标)
第⑾段中写“他的心很广阔”,后面却又 说“他的心又很窄小”,前后是否矛盾?请说说 你的理解。
• 4.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 母亲知道我回来了,早早的把瓜摘下来,放在井水里凉
着。是我最爱吃的梨瓜和香瓜。又把家里唯一的一台大 电扇,搬到我儿子身边,给我儿子吹。
• 我很贪婪地捧着瓜果啃,母亲在一旁心满意足地看,一
边说,田里面结的多呢,你多呆些日子,保证你天天有 瓜吃。
结构上的作用
内容上的作用: 怎么写的
内容上的作用: 写了什么
表达的感情
例2:(2010·四川省南充市)
品味第⒃段,结合全文,从结构和内容上
分析其作用。
答:“雪中小卓玛的身影,
结构上的作用
像一簇猩红的篝火”照应 了第①段。同时也用比喻 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
内容上的作用: 怎么写的
了小卓玛给人们带来的温 暖和感动,升华了主题。
4、(2006·无锡市)概括文章第④⑤两段的主要内容。从全文来
看,作这样的安排有什么好处?
选材的作用
5、(2009·河南省)第(2)段对乡下父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有何作用?
人物描写的作用
6、(2008·襄樊市)第④段记叙的顺序是插叙,记其作叙用顺是序什的么作?用
7、(2009·无锡市)第(8)(9)自然段的细节细描写节有描何写好的处作?用
8、(2009·恩施自治州)第②段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自然环境的作用
【考点归纳】
记叙文“作用题”考点:
1、词语的作用 2、句段的作用 3、选材的作用 4、自然环境(景物)的作用 5、人物描写的作用 6、记叙顺序的作用 7、细节描写的作用
【解法指导】 (一)词语的作用
例1:2005广西河池 文中划线的句子中“急”、“大”、“迅速”、
能训:P91(1)、P92(2)、P98(1)、 P104(3)
叠词的表达作用
• 1.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 音乐美;
• 2.起强调作用。
有些叠词模拟声音,非常逼真。例如:《古井》中用 “叮叮当当”来形容挑水桶碰撞 的声音,用“吱悠吱悠” 来形容扁担发出的声音,写出了人们挑水时的热闹,形 象地说明了 到这里取水的人多,又从侧面反映了古井为 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默默奉献的精神。 有些 叠词描写形状,惟妙惟肖。例如:《富饶的西沙群 岛》中,写海参蠕动用“懒洋洋”,形象 地表现了海参 缓慢移动的样子,憨态可掬,逗人喜爱;写鱼的眼睛用 “圆溜溜”,非常逼真 地写出了鱼眼的灵活与水灵。
内容上的作用: 写得怎样
联系主题
内容上的作用: 写了什么
小结2:
开头:①引出下文②点明故事所以描写
句段的作用: 的对象③照应文章标题④设置悬念、吸
引读者⑤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1)结构上的作用 (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⑥奠定全文

的感情基调⑦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