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路网发展及规划

合集下载

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前言高速公路被誉为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桥梁,是发展现代交通业的必经之路,而中国在这条路上,则迈出了非同寻常的一个个令人赞叹的脚印。

我国公路从建国初的几万公里到目前的400万公里,高速公路从1984年兴建到1988年底通车的第一条沪嘉高速公路开始到目前拥有总里程7.4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这其中的发展历程留下了几代人艰苦奋斗的足迹,凝结了无数公路建设者们的辛勤汗水。

作为一名学生和未来的公路工作的从事者,我觉得我非常有必要了解一些公路发展的历史,更要清楚地看清现状,和探讨公路事业发展的未来,这非常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开展公路方面的学习、科研和施工工作。

第一章高速公路概念1.1高速公路的概念和定义公路是指联接城市、乡村和工矿基地之间,主要供汽车行驶并具备一定技术标准和设施的道路称公路。

高速公路属于高等级公路。

其建设情况反映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交通发达程度、乃至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

世界各国的高速公路没有统一的标准,命名也不尽相同。

各国尽管对高速公路的命名不同,但都是专指有4车道以上、两向分隔行驶、完全控制出入口、全部采用立体交叉的公路。

此外,有不少国家对部分控制出入口、非全部采用立体交叉的直达干线也称为高速公路。

国际道路联合会在历年的统计年报中,把直达干线也列入高速公路范畴。

从定义可以看出,一般来讲高速公路应符合下列4个条件:(1)只供汽车高速行驶;(2)设有多车道、中央分隔带,将往返交通完全隔开;(3)设有平面、立体交叉口;(4)全线封闭,出入口控制,只准汽车在规定的一些立体交叉口进出公路。

第二章世界公路发展情况2.1世界公路发展的四个阶段目前,全世界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高速公路,目前世界各国的公路总长度约2000万公里,约80个国家和地区修建了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26万公里左右(此数据不太准确),其中美国、中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加拿大等国高速公路里程约占世界高速公路里程的80%以上。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公布日期】2021.02.24•【文号】•【施行日期】2021.02.24•【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社会治理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编制本规划纲要。

规划期为2021至2035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一、规划基础(一)发展现状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科技创新成效显著,设施建造、运输装备技术水平大幅提升;交通运输建设现代化加快推进,安全智慧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高;交通运输对外开放持续扩大,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

交通运输发展有效促进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生产力布局优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和服务性作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

综合交通网络布局仍需完善,结构有待优化,互联互通和网络韧性还需增强;综合交通统筹融合亟待加强,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有待提高,交通运输与相关产业协同融合尚需深化,全产业链支撑能力仍需提升;综合交通发展质量效率和服务水平不高,现代物流体系有待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安全智慧绿色发展水平还要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

(二)形势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

我国公路网发展及规划

我国公路网发展及规划

(1912~1949年)
一是清末和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公路的萌芽阶段,我国第一 条公路是1908年在广西南部边防兴建的龙州至那甚公路,长 30km。截至1927年,全国公路通车里程约为29000km。 二是国民党政府时期(1927~1936年),是我国公路开始纳入 国家建设规划阶段。1927年国民党政府的交通部和铁道部草拟 了全国道路规划及公路工程标准。截至1936年6月,全国通车里 程达117300km。 三是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由于战争的影响和破坏, 公路发展缓慢。截至1946年12月,全国公路总里程只有 130307km 四是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公路交通以军用为主, 公路建设进展不大。特别是国民党军队溃退时,公路遭到严重 破坏。截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国通车里程只有75000km。
《规划》在制定中坚持了以下5个基本原 则:
一是布局合理。按照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和生态功能 区划要求,与城镇化格局、城镇体系布局、资源分布和产业布局相适 应,统筹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和国防建设需要,合理布局国家公路网;
二是结构优化。加强公路网结构顶层设计,注重发挥普通国道的干线作用和国 家高速公路的主干线作用,构建层次清晰、功能完备的国家公路网;
增长1.7万公里。
“八五”初期, 在国道网规划基础上研究形成了“五纵七 横”12条国道主干线规划,设想用二、三十年时间,逐步 建成以二级以上汽车专用公路为主组成的国道主干线
网。这一时期我国公路建设利用外资成绩斐然,对加快 我国公路建设事业发展,提高公路设计、养护、管理水
平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九五”期间,计划集中力量建设“三纵两横”和两条重要 国道主干线公路,除部分路段外,基本以高速公路或汽 车专用公路贯通。五年新增通车里程10万公里(含中西 部地区约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000公里,汽车专用 公路7000公里,一般二级公路25000公里。到2000年,通 车里程达12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141公里,汽车专用

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文本

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文本

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前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一章、第六条)明确,公路按其在公路路网中的地位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

国家公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规定的国道,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普通国道和国家高速公路,由具有全国性和区域性政治、经济等意义的干线公路组成。

其中,普通国道网提供普遍的、非收费的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国家高速公路网提供高效、快捷的运输服务。

为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覆盖广泛、安全可靠的国家公路网络,特编制《国家公路网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期限为2013年至2030年。

《规划》是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中长期布局规划,体现了国家发展综合交通运输的战略方针,是指导国家公路长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一、规划基础(一)发展形势。

1981年,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和交通部印发的《国家干线公路网(试行方案)》明确,国道由“12射、28纵、30横”共70条路线组成,总规模约11万公里;2004 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明确,国家高速公路网由“7射、9纵、18横”等路线组成,总规模约8.5万公里。

截至2011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10.6万公里,其中普通国道10.6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6.4万公里。

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有效缓解了我国交通运输紧张状况,显著提升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有的国家公路网规划与建设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覆盖范围不全面。

全国还有900多个县没有国道连接,有18个新增的城镇人口在20万以上的城市和29个地级行政中心未实现与国家高速公路相连接;二是运输能力不足。

部分国家高速公路通道运能紧张、拥堵严重,不能适应交通量快速增长的需要;三是网络效率不高。

普通国道路线不连续、不完整,国家公路与其他运输方式之间、普通国道和国家高速公路之间的衔接协调不够,网络效益和效率难以发挥。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于2004年经国务院审议通过,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终极”的高速公路骨架布局,同时也是中国公路网中最高层次的公路通道。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采用放射线与纵横网格相结合的布局方案,形成由中心城市向外放射以及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大通道,由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向线组成,简称为“7918网”,总规模约8.5万公里,其中:主线6.8万公里,地区环线、联络线等其他路线约1.7万公里。

首都放射线7条:北京-上海、北京-台北、北京-港澳、北京-昆明、北京-拉萨、北京-乌鲁木齐、北京-哈尔滨。

南北纵向线9条:鹤岗-大连、沈阳-海口、长春-深圳、济南-广州、大庆-广州、二连浩特-广州、包头-茂名、兰州-海口、重庆-昆明。

东西横向线18条:绥芬河-满洲里、珲春-乌兰浩特、丹东-锡林浩特、荣成-乌海、青岛-银川、青岛-兰州、连云港-霍尔果斯、南京-洛阳、上海-西安、上海-成都、上海-重庆、杭州-瑞丽、上海-昆明、福州-银川、泉州-南宁、厦门-成都、汕头-昆明、广州-昆明。

此外,规划方案还包括:辽中环线、成渝环线、海南环线、珠三角环线、杭州湾环线共5条地区性环线,2段并行线和30余段联络线。

要实现这个规划目标,预计需要30年的时间。

前10年建设目标:到2005年末,建成3.5万公里,占总里程的40%以上。

到2007年末,建成4.2万公里,完成“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系统中的高速公路。

到2010年末,实现“东网、中联、西通”的目标,建成5-5.5万公里,完成西部开发八条公路干线中的高速公路,基本贯通“7918网”中的“五射两纵七横”14条路,即:北京-上海、北京-福州、北京-港澳、北京-昆明、北京-哈尔滨,沈阳-海口、包头-茂名,青岛-银川、南京-洛阳、上海-西安、上海-重庆、上海-昆明、福州-银川、广州-昆明。

后20年建设目标:完成全部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任务。

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年)

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年)

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目 录前言 (1)一、规划基础 (2)(一)发展形势 (2)(二)发展要求 (2)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4)(一)指导思想 (4)(二)基本原则 (4)(三)规划目标 (5)三、规划方案 (6)(一)普通国道网 (6)(二)国家高速公路网 (8)四、规划实施 (9)(一)实施方案 (9)(二)实施效果 (10)(三)保障措施 (10)附图 (12)前 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一章、第六条)明确,公路按其在公路路网中的地位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

国家公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规定的国道,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普通国道和国家高速公路,由具有全国性和区域性政治、经济等意义的干线公路组成。

其中,普通国道网提供普遍的、非收费的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国家高速公路网提供高效、快捷的运输服务。

为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覆盖广泛、安全可靠的国家公路网络,特编制《国家公路网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期限为2013年至2030年。

《规划》是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中长期布局规划,体现了国家发展综合交通运输的战略方针,是指导国家公路长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一、规划基础(一)发展形势。

1981年,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和交通部印发的《国家干线公路网(试行方案)》明确,国道由“12射、28纵、30横”共70条路线组成,总规模约11万公里;2004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明确,国家高速公路网由“7射、9纵、18横”等路线组成,总规模约8.5万公里。

截至2011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10.6万公里,其中普通国道10.6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6.4万公里。

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有效缓解了我国交通运输紧张状况,显著提升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有的国家公路网规划与建设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覆盖范围不全面。

《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年)》普通国道网路线方案表

《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年)》普通国道网路线方案表普通国道网路线方案表[2-3]普通国道网路线编号原则放射线以北京为起点,路线另一端为讫点,依起讫点地名命名为“北京—XX公路”,简称“京X线”(地名简称为其首位字或法定简称,下同);编号为G1XX,数字区间为101—199,从G101开始升序编号;北京绕城环线G112纳入放射线的编号区间;纵线以路线北端为起点,南端为讫点,依起讫点地名命名为“XX—XX 公路”,简称“XX线”;编号为G2XX,数字区间为201—299,从G201开始升序编号;横线以路线东端为起点,西端为讫点,依起讫点地名命名为“XX—XX 公路”,简称“XX线”;编号为G3XX,数字区间为301—399,从G301开始升序编号;联络线依路线起讫点地名命名为“XX—XX公路”,简称“XX线”;编号为G5XX,数字区间为501一599,从G501开始升序编号[5][6] 首都放射线(12条)编号G101—G112东北方向G101—G102G101 北京—沈阳(京沈公路西线)主要控制点:北京、顺义、怀柔、密云、(河北)承德、(辽宁)平泉、凌源、建平、朝阳、北票、阜新、彰武、沈阳。

G102 北京—抚远(京哈公路、京沈公路东线)主要控制点:北京、通州、(河北省)三河、玉田、丰润、卢龙、抚宁、秦皇岛、(辽宁省)绥中、兴城、葫芦岛、锦州、凌海、盘山、台安、辽中、沈阳(改线)、铁岭、开原、昌图、(吉林省)四平、公主岭、长春、德惠、(黑龙江省)双城、哈尔滨、巴彦、木兰、通河、汤原、佳木斯、桦川、富锦、抚远、黑瞎子岛(新增)原G102(京哈公路)终点为黑龙江哈尔滨,现规划终点为黑龙江省抚远,终到中俄边境的黑瞎子岛。

原G102沈阳—凌海走线为沈阳—新民—黑山—北镇—凌海,现规划中沈阳—北镇段(沈阳—新民—黑山—北镇)改为G230 (通化—武汉)使用。

现规划沈阳—凌海走线为凌海—盘山—台安—辽中—沈阳。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精华版)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2005年1月1角洲、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高速公路网络正在加快形成。

从88年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至今17年间,在“五纵七横”道主干线系统规划的指导下,我国高速公路从无到有,总体上实现持续、快速和有序的发展,特别是1998年以来,国家实施积极财政策,加大了包括公路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高速公路建公里。

高速公路的快发展和社会进步。

国家高速公路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出现的专门为汽车交面市80公标志。

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3.4万公里,继续保持世界第二位。

除西藏外,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已拥有高速公路,有16个省区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1000公里。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19国了政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年均通车里程超过4000速发展,极大提高了我国公路网的整体技术水平,优化了交通运输结构,对缓解交通运输的“瓶颈”制约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高速公路网规划通服务的基础设施。

高速公路在运输能力、速度和安全性方具有突出优势,对实现国土均衡开发、缩小地区差别、建立统一的场经济体系、提高现代物流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全世界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了23万公里。

高速路不仅是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到20042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经济社会将进入新的高速发展时期,运输需求将持续快速增长。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尽管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总体上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突出表现在:1、高速公路总量不足,覆盖范围需要继续扩大目0万的大城市连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迫切需要继续加快发展。

高速公路具有突出的网络化特征,当网络布局合理,连续运输距离达到200-800公里左右,高速公路将形成显著的运输效益优势。

目前,我市高海当、公路的规模效益还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国家公路网规划解读

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解读目前国务院已经批准了《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

根据上述规划,2030年国家高速公路网总规模约11.8万公里,另规划了1.8万公里的远期展望线。

这比起2004年《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2020年国家高速公路网的8.5万公里的目标大幅上调。

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主要内容解读:●普通国道全面连接县级及以上行政区、交通枢纽、边境口岸和国防设施。

●国家高速公路全面连接地级行政中心、城镇人口超过20万的中等及以上城市、重要交通枢纽和重要边境口岸。

●1000公里以内的省会间可当日到达,东中部地区省会到地市可当日往返,西部地区省会到地市可当日到达;●区域中心城市、重要经济区、城市群内外交通联系密切,形成多中心放射的路网格局;●沿边、沿海公路连续贯通,形成环绕我国大陆的沿边沿海普通国道路线;●有效连接国家陆路门户城市和重要边境口岸,形成重要国际运输通道,与东北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联系更加便捷。

地市高速通达县县国道覆盖交通运输部总规划师戴东昌:目前,我国公路承担的货运量是美国的3.7倍,公路货物周转量是美国的2.8倍;我国单位GDP货运强度是美国的6.3倍,这一数字证明我国的交通需求与能源、产业布局、资源布局、生产力结构密切相关,符合当前发展阶段的规律。

但是下一步,我国将面临更大的交通需求和压力,根据测算,到2030年我国公路交通客货运输需求以及客货周转量将是现在的2.2倍至3.6倍。

根据测算,未来我国公路总里程将达580万公里左右,其中国家公路40万公里左右,形成布局比较合理、功能比较完善、结构比较清晰、比较安全可靠的国家干线网络,实现“首都辐射省会、省际多路连通、地市高速通达、县县国道覆盖”。

届时我国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规模、结构和布局将步入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有效地支撑长远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特别是应对中国巨大的客货运输需求。

中国公路的现状与发展【最新】

我国公路交通的现状与发展摘要:一个国家的公路如同一个人的血脉,从哪里经过,哪里就是一方沃土。

本文从我国公路交通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现存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对中国公路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公路建设起步较晚,但新中国成立以来成就显著,虽然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但是发展迅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形成完善的公路交通系统。

关键词:公路现状发展趋势1. 引言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只有有了发达的公路交通系统,一个国家才能快速的资本输入和输出,才能促进经济均衡发展,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因此,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经济强国,就必须先发展公路交通。

2. 中国公路的现状2.1中国公路历史背景中国公路的历史源远流长。

从秦驰道的壮美,到汉丝绸之路的辽远,从唐宋御道的辉煌,到明清官道的璀璨,中国曾以其高度发达的交通网络,傲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早在远古,道路的发展就被放在了极为重要的位置,“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是祖先的高瞻远瞩。

夏禹“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至商汤“服牛乘马”,远距离经商,人类交通运输的新时代开始了。

夏商之后,周人在都城镐京、东都洛阳之间修建了一条宽阔平坦的高速路,号称“周道”。

它以洛阳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修筑起等级不同、呈放射状的道路。

“周道”历经千年而不朽,直到今天,仍然是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的基本方向。

随着时间的流逝,到战国晚期,中华名族的道路已相当完备。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之后,下令“夷去险阻”,实行“车同轨”,宣示的是与始皇大一统精神相一致的大交通的新思维。

始皇二十七年,秦人又以都城为中心,修筑驰道,辐射全国,其“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掩以金椎,树以青松”,可谓气势磅礴,前古无匹。

中国的道路网,随中国封建帝国的诞生而诞生。

唐有驿站1639所,以30里一驿来估算,唐当时有干线至少有五万里左右。

而宋代对道路实行军事化、半军事化管理,道路交通与国家安全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因此更加发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12~1949年)
一是清末和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公路的萌芽阶段,我国第一 条公路是1908年在广西南部边防兴建的龙州至那甚公路,长 30km。截至1927年,全国公路通车里程约为29000km。 二是国民党政府时期(1927~1936年),是我国公路开始纳入 国家建设规划阶段。1927年国民党政府的交通部和铁道部草拟 了全国道路规划及公路工程标准。截至1936年6月,全国通车里 程达117300km。 三是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由于战争的影响和破坏, 公路发展缓慢。截至1946年12月,全国公路总里程只有 130307km 四是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公路交通以军用为主, 公路建设进展不大。特别是国民党军队溃退时,公路遭到严重 破坏。截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国通车里程只有75000km。
制作人: 曹江州 01120246 陈波 01110232
公路网
• 公路网是一定区域内相互联络、交织成网 状分布的公路系统。它由不同道路功能和 不同技术等级的公路组成,以适应该区域 内城市和乡村之间,居民区、工业区、农 业区和商业区之间,以及公路和其它运输 方式(铁路、水运、航空、管道)之间, 该区域与其它区域之间,其它区域经过本 区域的过境交通等的公路交通运输的需要。
《规划》在制定中坚持了以下5个基本原 则:
一是布局合理。按照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和生态功能 区划要求,与城镇化格局、城镇体系布局、资源分布和产业布局相适 应,统筹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和国防建设需要,合理布局国家公路网;
二是结构优化。加强公路网结构顶层设计,注重发挥普通国道的干线作用和国 家高速公路的主干线作用,构建层次清晰、功能完备的国家公路网;
公元前21世纪~公元1911年
• 早在公元前2000年,我国已出 现可行驶牛、马车的道路。秦 朝时期,强调“车同轨、书同 文”。公元前2世纪,我国通 往中亚细亚和欧洲的丝绸之路 开始发展起来。唐代是我国古 代道路发展的鼎盛时期,初步 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四通八 达的道路网。清代道路网系统 分为三等,即“官马大路”、 “大路”、“小路”“官马大 路”分东北路、东路、西路和 中路四大干线,共长2000多 km
第一条公路
我国第一条标准汽车公路--长潭公路
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公路
(1949年以后)
从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的1978年。五、 六十年代,根据当时形势需要和条件,公 路建设基本是在原大车道、便道上修
补改造进行,但公路等级普遍很低,
从1978年至1985年。这一阶段国民经 济恢复较快,交通紧张问题凸现,,国家 颁布了国道网规划,确定首都放射线12 条、北南纵线28条、东西横线30条共 70条国道,,至“六五”结束时,公路通车 总里程增长到94.24万公里,其中一级 公路422公里,四级及等外公路79.23万 公里。“六五”期间公路通车里程年均
调整后的国家高速公路由7条首都放射线、11条北南纵 线、18条东西横线,以及地区环线、并行线、联络线 等组成,约11.8万公里;另规划远期展望线1.8万公里, 远期展望线路线主要位于西部地广人稀的地区。
国家级干线公路将形成由“普通国道+国家高速 公路”两个层次共同组成的线网格局,普通国道提供 普遍的、非收费的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国家高速公路 提供高效、快捷的运输服务。空间布局将更加合理、 结构更加清晰、功能更加明确。
国家公路网规划方案的主要内容
国家公路网规划(总规模约40万公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普通国道路网
高速国道路网
按照“主体保留、局部优化,扩大覆盖、完善网 络”的思路,保留原国道网的主体,优化路线走 向,恢复被高速公路占用的普通国道路段,补充 连接地级行政中心和县级节点、重要的交通枢纽、 物流节点城市和边境口岸,增加可有效提高路网 运行效率和应急保障能力的部分路线,增设沿边 沿海路线,维持普通国道网相对独立。调整后的 普通国道由12条首都放射线、47条北南纵线、60 条东西横线和81条联络线组成,总规模约26.5万公
国家公路网发展 国家公路网现状 国家公路网规划
中国公路发展概况
• (公元前21世纪—公元1911年)出现牛、马车 古代道路 道路,后期初步形成道路网。
• (1912—1949年)萌芽、规划阶段,受战争影 近代道路 响,全国公路的发展不大。
• (1949年后)建立公路机构与管理队伍,公路稳步 现代公路 发展。八五后,公路普及,全国公路迅速发展。
路2万公里,二级以上公路13万公里。
•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 程达4.5万公里,比2002 公路基础建设取得历史 年末增长80%,位居世界 性突破。新世纪以来的 第二。未来我国高速公 几年,无疑是我国公路 路网有望形成7918的布 运输发展最快最好的时 局,即7条射线9条纵线 期。2006年,我国公路 18条横线总里程约8.5万 投资高达6231.05亿元, 公里,高速公路网将连 比2005年增加746.08亿 接所有现状在20万以上 元,同比增长13.6%。 的319个城市,包括所有 2006年末,全国公路总 的省会城市以及港澳台 里程达345.70万公里, 地区。 比上年末增加11.18万公 里,其中高速公路总里

近些年来,高等
级公路及其他低等级 公路的改建 ,改善了 我国公路的技术等级 结构 ,改变了我国公 • 路事业的落后面貌 , 缩短了地区经济发展 差距,为我国建设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在辉 煌的成绩面前我们也 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 国现阶段公路路网密 度还是偏低,整体规 模仍显不足。比如二、
公路网分类
按区域范围 按区域范围大小,有国家公路网、省(市、区)公路网、地(市)级公
大小
路网、县乡公路网四级。
按道路功能 按道路功能分类,公路网内的所有公路可分为干线公路、地方公
分类
路和集散公路三大类。
按行政管理 按行政管理分类,公路网内的公路有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四
分类
级。
按技术等级 划分
公路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和等外公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通常属于干线公路; 地方公路通常为三级公路、四级公路和等外公路;集散公路的技 术等级有一级、二级和三级公路,其中一级公路多用于高速公路 与大中城市的联络线,通常采用不控制出入或部分控制出入,以 增强其机动性。
里。
按照“实现有效连接、提升通道能力、强化区际 联系优化路网衔接”的思路,保持原国家高速公 路网规划总体框架基本不变,补充连接新增20万 以上城镇人口城市、地级行政中心、重要港口和 重要国际运输通道,在运输繁忙的通道上布设平 行路线,增设区际、省际通道和重要城际通道,
适当增加有效提高路网运输效率的联络线。
增长1.1万 公里。
第三阶段为“七五”时期,国家开始较 大规模地建设汽车专用公路,建成了沈 阳至大连、上海至嘉定等共约600多 公里高速公路,实现了我国大陆高速公 路零的突破。七五”期末,公路通车总 里程为102.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22 公里,一级公路2617公里,四级及等外 公路61.3万公里。公路通车里程年均
三级的公路总体上仍 • 因此我们要全面提高
处于以通为主的初级 公路的密度和服务水
国家公路网规划的目标是:形成“布局合理、 功能完善、覆盖广泛、安全可靠”的国家干 线公路网络,实现首都辐射省会、省际多路
连通,地市高速通达、县县国道覆盖。
• 1000公里以内的省会间可当日到达,东中部地区省会到 地市可当日往返、西部地区省会到地市可当日到达;区 域中心城市、重要经济区、城市群内外交通联系密切, 形成多中心放射的路网格局;沿边、沿海公路连续贯通, 形成环绕我国大陆的沿边沿海普通国道路线;有效连接 国家陆路门户城市和重要边境口岸,形成重要国际运输 通道,与东北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联系更加便捷。
增长1.7万公里。
“八五”初期, 在国道网规划基础上研究形成了“五纵七 横”12条国道主干线规划,设想用二、三十年时间,逐步 建成以二级以上汽车专用公路为主组成的国道主干线
网。这一时期我国公路建设利用外资成绩斐然,对加快 我国公路建设事业发展,提高公路设计、养护、管理水
平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九五”期间,计划集中力量建设“三纵两横”和两条重要 国道主干线公路,除部分路段外,基本以高速公路或汽 车专用公路贯通。五年新增通车里程10万公里(含中西 部地区约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000公里,汽车专用 公路7000公里,一般二级公路25000公里。到2000年,通 车里程达12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141公里,汽车专用
发展阶段,不能完全 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 需要和人们对生活质 量提高的要求。 我国公路运输的主要 问题为:公路基础设 施差;运输车辆的车 型结构不合理,技术 • 性能较差;运输生产 的效率,效益低;运 输经营组织和管理落 后,经营主体结构不 合理,建立高效、有 序的运输市场缺乏基 础。
平,形成以高等级公 路为局域骨干、较低 等级公路为基础的干 支相连、布局合理、 形成完善的公路网, 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要求。 我国的公路特别是高 等级公路发展迅速。 路面设计任务也越来 越多的转向高级路面。 我国设计人员对高等 路面的设计经验不足, 亟需吸取国外较先进 的设计思想和概
三是衔接顺畅。注重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加强与城市交通的融合,发挥综合运输 整体效率。提高与周边国家路网的连通性,形成国际运输通道,拓展国际合作与发展
空间;
四是规模适当。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科学把握未来公路交通运输需求,合理确定国家公路 网总体规模,实现路网供给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
五是绿色发展。统筹规划通道资源,充分利用既有路线,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贯彻低碳发展理念,避让环境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