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低通气综合征(2011)解读

合集下载

睡眠呼吸暂停名词解释

睡眠呼吸暂停名词解释

睡眠呼吸暂停名词解释睡眠呼吸暂停(Sleep-RelatedBreathingDisorder,SRBD)又称为睡眠呼吸暂停-症状性低通气综合征(Sleep-Related Breathing Disorder-Syndromic Respiratory Pause),是一组睡眠期间呼吸暂停的综合征,常发生于每晚的睡眠阶段之间,而非在深度睡眠时。

它可导致缺氧、睡眠品质降低以及严重的危害健康的后果。

睡眠呼吸暂停最常见的形式是睡眠性暂停呼吸和睡眠性低通气综合征(OSAS),都是最常见的睡眠呼吸暂停表型。

睡眠性暂停呼吸是指睡眠期间呼吸暂停或睡眠期间吸气减少的情况。

睡眠性低通气综合征是指当睡眠期间呼吸暂停出现时,往往会伴随着吸气减少或者呼气减少,甚至是双重低通气。

睡眠呼吸暂停可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阻塞性睡眠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另一种是中枢性睡眠暂停(Central Sleep Apnea,CSA)。

阻塞性睡眠暂停是指在睡眠期间上气道的组织导致的空气流量阻塞,导致睡眠期间呼吸突然停止。

中枢性睡眠暂停是指睡眠期间脑和呼吸中枢出现失常,从而导致睡眠期间的呼吸暂停的情况。

除了阻塞性睡眠暂停和中枢性睡眠暂停,还有其他一些类型的睡眠呼吸暂停,如呼吸性昏迷(Respiratory Arrest Syndrome,RAS),其特点是睡眠期间突然出现昏迷状态;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ve Crisis,PHC),其特点是睡眠期间出现危及生命的肺动脉高压;以及特发性睡眠呼吸暂停(Idiopathic Sleep-RelatedPause,ISRP),其特点是在没有明显病因的情况下出现睡眠呼吸暂停。

睡眠呼吸暂停是一种引起睡眠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因此对于睡眠呼吸暂停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如果患者有睡眠呼吸暂停的症状,可以通过多项技术检测,如睡眠多导检测、呼吸道病理学检测、以及呼吸仪等技术,来及时诊断并作出有效的治疗,以减少和控制症状。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基层版)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基层版)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基层版)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基层版)写作组疾病发生和背景介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指患者在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和低通气。

临床上可表现为打鼾,且鼾声不规律,患者自觉憋气,甚至反复被憋醒,常伴有夜尿增多,晨起头痛、头晕和口咽干燥等一系列症候群。

由于夜间反复出现大脑皮层的觉醒和觉醒反应,正常睡眠结构和节律被破坏,睡眠效率明显降低,白天出现嗜睡,记忆力下降,严重者出现认知功能下降,行为异常。

夜间反复发生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造成慢性间歇低氧,二氧化碳潴留,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全身炎症反应以及氧化应激反应增强,抗氧化能力不足,从而引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及代谢紊乱,尤其是2型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

目前普遍认为OSAHS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同时又是引起猝死、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因而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目前我国的OSAHS 患病率大约在4%左右,实际患病率可能会更高一些,随着超重和肥胖人群的不断增多,本病的患病率还会相应升高。

虽然OSAHS在我国城乡基层单位是一种常见病,然而由于本病的诊断需要特殊的设备––多导睡眠仪(PSG),治疗中又需要无创通气技术,因而目前只有大、中城市三级医院或部分二级医院可以对本病进行规范的诊断和治疗,致使大量患者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给人民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同时由于长期以来这方面的科学普及工作做得不够广泛和深入,以至许多人错误地认为打鼾不是病,不需要进行系统的检查和治疗,甚至错误地认为打鼾是"健康有福"的标志,相关的卫生管理部门对于本病也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必要的重视。

为了进一步提高广大医务人员及群众对本病的认识,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特别是提高基层医疗单位的诊治水平,我们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2011年修订版)》的基础上,组织了国内部分呼吸病学专家,并邀请部分基层工作的呼吸科医生共同讨论、制定了OSAHS 诊治指南基层版。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2011年修订版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2011年修订版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2011年修订版)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障碍学组
2002年制定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
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草案)有效地规范和促进了我国睡
眠呼吸障碍疾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1]。

近年来随着对
OSAHS病理生理、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的不断深
入[2-9],诊治新技术的涌现和国际新标准的制定,修订原诊断
标准中尚不完善的部分[3],制定既能与国际标准接轨,又符
合我国国情的OSAHS诊治新指南已势在必行。

根据反复讨
论和广泛征求各地专家的意见,现对2002年制订的指南草
案进行必要的修改以适应新的形势要求[10],进一步规范
OSAHS临床诊治工作。

OSAHS诊治指南

OSAHS诊治指南
5.药物治疗:目前尚无疗效确切的药物。
6.合并症的治疗:对于并发症及合并症应给予相应治疗。
精选课件
15
九、治疗后的随访
1.病情总体随访 2.CPAP 3.口腔矫治器及外科手术
精选课件
16
谢谢
精选课件
17
4.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MSA):是指1次呼吸暂停过程中,开始口鼻 气流与胸腹式呼吸同时消失,数秒或数十秒后出现胸腹式呼吸运动, 仍无口鼻气流。即在1次呼吸暂停过程中,先出现中枢性呼吸暂停, 后出现阻塞性呼吸暂停。

精选课件
3
5.低通气(hypopnea):睡眠过程中口鼻气流较基线水平降低≥ 30% 并伴SaO:下降≥4%,持续时间≥10S;或者是口鼻气流较基线水平 降低≥ 50%并伴SaO:下降≥3%,持续间≥10 S。
2.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指口鼻气流消失,胸腹式呼吸仍 然存在。系因上气道阻塞而出现呼吸暂停,但是中枢神经系统呼吸驱 动功能正常,继续发出呼吸运动指令兴奋呼吸肌,因此胸腹式呼吸运 动仍存在。
3.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SA):指口鼻气流与胸腹式呼吸同时消失。 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引起,中枢神经不能发出有效的指令,呼 吸运动消失,口鼻气流停止。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诊治指南
(2011年修订版)
精选课件
1
1 相关定义 2 危险因素 3 临床特点 4 体格检查 5 实验室检查 6 诊断 7 治疗 8 随访
精选课件
2
一、OSAHS相关术语及定义
1.睡眠呼吸暂停(SA):睡眠过程中口鼻呼吸气流消失或明显减弱(较 基线幅度下降t>90%),持续时间≥10S。
以下情况应慎用:(1)胸部x线或CT检查 发现肺大疱;(2)气胸或纵隔气肿;(3)血 压明显降低(血压低于90/60mm Hg),或休克时;(4)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血流动力学指标不稳定者;(5)脑脊液漏、 颅脑外伤或颅内积气;(6)急性中耳炎、 鼻炎、鼻窦炎感染未控制时;(7)青光眼。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评价标准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评价标准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评价标准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SAH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其主要特征是在睡眠过程中反复发生呼吸暂停和低通气。

SAHS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还可能导致多种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包括白天嗜睡、易怒、认知功能下降、心脑血管疾病等。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SAHS评价标准对于患者诊断与治疗至关重要。

SAHS评价标准主要包含以下方面:症状评估、检查指标评估、病因评估和治疗策略评估。

一、症状评估:1. 白天嗜睡程度评估:使用Epworth嗜睡量表评定患者在不同场景下对睡眠的渴望程度,总分10分为嗜睡的临界点,超过10分则可以判定为白天嗜睡症状。

2. 睡眠质量评估:使用医院消耗品法国匹克伦尼克睡眠质量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主要包括日间功能障碍、睡眠时常和睡眠质量等维度。

3. 呼吸暂停评估:使用多导睡眠监测仪器进行多通道多参数的监测,主要评估睡眠期间的呼吸频率、呼吸暂停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和最低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二、检查指标评估:1. 体格检查:包括颞下颌关节是否异常、扁平足、张口呼吸等方面的评估,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查体其他组织器官是否存在异常,例如大舌、大颌骨、梨状窝,肥胖等。

2. 化验指标:检测体内的血红蛋白浓度、动脉血气指标(如二氧化碳分压)、钠离子浓度和血压等指标,以评估机体内的氧供应、酸碱平衡和代谢水平。

三、病因评估:1. 高危因素评估: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肥胖指数和颈围等生理指标,以及是否有吸烟、饮酒、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习惯,评估其SAHS的患病危险度。

2. 上气道结构评估:使用X线、MRI等检查手段评估呼吸道受限情况,包括梨状窝狭窄、扁桃体肥大、腭扁平、口腔坍塌等。

3. 睡眠时心功能评估:通过心电图、Holter监测等手段评估患者在睡眠期间的心功能状态,是否伴发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危害与治疗方案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危害与治疗方案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危害与治疗方案提起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相信很多人都感到十分的陌生。

不知道这是一种怎样的疾病?具体有哪些危害?又该如何进行治疗?鉴于此,接下来本文将对此类问题作以重点的论述和详细的讲解,希望能够为大家科普一下,以便提升认知和增长见识。

1.究竟什么是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具体指的是在睡眠过程中因上气道被部分阻塞或完全阻塞,或者呼吸中枢驱动能力减弱,导致呼吸功能受到影响,出现呼吸暂停的表现。

随后,会有二氧化碳潴留、慢性间歇性低氧、反复胸腔内负压增大等症状产生,并有可能造成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此病通俗来讲,就是由于各种原因的存在,使得患者在睡觉的过程中不能顺畅的呼吸,身体出现缺氧的症状,从而引起一系列并发症的出现。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按其病因可主要分为三种:中枢性、阻塞性以及混合型。

据临床统计显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在此类患者之中,较为常见,可占据到95%以上。

1.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由何种原因引起的?1.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这类疾病,主要是由于大脑呼吸中枢驱动能力降低,导致患者在睡觉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呼吸暂停的表现。

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由上文可知,此类疾病在患者中是最为常见的。

对于一些脖子粗短、过于肥胖以及鼻咽部较为狭窄的人,患此病的几率会很高。

此外,还存在一些疾病,也很容易引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发生。

比如,扁桃体腺样体肥大、慢性鼻炎、鼻息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

1.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有哪些临床表现和危害?1.白天的临床表现1.嗜睡嗜睡是此类患者最常见的症状表现。

病情轻微的患者,会在日常学习或工作的时候感到疲惫,特别想睡觉。

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患者在与人交谈、吃饭的时候都可能进入睡眠,甚至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比如,患者在驾车途中,犯迷糊、打瞌睡,就很容易引起交通事故的发生。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SAHS)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睡眠状态下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和(或)低通气,引起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睡眠中断,从而使机体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

病情逐渐发展可出现肺动脉高压、肺心病、呼吸衰竭、高血压、心律失常、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

1965年在法国,Gastaut、Tasinard、Duren和德国的Jung、Kuhio等通过多导睡眠图证实了呼吸暂停及低通气的存在,并首先对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作了比较系统的报道,发现皮克维克综合征患者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从而认识到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皮克维克综合征之间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1978年,吉尔米诺尔特(Guillerninault)等首次提出了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概念。

【定义和分类】(一)定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指每晚睡眠过程中呼吸暂停反复发作30次以上或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 AHI)≥5次/小时并伴有嗜睡等临床症状。

呼吸暂停是指睡眠过程中口鼻呼吸气流完全停止10秒以上;低通气是指睡眠过程中呼吸气流强度(幅度)较基础水平降低50%以上,并伴有血氧饱和度较基础水平下降≥4%或微醒觉,(它包括三个特点之一:气流明显减少大于50%;气流中度减少小于50%并伴有氧去饱和度大于4%;或气流中度减少小于50%,伴有脑电图出现微觉醒)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是指每小时睡眠时间内呼吸暂停加低通气的次数。

(二)分类根据睡眠过程中呼吸暂停时胸腹呼吸运动的情况,临床上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分为中枢型(CSAS), 阻塞型(OSAS), 混合型(MSAS)。

中枢型指呼吸暂停过程中呼吸动力消失;阻塞型指呼吸暂停过程中呼吸动力仍然存在;混合型指一次呼吸暂停过程中前半部分为中枢型特点,后半部分为阻塞型特点。

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健康宣教

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健康宣教
01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松弛,呼吸道变窄
02
性别: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03
遗传:家族中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病史者,发病风险增加
04
吸烟:吸烟者发病风险增加
05
饮酒:饮酒者发病风险增加
06
药物:某些药物可能导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07
睡眠姿势:仰卧位睡眠时,呼吸道更容易受压迫,导致呼吸暂停
02
内分泌紊乱:导致血糖、血脂等代谢异常
03
神经系统疾病:增加中风、痴呆等风险
04
睡眠质量下降:导致白天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
对心理的影响
焦虑和抑郁:睡眠质量差可能导致焦虑和抑郁情绪
01
记忆力下降:睡眠不足可能导致记忆力下降
02
情绪波动:睡眠质量差可能导致情绪波动较大
03
社交障碍:睡眠不足可能导致社交障碍,影响人际关系
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02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04
4
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健康教育
提高公众认识
介绍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概念、病因和症状
01
强调疾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02
提供正确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03
宣传健康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CPAP):通过佩戴呼吸机,保持呼吸道畅通,改善睡眠质量。
口腔矫治器:通过佩戴口腔矫治器,调整下颌位置,减轻呼吸道阻塞。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如扁桃体切除术、鼻中隔矫正术等。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避免过度劳累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10.3760/cma.j.issn.1001-0939.2012.01.006
作者单位: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何 权瀛);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科(陈宝元)
万方数据
・8・
生堡结筮塑竖咝苤查!!!!生!旦筮箜鲞筮!翅鱼!也』!!!!些曼!!P运垡!,』!!!!翌垫!!:!!!:!i,№:1 中只有第4条“OSAHS+COPD重叠综合征”与2002年版指 南相同,其余4条均不同,充分反映了目前对于CPAP治疗 OSA的客观疗效有了更新的认识。此外,2011年版指南中 还新增了CPAP治疗疗效的评价,包括3条:(1)睡眠期鼾 声、憋气消退,无间歇性缺氧,SaO:正常;(2)白天嗜睡明显 改善或消失,其他伴随症状如忧郁症显著好转或消失;(3) 相关并发症,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糖尿病和脑卒中 等得到改善。 对于外科手术治疗,本次修订的指南仅简单介绍了手术 方式,提出符合手术适应证者可考虑手术,术前和术中应严 密监测,术后要定期随访,并删除了手术流程图,内容更加简 明扼要。 当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虽然2011年新修订的指南较 之2002年版有很大的改进,但睡眠呼吸障碍临床工作中仍 旧有许多疑难问题亟待解决,我们与发达的国家相比,在很 多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尤其是新修订的指南,大多数内容 仍是参考国外资料,我们自己的研究结果还不多,特别是缺 少循证医学方面的依据。因此希望有志于本领域的学者奋 发图强,积极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研究,同时加强国际协作,尽 快使我国的睡眠呼吸病学发展水平接近甚者赶上国际先进 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疾病学组.阻塞性睡眠呼 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草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
志,2002,25:195—198.
8.2011年版指南的体格检查内容更详尽、准确,补充了 颌咽部检查特点:“重点观察有无下颌后缩、下颌畸形;咽喉 部检查应特别注意有无悬雍垂肥大,扁桃体肿大及其程度, 舌体肥大及腺样体肥大”。 9.在2002年版指南原有的(1)一(5)条PSG监测适应 证的基础上增加了:(6)原因不明的心律失常、夜间心绞痛; (7)慢性心功能不全;(8)顽固性难治性糖尿病及胰岛素抵 抗;(9)脑卒中、癫痫、老年痴呆及认知功能障碍;(10)性功 能障碍;(11)晨起口干或顽固性慢性干咳。这反映了近年 来我们对OSA造成的全身多脏器损害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10.对OSAHS的诊断标准进行了更加详细的修订:2002 年版指南中为“主要根据病史、体征和PSG监测结果。临床 上有典型的夜间睡眠时打鼾及呼吸不规律,白天过度嗜睡, PSG监测提示每7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低通气反复发作30 次以上,或AHI≥5次/h”。2011年版更改为“主要根据病 史、体征和PSG检测结果。临床上有典型的夜间睡眠时打 鼾及呼吸不规律,白天嗜睡等日间症状,经PSG监测显示 AHII>5次/h,或者虽然白天没有症状但AHI≥10次/h,同时 发生1个或1个以上重要脏器损害。”这样修改旨在强调 OSA造成的脏器损害。 11.补充了病情分度的判定标准:2002年版指南指出应 根据AHI和夜间SaO,将OSAHS分为轻、中、重度,其中AHI 作为主要判断标准,夜间最低SaO:作为参考。而2011年版 中指出,应当充分考虑患者临床症状、合并症情况,结合AHI 及夜间SaO:等指标,可以按照AHI和夜间最低SaO:对患者 病情分别分度。由于临床上有些OSAHS患者AHI和SaO: 变化程度并不平行,因此推荐以AHI为判断病情主要标准, 同时注明低氧血症水平,这样分度更符合临床实际情况,也 能够更客观地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临床诊断时需注意 合并症和并发症更新增加了2型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肺动 脉高压基础上增加重叠综合征,妊娠高血压或先兆子痫,肾 功能损害和肝功能损害。这样不仅能够促进临床医生更全 面深入地认识OSAHS的危害,同时更有利于睡眠呼吸病学 与相关学科的整合。 12.补充了鉴别诊断的介绍:2002年版指南只是简单提 出OSAHS可与原发性鼾症和上气道阻力综合征相鉴别;而 2011年版则对上述2种疾病给予简单介绍,此外还增加了 肥胖低通气的介绍。 13.明确了治疗方法和适应证:2011年版指南明确指出 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是成人OSAHS患者的首选治疗方 法。同时对适应证做出了很大改动,提出了5条适应证,其
(收稿日期:2011-11-15)
(本文编辑:蔡蜀菁)
万方数据
s”。
3.新增呼吸努力相关微觉醒(RERA)的定义:“虽未达 到呼吸暂停或低通气标准,但出现时间≥10 S的异常呼吸努 力并伴有相应微觉醒,当出现睡眠片段时RERA仍具有临床 意义”。 4.新增呼吸紊乱指数(respiratory
disturbance index,
RDI)的定义:“指平均每1小时呼吸暂停、低通气和RERA 事件的次数之和,其与AHI不同,可更全面地反映患者夜间 睡眠过程中发生的呼吸事件”。长期以来一些学者常将AHI 和RDI混淆,这是不对的。 5.新增复杂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定义:“OSAHA患者经 过CPAP滴定治疗后,阻塞性呼吸事件消失,同时残余的中 枢性呼吸暂停指数(CSA)I>5次/h,或以CSR为主。” 6.对高危因素的概述进行了细化和规范:(1)性别: 2002年版指南中为“男性患者明显高于女性”,2011年版改 为“生育期内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2)药物:2002年版 指南中为“长期大量饮酒和(或)服用镇静催眠药物”,2011 年版改为“长期大量饮酒和(或)服用镇静催眠或肌肉松弛 药物”;(3)吸烟:2002年版指南中为“长期重度吸烟”,2011 年版改为“长期吸烟”。 7.对临床特点进行了补充:在2002年版指南的基础上 增加了“心律失常,特别是以慢-快心律失常为主”以及“2型 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
[2]何权瀛.对我国制定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诊治指南(草案)》的几点思考.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
29:219-220.
[3]Adult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task force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 clinical guideline for the evaluation,management
主堡结燕塑唑噬丞查!Q!!生!旦箜!i鲞筮!翅£!i!』!!!!婴曼!!Pi!旦i!:』!!!!型!Q!!:Y!!:堑,№:!
.专题笔谈.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
(2011年修订版)解读
何权瀛陈宝元
200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睡眠呼吸学组制定了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并发表于 当年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J。该指南包括以下12个 方面的内容:(1)OSAHS相关术语及其定义;(2)主要危险因 素;(3)临床特点;(4)体检及常规检查项目;(5)主要实验室 检测方法;(6)一般诊断流程;(7)诊断;(8)简易诊断方法和 标准;(9)鉴别诊断;(10)主要治疗方法;(11)治疗后随访; (12)健康教育。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关OSAHS诊治的纲领 性文件,内容全面、简明扼要,发表之后对于国内全面推广 OSAHS规范化诊治起到了巨大作用。查引结果表明,从其 正式发表到2011年8月,被引用频次达810次。其后国内 外睡眠呼吸病学的临床和科研发展日新月异,实践中逐渐发 现指南中有不少内容亟待修订,包括OSAHS的定义、临床特 点、诊断方法、病情分度标准、鉴别诊断、严格掌握手术治疗 指证、建立疗效评估标准和加强健康教育等,拟待条件成熟 时做进一步修改嵋o。2009年美国睡眠医学会发表了“成人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评估、管理和长期照顾的临床指 南”【3 J,该指南充分反映了近年来国外睡眠呼吸病学临床科 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为我们的修订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为此,2011年2月睡眠呼吸病学组组织了有关专家在查阅 中外文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着手修订2002年版指南,起草修 订了初稿后分发给学组的有关专家,广泛征求意见,在此基 础上初步定稿,之后再一次征求意见,补充修改,最后由小组 集体讨论、定稿,现公开发表H J。在修改2002年版指南的同 时,还制定了另外2份相关文件,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 通气综合征患者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草 案)”【5 o和“对睡眠呼吸病实验室的建立和管理及人员培训 的建议’’‘…。 本次修订的指南框架包括以下12个部分:(1)前言; (2)OASHS相关术语及其定义;(3)主要危险因素;(4)临床 特点;(5)体检及常规检查项目;(6)主要实验室检测方法; (7)诊断;(8)鉴别诊断;(9)主要治疗方法;(10)治疗后的 随访;(11)健康教育;(12)附录:嗜睡量表和鼾症严重度判 断。归纳起来,修订后的指南具有以下特点:(1)对其中名 词术语,如睡眠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等进行了修正,并增加了 一些新的名词术语,如呼吸努力相关微觉醒、呼吸紊乱指数
和复杂性睡眠呼吸暂停;(2)对高危因素和临床特点的认识 和描述更全面,体检内容更详尽,并增加了若干PSG监测的 适应证;(3)诊断考虑更全面,病情采用双重分度更符合临 床实践,重视OSAHS合并症,认识更全面,鉴别诊断更详细 全面;(4)首次明确指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是成人OSAHS 首选治疗方法,适应证更全面准确,并提出疗效体现指标; (5)在参考文献中加入了14篇中文文献。下面简单介绍本 次修订指南与前一版的不同之处,便于大家学习和应用。 1.呼吸睡眠暂停(SA)的定义在2002年版指南中为“睡 眠过程中口鼻呼吸气流均停止10 s以上”,2011年版指南改 为“睡眠过程中口鼻呼吸气流消失或明显减弱(较基线幅度 下降>/90%)持续时间≥10
S”。
2.低通气的定义在2002年版指南中为“睡眠过程中呼 吸气流强度(幅度)较基础水平降低50%以上并伴有血氧饱 和度(Sa02)较基础水平下降≥4%”,2011年版改为“睡眠过 程中口鼻气流较基线水平降低≥30%并伴有SaO:下降≥ 4%,持续时间≥10 S,或者口鼻气流较基线水平降低≥50% 并伴SaO:下降≥3%,持续时间≥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