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英雄-流浪地球观后感
流浪地球观后感6篇

流浪地球观后感6篇(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报告大全、演讲致辞、条据书信、心得体会、党团资料、读后感、作文大全、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report encyclopedia, speeches, articles and letters,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party and group information, after reading,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流浪地球观后感6篇当大家观看完一部影片后,一定有不少感想,可以完成一篇观后感,通过写一篇观后感,职场人可以更好的抒发自身的感想,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流浪地球观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流浪地球观后感(范文文档25篇)

流浪地球观后感(范文文档25篇)一.观后感的定义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
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简单来说就是观赏过后的感触。
二.流浪地球观后感(范文文档25篇)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一个关于未来2500年的大逃亡,但唤起的却是一些很古老的意象和感动。
那《流浪地球》观后感心得体会该怎样写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流浪地球观后感(范文文档25篇),希望大家喜欢!流浪地球观后感1在未来,太阳最终将会变成红巨星,吞噬地球,人类为了继续生存下去,唯一的出路是进行星际移民,目标星系是半人马座比邻星。
但对于移民方式存在飞船派和地球派之争。
飞船派计划人类乘坐飞船逃离地球,但依照当时人类的技术,在到达目的地之前,由于飞船设计的太小,内部生态系统会失去平衡;地球派则计划在地球上安装发动机,使地球飞向比邻星。
最终执行了地球派的计划。
依照地球派的设想,人类的逃亡过程分为五步:第一步,用地球发动机使地球停止转动;第二步,开动地球发动机使地球到达逃逸速度,飞出太阳系;第三步,加速飞向比邻星;第四步,在中途使地球重新自转,调转发动机方向,开始减速;第五步,地球泊入比邻星轨道,成为这颗恒星的卫星。
人们把这五步分别称为刹车时代、逃逸时代、流浪时代I(加速)、流浪时代II(减速)、新太阳时代。
整个移民过程将延续两千五百年时间,一百代人。
部文为处于流浪时代I的我回忆逃亡过程的前三步。
逃离过程中一方面要应对地球逃离过程中所引发的一系列挑战,另一方面还要和飞船派进行抗争,使得地球逃离计划能成功执行。
经过重重困难,最终地球成功逃离了太阳系,进入流浪时代I,加速飞向比邻星,等待着地球的仍然是长达两千四百年的的漫长飞行。
《流浪地球》影片观后感(七篇)

《流浪地球》影片观后感(七篇)《流浪地球》影片观后感篇1春节的时候为了特地去看了这部片子,出来以后就一个感受:这部片子就是即使世界已经有了好莱坞,但中国也要发展自己的电影、电影工业的原因。
关于选材,Get中国问导演为什么选择《流浪地球》?郭帆导演说大刘的书我每部都看过。
当时有三部大刘的小说《流浪地球》、《微纪元》和《超新星纪元》可以选择拍成科幻,当时我的第一直觉就是如果三部选一部就一定是《流浪地球》,后来仔细的想了下也只能是《流浪地球》。
因为这个故事是可以被装入近未来的,而且我觉得《流浪地球》有一个很酷的形式感,虽然我当时也说不清为什么它很酷,我只是觉得把地球推离太阳系真的很酷,但觉得它酷的原因我不知道。
那个原因是我后来去了美国才意识到。
原来这个东西在美国人看来不光是酷,而且是很奇特的,原来它是真正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内核,就是我们对土地、对家园的深厚情感,才会导致我们连逃离的时候都要带着家。
所谓的家并不是说物理上我们呈现的地球,是一堆石头,房子的六面墙壁这样的物理空间。
这个房子当你买的时候代表了你的家庭,老婆,孩子甚至还有你丈母娘看你的眼神。
这是我们中国人对家的理解,它绝对不是一个物理空间。
当我们把地球推离的那一刻,我们推离的绝不是一个物理的一块石头,它推离的是我们的家,我们所有的情感载体。
这个东西不是西方的,是特别中国的。
原来它酷的****是我们文化给我们的,在外国人的眼中是特别奇特的。
我突然意识到什么是中国科幻,中国科幻的内核应该就是这个东西,至少在这个影片中是它。
《流浪地球》是中国电影工业的成年礼。
为中国科幻电影照亮了道路。
这是一部致敬、借鉴各路好莱坞大片,但是内核非常反好莱坞的片子。
真实观影之后确实也有同样感想,这部片子屡次打破了我往常看好莱坞灾难片科幻片得到的认知。
这就是我开头所说的,为什么有了好莱坞,我们依然要有自己的电影,自己的电影工业因为我们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价值观,我们不应该总是被动的接受别人的文化和价值观输出,舆论阵地,我们应该去争取。
《流浪地球》观后感18篇

《流浪地球》观后感18篇《流浪地球》观后感1寒假里,我欣赏了一部中国拍摄的著名科幻电影《流浪地球》。
太阳正在逐渐膨胀,其会对太阳系的星球造成极大的危害。
人们为了摆脱灾难。
制定了一套先进的逃脱方案,利用行星发动机迁移地球,远离太阳系。
为此,人们还建造了地下城。
使人们能暂时摆脱危险。
但由于木星引力过大的原因,行动受到了阻碍,主人公刘启、韩朵朵和救援队及在太空中侦察的航天员刘培强开始实施一系列的拯救地球的计划。
刘慈欣对未来的科学预测都在电影里很好的表现出来,一幕幕场景触动人心,使我感到身临其境。
电影里最让我敬佩的人物便是航天员刘培强。
他身为一个高级的航天工作者,全心全意为自己的职业而付出在外太空待了十多年。
而他又是个称职的父亲,在地球面临着大危机时,他仍不忘自己的'儿子。
与所有地球上的难民,当发现点燃木星而燃料不够时,他宁愿燃爆自己所掌控的空间站,牺牲自己的生命。
不过,结局是美好的。
他的生命换来的,是整个地球的美好和人民的幸福。
刘培强这种拥有常人的父爱情怀与超人的无私胸怀的英雄气概,值得我们称赞。
救援队们不断地承受着各种磨难:亲人逝世的痛苦,眼看着自己的家园将灭亡的悲伤,给了他们极大的压力。
但是一种神秘的力量促使着他们寻找到生存的可能,那就是希望。
希望是我们前进的方向,它能指引我们找到成功的道路。
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我们不能退缩。
要勇敢面对,坚信希望,努力实现,这样我们才会在人生的旅途中越走越远。
谁也不能肯定未来的生活,刘慈欣所创作的书以及这部电影已经为我们上了丰富的一颗。
在科学上,我们还要继续探索,寻找奥秘。
《流浪地球》观后感2“太阳持续老化,迅速膨胀,一百年后将会吞噬地球……”瞧,我正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流浪地球》呢!这部电影讲述了地球脱离太阳系的过程中受木星影响马上就要撞击木星,在“领航员”国际空间站上的刘培安与地球上的刘启互相配合最终拯救地球的故事。
三千多座发动机熄火,地球危在旦夕。
在赶往菲律宾赤道发动机的路上,救援队队员们前仆后继、勇往直前,但依旧以失败告终。
《流浪地球》观后感(精选15篇)

《流浪地球》观后感(精选15篇)《流浪地球》观后感1今天我和妈妈看了一个叫《流量地球》的电影,太阳快要爆炸了,人类用了一万个推行器把地球推到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地球因为远离太阳气温达到零下八十多度,人类建造地下城工人们居住。
当地球经过木星的时候,因为木星引力太大,把地球往木星方向吸引使地球脱离轨道。
人们知道木星是由氢气组成的,木星又吸收了地球的氧气,只要有一点火苗,木星就会爆炸,最后通过大家的努力,地球安全了,人类成功了。
这个电影告诉我要爱护地球,还要好好学习用知识的力量改变世界。
如果地球迎来了毁灭,人还能坚持最初的那份真善美吗?一次毫无计划的出逃,两个年少无知的孩子,三代人无法诉说的苦楚。
却扣人心弦,处处打动人心。
联合国为了保证人类文明的延续,竟计划先淹死地球一半的人;运输小队竟把火石看得比自己的性命更重要;亲密无间的队友在危险来临的那一刹那,竟不管队友的死活,一桩桩,一件件,都引人深思,难道人们不是平等的吗?难道有时候,生命真的不再那么宝贵?每每思索到这里,我心头一凉,陷入无限的痛苦之中。
混蛋!老东西!一声声的谩骂,无不体现着孩子对父母爱的不理解,但所谓的混蛋却为了他牺牲了自己,所谓的老东西听说他有难,不顾自己的安危,上来救他。
每每想到这里,又心头一暖,让我有勇气去坚信,人间的真善美还是存在的!在《流浪地球》电影出来前,其实我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我也不是科幻迷,但当我了解了其中的故事后,却有了强烈观看它的欲望。
在《流浪地球》上映时,我可以说是见证了大型的双标现场,网上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回事,把《流浪地球》的不合理科技细节一个个的喷,然而对于那些外国科幻片的不合理细节却视而不见,有人问起,也含糊过去,还有很多人,一看见吴京就给电影打低分,说什么又是中国人的自吹自擂,我估计这些都是外国的间谍吧,中国也不需要这种垃圾。
其实《流浪地球》可以说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科幻片,它的思想内核都是紧紧贴合中国人的价值观念。
《流浪地球》观后感(精选15篇)

《流浪地球》观后感(精选15篇)《流浪地球》观后感1昨天第二次看了《流浪地球》。
在影片中总感觉有一种力量震撼了我,是特技效果还是故事剧情节?都不是。
今天想起来,是影片中体现出来的英雄主义力量,这种力量蕴含于中国文化中。
《流浪地球》是一种灾难类型片,英雄拯救人类的主题。
这类片子好莱坞拍了很多。
从场面到故事情节都很完善。
在这种题材上同他们竞争,国产电影没有任何胜算。
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是挖掘出中国文化中的集体主义精神,创造了一个集体英雄的故事。
最后拯救地球的是一个集体,他们的精神感动了更多的人。
尤其是最后众人推“撞针”的场面,真是让人人血沸腾。
至此这部电影真正利用了中国文化中的集体主义精神。
这是电影的精神核心。
好莱坞电影的英雄只有一个人,这是西方文化强调个人的表现。
东方的文化强调集体,如何在电影中体现这种文化?这部电影开辟了这种思路,从此中国也可以拍出英雄主义的影片,西方人也要从中国的电影中慢慢接受东方的价值观。
影片中这一群人完成英雄壮举的动力同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
这种价值观体现“家”的概念和坚韧的精神上。
这是推动人物思想前进的动力。
片中的人物除了宇航员刘培强之外,都是小人物。
面对危机他们也有退缩和绝望,但是最后在彼此的精神的鼓舞下,一起完成拯救地球的使命。
他们的心中都有一个“家”的概念,最初是“小家”,是对于亲人的思念。
最后演变成要拯救人类的激情。
影片对人物心理这种转变处理的非常好。
几次“拯救计划”的失败,影片中的人物也绝望过,但是最终明知希望渺茫但是仍然要奋力一搏。
这种精神正是中国文化中坚韧的精神的体现,正像“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故事一样,明知没有希望,一次次失败,却依然坚持着。
影片的震撼力正是从这里迸发出来。
这部电影的意义在于,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精神作为电影的主题思想,并且以此为核心展开电影的内容。
使得人们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力量。
使得电影有了感染力。
当前的世界国家之间的竞争除了经济、军事、政治上的竞争以外。
流浪地球观后感(通用15篇)

流浪地球观后感流浪地球观后感(通用15篇)流浪地球观后感1假期里,我和爸爸踏进电影院,看了号称中国第一部科幻片《流浪地球》。
作为一部科幻片,当然要有震撼的片段和细节啦!这两样《流浪地球》都有。
再带上3D眼镜,那震撼的效果不是我能说的。
《流浪地球》讲述的是:太阳正在慢慢的老化,膨胀。
只要到了一定程度,太阳就会爆炸,就会毁灭整个太阳系。
为了人类的生存,人类搭建几千个大型喷射器把地球推出太阳系,飞到遥远的新家。
人类把这项计划叫做“流浪地球计划”。
在计划的实行当中,因为渐渐远离太阳,导致地球地表的温度达到零下81度。
所以人类又建造了温暖的地下城图以生存。
在这时,男女主角出现了,由于男女主角从小就在地下城长大,没见过地表长什么样子,对地表的印象只停留在三岁的时候。
所以他们想出去看看地表。
当他们出去时,一场灾难发生了:当地球接近木星时,由于木星的一些特性,导致地球的喷射器大半出了故障。
如果地球被木星的引力吸去的话,会把地球撞碎的!这时无数位科学家们想了无数个办法,但都无济于事,而男主角听到这件事情后,想起了小时候爸爸给他说的话:木星的气体百分之九十是氢气,而氢气是可燃物,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办法:用地球上的最大的喷射器发射一束激光,用激光使木星的气体点燃,发生的冲击波足以让地球脱离木星的引力。
他把这个办法告诉政府,但是政府却说有一个科学家提出过这个办法成功几率为零。
无奈之下他只好拉一些人来秘密潜入喷射器来实行这个计划。
通过不懈的努力,他们成功地把地球拉出来,把这成功几率为百分之零的计划实现了。
看完这个电影,我认为:希望是可贵的,有了希望,才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我还想说:如果人们再不注意的话,地球上的资源将会用尽。
所以,请珍惜身边的一切资源吧!流浪地球观后感2在《流浪地球》的影片中,因太阳的枯竭,地球将遭遇灭顶之灾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进器,寻找新家园。
然而宇宙之路危机四伏,为了拯救地球,为了人类能在漫长的2500年后抵达新的家园,流浪地球时代的年轻人挺身而出,展开争分夺秒的生死之战。
流浪地球观后感(集合15篇)

流浪地球观后感(集合15篇)流浪地球观后感1前几天我看了《流浪地球》这个电影,我很有感悟。
电影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太阳系中的太阳不断的在膨胀,它随时有可能把地球吞了,并发生大爆炸,所以人类准备团结一心,把地球推至遥远的恒星系。
人类建造了100万个地下避难所,和50万台加速器。
还有50万个地球转弯器在太空站。
其他人一直在观察情况,当地球要撞上撞上木星时,太空站撤离了,这就是联合政府签的“火种计划”,当地球快要毁灭的时候,太空站上带有人类的文明、人类当时的种类,以及人类当时所需要的一些物品都保留在太空站之中。
在行进的过程中,需要燃料,这个时候,一个叫刘琪的人,想到他小时候他的爸爸告诉过他,木星是可以利用的,所以他就想办法用。
就是让地球来冲击木星,还有五公里就能到达了,但加速器失败了,因为没有燃料。
一个这个人发现了太空站有30万吨的燃料。
所以他就行驶到太空站,找到喷火点,把太空站引爆,木星推动着地球绕跑得更远,不让太阳毁灭掉地球。
人类得救了。
通过电影,我知道了做什么事都要持之以恒,要动脑子想一想。
想完之后才能去做决定,要有信心。
只有这样,你才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
在现实中。
我在学习上一遇到困难,遇到难题,要想办法去看看书,或问问老师,问问同学,问家长等等,只要肯坚持,就可以成功,我也可以在电脑上搜查资料,自己想办法解决。
如果你做了一半儿就放弃了,那就是半途而废。
一定要坚持,这样才能成功。
比如有时候在做作业的时候,有人叫你去玩耍。
但是你一定不能答应,应该先把作业做好。
可以给他说我马上就要做完作业啦,等我做完作业再找你玩儿吧。
完成作业之后再去找这个人去玩儿。
这就是我看了这个电影的感想。
你们看了有什么想法吗,快分享给我吧。
流浪地球观后感2今年春节,《流浪地球》这部电影燃爆了各大电影院。
这部被称为“中国第一部硬核科幻”的影片,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急剧衰老膨胀,地球面临被吞没的灭顶之灾。
为了拯救地球,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万座行星发动机,以逃离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敬英雄
在电影院看完《流浪地球》后,非常的震撼和感动。
这部电影和别的爆米花电影不同。
在宏大的特效场面之下,由着很多东西值得让人深思。
流浪地球讲的是太阳到寿命后期时,地球人类面临的决策。
天地人合一。
天(太阳)要灭亡,地球人类希望将地球与人做为一个整体,去寻找另一个天(太阳)。
在利用木星做为加速时,又被木星引力捕获。
是保留地球文明的种子,还是不放弃人类命运相关的地球?这又是一个选择。
这种选择体现的是人类文明的格局。
其实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不太奇幻刘启这个角色,感觉他很冲动,很蛮横,只会怪别人,尤其是在大楼里运输“火石”时,坚持先运人,让我觉得他是一个自私的人。
后来大楼倒塌,他把老爷的死都怪罪到了救援对账王磊的身上,却没有考虑到那个临死前海努力帮他姥爷生存的战士赵志刚,他也死了,队长也很伤心,而他却只会一味地抱怨。
但仔细想来,刘启不过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他从小失去母亲,憎恨父亲,姥爷带他长大,他的人生在地下城度过,姥爷和妹妹就是他的全部。
在末世来临的时候,又有谁能做到大义凛然,舍己为人呢?这个十几岁的孩子做到了,在经历了一次次选择后,他成为了一位英雄,他有机会开车返回地下城,在那里与地球灰飞湮灭,但是他没有,他选择了去挽救杭州,在想到唯一可能的方法后,坚持去实践,最终挽救了地球,但也为此付出了极大地代价。
人类命运相通,面临灾难,都要作出决策,有不同的避难选择。
不同的选择起自不同的格局。
各种不同选择中,不可能比将地球做飞船格局更大的了。
电影也同时也突出吸引人的个人英雄主义。
欧美那边是精英式的价值观,遇到灾难时精英送出地球活下来就行了。
中国,是谁也不能丢下,精英送上前线搏杀,能救下几个是几个。
我们的”精英"平时是百姓供养,但关键时刻可以为国而死的。
欧美是领主受供养,关键时刻让老百姓倾家荡产把自己赎买回来。
当时看到电影特别感动,就想起了伟大年代的江汉平原防洪工程的改造、1998洪水、汶川地震救灾时的众志成城。
中国人的认识是在灾难面前大家都要团结在一起。
最后吴京的牺牲,就和以前董存瑞炸碉堡一样,舍身取义,而不简简单单的个人英雄主义。
没有天生的英雄,英雄都是因为身边的一切点点的改变着自己,想要去改变他人的命运,往往把自己放在一个极低的位置,觉得他人的命比自己重要,于是不顾一切的为其付出,做一个正义的伙伴,有时候不惜为此付出生命,让我们向英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