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工作汇报
汾阳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运行现状及思考

个村基层点的建设。 三、推进 共享工程建设 的意见和建议
根 据 现 有 条 件 ,尽 快 建 立 起 多种 模 式 运 转 的 县 、 乡 镇 、 村 文 化 共 享 工 程 服 务 网络 , 以 多 种 服 务 方 式 开 展 基 层 点 建 设 , 使 共 享 工 程 网络成 为公共 文化 服务体 系的重 要支撑 , 使群众能够享受到数字文化服务 。 1 加 大 对 数 字 资源 和 基 层 服 务 网 点建 设 、 的 投 入 力 度 。加 强 基 础 设 施 、 基 层 服 务 网 络 建 设 ,加 强 文 化 、 科 技 信 息 资 源 自动 化 、 网 络 化 建 设 和 专 业 技 术 人 员 的 培 养 , 积 极 采 取 培 养 与 引 进 、 自有 队 伍 和 社 会 队 伍 相 结 合 的 方 式 ,组 建 一 支 适 合 文 化 共 享 工 程 建 设 需 要 的 管 理 、 技 术 保 障 和 基 层 服 务 队伍 , 推 进 共 享 工程 的 实施 。 2 、积 极 采 用 图 书 馆 成 熟 技 术 , 总 结 和 创
议
定 的差距 ,市级 支 中心尚不具 备加 工、整合 的 功 能 , 影 响 资源 共 享 工 程 的 覆 盖 面 和 教 育 面 ; 少 数 基 层 点 工 作 人 员 素 质 急 待 培 训 。 到 “ 一 五 ” 期 末 ,我 们 要 完 成 1 个 乡 镇 和 2 9 十 2 8
文化 信息 资源共享 工程 由文化 部和 财政 部共 同组织 实施。2 0 年4 0 6 月,山西省文化 厅
晋 文 社 函 ( 0 6 1 号 文 件 通 知 , 汾 阳 市 被 20) 4
小学远程 教育 建设 了基层 网络服 务站 、点 。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进展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进展作者:郭红宇来源:《现代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年第08期【摘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是新形势下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创建了一项重要的文化基础工程,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和提高广大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重点论述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发展现状及鄂尔多斯市支中心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文化信息;文化共享;信息资源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发展概况。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由财政部支持,文化部组织实施的国家级文化创新工程,于2002年4月正式启动。
是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的各种类型的文化信息资源精华以及贴近大众生活的现代社会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与整合;建成互联网上的中华文化信息中心和网络中心,并通过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大部分地(市)、县(市)以及部分乡镇、街道(社区)的文化信息资源网络传输系统,实现优秀文化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共享工程建设。
胡锦涛总书记要求:要积极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建设。
温家宝、李长春、刘云山、陈至立等领导同志多次对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做出重要指示。
2007年2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会议强调,当前,要大力加强重大公益性文化工程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包括文化共享工程在内的几项公共文化服务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文化共享工程列入公共文化建设重点工程专栏。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优先安排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设项目,突出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室)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合肥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成运行

5
一
维普资讯
I 洲 Ⅲ= 灿I l 隘l m l l l ! I l I
利用现 代 化 计 算 机 网 络 技 术 、 容 管 理 技 内 术 、 像处理技 术 等手 段 , 信息 资 源 精 华 图 将 以及贴 近大众生 活的社会 文化信 息资源 , 进 行数字 化加工处理 与整合 , 实现 我市文 化信 息 资源 的信息采集 、 储 、 存 管理 、 利用的 全流
了会议 。 ( 合肥 市信 息化 工作 办公 室)
台正中 壤区餐有兰维立体囵 轻点鼠标可逛遗大街小巷
合 肥 的 “ 字科 教 城 ” 设 ,O月将 迈 数 建 1
出一 大步 。记 者 日前从 合 肥市测 绘 院获悉 , 经过 两 年多 的努 力 , 省内首 家三 维地 图 网站
— —
dw.n 目前 已开始 试运 行 , 计 1 将 正 o e) 预 O月
式 投入运 行 。 据 介绍 ,合 肥之 窗” “ 网站 主要 为国 内外 登录者 提供 合肥 电子 地 图 、 影像 地 图。市 民
一
据透 露 , 目前 测 绘 部 门 正在 努 力 , 为合
肥 中心城 区制作 三 维立体 图 , 该项 工程 即将
标 , 可 以 足 不 出户 , 遍 合 肥 大 街 小 巷 。 就 走
合 肥 市 文 化 信 息 资 源共 享 工程 建 成 运 行
8月 2 4日, 肥市 信 息 办组 织 专 家 对 合
中心和基层 站点 资 源服务平 台构成 。
《 肥市 文化 信 息 资源 共享 工 程 ( 合 一期 ) 进 》 行 验 收 。《 肥 市 文化 资源 共享 工 程 》 合 合 是
关于虎门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LI Xi a o g a n g
ABS TRACT:T h i s p a p e r e x p o u n d s t h e c o n c e p t o f i f r e - i f g h t i n g I OT a n d i t s a p p l i c a t i o n ,a n d i n t r o d u c e 3 s i n d e t a i l t h e
2 虎 门镇 共 享工程 建设 现状
虎门图书馆共享工程服务点建设 自 2 0 0 5年初 启动 以来 , 得
到了各级领导的关心与重视 ,文化 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事业在虎 门得到了健康持续 的发展 。 目前 , 已建成 1 个基层 中心 , 2 9个社
区基层服务点。 虎 门镇基层 中心于 2 0 0 5年成立 ,并通过 市级分 中心验 收。
现有专职人员 3人 , 由虎 门图书馆技术部代管 。虎门图书馆公共 电子 阅览室 2 0 1 0年被选 为全 国首批 公共 电子阅 览室建设 示范
点, 2 0 1 1 年虎门镇政府投入 7 O 万元建设 了高标准公共 电子 阅览
室 。现有计算机 5 O台 , 专用服务器 2台 , 磁 盘阵列柜 、 D V D播放 机、 投影 机 、 投影幕 、 音响、 宽带 路 由器及交 换机各 1台 , 拥 有 电
1 虎 门镇概 况
虎门镇位 于东莞市西 南部 、 珠江 口东岸 , 面积 1 7 8 . 5 k m 2 , 下
辖2 9个社 区居 民委员会 , 户籍人 口 1 2 . 8万人 , 外 来人 口近 5 O万 人。 虎 门是历史名城 , 1 8 3 9年 民族英雄林则徐在此率军民硝烟御 敌, 揭 开了中国近代史 的第一页。虎 门是经济重镇 , 经过 了 3 0多 年 的发展 ,从一个国内生产总值仅 7 0 0 0多万元的海边小镇 , 迅 速发展成为生产总值达 3 4 8 亿元 、 富有现代气 息的时尚之都 。按 照《 全 国文化信 息共享工程 “ 十一五 ” 发展规 划》 精神要求 , 虎门 镇于 2 0 0 5 年开始实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探讨——以偃师市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为例

政府 下 发 《 于 办好 关 系群 众 切 身利 益 的 十件 的顺 利实 施 。 关 提供 了一定 的保 障 。
为 实 事 的通 知》 印发 《 师市 文 化共 享 工程 实施 方 案》 33 整合优 秀 文化资 源 . 当地百 姓服务 , 偃 . 等 文件 , 文 化信 息 资 源共 享 工程 摆 在重 要 位置 。 将 明
共 享工 程建设 与 图书馆建设 的的实践值得 探讨 。
1 偃师 市文 化信 息资源 共享工程 建设情 况
体 给予 了报 道 。0 7年 7月 2 20 8日,全 国文化 共享 工
程 工作 会议 在河 南召 开 .来 自全 师市 支 中心 和 部
第3 0卷 第 4期
河南 图书馆 学刊
21 0 0年 8月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 的实践 与探讨
— —
以偃师市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为例
张素 鹏
( 师 市 图书馆 , 偃 河南 偃师 410 ) 7 9 0
关键词 : 文化 信 息资 源 ; 享 工程 ; 共 建设
摘
要 : 化信息 资 源共 享工程是 一 项文化创 新工程 , 文 本文从 偃 师市文化 信 息资 源共享 工程建 设 的 实践过程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0 3 5 8 2 1 )4 0 0 - 3 10 —18 (0 0 0 — 1 6 0
一
中, 出当前 农村 共享 工程建设 的发展 思考及推进 文化共 享工程建 设的 几点探讨 。 提
中图分 类 号 : 2 3 G 5
实施 “ 享 工程 ” 以各级 公共 图 书馆为 主体 。 共 . 共
享 工程 与基 层 文化 设施 网点 建设 、 图书馆 网络化 、 数
丹东地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综述

试点工作 项 目分配给丹东地 区的两套设 备到位 , 这两套设备
是 由“ 全 国文化信 息资源共 享工程 辽宁分 中心” 直接 分配到 乡镇和村里的 , 其中一 套设备分配给宽甸县长甸镇 文化 中心 , 另一套分配给宽甸县永甸镇永甸村 。 分配 给永甸村 的这套设 备是全 国妇联 与文 化部协调 , 通过省文化厅直接 分给永甸村 的, 当时是丹东地区第一个村级文化共享 工程试点 , 但设备却 没下放到村里 , 被镇里 留作他用 。2 0 0 6 年 7月 2 0日, 市文化
料与优 秀文化信息有机结合 , 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农 民群众对 农业实用技术信息 和农业 书籍 的需求 , 是“ 共享工 程” 村级 服
务点和村级图书室相结 合服务农 民的一个范例。 2 0 0 6年 7 月
2日 , 原 中共 中央政 治 局 常委 李 长 春 同志 在 省市 领 导 的 陪 同下
书馆 、 文 化站等 公共文化设 施 , 在全 国范 围内实现信 息资源 的共建共享 。 丹东 地区文化 共享工 程建设 在 国家 中心 和省 中心的领 导 和扶持下 , 经 过多年 的努力 , 在实施 范 围 、 投资 规模 、 结构 形式 、 服务效果等方 面都有 了突破 性进展 。截 至 2 0 1 2年 , 全 市共有地面接 收卫 星传输数据装置的基层服务点 2 0个 ( 包括 市级 中心 和县级 中心各 1 个 、乡镇村服务点 1 8 个 :东港 1 4 个、 宽 甸两个 、 凤城 两个 ) ; 全市共发放 文化共 享工程 机顶盒
7 2 8 9台 。现就丹东地 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情况分 3
个 阶段做 以综述 。
1 起 步摸 索 阶段( 2 0 0 3 ~ 2 0 0 6年 )
试论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信宜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调研

是创造性地建制最小 、最方便 、也是让群众受益最大的
源共享成为现实 。现代的读者是幸福 的,网络改变了读 家 庭 图书 室 。并在 水 口 、东镇 两 个 乡镇 2 多个 自然 村建 0 者 围绕着书店 、图书馆阅览室和 书摊转 的传统 看书模 立示范点 ,这次建制的家庭图书室有10 2 多户,让文化
一
、
配置齐备,培训及时 ,工作有保障。 要完成文化共享工程 “ 十一五”规划的各项 目标 , 充分发挥文化共享工程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
用 ,既要 有措 施 ,还 要 责任 落 实到 人 ,图书馆 为此 制定
了文化共享工程标牌制作标准 ,规章制度张贴规范 、建
立 反馈机 制 ,及 时 反馈 信 息 、工作 档 案 完整 ,数 据 统计
实 际情 况 ,我们 不但 要文 化 立市 ,还 要 文化 立村 ,文化 规范 、开展合作共建 、宣传报道建设成果等各顶工作制 立家 。
度和措施 ,安排专人专管 ,领导亲抓 的工作责任制,使
怎样才能做到文化立村 、文化立家呢?为加大信宜 文化共享工程有组织有计划地顺利开展。 在设备设施建设 中,个人计算机设备信宜图书馆达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力度 ,信宜书图书馆组织 工作人员对 全市 乡镇现 有的2 4 0 间图书室进行了现场考 到了县 ( )级支中心考核标准 。在服务器 、磁盘 、存 市 察 调研 。 储 、交换机 、防火墙 、网络专用配线架 、显示器 、4 0 2 信宜市地处粤西边远山区 ,有1个 乡镇 ,大部分群 标准机柜等网络设备 、摄影仪 、扫描仪 、激光打印机 以 9 机房环境达成标准等方面都尽力配备了 众居住在群山怀抱中,在落实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工 及 电源 、空调 、 作中,信宜市在建立一大批 乡村图书室的基础上 ,因地
厦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与发展调研报告

关键词
厦 门 市 文 化 共 享 工 程 调研 问卷 调 查 抽 样 调 查
厦 门市从 2 0 0 2年依托 厦门市文化信 息网开始启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 程 ( 以下 简称文化 共享 工程)建设 , 20 0 8年将 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 点建设进一步 推进到全 市街道 、乡镇 、社 区及农村 。为准 确反映厦 门市 文化
3 0
2 0
8
5. 35
0
O
0
7 . 55
5 . 04
27 .8
2 2 .1
7 . 55
1 0
1 0
12 .
4 2
O
2 .6 18
39 .4
6 0
O6 .
1 .3 8 2
3
5 6
0
0
2
3 . 85
・
文 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秦素娥:厦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与发展调研报告 2 1 年第2 ( o 3 o2 3 02 期 V 1 3N .) 5 .
点建设、设备配置、人员配备 以及管理服务 、资源利用、宣传推广、群众认知等方面 。 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与实地抽样调查 ,辅 以 电话 回访 等方式。共发 放基本情 况调查 表与 调查 问卷 10 50
多 份 , 回 收 基 本 情 况 调 查 表 12份 、群 众 认 知 度 调 查 问卷 10 0 30余 份 ,剔 除 一 部 分 无 效 问 卷 , 共 统 计 有 效 调 查 问卷 和 调 查 表 12 09份 。抽 样 调 查 区 级 支 中心 和基 层服 务 点 1 。 基本 掌握 了厦 门市 文 化 共 享 工 程 建 设 与 发 展 9个 情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工作汇报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环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情况汇报(2012年8月1日)环县位于庆阳市西北部,总面积9236平方公里,全县有21个乡镇(办)、251个行政村、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属国贫县。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后,我县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将共享工程作为推进文化创新、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益性文化服务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环县的重要抓手,扎扎实实地组织全县共享工程项目的实施,先后投资630多万元,在曲子等20个乡镇建成了标准化乡镇综合文化站。
投资870多万元,建成“农家书屋”251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1个,村级服务点230个,县、乡、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已基本形成。
现将我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情况作如下汇报,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环县支中心于2009年12月份建成投入使用,设备总投资70万元。
其中:建成电子阅览室40平方米,多媒体室35平方米,主控机房15平方米,综合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共设坐席60个。
2010年3月,与县电信局协商,专线以每月2000元月租,通过10M光纤接入互联网,100余台计算机都可浏览共享工程的信息,现已向社会全面免费开放。
支中心的建成,进一步推动了我县图书馆基础建设,实现了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自动化管理。
2009年至2011年,分批在我县曲子镇等20个乡镇文化站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级服务点,在曲子双城等250个行政村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村级服务点,其中有电信模式终端接收点23个,卫星模式终端接收点227个,23个电信模式接收点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一套设备,由县委组织部负责实施,227个卫星模式接收点由县文广局负责设备配发,县图书馆负责指导设备的调试、运行、人员培训、业务开展等工作,目前各基层服务点设备运行良好。
二、开展活动情况在省中心、市局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两年多的建设运行,各站点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发挥文化共享,为弘扬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加强领导,加快共享工程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朋友对科学文化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
面对我县基层文化设施陈旧、文化投入不足、文化资源匮乏,广播电视覆盖面小,信息转送滞后等现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决定以共享工程建设为契机,把传播先进文化、转变致富理念、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作为共享工程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并采取有力措施,使共享工程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投资3000多万元,在县城建成了环江文化广场、道情皮影博物馆、体育场等设施,并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投资1800多万元,县乡投入160多万元,建成标准化文化站20个,“农家书屋”251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250个,覆盖乡村,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文化服务网络逐步形成。
并多渠道筹集资金组织实施了河连湾陕甘宁省委省政府遗址、灵武台公园、兴隆山古建筑群等项目,使全县文化基础条件有了改善,为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促进全县文化事业发展搭起了平台。
二是加强乡镇、社区文化队伍建设,搭建信息沟通平台。
建立完善乡镇、社区文化站、基层服务点治理制度,加强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治理。
通过招考、聘用等形式为全县21个乡(镇)配备文化站长21名、文化专干46名,社区文化专干17名,村文化管理员251名。
明确了文化专干职责,指导各基层服务点做好群众需求双向反馈工作,利用文化站现有资源、设施设备为基层服务点提供服务。
做到了人员、阵地、牌子、设备、制度“五落实”。
三是构建遍布全县的基层服务网络,改善基层文化工作手段陈旧落后的状况。
各村、社区服务点依托文化活动室的便利条件,由县图书馆向服务点提供图书、杂志、音像资料等,满足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每个乡镇选择3-5个人员相对集中、种养殖前景较好的行政村作为基层服务点,示教合一,现场指导。
并为基层服务点配备了电教器材、农村实用技术图书及其它各类图书、光盘。
充分利用农村党员电教室设施设备的优势,使党的方针政策、科学技术信息以更加新奇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迅速走向千家万户。
(二)整合信息资源,使共享工程在基层开花结果由于条件所限,乡下群众不便于到县城享受优质的网络资源,将新思想、新科技用一种直观、易懂的形式送到农民身边就成了及时雨、雪中炭。
为了使群众对农业新科技能够看得懂、用得上、见效快,县委、政府组织文化、农牧、卫生等部门到基层调研,了解群众最需要什么,搞清为群众送去什么、怎样送之后,利用共享工程网络资源内容新奇、实用性强、信息量大、数据传输快捷方便的优势,认真搜集、下载适用于当地群众的政策法规、先进性教育、农业科技、文化体育、防疫保健、科普知识等共享工程信息资源,刻录成VCD光盘或宣传资料,通过县、乡、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及其它途径传输信息,扩大宣传面,使群众快学技术,早得实惠。
一是通过协调组织、宣传、农牧、林业、卫生和计划生育、公安等专业部门,将各类信息资源通过业务部门的工作,传播到千家万户,使群众受益。
二是向各乡镇文化站、村基层服务点直接提供图书、光盘支持,由各服务点直接面向群众服务。
三是利用“三下乡”、宣传周、农村集市、节假日等,积极协调有关单位,在各乡镇集中向农民赠予、或以成本价向群众发放共享工程光盘和实用技术资料,并现场接受咨询,解决实际问题。
四是针对种养殖户在种养植过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对症下药,从共享工程网络资源库中下载相关内容,刻录成实用光盘,免费赠予给种养植户或种养植集中连片的村组及文化中心户,使农业科技推广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今年,图书馆已为农民群众下载家禽饲养、农作物栽培和法律知识等相关信息达3万多字,印发宣传资料2000多份,制作宣传光碟6种300份。
办视频讲座培训16场(次),受益群众4000多人(次)。
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和科技信息资源,普及到广大农村基层,对打破农村地区信息闭塞的状况,积极推广农业适用技术、节本增效技术,帮助村民及时了解到相关市场、技术信息起到了重要作用。
现在不少村民都反映,通过“信息共享工程”,他们的眼界更宽了,信息更灵了,增收致富的本领更强了。
(三)坚持创新,突出重点,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引向深入。
针对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理论热点问题,结合我县正在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和“效能风暴”行动,及时收集整理党的方针政策、理论创新成果,广泛开展图书音像资料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户等一系列活动,进行思想道德,民主法制教育、形势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理论教育,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学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热情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自觉行动。
一是面向广大干部群众,突出政策理论教育。
在县城北关、南关两个社区,进行了专题展播10余场次,共接待观众2000余人。
二是面向中老年人,突出思想健康教育。
为县老年活动中心开展了资源共享服务,根据老年人平时生活的诸多习惯特点,上网下载了《营养与健康》、《科学保健》、《晚年的幸福生活》等系列视频资料和战争题材的故事片、名着欣赏讲座、中国京剧音配像等为老年人们放映。
同时,开展“夕阳红”电脑培训班3期,使他们获得了精神的强健与先进文化的关爱。
二是面向广大青少年,突出思想道德教育。
与县教体局联合,深入各中小学校开展活动。
为环城小学、南关小学、一中、四中等4所学校,利用图书馆的投影仪到教室播放优秀影片和礼仪知识讲座10场(次),受教育学生2700人(次)。
切实加强和改进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三、推进共享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因县财力薄弱,每年只能列支2万元运行经费,县中心电子阅览室面积需要进一步扩大,目前尚无多功能展映厅。
乡镇、农村基层点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上存在问题较多,影响了共享工程实用效果。
二是共享工程在服务群众方式上有些单一,目前尚未建立遍布城乡的共享工程信息资源网络,仅靠刻录光盘、发放宣传资料,还不能完全满足群众的思想教育、科学文化需求。
三是共享工程信息资源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完善。
四、今后打算一是进一步扩充文化设施网点,以县图书馆、乡文化站、基层服务点为实施主体。
加强基层文化设施网点网络化、数字化建设,加强文化、科技信息资源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为深入推进共享工程的实施打好基础。
二是努力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用活、用好。
积极采用图书馆成熟技术,借助数字电视和远程教育服务网络,大力开展公益性服务。
尤其加强对广大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将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
以先进文化教育广大群众,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最大限度地将信息资源转化为生产力,通过多种形式拓展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方式,将地方影视戏曲、音乐歌舞、美术等艺术表现形式纳入共享工程服务内容,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共享工程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三是在实施过程中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县直各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使共享工程服务群众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
同时,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创新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共享工程”真正成为文化创新工程。
各位领导,我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在各方面的不懈努力下已初见成效,但目前的运行状况距离上级领导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要还有很大差距,希望上级领导和业务部门能够在资金、技术等方面能够给予大力支持。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一定会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展现在群众面前,一定会成为老百姓满足的文化信息工程,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支撑。
谢谢大家!。